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

合集下载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
意 饮 食 的 均衡 保 证 营
养 ,注 意 清 淡 饮 食 ,保 证 蛋 白 质 、维 生 素 和 热 量 的 摄 入 。还 要 避 免 辛 辣 、刺 激 性 食物 , 忌 烟 酒 ,平 时 督 促 患 者 多 饮 水 ,保 持 大 便 通
学 术 论 坛
Q:
SCIENCE & TECHNOLOGY lNFORMATION
老 年 抑 郁 症 患 者 的 病 因分析 及 家 庭 护 理
杨 梦霞 ’ 林梅 (1.湖 州 师范学 院求真 医学 系护 理学 ;2.湖州 师 范学 院医学 院教研 室 浙 江湖 州 31 3000)
中的 一 种 ,随 着 老 龄 化 社 会 的 加 剧 和 各 种 长 期 的 用 药 也 会 使 老 人 的 心 理 负 担 加 重 , 及 时 疏 导 ,这样 有 利 于 老 人 心 情 的 好 转 。
老 年 疾 病 的 增 多 ,我 国老 年 抑 郁 症 患 病 率 增 加 了抑 郁症 发 生 的 机 率 。
躯 体 不 适 的 症 状 就 诊 ,而 不 是 抑 郁 心 境 …。 接 受 治 疗 和 用 药 的 慢 性 疾 病 。而 某 些 药物 或 者 没 有 倾 诉 对 象 ,因此 ,我 们 应 鼓 励 家属
老 年 抑 郁 症 是 老 年 人 最 常 见 精 神 障 碍疾 病 的长 期 使 用 也 会 导 致 抑郁 症 的 发 生 。并 且 多 陪 伴 老 人 与 其 谈 心 及 时 了解 老 人 的 心情
老 年 人 随 着 年 龄 的 增 大 ,各 种 疾 病 接 踵 而 至 ,如高 血 压 ,心 脏病 ,糖 尿 病 ,胃肠 道 疾 病等 慢 性 病 的 发 生 会对 老 年 人 的 生 理 心 理 健 康 带 来 很 大 的 困扰 。并 且 老 年 人 在 5一 羟 色胺 和 去 甲 肾 上腺 素以 及 单 胺 氧 化 酶 等

老年期抑郁症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老年期抑郁症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老年期抑郁症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抑郁症是老年人很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

研究发现老年人自杀率比较高,老年人自杀和自杀企图者中,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可能既与机体老化(特别是大脑的老年性j艮行性改变)有关,也与老年频繁遭受的精神挫折有关。

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老年期抑郁症除了具备一般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外,往往还具有如下特点:①疑病症状:常常由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以后虽然躯体症状好转,但抑郁情绪却日益加重。

②焦虑:担心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会大祸临头。

③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喉部堵塞感、腹部不适、体重减轻、便秘、胸闷、性欲减退、失眠、头痛和其他躯体各部的疼痛、周身乏力等。

此外,失眠也很常见,尤其是早醒,对诊断抑郁症有一定意义。

④迟钝:思考问题困难,行动迟缓。

⑤妄想:以疑病及虚无妄想最为多见。

⑥认知损害:严重时类似痴呆状态,但没有病理反射。

⑦自杀: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远大于其他年龄组。

老年期抑郁症的处理原则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对伴发的躯体疾病给予恰当合理的治疗,注意饮食护理。

2心理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常理解力下降,语言交流能力不太好,给予非言语交流和支持对于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有效。

集体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无用感。

3药物治疗新一代抗抑郁药SSRIs、SNRIs类药物现在已经广泛用于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

SSRIs最大的好处是它对心血管系统副反应轻微,老年抑郁症患者可长期维持治疗。

老年抑郁症患者多伴有很多躯体疾病,对抗抑郁药物较敏感,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三环类抗抑郁剂对老年抑郁症有效。

但由于三环类抗抑郁剂药物有明显的心脏的毒性作用,应小心使用,避免出现严重的副反应。

4改良电痉挛治疗对于老年抑郁症中的自杀倾向明显者、严重激越者、拒食者以及用抗抑郁药无效者,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可以给予改良电痉挛治疗。

