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高二必修二生物复习提纲

高二必修二生物复习提纲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必修二生物复习提纲》的内容,具体内容: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提纲(2篇)

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提纲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物质运输、代谢活动、生殖繁殖、维持稳态二、细胞代谢与能量转化1. 细胞的能量来源:光能、化学能、热能2. 细胞呼吸:糖的分解、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线粒体内呼吸3. 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光合反应、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三、基因的组成与表达1. 基因的结构:DNA的组成、基因组和非编码DNA2. RNA的类型与功能:mRNA、tRNA、rRNA3.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4. 蛋白质的合成:转录、翻译、蛋白质合成的调控机制四、遗传与进化1. 人类的遗传方式: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基因突变2. 染色体的结构与遗传: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染色体畸变与病理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1. 生物分类:五界分类系统、生物的命名与命名规则、共同祖先理论2.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物群落、种间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 生态平衡与生态灾害:生态平衡的概念与调控机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灾害的成因与防治六、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1. 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克隆技术2.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基因工程原理、转基因植物与转基因动物的应用3. 人类疾病与基因治疗: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应用七、植物形态结构与代谢1. 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 植物生殖与发育: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植物发育的调控机制3.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合作用调节机制、植物的光合适应机制八、动物组织与器官1. 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2. 动物体内环境的维持与调节:体液与内环境、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九、人体及其健康1.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皮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运动系统、感覺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2. 免疫系统与免疫防御:免疫的概念、免疫器官、免疫机制、免疫记忆、免疫与疾病3. 健康与疾病:健康的定义、疾病的分类与预防、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上是____年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的提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

双层膜。内外膜光滑,片层结构 光合作用的场所 成熟植物细胞有大型液泡 调节细胞的内环境,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
d)内质网 扁平震、泡状,磨练成的网状结构 粗面内质网:与蛋白质合成、运输有关 滑面内质网:与脂质、糖类的代谢有关。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网络通道” e)高尔基体 扁平震、泡状。膜连成的网络结构 储存加工和转运物质;与细胞壁形成有 关。 f)溶酶体 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小球体。 含水解酶可消化吞入的物质及衰老无用的细 胞碎片。细胞的“清道夫”。 g)核糖体 微小颗粒,附着在内质网表面或游离于基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
本文由hbctc16760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中《生命科学》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
◆ 知识点: 知识点: 1、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复习提纲
公元 6 世纪《齐民要术》,16 世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古罗马盖伦。18 世纪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订了生物命名方法,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了“细胞学说”。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奥地利孟德尔为近代遗传学 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摩尔根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遗传机制。1953 年,美国沃森和 英国克里克提出了 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 核酸。 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 后基因学,转基因学,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3、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4、初步学会显微镜和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实验 1.1)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 ◆ 知识点: 知识点 1、知道水的含量、形态和生理作用 生物体由化学元素组成, 通常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无机化合物包括水 和无机盐。 人和动物体内水约占体重的 70%,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 水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 4.5%。 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牙本质 10,骨骼 22,骨骼肌 76,心脏 79,血液 83,脑 84, 胎儿脑 91。 功能:细胞生活的环境 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介质
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doc

笫-节:一、发展简史1、 著作:贾思勰《齐民要素》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 显微镜发明:生物硏究进入细胞水平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了水平 (微观领域) 我国成就:介成结晶牛胰岛索、酵母内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领域)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 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 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 ,生命停止2、 作川: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 存在形式:自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结合水(少量,牛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二、 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 、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 2+ 骨骼:Ca 2+【缺钙,肌肉抽搐】PO 4‘磷脂的组成成 分、Mg 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 多种醜的组成元素、1叩状腺素的原料) b. 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实验2.1食物屮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 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術萄糖、麦芽糖)一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 蛋白质—— (5%NaOH 和1%C U SO4)双缩IR 试剂(紫色)3、 脂肪——苏丹III (橘红色)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牛物必含的物质是蛋门质与核酸)一、 糖类化学通式:(CH20) 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06)注:组成元素C. H 、O 1、 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木原料 2、 分类A 、单糖:葡萄糖(糖屮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B. 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一一植物:乳糖一一动物C. 多糖: 巒(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耍来源)羽触素(精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怀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JC 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 L 肌糖原13、 多糖+脂质二糖脂 多糖+蛋白质=糖蛋白 二、 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 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 斫口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 穂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索的溶剂)注:组成元素C 、H 、O 2、 磷脂:细胞膜、核膜等冇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空气一水界而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3、 4、 5、 1、 2、 1、 林耐一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一细胞学说孟徳尔一遗传学奠基人 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 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 实验滦 人类基因组计划一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丿J 计划”(川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 展望: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生命科学定义:以心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 第二节: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木步骤:提出问题——捉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实施实验一一分析数据一一得出结论 —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实验要求:重视观察和实验 2、实验1.1细胞的观察和测量 K 左眼观察.睁开右眼 2、 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止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 3、 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 4、 放人倍数:目镜X 物镜 5、 FI 镜测微尺的使用:(理解练习册习题即nJ P2)注:组成元素C. H. O. N. P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徂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 申成某些激索(雌、雄激索、肾上腺皮质激索)辛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牛索D 三. 蛋白质:含量壽多的有机物(干重占50%)注:组成元素C 、H 、0. N 等1、单位:氨基酸(2()种,其小8中必需氮基酸,须从食物屮获得)2、 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复习提纲总结

