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总布置
典型船舶的总布置特征

典型船舶的总布置特征
首先,船体结构是典型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
船体通常由船体底部、船体侧壁和船体甲板组成,而且船体的设计和形状会直接影响船舶的性能和稳定性。
船体结构的设计也会考虑到船舶的载重能力、航行速度、航行稳定性等因素。
其次,主要舱室和设备布置也是典型船舶的重要特征。
船舶的主要舱室包括船舱、船尾舱、机舱、货舱等,而设备布置则包括船舶上的主要设备和机械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局。
这些布置需考虑船舶的功能需求、操作便利性以及安全性等因素。
船舶动力系统也是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
船舶的动力系统通常由主机、推进器、传动系统等组成,而且不同类型的船舶可能采用不同的动力系统,如柴油机、涡轮机等,以满足船舶的航行需求。
此外,船舶的操纵系统也是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
操纵系统包括舵机、操纵台、操纵装置等,用于控制船舶的航向、速度和姿态等参数,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最后,船舶辅助设备也是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
船舶的辅助设
备包括通信设备、导航设备、消防设备、救生设备等,这些设备对船舶的安全和航行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典型船舶的总布置特征涵盖了船体结构、主要舱室和设备布置、船舶动力系统、操纵系统以及船舶辅助设备等多个方面,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一艘船舶的整体布置和特征。
车身总布置的工作内容

车身总布置的工作内容什么是总布置:总布置(Package& Layout)设计是整车开发过程中第一步,是造型设计、车身设计、底盘设计、附件设计和电气设计的基础,站在整车开发的起点,全盘控制和协调整个汽车产品开发过程。
总布置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将汽车上的零件布置在该布置的位置上去,使其发挥出应有性能和功能。
为实现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充分准备和综合分析,策划合理的整车方案,并通过一定的程序确定下来,方案确定后,进行准确的布置和计算,并为各总成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打好基础、准备条件、提出要求并与各专业组协同完成全部的设计,共同实现整车开发目标。
总布置工作内容分类:1、市场调研、竞争车型分析分析国际国内汽车设计流行趋势,各种车型销量情况,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确定开发车型;确定整车开发目标后,选定竞争车型,然后对竞争车型进行相应分析,俗称Benchmark。
2、整车方案了解客户需求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整车产品概念与方案;然后在选定平台车型基础上进行新车型开发可行性分析。
3、整车布置按区域分为机舱布置、乘客舱布置、行李舱布置、底盘下车体布置。
参与整车的产品定义,策划并负责整车主要总成的几何布置设计与运动校核,协调各系统方案的设计;校核各零部件是否满足结构、安装、维修、安全、噪声、热、振动等各方面的要求,并进行优化设计;协调供应商、客户及部件设计间的技术工作,使整车总布置达到各方面要求;4、人机工程研究人和汽车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
汽车设计要符合人的生理特征和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主要包括:乘员舒适性:可以从人体坐姿和周边空间、上下车方便性及视野等方面考虑。
储物空间:需要从乘员周围和行李箱进行分析。
人机界面:需要从机器设备的舒适性、可接触性、可视性和逻辑性,以及人的操作习惯、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分析。
5、法律法规国内外法规有GB、QC,EEC、ECE,SAE、FMVSS,JMVSS等。
根据国内外整车方面法律、法规,对设计方案及设计结果进行法律、法规分析,以保证最终设计的产品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飞机的总体布置

设计过程中的演化—准备重画方案
— “Do not „fall in love‟ with your design”
总是会有的改进余地
• • • • • 起落架够简洁吗? 机身可否更短些? 浸湿面积能否减少? 设计是否具有改进的潜力? …...
必然会根据后续的分析和优化结果进行修改
34
9.4 飞机设计布置图
来源:Fielding J. P.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Design
12
9.2 飞机内部的总体布置
结构间隙量的估计
对于初始布置,设计师必须估计内部部件周 围所需的结构间隙量,以免出现大量的返工 —估算间隙没有简单公式,需要根据经验判断 和参考现有的设计 大型客机的客舱内壁到外蒙皮一般需要约 4in.{10cm}的间隙 常规战斗机机身内部部件一般距离外蒙皮约 2in.{5cm} 内部部件的类型会影响所需的间隙
19
构造横截面外形
• •
9.3 飞机外形设计
机身外形设计基本步骤(续)
控制站位处的控制横截面外形构成了整个机 身外形的骨架,再在骨架上铺上光滑连续的 曲面就构成了整个机身外形
20
9.3 飞机外形设计
机翼整流带
机翼整流带通常由半径变化的、与机翼和机 身相切的圆弧定义。典型整流带的半径大约 是根弦长度的10%
表示飞机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布置,主要设备、 成品附件的安装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组图样, 一般由侧视布置图、俯(仰)视布置图和剖 视布置图等组成 内部布置图比初始布局详细得多
船舶总布置甲板及舱室

