白求恩在河间的故事

合集下载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 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 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 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 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 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 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 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 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 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 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 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 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而他自己 则吃简单的点心。
白求恩和群众一起抗洪
1939年7月间,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使唐河水位猛增, 泛滥成灾的洪水席卷着河北完县神北村。这里驻扎着军区卫 生学校。正在撰写《师野战医院组织与技术》一书的白求恩 就住在学校隔壁。肆虐的洪水冲走了房屋、树木、秩序和庄 稼。白求恩心痛极了。他站在河边脱下衣服,想下河捞取水 中的农具,几名老乡死死地把他拉住说:"我们不让你冒险。 "白求恩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939年10月28日,"冬季扫荡"的日寇疯狂抗日根据地。 在涞源泉孙家庄,哨兵催促正在做手术的白求恩大夫赶快 撤离。白求恩却说:"加快手术速度。"当时躺在手术床上 的战士叫朱德士,大腿粉碎性骨折。白求恩为了与敌人抢 时间,不慎刺破手指。他将手指伸进消毒液中,浸泡了一 下,坚持缝完最后一针才转移。10分钟后,敌人冲进村庄。 白求恩的手指发炎了,炎症一天天加重。
洪水威胁着卫生学校的安全,上级决定将学校转移 到河西岩。白求恩知道后立刻找到学校说:"我水性好, 我要参加你们的突击队"。没有渡船,大家用大笸萝绑 在梯子上当运载工具。白求恩和突击队的小伙子们跳进 水中,十人一排,手挽手,一趟一趟来回运送着物资。 白求恩的侧泳游得很棒,他一边用力推梯子,一边还风 趣地讲他在家乡湖中练习游泳的故事。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50字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50字

白求恩大夫简短小故事
1、《白求恩日夜救治伤员》
他初次来到晋察冀边区,就开始投入了救治工作。

在第一周内,他就检查了520名伤员。

第二周开始给伤员做手术,使得147名伤员健康回归前线。

其中有一次战争,白求恩同志连续69个小时不停地在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手术的环境艰苦,他不怕。

手术的地方很危险,他更要坚持。

他说战士们都不怕,他为什么要怕呢?从此哪里有伤员,哪里就有白求恩。

2、《白求恩和群众一起抗洪》
1939年7月里,暴雨如注,而且一下就是十几天。

这使得唐河水位猛增,河北的神北村不久便泛滥成灾。

白求恩同志当时正在撰写《师野战医院组织与技术》,一看到群主们在抗洪救灾,他立刻停笔,要求参与抗洪。

群众自然不忍让他参加,但白求恩同志毅然决然的加入队伍,并说自己的水性好,在抗洪的时候还风趣幽默地讲述他学习游泳的故事,让大家乐呵乐呵,缓解紧张危急的气氛。

3、《白求恩因坚持救治伤员感染与世长辞》
1939年10月28日,白求恩不愿撤离,救治一名战士时,他的手指被刺破,紧接着白求恩同志伤口感染了,炎症开始一天天加重。

11月1日,他又救治了伤员吴明,接着连续做了11台手术,自此,白求恩同志的炎症开始迅速恶化。

11月10日部队到达唐县黄石村,白求恩同志已高烧不退,作为一名敬业医者,他还仍想着战地伤员,想去看看战士们的情况。

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同志与世长辞。

在临终之前,他很遗憾,他说他看不到新中国的诞生了。

有关白求恩的文字故事

有关白求恩的文字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白求恩烈士是加拿大共产党人,是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专家。

1938年,他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

因白求恩在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1939年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和紧跟在后面的日军之间没有一点遮拦,这实在使人毛骨悚然。

” 3月7日,他们终于度过黄河。

3月22日,白求恩在西安见到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当八路军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医生热情陪同白求恩视察了延安的医院和卫生学校,真诚地表示他们需要他,并为了安全,希望他能留在延安。

