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爱论文
教师关爱学生的论文

教师关爱学生的论文教师关爱学生的论文导语:关爱学生,老师应该付出真心,找到正确方法。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关爱学生的论文,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篇一: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摘要:以人为本成为我国的时代精神,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本文分析了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在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是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
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本主义思潮则弘扬历代人本主义“尊重人性”的精神,倡导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研究。
如今,以人为本成为我国的时代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知识本位课程观的反思与批判,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树立以人为本的师德观是提高当代教师师德修养,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养学生是学校的责任和使命,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对象,没有学生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的关键体现在关爱学生上,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其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更强调: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才会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
教师关爱学生是一门学问,只有真诚相待,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以“真我”的状态与学生建立关系,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教学实践看,至少有三方面是教师需要身体力行的。
1.细心了解生活。
师爱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应该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最直接体现在对其生活细节的了解,这是初步的爱,但却是首要和必要的爱。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用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教师应以一颗体贴入微的爱心,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
谈教师对学生的爱

谈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声的情感,是一种默默的付出,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教师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无私奉献,孜孜不倦,呵护学生们健康成长。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包容的。
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长,甚至有着不同的缺点和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要包容并接纳这些不同。
教师要用爱心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和不足之处,用真诚的关怀去理解学生的独特性格。
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温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健康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耐心的。
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它需要教师有着充足的耐心与恒心。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而这些问题和困难都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来解决。
教师需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懈地鼓励和帮助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困难,不断进取,茁壮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关怀的。
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知识,更要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成长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应该用关怀和爱心去察觉和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关怀和帮助。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温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激励的。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需要的是对未来的信心和梦想的激励。
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激励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用爱心和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让他们不断地努力进取,永不放弃。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成长的。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重要的是指引学生成长的导师。
教师应该用爱心去引领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突破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谈教师对学生的爱

谈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和关怀,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和引导,是一种激励和激发学生潜能的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言传身教之中,更蕴含在细微之处,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品格和心灵。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的悉心照顾和关怀之中。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呵护者。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教师不仅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更是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经常鼓励学生,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学生在爱和关怀中茁壮成长,树立起自信和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之中。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照顾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更要对学生要求严格并耐心教导。
教师要求学生努力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和失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不是简单地责备和批评,而是给予耐心的教导和指导,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成长为更加成熟和理智的个体。
教师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教导,是对学生的一种深沉的爱,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对学生的追求卓越和助力成长之中。
教师教书育人,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更要使学生有修养,更要给学生以人生的指引和帮助。
教师是学生道德心灵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塑造者,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助力者。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力量,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成为有价值的人。
老师关爱学生初中议论文

老师关爱学生初中议论文世界上最伟大的当然是母爱,但我觉得师爱也是非常伟大的。
老师的爱就像冬天里那火红的太阳,温暖着我们,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成长!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师关爱学生议论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师关爱学生议论文1“同学们,快点交作业哦!”这是谁?她就是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一直陪伴我们、教导我们的班主任——徐老师。
虽然她现在已经不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了,但一想到她,眼眶里还是会充盈着晶莹剔透的泪珠。
那是在三年级下半学期期末考试前,我当时在班级里的语文成绩可是“有名的”第二、第三名,不过是倒数的。
那时候我写字不够端正,作文连一百五十字也达不到,阅读分析也几乎看不到一个勾,可以说语文成绩简直一塌糊涂,妈妈很着急,徐老师也很担心。
所以从那时起,徐老师就常常关注我的学习情况并鼓励我。
她会细心教导我:“做阅读分析时要从文章当中找答案,写作文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事情的经过、起因、结果……你的字要认真写,不要歪歪扭扭,刚开始速度慢点没关系,但一定要端正,就跟做人一样。
我相信你肯定能做好的,要加油,不要放弃哦!”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后,我每天回到家做完作业后就做一篇阅读分析,写一篇小作文。
在学校里,徐老师常常给我们发练习卷做,我做错的地方徐老师也会认真教我,告诉我为什么这是错误的。
在老师的一次次帮助下,我的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不再是班级里倒数第二、第三名了!到了期末考试那天,徐老师还特意叮嘱我:做题要仔细,字写得要端正,作文用自己写过的文章来套题,千万别跑题。
我谨记老师的教导。
如今我已经四年级了,我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作文也比以前写得更有内涵了。
这多亏徐老师的帮助和教导,是她让我有了自信,老师给我的爱我会永远会铭记于心。
老师关爱学生议论文2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有人说,老师是默默燃烧的蜡烛1;有人说,老师是暖和的棉被。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老师,而我眼前浮现了一位——张老师。
张老师是一位母亲,但她很少陪伴自己的女儿,可她却有充足的精力为我们传授知识、解惑问题、讲述人生、奉献自己,陪伴着班里40多位孩子。
谈教师对学生的爱

