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调查研究生真不如本科生-

合集下载

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报告

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报告

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报告第一部分:介绍在现代社会中,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全面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毕业生就业统计调查。

本文将以学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报告为基础,探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第二部分:调查样本调查的样本是学校今年的毕业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该调查覆盖了各个学院的毕业生,并涉及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的就业情况。

第三部分:就业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学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0%,较去年有所下降。

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高于本科生,达到了95%。

第四部分:就业行业根据就业统计报告显示,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

其中,教育行业、计算机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是就业数量最多的三个行业。

相比之下,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

第五部分:就业地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就业,因为这些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一些优秀的毕业生也选择去三线及以下城市或农村地区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六部分:薪资水平毕业生的薪资水平是他们选择就业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为4000元至6000元每月,而研究生的平均起薪则更高,为6000元至8000元每月。

第七部分:就业困境尽管整体就业率较高,但仍有一些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

其中,专业对口度低、缺乏实践经验和就业压力大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训机会,以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第八部分:创业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创业,而不是寻找传统的就业机会。

创业给予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也带动了创新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学校积极支持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并提供相关的创业培训和资源。

第九部分:继续深造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在研究生院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他们认为通过继续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同时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就业心理困扰研究——基于对本科生的比较分析

研究生就业心理困扰研究——基于对本科生的比较分析
溉 每 篱一 彝
研 究 生 就 业 心 理 困 扰 研 究
基 于对 本 科 生 的 比较 分 析
◆ 甄月桥 洪 赞 朱茹华
( 浙江理工大学 )
【 摘要】就业数据显示 , 究生与本科生都能保持 相对较 高的就 业率 。但就业形势的 日趋严峻 , 研 使得 两者 的就 业心理表现 出困扰现 象, 但
社会角色这一概念 , 最早 由美国 芝加哥学 派运用 , 具影 响的角 色理 最 G Ma 的 符 , 况时, 在主观上引起紧张 、 不愉快 乃至恐 惧 的期待情 绪。 以因素分析 为基 论 是 美 国社 会 心 理 学 家 米 德 ( . ed) “ 号 互 动 理 论 ” 他 将 角色 与 互 指 角 础的焦虑理论 , 认为焦虑是一种事 先对环境 威胁 的知觉 及特定 反映 , 环境 动 结 合 在 一 起 , 出互 动 是 角 色 间 的 互 动 , 色 也 是 通 过 互 动 形 成 与 表 现
困扰 。 但研 究 生 因其 培 养 方 式 、 习 经 历 、 想 观 念 有 别 于 本 科 生 , 而 就 研究 生往往感到在客 观原 因面前 的束手 无策 , 难形成 强烈 “ 学 思 因 很 我能 行”的 业心 理 困扰 表 现 亦 有 所 差 异 。 1焦 虑 心 理 . 信念 。 2 基 于 社 会 角 色 理 论 的 分 析 .
2 自卑心 理 .
理性化 , 得就业现实 与研 究生就业 期望相 差甚远 , 使 从而 自我角色 期待在
自卑通常是指 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 , 个体 由于某种 生理或心理 社会期待中碰壁 , 是 从而更 容易产 生 角色; 中突。社会心 理 学家 古德 ( W. G, 上的缺陷或其他原 因所产生的对 自我认识 的态度体验 , 表现 为对 自己的能 J ) 角色 冲突为“ .称 角色紧 张”, 有害个体 的身心健 康。研 究生 比本 科生更

西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本科生优于研究生

西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本科生优于研究生

西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本科生优于研究生西南大学就业质量报告本科生优于研究生昨日(8日),晚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按照**要求,西南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近日对外正式公布。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西南大学2021届毕业生12700人,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6.54%;研究生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

29%.本科毕业生近七成月收入在3000~4500元,研究生薪酬相比并无特别优势。

就业率:硕士低于本科和博士据报告,西南大学2021届毕业生本科生9218人,研究生3482人。

本科生年终就业率96。

54%,研究生95.29%,其中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8.74%,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5。

04%。

和本科生、博士生相比,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相对较低.本科生中,自主创业的211人,占比2.29%。

签约工作的学生中,师范毕业生到国家或省级重点中学任教的占56。

36%,非师范毕业生到重点中学、国际国内500强企业、行业著名企业和大型企业就业的总人数占55.07%,研究生中,自主创业的仅7人,占比0.2%。

行业流向以教育为主,占比45。

70%,其次为公共管理、保障和组织,占比9。

74%,再次是金融业,占比为8.18%。

专家解读:短期数据只供参考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西南大学就业指导教师郑劲松认为,就业质量报告是**直属高校必须向公布、接受监督的一项公开报告,数据严谨客观,但定性为质量略显牵强,因为质量应是长期或较长期比较分析的结果,该数据至少只能参考。