白求恩说:“我不是为享受生活而来的。

什么热咖啡,嫩牛肉,软绵的钢丝床,这些东西我早就有了!但为了理想,我都抛弃了!需要特别照顾的是伤员,而不是我。

”“我为我的鲁莽道歉,但你们也要向拄着拐杖的伤员道歉。

”1938年5月14日,白求恩大夫带着17头牲口驮着的器械、药品,由卫生部长姜齐贤陪同,首先来到陕西省神木县贺家川一二〇师后方的医院第三所,在这里连续工作了5天,为50多名重伤员做了手术,帮忙搭建了一个手术室,解决了一些医疗器械问题,还给医务人员上课,提高换药技术。

在艰苦的岁月中,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

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为我国民族的解放事业创造光辉的贡献。

他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4月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两年。

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直至以身殉职。

白求恩到达延安的第二天,主席就接见了他。

白求恩提出到晋察翼边区的最前线,并组织医疗队在战地附近进行初步疗伤,以大量减少伤亡。

在延安等待医疗设备到来的三个星期里,他在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医院里为病人施行了来华后的第一例手术。

他的精神,感染了他身边的人,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

白求恩资料

白求恩资料

人物简介诺尔曼·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

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

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

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

1933年被聘为加拿大联邦和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顾问。

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中国抗日期间,他加入共产党,担当了军医,承担上了救死扶伤的职责。

1939年,因败血症不幸去世。

加入共产党加拿大共产党认为,1935年加入该党的白求恩是为了投入中国社会主义运动。

但是一些西方人认为,白求恩的动机完全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这种看法非常值得怀疑。

基本的事实是他一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就去了西班牙帮助反抗法西斯的民主斗争,接着又去中国帮助共产主义者对抗日本帝国主义。

最新关于他的传记,LarryHannant所著的ThePoliticsofPassion,里面也记述了他拒绝在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工作而去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

来到中国1936年8月,德、意法西斯入侵西班牙,白求恩毅然放弃在医务界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生活,参加了加拿大援助西班牙的人民志愿军。

他担任了战地救护队长,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抢救伤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白求恩得知后,极力呼吁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在白求恩的请求下,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批准他携带大量医药器械¤,于1938年1月来到中国。

白求恩到达延安,见到毛泽东同志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郑重地递交党证,然后详细说明他的工作计划,请求派他到前线去。

他说:“我不是为生活享受而来的!需要照顾的是伤员,不是我自己!”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他同八路军士兵、乡村老百姓一样,穿草鞋和粗布衣裳,吃玉米棒子和山药蛋。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1.背景资料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进行的歼灭战。

2.作者资料周而复:(1914年—2004年1月8日),原名周祖式,曾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

3.白求恩组织群众血库1938年6月,白求恩在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

“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在野战医疗条件下输血,是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2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验过血型,白求恩让叶青山和病人头脚相反躺在床上,拿出简易输血器。

带着针头的皮管连接在他们靠紧的左右两臂静脉上,皮管中间一个三通阀门,阀门上联着注射器。

白求恩把阀门通向叶部长,抽拉针栓,殷红的鲜血便流入注射器,再转动阀门,血液便流入患者体内。

大家热烈鼓掌,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他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

”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白求恩的成就和贡献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结核,仍然顽强拼搏,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并在自己的身上实验大获成功。

其独创的胸外科医术在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国费城皮林父子公司签署了特许专利协议,后者负责全权制造和销售由白求恩发明、并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术器械——这类器械共有22种之多,这些器械在当时处于极为领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为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投身西班牙内战。

在此期间他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

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在医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一、青少年时代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的家庭。

他的祖父是当地一个很有名望的医生。

白求恩从小就立志学医,要成为像他爷爷那样的人。

白求恩的童年,是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小康家庭度过的。

他真正饱尝人生的艰辛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

为了筹备上学的费用,白求恩在街头卖过报纸;在大学的食堂里当过侍者;在内河航行的轮船上当过烧火工;在林场当过伐木工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白求恩被迫中断学业,应征入伍。