生物第二册复习资料【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一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单细胞动物以整个细胞感受光、热、电和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人和高等动物则通过自身特定的感受器获取这些信息。
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脑,在脑中产生感觉。
根据外界刺激物的类型,通常可将感受器分为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1、皮肤感受器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有许多神经末梢,当受到压力、温度、针刺等刺激时,便会将各种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从神经末梢传递到神经中枢,这些神经末梢统称为皮肤感受器。
2、光感受器※折光装置均无色透明,具有折光和聚焦的作用。
视杆细胞:感受光亮视细胞视锥细胞:感受色彩视细胞将光能转换为电信号(神经冲动),必须由视神经传到脑的视觉中枢后才能形成视觉。
3、声波感受器①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②外耳收集声波,通过外耳道向内传递,声波可以引起外耳道底部的鼓膜振动。
③鼓膜内侧为中耳,内有3块听小骨,听小骨将声音传递到内耳。
④内耳由耳膜和前庭器组成,耳蜗是声音感受器,将声波转化成神经冲动,由听神经传到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前庭器由3个半规管和前庭组成,是感受身体平衡的器官。
4、特殊的感受器:①鱼类的侧线,用来感受水流和定方位。
②蛇类的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二、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1、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鼻腔的嗅黏膜和口腔的舌上。
①分布于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可感受溶解在嗅黏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②味蕾顶端有一个小孔,味细胞顶端的微绒毛分布于此,溶解在水中的化学分子经微绒毛由味细胞传换成神经冲动,最终传递给脑产生味觉。
2、昆虫的味觉毛分布于足的末端和口器,而感受气味的毛多分布于触角。
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1、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体内的各种刺激(信息)发生反应,称为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
4、反射弧及其功能:(脊髓到脑:上行传导束:反之:下行传导束)一、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1、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
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复习提纲.总结

生物第三册复习资料【第八章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规律※子代与亲代相像的现象就是遗传。
一、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方法1、孟德尔是第一个总结出遗传规律的科学家。
2、豌豆杂交试验:豌豆是一种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能防止外来花粉的扰乱而保持纯种,而试验时又简单用人工的方法(异花授粉)进行杂交。
3、研究思路: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剖析、推理。
4、性状是指生物形态、构造和生理生化等特色。
5、每种性状又拥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即称为相对性状。
6、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试验过程:去除紫花的雄蕊(人工去雄)将白花的花粉授到紫花的柱头上(杂交授粉)受精后的子房发育成豆荚,胚珠发育成种子用豆荚中的种子播种子一代(F1)二、基因的分别定律1、杂交中的符号表示:亲本(P)进行杂交( X),产生子一代( F1)。
2、子一代表现出亲天性状的称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亲天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3、自交中的符号表示:自交(用“×” ),子二代( F2)。
4、在杂种后辈体现不一样乡天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别。
5、豌豆的花色杂交试验:结论:子一代都只表现一个亲天性状,子二代既出现显性性状又出现隐性性状,二者数目上的比率靠近 3:1 。
6、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地点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7、A 为显性基因(遗传因子),a 为隐性基因。
A、a 为配子8、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称为基因型。
将拥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能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9、基因型比率 AA: Aa:aa=1∶2∶1;表现型比率紫:白=3∶1。
10、AA、 aa 叫做纯合子, Aa 叫做杂合子。
11、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比如:Aa 与 aa)12、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跟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辈,这就是基因的分别定律。
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1、黄色圆形(YYRR)和绿色皱缩豌豆杂交试验图解:结论:子二代的 16 个组合中共有 9 种基因型,表现出 4 种性状,分别是黄色圆形、绿色皱缩、绿色圆形和绿色皱缩,比率约为 9∶3∶3∶1。
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实验要求:重视观察和实验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左眼观察、睁开右眼2、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3、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4、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5、目镜测微尺的使用:(理解练习册习题即可P2)测量细胞长度从细胞膜开始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介质);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 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区别:BTB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3、多糖+脂质=糖脂多糖+蛋白质=糖蛋白1g→16.4kJ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注:组成元素C、H、O1g→36.4kJ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注:组成元素C、H、O、N、P亲水头部:含氮碱基、磷酸、甘油疏水尾部:脂肪酸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合成某些激素(雌、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生素D三、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的不同在R基2、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生命科学会考复习提纲