签约率硕士之所以相对较低,可能是要上不下,需要高层次人才的用人单位大多倾向于博士,另一些用人单位从未来薪酬及工作岗位适应角度考虑,则倾向于本科生。

专业:昔日热门英语如今垫底据统计,西南大学本届一万多名毕业生分布在107个专业。

按照相关策,思想治教育、教育学等师范类专业就业率100%;非师范类专业中,有22个专业年终就业率为100%,其中行管理、工作、音乐学、舞蹈学、绘画、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农业**与环境、蚕学、纺织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生物安全14个专业初次就业率100%.英语、播音与主持艺术、日语这三个曾经的热门专业,就业率均低于80%,成为倒数前三名。

各学历毕业生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

各学历毕业生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的进程,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放缓,职位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大学生发现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下面将分析2024年全国各学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毕业生数量达到了720万人,比2024年增长了270万人。

各类学历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本科693万、硕士26万、博士1万。

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本科生的就业率为73.4%,相较于2024年略微下降,而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64.2%和55.8%。

本科生是最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也是就业市场上的主力军。

然而,根据数据分析,仅有53.7%的本科生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他的本科生则不得不调整就业方向或者选择低薪岗位。

调查显示,2024年本科生平均就业月薪为2938元,相比2024年上涨了11.4%。

由此可见,虽然本科生们也面临着职位竞争激烈的问题,但整体的就业质量还是有所提高。

与本科生相比,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略低。

这主要是因为过高的教育期望和就业的不匹配。

对于硕士和博士生来说,他们可能会过于乐观地认为其高学历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事实是,大多数雇主更看重的是实际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而不是纯粹的学历背景。

因此,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往往会面临着就业市场的“细分化”。

此外,2024年就业质量报告还显示,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差异。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对就业机会更多,毕业生就业情况普遍较好。

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的情况。

综上所述,2024年全国各学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总体上略有提高。

虽然就业压力与竞争仍然存在,但平均月薪有所增加可以看出就业市场的一定改善。

然而,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较低,需要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此外,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更多,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毕业生则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学生认知和用人单位评价两个维度

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学生认知和用人单位评价两个维度

2020年第4期总第157期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Hadio ^I'\ l Hiv«Tsilv综合研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学生认知和用人单位评价两个维度房宁夏爽李鑫甜(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C X B6)【摘要】大学生考研热持续升温,引起广泛关注设计问卷,就辽宁大学本科生对考研和就业竞争力关系的认知、用人单位对辽宁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和评价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数据显示,绝 大多数本科生(96.49%)认为“研究生学历使求职更有优势”,而认同这一观点的用人单位只占9.7%.通 过大量的实证数据提炼出观点:能力与学历不呈正相关性,考研并非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尽早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努力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三是不 断积累实习实践经验【关键词】考研热;就业竞争力;自我认知;用人单位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1X(2020) 04-0087-04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就业质量如何,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人 们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全W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341万人,较上年 增加17.59%。

如果以2016年的177万作为基 数,四年时间国内考研大军的人数已经增加了 近一倍辽宁大学近H年来本科生就业意向调 研报告显示,有考研意向的均超过60%,且呈 逐年上升趋势。

每年的考研大军中,落榜者不计其数。

在极度耗费心力与财力的同时,他们往往错过了 求职的黄金时间,与就业机会擦身而过我们不禁想问:考研热是否使部分人的头脑同样升 温,丧失了一定的理性思考呢I n? “高学历才能 找到好丨:作”“研究生学历更有竞争力”……诸 如此类的说法更是屡见不鲜,考研成为大部分 本科生的奋斗目标,这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高校的人才培养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产生很大的影响。

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有什么优势

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有什么优势

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有什么优势
现如今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的是,研究生就是比本科生高了一级,那幺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有哪些优势你知道吗?下面小编跟大家说说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有什幺优势,研究生与本科生有什幺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有什幺优势一: 对比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在就业想法上会更务实,需求更多的是稳定的工作;在知识上将拥有经验不能弥补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但近年来,我国毕业生出现了学历层次与就业率倒挂现象。

其实在就业上研究生较本科生而言并不具备太大优势。

 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有什幺优势二: 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经验、综合知识的积累更丰富,对专业方向的研究更加深入,基础更为扎实,所以在专业技术性强或者研究型的岗位竞争上,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具有优势。

