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合集下载

唐长安东西两市的演变

唐长安东西两市的演变
起政府的足够重视而已。
在长安商业区的演变过程中,商业点多分布在两市周围的坊。因为东、西两市及其周围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于是在这周围形成了很大的消费群体。中唐以后,坊市制度的逐渐打破,长安最为繁盛的居民坊,就是位于东市西北的崇仁坊。《长安志》载:崇仁坊 “工商辐凑,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
东、西市同样是长安的两大核心商业区,为何在发展中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朱雀街东居民中官僚贵族聚集,有较强的购买力,并且进奏院也主要分布在街东的平康坊和崇仁坊等坊,再加上来京应试的选人,这些人要吃要喝要住宿,于是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例如崇仁坊的娱乐业、旅馆业、餐饮业都比其它坊发达,是要闹坊曲。第二,皇室采购方式也在逐渐转变。皇室需求的增大,导致宫市的出现。担任宫市任务的宦官还只能到东西两市的固定市场或 “要闹坊曲 ”内去选购所需物品,而这些 “要
闹坊曲 ”自然也多形成在宫殿周围的地方。第三,贯穿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的三条干道,在此沿线的诸坊形成了
城东的闹市区,尤其是在连接东市、平康坊北门东、崇仁坊北街的街区中,诞生出象征着长安精英文化的欢乐场。而许多在此的商业点都是为了迎合这类人群的消费需求建立的。
父圹中剑,心异之,问削师何得此剑。”此所谓 “冶成坊”,也就是冶铸工业聚萃之地。《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内库二琵琶,号大小忽雷,郑尝弹小忽雷,偶似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按此所记,制造乐器的作坊大多集中在崇仁坊。从上引文可知,唐长安有各种小作坊工业,诸如 “铜坊 ”、“官锦坊 ”、“染坊 ”、“纸坊 ”等等分类聚居在各坊内。,尽管唐政府规定商业活动必须在固定的市内进行,但小规模的交易活动在坊中还是一直存在的,不可能完全禁断。日本学者妹尾达彦先生在其文《唐代长安的东市与西市》中就对长安城坊内的商业活动有详细的考证。坊内允许居民夜间行走和举办活动,这是坊内工商业者在夜间从事生产经营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坊内夜间也确实存在工商业活动。唐代实行宵禁,

唐朝长安街巷名称

唐朝长安街巷名称

唐朝长安街巷名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期,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拥有众多繁华的街巷。

长安的街巷名称多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下面就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街巷名称。

1. 东市街:位于长安城东部,是长安城内最繁荣的商业街之一。

东市街上的商铺琳琅满目,各种物品琢磨可见,是唐朝时期最热闹的商业集市之一。

2. 西市街:长安城西部的商业街。

以玉器、陶瓷、丝织品等著名的商品闻名。

西市街上的商业氛围繁荣,各种商贾云集,成为长安商业发展的重要中心。

3. 建福宫街:位于长安城中央,连接着皇宫和市中心。

建福宫街是皇家宫殿的前庭,路两旁是一些官员的府邸和豪华的商铺。

沿街的建筑华丽精致,宫阙殿宇林立,彰显了唐朝的繁荣和富丽。

4. 玄武门街:得名于长安城的东北门——玄武门。

玄武门街是长安城的主要大街之一,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在这里,可以买到各种商品,也可以欣赏到街头艺人的表演。

5. 长乐坊:位于长安城南部,得名于唐玄宗的长乐宫。

长乐坊是个集市场和娱乐场所于一身的区域,街道两边是各种店铺、歌舞厅、戏院等等,是长安城内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6. 太乙宫:位于长安城南郊,是一个宗教性质的区域,供奉道教的神明太乙真人。

太乙宫的周围环境幽静,是人们祈福、修行的好地方。

7. 北京坊:位于长安城北部,得名于其与北方的首都北京之间有交通要道。

北京坊是个以丝绸、香料等商品交易为主的商业区,也是集聚了一些文人墨客的地方。

8. 马家坊:得名于长安城内一个著名的马商家族——马家。

马家坊是长安城内最繁荣的商业区之一,这里是马商们的聚集地,也是买卖马匹的主要市场。

9. 中书省街:位于长安城内,是唐朝朝廷的中枢机构所在,因此得名中书省街。

这里曾经是文官、官员们的居住地,街道两边是一些高官的府邸。

10. 少华山街:得名于长安城东北的一座山——少华山。

尽管少华山街距离山脚较远,但是这里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是一处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这些仅是长安城内一部分街巷的名称,每个街巷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展示了唐朝时期长安城的繁华和多样性。