老年抑郁症病因分析和护理

老年抑郁症病因分析和护理
2 老年 抑郁 症 的发病 因素
境, 学会适 当的 自我调 节 , 多 角度观 察 理解某 些 事 从
2 1 生理 因素 老 年 人 身 体 抵 抗 力 、 疫 力 均 降 . 免 低 , 多是 血 管 疾 病 、 尿病 、 很 糖 恶性 肿 瘤 的 患者 。脑 功能 的退 化 易 出 现 思 维 迟 钝 、 神 恍 惚 、 忆 力 减 精 记 退 、 解力 下 降 、 意力 不 集 中等 临 床症 状 , 都 会 理 注 这
师亚丽
( 许 县 中心 医 院 , 南 通 许 4 5 0 ) 通 河 7 4 0
[ 键 词 ] 抑 郁 症 ; 病 因素 ; 理 关 发 护 [ 图 分 类 号 ] R4 3 5 中 7 .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9 7 (0 2 0 0 1 0 文 0 8— 2 6 2 1 )2— 2 3— 2
的 减 少 , 快 了 老 年 患 者 脑 功 能 的 逐 渐 减 退 , 理 逐 加 心
渐 衰老 , 因退休 、 丧偶 、 济来 源 、 庭不 和 睦等 因素 经 家 所 导致 的悲 观 、 焦虑 、 抑郁 、 独等 心理 变化 , 易诱 孤 极
发 老年 抑郁 症 的 发 生 ¨ , 病 人 及 家 属 增 添 了许 给
生 活没保 障 , 家庭 和社会 的依 赖性 增大 , 对 如果 得 不
到 家庭 的照 顾 和社 会 支持 , 可使 老 年 人 的 自我 概 念 及对 人 生所 持看 法改 变 , 而 产生无 助 , 从 或者 无价 值
多痛 苦 。老 年抑 郁症 已成 为威 胁老 年人 身心 健康 的

等抑 郁 情绪 。
观 的态度 面对 自己 的疾病 和健康 状况 。指 导病 人控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个案分析》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个案分析》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个案分析》一、疾病概述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老年抑郁症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减少,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 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及其治疗过程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状。

- 女性在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2. 心理因素- 老年人面临着退休、丧偶、子女离家等生活事件,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无助感,这些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 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固执己见的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3.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不足是老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如果缺乏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或者社交活动较少,容易感到孤独和被遗忘,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 经济困难、居住环境差、社会地位下降等也可能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情绪。

(二)发病机制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内分泌失调、神经可塑性改变等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则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而影响大脑的神经生物学过程,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一)情绪症状1. 持久的抑郁心境:患者长期处于低落、沮丧、忧愁的情绪状态中,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乐趣,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失望。

2. 焦虑和紧张:部分患者会伴有焦虑和紧张情绪,表现为坐立不安、心慌意乱、手抖等。

3. 易激惹: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对小事也会过度反应。

(二)认知症状1. 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

敬老院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探讨

敬老院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探讨

敬老院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探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敬老院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在敬老院中,老年期抑郁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由于生活变化、家庭亲情丧失、社会角色转换等原因易于出现情绪异常,因此对于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十分重要。

本文将主要探讨敬老院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一、老年期抑郁症的预防方法1. 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敬老院的生活环境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为了预防老年期抑郁症,敬老院应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明亮宽敞的房间、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舒适的床铺和洗浴设施等。

为老人提供一定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活动,在促进他们进行社交互动的也可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2.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营养不良是老年期抑郁症的一个重要诱因。

敬老院的饮食服务需要合理安排,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保证老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于预防老年期抑郁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3. 鼓励老人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老人身心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敬老院应当鼓励老人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器械操等。

这不仅有助于老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还可以缓解他们的情绪压力。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老人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预防老年期抑郁症的重要手段。

敬老院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育老人如何正确应对压力和情绪,学会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1. 注重个体化护理每位老年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因此在护理干预时,需要注重个体化护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心理特点等方面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老年期抑郁症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

2. 提供心理支持和慰藉对于已经出现老年期抑郁症的老人,提供心理支持和慰藉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倾听老人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增加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3. 加强社交活动和支持老年人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家庭亲情的丧失,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摘要: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我国老年人抑郁症患者患病率,北京约为1.57%,上海约为 5.28%,并随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日趋上升。

抑郁症还可因反复发作,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导致精神残疾。

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

所以老年期抑郁症已构成全球性的重要精神卫生保健问题,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精神障碍;老年人正文:老年期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症(含青春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

