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可爱的蛋宝宝’主题墙设计策划活动

合集下载

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5篇)

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5篇)

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5篇)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 1设计思路:该活动是由小班主题“动物的花花衣”中生成的。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本次活动时,着重从师幼互动的有效预设人手,通过情境的预设、游戏的预设,从而提高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小班初期,幼儿仍处于绘画的涂鸦期,绘画的有意性明显缺乏。

因此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感受绘画的快乐,激起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1.活动情景性。

在本次活动中,蛋宝宝的形象、蛋宝宝的故事、蛋宝宝做游戏的情景始终贯穿整个活动,把幼儿带入一个情景,试图通过与蛋宝宝一起游戏,参与绘画活动。

2.活动游戏性。

宝宝们在进行涂画时’设计了游戏的语言:“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蛋宝宝,蛋宝宝,圆圆的。

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蛋宝宝,蛋宝宝,大大的。

”以此来提示幼儿涂画一个大大的、圆圆的鸡蛋,形象的“骨碌碌”’提示幼儿用绕圈的方法进行绘画。

活动目标:1.用涂鸦的方法,进行油画棒的涂画,尝试涂画圆。

2.在故事情景和绘画操作中,感受绘画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油画棒、画纸等绘画工具(人手一份);围裙式故事背景与故事人物(一套)。

活动过程:一、蛋宝宝不见了(在此环节,教师直接导人情景,通过扮演鸡妈妈和鸡宝宝的角色,在’隋感上很快与幼儿形成积极互动,通过有效提问唤醒幼儿的原有经验,说说鸡蛋的形状、颜色等特征,为接下来的绘画活动进行铺垫。

)1.导人情景:鸡妈妈生了一窝蛋宝宝,可是粗心的鸡妈妈找不到自己的宝宝了,刚刚出生的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宝宝刚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一个鸡蛋。

)2.动作模仿: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

蛋宝宝,蛋宝宝,滚一滚。

小结:蛋宝宝是圆圆的,所以是会滚的。

二、蛋宝宝要长大(在此环节,教师利用儿歌化的语言进行引导,鼓励幼儿用油画棒涂鸦的方法绘画蛋宝宝。

儿歌化的语言在此环节成为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的主要手段。

幼儿园中班——“可爱的蛋宝宝’主题墙设计策划活动

幼儿园中班——“可爱的蛋宝宝’主题墙设计策划活动

幼儿园中班:“可爱的蛋宝宝’主题墙设计策划活动一、说设计意图在班缓环境创设中,过去从确定主题到具体布置,几乎都由教师一办。

学期初和每个主题更替时,都是教师最忙绿的时候,他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布置环境和装饰墙面,目的虽然是“为了孩子”,可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学习《纲要》与《指南》后,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活动室内的环境布置开始有了孩子的痕迹。

如教师在布置环境时,会有意识地留空一些地方让孩子去装饰,也开始考虑到用孩子的作品替代成品。

但大到环境规划和背制作,小到材料选择或粘贴、悬挂的位置等,仍是教师说了算,类似于美工作业中的添画,重视的仍是装饰作用与整体效果。

这实质上还是“教师为主,幼儿为辅;教师设计,幼儿点缀”,仍是“师本位”的表现。

基于此我在环境创设的教研中,设计并展示了此活动,希望借此带给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触动和启发。

二、幼儿心理分析中班孩子个性强、思维活跃、好奇爱问,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美工活动兴趣浓厚,喜创新,但在合作与分享方面稍有欠缺。

本班这学期的主题是“蛋蛋一族”。

孩子在开学初就已完成了师生共同设计主题活动网络的工作,搭建起基本的主题网络。

由于主题活动的建构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意愿,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兴趣与日俱增,这为师生共同布置班级主题墙莫定了良好的基础1. 学习分工与合作,体验同伴合作、分享交流的快乐2. 学习使用各种辅助工具,大胆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3. 老师共同完成主题墙的基本创设与布置。

(重点)4. 进一步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能正确辨别卵生动物四、活动准备1. 知识经验:(1)已开展了“蛋蛋一族”主题活动,幼儿对动物繁殖、分娩有初步了解,知道动物分胎生和卵生,蛋为卵生。

