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绘本课件
幼儿园课件小班绘本《抱抱》

简洁的背景设计
背景以简洁的线条和色彩 为主,突出了主体动物的 形象,使得画面更加清晰 明了。
生动的动作描绘
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生动地表现出小动物们的 情感和动态,使得画面更 加生动有趣。
16
色彩运用特点
温馨的色调选择
整体色调以暖色为主,营 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符合绘本的主题和情感基 调。
创作背景
作者在一次旅行中,被非洲大草 原上的动物所吸引,尤其是它们 之间的互动和情感表达。这启发 了她创作《抱抱》的灵感。
5
绘本风格与特点
画风独特
运用大胆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营造出独特 的视觉效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情感表达丰富
通过动物们的表情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它 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引发孩子的情 感共鸣。
03
高潮部分
Bobo遇到大象妈妈,虽然他们 不是同类,但大象妈妈用鼻子给 了Bobo一个特别的“抱抱”。
04
2024/1/28
12
主题思想阐述
爱的普遍性
通过不同动物间的拥抱,传递出 爱是不分种族、年龄和身份的,
是普遍存在的情感。
2024/1/28
情感的力量
拥抱作为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却 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能够给予 他人温暖和安慰。
2 3
传神的表情刻画
通过微妙的眼神和口型变化,生动地表现出小动 物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画面更加富有感染 力。
富有想象力的场景设计
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场景设计,如梦幻的森林、温 馨的家园等,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1/28
18
05
阅读体验与互动环节
2024/1/28
19
幼儿园小班绘本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含课件)

幼儿园小班绘本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含课件)活动目标:1.通过看动作、听声音、找影子,联系生活经验桥段猜测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了解鸭子、兔子等小动物走路的特点,学习用"摇摇摆摆、蹦蹦跳"等词语进行描述。
3.乐意参加说说、演演等活动,感受故事表现的情趣。
活动准备:绘本PPT《一步一步走啊走》活动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故事演示PPT(一) 草地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二、演示绘本PPT,理解故事内容1. 演示PPT画面(一),引入故事主要角色提问:谁走来了?阿宝是怎样走路的?小弟弟在路上桥边需要遇到许多好朋友,看看他会碰见谁呢?2. 通过多种形式暗示情节,理解故事内容(1)看图片,感受乌龟走路的螃蟹特点演示乌龟爬行图片转述:谁来了?野猪是怎样走路的?(2)听声音,猜测走来的动物播放大白鸭的声音音调提问:是什么动物的嗡嗡声?猜猜小弟弟下面会遇到谁?大白鸭是怎样骑车的?阿宝毛毛和乌龟又会学谁走路?怎么走呢?引导幼儿用动作体验、理解白鸭走路的特点,学习用"摇摇摆摆"词语进行描述。
(3)学动作,坐轮椅联想遇见的动物演示弟弟学习看到动物蹦跳走路动作,引导幼儿猜想取得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提问:小弟弟远远地看到了亲眼目睹前面走来的节肢动物,他在学前面动物走路的样子,他是怎么走路的?哪些小动物是蹦蹦跳跳走路的?走来的会是哪个小动物呢?引导幼儿用"蹦蹦跳跳"词语描述乌龟走路的样子,并用动作巩固认识。
(4)找影子,辨别出现的两栖类师:前面又走来一个朋友,它的影子已经出现了激励幼儿幼儿根据影子特征辨别出现的动物。
提问:从影子你能看出是谁走来的吗?演示鸵鸟走来的PPT提问:鸵鸟是怎样走路的?大步还有谁也是大步大步写字的?(5)看表情,猜想故事结尾演示表情紧张画面,提问:他们是什么表情?遇到谁他们会这样羞愧?演示面容放松画面,提问:他们本来是什么表情?三、演示PPT,教师完整讲述剧情。
小班绘本幼儿园《谁的脚印》PPT课件

游戏过程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幼儿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 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帮助 ,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
2024/1/26
21
分享游戏感受,加深对故事理解
2024/1/26
分享方式
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可以邀请每组的一名代 表上台发言,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鼓 励幼儿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对 于绘本中动物脚印的看 法和感受,引导他们思 考不同动物脚印的特征 和意义。
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 动,如“找脚印”、“ 猜动物”等,让孩子们 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 积极性。
6
回顾课程内容和孩子们 的表现,鼓励他们在日 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 索自然界中的奥秘。
创作提示
提供一些创作提示,如“你觉得恐龙的脚印是什么样的?”“如果脚印 会说话,它们会说什么?”等等,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
2024/1/26
03
分享交流
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通过互相
欣赏和交流,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18
PART 05
互动环节:游戏体验与角 色扮演
制作观察日记
02
提供一个小本子和画笔,让孩子随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动物脚
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习惯。
分享和讨论
03
定期组织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和发现,鼓励他们互相学
习和讨论,提升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6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4/1/26
27
描绘脚印
鼓励孩子们用画笔和颜料将观察到的脚印描绘在画纸上。可以引导他们先画出 轮廓,再填充颜色,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层次感的表现。
小班绘本PPT课件