失控灯 Not-under command light
后桅灯 Aft mast light
左舷灯 Portside side light
右舷灯 Starboard side light
艉灯 Stern light
艉锚灯 Aft anchor light
液化天然气舱 Liquified natural gas tank
行李舱 Luggage room
液舱 Liquid tank
燃油舱 Fuel oil tank
滑油舱 Lubricating oil tank
污油舱 Sludge tank,Dirty oil tank
压载水舱 Ballast water tank
巴拿马运河操舵灯 Panama canal steering light
通用报警系统 General alarm system
机舱监测报警系统 Engine room monitoring alarm system
医疗室 Treatment room
水密门控制单元 Sllding watertight door contol unit
舱 Compartment
舱室 Space
艏尖舱 Fore peak
艉尖舱 After peak
底边舱 Bottom side tank
顶边舱 Top side tank
边舱 Wink tank
底舱 Hold
双层底舱 Double bottom tank
深舱 Deep tank
淡水舱 Fresh water tank
饮水舱 Drinking water tank
船舶总体设计专业英语

船舶总体设计专业英语 1.总布置general arrangement2.舱室布置Accommodation arrangement3.机舱布置engine room arrangement4.梯道布置stairway and passage way arrangement5.舱compartment6.首尖舱fore peak7.尾尖舱aft peak8.底边舱bottom side tank9.顶边舱top side tank10.边舱wing tank11.船舱hold12.双层底舱double bottom tank13.甲板间舱tween deck space14.隔离空舱cofferdam15.罗经甲板compass deck16.驾驶甲板navigation deck ;bridge deck17.艇甲板boat deck18.游步甲板promenade deck19.起居甲板accommodation deck20.上甲板upper deck21.起货机平台(绞车操纵台)winch platform22.通道passage; alleyway23.内通道interior alleyway24.外通道exterior alleyway25.跳板ramp26.驾驶室wheel house; navigation bridge 27.海图室chart room28.报务室radio room29.雷达室radar room30.机舱engine room31.机舱集控室engine control room32.锅炉舱boiler room33.泵舱pump room34.锚链舱chain room35.舵机舱steering engine room; steering gear room 36.通风机室fan room37.空调机室air-conditioning unit room38.消防控制室fire-control room39.应急发电机室emergency generator room 40.蓄电池室battery room41.货(油)控制室cargo control room42.桅室mast room43.声纳舱sonar transducer44.计程仪舱log room45.泡沫室foam room46.测深仪舱echo sounder room47.机修间work shop48.电工间electrician store49.木工间carpenter store50.贮藏室store51.破损控制设备室damage control equipment room 52.油漆间paint store53.食品库provision store54.冷藏室refrigerating chamber55.冷冻机室refrigerating room56.起居舱室accommodation57.居住舱室cabin58.船长室capaitain room59.大副室chief officer room60.二副室2nd officer room61.三副室3rd officer room62.轮机长室chief engineer room63.大管轮室2nd engineer room64.二管轮室3rd engineer room65.三管轮室4th tengineer room66.船员室crew room67.客舱passenger cabin68.货舱cargo hold; cargo space69.货油舱cargo oil tank70.集装箱舱container hold71.冷藏货舱refrigerating cargo hold72.车辆舱vehicle hold73.液化天然气舱liquified natural gas tank 74.液化石油气舱liquified petroleum gas tank 75.邮件舱mail room76.行李舱luggage room77.液舱liquid tank78.燃油舱fuel oil tank79.滑油舱lubricating oil tank80.溢油舱overflow oil tank81.污油舱dirty oil tank82.渣油舱sludge tank83.压载水舱ballast water tank84.专用压载水舱segregated ballast tank 85.污液(油)舱slop tank86.淡水舱fresh water tank87.饮用水舱drinking water tank88.锅炉水舱feed water tank89.污水(舱底水)舱bilge water tank 90.滑油循环舱circulating lubricating oil tank 91.船体型表面molded hull surface92.裸船体bare hull93.型排水体积molded volume94.附体appendages95.主要要素principal particulars96.基面base plane97.中线面center line plane98.基线base line99.主尺度principal dimension100.总长length overall101.