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word)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高三生命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高三生命科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高三生命科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图1细胞内细胞外相对浓度胰岛素CO2阳离子A阳离子B 糖蛋白ADP +Pi上海市浦东新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命科学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第Ⅰ卷(共40分)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生物中,用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棕黄色球状结构的是……………()A.水绵 B.颤藻 C. HIV D.大肠杆菌2.人体出现地方性甲状腺肿与肌肉抽搐症状是因为缺少……………………………()A.碘、钙 B.钠、钙 C.铁、锌 D.钾、钠3.下列措施属于切断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是…………………………………………()A.隔离病人 B.消毒餐具 C.锻炼身体 D.接种疫苗4.下表中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鉴定,材料、试剂和显色结果均正确的是………()5.图1表示ATP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含有磷元素B.②很稳定C.③表示核糖D.④表示腺嘌呤6.某酵母菌菌株基因突变,其线粒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那么该菌株………………()A.不能产生CO2B.不能利用氧气C.不能产生能量D.不能分解葡萄糖7.图2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某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3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图2 图3 A.阳离子A B.阳离子B C.胰岛素D.CO28.在人体糖代谢过程中,不能发生的是…………………………………………………()A.肝糖原→血糖B.葡萄糖→脂肪C.CO2+H2O→葡萄糖D.葡萄糖→C O2+H2O+能量图4 a 细胞c 物质红细胞b 细胞吞噬9.下列选项的图示中,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是…( )10.猴子听到锣声就会作出爬杆的动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射为条件反射B .锣声是无关刺激C .该反射由相应的反射弧完成D .为防止该反射消退,需要不断强化11.图4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 细胞表示致敏T 细胞B .b 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 .红细胞膜上无抗原物质D .c 物质化学本质是多糖12.大丽菊块根上能长出芽,形成新的植株。

2018学年闵行区高二高三等级性考试生命科学一模(含答案)

2018学年闵行区高二高三等级性考试生命科学一模(含答案)

图1图2图3闵行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质量调研考试生命科学试卷(高二、高三年级)考生注意: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清楚填写学校、姓名及考生号,并填涂考生号。

4.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

此技术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中的 A .遗传多样性 B .细胞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2.图1所示化合物的虚框①~④中,属于某一氨基酸R 基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3.使用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的高倍镜40×下测得蚕豆叶下表皮一个保卫细胞的长占16格,换用低倍镜10×后,该保卫细胞的长所占格数是 A .4B .8C .16D .32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A .细胞大小不同B .有无细胞器C .有无DNAD .有无成形的细胞核5.图2中甲物质为ADP ,其转变为乙物质时需要提供 A .磷酸、酶、腺苷和能量 B .能量、腺苷和酶 C .磷酸、能量和酶D .磷酸、能量6.图3是人体内物质代谢的部分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 表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表示转氨基作用 B .②也存在于脂肪代谢中C .葡萄糖转变为物质X 的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D .物质Y 是丙酮酸图4图5图67.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用清水 引流,重复多次,此过程中图4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A .①区扩大,②区紫色变浅 B .①区缩小,②区紫色加深 C .①区扩大,②区紫色不变 D .①区缩小,②区紫色变浅 8.在受涝时,植物根部会进行短时的无氧呼吸。

