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_四川省)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 n-1+Zn)·しn-2Z0·L}/L2当Z0 =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 n-1+Zn)·しn}/L2fa3-1、J1/3 ;计算3-2、J1/4;计算4、H24 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Cs=2~3. CvCv>0.6的地区:Cs≒3.0 Cv Cv<0.45的地区:Cs≒4.0Cv Cv24 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

暴雨流量计算方法和步骤谭炳炎汇编二○○八年四月于成都详细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泥石流河沟汇流特点:全面汇流; <t c;)1、F 全面汇流,从地形图上量取;f 部分汇流,即形成洪峰流量的部分面积,调查确定后从地形图上量取;2、L 从地形图上量取;(分水岭至出口计算断面处的主沟长度)3、J 主河沟平均坡降;(实测或地形图上量取)J = {(Z0+Z1)·し1+(Z1+Z2)·し2+……(Zn-1+Zn)·しn-2Z·L}/L2当Z=0时,上式变为:J = {Z1·し1+(Z1+Z2)·し2+……(Zn-1+Zn)·しn}/L2fa3-1、J1/3;计算3-2、J1/4;计算4、H24年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5、Cv 、Cs :Cv---变差系数(反映各次值与多年平均值的相对大小)Cs----偏差系数(反映各次值的偏差情况);与当地的地理位置、降雨、地形、地貌、植被及汇水面积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区:Cs=3.5 Cv 梅雨期:Cs=3~4 Cv台风期: Cs=2~3. CvCv>0.6的地区: Cs≒3.0 Cv Cv<0.45的地区: Cs≒4.0CvCv24最大24小时暴雨变差系数,查等值线图或采用当地资料;6、Kp 查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表;7、H24p 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H24p=Kp·H248、n值暴雨强度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一小时,n取值通常按下列二位小数取值:0.3、0.35、0.40、0.45、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当t<1小时:取n=n1;查图或采用当地资料;多数情况都处于24>t>1小时这一状况:取n=n2;求法:(1):查图(!)(2):采用当地资料;1)、四川省水文手册计算方法:手册给出了: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1日、3日、7日、和可能最大24小时等最大时段的暴雨和Cv等值线图、皮尔逊Ⅲ型典线的模比系数Kp表供naan 查用。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_四川省)

2
盆地丘陵区
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地势较平缓,植被较差,开垦度大,多为水平梯田
3
盆缘山区、川西南山地 同上。土层较薄,石灰岩分布较普遍
四川省小流域暴雨径流关系综合成果表
计算编号 α24计算值
1
#NAME?
2
#NAME?
3
#NAME?
4
#NAME?
5
#NAME?
6
#NAME?
7
#NAME?
8
#NAME?
点面系数 αt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面雨量设计值 PtP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暴雨强度衰减指数
β0.1-1
#NAME?
β1-6 β6-24
#NAME? #NAME?
n0.1-1 n12 n1-6 n6-24
#NAME? #NAME? #NAME? #NAME?
东部地
沱江 长江上游干流区、乌江、沅江 涪江、嘉陵江、渠江
4.55 2.97 1.81
法计算τ1n) 流参数
修正系数K 最小
参数m修正 否
损失系数μ mm/h 1.41
hP mm #NAME?
超限面积流域αt折减系数
K6
K24
0.94
1
QPm取值 m³/s #NAME? #NAME?
汇流型式
全面汇流 部分汇流
0.79
0.8
0.81 0.6
0.83 0.63
0.84 0.66
0.85 0.69
0.87 0.71
0.88 0.73
东部地区
暴雨产流计算(推理公式-四川省)演示教学

1
0.938
0.835
0.77
1
0.928
0.832
0.771
1
0.972
0.909
0.861
1
0.815
0.539
0.423
1
0.962
0.875
0.81
根据实测资料的对应分析,μ值随集水面积的减小而增大。在四川其平均变化关系为:μ=k·F-0.19,k值变化归
计算编号
地区
流域地形地貌
1
青衣江~鹿头山暴雨区 相对高差在200m以上,地势较陡,切割较深,植被较好,有部分荒山或坡地
9
#NAME?
10
#NAME?
11
#NAME?
12
#NAME?
13
#NAME?