(2)幼儿有参与班级小区角环境布置的经验。

2. 环境设置(1) 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了有关蛋的结构、有趣的蛋、会生蛋的动物图片或实物等资料,布置了“蛋宝宝大秀场”的区角环境。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微主题活动的实施——以可爱的蛋宝宝主题活动为例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微主题活动的实施——以可爱的蛋宝宝主题活动为例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微主题活动的实施——以可爱的蛋宝宝主题活动为例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以游戏化为特点的幼教模式逐渐兴起,幼儿园微主题活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可爱的蛋宝宝”主题活动为例,探讨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微主题活动的实施。

一、活动背景和目标“可爱的蛋宝宝”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活动将围绕蛋宝宝展开,设计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和手工制作,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内容1. 游戏环节通过设置一系列与蛋宝宝相关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比如,可以设置“找蛋宝宝”游戏,在教室或者室外隐藏蛋宝宝的玩偶,幼儿需要通过暗示和提示找到它们;还可以设计“蛋宝宝排队”游戏,让幼儿模拟蛋宝宝排队的情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 手工制作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可以设置蛋宝宝的手工制作环节。

比如,幼儿可以用纸板剪裁蛋宝宝的形状,并用丰富多彩的颜料涂饰,激发他们的艺术天赋;还可以用面团塑造蛋宝宝的立体形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技巧。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拟与蛋宝宝的互动场景,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可以设置“蛋宝宝的家庭”场景,让孩子们扮演蛋宝宝的父母、兄弟姐妹,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实施过程1. 策划和准备在活动策划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并准备相关材料和道具。

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 活动导入活动导入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数量有限的蛋宝宝玩偶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提前思考与蛋宝宝有关的知识。

3. 游戏和手工制作环节在游戏和手工制作环节,教师需要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顺利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乐园

中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乐园

中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乐园一、主题来源在平常地进餐过程中,发觉有一部分的幼儿不喜爱吃鸡蛋,当咨询其缘故时,小孩有的讲:“鸡蛋黄不行吃,我不爱吃”。

“鸡蛋太大了,我剥皮的时候不行剥”。

总之,小孩们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拒绝吃鸡蛋,为此,我结合科学实验活动设计了这一主题,让幼儿通过对蛋的了解,对蛋产生爱好从而喜爱吃鸡蛋。

活动目标咨询题板块主题壁报区域材料相关内容家园合作资源利用1、通过观看比较了解生熟鸡蛋,能用不同的方法区分。

2、培养幼儿的探究爱好,求知欲望。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蛋宝宝站立起来、让蛋清流出来。

4、了解有关但的知识,了解那些动物会生蛋,从而区分胎生和卵生动物。

5、能够利用蛋宝宝、蛋皮、蛋壳制作手工作品,发挥幼儿主动性,制造性和动手能力。

6、通过观看、操作、实验,发觉简单的科学原理。

让幼儿感受到操作实验地乐趣。

1、鸡蛋里如何又那么多的水?2、都什么动物能够生蛋呢?3、生的鸡蛋能够吃么?4、鸡蛋除了食用外还能有什么用呢?5、鸡妈妈是如何样生鸡蛋的呢?6、冰箱中的鸡蛋什么缘故不能够变出小鸡呢?活动中与幼儿逐步创设资料展现板和相关的照片。

布置“蛋宝宝乐园”的专栏,将幼儿提出的咨询题进行展现。

布置“蛋宝宝欢乐成长”的示意图,让幼儿从直观的角度进行了解。

科学发觉区:展现鸡蛋实物图书区:相关图书、图片、蛋的故事、文章资料。

美工区:蛋壳、蛋皮等辅助材料。

请家长关心搜集有关蛋的知识资料和各种蛋的实物。

家长从网上下载有关蛋的文章、图片等;小孩们收集各种蛋,拿到班中观赏、做实验。

收集相关书籍。

教师查找有关蛋的故事。

课余大一班幼儿开展互学活动,通过向大班的小孩的学习,开拓我班幼儿的知识面。

装饰鸡蛋宝宝中班教案

装饰鸡蛋宝宝中班教案

The most beautiful love in the world is the bravery in giving for a person, even if it is wounded so decently, there is no regrets and no complaint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装饰鸡蛋宝宝中班教案装饰鸡蛋宝宝中班教案1活动目标:1、能够使用各种材料打扮鸡蛋宝宝。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

