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水资源状况

合集下载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W ANG - u,XU u- e g, DU Yiqi Yo p n E
(c ol f egahcadO e orp i Sine,N j gU i ri , aj g 20 0 , i gu hn ) S ho orp i n ca gahcc ecs a i nv sy N i 10 8 Ja s ,C ia oG n n n e t n n n
随着城 市 化 的发 展 ,南 京 市 城 市 规模 不 断 扩 大 , 人 口持续 增长 ,人 类活 动不 断加 剧 ,城 市下 垫 面性 质 也相 应改 变 。与此 同时 ,城市 的生产 活动 和特殊 地 面
dvl m n o eeo o y y ae aj ga uycs ,h f ec o e rai t no e t m-od w t n ee p et fh cnm .B knN i as d ae tei u ne rm t b z i nt o f o , a r - o t t n n s t n l f h u n ao h sr l ee
c u tr e s r o e s san b e u i z t n o t rr s u c si i e r u r a d a l o n e a u e f rt u ti a l t i i fwae e o r e n c t s a e p tf w r swe1 m s h la o i o .
vmn n ,s p l - e n e ai n h p o a e e o re d t e wae y t ms o v r r ay e e en n e o i me t u py d ma d rl t s i f w tr r s u c s a h t r s se fr e s ae a l z d h r i ,a d t n s me o n i n h

南京资源分析报告

南京资源分析报告

南京资源分析报告1. 概述本文档评估了南京市的资源情况,并分析了其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报告基于可靠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旨在提供对南京资源利用的全面了解。

2.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南京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地处长江下游,地理位置优越。

南京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2.1 土地资源南京市土地面积约为6,6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城市区域、农田、山地和水域等。

城市区域的土地被广泛利用于住宅、商业和工业用途,而农田被用于农业生产。

山地和水域则提供了重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2.2 水资源南京市位于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不仅为南京提供了水源,也支持了该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此外,南京市还拥有一些湖泊和水库,如紫金山风景区、鼓楼大湖等,这些水域不仅提供了生态服务,还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做出了贡献。

2.3 矿产资源南京市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尽管南京市并不是一个主要的矿产生产基地,但这些资源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能源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经济发展和能源利用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3.1 工业和制造业南京市的制造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这些行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较大,导致对资源的压力增加。

3.2 建筑和房地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市的建筑和房地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虽然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增加了土地和能源的需求。

3.3 农业和食品生产南京市的农业和食品生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不过,农业生产也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南京市需要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4 可再生能源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南京市开始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被视为南京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摘要:随着南京的进一步发展,南京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南京水质状况。

我们将进行系统的分析。

南京水水资源概况南京地区平原圩区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本地水资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8mm。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南京过境水资源。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

水库蓄水动态。

根据全市12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5342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2147亿m3,全年减少20.8%。

全市最大的两座水库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495亿m3、0.118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40.75和9.71%。

水资源利用。

2004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59.06亿m3,其中工业用水34.73亿m3、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16亿m3、生活用水7.17亿m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资源量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68.8mm;本地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26.62亿m3,其中,地表水19.7亿m3,地下水6.9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产水系数0.393,产水模数40.45万m3/km2;客水资源量:我市地处两江两河下游,过境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9000多亿m3,2000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9311亿m3,其中长江客水9266亿m3,占99%,水阳江客水29.57亿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亿m3。

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现状与保护

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现状与保护

监 测 工 作 , 定 期 发 布 本 地 区 水 资 源 公 报 ”的 规 定 , 编 制 和 发 布 《 水 资 源 公 报 》是 水 行 政 主 管 部 门 法 定 职 责 。 发 布 《江 宁 区 水 资 源 公 报 》, 旨 在 定 期 向 各 级 领 导 、 有 关 部 门 和 社 会 团 体 发 布 江 宁 区 水 资 源 情 势 , 以 不 断 提 高公 众 的 节 水 、 惜 水 意 识 ,促 进 水 资 源 的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 配 置 、 节 约 与保 护 , 同 时 为 政 府 宏 观 决 策 提 供 科 学依 据 。
时 空 分 布 极 不 均 匀 、 区 内 总 体 呈 中 部 降 水 多 , 南
北 偏 少 。
1.1 . 2 降 水 量 年 内 分 配 不 均
2 0 1 2 年 降 水 主 要 集 中 在 7、 8 两 个 月 份 , 年 内 分 布 不 均 ,其 降 水 总 量 占 全 年 降 水 量 的 4 3 . 6 % ,8
布 不 均 , 但 梅 期 较 往 年 持 平
8 . 5 5 % 。2 0 1 2年 江 宁 区 水 资 源 总 量 5 . 8 0 2 亿 m
( 不 包括 过 境 客水 资 源 量 1 0 0 3 0亿 m ), 其 中 地 表 水 资 源量 4 . 6 8 9亿 m ,地 下水 资 源 量 1 . 2 1 2亿 m 。全 区实 际 用水 总 量 5 . 8 3 3 8亿 m 。 水 位 基 面
水利发展研究 2 0 1 4- 8
南 京 市 江 宁 区水 资 源 现 状 与 保 护
程 丽 君
( 江苏省 水文水 资 源勘测 局 南京分 局 ,江 苏 南京 2 1 1 1 0 0 )