另外,研究生由于学历层次高,起薪也会比本科生高,一般而言进入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虽然近年传言研究生就业形势不乐观,与本科生相比无明显优势;但是国家对研究生在就业上还是有一些政策性的倾斜。

如国家各部委机关设置门槛,报考人员基本要求硕士学历。

 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有什幺优势三: 研究生阶段周围的同学有的可能是刚结束大学学习;相当一部分是在职人士,有了极其丰富的工作经历;还有少部分人已经结婚有了家庭。

这些人已迈入不同的人生阶段,他们将会给课堂讨论和课题研究带来多样性的视角和碰撞!其丰富的经验以及人生阅历都将帮助你认清自己正在走的路。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一、教育方式不同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本科。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

研究生不如本科生研究生不如本科生,这是一个相对而言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上研究生可能确实不如本科生,但在其他方面上却可能更强。

首先,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可能在一些实践经验上不如本科生。

本科生在大学期间通常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习、社团活动等,能够提前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而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通常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研究生就完全不具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是可以的。

而且,研究生通常在毕业后会选择进入行业深造,例如医生、律师等专业,并接受专业培训,这也能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实践能力。

其次,研究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往往比本科生更强。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深入和专业化,他们在研究生期间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学会了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方法、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他们在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能力。

因此,研究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往往具备更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更深入的专业能力。

此外,研究生可能在就业初期面临着与本科生竞争激烈的现实。

在某些领域中,雇主更倾向于招聘本科生,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较低的薪水要求。

然而,尽管在就业初期可能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但研究生在职业发展后期通常能够取得更高的职位和更高的薪资。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将使他们在职业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

总之,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其他方面却可能更胜一筹。

他们在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上更加深入和扎实,虽然实践经验较少,但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也能提升。

因此,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二者并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和评判。

最重要的是根据个人能力和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职业发展道路。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情况的比较——辩论赛

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情况的比较——辩论赛

3000元左右是近三年毕业生的普遍薪酬;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如本科生。

这是昨天出炉的首份《网络招聘下北京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与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出的内容。

6成毕业生3年没跳槽这份智联招聘的调查报告通过网络求职环境下北京地区24所高校22400名毕业生的抽样调研及数据分析,反映了2005届至2007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职业发展、行业分布、薪酬水平等情况。

据报告的数据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近三年的初次就业率为80.6%,高于全国毕业生就业率72.1%的平均水平。

北京地区文科学生的就业率略高于理工科学生,本科生就业率略高于研究生就业率,比例分别为81.4%和76.8%。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专业与就业匹配度为54.5%,近三年来北京高校毕业生无工作变迁经历的比例为68.54%。

根据对职位晋升率的分析,6.5%的毕业生在职位上得到晋升。

本科生就业率高于研究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率差别较大,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的就业率明显低于本科生,二者的就业率分别为64%和73.4%。

这也给盲目考研者敲了警钟。

在考研热持续几年后,2008年考研报名中首次出现了报名增长率降低的情况。

专家指出,就业力并非与学历成正比,而要看具体的求职岗位和要求。

智联招聘对于很多家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调查中,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不是岗位对于学历有必须的要求的前提下,他们更倾向于要本科生,本科生的优势一是年龄,二是薪酬,三是稳定性优势。

普遍月薪集中3000元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毕业的被调查高校学生的目前薪酬主要集中在3000元/月左右,比例达到48.16%;其次目前薪酬是在5000元/月左右,人数比例达到17.05%。

目前薪酬处于3000至5000元/月的比例达到65.2%之多,其他薪酬段的比例则相对小得多。

可见,目前我国优秀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的薪酬水平基本能达到3000至5000元/月。

从调查数据计算样本学生的目前薪酬均值大约为3451.71元/月,毕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的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接近3500元/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业率调查:研究生真不如本科生?
最近,两组数据让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徐耀又开始关注研究生就业问题:一是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为人,其中硕士生人,博士生人,年间研究生人数增长了一倍;二是从年起,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年不如本科生。

多个就业数据统计相互打架>
这些人士首先质疑的是两份数据的来源及其权威性。

有关扩招的数据,分别出自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月联合下发的《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和《年教育统计数据》,前者显示,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人;后者显示,年,研究生招生总数为人,博士生人,硕士生人。

两者相较得出,年的招生规模比年增长了倍。

这一源自权威部门的最新统计并未引起太多争议,人们的质疑在于结论数据——在不少专家看来,扩招是原因数据,而研究生就业率
低于本科生则是结论数据——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年不及本科生。

