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赏析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精心整理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明,百里奚之子)、西乞(子,称)!吾见师之出(出征)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夏后(君主,帝王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中驾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
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词“四”用。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
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
”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
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
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
[指导]秦晋崤之战
![[指导]秦晋崤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d2164af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e.png)
[指导]秦晋崤之战秦晋崤之战[课文整理] 《秦晋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
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
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
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
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
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
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
另外还编有《国语》。
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分析以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分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以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可以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奈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行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行失,敌不行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后代,堪称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奈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赏析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秦晋肴(觳)之战翻译及赏析

秦晋肴(觳)之战《左传》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j iu)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日:“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日:“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日:“汝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日:“晋人御师必于觳。
觳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回宫后言于王日:“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日:“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日:“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xi)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固也,吾子取其麇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日:“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晋原轸(z hen)日:“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
”栾枝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日:“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于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c ui)绖(d i e),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觳,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精心整理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明,百里奚之子)、西乞(子,称)!吾见师之出(出征)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夏后(君主,帝王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中驾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
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词“四”用。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
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
”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
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
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晋肴之战》赏析《秦晋殽之战》赏析【作品介绍】《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体系完整的编年体史一书。
作者姓氏不详,旧说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本书按照鲁国先后12个国君在位的年代编年记事,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活动。
它善于记叙战争和复杂的事件,不但叙事井井有条,详略得宜,而且能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的言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外交辞令也写得十分委婉,富有情趣。
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史传散文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题解】本文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标题是编者加的。
文章记叙的是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在这以前,秦晋本是盟国。
晋文公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返国做了国君。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伐郑。
郑国派烛之武潜入秦军,利用秦晋之间的利害冲突说服秦穆公撤军。
秦军撤退时,留下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三个将领驻守郑都。
于是晋国也只得撤军。
郑与晋毗邻接壤,此后,郑为了睦邻,又同晋结盟。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秦穆公为了树立秦国对中原的霸权,利用这个机会举兵袭郑。
晋国在秦军返回时,截击之于殽陵山区。
这篇文章记叙的就是这次战役的经过和结局。
殽,yáo,同“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地势险要。
【注评】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使告:使(人)告,兼语省。
于:向,介词。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其:他们的。
北门:指郑国都城的北门。
管:钥匙。
若潜师以来,若:如果,连词。
潜师:秘密行军。
师,军队。
以:连词,作用同“而”。
国可得也。
”国:都城。
穆公访诸蹇(jiǎn)叔。
访:咨询,征求意见。
诸:“之于”的合音,兼词,其中“之”代潜师袭郑一事。
蹇叔:秦国的元老。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劳师:使军队劳累。
“劳”属使动用法。
以:连词,这里表示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去”。
袭:乘人不备而进攻。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代称远方的国家。
非所闻也。
(我)不曾听说过。
直译是“不是(我)听说过的事。
力所闻,“所”字短语,“所”指代事情。
〇总断一句,批判潜师得国的主张。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远主:远方的主人,指郑国。
备:防备。
之:指秦军。
无乃不可乎?无乃:副词性结构,表推测或委婉的反问语气,常跟疑问语气词呼应,可译为“恐怕”“不是”等。
〇一层:说明郑不可得的理由。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勘而无所,必有悖心。
勤:劳苦。
所:名词,处所,指用武之地。
“无所”是承上句说的,既然郑国知道秦军来袭而有所防备,那么秦军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悖心:指违背军纪、不听约束的情绪。
悖,违背。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且:连词,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进一层。
而且,并且,再说。
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可译为“难道”“还”。
〇一层:说明远道潜师的恶果。
“郑必知之”,预伏“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二节;“其谁不知”,预伏“原轸论战,晋人御师”一节。
蹇叔的劝谏,精辟地分析了秦军袭郑的不利因素,全面提挈着下文情节,是全文之纲。
公辞焉。
公:指秦穆公。
辞:拒绝。
焉:代词,指蹇叔的劝谏。
召孟明、西乞、白乙,孟明等三人:秦军统帅。
孟明,姓百里,名视,孟明是字。
西乞,姓,名术。
白乙,姓,名丙。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使出师:使(之)出师,兼语省。
〇写秦穆公不加思索地拒绝蹇叔的劝谏,迳直下令出师,充分表现了他的利令智昏和刚愎自用。
蹇叔哭之,曰:哭之:对着出征的秦军哭。
之,指出征的秦军。
“孟子!称孟明,“子”是尊称。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师之出、其入:都是主谓短语,分别作两个“见”的宾语。
“之”是用在主谓短语的主、谓间的结构助词,“其”等于“师之”。
〇上文劝谏穆公时已详析秦军必败之由,所以这里只用一句话指出秦军必然覆灭的结局。
对穆公语气委婉谦和,对孟明语气直截切峻,写人物的语言极有分寸。
公使谓之曰:使谓之:使(人)谓之,兼语省。
尔何知!尔:你。
何知:懂得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假设复句。
“中寿”是表假设的分句,省主语“尔”,意思是“(如果)你只活到中等寿岁”。
木:树。
拱:两手合抱。
〇两句话活画出穆公的傲慢、专横,使人如闻其声。
蹇叔之子与(yù)师,与:参加。
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彀。
御:抵抗,这里指伏兵截击。
殽有二陵焉:陵:大的山头。
焉:一于是,在那里,兼词。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那。
夏后皋:夏代的天子皋。
后,天子,帝王。
皋,人名,桀的祖父。
其北陵,文三之所辟风雨也,所辟风雨:躲避过风雨的地方。
“所”字短语。
所,指代地方。
辟,通“避”。
必死是间,是间:这中间,用作“死”的补语。
是,这,代词。
余收尔骨焉。
”焉:于是,在这里,兼词。
〇谈覆军之处,指点地形,如在眼前,进一步表现了蹇叔的老成先见。
用“夏后皋之墓”和“文王之所辟风雨”作点缀,为秦军的覆灭渲染了惨淡凄凉的气氛。
秦师遂东。
遂:就,副词。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〇写秦军的开拔只用一个“东”字,以极简炼的笔法表现出它的不可一世和轻举妄动,同后来的惨败互相映衬。