南京市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南京市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南京市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作者:邱宇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21期[摘要]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水量逐年增加,水污染将更加严重。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大部分乡镇的水资源还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威胁。

通过对南京市水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分析,认为现状与未来均达不到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此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TD8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24-01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市生态环境已处于因不合理开发遭受破坏的现状,地下水位下降。

出现普遍缺水现象,区域生态环境已非常脆弱。

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多,虽通过“全面达标”发放排污许可证等手段,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废水排放总量却没有减少,特别是由生活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

据监测,我市浊漳河石梁断面枯水期水质污染程度已达到五类水体。

因此,治理辖区内的水污染尤其是城区内的水污染迫在眉睫。

一、辖区内水环境质量现状1、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地表水域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流域污染严重,由北向南网络全境,并一直处于劣势变化。

2、地下水环境状况:南京市的地下水储量约为0.97亿m/a,动储量每年0.88亿m,调节储量约为0.27亿m/a。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流渗入及裂隙水补给。

玄武湖与周围山区的地下水比较充足,可开产量达到0.77亿m,可充分开发利用。

3、废水排放情况(1)工业废水排放2009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4.58万吨。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14.86吨、氨氮1.47吨、石油类0.32吨。

工业企业废水部分实现了达标排放。

(2)生活污水排放2009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71.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588.77吨、氨氮92.72吨二、水污染原因1、工业废水。

浅谈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浅谈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2 4 2 农 业 方 面 . .
大 降 水 量 为 18 6 3 mm, 最 小 降 水 量 年 为 5 8 m, 者 相 差 3 6倍 。 0m 两 . ( ) 资 源 空 间 分布 不 均 。 年 降 3水
水 量 南 比北 多 10 m 左 右 , 区域 性 8m 暴雨 时 常 发 生 , 资 源 量 在地 区 间 变 水 化超 过两成以上 。 ( ) 客 水 资 源 丰 富 , 但 利 用 困 4 难 。长 江 大通 来 量 多 年 平 均 97 0亿 3 m , 我 市 缺 水 地 区 主要 集 中 在 丘 陵 但 山 区 ,引 水需 新 建 大 型 引 水 工 程 , 多 级提 水 , 资大 , 本高 。 投 成 2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的 对 策 与 措
生 产 和 清 洁 工 艺 , 大 力 发 展 环 保 产
2 4 尽 快 做 好 水 资 源保 护规 划 ,合 .
业 ,严 格 限 制 科 技 含 量 低 、耗 水 耗 能
大 、污 染 重 的工 业 企业 ,大 力 发 展 现 代 水 工 业 , 现 水 的 产 、 、 、 收 实 供 销 回 与 再 生 一 体 化
根 据 国 民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和 流 域
综 合 利 用 规 划 , 学 地 编 制 水 资 源 保 科 护 规 划 , 过 水功 能 区 划 设 置 水 资源 通 保 护 区 ,加 强 水 质 监 测 ,实 现 水 资 源
的 良性 循 环
24 1 . . 工 业 方 面
节 约 用 水 是 指 在 用 水 目 标 和 用
沿 长 江 向下 游 移 动 。
( )水 资 源 年 内 分 布 不 均 ,雨 量 1
主要 集 中 在 汛 期 。 ( )水 资源 年 际 分 布 不 均 ,年 最 2