从最先发出这一消息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来看,其数据出自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编著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经记者查阅发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包含的只有~年之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并无年以后的数据,故不可能得出研究生就业率年以后连续年低于本科生的结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一书中的数据则显示,年的博士生、硕士生
的就业率分别是和,均高于本科生的。

这与媒体所称~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及本科生的说法也不相符。

就业率统计口径五花八门,单就签约率而言,研究生要远远高于本科生>
这就涉及就业率以及整个就业情况的统计口径问题。

一直以来,高校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性备受诟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外公开的就业率往往是一个整体的数字,通过有限的信息,人们很难说清楚这个数字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指标,其中的隐性
就业和所谓的灵活就业,即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又占有多大比例。

看到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年不及本科生的新闻报道后,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第一反应便是询问数据来自哪里,是否有科学的调查方法,而不是立即根据现有数据进行原因分析。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
访时,杨东平讲起了研究生扩招与本科生扩招之间的简单联系。

他认为,研究生扩招是本科生扩招的一种后果:年以后,原本扩招的大量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在就业市场还未形成较强的消化能力之前,作为消化本科生的一种对策,研究生吸纳了很大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导致研究生不断扩招。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比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就业率并无太大意
义,如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邢春冰所言,如果这些人不读研究生,本科毕业后又会怎样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就业率统计中,继续升学深造被视为已就业,而众所周知,本科生读研的比例要远远高于硕士生读博。

以上海市一所高校的内部统计为例:截至年月日,该校连续年的本科生就业率分别是、和,研究生的则是、和,这一数据已与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年不如本科生的说法背道而驰。

而细看这份就业统计可以发现,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未必不如本科生,甚至会远远好于本科生。

以该校年的就业数据为例,研究生总数为人,其中升学和出国人数分别为人和人,签约人数为人,占总数的;反观本科生,总数为人,其中升学和出国人数分别是人和人,签约人数则仅有人,仅占总数的。

这意味着,从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标即与
第三方法人签约的数量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本科生仅有,而超过的本科生都要通过在国内或者国外读研深造来完成就业。

类似的比例在该校~年的就业率统计中也能看到,连续两年,该校研究生签约人数占总数的、,而本科生的签约人数仅占总数的和。

在李长安看来,考研升学已成为当下本科生毕业后的重要出路,乃至造就了本科生较高的就业率,人们对此并非不了解,而一旦谈及具体的就业率时,更多地只看整体,却很少细究其中工作签约的比率。

杨东平还提到一点: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学科就业情况差别相当大。

一些重点高校,尤其是、高校的研究生,其培养质量相对较高,就业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在宏观统计中,由于地方院校占大头,可能会拉了整个研究生就业率的后腿,毕竟,地方院校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相对较差,结构性的问题可能更突出。

对比就业率时,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比如人们看到的多是初次就业率,即截至毕业生毕业当年月份的就业情况。

而在李长安看来,研究生就业相对本
科生需要更长的蛰伏期,因此在初次就业率上并不占优势。

另有分析表明,博士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相对较低,这也拖了整个研究生就业率的后腿。

就业率低成学历贬值发泄途径>
尽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注水早已不是新闻,社会并不相信就业率的统计数字,但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消息还是被大肆传播,其背后暴露出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值得深思。

尽管杨东平不愿将就业率与学生的培养质量联系在一起,也很难看到其中有哪些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但他依然相信,当下的研究生培养出现了大问题,以至对其就业率的解读都要成为学历贬值的发泄途
径。

正如不少网友评论所言:研究生教育已经掺了水。

教育部门在对大学本科扩招踩刹车的同时,又摊大了研究生教育的大饼;而当前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形成了一届不如一届的贬值链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研究生的扩招,并不是从研究生本身的教育规律出发考虑,而是在一味地追求办学规模、办学政绩和现实利益,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多年的路,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

一个重要的佐证是——
国务院学位办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获准授予学士学历的大学有多所,美国有多所,但我们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所,而美国只有所。

熊丙奇告诉记者,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前景不佳的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

在一家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讨论会上,科研人员在讨论起人才培养和人事晋升制度时,纷纷抱怨近几年学历贬值现象。

他们认为,当前国内多数单位通过多种计划和名目来聘请国外留学人才,这不仅加速了国内高学历人才的贬值,对国内人才培养整体路线也是一种冲击。

甚至有科研人员在博客中以要想念博士,就去国外念为题发文,并在文章结尾写出了另一个担忧,如果国内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再无统一规划,恐怕海归急速贬值的时代也要来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