大部分植物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A .乙醇和CO 2B .乳酸和CO 2C .CO 2和H 2OD .乙醇和H 2O9.为研究细菌F 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实施了如表1的实验,此实验的结论是A .淀粉遇碘显蓝色B .细菌F 能分泌淀粉酶C .细菌F 能利用碘液D .此淀粉固体培养基无杂菌污染10.图5为细胞周期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1.基因型为AaBb 的马铃薯要得到基因型为aabb 的后代,可采用的生殖方式是A .分裂生殖B .出芽生殖C .营养繁殖D .有性生殖12.肝脏细胞将甘油三酯运送到血液的脂蛋白形式是 A .高密度脂蛋白(HDL ) B .低密度脂蛋白(LDL ) C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 D .乳糜微粒(CM )13.某地区甲虫的抗药性如图6所示,据图判断A .农药引起了原始甲虫的变异B .原始甲虫发生了定向变异C .抗药强的甲虫发生了进化D .农药对甲虫的抗药性状进行了选择 14.以下技术与应用匹配不正确...的是 A .核移植技术——培养鲤鲫核质杂交鱼 B .干细胞技术——提供用于移植的细胞或器官 C .细胞融合技术——培育单倍体植物D .酶的固定化技术——固定α淀粉酶连续水解废水中的淀粉A .与DNA 复制有关的酶合成于Y 期B .选择2期细胞诊断染色体遗传病C .3期细胞完成染色单体分离D .4期末消失的细胞结构有核仁、核膜图8 图9图10图1115.图7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6.图8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芽生长 的影响,可正确解释植物呈宝塔状株形的顶芽和 侧芽的生长素浓度组合是17.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取2个相同小桶,在每桶内放入2种颜色的相同小球各10个②摇匀后从两桶内各随机抓取1个小球,记录后分别放回原桶,如此重复50次 ③统计每种小球组合和每种组合对应性状的合计数、占总数的百分率 ④统计小组的结果比全班的结果更接近孟德尔试验的分离比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8.若图9所示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 B 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 .aX B 、AY 、AY B .AX B 、aY 、aY C .AX B 、aY 、AYD .AY 、aX B 、aX B19.图10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饮1升清水后的尿生成速率,分析0.5(h)~1.5(h)时段内其血浆渗透压随时间的变化是20.图11为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部分作用机理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①为感受器,④为神经中枢B .③处兴奋时膜电位为内正外负C .⑥内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D .增加⑤处细胞外Na +浓度,⑤处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差的峰值下降A .顶芽m ,侧芽nB .顶芽n ,侧芽gC .顶芽i ,侧芽gD .顶芽i ,侧芽mA .先升后降B .先降后升C .持续上升D .持续下降A .胰岛素起信号分子的作用,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B .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合成蛋白质、脂肪和糖原C .若药物抑制细胞内ATP 的合成,会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率D .若体内出现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会发生2型糖尿病图7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生命的基础(12分)图12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结构。

【期末试卷】厦门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及答案

【期末试卷】厦门市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及答案

厦门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满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35题;其中1-5题,每题2分;6-35题,每题1分;共4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环境的改变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因素C. 有性生殖的出现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 外来物种的引入一定会增加生物多样性2.当前细菌耐药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其原因之一是抗生素的滥用A.必定会使病菌进化成新物种B.提高了细菌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C.使细菌种群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D.导致细菌向耐药性方向变异3.下列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 随机交配B. 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4. 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迁入2000只AA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F1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A.43%B.48%C.52%D.57%5. 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AB 段,人体主要进行无氧呼吸B. 在AB 段,体液中pH显著降低C. 在BC 段,乳酸被Na2CO3中和D. 在BC 段,乳酸被代谢消耗或排除体外6. 给人体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50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从血浆直接进入淋巴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250mL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的尿量增多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7.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没有离子进出B. 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内流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D.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8. 下图是某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d为两电极间的中点,各个位点的电位变化均可检测。

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浙江省杭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

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细胞器中,能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是A.核糖体B.内质.线粒体D.叶绿体2.下列措施中,能减少对臭氧层破坏的是A.采用无水造纸法B.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使用无硫煤等无硫燃料D.消减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88,其身材矮小的最可能原因是幼年时缺乏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4.ATP的结构示意图如下,①③表示组成ATP的物质或基团,②④表示化学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①表示鸟嘌呤B.化学键②断裂的化学反应属于吸能反应.在ATP—ADP循环中③可重复利用D.若化学键④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ADP5.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属于完全显性的是A.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B.纯合红花紫茉莉与纯合白花紫茉莉杂交,子一代都为粉红花.一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子一代都是AB 型D.粉红花金鱼草自交,子一代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6.内蒙古草原曾被开垦成农田,弃耕后,农田里长出大量杂草;几年后,植物种类更替;十几年后,恢复到内蒙古草原群落。

下列关于该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原生演替B.该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一直在增加.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类型发生了改变D.演替过程中生长着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具有时间结构7.下列关于优生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家系调查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B.羊膜腔穿刺技术是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查发现胎儿有缺陷,可认定该胎儿有遗传病D.早孕期避免放射线照射可降低胎儿的致畸率8.图示为碳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水圈面积逐渐缩小B.过程①减慢.过程②③加快D.过程④加快9.在“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中,属于因变量的是A.不同实验组所处的环境温度 B.2,4-D溶液的浓度.每个烧杯中放置枝条的数量 D.枝条上根的数量及长度10.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个体数量多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也大.死亡率越高的种群,其种群数量衰退的也越快D.处于生殖前期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增长越快11.血红蛋白α珠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由ATT变成了GTT,导致α珠蛋白链很容易被破坏,引发慢性溶血,严重时导致机体死亡。

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生命科学试题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生命科学试题 含答案

全能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未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金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高中生命科学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采用网上阅卷。