3、激发幼儿热爱鸡蛋宝宝的情感。

活动准备:1、熟鸡蛋一个。

2、各种装饰材料:油泥、颜料、蜡笔、彩色纸片等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打扮好的鸡蛋宝宝,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个鸡蛋宝宝与你们平时的鸡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二、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1、教师:"你们想不想打扮鸡蛋宝宝?""平时爸爸妈妈怎样为你打扮的?"2、说一说自己的设计。

教师:"你们打算怎样打扮鸡蛋宝宝?"三、幼儿选择所用的装饰材料,开始动手为鸡蛋宝宝打扮。

幼儿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四、观看幼儿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鸡蛋宝宝,并为鸡蛋宝宝取名字。

1、教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打扮鸡蛋宝宝的?"2、教师:"请你为你的鸡蛋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目标:1、能够使用各种材料打扮鸡蛋宝宝。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

3、激发幼儿热爱鸡蛋宝宝的情感活动准备:1、熟鸡蛋一个。

2、各种装饰材料:油泥、颜料、蜡笔、彩色纸片等等活动过程:一、出示打扮好的鸡蛋宝宝,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个鸡蛋宝宝与你们平时的鸡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二、为鸡蛋宝宝设计形象:1、教师:"你们想不想打扮鸡蛋宝宝?""平时爸爸妈妈怎样为你打扮的?"2、说一说自己的设计。

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精选

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精选

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用的是《可爱的蛋宝宝》幼儿园教案,主要涉及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蛋宝宝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蛋宝宝的外形特征,了解蛋宝宝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蛋宝宝的外形特征和基本性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鸡蛋、鸡蛋盒、放大镜、纸、彩笔、剪刀、胶棒。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鸡蛋,彩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一个鸡蛋,引导幼儿观察鸡蛋的外形特征,提出问题:“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颜色是什么?它的壳是硬的还是软的?”2. 讲解:教师讲解鸡蛋的基本性质,如:鸡蛋是圆形的,有壳,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软的,鸡蛋可以通过孵化变成小鸡等。

3. 观察:教师发放鸡蛋给每个幼儿,让幼儿自己观察鸡蛋的外形特征和性质。

4. 操作:教师发放彩纸、彩笔、剪刀、胶棒给每个幼儿,引导幼儿用彩纸剪出鸡蛋的形状,并用彩笔在鸡蛋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5. 分享:教师邀请几个幼儿分享他们画的鸡蛋,并让大家猜一猜哪个是哪个幼儿画的。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鸡蛋的形状:圆形鸡蛋的颜色:白色鸡蛋的壳:硬的鸡蛋的内部:蛋黄、蛋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鸡蛋答案:观察鸡蛋的外形特征和性质,记录下来。

2. 作业题目:画鸡蛋答案:用彩纸剪出鸡蛋的形状,并在鸡蛋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 让幼儿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其他蛋类产品,如鸭蛋、鹅蛋等,并记录下来。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一次家庭科学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和操作。

3. 在下次活动中,让幼儿们展示他们在家庭科学活动中的成果,并进行分享。

幼儿园中班《蛋宝宝》教案

幼儿园中班《蛋宝宝》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蛋宝宝》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蛋,了解蛋的基本特征。

2. 通过观察、触摸、品尝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觉和味觉。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能创造性地描绘蛋宝宝的形象。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用各种材料装饰蛋宝宝。

教学准备:1. 各种类型的蛋,如鸡蛋、鸭蛋、鹅蛋等。

2. 蛋宝宝的手工材料,如彩纸、贴纸、颜料等。

3. 蛋宝宝的故事书。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话题(5分钟)1. 向幼儿展示各种类型的蛋,让他们说出这些蛋的名字。

