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霍布斯分析
霍布斯的激情理论分析 3 (1)

霍布斯的激情理论分析一.霍布斯对激情的定义霍布斯在《利维坦》第六章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自觉运动的内在开端一一通称激情。
”什么是他所理解的“自觉运动的内在开端"?霍布斯对这一界定的解释,首先是从区分自觉运动和非自觉运动入手的。
在他看来,所谓自觉运动,指动物区别于诸如血液的流通、脉搏、呼吸、消化、营养、排泄等不自觉的行动的有意识的行动。
显然,他意识到,人的自觉行动是在某种意识的推动下展开的。
在人的外显的行动展开之前,人的意识中就已经具有了行动的某种“意向”,它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行动的“目的”。
而行动的意向是如何形成的呢?霍布斯的回答是:行动的意向,说到底就是一种“构想映象的运动"。
它是在人的感觉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感觉是人类身体的器官和内在部分中的运动,是由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事物的作用引起的;想象则是这类运动在感觉之后所留下的痕迹。
在感觉和想象的基础上,人有可能构造出各种观念,并将之作为行动的目的。
概言之,“构想映象”是人的行动的最初的内在开端。
在没有表现为行动之前,这种构想映象的运动就被霍布斯称为意向。
霍布斯说,当这种意向朝向引起它的事物时一一因为感觉来自于外物的刺激,就可以称为欲望或愿望。
当意向避离某种事物时,就称为嫌恶。
欲望和爱接近,而嫌恶类似于憎恨。
既不欲求又不憎恨的状态,则被他叫做轻视,它意味着心在抵抗某些事物的作用中的不动或不驯从状态。
霍布斯认为,任何人的欲望,就他本人来说,他都称为善,而嫌恶的对象则称为恶。
二.激情的分类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将激情分为很多的种类。
一是表现为相互对立,如欲望与嫌恶、爱与憎、善与恶、美与丑、愉快与烦恼、希望与失望、自信与不自信等;二是因不同的激情对象而异,如贪婪与野心、勇敢与大方等;三是因程度的高低而异,如爱、亲切、自然的情欲、咏味、爱的激情等;四是由多种激情复合而成,如嫉妒;五是同一种激情因不同情形可进一步细分,如自荣的欣喜心情可分为虚荣和自信,宗教的激情可分为迷信和真正的宗教。
托马斯霍布斯

与沃利斯
除了与布兰豪的争论外,霍布斯自从1655年出版De Corpore开始也与其他学者产生不少冲突。在《利维坦》 中他挑战了当时的学术界。1654年,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塞思·沃德(Seth Ward)在一篇名为Vindiciae academiarum的文章中回复了霍布斯对于学术界的挑战。霍布斯在De Corpore哲学原理中的许多错误——尤其 是在数学上的错误也招致了几何学教授约翰·沃利斯的批评。沃利斯在1655年出版的Elenchus geomeiriae Hobbianae中详细解释了霍布斯哲学原理的错误,他批评霍布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作为数学演算的主轴,并揭露 了霍布斯在数学上的许多漏洞。由于霍布斯在演算上缺乏精确的计算,造成他经常使用证据不足的假设来解决原 理的问题,由于他的兴趣只限于几何学上,因此他对于数学的整体领域并没有非常清楚的概念。这些问题都使得 霍布斯的哲学原理遭受大量批评。最后霍布斯在1656年发行英文版本的De Corpore时便删除了一些被沃利斯揭 发的严重错误,但他仍然在1656年的Six Lessons to the Professors of Mathematics一系列文章里反驳沃利斯 的批评。沃利斯接着写了一篇论文反驳霍布斯的论点,并趁着霍布斯发行De Corpore英文译本的期间继续批评他 在数学上的错误,霍布斯则以数篇论文反击。但沃利斯轻易的以一篇回复(Hobbiani puncti dispunctio, 1657) 击倒霍布斯的论点。最后霍布斯拒绝再回复沃利斯,两人的争论暂时停息。
由于国王的保护,下议院通过的法案最后并没有对霍布斯造成太大伤害,不过霍布斯从此不能在英格兰发表 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著作了。他在1668年的著作由于无法通过英格兰的出版物审查机构,只得改在阿姆斯特丹出 版。其他的许多著作则要直到他死后才得以出版。有时候霍布斯甚至被禁止回复他在学术辩论中遭受的批评。尽 管如此,霍布斯在国外的名声非常高,当时前往英格兰旅游的学者和名人都会抽空拜访霍布斯,向这位老哲 学......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
霍布斯(Thomas Hobbes),英国大哲学家,也是政治家
和历史学家。
他在17世纪完成了自己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利维坦》。
这部著作受到了许多政治哲学者的赞誉,其中包括他对社会契约论的思考。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认为,人类生来无法相互信任,人性本恶。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通过暴力,争斗和战争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按照霍布斯的观点,人们应该生活在一个有序的社会中,但是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提出了他的社会契约论:人们愿意放弃部分自由,给国王权力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和平。
在霍布斯的理论中,国王拥有绝对权力,人民没有拒绝或者反抗的权利。
这种权力是为了保持权力和秩序的和平和稳定。
此外,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是一种无形的合约,没有必要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来表达,因为它是在人们的心中成立的。
人们必须同意这个契约,以保持他们的生存必需品,如食品和住房,以及他们的财产和生命。
这个社会契约是霍布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解决了人类无法相互信任的问题,并确保了社会秩序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使得国王接管了社会控制权。
这实际上反映出了霍布斯对于自由和权力的矛盾性思考。
总的来说,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确实是一种启发性的思考,并且对于政治哲学学者们思考社会秩序和政府权力有着深刻的启迪。
然而,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所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比如他关于人性本恶的观点是否正确,以及国王是否真的拥有无限制的权力等等。
这些问题为社会契约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特点的探究