1916年,白求恩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

1923年8月,与弗朗西丝结为夫妇。

1926年的夏天,白求恩患上了可怕的肺结核病。

在当时,肺结核病的危险如同我们今天的癌症。

患有肺结核的病人和被判死刑的犯人一样,只能等死。

为了不拖累年轻的妻子,白求恩忍痛和弗朗西丝分手了。

在一份医学杂志上,白求恩发现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人工气胸疗法”。

于是,白求恩在自己的身上大胆试验。

两个月以后,奇迹发现了。

白求恩用这种方法不仅治好了自己的肺结核病,而且还使他在胸外科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发明了许多胸外科医疗器械。

成名以后,白求恩并没有忘记那些生活贫苦的社会穷人,他在自己的家乡,开办了加拿大医学史上第一个免费诊所,为那里的穷人免费看病。

1935年11月,白求恩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加入加拿大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36年,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志愿军,投身西班牙战场,参加反法西斯的战斗。

二、奔赴抗日第一线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1937年7月30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友晚餐会。

恰巧,白求恩大夫也应邀参加晚宴,当他走到陶行知面前时,主人热情地向白求恩作了介绍。

当白求恩听说陶行知来自战火纷飞的中国时,立即紧紧握住他的手。

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绍了“七·七事变”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白求恩被陶行知满腔爱国热情所感动。

白求恩的故事五则

白求恩的故事五则

白求恩的故事五则1、白求恩之死那是发生在1939年10月到11月短短不过一个月的一段真实历史,10月28日,日本兵进行疯狂的"冬季扫荡"计划,开始对根据地的疯狂战斗。

当时中国的哨兵正在催促白求恩医生尽快完成手术尽快撤离,就在如此紧张的时刻白求恩在抢救伤员的时候不小心刺破了自己的手指,作为医生他迅速反应把手放入消毒液中消毒,虽然他知道自己不完全处理好伤口很可能面临被感染的危险,但是正在战时他没法先顾及自己还是坚持把伤员的伤口先处理完毕。

此时的白求恩已经被感染,后来他的手指先是发炎,且炎症越来越严重。

转眼到了11月1日,白求恩又一次在手术台抢救一名伤员,而这位伤员患的是一种剧烈传染性炎症,虽然此时白求恩已经手指感染在接触病人自己就面临致命感染的风险,但是白求恩依然坚持先救人,不幸,此次治疗确实又让他自己已经发炎的手指二次感染,且更为加剧了。

后来,手指发炎已经疼痛万分,他还是坚持做了十三台手术,还一边写治疗疟疾这种顽疾的讲课提纲。

最终在7日,一生解救他人于水深火热的白求恩自己却倒在了病床上,不仅手指炎症恶化扩散,后来又连续高烧,那么白求恩是怎么死的呢,最终他自己说出自己被确诊为败血症,于12日,天还没亮,白求恩就在病痛中平静的逝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写了遗书将遗产分给战友们,还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能够给予妻子一笔生活费,替他向妻子道歉,并告诉她自己曾经很幸福。

2、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1939年8月,白求恩大夫从延安来到唐县晋察冀军区工作,不久,毛主席从延安打电报指示聂荣臻司令员要好好照顾白求恩大夫,每月发给100元(边区币)的津贴。

当他得知聂荣臻司令员每月的津贴只有5元,一般干部也只有2元左右时,就激动地说:"我从延安来,毛主席的津贴就很少,八路军官兵每天只有几分钱的菜金,我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不因该享受有特殊待遇!"由于组织上考虑他年长体弱,是饮誉国际的医学专家,且过去的生活较优越,就没有同意他的意见。

白求恩轶事典故

白求恩轶事典故

白求恩轶事典故1938年6月,白求恩在冀中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检查工作时,不幸遇见了洪水。