垂线间长length between perpendiculars 102.水线长waterline length103.设计水线长designed waterline length 104.满载水线长load waterline length 105.型宽molded breadth106.水线宽waterline breadth107.最大宽extreme breadth108.型深molded depth109.吃水draft; draught110.型吃水molded draft 111.设计吃水designed draft 112.首吃水fore draft113.尾吃水aft draft114.平均吃水mean draft 115.结构吃水scantling draft 116.满载吃水loaded draft 117.空载吃水light draft118.吃水标志draft mark 119.型线图lines plan120.首垂线forward perpendicular 121.尾垂线aft perpendicular 122.格子线grid123.站ordinate station124.中站midstation125.站线station ordinates 126.型线molded lines127.型值offsets128.型值表table of offsets 129.横剖图transverse section 130.中横剖图midship section 131.最大横剖图maximum section132.水线面water plane133.中纵剖图longitudinal section in centre plane 134.纵剖线buttocks135.横剖线body lines136.斜剖线diagonal137.外廓线profile138.水线waterline139.设计水线designed waterline140.满载水线loaded waterline141.甲板线deck line142.甲板边线deck side line143.甲板中线deck centre line144.舷弧sheer145.梁拱camber146.梁拱线camber curve147.舭部bilge148.舭部升高deadrise149.舭部半径bilge radius150.龙骨线keelline151.龙骨设计斜度rake of keel152.龙骨折角线knuckle line of keel153.龙骨水平半宽half-siding154.折角线knuckle line155.隧道顶线tunnel top line156.内倾tumble home157.外倾、外飘flare158.方尾浸宽immersed transom beam159.方尾浸深immersed transom draft160.船形系数coefficients of form161.方型系数block coefficient162.棱型系数prismatic coefficient163.垂向棱型系数vertical prismatic coefficient164.水线面系数waterline coefficient165.中横剖系数midship section coefficient166.最大横剖面系数maximum transverse section coefficient 167.主尺度比dimension ratio168.前体fore body169.后体after body170.水线平行段parallel waterline171.水线前段waterline beginning172.水线后段waterline ending173.平行中体parallel middle body174.进流段entrance175.去流段run176.肩shoulder177.半进流角half angle of entrance 178.方尾端面transom179.首踵forefoot180.尾踵aftfoot,181.轴包套shaft bossing182.尾轴架propeller shaft bracket 183.尾鳍deadwood skeg184.双尾鳍twin-skeg185.前倾型首raked bow186.直立型首vertical bow 187.破冰型首ice breaker bow 188.球鼻首bulbous bow189.椭圆尾elliptical bow190.方尾transom stern191.巡洋舰尾cruiser stern 192.隧道尾tunnel stern193.球形尾bulbous stern194.U型剖面U-section195.V型剖面V-section196.排水量displacement197.型排水量molded displacement198.总排水量total displacement 199.空船重量light weight200.满载排水量full load displacement 201.设计排水量designed displacement 202.储备排水量displacement margin 203.载重量deadweight204.载货量cargo dead weight 205.压载ballast206.干舷freeboard207.干舷甲板freeboard deck 208.载重线loading line209.载重线标志loading line mark 210.载重量标尺deadweight scale 211.液舱容积tank capacity212.舱容曲线capacity curve213.积载stowage214.吨位tonnage215.总吨位gross tonnage216.净吨位net tonnage217.吨位丈量tonnage measurement。
典型船舶的总布置特征

典型船舶的总布置特征
1. 船首区:船舶的前部,通常包括舰桥、导航桥、船首照明灯、雷达天线等航行设备和导航设备。
2. 货仓区:船舶中部的区域是货物的储存和运输区域,这些区域通常是以货仓、货舱、储油舱等设施形式存在的。
3. 机舱区:位于船舶中部和尾部的机械设备区域,包括主机舱、辅机舱、锅炉舱、发电机舱等。
这些区域是船舶的动力来源,包含发动机、发电机、锅炉、辅助设备等。
4. 用户舱区:也称为船舱区,是供乘客或船员居住的区域,包括船舱、甲板区、厨房、餐厅、浴室等。
5. 船尾区:船舶的后部,通常包括舵舵、推进器、船尾灯、船尾照明灯等。
总体而言,船舶的布置特征旨在最大化船舶的载货能力、提供良好的航行性能和操作性能,同时也考虑到乘客和船员的住宿和工作需求。
不同类型和用途的船舶可能会有不同的布置特征。
船体结构的辨识—船体主要结构图与总布置图