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特点的探究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是英国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他以自己的政治思想闻名于世。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特点及其影响。
一、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特点1. 绝对权力的主张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以对绝对权力的主张而闻名。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在于人们的恶劣本性,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无序和混乱,需要一个绝对的统治者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霍布斯主张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应当服从君主的统治,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不堪的状态。
2. 社会契约论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建立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之上。
在他的著作《利维坦》中,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的混乱和无序,自愿放弃部分自由,通过契约的形式成立政府,使得政府获得合法的权力来统治人民。
这种社会契约的建立是为了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
3. 对人性的悲观主义观点霍布斯对人性持有悲观主义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本性是自私、贪婪、残暴的,这种本性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和争斗。
为了确保社会的和平与秩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控制人们的恶劣本性,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和暴力的状态。
4. 对教权主义的批判霍布斯对当时教权主义的统治持有批判的态度。
他认为教会的统治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来维持社会的和平和秩序。
霍布斯主张君主应当是绝对的统治者,不容任何其他力量对君主的权力进行干涉。
1. 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对现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绝对主义观点为后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国家主权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
现代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霍布斯政治思想的影响。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对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作为社会契约论的先驱者,开辟了政治哲学的新领域,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观点还为后来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与绝对主义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与绝对主义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是17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
他的政治哲学强调国家的绝对权威和统治者的绝对权力,主张社会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政治结构来实现秩序与稳定。
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中,国家是生存的根本,国王则是国家的护卫者、统治者、最高法官。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历史上绝对主义君主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起源于他的自然状态理论。
在霍布斯看来,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一群“自私的野兽”,他们缺乏集体意识、互相合作以及传统的道德、法律体系。
这种自私和“战争状态”不仅导致了暴力和混乱,也使人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为了避免“战争状态”,人们必须通过一种“社会契约”形成政治结构,建立起国家与政府,由一个最高的统治者来统治全国。
在霍布斯看来,由于人性的自私与脆弱,国家结构必须具有强有力的中央掌控,以保证社会安全和秩序。
政府应该按照王权的原则来行使权力,统治者具有不可削减的权威和权力。
霍布斯认为,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社会契约,而权力的合法运用必须是无限的,不受困扰和监管。
国王在保持和平和秩序方面,具有近乎无限的权力。
这种思想体系对当时的英国政治形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内战(英国内战)已经结束,政治矛盾与混乱也扰乱了整个国家。
这时,绝对主义风潮正从欧洲大陆传入英国,并且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霍布斯为这种思想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为绝对主义的扩张创造了社会和政治舞台。
但霍布斯所提倡的这种绝对主义体系并不是没有缺陷的。
他的观点很容易被政府当成控制民众的工具,而政府的权力也有可能被滥用。
此外,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们的个性和自由意志,将个体都归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控制力度,使人丧失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结语总的来说,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在当时的英国应运而生,并为绝对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特点的探究

