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沉积体系(2)
三角洲河口坝沉积模式概述

三角洲河口坝沉积模式概述作者:常曦元任子汉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21期[摘要]本文着重对以蓄水体密度分类为依据的三种河口坝进行研究,并根据各个类型河口坝沉积环境的水动力作用方式,结合文献野外露头资料,总结出惯性力主控的Gilbert型河口坝、摩擦力主控的河口坝、浮力主控的河口坝的具体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河口坝中图分类号:P5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1-0277-01引言储层构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的学科,因此,需要的资料也是多种多样。
丰富的资料基础,为储层详细的构型解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开展储层构型研究工作,需要的资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野外露头、测井、地震、钻井取心、分析测试和生产动态等。
对于油气田构型解剖的实践,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最直接的资料基础。
特别是地震资料,对于构型界面以及不同级次界面所限定的构型单元的刻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
(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
(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1惯性力主控型河口坝1.1沉积环境该类型河口坝主要的水动力条件为异重流(河流与蓄水体混合方式上为底部平面喷流,二度空间的平面混合)。
由异重流形成的河口坝被称为惯性力主控的(Gilbert型)河口坝。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相沉积是指在海洋或湖泊水域中,三角洲河流口部的泥沙、砾石等物质在水流和水浪的作用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的岩石层。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表现如下:1. 沉积物特征:沉积物包括沉积岩、煤、盐等,主要由砂、泥、粒石等物质组成。
沉积物的层位和结构往往呈现出逐层递减的特征,即底部粒级较大,逐层递减趋势明显。
2. 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包括泥砂层理、交错层理、斜层理、标准层理等。
其中,泥砂层理在三角洲相沉积中表现尤为明显,呈现出倾斜度较小、厚度比较均匀、层间关系复杂的特点。
3. 浅滩砂体: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出现在浅水区域,因此形成了大量的浅滩砂体。
这些砂体通常呈现出砂体粗细变化明显、轮廓折曲多变的特征。
4. 沉积序列:由于三角洲相沉积通常受到河流、海浪等环境影响,因此在不同层位中表现出的沉积序列也比较复杂。
除了基本的递减趋势外,还包括多个不同的沉积体系,如河道相、三角洲前缘相、陆相及深海相等。
5. 生物化石:在三角洲相沉积中,通常会产生一些生物化石。
这些化石可以为人们研究当时地质环境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沉积物的成分和成因。
参考文献:1. 马永峰, 吴恩泽, 陈志龙等. 内蒙古东部下巴山组沉积相特征及其对油气地质的启示[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8, 41(1): 1-9.2. 陈立, 刘希林, 赵秀富. 渤海湾深水区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与模式[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2(5): 44-52.3. 孟晓晖, 郭玉红, 安振海等. 富源盆地下奥陶统三角洲相沉积特征及其控制[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 47(5): 1499-1509.。
三角洲沉积体系 共86页

湿地
定义: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 湿的地段。
表达湿地的词约有30个左右,但学术上有个比较 统一的名词———沼泽.
在湿地研究影响最大的英语国家中比较普遍的 名词有四五个,如swamp, marsh, bog, moor, fen 等.某些文献中指出其间有些差别,例如swamp 指木本植物多于marsh而排水情况优于bog的一 种湿地; marsh指软、湿、低的草本覆被为主 的有由水过渡到陆的趋势的湿地; marsh土常 多碱性,而bog常多酸性; moor常指较开阔、地 势较高、排水较差、有小灌木丛以致泥炭的湿 地; fen则是英国常用的名词等.
The princip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clude braided channels(辫状河道), meandering channels(曲流河道), lacustrine delta fill, backswamps, and floodplain environments such as swamps, marshes, and freshwater lakes(淡水 湖泊) (Coleman and Prior, 1982).
This plain includes the active distributary system of the delta, as well as abandoned distributary-fill deposits, and may be flanked by marginal-basin or bay-fill deposit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re numerous, but environments between channels make up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三角洲沉积体系

Based on delta-building processes:
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上部 高潮面以上
下部 低潮面以上
三角洲前缘 delta front
浪基面以上
前三角洲 prodelta
浪基面以下
水上三角洲 水下三角洲
所有三角洲都可以分 为水上三角洲(三角 洲平原:又分上部和 下部)和水下三角洲 (三角洲前缘和前三 角洲)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Lower Delta Plain Sediments
Affected by both fluvial and basinal processes. The width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is greatest on deltas where tidal range is large.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沉积相组合、
沉积旋回及演化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两套术语(two sets of terms for deltas) ))
Based on gradient of delta profile(吉尔伯特,美国,1885): 顶积层或三角洲台地 topset or delta platform 前积层或三角洲斜坡 foreset or delta slope 底积层或前三角洲 bottomset or prodelta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
DELTA SYSTEMS
第一节 三角洲的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第三节 特征及沉积模式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海洋沉积知识点