它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且不能归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

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缓解期间精神活动保持良好,一般不残留人格缺损,也无精神衰退指征,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多数病人具有数月的症状,如头痛、头昏、乏力,全身部位不确定性不适感,失眠、便秘等。

有些病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或有躯体功能障碍。

另外,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早年发病的抑郁症病人,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生化异常:增龄引起中枢神经ti质改变。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失调导致昼夜周期波动规律yun乱。

(4)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

2.临床表现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症状与青壮年病人的基本相似,有三大主要症状,即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的“三低”症状,但也有某些特点。

(1)疑病性:病人常从一种不太严重的身体疾病开始,继而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情绪,由此反复去医院就诊,要求医生给以保证,如要求得不到满足则抑郁症状更加严重。

(2)激越性:激越性抑郁症最常见于老年人,表现为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脚,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夜晚失眠,或反复追念着以往不愉快的事,责备自己做错了事导致家人和其他人的不幸,对不起亲人,对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均无兴趣,可出现冲动性自杀行为。

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分析及护理干预

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分析及护理干预

6 ・ 4
理 实 践 与 研 究 20 0 8年 第 5卷 第 症 患 者 家庭 环 境 和 父 母 教 育 方 式 分 析 及 护 理 干 预
刘 华 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人们生活节奏加 快 , 活中 的心理 生 应激因素增加 , 带来 了新 的心理卫生和行为 问题 , 抑郁 症尤为
式是人格障碍的危险 因素 之一 , 使其 子女成 为人格 障碍 高危
人群。通过对我院 2 0 2 0 03~ 06年住院 治疗 的 5 6例抑郁 症患 者 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 育方式进 行分 析 , 旨在 了解抑 郁症 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 教育方式 的特 点 , 以找 出患者 家庭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心理康 复 的影 响 , 为实 施有效 的护 理干 预措施 , 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提供对 策。
3 临 床 分 析
5 6例患者均符合 C MD 一 C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 诊断标 准抑郁症症状标 准… 。其 中男 3 O例 , 2 女 6例。年龄 2 1~7 0
岁 。文化程度 : 大专及 以上 1 , 中 3 9例 初 4例 , 学 3例。病 小 程 3个月 一 7年 , 无器质性疾病 、 无躯体 疾病 、 无精神分裂症或 其他非情感 性功 能性精 神病 症状 。无 严重 的语 言 和听觉 障
碍 , 力 正 常 (Q ̄7 ) 智 I>0。 1 1 性 格 因素 .
3 1 家庭环境及父母 教育方式 .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 和成长 的首要 和主要 场所 , 庭环境 家 及 父母 教 育 方 式 对 子 女 的认 知 发 展 , 格 形 成 、 会 化 、 理 性 社 心 健 康 等 多 方 面 具 有 不 可 忽 视 的影 响 , 子 女 的心 理 健 康 呈 正 与 相 关 。 良好 的 家 庭 环 境 及 父母 教育 方 式 有 助 于 培 养 子 女 良好 的 行 为 , 当 的教 育 方 式 易 使 子 女 形 成 难 以 适 应 社 会 的 不 良 不

老年抑郁症论文

老年抑郁症论文

老年抑郁症论文引言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体中的一种常见心境障碍,其特征为持久的沮丧情绪、失去兴趣和快乐感以及缺乏精力。

老年抑郁症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发现、评估和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老年抑郁症的病因、诊断标准、常见症状以及治疗方法。

病因老年抑郁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多因素综合引起。

主要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1.生物学因素:–神经递质的异常: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不平衡。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老年抑郁症患病风险的一个重要预测因素,遗传因素在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2.心理社会因素:–生活事件的压力:失去亲人、退休、慢性疾病等生活事件的发生会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情绪。

–缺乏社会支持:家庭和朋友的缺乏以及社会孤立感会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的风险。

3.环境因素:–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年人适应能力差,生活环境的改变(如迁居养老院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药物和疾病治疗: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以及慢性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诊断标准老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老年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持久的沮丧情绪,持续至少两周•失去兴趣和快乐感•易疲劳、缺乏精力•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或早醒•食欲变化,如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专注力和注意力不足•自卑感和无力感•失去决策能力•反复出现死亡和自杀的念头诊断时,除了注意症状的出现时间和严重程度外,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身体疾病。

