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伶官传序(共31张PPT)

伶官传序(共31张PPT)
释: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 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释: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通读课文,找出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 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8、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或者,还是,有智有勇的人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 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介词短语后置句 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短语后置句 被动句
(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名词作状语
乱者四应
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
第二段:
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 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
第三段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1.2《伶官传序》优秀课件(18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伶官传序》优秀课件(18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找出观点句(论点)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7
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
为 什 么?
2021/9/4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2021/9/4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忧劳兴国
2021/9/4
2
虚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祈使语气,应当,一定
其 何其衰也
语气词,不译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庄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2021/9/4
3
虚词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表并列
而皆背晋以归梁 表转折 而 受而藏之于庙/负而前驱 表示顺承
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①学习中要戒骄戒躁 。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岂非人事哉! 1、找出观点句(论点)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韩愈的《劝学解》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 冠 以短
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
岂独伶人也哉?
1、找出观点句(论点)
1、找出观点句(论点)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五代史 伶官传序》ppt课件40张

《五代史 伶官传序》ppt课件40张

一般属官 用 猪、羊各一头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

理 走在前面
祭告 状语后置,省略句
文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以锦囊盛(之)

等到
收藏
·
第 二 译文:这之后出兵作战,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 段 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
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作者简介
欧阳修 (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 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 荻画地作书。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 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 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难道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梳 推究
人的作为
理 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和
·
第 一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 段 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
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文本分析 第一段
1.文章提出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 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2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 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 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3 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 唐的衰亡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就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6张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6张
首先,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做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其次,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借古讽今,就伶官乱政 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希望北宋统治者励精图治。
写作特点
①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文章没有信屈聲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辞藻,而用平实的 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 然晓畅。叙事不蔓不枝,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 式的对称语句,如“恍劳可以兴国,逸療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清代唐文治:以“盛”“衰”二字作主,首段总冒。中间一 段“盛”,一段“衰”,末段以“方其盛也”、“及其衰也”作 封锁,所以不觉板滞者,由丰神妙绝,皆出天籁,随意点染,故 能化板为活。
——文脉
文本探究
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可为什么主人公 不是伶官而是庄宗呢?
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 人,叫伶官。
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 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 或文的内容。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名→动,用盒子装 名→状,在夜里 名→状,向东面 使动用法,使…兴盛
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名,细微的地方 形→名,有智有勇的人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最终版】《伶官传序》教学课件(38张PPT)

【最终版】《伶官传序》教学课件(38张PPT)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
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 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 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
之难而失之易欤?
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 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 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自然之理也。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 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招来 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 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 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 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 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也哉!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 全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 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 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 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 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 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 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 爱伶人才如此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点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论证 举庄宗为例,原其得与失
例证法
得 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伶事

失 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盛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理
衰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对比法
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知识归纳
1. 古今异义词: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2024版课件《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9张

2024版课件《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9张
6
02
五代历史背景
2024/1/26
7
五代十国时期概述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中原政权更迭。
2024/1/26
十国
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 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 南平(荆南或南楚荆南)、北汉, 十个割据政权并立。
时代特征
政治动荡,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多 元。
8
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10
03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解读
2024/1/26
11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形式, 先总述伶官的身世和时代背景,再分 述伶官的才艺和遭遇,最后总结全文, 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写作特点上,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 渲染,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将伶官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 致。
01
02
03
0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背景和历史 意义
伶官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地位
伶官在五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 人物
课件中涉及的文学、艺术和历 史知识
2024/1/26
24
相关研究动态与成果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伶官传序与相关历史、 文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2024/1/26
国内外学者在伶官传 序研究方面的主要成 果和贡献
目的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面 了解五代史伶官文化的背景、内涵和价 值,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 力。
2024/1/26
4
《五代史伶官传序》简介
作者
价值
欧阳修,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 学家。
该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是一篇优 秀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作。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2《伶官传序》课件(2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2《伶官传序》课件(24张PPT)

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
,积 岂于
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
独忽
伶 微 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乱
人,
也 智 宋徽宗——好于蹴鞠——靖康之变
哉勇
”多
请你继续 … …
胜利者形象: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威风赫赫、不可一世、 骄奢跋扈。 暗示了他必将身死国灭的悲惨结局。
又评论他的失败,用“何其衰也”回应开头的“衰”字。描 写了怎样的衰败景象?
一夫作难,乱者四应,仓皇东逃,作鸟兽散,众叛亲离,面 面相觑,哭天喊地,泪湿衣襟。
第三段分析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 道理?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请你继续 … … 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论证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找出 理 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本文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胜利者形象: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威风赫赫、不可一世、骄奢跋扈。
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兴盛装旺盛强盛围困困扰困顿告诉祭告祭告一词多义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时代背景以及写作意图
伶,旧时指戏曲演员。伶官,后唐庄宗宠信伶人(乐工), 许多伶人做了官。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后唐庄宗李存勖被誉为军事天才,骁勇善战,战功赫赫,横 扫南北,灭燕、后梁,驱逐契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统一天 下之人。称帝四年,内外交困,众叛亲离,死于乱箭,身死伶 人。其勃兴速亡的教训,令人感叹。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言 借古(史)讽今、以史为鉴。 目的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告诫什么,学完总结)