请考生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反应式“A+H 2O→B+C”中的A 是糖类,B 、C 是分子结构不同的单糖。

则A 是 A .蔗糖 B .麦芽糖 C .纤维素 D .糖原 2.A 型血、色觉正常女性与AB 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不.可能的是 A .男孩、AB 型血、色觉正常 B .男孩、A 型血、色盲 C .女孩、B 型血、色觉正常 D .女孩、B 型血、色盲 3.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 .将诱变处理的小麦种子培育成植株 B .将紫罗兰的叶组织培育成植株 C .将番茄与马铃薯细胞融合并培育成植株 D .将转基因的棉花茎块培育成植株 4.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 .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二重性C .根生长具向地性,茎生长有负向地性D .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5. 以紫色洋葱鳞茎叶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中央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大B .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已失去活性D .紫色的色素广泛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6.右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 A .图中S 代表载体,C 代表离子 B .该物质跨膜方式是协助运输 C .该物质跨膜方式是主动转运 D .图中C 是固定不变的7.右图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此时麦芽糖的积累量最多 B .Ta 、Tb 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相同C .Tb ~Tc 麦芽糖积累量最多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D .A 点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 8.下列有关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交感神经兴奋,收缩压降低B .心输出量减小,舒张压升高C .血管管腔变小,收缩压降低D .血液黏滞度增加,舒张压升高 9.右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 A .细胞融合 B .细胞生长C .细胞分裂D .细胞分化10.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2号染 色体上有M 基因和R 基因,它们编码一段时间CO 2/O 2贮藏天数/d处理组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 序列如右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

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2)

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2)

集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为9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固定不变的B.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D.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2.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3.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进食量大,身体强壮、精神好B. 人体的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能发挥作用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促进血糖浓度上升的激素不止一种D. 青霉素都能用于“流感”的治疗,因为抗生素对加强细胞免疫有效4.机体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图解(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中③的分泌既体现了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B.图中甲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C.丙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丙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丁细胞活性下降使白细胞介素—2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5.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B. 若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 段起到了重要作用6.下列关于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和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能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B.当人体处于高温炎热环境中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肾脏对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寒冷条件下,机体会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血管收缩7.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

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高三生命科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

上海市宝山区2018届高三生命科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

宝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生命科学学科质量监测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6页)和第Ⅱ卷(第6-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

2.第Ⅰ卷(1-30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题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选题(共60分。

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2.下列藻类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伞藻 B.衣藻 C.硅藻 D.颤藻3.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的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不变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C.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D.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属于暗反应的是()A.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 B.三碳化合物接受ATP释放的能量C.H2O的氢传递给NADP+ D. NADPH的氢传递给三碳化合物5.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者都具有能量转换的功能 B.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C.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 D.两者增加膜面积的方式相同6.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右图,下列叙述错误..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过程①和④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C .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D .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8.下列属于动物获取化学信息的感受器是( ) A .鱼类的侧线器官 B .人的前庭器 C .响尾蛇的颊窝 D .雄蛾的触角 9.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 P W →+)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 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 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 含答案

哈三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生物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共60分。

1-20每题2分,21-40每题1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唾液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线粒体基质⑨细胞核内的液体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2.关于内环境理化性质及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打篮球后大量出汗与稳态失调有关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4.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细胞膜外K+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能够引起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受到神经递质的作用时,一定产生兴奋6.激素在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糖含量升高会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寒冷刺激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7.将小鼠从零上25℃环境立即转移到零下25℃,小鼠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产热增加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8.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体液调节依赖于体液的传送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很多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9.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B.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C.同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分泌抗体D.效应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10.某种新型疫苗,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现,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该疫苗3次比注射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吞噬细胞分化形成更多的记忆细胞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使免疫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11.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甲为浆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体液免疫产生甲细胞的过程中可能需要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参与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D.细胞乙为靶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识别并清除12.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传到伸长区,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而出现向光弯曲B.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温特借助琼脂块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13.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和脱落酸D.生长素和乙烯14.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森林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火灾过后的森林中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只与群落内部变化有关,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D.从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从苔藓阶段开始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进入群落15.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则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可用于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必须用标志重捕法16.下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一种生物都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B.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循环往复进行的C.每一个营养级可能有多种生物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18.关于PCR技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技术能使DNA分子以指数形式扩增B.该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C.该技术的前提需要一段已知的核苷酸序列以便于合成相应的引物D.该技术只能扩增DNA,不能用于获取目的基因19.蛋白质工程中,要对蛋白质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必须通过______来完成()A.改变氨基酸结构B.改造蛋白质结构C.改变肽链结构D.改造基因结构20.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概述,正确的是() A.在基因治疗方面,主要用于将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修复B.在农业上可以培育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C.转基因动物的培育就是为了获得乳腺生物反应器D.通过基因治疗可以使猫叫综合征的病人痊愈21.下图中A、B、C、D、E、F各代表在同一个区域生活的食物网中的六个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A.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20%C.E既可以是次级消费者也可以是第四营养级D.B、C、F三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之和一定比A的个体数量多2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24.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为效应器,e为感受器B.反射弧中共有2个神经元C.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5.以下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命科学 第1页 共8页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高三生命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试卷(等级考)2018.12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