2. 引导幼儿观察蛋的外形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

Step 2: 观察和体验(5分钟)1. 给每个幼儿一个蛋,让他们用手触摸蛋的表面,感受蛋的质地。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触摸到的蛋的感觉。

Step 3: 品尝蛋(5分钟)1. 将蛋煮熟,让幼儿品尝蛋的味道。

2. 引导幼儿描述蛋的味道。

Step 4: 想象和创造(5分钟)1. 邀请幼儿想象一个蛋宝宝的形象,并让他们用彩纸、贴纸、颜料等材料装饰蛋宝宝。

2.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创作的蛋宝宝形象。

Step 5: 故事时间(5分钟)1. 给幼儿讲述一个关于蛋宝宝的故事。

2.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蛋宝宝的特点和行为。

二、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在观察蛋的特征、触摸蛋的感觉、品尝蛋的味道、想象和创造蛋宝宝形象以及听故事和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幼儿对蛋的认识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创作过程,让他们与幼儿一起制作蛋宝宝手工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一次蛋宝宝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蛋宝宝,通过表演展示蛋宝宝的特点和行为。

3. 让幼儿观察和记录蛋宝宝的成长过程,如从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意识。

中班科学大大小小的蛋宝宝教案设计——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

中班科学大大小小的蛋宝宝教案设计——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幼儿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尊重每一种生命。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蛋的形状和大小。

2. 观察和比较不同蛋的大小和形状。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蛋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蛋,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蛋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大小和形状的蛋、蛋孵化器、蛋的形成过程图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观察和比较的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蛋宝宝的秘密》引发幼儿对蛋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 教师出示各种大小和形状的蛋,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小组合作:让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蛋孵化器,观察和记录蛋的形成过程。

3)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讨论蛋的形成过程。

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蛋,了解蛋的营养价值。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在观察和比较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蛋时,能否准确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幼儿在小组合作中,能否积极参与,与他人沟通、协作。

3. 幼儿在分享交流环节,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鸡场,了解鸡蛋的孵化过程。

2. 开展“蛋宝宝创意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蛋宝宝。

3.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关于蛋的手工制品,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安全地操作蛋孵化器。

2. 在观察和比较环节,引导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观察结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在小组合作环节,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可爱的蛋宝宝’主题墙设计策划活动
一、说设计意图
在班缓环境创设中,过去从确定主题到具体布置,几乎都由教师一办。

学期初和每个主题更替时,都是教师最忙绿的时候,他们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布置环境和装饰墙面,目的虽然是“为了孩子”,可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学习《纲要》与《指南》后,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孩子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活动室内的环境布置开始有了孩子的痕迹。

如教师在布置环境时,会有意识地留空一些地方让孩子去装饰,也开始考虑到用孩子的作品替代成品。

但大到环境规划和背制作,小到材料选择或粘贴、悬挂的位置等,仍是教师说了算,类似于美工作业中的添画,重视的仍是装饰作用与整体效果。

这实质上还是“教师为主,幼儿为辅;教师设计,幼儿点缀”,仍是“师本位”的表现。

基于此我在环境创设的教研中,设计并展示了此活动,希望借此带给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触动和启发。

二、幼儿心理分析
中班孩子个性强、思维活跃、好奇爱问,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对美工活动兴趣浓厚,喜创新,但在合作与分享方面稍有欠缺。

本班这学期的主题是“蛋蛋一族”。

孩子在开学初就已完成了师生共同设计主题活动网络的工作,搭建起基本的主题网络。

由于主题活动的建构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意愿,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兴趣与日俱增,这为师生共同布置班级主题墙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学习分工与合作,体验同伴合作、分享交流的快乐
2. 学习使用各种辅助工具,大胆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
3. 老师共同完成主题墙的基本创设与布置。

(重点)
4. 进一步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能正确辨别卵生动物
四、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
(1)已开展了“蛋蛋一族”主题活动,幼儿对动物繁殖、分娩有初步了解,知道动物分胎生和卵生,蛋为卵生。

(2)幼儿有参与班级小区角环境布置的经验。

2. 环境设置
(1) 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了有关蛋的结构、有趣的蛋、会生蛋的动物图片或实物等资料,布置了“蛋宝宝大秀场”的区角环境。