谈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包容、关怀和激励的情感。
作为教师,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更是引导学生成长的榜样和引路人。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以期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光芒,助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教师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爱心全都投入到学生身上。
他们不辞辛劳,不计报酬,将所有的关怀和温暖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个学生。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成长,让他们收获知识,培养品德,健康成长。
这种无私的奉献,不仅仅是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出于对学生的爱和责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包容和理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教师要善于包容和理解学生,不以差异为障碍,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往往能做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取得进步。
这种包容和理解,让学生在受到尊重的也学会尊重他人,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关怀和呵护。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些学生甚至会面临家庭、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而教师则会用自己的关怀和呵护来温暖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教师都会关心学生的成长,为他们排忧解难。
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知心人,给予他们最真挚、最温暖的关怀。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激励和引导。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会以自己的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专业素养和优秀教育成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教师都会时刻站在学生身后,为他们加油鼓劲,鼓励他们不断前行,激发学生的自信、勇气和毅力。
精选教师关爱学生的议论文【范文9篇】

教师关爱学生的议论文【范文9篇】人的一生难免有不如意。
犹如一艘流离颠沛的帆船,不经历波涛的拍击和风浪的撕扯,很难懂得世事的艰辛与沧桑。
笑过了,哭过了,走过了------回首来时路的曲曲弯弯,哪个不是岁月征途中我们用真诚留下的足痕?年少时,我们不懂愁的滋味,一点的挫折和伤感都感觉是过不去的坎。
孩气未脱的我们因别人的一句话可能扭转一百八十度的弯,不考虑自我的得失与儿时的理想。
心中明明是喜欢的,但在脸上挂的是愤恨。
多少年过去了,说着:不后悔。
可是,不要有任何的丝缕把曾经的故事牵扯,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点酸酸的痛。
因为,当时付出的真诚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青色的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认真思考。
步入中年,我们不轻易言愁。
任泪水在黑夜中汩汩地流。
纵是有食了断肠草般的悲怆,我们也能微笑着对身边路过的人们说声:今天,太阳真好。
不是虚伪和蓄意的伪装,只是生活的真实与残酷使你不忍把它撕心裂肺,象草原上遭遇袭击后的藏羚羊的尸体,在炎炎烈日下挑战善良人的胆量。
不是愚昧的伪装啊,是我们有了承载苦难的能力和胸怀啊。
生活的真谛把我们锤炼的有了柔韧性,学会了包裹伤感。
未来的道路不会是平坦宽广,我们也没有了青年时代的激情飞扬。
不可能一梦醒来,世界便改变了模样。
我们已经变的理性,思维也不再夸张。
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啊。
真诚地走下去,哪怕收获到口袋里的全是稗子,那我们在夕阳落山前也不会感到失望。
我们就这样活着,每一年中都有与往年不同的忧伤,嘴角挂着一丝苦笑,还要一边看时间一边匆匆向前走。
不敢停歇地走……大人说:“万物生来都有自己的用处。
”因为世间万物都有存在的意义。
有的生物意义虽小,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来举个例子吧!如果世界上突然没有了食草动物会怎么样呢?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大批的肉食动物被饿死。
幸存的肉食动物必然会变得很虚弱。
为了能活下去,肉食动物之间只能互相猎食,甚至同类相残。
经过这层的生存淘汰,肉食动物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少。
直至最后的顶级猎食者,仍然逃脱不掉被饿死的命运。
教师对学生的爱论文

下面我讲2个案例。
案例1:每年开学第一、二堂课,我总会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言行,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从中选出表现积极和言行如一的孩子作临时班长,随后对他进行鼓励和指引,经过军训的磨练,开课后他便能成为我的好助手,带领同学们永争第一,从不气馁!事后我问他们,他们都会这样回答:“老师,你信任我,我没理由不做好!何况你对我们那么好,同学们心里明白。”别看我们的孩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差,只要我们真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我们的孩子就会很懂事,就会创造出你想不到的奇迹,多少个第一就是他们最好的回答。
其次,我们作为老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和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理解和尊重,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我们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我们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和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全文5篇)

