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合集下载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第二课时行政区划 课件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第二课时行政区划 课件
湖北省、鄂、武汉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⑦ ⑧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① ② 江西省、赣、南昌
湖南省、湘、长沙
从以上得知我国实行几级行政区划呢?
省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三级 县 :自自治治州州、县、自治县 、市
民族自治地方
乡 :乡、民族乡、镇
探究新知
观察地图,数一数,目前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域 34个省级行政区域 包括23个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 5个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解决问题
想一想:各省是如何得名的?
阅读材料
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由来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有的与地理位置有关。例如,山东、山西古时泛指太行山以东、以西的广大
地区,河南、河北因分布于黄河南北而得名,湖南、湖北因分布于洞庭湖南北
而得名。
有的源于重要地物或地名。例如,黑龙江的省名源于蜿蜒东北边境的黑龙江 ,浙江的省名源于水量丰富的浙江(现称钱塘江)。
探究新知
按方位
东北地区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探究新知
按方位
黄河中下游地区 河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 山西省
北京市
天津市
探究新知
按方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上海市
探究新知
按方位
东南沿海
福建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台湾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探究新知 熟记方法?
寻溯源
看形状
找邻居
按方位
七字歌
猜谜语
沿线路
比拼图
探究新知
七字歌

国土与人民之《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国土与人民之《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之《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课是学生了解中国人文环境的第一课。

该课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借助学生探究祖国河山的好奇心,(但学生个人目前的读图能力有限)利用小组合作读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全体、全程主动参与学习,更好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探究、开放创新的特点,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知识、借助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海陆位置比较,分析我国海陆兼备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对我国面积、四至的介绍及四至点风光迥异,感受祖国疆域辽阔的事实。

3.通过查找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四大海及两大岛的位置。

4.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强化民族自尊心,形成保卫祖国领土的神圣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设计(一)导入师:今天上课之间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叫做“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猜什么,请看题板:“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师:第一猜,一只雄鸡指什么?生:中国师:第二猜,这段话描述的是关于中国的什么内容?生:关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师:第三猜,根据这段话你得到了哪些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信息?生:中国在世界的北半球,东半球,面临太平洋,背靠欧亚大陆。

师:第四猜,老师我在猜想大家能否根据这些信息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能不能啊?能,那就把中国找出来吧!(展示空白世界地图,学生在图上指出中国)(通过猜谜活动,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思考这些信息背后反映的中国地理位置并最终落实到地图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二)、教学过程(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师:那大家能不能再找两个国家,他们叫蒙古和日本。

第三单元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第三单元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坚壁清野…………………广东、西藏
长江两岸…………………河南、河北
学生通过查阅《中国的疆域》图,分别说出这些邻国。
教师归纳:中国的陆上邻国有十五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特别要说明,克什米尔是一个地区,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这也是对第二单元第三课有关知识的复习。)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学习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位置,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民族构成及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位置,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特点。
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拼图游戏、竞赛、猜谜等方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图和填图,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来学习。
教师归纳: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中国不仅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也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学生活动:观察《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图,在图中找到黑河与腾冲,画出黑河-腾冲连线;比较该线两侧人口密度和土地面积的差异,试着列一张表格来比较。
教师展示: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黑河——腾冲连线以东 94 43 黑河——腾冲连线以西 6 57 教师归纳: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人口十分稠密,西部人口十分稀少。即“东密西疏”。
教师提问:中国东、西端点之间有哪些自然现象差异,南、北端点之间又有哪些自然现象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中国东西之间大约跨越经度60°,时间相差约4小时;南北之间大约跨越纬度50°多,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非常明显(以此说明幅员辽阔)。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第一课《国土与人民》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第一课《国土与人民》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基本状况,树立正确人口观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

(2)在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过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民族构成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人口及民族分布特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中国民族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漫画人物对话。

【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新课教学【多媒体投影】三、众多的人口。

【提问】1.我国人口众多表现在哪里呢?2.我国人口众多,这么多人口是不是在中华大地上平均分布的呢?【叙述】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情况。

了解我国人口分布情况就要先了解人口分布情况是用什么来表示的?人口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单位是什么?【多媒体投影】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人/平方千米。

)【叙述】知道了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上面积前四位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密度。

【多媒体投影】计算人口密度。

【提问】从我们计算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多媒体投影】思考:从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叙述】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情况,请同学们阅读图3-4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然后前后桌同学讨论、填表。

【多媒体投影】1.找出中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2.比较这条线两侧人口数的差异;3.比较这条线两侧土地面积的差异;4.比较这条线两侧人口密度的差异;5.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多媒体投影】与分析同时进行。

①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图②画黑河—腾冲之间的连线③黑河—腾冲连线以东显示:人口占94%,面积占43%,密度大,黑河—腾冲连线以西显示:人口占6%,面积占57%,密度小,东密西疏。