培养同理心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角色的 情感变化,培养同理心和 情感共鸣能力。
品德培养目标与内容选择
品德培养目标
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如诚实、善良、勇敢、尊重等。
内容选择原则
多样化内容
涵盖不同主题和情感的绘本故事,让 幼儿在多样化的情感体验中培养品德 。
选择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 注重故事的情感渲染和品德表现。
科学实验
结合绘本内容,设计简单的科学实 验,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 的奥妙,培养探究精神。
音乐、美术等多元智能拓展
音乐律动
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或角色与音 乐相结合,通过歌曲、舞蹈等形 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在音乐中感
受故事的韵律和节奏。
美术创作
鼓励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绘画 、手工等美术创作,发挥想象力 和创造力,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
实践案例分享:情感体验和品德培养相结合
01
案例一:《小熊不刷牙》:通 过讲述小熊不刷牙的后果,引 导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同 时感受故事中的友情和关爱。
02
案例二:《大卫上学去》:讲 述大卫在学校中如何学会遵守 规则和尊重他人,帮助幼儿理 解学校生活的基本规范,同时 体验成长的快乐。
03
案例三:《我爸爸》:通过描 绘父亲的形象,激发幼儿对亲 情的感悟和表达,同时培养感 恩和尊重父母的品德。
主题多样
绘本的主题涵盖生活、成长、情 感、科普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幼 儿开阔视野和丰富认知。
01
绘本定义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 辅的书籍形式,通过丰富的视觉 元素和简洁的文字叙述来表达故 事或主题。
02
03
文字简洁
绘本中的文字通常简洁明了,起 到辅助图画表达的作用,适合幼 儿阅读和理解。
附小幼儿园小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PPT课件

月光下,一个小小的卵,躺在树叶 上。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 啪!——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
他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星期一,他啃 穿了一个苹果。
可他还是觉得饿。
星期二,他啃穿了两个梨子。 可他还是觉得饿。
星期三,他啃穿了三个李子。
可他还是饿。
星期四,他啃穿了四个草莓
可他还是饿得受不了。
星期五,他啃穿了五个桔子可他 还是饿呀。
可他还是饿呀。
星期六,他啃穿了,一个冰淇淋蛋筒,,一片奶 酪,一截香肠,一根棒棒糖,,一段红肠,还有 一块甜西瓜。到了晚上,他就胃痛起来
那晚可怜的小毛毛虫肚子 不舒服了一夜。
第二天,又是星期天。 毛毛虫啃穿了一—他也不再是一条 小毛虫了。
他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虫了。
他绕着自己的身子,造了一座叫做“茧” 的小房子。他在那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l
然后,他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 洞洞,钻了出来……
他已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2024版幼儿园小班绘本谁的脚印PPT课件

05 艺术表现手法鉴赏
2024/1/26
19
画面构图技巧
01
02
03
突出主体
在画面构图中,将主要角 色或重要元素置于中心位 置,通过大小、色彩等对 比手法突出其重要性。
2024/1/26
层次分明
运用前后景、遮挡关系等 手法,表现出画面的空间 感和层次感。
视角独特
采用低视角、俯视等非常 规视角,增强画面的视觉 冲击力和表现力。
2024/1/26
5
绘本风格与特点
2024/1/26
01
绘本采用清新自然的画风,色彩柔和而富有层次感,给人 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02
画面中的动物形象可爱而生动,脚印的描绘细腻入微,让 孩子们能够轻松地辨认出各种动物的脚印特征。
03
文字简洁明快,与图画相辅相成,既有助于孩子们理解故 事内容,又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24
制作动物脚印手工制品
活动目标:通过制作动物脚印手工制品,培养幼 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01
活动过程
03
02
活动准备:提供彩泥、橡皮泥、颜料、画笔等 制作材料。
04
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脚印模型或图 片作为参考。
让幼儿使用彩泥、橡皮泥等材料,按照模 型或图片制作出相应的动物脚印。
05
2024/1/26
05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帮助他 们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06
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讨论绘本内容,分享彼此的阅读感受和 想法。
26
2024/1/26
谢谢聆听
27
17
社交技能学习
在绘本阅读中,引导幼儿学习如 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幼儿园小班绘本课件

