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曾巩“咏柳”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曾巩“咏柳”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曾巩“咏柳”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曾巩“咏柳”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咏柳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分析其寓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试题(1)两首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4分)(2)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分)阅读答案:(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4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2分。

意思对即可)(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意思对即可)【对比赏析】: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李诗中的“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

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请分别分析。

(4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

(4分)答案:(1)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猖狂的恶势力。

(2)郑诗:衬托。

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

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

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

郑诗赏析: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

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

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

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

然而,描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

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

试看: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

“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

“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

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

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

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

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

“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所说“有我之境”,此句正是把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阅读答案及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

1.两诗第一句都突出了春柳的特征,两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答:贺诗侧重突出柳叶晶莹剔透,精致美丽。

(2分)李诗侧重突出柳枝婀娜多姿,充满生机。

(2分)
2.两首诗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4分)
答:贺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无形的春风比作剪刀,形象贴切,鲜明生动,抒发了诗人对春柳的无限赞美之情。

(1分)
李诗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1分)将春日之柳的繁盛和秋日之柳的凋零进行对比,抒发了诗人的悲叹之情。

(1分)或:李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柳枝逐东风、拂舞筵,形象生动,明艳可爱。

(1分)
【对比赏析】:
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于越州(绍兴)。

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郑谷《柳》曾巩《咏柳》阅读附答案及对比赏析 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柳”是传统意象之一。

两首诗同为咏柳诗,但画面风格迥异,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请分别分析。

(4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两首诗不同的艺术手法。

(4分)答案:(1)郑诗:描写了一幅江畔桥边柳丝轻拂,依依袅袅、柔美而富有生机的春景图;表达了离人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

曾诗:描绘了一幅杨柳借东风之势,柳条狂舞柳絮纷飞的画面;讽刺了得势猖狂的恶势力。

(2)郑诗:衬托。

以春风骀荡,杨柳妖媚之美景,衬托离人眷恋之情。

曾诗:比拟。

以借东风之势狂舞之柳比拟得势猖狂的小人。

托物言志(象征)。

借对杨柳的贬抑,讽刺(小人)邪恶势力。

郑诗赏析:题目只一“柳”字,“柳”即“留”。

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

古典诗歌中,柳这一意象与离愁别绪、思乡怀远紧密相连。

所以,题目虽只有一字,但却主题鲜明。

然而,描写对象为柳,诗中却无一个“柳”字。

其实,诗歌句句写柳,句句含情。

试看:首句“半烟半雨江桥畔”,写柳树在烟雨中摇曳多姿。

“江桥畔”是离别的地点,而柳却偏偏生长于此,不免触动离人的满怀愁绪。

“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

四周烟雾飘渺笼罩,给人一种朦胧之感。

此处诗人用意精妙:一是朦胧的烟雾就像是离人朦胧的眼泪,就像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

纵观一、二句,写景清新自然,但又愁绪绵绵。

用语复沓回环,节奏舒缓,平仄声调起伏,与离人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十分吻合。

如此愁绪,恰似一江春水,蓄势待发。

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泪”,一语点破离情,奔涌而至,并迅速弥漫,令人窒息。

“会”作“领会,体会”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专注下一代成长。

柳李商隐阅读答案

柳李商隐阅读答案

柳李商隐阅读答案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阅读题目: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4分)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4分)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答案:
(1) 答:“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 答: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

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答: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
鉴赏:
这首咏物诗用暗示手法融会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人事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者的讥刺。

诗中虚词运用精妙。

“如何”、“肯”连用,加强了反诘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为悲怆而深沉。

“已”、“又”,层层推进,正是“数虚字转折唱叹,弦外有音”。

(纪昀《李义山诗集辑评》)。

《柳》《咏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柳》《咏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柳》《咏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doc》柳郑谷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9978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曾巩《咏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咏柳》阅读练习及答案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解:懂得,明白。

(1)这首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在文意上也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请简述理由。

(3分)
(3)根据你的物候知识,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
答案:
(1)答:运用了托物寓意。

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讽刺、揭露生活中那些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人间自有正义,最终必无好下场。

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

(2)答:(天地好,“天地”是指代人间。

“清霜”是指代正义。

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正义之气充满人间)(可从修辞、句式及写此诗的用意,主题来析)
(3)答案:初春(或“春季”) 咏柳未变初黄(或“犹未变初黄”) 飞花(任说两词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导语: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 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 体裁。

以下是小编整理李商隐 《柳》曾巩《咏柳》阅读答案 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试题 (1)两首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 感情有何不同。

(4 分) (2)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4 分) 阅读答案: (1)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 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 小人的憎恶之情。

(4 分,“悲叹之情”“憎恶之情”各 2 分。

意思对即可) (2)“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 追逐东风, 变被动为主动, 形象更加生动可爱, 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2 分, 手法 1 分,效果 1 分。

意思对即可)“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 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2 分,手法 1 分,效果 1 分。

意思对即可) 对比赏析 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李诗重在抒情,以春日之柳 的繁盛,反衬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表现对秋柳也是对自己的悲叹之情;曾诗重


在议论,表达了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小人的憎恶之情。

李诗中的“逐”字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 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曾诗 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突出了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