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由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一)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读图:P36P37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是产生意识的唯一部位。
大脑受损:无意识,昏迷。
小脑:调节身体随意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例:喝醉酒走路不稳脑干:延髓(重要生命中枢,参与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又称活命中枢)脑桥、中脑组成。
顺口溜记忆:沿着桥的中间走,记忆延髓、脑桥、中脑。
举例:植物人,虽有呼吸和心跳,但其他活动能力消失,脑中没有损伤的可能是脑干。
要保护脑干所在的部位。
间脑:丘脑:所有感觉信息(嗅觉除外)向大脑传递的最后驿站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纽带控制垂体脊髓: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发自脑部脊神经发自于脊髓(二)、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称神经细胞。
图:P5 1、结构: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突起树突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3、兴奋传导的方向:树突末稍—细胞体—轴突—轴突末稍—其它神经或肌肉、腺体通过各类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系统才能对人体、动物体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三)、脑(详见上面的总结)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四)脊髓P381、位置:脊柱的椎管内2、结构:脊髓横断面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位于中央,“H”组成:神经元细胞体(大部分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分布在灰质中,以及中间神经元细胞体)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举例:小儿麻痹症,病毒侵蚀了灰质相应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白质:灰质的周围组成:神经传导束,(时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作用:在脊髓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的各部分之间起联系的作用相关定义帮助记忆,但不要求掌握:◆轴突或长的树突,和包裹在外面的髓鞘一起——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神经末稍。
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分◆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笔记+完整+复习版)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素》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观领域)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核酸领域)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二、展望:1、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2、生命科学定义: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实验要求:重视观察和实验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左眼观察、睁开右眼2、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3、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4、放大倍数:目镜X 物镜5、目镜测微尺的使用:(理解练习册习题即可P2)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人体缺乏表现:缺水10%,生理紊乱;缺水20%,生命停止2、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2的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2+骨骼:Ca2+【缺钙,肌肉抽搐】PO43- 磷脂的组成成分、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甲状腺素的原料)b、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 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蛋白质——(5%NaOH和1%CuSO4)双缩脲试剂(紫色)3、脂肪——苏丹III(橘红色)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注:组成元素C、H、O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分类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肌糖原3、多糖+脂质=糖脂多糖+蛋白质=糖蛋白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注:组成元素C、H、O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注:组成元素C、H、O、N、P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合成某些激素(雌、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生素D三、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干重占50%) 注:组成元素C、H、O、N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通式:——NH2 (氨基)——COOH(羧基)氨基酸的不同在R基2、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肽键:—CO—NH—)3、多样性:(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空间结构(功能多样性的主因)4、计算:a、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即N个氨基酸构成M条肽链,形成(脱下)N—M个肽键(水)』b、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个数×平均分子量-脱去水分子数×18脱去(n-1)份水5、作用:机体的主要成分;形成酶、抗体、激素(胰岛素、生长素)、血红蛋白;提供能量四、核酸:(组成单位:核苷酸)1、作用: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分类:A、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在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主要遗传物质)B、核糖核酸(RNA),细胞质内(可分为mRNA、tRNA、rRNA)T:胸腺嘧啶 C:胞嘧啶 G:鸟嘌呤 A:腺嘌呤 P:磷酸 U:尿嘧啶(前五:DNA,六:RNA)注:组成元素C、H、O、N、P五、维生素:生长和代谢的微量元素1、膳食多样化是避免缺乏症的合理方法2、分类:a、脂溶性:维生素A(夜盲症)、维生素D(软骨病、佝偻病)、VE、V Kb、水溶性:维生素B族(皮炎、神经炎)、维生素C(坏血症)、V