02. 总布置图的组成
4)舱底平面图
对双层底部分:表示双层底上面的舱室、设备布置的 情况以及双层底窨内液舱布置情况; 对单层底部分:表示船底构件上方舱室、设备的布置。
02. 总布置图的组成
5)主要尺度和技术数据
包括:最大长度、垂线间长、 型宽、型深、设计吃水、排水 量、载货量或载客量、主机功 率、主机转数、航速、船员定 额、续航力以及甲板高度等。
02.外板展开图
2)外板的编号
a)列板号码
位于基线的平板龙骨称为K行板, 与其相邻的船底列板为A行板,再 次的为B行板,依次类推。但i、o、 q不用与列板编号。用P、S表示左 右舷。
b)钢板序号
钢板序号可以从船首排起,也可以 从船尾排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03.横剖面图
包括中横剖面图(midship transverse cross-section plan),机舱处横剖面图 (engine-room transverse cross-section plan)及货舱 口处横剖面图(cargo hatch transverse crosssection plan)。
1)右舷侧视图
包括:全船的侧视概貌、主船体内部舱室划分情况、 船舶设备的布置情况。
02. 总布置图的组成
2)货舱正视横剖面图
包括:货舱、船底及 舷侧的布置形式、上 层建筑布置形式与层 高等内容。
02. 总布置图的组成
3)各层甲板与平台平面图
•每一舱室、门、舷窗、通道、扶梯等的具体位置。 •各种设备、家具、用具等具体位置。
04.舱壁图
图上注有舱壁板的排列和 厚度,扶强材及其肘板的 尺度和水平桁材的尺度。
船舶总布置图
目录
01 总布置图的作用 02 总布置图的组成
机舱布置流程

机舱布置流程与规范1 适用范围汽车前机舱布置要求。
2 适用目的总体整车零部件的布置以及部门培训3 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布置规范或参考布置零件之前,需要了解零件的外形尺寸结构(长、宽、高,零件的基本功能及布置要求(主要是能否防温防水),然后再考虑安装方式和拆卸方式。
尽量做到拆卸或安装该零件时不要影响其它周边零件。
3.1发动机舱内零部件一般性要求3.11机舱内零部件布置必须满足在生产线使用专用生产工具装配的要求。
3.12所有零部件应满足结构合理、检修方便、美观等要求,安装孔应当有腰型孔、延长孔的设计,为装配方便和制造误差留出空间。
3.13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布置必须满足各零部件自身的要求(由各零部件负责工程师提出)。
3.14发动机舱内零部件自身必须符合相关国内外法律法规及企业标准。
3.2动力总成注意事项:动力总成利用悬置安装在副车架和车身骨架上,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
受到机舱盖板的高度限制与最小离地间隙和副车架的低度限制(以某款商用车前舱机舱布置为例进行说明)。
3.2.1动力总成布置硬点(具体做法见动力总成布置流程):I)动力输出轴中心线(曲轴中心线)与变速箱安装端面交点2)曲轴中心线夹角(0-7°)3)动力总成质心通过调整硬点位罣满足动力总成与周边间隙的距离(6个方向),输出动力总成位置及匝心坐标给前舱相关零部件系统I)在Z向上,发动机油底壳必须比前副车架高,油底壳高出前副车架建议值;c,3omm,动力总成与机舱盖内板的间隙建议值;,2omm(轿车尽鼠考虑;,so-70mm行人保护的要求)。
2)发动机的前后倾角应当符合发动机厂家的规定,以发挥发动机最佳效能。
同时,考虑有利千机油残渣顺利流出,发动机汕底壳加工面与地面尽量接近平行3)动力总成和前围板的间隙建议值;c,J omm,给前围板留出管、线、拉索布置和拆装的空间,同时减少噪声和热量向车内传递4)在左右位置上,应使动力总成的重心尽量靠近整车的YO平面,以使左右悬置受力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