这段写秦出师袭郑。
以蹇叔的劝谅和哭师为主要内容,分析秦军的不利条件,预见秦军的必败。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三十三年: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左传》按照鲁国先后十二个国看在位的年代编年纪事。
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
左右免胄(zhoù)而下,左右:指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
免:脱下,摘掉。
胄:头盔。
下:下车。
超乘(shâng)者三百乘(shâng)。
超乘:跃登兵车。
超:跳跃。
乘,古代兵车一辆叫一乘,这里用作名词,指兵车。
三百乘:三百辆兵车,这里指有三百辆兵车的将士。
乘,用作量词。
按:古代礼法,诸侯军队经过天子的都门时要卷起甲胄,捆起武器,下车步行,以示恭敬。
上下车也有一定的礼数。
秦军只是摘下头盔下车,又跳跃上车,这是轻狂无礼的表现。
王孙满尚幼,王孙满:周襄王的孙子,名满。
观之,南于王曰:于:对。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轻佻(tiǎo),指珧跃壹车而言。
轻则寡谋,则:就,连词。
下句的“则”同。
寡:缺少。
无礼则脱。
脱:疏忽大意,指纪律不严。
入险而脱,险:形容词用作名词,称代险要之地。
而:表转折。
又不能谋,能无败乎?”〇本节写秦军行军途丰轻而无礼的表现,印证蹇叔“勤而无所,必有悖心”的预见;并通过王孙满的分析,再次预示秦军覆灭的结局。
及滑,及:到达。
滑:姬姓小国,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市:做买卖,动词。
之:指代秦军。
以乘(shâng)韦先,牛十二犒(kào)师,乘韦:四张熟牛皮。
乘,“四”的代称,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所以用“乘”代“四”。
韦,熟牛皮。
先:古人送礼往往分先后两次进行,先轻后重。
这里的“先”用作动词,意思是“作为先行致送的礼物。
”牛十二:用作“犒”的状语,以牛十二,用十二头牛。
犒:犒劳,(用物品)慰劳。
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寡君:诸侯国家的臣子对别国谦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吾子:对人的亲热的称呼。
步师:行军。
出于敝邑:从敝邑经过。
出,经过。
敝邑,古代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敢犒从者,致:表谦敬的副词,如同说“冒昧地”。
从者:随从的入。
不直说犒劳对方而说犒劳对方的随从人员,这是古人表谦敬的习惯说法。
不腆(tiǎn)。
(礼品)不丰厚,这是当时的谦辞。
腆,丰厚。
敞邑为从者之淹(yān),为从者之淹:因为您的部下要来停留。
这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淹,停留。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居:往下。
具:备办。
积;军粮马科等供应品。
则:就,连词。
且使遽(jù)告于郑。
且:并且,连词。
使遽告:使(人)遽告,兼语省。
遽:急忙,立刻,副词。
一说:“遽”是传车,即用接力的决马驾驶传送紧急公文的侠车。
遽告,乘传车报信,“逮”是名词用作状语。
于:向。
〇本节写弦高搞师,印证蹇叔“师之所为,郑必知之”的预言。
郑穆公使视客馆,使视:使(人)视,兼语省。
客馆:招待外宾的处所,即杞子三人住的地方。
则束载、厉兵、秣(mò)马矣。
则:用在复句的后一分句里起承接作用,表示发现了早已发生的事情,可灵活地译为“原来已经”“只见”等。
束载:捆束行装。
载,指装载之物。
厉兵:磨砺兵器。
厉,通“砺”,磨刀石,这里用作动词,磨。
秣马:喂饲战马。
秣,牲口的饲料,这里用作动词,喂养。
使皇武子辞焉,曰:皇武子:郑大夫。
辞:致辞,实即下逐客令。
焉:兼词,于之,向他们。
“吾子淹久于敝邑,淹久:久往。
“久”是“淹”的补语。
淹:滞留。
唯是脯(fu)资饩(xì)牵竭矣。
唯是:因此。
唯,因为。
脯:干肉。
资:粮食。
饩:已宰杀的牲畜。
牵:活的牲畜。
这两句是说:你们在敝邑停留很久了,因此我们的干肉、粮食、牲口都供应完了。
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你们将要走的时侯。
这是一个介词结构。
为,介词,于,在。
吾子之将行,主谓短语作介词“为”的宾语。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yǒu)也,圃、囿:繁殖禽兽供田猎的场所。
原圃、具囿,分别是郑国、秦国豢养禽兽的地方。
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两个主谓短语,分别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其:那里的。
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来”等。
闲:闲暇,休息。
句中属使动用法,闲敝邑,使敝邑得到休息。
若何:怎么样。
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揭露敌人的阴谋,在婉转恳切的话语中下达严峻的逐客令,外交辞令巧妙得体。
杞(qǐ)子奔齐,逢(pãng)孙、杨孙奔宋。
奔:逃亡。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jì)也。
不可冀:不可以希求(什么)。
冀,希望。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攻之(则)不克,围之(则)不继。
不克,不能取胜。
不继,不能得到后援。
吾其还也。
”其:语气副词,这里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灭滑而还。
这段写秦军徒劳往返,师出无功。
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等情节,处处印证了蹇叔的预见,显示出秦军必败的端倪。
晋原轸(zhěn)曰:原轸:晋国的大夫,姓先名轸,因封于原,所以又称原轸。
“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而:表顺接,不需译出。
以:因为,由于,介词。
勤民:使人民劳苦。
勤,劳苦,这里属使动用法。
〇分析能抓住要害。
同第一段穆公拒谏一节遥相呼应。
天奉我也。
(这)是上天送给我们(好机会)啊。
这句省主语“此”,“天奉我”是主谓短语,作谓语。
奉不可失,奉:这里用作名词,承上句指上天送给的好机会。
敌不可纵。
纵:放走。
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祥:吉利。
必伐秦师!”必:一定,副词。
〇出语果断。
栾(Iuán)枝曰:栾枝:晋国的大夫。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施:指秦国用武力护送晋文公回国即位的事。
施,恩惠。
而:却,表转折。
其为死君乎?”难道是因为死了国君(就违背他的意愿)吗?其,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