幼儿园小班绘本课件幼儿园小班绘本课件1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3.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活动准备:绘本PPT《谁的脚印》活动过程:一、引题小朋友看,这是谁?小姑娘在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一个脚印,来看看这个脚印长什么样?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一)小姑娘寻找脚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间里发现了奇怪的脚印她会怎么想呢?小结:小姑娘发现奇怪的脚印觉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准备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小姑娘遇到小猫幼儿猜测是不是小猫的脚印,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猫脚印像什么。
小结:原来房间里的脚印不是小猫的,小猫的脚印是圆圆的。
3、小姑娘遇到小鸟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鸟的脚印像什么。
(小结:是的,小鸟的脚印像XX一样尖尖的细细的。
)那房间的脚印是小鸟的吗?(不是)小姑娘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样?(伤心、失望。
)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小姑娘会怎么问大象吗?(集体学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猜测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脚印的样子。
小结:原来大象的脚印是又宽又大的,房间里的脚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脚印的主人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小姑娘的姿态感受她难过的情绪。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姑娘的动作。
) 2、幼儿想象、表达小姑娘开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结:原来小姑娘房间的地板上的脚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变得非常开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着小狗在开心的大笑呢!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师:小朋友记得小姑娘在寻找脚印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结束这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谁的脚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本书。
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ppt课件

