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合集下载

做一个美丽的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美丽的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美丽的诗意的语文教师小时候,总觉得语文教师应该是美丽而诗意的。

但当亲身历经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后,心中的信念倒有些支离了。

在现今这个充杂了许多喧嚣的教育环境里,怎样发挥语文教师的独特作用,让学生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多一些精神的滋育,多一些有益的启发呢?一、生活中,做一个知性、豁达的人当前,社会对语文教学褒贬不一,自己在工作中也碜杂着些许困惑与无奈,真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然而,若做教师的我们都无法静下心来,呈一湖澄明于心中,又怎样去指引学生挖掘生命的清泉,荡涤心灵的浮躁呢?所以,学会做一个知性、豁达的人很有必要。

而坚持阅读是一种捷径。

阅读中,我时常感佩于一种情形:主人公命运多舛,几经痛苦磨砺,却依然坚持趟过艰难,活出了一份矜持与高贵。

是啊,这不就是一种知性之美吗?看淡自己,置身于生活之中,心中有爱,却不求爱的回报。

这种人对人生有着极为豁达的态度,容忍生命的苦难而不消沉,感悟生命的短暂而不悲哀,享受生命的欢娱而不奢侈。

二、课堂上,做一个美丽的诗意的教师从教以来,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语文到底是什么?经年讲台的耕耘,觉得她应该是沿着文字的小路一路走来,趟过文学的溪流,走向文化的旷野,最终通往文明的殿堂。

她同时还应该是一种素养,一种情怀。

而这些,对于年少的学生来说,必须通过教师的诠释,尤其是课堂的生成,才能领悟。

1.让课堂成长出语文的葳蕤记得,曾经观摩过曾文彦老师执教的一堂《紫藤萝瀑布》,随着曾老师课堂的深入,一份教学的热情,一种知性的激情在心中激荡,不由产生了必欲言之而后快的冲动。

时隔多年,依然觉得这堂课上得很美。

本节课,首先美在教学中呈现出的语文味。

曾老师以声情并茂的范背,自然地把学生的身心引入到一种对美的渴望与欣赏中,这样的开课方式本身就展示了语文的魅力。

当然,语文课的真正魅力应该由师生共同演绎出来。

敏慧的曾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只把范读作为引子,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畅意阅读中,进一步感悟美,并相互感染、醺陶。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昨天接学校通知,做这个美丽教师代表的发言,是一阵惶恐。

因为“美丽”着实跟自己沾不了多大的边儿。

搜寻自己从教17年的经历,似乎除了“平凡”,再找不到第二个词来形容,若一定要用“美丽”来定义,则是作为语文教师,尽量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有诗意罢了!第一堂课,总想着给孩子们一个诗意的启蒙,留一段美丽的记忆,搜心刮胆做了三件事:1、声情并茂地用我不够标准的普通话朗诵了我的散文《爱的世界不允许有欺骗》2、欣喜若狂地向孩子们展示了历届学生发表的习作五十余篇3、用诗意的语言提出了语文学习的各项要求:课堂要求:让思维碰撞火花,用语言赢得喝彩;积累要求:平素勤采知识蜜,用时定闪智慧光;习作要求:作文再难,难不倒生活的有心人。

一个只有中师文凭的我,没能饱读群书,无从谈及文化底蕴,这种班门弄斧、牵强附会的拙劣计策也着实登不了大雅之堂,跟“诗意”相隔甚远。

但学生似乎明白了一点:我的老师不是诗人,但有一颗诗心,她想在她的教学中极力营造一种诗的意境。

这种效果,不正是我想要的么?做诗意的教师,很难!我要求自己的课堂能激情洋溢、魅力四射。

我想把文章悲的地方,讲得让学生闻之落泪;乐的地方,让他们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让他们心驰神往;丑的地方,让他们深恶痛绝。

可现实跟愿望总是有很大差距,我无法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曾为了公开课上的一个有创意的朗读赞美的点评,(你的舞台不在教室,在央视)我苦思了三天也曾为了给《王几何》一课做一个精当的结尾“做人不妨做王几何一样的人,写文不妨写马及时类似的文”苦熬了一个晚上,用愚笨形容我恰当不过。

“诗意”离我太远,堪称“遥不可及”,可友人告诉我:远不可怕,就怕你不停下奔跑的脚步!是呀,若一路向前,何愁到不了的那一天!老师们,当初我们敢于选择清贫的教育,这就是一种壮美;有些人把平凡的工作得津津有味,这是一种慧美;如果能把教育干成一番事业堪称完美;如若你还在奔跑的路上追逐着梦想,那就让我们把事情做得力求尽善尽美!沈红丹。