分区名称
分区范围
盆地腹部丘陵区
岷江、沱江中 游及涪江、嘉
岷沱江下游平行岭谷区 岷江、沱江下游及平行岭谷地区
长江南岸区
高县至綦江长江南岸地区
赤水河古蔺区
赤水河古蔺地区
乌江下游及巫山区 乌江下游及巫山地区
沅江区
秀山地区
大巴山暴雨区
1 0.95 0.8 0.6 0.4 0.2 0.1 0.05
0
0.76 0.52
0.79 0.56
单峰
Ⅰ 0 0.2 0.26 0.34 0.4 0.5 0.62 0.75 0.9 0.98 1.09 1.24 1.44 1.79 2.1 2.38 3.1
四川省分区不同流域面积F(km2)综合暴雨24h面深折减系数αt
分区
上限面积km2
25
100
Ⅰ1
240
1
0.986
洪峰流量的计算

1.1 3.4设计洪水3.4.1暴雨洪水特性鸭嘴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
流域内暴雨一般出现在6~9月,且多连续降雨,受地形影响,降雨量不大。
据木里县气象站1970~2002年33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一日降水量为77.4mm(1997年8月1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111.6mm (1981年7月14日~16日)、最大五日降水量144.8mm(1981年7月14日~18日)。
鸭嘴河洪水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洪水最早出现在5月,最迟出现在11月,但量级和强度较大的洪水一般出现在6~9月。
据邻近流域九龙河乌拉溪水文站1985~2004年20年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流量最早出现在6月20日,最迟出现在9月4日,年最大洪水出现在6~7月的次数占全年的70%。
鸭嘴河流域的洪水具有峰不高、量较大、洪水历时长的特点。
一次洪水过程约2~3天,但洪水总量主要集中在一天。
鸭嘴站1990~1992年3年实测资料中,最大洪水发生在1991年,最大一日降水量58.5mm,洪峰流量为150m3/s,最大一日洪量1123万m3,三日洪量2809万m3,最大一日洪量占三日洪量的40%。
3.4.2设计洪水鸭嘴站仅有1990~1992年3年实测水文资料,且无法插补延长其洪水系列。
故采用推理公式法由设计暴雨推求布西水库设计洪水。
3.4.2.1布西水库坝址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推理公式法洪峰流量计算公式:Q=0.278ψ(s/τn)F式中:Q——最大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s——暴雨雨力,mm/h;τ——流域汇流时间,h;n——暴雨公式指数;F——流域面积,km2。
(1)流域特征值在1/50000的地形图上,量算鸭嘴河布西水库坝址的流域特征值,见表3.7。
表3.7 鸭嘴河布西水库坝址流域特征值表(2)设计暴雨1)设计点雨量由于流域内缺乏短历时暴雨资料,本次蓄水安全鉴定各时段设计暴雨参数采用四川省水文局2006年出版的《四川省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查算。
阳江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阳江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阳江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雨水量按阳江市暴雨强度(P为1年)公式计算:
q=
3500(1+1.65lgP)
(t+16.4)0.705
q-暴雨强度,L/s*ha
p-设计重现期,取1年
t-降雨历时,分,t=t1+m*t2,t1取10-15分钟,m取2,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Q=ψ*q.*F
Q-流量L/s
ψ-径流系数,绿地取0.15-0.30,综合径流系数取0.7-0.85
F-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面积ha
雨水管道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尽可能扩大重力流排放雨水范围,以最短的距离排往雨水干管,然后排至南面环城东路、北面北环路市政雨水管。本区雨水起点井埋深控制不小于1.2m。
洪水计算(推理公式法)

P=00
1.32
33.93
1.80
67.87
2.40
135.74
2.94
271.48
3.78
407.21
4.80
542.95
5.93
644.76
7.19
678.69
8.39
644.76
9.77
542.95
11.81
407.21
14.81
271.48
19.66
135.74
25.18
1.998 2.121 2.305 2.734 2.118 2.212 2.335
499.41 411.02 320.79 194.33 489.36 405.92 317.23
Qm
4.73 4.50 4.23 3.73 4.70 4.49 4.22
验算
ψ
τ
τn3
Qp
0.045936341 0.052548381 0.061999459 0.086334157 0.046416195 0.052274533 0.061536412