南京市溧水县水资源合理配置探讨

南京市溧水县水资源合理配置探讨
水 县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为 109 3nn 蒸 发 量 1 3 m。多 年 平 8 . l , l 8m 0
溉技术 , 降低农业用水量 , 定能大幅度降低 总用水量 。
1 3 存 在 问题 .
溧 水 县 的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存 在 以下 问 题 :
均地表径 流深 34 6ll 径 流系数 0 2 , 2 . l, nl . 9 年径 流总量 4 2 . 2亿
的 8 .8 1 8 %。由此可 知 , 农业 是用 水大 户。在未 来采 用节 水灌
收 稿 日期 :09—0 0 20 9— 1
根据经济 、 口情况 , 人 结合节水 型社会建 设的要求 , 采用 相
作者简介 : 蒋枝 伶 , , 海 大 学 城 市 水 务 系 , 士 研 究生 。 女 河 硕
水资 源研 究》 3 第 0卷 第 4期 ( 第 13期 )09年 1 总 1 20 2月
南京 市 溧 水县 水 资 源 合理 配 置 探讨
蒋 枝 伶 王 磊
( 河海大学 城 市水务 系, 江苏 南京 20 9 ) 10 8 摘 要: 介绍 了南京 市溧水县水资源的特点 , 分析 了水资源开发利用 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曲线趋势法对 溧水县
置的保障措施 , 别是在特殊情 况下的应急对策 , 特 以保证 溧水县 经济社会的正常 、 定、 稳 可持续的发展。
关 键 词 : 水县 ; 资 源 ;需水 预 测 ;合理 配 置 溧 水
溧水县位于江苏省南 京市 的南部 , 总面积 1 6 .4k 其 6 9 m , 0 中丘陵面积 7 3 5kn ( 岗土旁地 ) 占总面 积的 7 . % 。溧 7 . 『 含 2 , 25
尤为重要。
意排放 , 导致 6条骨干河 道污染加 剧。7 % 的河段水 体水质 在 0

2008年南京 市水资源公报

2008年南京 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水资源量、质的监测工作,定期发布本地区水资源公报”的规定,编制和发布《水资源公报》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定职责。

《南京市水资源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南京市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同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南京市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评价及重要水事等。

编制的技术依据为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

资料来源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一、概述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与扬州、镇江、常州三市接壤,南、西、北三面与安徽毗邻,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下辖6个城区、5个郊区、2个县,总面积6582km2。

地理坐标从东经118°21′28″至119°15′57″,北纬30°13′39″至32°36′37″;地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其中平原凹地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南京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5.4℃,降水量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75.5mm。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63.2mm,折合降水总量63.40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0.2%。

全市水资源总量19.61亿m3(不包括过境客水资源量833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95亿m3,地下水资源量5.657亿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水资源概况南京地区平原圩区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1、南京本地水资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8mm。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2、南京过境水资源。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

3、2004年全市水资源情况。

200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58.3mm,折合降水总量63.2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8%,比2003年少33.83%,属降水偏少年份。

2004年全市本地水资源总量22.36亿m3, 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少26.16%,相当于年降水总量的35.3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12亿m3, 折合年径流深244.4mm,比2003年地表水资源量少60.68%。

地下水资源量6.24亿m3。

全市共有深层开采井约178眼,合计年开采量约为0.14亿m3。

2004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7905.52亿m3,比2003年少15.07%,其中长江过境的客水量为7883.8亿m3,水阳江的客水量为16.49亿m3,滁河的客水量为5.23亿m3。

水库蓄水动态。

根据全市12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5342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2147亿m3,全年减少20.8%。

全市最大的两座水库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495亿m3、0.118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40.75和9.71%。

水资源利用。

2004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59.06亿m3,其中工业用水34.73亿m3、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16亿m3、生活用水7.17亿m3。

南京沿江地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较好,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丰水年本地水资源可达43.8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7.4亿立方米。

夏、秋季由降雨产生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年水资源总量的70%,冬、春季只占30%。

6-8月主汛期经常遭受暴雨袭击,洪水压境,汛后遇干旱年份却严重缺水。

丰水年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可达13590亿立方米,枯水年只有6320亿立方米,夏、秋季占70%,冬、春季只占30%。

2、本地水资源不足(多年平均25.6亿立方米,2004年22.36亿立方米)。

特别是丘陵山区产水量低,蓄水条件差,经常遭遇干旱;沿江水资源供需平衡,但解决丘陵山区干旱较为困难。

区域间降雨量差别较大,以2004年为例,降雨量最大的地区达到1248.9mm,而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则只有691.5mm。

3、水环境恶化。

2004年全市废水(一般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21.4亿m3(其中,电厂温排水10.2亿m3,工业废污水6.8亿m3,生活污水4.4亿m3)。

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全市地表水水资源质量总体上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

监测断面超标率由上年的59.1%上升为64.0%,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溶解氧、挥发酚。

综合评价2004年度50个监测断面,达标断面为18个,其中Ⅱ类水断面6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2.0%;Ⅲ类水断面12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24.0%。

未达标断面为32个,其中Ⅳ类水断面3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6.0%;Ⅴ类水断面8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16.0%;劣于Ⅴ类水断面21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42.0%。

与2003年度相比,2004年度亦无Ⅰ类水断面,Ⅱ类水断面减少5个,Ⅲ类水断面增加5个,Ⅳ类水断面减少7个,Ⅴ类水断面增加8个,劣于Ⅴ类水断面增加5个。

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较差。

4、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几点想法(一)合理配置水资源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要从按需取水转变为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许可范围内用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的用水实施方案,分区域、分行业、分类型提出总量控制目标和定额管理方法。