4.1近岸带按动力作用分(1)与大河流有关的河口湾,三角洲(2)以海洋过程为主,不受河流直接影响的海滩、障蔽岛〔波浪作用为主〕;潮坪、砂坝-泻湖〔潮汐作用为主〕。
二、河口湾的水动力特征2、潮汐潮汐对河口湾作用最重要,其作用是混合淡、咸水,向海或向陆搬运悬浮体。
按潮差大小可将河口湾划分为弱潮型〔潮差<2米〕中潮型〔2-4米〕强潮型〔>4米〕三、河口环流1、河口环流成因淡水径流流入河口湾后,向来自外海的咸水休扩散,这两种具有不同盐度、不同密度的水体的混合,导致了河口湾特有的环流系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盐水楔型位于弱潮河口,淡水在密度较大的咸水之上向海扩散:咸水呈楔状体位于下层,尖端朝向陆。
淡、咸水之间存在盐跃面。
径流驱动为主,盐水楔顶端形成砂坝。
(2)局部混合型位于中等潮差河口,淡、咸水在界面附近上下扩散,无明显界面。
但整个河口区仍存在垂向和纵向的盐度梯度。
(3)强混合型潮差大、流速大,破坏了垂向盐度梯度,存在纵向盐度梯度,科氏力使得面向陆右侧盐度高,产生横向混合,悬移质浓度口门附近最大。
五、河口环流动力作用的分带性1〕河流作用区2〕河口环流作用区3〕海洋作用区七、沉积特征2、沉积相序列沿河口特长轴方向常出现岩相的依次更替,即河口湾河流相组—河口湾相组—河口湾海相组。
河口湾沉积判别标志1〕在剖面中常与陆相或海相地层相接,并常和障壁层序共生。
2〕单个旋回不厚,一般多由假设干个旋回组合在一起,分布范围仅为数十或数百小方公里。
3〕弱潮河口律层序具有向上变细的趋势,粉砂、泥是最主要的沉积类型。
中、强潮河口湾层序此趋势不明显,且砂质沉积占有一定比例。
4〕具有交织层理构造以及潮汐层理构造,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常发有大型交织层理,交织层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5〕丰富的半咸水至正常海相生物,但门类有限。
4.2三角洲形成的根本条件“三基〞浅平的口外海滨区丰富的泥沙来源较弱的海洋动力三角洲的发育过程〔l〕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三角洲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