Htp
380.79 306.67 232.49 137.59 335.79 281.41 225.67
t=1-6h
Qp
499.41 411.02 320.79 194.33 489.36 405.92 317.23
Wp(万m ³)
1376.06 1094.70 819.68 479.04 1154.25 954.94 755.85
-0.274557823 3.0716779 -0.275104022 3.1915656 -0.275803928 3.3439505 -0.278095567 3.6870571 -0.276682603 3.065531 -0.276322519 3.1814113 -0.277180269 3.3635863
四川省水库洪水计算和调洪演算

小(一)型水库洪水计算程序:根据四川省一九七九年版《水文手册》方
册》方法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小(一)型水库洪水计算程序:根
序:根据四川省一九七九年版《水文手册》方法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算,不要改动;兰色格内数据可不改动;绿色格内可不输入数据;紫色格内根据暴雨历时确定是否输入数据;白色格内要输洪 峰 流 量 计 算
小(一)型水库洪水计算程序:根据四川省一九七九年版《水文手册》方法
》方法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小时时
算
小(一)型水库洪水计
值
洪水总量计算
洪水计算程序:根据四川省一九七九年版《水文手册》方法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算机计算,不要改动;兰色格内数据可不改动;绿色格内可不输入数据;紫色格内根据暴雨历时确定是否输入数据;白色格内
分区计算小(一)型水库洪水计算程序:根据四川省一九七九年版《水文手册》方
调 洪 演 算
演 算不输入数据;紫色格内根据暴雨历时确定是否输入数据;白色格内要输入所需数据。
册》方法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小(一)型水库洪水计算
说明:表中黄色格
调 洪
调 洪 演 算
水计算程序:根据四川省一九七九年版《水文手册》方法计算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
黄色格内数据由计算机计算,不要改动;兰色格内数据可不改动;绿色格内可不输入数据;紫色格内根据暴雨历时确定。
时确定是否输入数据;白色格内要输入所需数据。
洪 演 算调 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
地区
Ⅰ1
洪水过程线
雨型
3
计算参数
编号
5
东部地区 双峰 Ⅱ 金沙江
时段
10′ 1h 3h 6h 24h
点雨量均值 Ht(mm) 18 46 60 86 110
变差系数 Cv
0.35 0.42 0.45 0.53 0.55
偏差系数 Cs/Cv 3.5 3.5 3.5 3.5 3.5
模比系数 KP
1.67 1.82 1.88 2.05 2.09
Ⅰ
0.94
1
Ⅱ
1
1
Ⅲ
1
1
Ⅳ
1
1
Ⅴ
1
1
雨型
历时T
单峰洪水
44.03
双峰洪水
61.92
洪水过程线计算参数
东部地区
单峰
川西南地区
双峰
设计洪水流量 WP(万m3) #NAME?
Q0(m3/s)
确定以日还是以时计算暴雨
1.83
日
2.58
日
计算参数
是
否
值m=0.2J-1/3,m范围为m=0.3~2.5。
影响因素
25
0.811
110
1
0.63
70
1
0.734
70
1
0.473
40
1
6h面深折减系数αt
100
300
0.966
0.901
0.924
0.802
0.932
0.822
0.888
0.7
0.851 0.887 0.795 0.811 0.868 0.763 0.738 0.84 0.4 0.78
0.811 0.87 0.747 0.77 0.839 0.716 0.685 0.797 0.326 0.72
地区
洪水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Ⅰ Ⅱ Ⅲ 其它
盆地丘陵区 造峰暴雨历时一般较短,层强度集中, 植被较差,开垦度大,调蓄能力小,洪峰涨退快
盆缘区
造峰暴雨历时一般较长,时空分布较均 匀,植被较好,水系河网发育,调洪作用大,洪
川西南山区 局地性强,造峰暴雨历时短,岩体破碎, 土质疏松,透水性强,洪峰上尖下肥,基流较
5
6
0.7
0.73
160
1
0.969
0.901
230
1
0.976
0.925
120
1
0.95
0.857
90
1
0.959
0.87
210
1
0.969
0.908
70
1
0.935
0.83
60
1
0.922
0.813
160
1
0.964
0.894
40
1
0.799
0.52
130
1
0.953
0.856
平均k值 μ=6·F-0.19 μ=4.8·F-0.19 μ=3.6·F-0.19
2
盆地丘陵区
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地势较平缓,植被较差,开垦度大,多为水平梯田
3
盆缘山区、川西南山地 同上。土层较薄,石灰岩分布较普遍
四川省小流域暴雨径流关系综合成果表
计算编号 α24计算值
1
#NAME?