《伶官传序》课件(22张PPT)

《伶官传序》课件(22张PPT)

自主预学
• 1、上面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 【提示】主要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为父报仇成功,而后亡国亡身的事情。表
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 • 【追问】依据是什么? • 【提示】对晋王临终前赐矢的语言描写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晋王将终,临终遗言,忧愤满怀,寄望于子。】 • 其,语气副词,表祈使,绘声绘色,很急促,很斩截,追溯以往的恨事,激
评测诊学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2)吾遗恨也 • (3)苍皇东出 •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5)何其衰也 • (6)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1)推究(2)遗憾(3)急急忙忙的样子 • (4)你的(5)多么(6)抑,或者;本,推究
评测诊学
文史知识
• 1.《新五代史》 •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
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 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 《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 2.伶人 • 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 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 人。伶人的社会地位卑下,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 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清朝的 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
• “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 观点是在“深思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 促使人们“深思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 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慎取”的观点, 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 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
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 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 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 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 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 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 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 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篡 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 代及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 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 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 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 统称十国。
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困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乏,疲惫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悄悄地 微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应当,一定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第三段分析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当 捆绑 绳索 用匣子装着 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
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
旺盛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匆忙的样子 等到 叛军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
返回的地方 以至于
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忧 劳 可 以 兴 国
夫祸患常 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 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 也哉?④
衰 (失)
数十伶人困之 41岁
逸 豫 可 以 亡 身
•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
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 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 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 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 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 图治。
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 演!
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 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 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 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 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 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 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 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古 讽今,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 执政者要以史为鉴。
C庄宗李存勖把父亲交给的三枝箭“藏之于庙”,作战 用兵时又“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 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勇之人, 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②杨柳堆烟,③帘幕无重数。玉 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⑤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⑥
③有些基层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 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 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 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④有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 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 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 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 培训,斯文扫地。 ……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说明]这首词写旅人在征途中的感受。上片写 旅人征途中的所写所感,下片写旅人想象中的 心上人对自己的思念。结尾两句是传诵千古的 名句,将情景融为一体,在想象中更进了一层。
布置作业
读下面一则故事,写一段自己的感受。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 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 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 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 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 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 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 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 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 了。”
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
参考示例
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 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 个人嗜好,贪图逸豫,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 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 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 ②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 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 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 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 未来。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 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 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 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写作背景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 “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 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 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 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 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 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 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注释]:②几许:多少。③堆烟:形容杨柳浓密。④玉勒:玉制的 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⑤章台:汉长 安街名。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 歌妓聚居地。⑥乱红:落花。 [赏析]:此词写暮春闺怨,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 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 怨恨莫诉之感。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 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 薄幸,冶游不归;春 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 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 了她面临的命运吗?
分析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 不是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 ”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分析第二段:庄宗得天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而 判断句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一定,应该 接受 并且 在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用 省“于”,介后 省“之 ”,介后 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省“之”,代“三矢”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 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 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来到城的东郊,感觉风光越来越好。丝 绸皱纹般的水波粼粼闪光,迎接着游客的船棹。 春柳如烟笼雾罩,远处的轻云飘浮。枝头上盛 开的红杏春意渗出,闹出春机盎然。平生只恨 遗憾太多,欢娱太少,何必吝啬金钱,轻视快 乐?为此我端着酒杯规劝斜阳,多停留在花丛 间,让欢乐更多人间常驻。
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使动用法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论点 盛 衰 之 理 , 虽 曰 天 命 , 岂 非 人 事 哉 ① 段
时间
事件
结论
教训
盛 (得)
受命继志 908年 (23岁) ( 其 后 用 兵 …… 负而 前驱)② 系燕父子以组 912年 (27岁) 函梁君臣之首 923年 (38岁) ( 还 矢 先 王 , 而 告以成功) 926 年 身死国灭 ( 一 夫 夜 呼 …… 泣下沾襟)③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为 / 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探究 / 原来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一般的官员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
4、抑本其成败之迹
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传说晋王李可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枝箭,目的是希望 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知识归纳 ——特殊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4、系燕王父子以组。介词短语后置句 5、而告以成功。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8、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依附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 而其归书也必速 归还 若水之归下也 归聚,汇聚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禀告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chénɡ,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强盛
名句积累:
1、“满招损,谦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