教师对学生的爱(全文5篇)第一篇: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
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
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
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
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
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
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
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
《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
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
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
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
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
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爱”
人文系01小学教育(文)吴梅虾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赞科夫同样也说过:“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
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可见,师爱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师爱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
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
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
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
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热爱学生,没有对学生捧出片爱心,用满腔的热情去亲近他们,是不可能教好、带好他们的。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之心;积极探索,大胆改革之志;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之风;灵活开拓,转化差生之功。
这样才能使教育学生的工作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之效。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如果地孩子毫无感情的,
看到就心烦意乱,那么即使你本领再大,满腹真理,能说会道,但是学生却对你敬而远之,
有意见不敢讲,这样的教育是难以受到预期效果的。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的老师常常
会为了学生的作业、纪律等一点点小事,向学生发脾气,或严厉的指责训斥这样往往会伤
害了学生的自尊,造成师生感情的距离,因而失去了许多可贵的教育机会。
因此教师应从
热爱学生的真诚愿望出发,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引导,才能取得教
育的成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这个职责之所以神圣就在于,教育者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也要教育孩子学做人,而爱是人生至高至妙的道理。
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体
现知识的力量,又要体现爱的力量。
爱人如己,是一个单纯而伟大的爱的诫命。
教师如何
爱学生?那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
一个教师最起码的爱的义务是,不愿自己孩子承受的,也就不要让学生承受。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爱学生呢?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谈谈:
首先,教师应像朋友一样尊重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教师尊重学生是了解学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宽广心胸和宽宏气度的体现。
教师了解学生,是教师进行因材
施教的必要前提,也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
教师要信任学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变单向交流为双向交流。
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也关心他
们的思想,身体和生活。
努力做学生的贴心人,师生之间应建立和培养起真挚、热忱、相
互尊重、谅解和体贴的友谊关系。
在我实习的时候,遇到过个学生,他是一个典型的中等生,叫孙浩,表扬轮不到,批
评摊不着,长期被忽视使他沉默寡言,常常一人独处,脸上写满了与年龄不相称的忧愁。
我悄悄地对他说:“以前你可不是这样呀!还记得吗?去年你的作业作为范本拿给同学们看。
当你生病了,你不但坚持上学,而且还坚持参加大扫除……(这些都经过我一番调查得知)
这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感动。
在大家心目中,你是很棒的。
快乐些,好吗?”我的肯定使
该生深受感动。
不久,又看到他快乐的身影了。
此处我用悄悄话的方式与他交流,肯定了他的长处,尊重了他的人格,同时又点明了
阻碍他进步的问题所在,使此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审视自己,促使他克服消极因素,自
觉地向优秀生转化。
其实对于像这样的中等生,都可以用此法。
其次,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爱而不严不是爱,反而是害。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
能真正热爱学生。
赞科夫说过:“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
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
成果。
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
我的班上有一个叫孙浩的学生,他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可惜上课总是不专心,爱
搞搞小动作。
开始我总是容忍他的这种行为,只是课上点一点,也就算了。
可是不久,在
他周围很多学生,都受其感染,我才知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首先
对他进行公开批评教育,私下又找他谈心。
接着,又将他周围受其感染的同学“打散”,当这些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有所改善我又适时的进行了表扬。
没过多久,他们就“从善如流”
了。
所以,师爱不同于母爱,更绝不是溺爱,而是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慈相济,教律相
长。
当然,严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度,才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再就是要确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观。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中“权威主义”的“命令”与“服从”的师生关系观,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
作的师生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
生都一视同仁。
同时,师生间可平等讨论问题,交换意见,教师须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和
批评,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乃至争辩。
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她不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
成才,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
甚至影响其毕生。
因此,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
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只从生活上关心,不是盲目的溺爱,也不是迁就和放任,而是要把耐心的教导和严格要求想结合,把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师爱学生,不是只爱好学生,而是爱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多种多样的学生。
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还要偏爱差生,要倾注最大的热情、关心和体贴他们,为他们服务。
教师要具备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添光彩。
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
愿我们的教师用责任心和努力激发自己内心的爱,让人生不仅放射出知识之光,而且放射出爱之光,成为爱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