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45

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45

2024年人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44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某同学利用下面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炎黄联盟B. 春秋争霸。

C. 战国七雄D. 楚汉之争2、下列朝代中,曾出兵夺取幽云十六州地区,并同辽两次作战的是( )A. 后唐B. 后晋C. 南宋D. 北宋3、“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

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4、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改变这一状态。

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A. 完颜阿骨打B. 铁木真C. 忽必烈D. 努尔哈赤5、唐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A. TB. F6、俗话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却曾经多次迁都。

最后使商朝都城稳定下来、国力逐渐强盛起来的一次迁都的A. 启迁都阳城B. 盘庚迁殷C. 平王东迁洛邑D. 武王迁都镐京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7、我国最早定型的文字是____。

8、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___________ 。

9、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

10、(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和文成公主入藏这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11、我国最早定型的文字是____。

12、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

______ (判断对错)三、判断题(共9题,共18分)13、北宋时期,并立的政权按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金、宋、西夏、辽。

世界古代第一都城——唐长安城

世界古代第一都城——唐长安城

世界古代第一都城——唐长安城安西四镇的文章写到一半,发现唐王朝的西域各城都有着深刻模仿长安城的烙印,比如李白的出生地碎叶城。

于是心中的长安城变得越来越大,于是打开电脑,先把它写起来。

它是千古第一都,论面积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论人口,不仅有日本、朝鲜、缅甸来的使臣、学者、商人,还有来自西域的僧侣、官员等,胡寺不下数座。

长安之大唐长安城,也就是隋朝的大兴城,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池,也是全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

唐长安城常住人口有百万之多,面积约为87.27平方公里(包含大明宫),约等于3个澳门(32平方公里)大小。

无论是城市规划建造水平还是城市管理能力,都是当时顶尖水平。

今天的澳门如果这样还不够直观,那么我们来对比下世界古代其他城市(城墙内)面积。

明清北京城,面积60.2平方公里。

元大都,面积50平方公里。

唐洛阳城,面积45.2平方公里。

明南京城,面积43平方公里。

巴格达城(公元800年),面积30.44平方公里。

罗马城(公元300年),面积13.68平方公里。

君士坦丁堡(公元447年),东罗马帝国首都,面积12平方公里。

▲君士坦丁堡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显然在城内建设上也是超大规格,外城郭内有南北大街8条,东西大街14条。

每条大街的两边都种植了榆树和槐树,并且两边都配有排水沟(看来底下工程也是建设得颇有规模)。

南北东西直通各门的主干道,宽度都在100米以上。

最为城市南北中轴线的朱雀大街更是达到了155米的宽度。

城内南北东西各条大街,将城市切割成108个方方正正的里坊。

每座坊四周都建有围墙,大坊开四门,连接四门为十字街,小坊开二门,连接两门的为一字街,街道宽度都为15米(按照现在的标准差不多是双向四车道)。

坊内有民宅、官邸、寺院,有些坊内还会有些许的商铺。

每座坊都设有卫兵把守,晚上是实行宵禁的,每座坊俨然是一座座小城。

▲长安城地图城内除了里坊,还设有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

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CB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

古代第C B 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东西两市的区别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

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

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作者:芦蕊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6期摘要:东市与西市是唐长安最主要的、规模最大的两个市场。

长安东、西两市作为唐代市场体制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承担着区域经济中心的职能。

两市在最初设置时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两市的空间布局和周边环境、市场繁荣程度以及商业功能方面产生了一定差异。

关键词:唐代长安东市西市唐长安东、西两市在规划布局等方面基本无差别,但毕竟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具体条件不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状态。

对两市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东、西两市的比较中进行探索。

一、东、西两市的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唐长安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全城共108坊。

东市和西市位置是对称的,分别设在皇城以南东、西两侧。

东、西市在最初的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特殊的区别,二者位置对称,建制、规模也基本相同。