河堤不断塌方,水势迅勐,第一个伤员还没包扎好,河流就用洪峰的奔流、军民的呼叫和落水的惨叫向他呐喊,要他首先去救护他们。

白求恩当机立断,指挥大家利用堤上架桥的火线和一根木杆,转移了伤员。

当时曾有一位记者目睹了这场洪水造成的巨大灾难:水淹没了村庄、淹没了庄稼、淹没了道路、淹没了房屋。

白求恩和医疗队队员们一起,从洪水中救出了许多生命。

白求恩是一位著名的加拿大医生,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他非常注重与中国人民的感情交流,积极学习中文,努力融入当地生活。

他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白求恩的名字由来也有一段故事。

他的原名是亨利·诺尔曼·白求恩,是一位加拿大著名的医生。

他原本的名字是亨利·诺尔曼·白求恩三世,但他在来中国后,为了方便称呼,他主动请求去掉“三世”,改名为白求恩。

从此,“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白求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生,还是一位“发明家”。

他在中国期间,为了解决医疗设备短缺的问题,自己动手制造了许多实用的医疗设备,如无影灯、输液架、制药设备等。

这些发明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因医治伤员感染败血症,不幸逝世。

他的牺牲让中国人民深感痛惜和敬仰。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

这种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求恩在河间的故事
白求恩在中国近一年的时间中有两个来月是在河间度过的。

在屯庄村住防的24天中,齐会战斗打了三天两夜,白求恩69个小时不下手术台,把115名伤员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在没有战事的日子里,白求恩为老人阎捧打水;为李平老人揹柴;为张存治胃病;为刘典的儿子治口疮;为刘西营治脚伤┉的故事,在屯庄村不仅当年妇孺皆知,75年后的今天,屯庄村人依然在口口相传。

随着我们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白求恩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亲历者、亲闻者、亲知者记忆中解开了尘封,现摘要两段,以飨读者。

一.在屯庄村的故事
1939年4月23——25日的齐会战斗打响前,白求恩把战地伤员救护手术室设在离齐会主战场东北边约3公里的屯庄村一座小庙里。

白求恩也住在本村共产党员刘廷瓒家。

刘家和手术室仅一条道之隔,手术室——驻地来往非常方便。

战斗打响
前白求恩还特意骑马沿着运送伤员的一条交通沟查看了一趟。

这两件小事把白求恩“认真负的作风”展示无遗,不需再多说
一个字了。

为确保伤员的安全和尽快恢复健康,白求恩每天夜里和房东刘廷瓒到每个病房查看,还让刘廷瓒揹着一个特制的大布兜子,里边装着预先备好的纸,遇到伤重或行动不便的伤员“内急”
时,刘廷瓒把布兜里的纸铺在白求恩的手上,白求恩双手捧着纸,让伤员在自己手中排便。

伤员感激,医护人员感动。

采访
中刘廷瓒的夫人薛金梅老人说到此事依然啧啧称赞不止。

在没有战事的时侯,白求恩每天比别人起得早,整理好个人卫生之后,白求恩就拿房东家的一把扫帚,先扫驻地附近大街,再把院子扫一遍,连厕所也扫的干干净净。

村民看到一位外国“洋大夫”这么勤快,也学着把自家门外的大街扫干净。

白求恩特别关注穷人家的孩子,他的衣袋里总装着糖果包、饼干之类的小食品。

在大街上见到穿衣最破的孩子,他就觉得这孩子家一定很穷,他就把糖果或饼干分给这些孩子们。

开始,孩子们见他“蓝眼珠子,高鼻梁子、黄头发”很害怕。

由于白求恩给他们糖和饼干吃,就觉得他是个好人。

不久,见了白求恩就纷纷跑过来,有的孩子拉着他的手,有的孩子抱住他的大腿,白求恩走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里。

