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技巧
如何写出细腻的作文描写

如何写出细腻的作文描写在创作作文时,如何写出细腻的描写是一个重要的技巧。
通过精心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字中所描绘的事物,增强作文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观察细节、使用形象化语言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写出细腻的作文描写。
一、观察细节要写出细腻的作文描写,首先需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观察到的细节能够为作文提供生动的素材和丰富的描述。
例如,如果要描写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可以仔细观察景色中的各个元素,如蓝天白云、塔尖的樱花等,将这些细节融入描写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使用形象化语言形象化语言是写作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通过使用形象化的词语和比喻,可以使作文描写更加细腻。
例如,用“如丝般的微风”来形容某处的空气清新,用“如水晶般的湖面”来描绘湖的光滑。
这些形象化的描述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文所描绘的事物。
三、情感表达在写作描写时,情感表达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使作文更加细腻和真实。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物时,可以通过描述其面部表情、行为举止等细节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感受,使读者对人物产生共鸣。
同时,情感的描绘也可以通过使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与作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细腻的作文描写需要观察细节、使用形象化语言和情感表达三者相结合。
通过仔细观察周围事物、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形容和表达情感,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和真实。
细腻的作文描写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更能够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进而产生共鸣。
因此,在写作时要注重锻炼观察力、提炼形象化语言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描写。
演讲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注意事项

演讲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注意事项演讲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能够传达观点、分享知识和影响听众。
在进行演讲时,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注意事项将对演讲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演讲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清晰的语言表达在演讲中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听众需要能够理解并迅速消化所传达的信息。
以下是几种帮助提高语言表达清晰度的技巧。
1. 使用简洁明了的词汇: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词汇,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词汇来传递意思。
这样可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你的观点。
2. 避免使用行话和专业术语:如果你不确定听众是否会理解某个专业术语,最好避免使用。
如果必须使用,应该在使用前先解释清楚。
3. 重点突出:在演讲过程中,通过语音、手势或者重复来强调重点内容,这样能够让听众更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
二、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例子比喻和例子是演讲中常用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所传达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使用比喻和例子的技巧。
1. 利用视觉化描绘:通过生动的视觉描绘,让听众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你想要传达的信息。
2. 使用真实的故事和经历:结合真实的故事和经历来作为例子,这样能够让听众更容易与你建立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
3. 直接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一些著名人物的名言,能够让你的观点更有权威性,并且能够吸引和引起听众的兴趣。
三、流畅的语言运用流畅的语言运用不仅能让演讲更加顺畅,也能提高听众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提高语言流畅性的技巧。
1. 避免过多使用废话和修饰词:过于冗长的句子或者修饰词会让人分神,所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2. 使用简短的句子:简短的句子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在演讲中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
3. 使用连接词和过渡词:适当使用连接词和过渡词,能够使你的演讲更流畅。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演讲时,除了语言表达技巧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1. 充分准备:提前准备演讲内容,并进行充分的背诵和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诗歌的鉴赏,不仅需要了解其意境和文化背景,更需要掌握其表达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通常采用动人的、形象化的词语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对登高望远的感受进行描写,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表现秋景的美妙。
同时,他也用“峨峨翠嶂,凌云壁立”、“青山挂翠,绿水潺湲”等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山水景色。
在诗歌中,形象、生动的表达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动人程度,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比喻友情的坚韧。
这里的野火和春风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但也要适度运用,不能过度渲染,否则就会削弱诗歌的感染力。
三、采用对仗和韵律的手法古代诗歌中对仗和韵律的运用也是一种表达技巧。
对仗和韵律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音律美感。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里的“尽”和“流”、“目”和“楼”都是对仗,使整首诗歌在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对仗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声韵之美,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动人。
四、通过节奏和排比的手法增加感染力古代诗歌中的节奏和排比的运用也是表达技巧之一。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重音和轻音的组合方式,排比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节奏和排比的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种节奏和排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韵律美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文案写作 如何运用形象化表达增强印象