做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席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便在理论上进行了多轮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研讨与交流。

可我们的多数课堂涛声依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

现在,许多教师牢骚满腹,把矛头指向改革。

我则认为,改革没有错误,问题出在倡导改革的同时,忽视了教师基本素养的提高。

自从事中学语文教研工作以来,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师和课堂教学,见证了语文教师的感叹、困惑、迷惘、顿悟,看到了教师失败的辛酸和成功的喜悦。

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要真正在教育的旅途中成长起来,不付出艰辛的努力恐怕是不行的。

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却说不清语文教学怎么教,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年轻,却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课堂。

于是,我经常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一名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

诗意是充满激情的,这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我了解到,有些语文教师除了读教材、备好课外,几乎不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他们可以说出诸多理由。

尤其在中学,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知识简单,无非是识字、写字、读文、背诵、习作等,把这些教好了,中学语文也就不成问题了。

其实,中学语文看似简单,实则包容丰富的内涵。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面对鲜活的生命,你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与能力,还有过程与方法,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的生命成长。

生命的基本需要是物质与精神。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们满足不了学生的物质需求,因此输入给学生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生的精神从哪里来呢?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

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地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在于对学生的爱护。

“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

语文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么能让学生喜欢语文?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该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的享受,包括你的穿着、体态、眼神、笑脸、手势、语言……都能给予学生心灵的震撼。

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

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

然而,我要在书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丰厚自己的底蕴,让孩子们栖息在我诗意的课堂。

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我今后不变的追求。

还记得2019年9月我们一行七人赴上海学习的情景。

在九月十七、十八、十九日三天时间内,在浦东新区海桐路尚德试验学校的大会堂里,可以说是专家云集、群星璀璨。

他们渊博的才学,诗意的课堂,点燃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使我突然有了股要做名师的冲动。

那次远行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技艺,不如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彻底的洗礼。

当看到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老师们簇拥着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签名、握手、合影时,我深深地感到,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多么的幸福!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国教师》《人民教育》等全国核心期刊,我有空必读。

《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文集》成了我的挚友。

在书中,我结识了许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和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窦桂梅老师执着的努力、燃烧的激情;王菘舟老师睿智的教学、诗意的课堂……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他们的敬慕和向往。

我常登陆他们的网页,关注他们的活动,拜读他们捉教学中的点滴,记下教学中的得失,使自己尽快成长。

当然,我清楚地知道,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要求是很高的,如:一笔好字、一表人才、一手好文章、一口普通话、满腔激情……我也很清楚自己离“诗意的语文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坚信:快乐就在向着目标奋进的串串脚印里,脚总比路长。

这也是我想起了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

做个充满诗意的教师

做个充满诗意的教师

做个充满诗意的教师作者:徐艳霞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21年第15期做了25年的中小学教师,似乎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做教师应该是一种什么感觉。

直到捧读张家海老师的《找到做教师的感觉》一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做教师的感觉还可以如诗一般淡泊、隽永。

在书中,张老师这样解说诗意:所谓诗意,就是始终保持新鲜、纯粹的姿态,泰然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挑战;所谓诗意,就是用心体味、细心观察,将那些美好或意义深刻的片段一一留存;所謂诗意,就是学会思考,让那些值得铭记的经历和故事变成人生的永恒;所谓诗意,就是把教育变成生活,让做教师变得如呼吸一般自在自得……简言之,教书、育人、成长、生活,就是做教师的全部。

本书近70篇章,从张家海老师的诗意人生出发,奏响一首“教师感觉十部曲”,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张老师真挚动人的情感、诗意美好的生活、悠然自得的态度,给我一种很独特的心灵感受和启迪。

一、耐心等待,相信每一朵花儿都有春天“每一朵花儿都有春天,要用心、用情去灌溉,倾听花开的声音。

与其说是我们催放了花朵,不如说是花儿圆满了我们的生命。

”或许有老师认为张老师的话过于诗意,但事实和道理就是如此。

我们都是世间的凡夫俗子,生命中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不足为奇。

可就是那些纯真可爱的孩子们来到我们的生活中,愿意让我们陪着他们度过美好的青少年时代,是他们鲜活的生命“圆满了我们的生命”。

孩子们就是一朵朵小花,可能有的花期长,有的花期短;有的开花早,有的开花迟;或者有的本就不开花,但我们不能剥夺他拥有春天的权利。

张老师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老师,带着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学生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发现孩子们身上的生长点,也就是我们教育的唤醒点、推动点和摇动点。