3.考生应用2B 铅笔、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人的声音感受器是A .侧线B .耳蜗C .听小骨D .半规管 2.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生长素作用类似、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是 ①赤霉素 ②萘乙酸 ③脱落酸 ④乙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3.图1所示的机体免疫过程属于①体液免疫 ②特异性免疫 ③细胞免疫 ④先天性免疫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下列为人体内四种生命活动过程的示意图。

其中,能表示细胞分化的是5. 对表1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① 脂肪 醋酸洋红染液 红色 ② 淀粉 班氏试剂 橘红色 ③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④葡萄糖碘液蓝紫色A . ①B . ②C .③D .④ 6.下列关于微生物传染病及预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携带狂犬病毒的狗是传染源B.各种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具选择性C.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锻炼D.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疫苗更安全C AB D图1高中生命科学 第2页 共8页7. 酵母菌是兼气性微生物,下列有关其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完成B .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 2和大量能量C .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 .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或乙醇8.图2是“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观察到的某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原生质层内外水分始终维持动态平衡 B.若B/A 值越大,说明滴加的蔗糖溶液浓度越大 C.若B/A 值越小,说明细胞质壁分离程度越小 D.图中细胞有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9.有学生探究检测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操作规范。

图3示37℃恒温箱中培养两天后所见结果。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①②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抗生素种类不同有关B .②③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同种抗生素的浓度不同有关C .①②③透明圈的大小差异可能与培养基中N 源含量不同有关D .浸有无菌水的圆纸片在本实验中作为空白对照 10.从胚胎发生上看,人的上肢、马的前肢、鸟的翼都是由胚胎时期的前肢芽发育而来,但出现了不同的适应结构。

这一现象为进化提供了 A .胚胎学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 C .生物化学证据D .古生物化石证据11.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噬菌体(图4)的遗传物质是DNA 。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用32P 标记了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③12.图5示正常人体早餐后数小时内的血糖变化趋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B. ab 段,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 c 点,胰岛素的分泌量大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D. d 点,维持血糖稳定的主要物质是糖原和蛋白质 13.下列各项植物培养中,属于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是A.无籽番茄的培育B.无籽西瓜的培育C.月季枝条嫁接到蔷薇开出月季花D.胡萝卜块根培养成胡萝卜植株14.辛普森指数是测定群落组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下列关于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植物密度越大,则取样方也越大B .调查时应选取样方中的代表物种C .辛普森指数与物种多样性正相关D .样方随机是指不同地区定点采样图5 图2图3①②③图4高中生命科学 第3页 共8页15.图6表示两个神经元的结构关系。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a 、c 结构分别通过生物电、生物电与化学信号传递兴奋 B.结构c 中的酶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使兴奋终止C .剌激b ,则在a 、d 处可测得膜电位的变化 D. 静息时,d 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16.图7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结构①的通透性弱于结构②B. c 液蛋白质量下降,b 液所在细胞水肿C. d 液中能检测到病毒或细菌D. 四种液体的流动方向是:a 液→c 液→b 液→d 液17. 图8示正常人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基因测序结果,患者模板链的互补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据此推断患者模板链上发生的碱基改变是A .G→C B.U→T C.G→A D.C→T18.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 、B 、C 三个基因分别对a 、b 、c 基因为完全显性。

用隐性性状的个体与显性纯合体个体杂交得F 1,F l 测交结果为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1:1:1:1,则F 1的基因型是19.图9表示发生在人精巢中的细胞分裂过程(示部分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Ⅰ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 .过程Ⅱ发生了着丝粒分裂C .细胞a 的数量与细胞b 数量相当D .细胞c 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abcdⅡⅠ图7图8图6图9ABCD20.据图10,下列关于酶和酶固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X中a是底物、b表示酶②Y 表示酶聚合,易于移动催化反应③Z表示酶颗粒被包埋在人工膜内④X、Y、Z分别表示酶固定的三种方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二、综合题(60分)(一)细胞与细胞分裂(12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图11是细胞结构模式图,图12示细胞周期。