文案写作如何运用形象化表达增强印象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各种各样的广告和宣传文案挤满了人们的视线。
为了能够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中突出自己,我们需要不断寻找新的方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在有限的篇幅内增强印象。
形象化表达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文案写作中巧妙运用形象化表达技巧,以增强读者的印象。
1. 借用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形象化表达的两种常用手法。
通过将产品、服务或概念与读者熟悉的物品或场景相比较,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
比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手机的文案,可以说手机是“现代人的得力助手”,把手机与得力助手这个形象联系在一起,直观地表达了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帮助的概念。
2. 创造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文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语言,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例如,在描述一款美容产品时,可以运用形象的词汇,如“宛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产品为您带来自然而又光彩照人的肌肤。
”这种描写运用了阳光和肌肤的视觉形象,让人们对产品产生了美好的联想。
3. 以故事情节引发共鸣故事情节是一种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形象化表达方式。
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并让他们更容易记住文案中的信息。
例如,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文案,可以讲述一个游客在该目的地的奇妙经历,通过让读者代入主人公的角色,让他们产生了对目的地的兴趣和渴望。
4. 使用形象化的标语和口号标语和口号是文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选择简洁而具有冲击力的语句,能够让文案更加容易记忆,并增强读者的印象。
例如,苹果公司的标语“Think Different”就非常形象地传达了该公司的创新理念,让人们对苹果产品的独特性有了深刻的印象。
总结形象化表达是文案写作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信息,增强读者的印象。
通过借用比喻和隐喻、创造视觉形象、以故事情节引发共鸣以及使用形象化的标语和口号,我们可以让文案更加吸引人,更容易记住,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演讲形象生动方法

演讲形象生动方法
要使演讲形象生动,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使用具体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你的观点,可以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并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这些例子可以是真实的故事、个人经历,或者是假设的场景。
2、使用比喻和类比:比喻和类比能够将复杂的概念或观点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形式。
通过将陌生的概念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可以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使用生动的语言:使用形象、生动的词汇来描述你的观点,可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你所要表达的内容。
此外,使用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增加演讲的韵律感,使其更具吸引力。
4、借助视觉辅助工具: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些工具也可以增加演讲的趣味性,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5、运用情感表达:在演讲中适当表达情感,可以增加与听众的共鸣,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渲染情感,以免让听众感到不适。
6、节奏和语调:控制演讲的节奏和语调,使其保持抑扬顿挫、起伏有致。
这样可以使演讲更具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传达出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要使演讲形象生动,需要在演讲内容、语言、情感表达等
方面下功夫。
同时,不断练习和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作者观点及炼字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要求1、把握诗中的形象;2、理解诗歌的语言,了解其艺术风格及其表达的情感;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4、理解诗歌的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鉴赏常用的术语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技巧为同一概念,均是指诗歌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来表现诗歌内容的手段和方法。
它是总体概念,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行文结构等。
2、修辞手法从属于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比兴、多角度描写(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3、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对事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
4、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5、行文结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有总有分(总——分,分——总),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详略得当、过渡、铺垫、伏笔等。
二、了解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离愁别恨5、长亭送别6、归隐情怀7、生活杂感三、我国古代诗歌常见的类型1、写景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往往通过景物特点的叙写蕴含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或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
言在此而意在彼,景物只是作者抒情的手段,多采用象征、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鉴赏时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所描摹的事物中寄托的感情。
2、羁旅赠答诗:这类诗情真意切,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飘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生价值。
3、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多表现古人卫国护家,热爱生活,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怀,有的则抒写战士的长期戍边难免要产生的“边愁”。
但意境雄厚开阔,情调激越悲凉,绝不是寻常温柔缱绻的儿女之情。
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

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
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在写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以下是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使用生动的描写语言