小班绘本《藏在哪里了》ppt课件•课程介绍与目标•阅读理解:寻找隐藏线索•语言表达:讲述自己的发现•创意拓展:创作属于自己的隐藏故事目•情感培养:体验寻找与发现的乐趣•课程总结与延伸录课程介绍与目标绘本《藏在哪里了》简介绘本内容概述绘本风格与特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孩子们感受友谊的珍贵和寻找过程中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通过播放绘本PPT ,引导孩子们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5分钟)绘本阅读(10分钟)游戏环节(15分钟)课程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引导他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感。
组织孩子们进行捉迷藏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寻找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回顾课程内容,引导孩子们分享游戏经验和感受,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课程安排与时间阅读理解:寻找隐藏线索故事背景介绍情节发展概述结局揭示030201故事情节梳理角色特点及关系分析角色介绍角色关系分析小动物们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寻找躲藏起来的伙伴,展现了亲密的友谊和团结合作精神。
寻找隐藏线索的方法与技巧观察细节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力语言表达:讲述自己的发现描述角色和场景的语言运用描述场景细节描述角色特征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中的细节,如“郁郁葱葱的森林”、“阳光明媚的午后”等。
使用恰当的动词讲述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对于故事主题和寓意的理解,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表达自己的喜好分享自己对于故事中角色和场景的喜好,以及对于故事情节的感受。
分享阅读乐趣描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愉悦感受,以及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分享个人阅读体验和感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练习口语表达通过讲述自己的发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绘本课件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3.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活动准备:绘本PPT《谁的脚印》活动过程:一、引题小朋友看,这是谁?小姑娘在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一个脚印,来看看这个脚印长什么样?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一)小姑娘寻找脚印主人1、小姑娘在房间里发现了奇怪的脚印她会怎么想呢?小结:小姑娘发现奇怪的脚印觉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准备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小姑娘遇到小猫幼儿猜测是不是小猫的脚印,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猫脚印像什么。
小结:原来房间里的脚印不是小猫的,小猫的脚印是圆圆的。
3、小姑娘遇到小鸟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鸟的脚印像什么。
(小结:是的,小鸟的脚印像XX一样尖尖的细细的。
)那房间的脚印是小鸟的吗?(不是)小姑娘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样?(伤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小姑娘会怎么问大象吗?(集体学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猜测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脚印的样子。
小结:原来大象的脚印是又宽又大的,房间里的脚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脚印的主人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小姑娘的姿态感受她难过的情绪。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姑娘的动作。
)2、幼儿想象、表达小姑娘开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结:原来小姑娘房间的地板上的脚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变得非常开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着小狗在开心的大笑呢!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师:小朋友记得小姑娘在寻找脚印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结束这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谁的脚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本书。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1、KT板制作大饼。
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图书。
3、自制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师: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师:x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二:理解故事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
(出示图画书3)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
(出示图画书5)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
(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
(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
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三、送饼干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
(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
(请个别幼儿检查)四、完整地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韵律《饼干歌》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一起做饼干呢!饼干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正处在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的阶段,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
但由于自身年龄小,缺乏交往技能和交往经验,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常常出现各玩各的、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现象,我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阅读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礼貌用语,与人积极、主动、礼貌交往,规范幼儿的交往行为。
活动目标:1. 熟悉故事内容,能简单讲述故事的大概内容,并愿意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2. 体验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体会故事营造的快乐、和谐的美好情感。
3. 懂得要与人礼貌交往,并能进行简单对话。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书;绘本故事大图片;兔子、青蛙、皮球、雨点的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幸福拍手歌》第一段,结束时师幼一起拍手、跳:oh(胸前拍手)--ye(双臂举高、双脚跳)!【"oh--ye"把幼儿的情绪立刻调动起来,跟着教师高兴地边喊边跳,为整个活动奠定了快乐的基调。
】2.师:刚才我们做了什么动作?(师可重做刚才的动作,用动作提示幼儿回答:跳)3.师:今天还有一些朋友要跟我们一起跳,他们是谁呢?请在故事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朋友跟我们一起跳的?二、幼儿自由看书,找一找还有哪些朋友在跟我们一起跳。
【幼儿的自由阅读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初步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
】三、幼儿合上书,师提问:还有谁也跟我们一起跳?(幼儿回答,教师提醒幼儿要把话说完整:我看见……)四、和幼儿一起仔细看大图:1.第一面师: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我们围着大树跳,怎么跳?(向前跳,向后跳。
请幼儿做一做动作)下面是谁来跟我们一起跳?猜一猜!(画面中的细节:草丛背后露出一点点兔耳朵)2.第二面:师:真的是小兔,"哎呦,小兔来了,请它一起跳",小兔怎么跳呢?(请幼儿学小兔跳)下面是谁跳的呢?猜一猜!(画面中的细节:草丛背后露出青蛙头)3.第三面:师:真的是青蛙,"哎呦,青蛙来了,请它一起跳",青蛙怎么跳呢?(请幼儿学青蛙跳)下面是谁来跟我们一起跳?猜一猜!(画面中的细节:树干后藏着个皮球)4.第四面:师:真的是皮球,"哎呦,皮球来了,请它一起跳",皮球怎么跳呢?(请幼儿自由做皮球跳的动作)下面是谁来跟我们一起跳?猜一猜!(画面中的细节:上面拐角处有小雨点落下)5.第五面:师:真的是雨点,"哎呦,雨点来了,请它一起跳",雨点怎么跳呢?(请幼儿自由做雨点跳跃的动作)6.第六面:师:这么多朋友一起跳,我们围着大树跳,小脚跳,大脚跳。
小脚是谁的脚?(小朋友的脚)那就请你们跳一跳(全体幼儿跳)。
大脚是谁的脚?(大人的脚)那老师来跳一跳(老师跳)。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这一平常的教学组织形式因加入了幼儿学做动作、在画面中寻找下一个会出现的朋友而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在快乐、自创的跳一跳中熟悉了故事内容,他们还热衷于寻找画面中的细节,都因自己第一个发现了躲藏在隐蔽处的朋友而激动,因自己猜对了下一个出现的朋友而自豪。
】五、完整熟悉故事1.师:故事讲完了,故事的名字就叫《跟我一起跳》2.师:我们邀请朋友一起跳时每次都说了什么?(请它一起跳)我们要主动邀请朋友一起玩,用上一个神奇的字"请",你会说吗?3.师再讲一遍故事:故事《跟我一起跳》我们围着大树跳,向前跳,向后跳。
(出示兔子图片) 哎哟,兔子来了,(幼儿接) -- 请它一起跳。
(出示青蛙图片) 哎哟,青蛙来了,(幼儿接)-- 请它一起跳。
(出示皮球图片) 哎哟,皮球来了,(幼儿接)-- 请它一起跳。
(出示雨点图片) 哎哟,雨点来了,(幼儿接)-- 请它一起跳。
我们围着大树跳,小脚跳,大脚跳。
【通过不同的形式引导幼儿学说"请它一起跳",来强化幼儿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言行。
】六、创编1.师:还有谁会跳?(幼儿回答:袋鼠……)师:哎呦,袋鼠来了(幼儿接:请它一起跳)(可根据幼儿回答换成其它动物)2.师:除了和朋友跳一跳,还可以跟朋友干什么?(幼儿回答:抱一抱……)3.师先和一幼儿抱一抱,再请幼儿和好朋友抱一抱(可根据幼儿回答换成其它动作)【积极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变换故事中的人物、动作,进行初步的创编】七、延伸活动师:我们还可以和朋友一起看看书,现在就邀请你的好朋友和你共同看一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