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柔性基层性能及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浅谈柔性基层施工工艺

浅谈柔性基层施工工艺
I U62 O
大 于
T6 l O 1
层 A 一 5 I1e 柔 性 基 层 L P 3 ,c 封 层 ,6 m 基 层 水 稳 碎 C 2 一 ,5 m S M一 0 lm 3c
石 ,0 m底 基 层 水 稳 砂 砾 。 2c

溶 解 度 ( 氯 乙烯 ) 不 小 于 三

9 9
格。
二 、 工 前 准 备 施
1准 备下 承层 . 下 承层 ( 泥 稳 定 碎 石 上 基 层 ) 筑 后 , 时进 行 透层 及 封层 的 施 水 铺 及
工 。下 承 层表 面 平整 、 实 、 密 洁净 。施 工 前 检 查 封 层 的 完 整 性 。对 局 部
2原 材 料 有 沥 青 、 料 、 料 等 . 填 集 柔性基层需要使用改性沥青 , 原样沥青 为 7 其 O号 道 路 石 油 沥 青 , 原 样 沥 青 技 术 要 求 应 符 合 下 表 要 求
C 52 C 2
1m 2 1m 2 lt 3 1t 3
lt 3
自济 南 历 城 区 港 沟镇 有 兰 峪 矿粉 厂 ; 青 采 用 山 东 华 瑞 道 路 材 料 有 限 沥
公 司 生 产 的 MAC改 性 沥 青 :碎 石采 用 莱 芜 市瑞 祥 砂 石料 场 生 产 的 石
灰岩碎石 . 用 2~O 采 0 3 mm、0 2 m 5 l m 3 5 1 ~ 0 m、~ O m、— mm、~ mm 五 种 规 03
试 验 项 目 单 位 技 术 要 求 试 验 方 法
基层 外 露 和封 层 两 侧 宽 度 不 足部 分 应 按 封 层 施 工 要 求 进行 补撒 。 柔性 基层 摊 铺前 . 调 查 出 的裂 缝 必 须 逐 条 进 行 处 理 。对 封层 表 面 浮 动 矿 对

结合工程ATB-25柔性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结合工程ATB-25柔性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结合工程探讨ATB-25柔性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沥青稳定碎石(asphalt-treated base,简称atb)属柔性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剪强度与耐疲劳特性,可有效延缓基层裂缝引起的反射裂缝,进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文章结合高速公路工程中atb-25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的应用实践,总结了一套较为合理的atb-25施工工艺,并简述了atb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接缝等环节的施工技术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atb-25;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于atb的定义为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在高速公路各结构层中,沥青稳定碎石多用在柔性基层,由于其具有优越的缓冲路面荷载应力性能,使得路面的耐久性大大提高,同时又具有对原材料要求不是很高、相比沥青混凝土造价低等优点。

但又由于其作为柔性基层时,厚度较大、粒径较粗,施工中存在容易产生离析和压实度不足等缺点。

因此对于我们广大公路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不断学习,总结工程施工经验,确保工程质量。

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大庆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江西龙南里仁至杨村段路面工程ap1合同段,起点桩号k0+000-k19+000,全长19公里,包括里仁互通和杨村互通。

路面结构形式为:4cm厚ac-13c改性沥青上面层+6cm厚ac-20c改性沥青中面层+8cm厚ac-25c下面层+8cm厚atb-25上基层+0.6cm厚下封层+高渗透性乳化沥青透层+17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中基层+水泥浆联结层+15cm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

2. 配合比设计2.1 原材料(1)沥青沥青采用昆仑牌50号重交通沥青,其技术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50号道路的石油沥青的各项指标实验结果(2)集料粗集料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碎石,并对粗集料进行水洗,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和小于0.075mm颗粒含量;粗、细集料均采用石灰岩,其技术指标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实测各档料的密度和吸水率见表2:表2 集料相对密度实验结果表(3)矿粉矿粉是施工单位采用10mm以上干净石灰岩碎石通过专用的磨粉机自加工而成,其技术指标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实测其表观相对密度为2.74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工艺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工艺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工艺摘要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能够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并且能够排出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避免水分对下层或沥青面层的破坏。

以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做为柔性基层在新建公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施工技术进行探讨,有助于为工程人员积累相关的施工技术和经验,同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有益的指导。

柔性基层施工工艺正处于不断探索、经验积累阶段,本文介绍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柔性基层施工工艺。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方面,施工工艺的正确与否起着关键性因素,它直接决定了柔性基层施工后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是柔性基层在路面结构中是否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性能的关键。

通过本文对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的讲述,希望能够为LSPM柔性基层的推广应用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施工工艺1沥青混合料拌和因为LSPM矿料中细颗粒成分较少,在干燥筒中容易过热,拌合时会促使沥青老化,故应对拌合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LSPM与传统沥青混合料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对沥青材料采用导热油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70~180℃之间,矿料加热温度控制在180℃左右,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调节到能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在170℃左右,混合料温度超过195℃者予以废弃,并保证运到施工现场的温度不低于165℃。