1. 形象化: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拟人化:将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3. 夸张化:通过夸张手法强化某些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二、运用情感化的语言
1. 感性化:运用感性化的语言,表达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情感渲染:通过情感渲染,将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让读者更加感受到文章的情感。
3. 感受共鸣:通过语言的情感表达,让读者与文章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运用生动的语言
1. 形象化: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事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
2. 拟人化:将非人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
其更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3. 夸张化:通过夸张手法强化某些特征,突出事物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以上是记叙文语言特点的答题公式,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我们可以写出更加生动、有感染力的文章。
如何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

如何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在写作文时,我们常常希望能够让作文更加生动形象,以吸引读者的注意,让他们对文章产生共鸣。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写作技巧,帮助你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
一、采用形象化的描写要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首先要注意采用形象化的描写方式。
可以通过使用形容词、具体的细节和感官描写等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当我们描述一个风景时,可以使用色彩明亮的形容词,如“湖水清澈见底,犹如碧玉般闪烁着微光;细沙洁白细腻,踩上去软软的,像蚕丝一样柔软。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景色的美丽。
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让作文更加生动形象的有效方式。
比喻可以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通过将其与具体的事物进行对比,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拟人则可以为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让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时间像一把利剑,悄无声息地割裂了青春的梦想。
”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时间对青春的残酷。
三、使用动词和形容词的行文动词和形容词是描述事物状态和行为的重要手段,运用恰当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
当我们描述一个人时,可以使用具有表情和动作的动词,如“他眉头微皱,双手紧握着鼠标,目光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和行为。
四、运用对比和对照的修辞手法对比和对照是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或对照,可以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
例如,当我们描述季节变化时,可以将寒冷的冬天与温暖的春天进行对比:“在冬天,大地沉默寂静,一片荒凉;而当春天来临时,大地万物复苏,花开满山坡。
”这样的对比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季节变化的鲜明对比。
五、运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写作中重要的元素,也是写出生动形象作文的关键。
通过编写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或者刻画一个深入骨髓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并跟随故事的进展。
例如,可以描述一个勇敢的小猫从家乡出发,历经千辛万苦的旅程,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使语言生动形象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精妙、富有文采,令人百读不厌。
而有的文章,虽然有好的立意和构思,但因为语言无味,不能给人以形象的直感,也难以成为别人爱看的佳作。
因此,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力,对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至关重要。
怎样才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形象描写代替抽象交代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颜文静《寻人启事》) 两句话虽然都是表达“女孩儿想家了”句(1)只是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句(2)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想家”,这样的“想家”就具体可感。
尤其是“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了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等等诗句,所以绐人的印象特别深刻。
·平时我们的口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贪婪”,我们用“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来表达,说一个人没有血性,用“三锥子扎不出血来”等等,都是用形象代替抽象的例子。
用形象代替抽象,恰当地选用修辞方法是一个重要方面。
请看下面几例:(3)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朱自清《绿》) (4)梅雨河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
(同上)(5)一匹英国马在马尔斯广场跑一圈只消四分钟,昨天它围着乔治小姐跑上一圈,整整用了五分钟。
(法·莫鲁阿《三仲马》)例(3)通过形象的比喻,使亭子的形状和气势如在眼前。
例④用“招引”不用“吸引”,把梅雨潭闪闪的绿色人格化,使抽象事物有了生命。
例(5)通过夸张使乔治小姐的形体形象牢牢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
修辞的巧妙运用,能突出事物的主体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对增强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很有帮助。
2、用词精当,力求传神用词精当,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首先是用词准确。
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写作中,我们只有找到这“唯有”的“一个”词,才算精当,才能传神。
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当华老栓夫妇准备买人血馒头时,作者写道:“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掏”字用得好,它写出了华大妈对这一包洋钱的珍惜。
这辛勤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一定放得比较严实,那是非“掏”不可的。
如果把“掏”换成“拿”或“摸”,那意味就相去甚远了。
再看下面的句子:“火更大了,烟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通红的火舌要舔着楼板了。
”其中“火舌”就比“火苗”或“火焰”更准确更形象。