(2) 教师布置好工作坊,分“手工制作”“涂涂画画”“半成品加工”三大区域,把各种工具与相应的操作指引放在一起。

3. 物质材料:各种制作工具,包括各种颜料、蜡笔、糨糊、白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布、乳胶等常用工具;工具书、废旧材料等;各种工具的使用说明与操作指引图示;“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

分析:以上操作与认知经验对规划和设计主题墙起着关键性作用。

把工具使用说明和操作要领都物化到环境中,一目了然,便于孩子操作。

1. 以“小小蛋儿把门开”的音乐引入“可爱的蛋宝宝”的话题,探讨有哪些动物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

分析:激发幼儿共同制作“蛋宝宝”的愿望。

2. 教师出示“惊喜蛋”:“属于卵生动物的妈妈们在生蛋宝宝的时候,会选择一个适合宝宝的生长环境来下蛋和产卵。

那么,鸟妈妈会把鸟蛋下在什么地方?鸡妈妈、鸭妈妈、鹅妈妈、乌龟妈妈、鳄鱼妈妈、青蛙妈妈、蟒蛇妈妈又会把蛋或卵下到哪里呢?”
分析:帮助孩子回忆和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同伴学习。

3. 师幼共同进行墙面规划,确定主题墙的表现内容和不同层次。

师:“不同的蛋宝宝在不同的地方孵化,在一个画面上该如何分配呢墙面需要分为哪几部分?哪里是陆地,哪里是河流?还可以添加哪些东西方便卵生动物妈妈们下蛋和产卵呢?师:“除了‘惊喜蛋’的制作方法,还能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做成蛋宝宝?蛋宝宝做好后,我们怎样才能把它固定在墙面上呢?
分析:师幼共同规划和做设计方案,先计划再行动,便于统筹与分工帮助孩子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

4. 分工与合作。

(1) 师幼商量如何分工,然后自由分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该组的策划与分工。

(2) 幼儿根据分工各自到“工作坊”自选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

教师负责制作背景,幼儿制作“可爱的蛋宝宝”。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分析:幼儿先分工再合作,提高了协调与沟通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
5. 布置墙面:分组把画好和做好的蛋宝宝按其生长环境固定在相应的墙面上。

师:“蛋宝宝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我们要小心地把蛋宝宝送回家,注意不要送错地方,要让宝宝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家。

”分析:正确找到卵生动物的孵化环境。

6. 互动分享: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进行小结,推荐一名组员介的作品,说清楚“都做了哪些蛋宝宝?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些蛋宝活在哪里?你最喜欢哪一个蛋宝宝,为什么?”
分析:帮助孩子总结和提炼经验,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活动延伸
根据主题教学的进度,设计更多适合其他蛋宝宝生长的环境,不断丰富题墙。

五、活动反思
墙饰完成后,以成人的眼光看或许它并不美,甚至有点乱,可在孩子眼里它却是最美的。

孩子们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只因这是他们共同创作的。

和孩子一起制作的过程,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环境创设中孩子作为主体的教育意义。

孩子们除加深了对卵生动物如何繁殖后代的认识外,在其他领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如数学方面的分类、统计、点数、心算等;美术方面的初步规划、布局等审美能力;社会领域的分工、合作、分享、大胆自信
的表现力等。

他们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如剪刀、戒刀、尺子、双面胶、透明胶布、程糊、乳胶等,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性能的了解;同时认识了各种装饰材料,掌握了各种粘贴技术……在平时需要经过多次教学才能完成的目标,在半天的主题墙制作中就实现了。

而且孩子们兴趣浓厚,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尽情释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解放了孩子,又为自己“松绑”,再也无须为活动室的布置煞费苦心甚至加班加点,而孩子却对这些作品视而不见。

我们深刻体会到在环境创设中,孩子的主体性是如何得到展现与被尊重的,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环境创设过程本身对孩子的吸引力与教育性。

环境是隐性课程,而环境创设本身却是极有价值的显性课程。

教育真是无处不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