常见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1.心境障碍:患者情绪低落,经常感到自卑和无力,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2.睡眠问题:老年人常常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问题。

3.食欲改变: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社区家庭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诱发因素护理
老年抑郁症是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续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多样化趋于不典型,与中青年相比有较大的临床变异,患者更易以躯体不适的症状就诊,而不是抑郁心境【1】。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一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各种老年疾病的增多,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

为此,本文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分析
1.1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

并且老年人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单胺氧化酶等神经递质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也会诱发抑郁症。

老年人的神经内分
泌功能失调也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之一,王祖新【2】提出,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削弱、睡眠和生物周期紊乱有关。

1.2遗传因素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特别是一些较早发病的患者大多都有抑郁症的家庭遗传病史。

而且假如抑郁症在一个家庭中有多个患病者,那么血缘越近,发病率就会越高,假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10%-13%,假如双方都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会高达50%【3】。

1.3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在年老后渐渐退出熟悉的工作岗位时,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紧张有序的生活环境,一下子变得空闲老人会觉得突然无所是从,进而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

同时,由于大多儿女又出门在外,老人在家无法得到家人充分的陪伴和安慰,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容易产生被丢弃的感觉,使其心情极度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疏解就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再者,老年人的心理防御功能变差,老年期间的生活重大突发事件也会诱发抑郁症,如,老年丧子,丧偶,患病等。

Brown【4】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92﹪有应激生活事件,其中丧失性和羞辱性更易促发抑郁症发生,并提出应激-易感模式认为易患性因素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促发抑郁。

国内林氏【5】
在对住院病人的回顾分析中,发现老年情感障碍发病前生活事件发生率为83.3﹪。

1.4药物作用因素
大部分老年人都多多少少有受到疾病的困扰,特别是那些无法治愈但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用药的慢性疾病。

而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并且长期的用药也会使老人的心理负担加重,增加了抑郁症发生的机率。

2 抑郁症的家庭护理
2.1 休息与活动
嘱咐患者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可过度劳累,熬夜等,抑郁症患者的卧房等布置应该采用暖色调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同时也要适当运动,张怀春【6】通过成功的案例证实了运动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愈抑郁症病人,并认为对于抑郁症病人而言,应当将体育锻炼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2.2 饮食与营养
抑郁症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营养,注意清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

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平时督促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7】。

2.3 用药护理
患者应该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者换药。

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用药,一般在2年左右。

家属应密切监督患者的从医行为,按医嘱坚持服药。

2.4注意安全防止自杀
患有抑郁症而有自杀倾向的老人一般都会对自杀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不惜一切代价,需密切注意,格外谨慎。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杀的倾向,如老人本来抗拒治疗,情绪激动、突然情况好转,常在危险地带徘徊等,家属因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加强陪护。

老人所处环境中应该避免放置危险物品,如易燃物、刀具等,居住楼层较高时应该在窗口加上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楼。

各类药物应该妥善放置,服药时应严防其偷藏,避免病人利用药物自杀。

2.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抑郁症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可以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身边的事物、世界观、人生观有错误的认识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此时,家属要注意纠正老人的这种错误认识,减轻或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

其中认知行为干预是重要的措施之一,让老人知道自己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并使其有意识的去改变这种看法。

另外,抑郁症老人通常郁郁寡欢,不愿将自己的心事讲述出来,或者没有倾诉对象,因此,我们应鼓励家属多陪伴老人与
其谈心及时了解老人的心情及时疏导,这样有利于老人心情的好转。

2.6 中医方面的护理
中医辨证施护在护理抑郁障碍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如情志护理、饮食护理、针灸疗法等有利于抑郁症状的改善【8】。

2.7 健康宣教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交朋友,多出去走动和朋友交往联系,不应经常蜗居在家,要保持心境开朗平和。

子女家人应多陪伴在老年人身边,当发现老人身体或精神的异常应及时正确就医,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重视和尊重。

3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为此,本文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74.
[2]郑兰.老年抑郁症护理干预新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
(16).
[3]姚丽雯.浅谈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科技资讯,2011.(04).
[4]李凌,李建明.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
[5]吴新龙,林美华,李长明;等.老年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5).
[6]画妍,化前珍,徐莎莎,倪春平,马金凤,邵佩.老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7]简毅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