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车厢应清扫干净。

为了防止混合料中的细料粘结在料车底部或周壁并积聚,最后倒入摊铺机而在路面形成油斑,料车在每天装料前应适当涂抹油隔离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同时在摊铺过程中也应当注意细料的积聚并清除。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摊铺原则: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摊铺。

连续稳定的摊铺是保证摊铺质量、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的措施。

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不大于2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高等级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高等级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a t a ojc . t e c m p c in e f c s w i fe en 0 s f c in m a hn y c m bn t n o p r d. a d cu l pr e t h o a to fe t t di r tc n tu to h f c ier o ia i s ar c m a e n o e
施 工 机 械 & 施 工 技 术
Co sr cin M a hn r & Co s u t n T c n l g n t t c iey u o n t ci e h oo y r o
RM CM
高等级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Co sr c i n Te h l g n a i nto o g l v lAs hat Pa e n t u to c no o y a d Qu l y Co r lf r Hi h- e p l t e v-
2 山 东 德 州 市 交 通 工 程 监 理 公 司 , 东 德 O 5 (} 山 , 2 3){ l 1 (J 2山 东 省 昆 仑 路 桥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东 威 海 2 4 ( . 山 6 5…
1 S h l v l gi e i g u on i e s t , n a 6 02 , a do g, i a . c oo Ci i En n er ,L d g Un v r i Ya t i 4 5 Sh n n Ch n of n y 2 2 De h u T a fc En n e i g Su e vii n Com p n fSh n on , . z o r f i gi e rn p r s o a y o a d g De h u 25 0 Sh n on , z o 30 0, a d g Ch n ia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LSPN)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LSPN)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2 2 1拌合 站 料 厂要 求 ..
储料 区要有 硬 化的 倾斜 铺 面 , 料 堆排 水 畅通 。 载 机驾 驶 员取 料 应 保证 装 避免 使用料 堆底 部 的集 料 。 同类型 的集 料不 能混 放 。 集料 不能 过 湿 , 响 不 细 影
通常 轮胎 压 路机 的轮 胎压 力 大约 为52 2KP 或更 大 , 轮胎 至少在 5 6 1 a 每 17— 0 1g 混 合料摊 铺 以后振 动压路 机 即可进行 跟踪 压实 , 2 0 24 k 。 具体 压实 工艺
均匀 、 间断 的摊铺 。 不 摊铺 机 应调 整到最 佳工 作状 态 , 调整 好螺 旋布 料器 两端 的 自动料 位器 , 使料 门开 度 、 板 送料 器 的速 度和 螺旋 布料 器 的转 速相 匹 并 链
填充 , 混合料 模量 与耐 久性 , 满足 排水 要求 的前提 下 混合 料 的特 殊性 容易离析 , 以要 从开始 就注意避 免 离析 的 所
发生 , 在往 运输 车装料 时要 求料 车做到 前后移 动分多 堆装 车 ; 运输车 应 当在摊 铺机 前 l一3c O Om处 停住 , 不得 撞击 摊铺 机 , 卸料 过 程 中运输 车应 挂空 挡 由摊
铺机推 动前进 ; 运输车 辆 应当备 有覆盖 蓬布 , 以保 汪混合 料在运 输过 程 中温度
青混 合料 ( RG T LA E S ONE P ROUS A PHAL X S 是 指 混合 料 最 O S T MI E )
大公称粒 径大 于2 .mm, 65 具有 一定 空隙率能 够将水 分 自由排 出路面 结构 的沥 青混 合料 , 常设 计 为半 开级 配 ( 隙率 为1 1%)大粒 径透 水 }沥 青 混合 通 空 3 8 。 生 料级 配经过严 格设 计 , 其形成 了单一粒 径骨架 嵌挤 , 并且 采用 少量 细集料 进 行

LSM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

LSM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

LSM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LSM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路面基层也在不断完善。

LSM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是一种新兴的基层施工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等内容。

二、工法特点1. 使用大粒径沥青碎石:相对于传统的碎石集料,LSM工法采用大粒径沥青碎石作为基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柔性基层:LSM工法通过合理的施工工序和材料选择,使基层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吸收和分散荷载,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

3. 施工周期短:采用机械化作业和快速施工工艺,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4. 施工成本低:LSM工法所需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施工过程简化,降低了施工成本。

5. 使用寿命长:大粒径沥青碎石的使用寿命较长,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三、适应范围LSM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路面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机场跑道等。

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环境,对于变形性较大的地基有着良好的适应性。

四、工艺原理LSM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在保证基层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工艺控制,使基层具有一定的柔性,从而减少裂缝和变形的产生。

它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选择大粒径沥青碎石作为基层集料,保证了其强度和稳定性。

2. 施工层厚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基层的厚度,以满足路面工程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要求。

3. 施工工序控制:通过严格的施工工序控制,确保材料的均匀铺设和压实,保证基层的质量和稳定性。

4. 温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环境温度和沥青碎石的特性,合理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确保施工质量。