面对一个科任老师放弃、同学们嫌弃甚至低年级孩子都欺负的学生,张老师主动走近他,和他交心谈心,与他一起定目标,小目标、中目标、大目标;让他做自己的科代表,有事没事总找他,先从体力劳动开始“给他一份事情做”,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爱护他、保护他。

读书心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意语文》有感

读书心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意语文》有感

读书心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意语文》有感《诗意语文》是一本以演讲方式呈现给大家的书。

王松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求,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

这是我第一次领略“诗意语文”的魅力。

捧着这本书,想象着先生说话惯有的语调:“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朴素还是绚烂、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是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族气质,在他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期间、充盈内外……我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我自己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对于诗意语文的解读和修行。

”读着这些话,我的心溢满了感动,先生那并不高大的身影在脑海里融化开来。

这几天在读这本书的第四章,题目是《精神三变,我的备课叙事研究》。

有好多地方读不懂,但越是读不明白,越想去读。

这章介绍了王崧舟老师备课《长相思》的过程,用王老师的话讲,他是经历了“精神三变”。

而这精神三变的过程,我们在精心备课的过程中,尤其是准备研讨课的过程中,也能经历和体会到几分。

究竟是哪三变呢?书中指出:这三变是德国的哲学家尼采提出的,人的精神会有三个变化过程:先变骆驼,再变狮子,最后成为婴儿。

所谓变成骆驼,就是意味着接受训练,听从指导,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文化。

你看,骆驼老是吃、吃、吃,一个劲儿吃,是不?其实它一下子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营养,多余的营养怎么办?留着。

留到哪儿?驼峰里。

这就叫做来者不拒,统统笑纳。

这第一变,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也在做,我的做法是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资料等等,(平时看到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可以利用制作教具的资源等,也要及时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不管是有用没用,都先搜集过来分门别类地放好,以备制作课件的时候使用。

通过这些图片、文字等,我还经常能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和启发。

我们平时的备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在研究课的时候,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要相对拔高了。

比如我们教《鲜花和星星》这一课,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读、背课文,还要通过查找资料,再把这些资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等进行整合,让孩子了解到花和星星的多与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恩施学习心得9月14日至17日,我有幸跟随朱书记和熊主任到恩施学习。

此次学习活动包括:听专家讲座,观看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展演,参观恩施市实验小学。

收获多多,总结如下:一、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学者善学,教者善教,为者善为”,这是新一届省小语会理事段宗平在谈到“经典诵读”给他带来的感受时所说的12个字。

他旁征博引,用大量的经典古文,向我们阐述了“经典诵读”给师生带来的精神愉悦。

他儒雅的语言,让我深深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他向我们强调,要想把“经典诵读”课题很好地开展下去,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腹有诗书,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都要有所涉猎。

通俗地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缸水。

杨再隋教授在进行题为“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的讲座里,同样强调了读书对于提高教师素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误,要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就应该坚持每天至少读半小时的书籍。

他还建议教师自己背百来首《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熟读几十篇古文;看一看18世纪前后的外国作家的作品;同时关注一下科普读物。

两位专家的讲座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这也是我每天都在向学生强调的问题。

我每天的一项固定作业就是让学生读半小时课外书,但是我自己却没有坚持天天如此,真是惭愧。

让读书成为习惯,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要求。

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

二、做一个儒雅的教师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展演让我再一次被“经典”所打动。

十堰市某小学的两位老师用古诗词向我们展现了灵秀荆楚,有了诗词的衬托,荆楚大地被赋予了更多灵性;荆州市某小学的女老师亦吟亦歌“天涯明月心”,淡淡的忧伤最让人心动;一家三口的亲子诵读,情越古今,书香家庭真是让人羡慕;宜昌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文学社的老师们身着古代服装,为我们吟诵了一带词宗——李清照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把我们拉到了几百年前的宋朝……正所谓“雅言传承文明”,耳朵浸润在如此儒雅的诵读节目里,让我陶醉不已。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映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映出一个美丽的天堂。

”我想:如果将这缕阳光投在曾经灰暗的语文课堂,折射出的将是无比绚丽的光芒。

让语文课堂洒满阳光,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特别的敏感力、领悟力和鉴赏力。

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的声、形、色、味,体味出语言的魅力,根据千姿百态的语言之形,披文入境,沿波探源,领悟语言的充满活性的生命之神,让语文课堂洒满金色的阳光。