两市的地理位置是取决于长安城的交通条件的,其北面紧临春明门至金光门东西向大街。

这条街道宽约120米。

春明门是长安到灞桥必经的地方,由灞桥经蓝田是趋向东南各地的大道。

金光门是向西通往周至、户县等地的必经之地,出金光门再往西经眉县就是沿渭河谷地到大散关的大道,也是西域人来往长安必经之路。

两市设在这条大街的南边,便于商人和货物的进出,更重要的是,由于两市位置适中,周围人口稠密,无论是住在长安城北部还是南部的居民,要到东、西二市去购物都比较方便。

虽然两市的空间布局基本没有差异,但两市毕竟有各自的具体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市周边的环境都会随着市的发展而趋于不同。

首先,西市及周边诸坊外来族、流动人口较多,以致这里人口稠密,驱使从事小买卖的商贩都趋向西市,于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

”形成了人气极旺的市场氛围。

这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西市及其周边聚集了许多胡人、胡商。

西域诸国与唐朝的来往相当密切。

西域人往来大唐,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都是十分方便的。

唐人统称其为“胡人”,这其中有许多是来贸易的商人,他们被称为“商胡”、“胡商”、“藩客”等。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

长安东西两市究何在(细论大都无城之秦汉三都与长安城外是否有郭区相关的是长安诸市,尤其是著名的东市、西市的具体位置。

阎文儒[1]、佐藤武敏[2]、马先醒[3]、陈直[4]、杨宽[5]、佐原康夫[6]、孟凡人[7]等都曾推测汉长安城的市或均位于城外郭中,或至少有部分在城外。

1980年代,汉长安城的早期发掘者王仲殊提出了“可以肯定长安城内有九市”的观点[8]。

其列举的文献和考古依据是,“《三辅旧事》记述九市的位置在突门(雍门)附近、横桥大道(应即横门大街)的两侧,因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它们是在城的西北部。

在城的西北部一带,有的地方发现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陶俑和钱范,说明这里是手工业作坊的所在,也可以作为上述判断的一种依据”。

从行文即可知这只是一种“判断”。

显然,手工业作坊之所在并不必然为市场。

同时,市场不易留下确切的痕迹,故在考古发掘中较难辨识[9]。

1980年代中期在城内西北部一带发现的围墙,发掘者断言“发现两个‘市’的遗址,二市四周夯筑‘市墙’,此即文献所载之‘东市’与‘西市’”[10],恐怕也只能看作是推断。

就具体内涵看,“西市之内有大面积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西市中的一些手工业生产是直属中央管辖的,如铸币业、属于东园秘器的陶俑制造业等。

西市偏居于长安城西北隅,环境封闭,便于官府对重要手工业的控制”[11]。

这样的一处带有独占、封闭色彩之所在,与对外开放、与贸易有关的“市”,似乎难以挂起钩来,其属于官营手工业作坊区的专门用地也未可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2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至于对文献中城门和道路的具体解释,学者间也尚无共识。

如杨宽认为“所谓‘道’,是指城门通向郭区的大道。

西汉长安城内的道路叫‘街’,只有城外郭内的道路叫‘道’”,因而位于“横桥大道”两侧的市也就应在城外北郭的大道旁了[12]。

而“无论《三辅黄图》所引的《庙记》,班固《西都赋》李善注所引的《汉宫阙疏》和《太平御览》卷一九一引的《宫阙记》,一致都说长安有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13],这与考古发现横门内大路两侧院落西小东大(面积分别为0.2和0.5平方公里余)的情况不甚符合。

唐朝穿越必备指南

唐朝穿越必备指南

唐朝穿越必备指南!!全球通史「全面展现全球历史文化风貌,趣味解读世界史。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上古神话到当今各国八卦,我们为您一一讲述」前段时间有高校开了门《先秦穿越手册》,据说很火!小编想了想,如果不小心到了春秋战国,整天打来打去的,万一被抓去当兵,刚上战场,还没开打就被冷箭射死了,那多冤啊!既然先秦危险系数太大,咱们就假设穿越到难度系数偏低的盛唐吧!| 住在唐朝|穿越前咱们得先了解下长安城,俗话说要想富先认路,不然怎么知道去哪邂逅官三代富六代,怎么去和当朝皇帝太子、英雄豪杰称兄道弟,坠入情网。

我们现在所处的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长安城格局非常整齐,十分符合处女座审美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都在东北角,所以带动着这块房价高涨,这里基本是贵戚之家,毕竟进宫什么的,住太远不方便啊,那时又没有地铁、跑车。