五、施工工艺 1. 基层准备:清理基层表面的杂物和泥土,确保基层平整、干燥。

2. 均匀铺设材料:采用自动铺筑机将大粒径沥青碎石均匀铺设在基层上,确保厚度均匀。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施工方法_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施工方法_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30)柔性基层施工方法
(LSPM)能够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并且能够排出路面结构层内部的水分,避免水分对下承层或沥青面层的破坏。

5.4柔性基层质量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偏位。

关键词: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实施性施工方法
0.前言
目前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基本以石灰稳定类和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形式为主。

但是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及引起的反射裂缝难以避免;其次由于半刚性基层的致密性,无法排除沥青面层及本身裂缝中渗入的水分,而水分的积存会造成基层表面的冲刷、唧浆及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坏。

采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能够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缝的发生,并且能够排出路面结构层内部的水分,避免水分对下承层或沥青面层的破坏;另外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模量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可以直接用于旧路补强或新路改建的结构层中。

我省交通厅与东南大学在20012002年在G204线烟台境铺筑了3.5公里试验段后,于2006年在G105线德州段铺筑了10.684公里试验段,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的新建高速公路中推广。

我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济青南线、荣乌高速新河至辛庄子段顺利施工,2008年又在G205线黄河大桥至柳桥转盘路面加宽改建工程中施工了8.4公里。

本文即根据G205线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借鉴济青南线及。

柔性基础施工方案(3篇)

柔性基础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建筑物为多层住宅,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

基础设计采用柔性基础,即筏板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基础埋深较大、建筑物体型复杂的工程。

以下为本工程的柔性基础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基础结构设计要求,掌握筏板基础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包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等。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安全措施等。

3. 施工人员及设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职责。

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平板振动器、钢筋绑扎机、水平仪等。

4. 材料及工程量确定施工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及进场时间。

计算工程量,包括土方、钢筋、混凝土等。

5. 施工场地及交通确定施工场地,设置临时道路、排水沟、施工用电等设施。

确保施工期间交通畅通。

三、施工工艺1. 土方开挖(1)根据施工图纸,确定开挖范围及深度。

(2)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确保开挖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3)开挖过程中,注意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4)开挖完成后,清除地表杂物,进行场地平整。

2. 钢筋工程(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钢筋品种、规格、数量。

(2)钢筋加工:对钢筋进行除锈、调直、切断、弯曲等加工。

(3)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将钢筋绑扎成骨架。

(4)钢筋保护层:在钢筋上焊接或粘贴保护层,确保钢筋不受腐蚀。

3. 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或人工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

(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

4. 施工缝处理(1)施工缝位置: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位置。

(2)施工缝处理:对施工缝进行凿毛、清洗、刷浆等处理。

(3)继续施工:在施工缝处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

5. 地基处理(1)地基加固:根据地基情况,采用注浆、夯实、预压等加固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LSPM性能
1.1高温稳定性
LSPM为单一粒径骨架嵌挤型混合料,9.5mm以上粗集料比例在70%左右,形成了完整的骨架嵌挤,因此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研究表明设计更合理的LSPM是解决重交通下高温车辙问题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

评价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有多种,通常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动稳定度试验,即车辙试验。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试件在规定温度及荷载条件下,测定轮往返行走所形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变形稳定期内每产生1mm变形的行走次数即动稳定度表示。

车辙试验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模拟沥青路面上车轮行驶的实际情况,在用于试验研究时,还可以改变温度、荷载、试件尺寸、成型条件等因素,以较好的模拟路面的实际情况。

由于LSPM粒径较大,一般情况下最大粒径可达到37.5mm,因此传统的5cm车辙试件厚度已不适用。

对于LSPM应有最小压实厚度,当车辙试件厚度小于该厚度时粗集料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骨架结构,集料之间不能互相嵌挤,此时的试验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根据混合料压实厚度应为最大公称粒径的3-4倍原则,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表明对于LSPM车辙试验最小应采用8cm厚度,试验温度采用现行规范中规定的60℃。

1.2水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在浸水条件下,由于沥青与矿料的粘附力降低,表现为混合料的整体力学强度降低。

尤其对于LSPM,由于孔隙较大,沥青用量少,矿料之间的接触点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少,更应该考虑水稳定性。

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对于LSPM的胶结料宜采用较高粘度的改性沥青,能够形成较厚的沥青膜,可使沥青膜的厚度大于12um。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LSPM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1.3疲劳性能
沥青路面的疲劳开裂也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破坏模式之一,因而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沥青路面使用期间,经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其应力或应变长期处于交迭变化状态,致使路面结构强度逐渐下降。

当荷载重复作用超过一定的次数以后,在荷载作用下路面内产生的应力就会超过路面结构强度下降后的结构抗力,在路面处治层底部产生疲劳开裂,在荷载继续作用下,裂缝扩展至路表面形成疲劳裂缝。

LSPM为嵌挤型混合料,粗集料比例很大、沥青用量较低、空隙率较大,因此其疲劳性能要较密级配、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低,但与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疲劳性能相当。

1.4渗透性能
LSPM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能迅速将渗入路面中的水迅速排出,因此,渗透性能是评价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为关键的指标之一。

透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