构划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体系。

密切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地制宜,协调农业与工业、城镇生活、生态用水的关系,协调水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实现需水、供水、用水、节水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

实行城乡统筹,合理调配,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关系。

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南京滨江而立,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水质问题不容乐观。

目前,我市主要江河湖库Ⅰ类水已基本上不复存在,Ⅱ类水主要在水库和长江中心区,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

污水主要来源:一是工业废污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

水资源包含了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

在一特定的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数量,而且取决于水资源质量。

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功能,决定着水资源用途。

严重污染的污水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各种危害(破坏景观、影响健康、带来各种经济损失等)。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必须予以纠正。

要根据重要江河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纳污能力,确定河流水体的纳污总量,提出限制排污意见,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有效的总量控制,以保持水体自净化能力。

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入河排污口审批和监督管理,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排放。

建立排污口档案制度,有重点地加强排污口监测,收集污染物排放资料,加强对用水户退水水质管理。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的关键不是少用水或不用水,而是要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在用水管理方面,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考核监督,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

建立取用水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按计划用水,试行超定额加价收费的办法。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动用水结构调整。

在农业节水方面,农业节水的发展应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地区小城镇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相协调;依据水资源条件,按不同水平年分地区实行用水的总量控制。

重点是灌区的节水改造和节水耕作方式的改进。

减少渠道输水损失与减少田间灌水损失相结合,先进节水技术与常规节水技术相结合,工程节水措施与管理节水措施相结合,水利节水措施与农艺节水措施相结合,农民节水积极性与政府宏观扶持引导相结合。

并注意改善生产条件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制度,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发展节水综合技术。

在工业节水方面,工业节水在地区上不仅应考虑与农业节水及城市化发展相协调,按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原则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而且应与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和保护的要求相配合,同时考虑工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节水重点是用水大户和污染大户。

一是控制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拟定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对企业的用水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工艺改革,设备更新,逐步淘汰耗水大、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三是推进清洁生产战略,加快污水资源化步伐,促进污水、废水处理回用,减少取水量;四是强化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和建立完善三级计量体系,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改进不合理用水因素。

在城镇生活节水方面,城镇生活节水要与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根据本地水资源条件,对水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加以适当限制。

节水重点在城市,按城市生活节水标准规划发展,并由城市向市镇推进;通过强化管理,建设和推广节水设施,逐步使用水定额得到控制,并使总用水增长率逐步降低。

一是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二是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节水效率;三是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输配水管网漏失率;四是加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力度。

五是逐步推进城市及郊区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做到区域内水系沟通,上、中、下水设施统一建设,努力建成蓄水、集水、节水、减排、清污、回用的城市节水清洁型供用水体系。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资源量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68.8mm;本地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26.62亿m3,其中,地表水19.7亿m3,地下水6.9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产水系数0.393,产水模数40.45万m3/km2;客水资源量:我市地处两江两河下游,过境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9000多亿m3,2000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9311亿m3,其中长江客水9266亿m3,占99%,水阳江客水29.57亿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亿m3。

用水量:年实际用水量已超过59亿立方米。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汇总分析》报告:本地水资源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必须依靠客水资源补给,通过利用长江水,基本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活的需要;水旱危害频繁,遇干旱年份,丘陵山区连人畜饮水都发生困难;沿江地区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县在中等干旱年、特殊干旱年缺水严重,只能靠从外地提、引水。

(二)水资源保护目前,我市主要江河湖库Ⅰ类水已基本上不复存在,Ⅱ类水主要在水库和长江中心区,许多河段水质超过Ⅲ类水标准。

污水主要来源:一是工业废污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三是面源污染。

城区水质:由于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较低的污水处理率,造成城区的河流水质大部分都处于超标状态,水质评价为Ⅴ类到劣于五类。

长江水质:长江南京段的水质基本上稳定在Ⅱ类或Ⅲ类。

县(郊区)水质:高淳县固城湖、水阳江、龙墩河水库水质尚好,达到二类至三类。

胥河高淳段水质为Ⅴ类水,水阳江缓冲区为Ⅳ类水。

溧水县石臼湖、方便水库等七大水库水质良好,基本达到二类。

秦淮河溧水东庐段氨氮含量超标,水质为劣Ⅴ类水。

江宁区赵村水库、安基山水库水质评价为二类到三类,其中秦淮河江宁殷巷段超标为劣Ⅴ类水,安基山水库为Ⅴ类水,秦淮河江宁禄口段和赵村水库为Ⅳ类水。

浦口区、六合区境内的水库水质均达标,为二类。

县郊其他河流水质评价大部分为四类,部分经经济开发区的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质超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