一个“舔”字,则更生动地写出了火焰将要燃着楼板的情景,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除了准确之外,要使语言形象生动,还要注意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让语言活起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并没有特殊行动的词语,但我们感到它很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把无形的、无生命的东西当作有形的、有生命的东西来写,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效果避免用词的重复、单调,也是取得生动效果的一个方法,请看一段描写节日礼花的文章:“刹那间,广场上空百花齐放,有的如鸿雁飞舞,有的像钢花四溅,有的似麦穗荡漾。
这光彩夺目的景象,宛如一千只孔雀开屏。
”“如”“像”“似”“宛如”,这几个动词在表意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作者在这里变幻使用就使得文章用词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3、绘形绘声绘色的方法这种写法是要把自然中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陀思妥耶夫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的跳着。
”(转引秦牧《语林采英》)这就绘形绘声了;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中写瞿塘峡,就主要运用了这种手法:“……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
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
”作者通过绘声绘色的手法,极力描写三峡山势的峭拔、水势的凶猛,使人如临其境,惊心动魄,给人以形象真实的感觉。
4、运用隐语这里所说的隐语有点类似于…修辞中的讳饰或婉曲,也有点类似于谜底比较明白的谜语。
比如我们不说“时值九月”,而说“菊花吐蕊的时候”;不说“太阳快落山了”,而说“太阳在吻西边的山头了”;不说“大树已经枯萎”,而说“大树已失去了青春”;不说“生命的老年”,而说“生命的夕阳”等等。
这些话意不浅露,语不穷尽,透露着语言的智慧。
下面是当代诗人郑成义的一段自我介绍,由于运用了隐语,颇具情趣:“倘若倒回四十岁,我年方十八。
落在浙江山地,移在上海厂中。
只因根底太浅,老不成材,平均四年才萌一叶——最新的两片是宁夏出版的《万弦琴》和上海出版的《湖岛》。
”作者没有直白地介绍自己的年龄、籍贯、履历及创作情况,而。
是谜语似的诉诸读者,避免了老生常谈,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
5、把句子写得俏皮些文章过于严肃,免不了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而来点幽默,讲点俏皮的话,不仅读起来感到活泼有趣,而且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请看王锋的散文《家添小壮丁》中开头的片段:“2001年岁末,一个晴朗的日子,随着一声不算洪亮的啼哭,家里人平均升了一辈,很荣幸,我也荣升为舅舅了。
……小家伙可不管这些,嘴巴撇成瓢状,扯开喉咙只管哭他的。
我想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看他都嚎上了,定有什么伤心事!姐姐哄着抱起来,小家伙像知道事似的张开小嘴,四处寻找“食堂”;喉咙还急急地发出“哼哼”的声音,原来饿了,看他那副吃相,没准儿前世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吧!”作者夸张性的用词、超前性的沟通,使文章具有了特有的氛围和情调。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一定会忍俊不禁。
再如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中,不说“无风”,却俏皮地说“风,不知躲到哪里睡觉去了”;不说“屋里尽是尘土垃圾”,却幽默地写道:“还有尘和垃圾,都比光有本事,光都不能到,它却每时都能光临寒舍。
”环境如此恶劣,却写得如此轻松,展示了作者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文章的器具是语言文字,因为它是描绘景物、塑造形象的唯一材料。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锻炼,学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力求使语言形象生动,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意味无穷,大放异彩。
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技巧语言是文章内容的载体,流畅、醇厚的语言功底更有利于情感的流露与思想的表达。
这种流畅醇厚的语言功底,主要表现在生动、形象两方面,而要做到语言的形象化,除了积累生活,认真读书,丰富词汇,咀嚼名篇之外,还可以采用出以下几种方法:一、利用修辞,合理想象先比较下面每组语句的表达效果的不同:(1)20世纪快要过去了,处于世纪之交的我们回首百年往事……(2)20世纪的帷幕正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云消散的往事……用了比描(比喻,对比,映衬,类比)[例1]:那美妙的歌声,化作甘泉一点一点把我的世界浸润得更加绚丽。
点评:利用移觉,把听觉移植到视觉,清雅别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
在我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点评:运用比喻,从视、听两方面具体形象地说明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悦之感,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例3]:朝可谒孟子,暮可访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踯躅于江南雨巷……愈读愈觉书文可亲可爱。
——《三更有梦书当枕》点评:排比句式,铺排点染,唤起读者飞扬的情思,意境开阔,美不胜收。
二、营造画面,调动感官所谓调动感官,就是付诸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使他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1)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无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
(2)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深蓝深蓝的;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上盘旋;维护和平的远山看上去就像恐龙的脊背;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刈的牧草的清香。
[例1]:向人们低声絮说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与<山海经>》[例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
——《阿长与<山海经>》点评:上面两个例子,用绘形的示现之法,揭示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的特点。
无声的动作,胜过有声语言,长妈妈质朴而略带粗野的形象在这简单的勾勒中被刻画得栩栩传神。
这两个画面都付诸读者的视觉。
[例3]:我想起那个温暖的冬夜。
室内①一灯如豆,我把昔日朋友送的贺卡连同尘封的往来一同从抽屉里翻出来。
贺卡有的已搁置多年;②微微泛黄,③带着一种陈年的温和的香,很淡,很好闻。
我拥衾而坐,小声读着上面简短而真挚的祝辞。
④我的声音像豆子一样,轻轻滑落;⑤敲碎一屋子的沉寂。
点评:①视觉。
营造氛围给人以静寂、悠远之感。
②视觉。
黄色,流淌成温暖的记忆。
③嗅觉。
美好的体验,自然带来春天般的心情。
④把听觉化为视觉,创设情境,耳闻目睹,引发同感,产生共鸣。
⑤听觉。
动静结合,点染氛围。
三、捕捉闪光细节选好动词比较下面两个句子:(1)夏季的豆荚长满门的四周。
(2)夏季的豆荚挤满门的四周。
(用了拟人,用了一个“挤”字,表现出豆荚的茂盛与可爱,豆荚帮助传达了愉悦的心情。
)[例1]:那褐色的烟末被粗实的指头从烟荷包里捏出来,轻轻一抖就装进锃亮的烟锅里,再用拇指柔柔地一压,同时那火柴也轻轻地备在手里了,将烟袋叼在嘴上,这一切都做得不紧不慢。
该点火了,尤其在大风起兮尘草飞扬的旷野里,划火柴就变成一种技巧和功力,并且透出一种气度和风范。
他偏要转过身来,迎着风,稍一定神就把火柴往盒儿上一蹭,瞬间双手一捂,那火苗儿就在手捂的空间里安然跳动如一枚金黄的柳叶儿。
烟就点着了……——《点烟》点评:点烟可谓琐屑之事,但在作者笔下表现得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这是因为细节和一连串的动作逼真传神。
那“一抖”、“一压”、“一蹭”、“一捂”,活灵活现地把庄稼汉沉着老练的生活经验凸现出来。
[例2]: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来,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点评:加点的词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私塾老师读书入神的情景,富有感染力,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