城西是以胡商为主,第三产业繁荣,城南就是平民百姓,北边是皇帝一家子。

所以如果刚到唐朝,语言不通,户口没有,那么往南跑吧,别犹豫。

历史知识没全还给老师的应该还记得长安城是市坊分开,市为商业区,坊是住宅区。

那些四四方方的黄色部分都是坊,如果你穿越成平民,这里可能就是你要待的地方。

住宿条件如何呢?出土唐代陶民居模型唐朝一般人家的宅院是“回”字型,在正对大门的地方有座正堂,矗立在院子正中央。

你问这正堂干什么用的?这可是标志宅院等级的代表性房屋,宴请贵客,召开家庭会议,甚至死后停固安祭拜都在这里进行。

很多人家为了采光,正堂是不修南墙的,就用几根柱子支撑。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当然不同等级的人,住宅也是不一样的。

贵族官僚在这基础上建两重甚至多重院落,宅后再掘池造山,建后花园。

情况不好的弄个土坯房,再不济就搭个茅屋吧!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说,如果你走在长安城主街上,会发现大街两侧一家店铺也没有。

在唐朝,主街上禁止摆摊设点。

那购物怎么办?那就要去长安城有两大著名CBD——东市、西市,品类繁多,任君选购。

至于夜里,还是老实在家休息吧,唐朝有夜禁,中唐以前就不用想逛夜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
东西两市的区别
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
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
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
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

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

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武则天特为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

(《朝野佥载》卷四)可见封建统治者既要依靠工商业满足其物质生活的享受,又自视清高,对工商业者卑视,加以种种的限制。

据《长安志》载:“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

又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

由是商贾所凑,多归西京……自此之外,繁杂稍劣于西市矣。

”而西市商业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金市”。

唐长安城东西两市的面积,各占南北两坊之地,平面形制均为南北略长、东西略短规则的纵长方形。

西市风采
两市之内,各有两条平行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

四条主干大街在市的中央交叉成井字形,并且将整个市区划分成九个长方形。

据考古探测,西市内四街宽约16—18米。

其中南北向二街之间相距309米,东西向二街之间相距327米,二者大体相等。

北街距市的北墙336米,东街距市的东墙293米。

东市内四街宽度将近30米,较西市之街宽约一倍。

除市内主干四街之外,在两市的四周围墙内,还有沿墙平行的四条街道,顺墙街宽都在14米许。

另外,在市内沿着各条大街,在每方之中,还有许多小的巷道。

这样市的规模虽大,但大街小巷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在东西两市的四周,每面各开二门,两市各有八门。

每门各与市内主干大街相通。

市门有门吏管理。

如同长安城内宫门、城门、坊门一样,早晚要随街鼓声而定时启闭。

两市内的基本布局是,中央各设市局与平准局,为市场的管理机构。

所有店铺都临街开设于各方的四周,每方中小的曲巷,也都有临路开设的店铺。

这样临街设店,四面立邸,既便于交通和货物进出装卸,又便于招搅顾客,进行贸易。

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

这些外国的客商主要卖出香料、药物,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

因此,西市中有许多外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如波斯邸、珠宝店、货栈、酒肆等。

在西市,前店铺后作坊多为胡商所开,从达官贵人筹集资金的钱柜到专卖钱绳的商贩,包容了220行。

胡商多经营珠宝、香料、药材、丝绸、兼营借贷,也有经营酒肆和旅店的,他们中有不少人因经商致富。

历史上也流传着不少有关胡商的记载,如西市一名胡商曾以十万贯钱,从西明寺僧人手中购得武则天钦赐的清泥珠珠宝。

还有胡商欲从平康坊菩提寺僧人手中花一千万购买宝骨等等。

可见当时客居长安的胡商们在西市的商贸经营中获利不少,也足见当时西市商贸区域的成熟。

随着西市的不断发展,到了唐朝中期,在西市经商的胡商有了明显增加,公元779年7月前,在长安常住的胡商就达到了数千人之多,胡商、胡人、胡店,久而久之,长安城里的“胡风、胡俗”也就随之在汉人中流传开来,穿胡服、欣赏胡人艺术文化等也成了长安城里汉人的时尚,其中有许多西域姑娘为之歌舞侍酒的胡姬酒肆,尤其成了少年郎的光顾之地,因此也就有了李白的“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