白求恩很喜欢孩子。

搬到刘廷瓒家的那天早晨,刘廷瓒的儿子还在被窝里睡觉,白求恩不顾礼仪,就把孩子从被窝里抱出来又亲又拍。

小孩子也“以礼还礼”,把白求恩尿了个满怀。

孩子的母亲薛金梅很不好意思,要为白求恩洗衣服。

白求恩不仅不烦,不怪,反而开怀大笑。

为了白求恩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上级特意为他调配了一名勤务员,每天用煤油炉子为白求恩煮咖啡、麦片、奶粉、鸡蛋┅┅
有一天,房东女主人薛金梅蒸苜蓿团子,白求恩见了很奇怪,就和小孩子一样,守在锅台边,寸步不离,两眼直勾勾地
看着薛金梅拍皮、装馅儿、团团儿、装锅。

薛金梅不知道白求
恩的目的,有点儿难为情,可又不好说什么,一直到菜团子蒸
熟。

出锅后,白求恩要尝一尝,薛金梅把一个菜团子放在碗里
递给了白求恩。

白求恩不等团子凉了就咬了一口,烫的眼泪直
流。

白求恩很快吃完了,说很好吃,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
东西,还要再吃一个。

从此以后,薛金梅经常给白求恩蒸包子、贴野菜饼子,白求恩吃了非常开心。

白求恩在屯庄村住了24天,其中23天住在刘廷瓒家。

白求恩与刘家亲如一家。

五月中,当得知白求恩要转移离开刘
家时,刘廷瓒全家非常难过,舍不得让白求恩走。

刘廷瓒要求
和白求恩一起走,白求恩不同意,说:你是家里的唯一男主人,孩子还小,家庭离不开你,等孩子长大了,我再来接你。

白求
恩出发的那天,刘廷瓒全家人放声痛哭,送了一程又一程,难
舍难分,白求恩也是泪流满面,无奈,只得和刘廷瓒拥抱告别。

二.四公村民高汝义父子邦白求恩脱险
1939年4月底齐会战斗的硝烟还没散尽,白求恩不顾连续抢救伤员的疲劳,又一次找到贺龙师长,严肃地说:有一部分伤员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他们住在四公村一代农村,我必须马上见到他们,为他们尽快再做手术。

贺师长说:那里有地方医疗单位,会为伤员们治疗的。

你连续三天两夜工作,还没有好好休息,身体会累垮的,你现在的任务是好好休息。

白求恩拍拍胸脯说:我很棒,不会垮台的。

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伤员们的伤情命令我不能休息。

我必须马上见到
他们。

贺师长说:那里经常有敌人扫荡,遇到敌人,你不方便脱险。

白求恩不服气,反问贺师长:我怎么不方便?贺师长面带微笑指指自己的鼻子。

白求恩明白了贺师长的意思。

说:我会有办法的。

那里的老百姓很善良,也很聪明。

他们会帮助我的。

我一定要去。

贺师长见白求恩这样坚决,只好同意。

并派一个骑兵排,保护白求恩的安全。

因为分区医院在四公村,所以,齐会战斗中有120名伤员被安置到齐会村西约5公里的四公村及周边的北杨庄、王庄、唐庄修养治疗。

一天夜里,白求恩一行来到四公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白求恩逐一检查了每位伤员的情况,对老百姓爱护伤员和精心
处理伤口的措施和办法非常满意。

因敌情严重,第二天先把村
办小学的教室整理成手术室,夜里白求恩为八名重伤员实施了
第二次手术,其中七名转危为安,一名伤员不幸牺牲。

当天蒙
蒙亮时手术也刚刚做完,一股日军突然从村南向四公村进犯,
被巡逻的村民兵高春旭引向与四公村相反的方向后,飞快通知
白求恩转移。

忙乱中,白求恩的马具没有处理好,几次上马不
成。

此情此景被高智同父子从门缝中看到了,高智同一边开门,一边叫儿子高汝义搬来一条木凳,高汝义牵着马,高智同先整
好马具,再把白求恩扶上马,又亲自牵着马送到村西的交通沟
与接应人员见面后才回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