21.(2分)图11中,具有生物膜的细胞结构有(多选)。

A.① B.② C.③D.④ E.⑤ F.⑥22.(2分)若图11示胰岛A细胞,则能在结构上③合成的物质有(多选)。

A.胰麦芽糖酶B.胰蛋白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E.ATP合成酶F.RNA聚合酶23.(2分)若图11示增殖细胞,将其离体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在培养液中添加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则处于图12中的阶段细胞立刻被抑制。

A.M B.S C.G1 D.G224.(2分)若图11细胞示成年女性卵原细胞,则其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前期时,DNA分子和⑤的数目分别是。

A.23 1 B.23 2 C.46 2 D.46 425.(4分)研究表明:核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结合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予以解释:。

图10图11 图12高中生命科学第4页共8页(二)人体内环境稳态(12分)肝脏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

肝炎病毒有若干类型,其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RNA病毒。

26.(1分)已知HCV增殖与流感病毒相似,则HCV在人体细胞内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

(填写编号)27.(4分)人感染HCV后会引起发热。

若持续高热不退,患者会出现脱水现象,此时人体通过下丘脑,最终减少尿量。

其中的一些患者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继而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

请解释血压轻度升高的可能原因:。

研究发现: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细胞内的甘油三酯会增高。

图13示HCV对肝细胞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表示该过程强于正常细胞,“-”表示该过程弱于正常细胞)28.(2分)图13中物质A为。

过程①称为。

29.(2分)结合图13可知,HCV感染后对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体现在 (多选)。

A.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过程加强 B.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过程加强C.肝糖原的水解减弱 D.肝糖原的合成减弱E.糖酵解加强 F.葡萄糖转化为氨基酸的过程加强30.(3分)研究发现:HCV感染可能导致脂肪肝(甘油三酯在肝细胞中堆积)发病率上升。

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图13解释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图13高中生命科学第5页共8页(三)人类遗传病(12分)图14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图1431.(2分)据图14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人类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B.染色体异常的胎儿自发流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青春期新陈代谢旺盛降低了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D.多基因遗传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导致病中老年群体发病率增加各种球蛋白在人体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人类血γ球蛋白缺乏症是单基因(T、t)遗传病;人类ABO 血型系统中有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i,它们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

图15示两个大家庭成员的性状表现(Ⅱ-3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图1532.(2分)人类血γ球蛋白缺乏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

Ⅱ-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________。

33.(2分)Ⅰ-5个体的血型可能有___________种。

34.(4分)已知:Ⅲ-1与Ⅲ-2恋爱结婚,头胎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二胎却生育了一个患血友病(H、h)的女儿,患病女儿的基因型是(不考虑血型)。

并推测:患病女儿体内的血友病基因可能来源有(多选)。

A.Ⅲ-1和Ⅲ-2同时发生了基因突变B.Ⅲ-1和Ⅲ-2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Ⅲ-1发生了基因突变,Ⅲ-2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Ⅲ-2发生了基因突变,Ⅲ-1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35.(2分)基因治疗遗传病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首次运用基因治疗挽救了一个遗传性免疫缺陷症女孩(患者体内脱氨基腺苷酶缺失)的生命,其基因治疗成功的标志是。

高中生命科学第6页共8页(四)现代生物技术(12分)图16是医学研究中制备抗体的两种技术路线模式简图。

36.(2分)细胞N 是。

过程①中,若仅考虑二个细胞间的融合,则融合后的细胞种类有种。

37.(4分)通过①②获得抗体m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二次筛选。

分析原因。

图17示基因J所在的DNA片段,图18示质粒的部分碱基序列。

(现有4种限制酶:Msp Ⅰ、BamH Ⅰ、Mbo Ⅰ、EcoRⅠ,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G↓AATTC)38.(2分)据图17、18分析,过程④中不能(宜)使用的限制酶有(多选)。

A. Msp ⅠB. BamH ⅠC. Mbo ⅠD. EcoR Ⅰ39.(2分)将重组的大肠杆菌置于培养皿内培养,为保证获得单个菌落,适宜的接种方法有。

40.(2分)图16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多选)。

A.细胞融合 B.细胞核移植 C. 动物细胞培养 D.微生物转基因图16图高中生命科学第7页共8页高中生命科学 第8页 共8页(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2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图19示光合作用过程;表2示不同光照条件下某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

图19中的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

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①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 运至叶绿体基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