你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语文老师!!
主编:杨柳青
第1期
2011年 9月20 日
语文班开班啦!
请每一位参培老师每天做好以下的事情:
1、每天上网学习听讲座一小时;
2、进入班级论坛发帖、跟帖;
3、发表研修日记。

语文班开班已经两天了,有周浪、尹茜、金冬、卢菊香四位老师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开始走上国培之旅啦!还有三十六位老师没有来得及学习!向他们四位老师学习!其他老师努力、加油呀!
国培成就你、我、他!!
亲爱的参培语文教师们:
这三个月,我与你们在网上有一个约会,请加入“湘潭市国培初中语文班”群。

群号为“168165363”。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提高、一起成长!
杨柳青
我常常想,一个教师要有一点哲学关怀和“思维的考察。

”我们要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做一点反刍式的工作:有时,要试着将有意义的教学案例拉近,放在显微镜下,细观、品味、剖析;有时,我们要学会用望远镜,将这一切推远,以便遥感、遥视。

经常剖析、反思我们就能“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不随波逐流,永远有自己坚守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一个诗意的语文老师
潘湖小学吴银宽
自踏上三尺讲台后,我有幸听过几个专家名师的讲课,从薛法根老师的风趣幽默,到王文丽老师的从容睿智,从王崧舟老师的诗意体验,到陈金龙老师的真情率性,每每我都沉醉在那方字字珠玑、笔笔生花的小天地里,倾慕于他们能运筹帷幄、决胜课堂,让语文的课堂氤氲着一股诗意的芬芳。

我仰望这样的名师,倾慕这样的课堂,每次听完课后总有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

当我兴冲冲地在自己的课堂上“东施效颦”起来,却备受打击,原来简单的效仿是起不到效果的。

这种想要一蹴而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名师之所以是名师,这座望高塔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堆砌而成的,他们的成功是由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见证,并不是朝夕之间即可学成的。

进而,我尝试着走近名师,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探求真谛。

渐渐地,名师爱书、读书、写书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起来。

他们的教育理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执着的课改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其中就有“小语界奇葩”窦桂梅老师。

窦老师每次上公开课都如同准备一顿飨宴,用心地准备各种食材,甚至连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她为了讲好课文《秋天的怀念》,把作者史铁生的全部著作都通读过,并电话访问了史铁生;为了讲好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光是课前的阅读量就相当惊人,有吕厚龙的《告别圆明园》、樊美平的《透过圆明园的
硝烟》、李钟琴的《由庚子国难看“愤青”的虚火》以及李大钊等人写的一些现代诗歌等。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源于他们孜孜不倦的阅读,“涉猎百家,博采众长”。

窦桂梅老师就以她的读书经历告诉所有的语文老师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要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要做语文人,要播撒读书的种子,自己要先做读书人”。

有一个语文老师在他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语文老师应该要求自己做一个‘五一居士’:有一肚子名篇佳作,一手好字,一张铁嘴,一笔好文章,一颗永远敏感而诗意的心。

而‘五一居士’最关键的是‘有一肚子名篇佳作’,这个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无从谈起。

”要想有一肚子名篇佳作,靠阅读,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要读书。

我以为,语文老师应当是一个文人,一个更具鲜活气息的文人。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人群中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这份不同,不在于衣着的光鲜亮丽,也不在于面容的姣好美艳,而是那谈吐之间的谦和、儒雅,进退之间的谦让、得体,这是源于诗书的滋养、岁月的雕琢、人生的顿悟,如同古语所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般。

同其他学科老师一般,语文老师也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

但又不仅仅止于此,而是要以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和文化,化成春风细雨滋养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由心底滋生出一颗温润、儒雅的种子,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能够受用不尽。

当然这份责任并不是一朝一夕
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所有的语文老师共同努力,一起耕耘。

做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就要有埋首“故纸堆”的淡薄精神,一辈子钻在中华古典名著中的坚毅决心,以期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养一身正气、豪气、大气与底气。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当是诗意的语文老师,必须重视阅读,终生以书为伴。

梁实秋说过:“读书永远不恨晚,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

”读书,是一个人最好的精神化妆。

时光荏苒,岁月让我们的容颜渐老,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会让我们青春永驻!愿所有的语文老师在悠悠的岁月里激情语文,掘其神韵,投入生命,享受人生,感悟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