引言
三角洲沉积体系被识别的历史沿革
• 1885~1890,G. K. Gilbert. 美国邦维尔湖更 新世湖相三角洲,首次识别具三褶构造。
• 1912,1914. J. Barrel, 阿巴拉契亚上泥盆统 卡基尔三角洲,并划分出顶积层(Topset)、 前积层(Forset)和底积层(Bottom set)。
一、三角洲沉积的一般特征
• 定义:
– 在河流入湖(海)的河口区,河流水体能量 大于湖(海)水体能量,因坡降减缓,水流 扩散,逐渐将所携带的泥砂物质沉积于此, 形成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形态多呈朵 状或扇形(建设性三角洲)
• 影响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蓄水体的性质 • 水动力条件 • 坡度陡缓 • 物源远近
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 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 要的沉积特征。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 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 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 的短暂河道产物。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 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物源近,物源丰 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2、扇三角洲: 以冲积扇入湖形成的由水上到
水下的中-粗碎屑岩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 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
➢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 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
➢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 些粗颗粒。
• 砂质砾岩, 扇三角洲平 原沉积,东 秋5井E底部
辫状河三角洲相
• 辫状河三角洲相主要包括三角洲平 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 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中 以辫状河道和越岸沉积为主。
辫状河道沉积
• 以河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沉积物为主。 • 河道砂坝岩性较粗,一般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砂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9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三、Coleman 和Wright的分类 强调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个因素,
划分出六种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特征。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5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7)潮汐作用:改造砂体形态。 (8)风暴:风暴波浪的原动力、改造砂体形
态。 (9)近岸流(海流):对沉积物进行不同程
度的改造和再分配。 (10)陆架坡度:对三角洲形态和形成影响
大,低坡度陆架形成大的三角洲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高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水 体密度时形成沿盆地底部的面状流动,两种 水体仅在底部两度空间混合,混合速度慢, 注入水体速度的降低也较慢。如:冰水注入 温暖的湖水、深湖和深海中的浊流等。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1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2)低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小于 蓄水水体密度时形成。注入水就漂浮在 蓄水体的表层流动。
3.远沙坝(相) 在河口坝向海侧的坝前地带,沉积物主要为
粉沙和少量黏土,含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 生物扰动等。 4.前缘席状沙(相) 河口沙坝、远沙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 的改造和再分布形成的席状沙层。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32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三)前三角洲(亚环境、相) 在前缘的更向海地带,在正常天气波基面附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
(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
(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
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
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
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
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角洲和破坏性三角洲。
建设性三角洲受河流作用为主,泥砂在河口地区堆积速度大于波浪的改造速度,因此特点就是三角洲增长快,沉积厚度大,面积大,常形象的被称为鸟足或朵页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Lower Delta Plain Sediments
Affected by both fluvial and basinal processes. The width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is greatest on deltas where tidal range is large.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沉积相组合、
沉积旋回及演化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两套术语(two sets of terms for deltas) ))
Based on gradient of delta profile(吉尔伯特,美国,1885): 顶积层或三角洲台地 topset or delta platform 前积层或三角洲斜坡 foreset or delta slope 底积层或前三角洲 bottomset or prodelta
湿地
定义: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 湿的地段。
表达湿地的词约有30个左右,但学术上有个比较 统一的名词———沼泽.
在湿地研究影响最大的英语国家中比较普遍的 名词有四五个,如swamp, marsh, bog, moor, fen 等.某些文献中指出其间有些差别,例如swamp 指木本植物多于marsh而排水情况优于bog的一 种湿地; marsh指软、湿、低的草本覆被为主 的有由水过渡到陆的趋势的湿地; marsh土常 多碱性,而bog常多酸性; moor常指较开阔、地 势较高、排水较差、有小灌木丛以致泥炭的湿 地; fen则是英国常用的名词等.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两个主要单元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Delta plain ) : 分流河道沉积(Distributary channels)
为沙和粉沙沉积物。横剖面形态为近于对称的透镜体。为向上变 细的沉积序列。
分流河道间沉积(Inter-distributary area)
Sediments:The major sand bodies generated in this environment are bay-fill deposits, which may form thin sand wedges stacked one on top of the other and separated by finer-grained, interdistributary-bay and marsh deposits. In very arid climates, evaporites (蒸发盐) also may be deposited in some parts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Deposits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also commonly include abandoned distributary deposits. These consist of locally derived sands, muds, and organic debris that gradually fill distributary channels after they have been abandoned by the main stream owing to blocking or other processes that cause channel shifting.
The princip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clude braided channels(辫状河道), meandering channels(曲流河道), lacustrine delta fill, backswamps, and floodplain environments such as swamps, marshes, and freshwater lakes(淡水 湖泊) (Coleman and Prior, 1982).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The subaerial component of deltas is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e subaqueous component and is divided into an upper delta plain, which lies largely above high-tide level, and a lower delta plain, lying between low-tide mark and the upper limit of tidal influence. The upper delta plain is commonly the oldest part of the delta and is dominated by fluvial processes. The lower delta plain is exposed during low tide but is covered by water during high tide. Thus, it is subjected to both fluvial and marine processes.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Upper Delta Plain Sediments
The upper delta plain lies mainly above tidal influence and is little affected by marine processes, and thus similar to fluvial environments in many respects, except that areas of swamp, marsh and lake are usually widespread and that channels may bifurcate downstream;
Physiographic and Sedi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lluvial Deltaic Systems Variations in sediment input, outflow velocity, wave and current energy, and other factors discussed cause the depositional features of deltas to exhibit a high degree of variability from one delta to another. Nevertheless, all deltas can be divided into subaerial and subaqueous components, each of which can be further subdivided (Fig. 10.15). The subaqueous delta plain lies seaward of the lower deltaic plain below low-tide water level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elatively open marine faunas.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subaqueous delta, lying at water depths down to 10 m or so, is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
DELTA SYSTEMS
第一节 三角洲的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第三节 古代三角洲沉积鉴别标志及其
与油气资源的关系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
(2)三角洲前缘 (DELTA FRONT)
The subaqueous delta plain constitutes that area of a delta that lies seaward of low tide level and above wave base, and actively receives fluvial sediments. It may extend outward for distances of a few kilometers to tens of kilometers to water depths as much as 300 m. Deposits of the subaqueous delta thus form the base over which subaerial delta deposits prograde as the delta builds seaward.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subaqueous delta, the delta front, may be dominated by high-energy marine processes, including waves, longshore currents, and tides in some cases.
This plain includes the active distributary system of the delta, as well as abandoned distributary-fill deposits, and may be flanked by marginal-basin or bay-fill deposit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re numerous, but environments between channels make up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