2
#NAME?
3
#NAME?
4
#NAME?
5
#NAME?
6
#NAME?
7
#NAME?
8
#NAME?
点面系数 αt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面雨量设计值 PtP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暴雨强度衰减指数
β0.1-1
#NAME?
β1-6 β6-24
#NAME? #NAME?
n0.1-1 n12 n1-6 n6-24
#NAME? #NAME? #NAME? #NAME?
0.4
1.58
1.31
1.04
0.6
1.03
0.6
1.65
1.355
1.06
0.4
1.49
0.8
1.72
1.41
1.1
0.2
2.1
0.95
1.81
1.485
1.16
0.1
2.78
1
1.9
1.55
1.2
0.05
4.6
0.95
1.96
1.64
1.32
0
0.8
2.01
1.705
1.4
0.6
2.08
1.795
0.807 0.87 0.783 0.746 0.821 0.675 0.666 0.772 0.278 0.689
μ=k·F-0.19,k值变化归纳如下: 貌 被较好,有部分荒山或坡地 开垦度大,多为水平梯田
H24P(mm)
中上游 青衣江流域
50 0.7 0.8 0.86 0.64 0.74 0.86 0.86 0.8 0.54 0.66 0.8 0.58 0.66
0.79
0.8
0.81 0.6
0.83 0.63
0.84 0.66
0.85 0.69
0.87 0.71
0.88 0.73
东部地区
川西南地区
双峰
单峰
x
x
y
y
Ⅲ
Ⅰ
Ⅱ
Ⅲ
0
0
0
0
0
0
0.02
0.05
0.13
0.1
0.07
0.05
0.04
0.1
0.2
0.165
0.13
0.1
0.06
0.2
0.3
0.26
0.22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调蓄能力小,洪峰涨退快,基流较低 河网发育,调洪作用大,洪峰涨快退慢,基流较高 强,洪峰上尖下肥,基流较高
θ=1~30
m=0.40θ0.204
0.803
m=0.318θ0.204
0.638
m=0.221θ0.204
0.444
汇流参数式 θ=30~300
m=0.092θ0.636 m=0.055θ0.72 m=0.025θ0.845
3.0 7.28
2.0
洪水过程线
1.0
0.0
0
0
0
0
0
1
1
1
流参数式 θ=30~300 0.808 0.644 0.449
折减系数αt
500 0.886 0.73 0.8 0.602
m计算值 0.81 0.64 0.45 0.79
700 0.853 0.678 0.767 0.532
1000
上限面积km2
9
#NAME?
10
#NAME?
11
#NAME?
12
#NAME?
13
#NAME?
分区名称
分区范围
盆地腹部丘陵区
岷江、沱江中 游及涪江、嘉
岷沱江下游平行岭谷区 岷江、沱江下游及平行岭谷地区
长江南岸区
高县至綦江长江南岸地区
赤水河古蔺区
赤水河古蔺地区
乌江下游及巫山区 乌江下游及巫山地区
沅江区
秀山地区
大巴山暴雨区
μ计算值 2.35 1.88 1.41
Cv 0.15 0.18 0.23
100 0.75 0.83 0.88 0.7 0.79 0.88 0.88 0.83 0.6 0.72 0.83 0.63 0.72
各级雨量H24P(mm)相应24h降雨径流系数α24
150
200
250
0.79
0.83
0.85
0.85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NAME?
基流量Q0与 F关系表
地区
岷江、大渡河、青衣江
金沙江
概化相对坐标
y
x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05
0.1
0.1
0.165
0.2
0.26
0.4
0.48
0.42
0.53
0.4
0.58
0.2
0.84
0.13
1
0.1
1.1
0.2
1.2
0.4
1.31
0.6
1.355
0.8
1.41
0.95
1.485
1
1.55
0.95
1.64
0.8
1.705
0.6
1.795
0.4
1.96
0.2
2.305
0.1
2.715
0.05
3.156
0
4.65
Q0(m3/s) 12.45 7.28
0.72 0.46
y
0 0.05 0.1 0.2 0.4 0.6 0.8 0.95
流域面积F 河道长度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