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特点的探究霍布斯(Thomas Hobbes)是英国近代哲学家,他的政治思想被誉为“契约论”,认为人类社会要有秩序、和平,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来统治、管理人民。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展现在《利维坦》一书中。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权力的合法性来源霍布斯认为,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共识,即“契约”所建立的政治体系。
他认为人们在原始状态下是孤立无援的,为了自身利益与安全,人们必须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
因此,政治权力来源于契约,而非天赋、神授等。
二、主张对治理者束缚在霍布斯看来,国家是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签署契约来实现利益平衡的产物。
契约既给予了国家的治理者一定的权力,也限制了他的行动。
治理者必须尊重人民的权利,否则当权者的行为将被视为“奉行暴政”,人民有权反抗并推翻当政者。
三、认为人性本恶霍布斯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的欲望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没有关爱、良心与道德等概念。
人生来就有自私自利的本能,这种本能只能在有组织的政治和社会框架下才得以平衡、调节和限制。
人性本恶的观点在当时的哲学思想中属于一种悲观主义的思想。
四、强调国家权力的维护国家权力是维护社会秩序、统一权力的中心,霍布斯认为,国家权力必须得到维护,如果权力丧失了对社会的控制,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动荡和混乱,这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都是一种威胁。
在霍布斯的眼中,政治秩序来自于一个以国家为中心的体制,为了维护国家的权威,必须消除人民之间的内部矛盾并清除反抗国家的势力。
总之,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体现出对社会秩序、社会控制和国家统一的强调,他强调政治秩序的实现是以权力渐进合法化的方式进行的,而非通过暴力征服与统治。
他的政治思想无疑在那个时代的英国有着相当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特点的探究

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特点的探究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对于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于社会契约论和绝对权力的理论上,他的政治思想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理论的奠基石之一。
本文将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绝对权力理论以及对于国家和统治的理解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霍布斯及其政治思想特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探讨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于现代国家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霍布斯看来,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私、自利的,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发生冲突和混乱。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人们通过契约的方式,放弃一部分自由和权利,共同组建政府,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是所有政治组织的基础,是国家形成的原因。
他认为,人们放弃部分自由和权利,接受政府的绝对权力,是出于自我保护和对安全的需求。
霍布斯对社会契约的理解,体现了他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同时也为后来的政治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来探讨霍布斯的绝对权力理论。
在霍布斯看来,政府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他提出了“人人为人人的状况,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权力对所有人做任何事”的观点,这意味着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拥有绝对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限制别人的行为。
为了摆脱这种状态,人们通过社会契约放弃了一部分自由和权利,将权力交由政府来行使。
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对社会成员进行约束和管理,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霍布斯的绝对权力理论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也为后来的统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与政治秩序

霍布斯的社会契约与政治秩序霍布斯的社会契约理论是西方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他通过社会契约来解释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及政治秩序的产生与维持。
在霍布斯看来,人类天生具有自私的本性,社会只能通过制定规则和约束来维持秩序。
社会契约是人们依据理性选择达成的一种协议,通过这个协议,个体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秩序与安全。
首先,霍布斯认为人类自然状态是“每个人对每个人都是敌人”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追求自身的利益,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这样的状态下必然会导致冲突和战争。
为了摆脱这样的状态,人们选择走上社会契约的道路,通过互相约束和规则来达到秩序的目的。
其次,霍布斯认为社会契约的基础是每个人都愿意选择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安全和秩序。
在社会契约中,人们通过共同的协议和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这个契约形成了政府的合法性,政府拥有权力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并维持社会的秩序。
然而,霍布斯的社会契约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他过于强调人类自私的本性,忽视了人类的合作和社会性。
人类是社会动物,我们有着合作和互助的本能,而不仅仅是自私和竞争。
这种社会性的本能也是人们选择社会契约的原因之一。
其次,社会契约理论也忽视了人类的个体权利和自由。
虽然社会契约可以带来秩序和安全,但它也意味着人们需要放弃一部分自由。
然而,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是至关重要的,不能被简单地牺牲。
因此,在社会契约的框架下,政府需要尊重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而不仅仅是维持秩序。
此外,社会契约理论也没有考虑到社会不平等和利益冲突的问题。
在实际社会中,不同人群存在不同的利益和权力,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往往存在冲突。
社会契约理论并没有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也没有解释如何平衡不同人群间的权益。
综上所述,霍布斯的社会契约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社会组织和政治秩序的思路。
通过社会契约,个体放弃一部分自由来换取秩序和安全。
然而,这个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比如对人类本性和个体权利的忽视,以及对社会不平等和利益冲突的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