PP、泛酸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一节:细胞一、细胞膜的结构:(第三册P36图3-1)1、成分:(骨架)磷脂双分子+蛋白质(作为载体,但数量有限)2、糖蛋白=蛋白质+多糖(位于细胞膜外侧,可区别细胞内外)作用:细胞识别、血型决定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1、被动转运:高浓度低浓度、部分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载体(eg:O2、CO2,脂质与膜上磷脂结合进入细胞)(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eg:H2、溶于水的离子与有机小分子、葡萄糖进红细胞、Na+、K+、氨基酸等)2、主动转运(主要形式):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来自呼吸作用)3、胞吞(摄取)和胞吐(分泌出细胞):大分子物质或颗粒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原理: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当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四、细胞膜对信息的接受1、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内部、控制物质出入、信息交流2、细胞膜上含有多种受体(如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接受不同信息补充: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与磷脂分子有关(变形虫、白细胞)B、原生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原生质层:细胞膜(选择透过性膜)、液泡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实验3.1 质壁分离1、材料: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2、溶液:30%蔗糖溶液(如用葡萄糖液、KCl等溶液分离后会自行复原)3、方法:引流法4、现象:液泡变小,紫色加深,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5、质壁分离复原:滴加清水,引流6、理解课本P41:想一想、做一做第二节:细胞核和细胞器注:细胞(除病毒外)是生物体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一、细胞核:1、组成:a、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染色质(分裂期中螺旋化成染色体):同一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成分:DNA+蛋白质;能被碱性染料染色(龙胆紫、醋酸洋红)c、核仁:合成核糖体d、核基质:含各种营养物质,是细胞核内进行代谢活动的场所2、作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增值的调控中心二、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为细胞代谢提供各种原料和反应场所)中】1、线粒体:(双层膜)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2、内质网:单层膜的网状物。
功能:脂类合成、(粗面内质网)蛋白质(酶)运输通道3、核糖体:无膜颗粒,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是合成蛋白质场所4、高尔基体:单层膜的囊泡;动物细胞分泌物加工、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5、叶绿体:(双层膜)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6、中心体:无膜;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动物、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有关7、液泡:泡状结构,内有细胞液,含色素等。
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含水解酶,可消化进入细胞的异物及无用的细胞器碎片。
补充:A、与胰岛素(酶)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提供能量)。
B、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和细胞器:细胞壁、叶绿体和大液泡三、原核细胞和真和细胞的比较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2、原核细胞:a、细胞较小,无成形细胞核(即无核膜包被)。
在核区内(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b、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颤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3、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补充:微生物中:细菌为原核生物、真菌为真核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实验3.2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1、染料:碘液,引流法2、结论:颤藻——原核生物,色素分布在细胞质中,无染色较深、形态固定的结构(核)水绵——真核生物,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有染色较深、形态固定的结构(核)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1、无细胞结构;极小,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主要成分:核酸(即DNA或RNA):核心位置蛋白质:构成病毒衣壳3、营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内;非寄生时,呈晶体状态,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4、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传染病:流感、狂犬病、水痘、腮腺炎、脊髓灰质炎、SARS等A、乙肝病毒(HBV):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总和政策B、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引起并发症。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一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补充:同化作用摄取外界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物质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储存能量能量代谢(自我更新)异化作用释放能量物质代谢(分解代谢)分解自身物质,排除代谢废物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一旦停止,生命也即结束;其所有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
一、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小分子合成大分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单糖合成多糖)2、分解反应:水解反应(淀粉、脂肪、蛋白质的分解)、氧化分解反应(葡萄糖的氧化)二、生物催化剂——酶1、酶:活细胞产生具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大多为蛋白质,少量为RNA。
2、命名:来源+作用如:肠肽酶,纤维素酶(分解植物细胞壁)3、酶的活性:酶的催化效率。
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4、性质:高效性、专一性(即酶活性部位与底物契合)5、按作用条件分类:a、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所需的酶)b、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各种消化酶)c、与辅酶因子结合起作用6、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H值、温度(最适度前,随条件增加而增强;超过后则逐渐减弱)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1、ATP:腺苷三磷酸简式:A-P~P~P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