【提问】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密西疏,请思考:1、你认为中国人口分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2、这种人口分布状况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多媒体投影】思考:1、你认为中国人口分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2、这种人口分布状况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叙述】课上到这里大家都有点儿累了,接下来让我们轻松一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3.1《国土与人民》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3.1《国土与人民》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其优越性;了解中国的领土范围,体会中国“疆域辽阔”的特点;掌握中国的行政区划,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能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图上熟练指出它们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协作交流、建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同学合作,通过查阅地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知识、借助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整理知识。

2.通过“你说我说、展示成果”展示学生学习、协作交流的成果,建构知识框架。

从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初试牛刀、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疆域辽阔”的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和青少年对国家应有的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资料,自制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制中国政区拼图:先印好中国政区图,上好颜色,粘在硬纸片上,然后按行政区剪下即成拼图。

(在自制拼图的过程中,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及位置)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展示课题,播放歌曲《大中国》。

过渡引导:歌曲中的家——中国,是你我大家共有的家,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了解你我共有的这个家。

看哪一组同学对自己的“家”了解的更多、更详细。

新课学习一.协作交流、建构知识(前后两桌四位同学为一组,相互协作,利用地图及所查资料完成题目)(一)阅读“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国别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位次俄罗斯17101加拿大9972中国9603美国9374巴西8515澳大利亚7686印度2977请回答:中国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位,与洲面积最接近。

(二)阅读课本第40页图3—1“中国的疆域”。

1.根据我国的轮廓,快速找出我国的四个端点。

——最南端:4°N附近的曾母暗沙;最北端:漠河以北、53°N附近,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东端:135°E多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73°E附近,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地图掌握我国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能力目标:通过与其他国冢地理位臵的比较,分析并感受到我国地理位臵的优越性。

通过对我国的面积、四至的介绍及对我国东西端、南北端的距离的量算:感受我国幅员辽阔的事实,并分析我国地域辽阔的优缺点。

情感目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臵及其特点。

2、注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大中国》MTV,鼓励学生一起跟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提问:刚才播放歌曲的名字?——《大中国》进入本课内容——“辽阔的疆域”(二)“大家来找茬”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臵”、“世界政区图”、“中国在亚洲的位臵”三幅幻灯片,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并回忆小学学习过的中国的基本知识,准备下面的活动。

应用活动:“大家来找茬”,根据各组的回答情况相应加星。

展示正确答案和国土面积前六位国家及欧洲面积柱状比较图,巩固知识。

(三)“又快又准”展示一幅中国地图,结合图册20页《中国政区图》,快速找出中国的四至,最快找对的组加一个星,并相应展示相关景观图。

量测和计算中国南北和东西的最大距离,最快最接近正确答案的组加星。

疆域辽阔由此产生的现象:1、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南北距离达到了5500千米,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展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引导学生辨识中国共可划分几个温度带,以及杭州属于哪个温度带。

展示“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幻灯片,寻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最高处和最低处分别在哪里,展示相应的景观图,说明南北纬度跨度大导致我国南北冬季气温差异很大。

2、展示“世界时区图(局部)”幻灯片,说明东西经度跨度大导致我国东西时差大,顺便说明目前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

(四)“非常默契”展示“谁和咱们是邻居?”幻灯片,了解中国的邻国。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地图、图表和其他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整理知识与信息,基本能描述我国的自然和人文的总体特征,初步体会中国国土的美丽辽阔、多姿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我国的其本国情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这一课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况,与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相呼应,承上启下。

教材内容比较直观,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容易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之间的基础和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会有畏难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的地理位置。

学习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竞赛等方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和主体作用。

课堂组织形式:活动课——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生活素材、教材、教学用书、网络资源。

三、教学设计(一)音乐、故事导入1、播放音乐:《大中国》。

2、展示故事:有一个人坐火车从德国到法国,途经荷兰,他非常想在车上看看荷兰的风景,结果在他睡了一小觉,睁开眼睛的时候,同伴告诉他已经过了荷兰。

师:想一想,在中国能否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学生回答,导入新课)(二)辽阔的疆域1、我国陆地面积及世界的位次教师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教师提问:我国陆地面积有多大?学生回答:约960万平方千米。

教师出示:世界上6个大国面积比较图。

教师提问:其中哪一幅是中国的?学生回答:第三幅。

学生活动:分小组合作学习。

看书本最后一页《世界政治地图》,对照《历史与社会图册》第56页“世界之最——面积”,找出这6个轮廓图分别是哪个国家?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第一幅是俄罗斯,面积是1707万平方千米;第二幅是加拿大,面积是997万平方千米;第四幅是美国,面积是937万平方千米;第五幅上巴西,面积是854万平方千米;第六幅是澳大利亚,面积是769万平方千米。

七上第三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七上第三单元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提升人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和 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健 康权益
拓展文化体育旅游等服务,丰富人民 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劳动就业和创新创业,提高人民 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降低碳排放强度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自然资源与地理优势
自然资源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 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这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地理优势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为其带来了多种地理优势,如广阔的 国土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多样的地形地 貌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启示与借鉴
总结该案例对于处理国土与人民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启 示和借鉴意义。
04 国家政策与法规对国土与 人民的影响
土地资源管理政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国家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 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耕地保护政策
国家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 占用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民族构成与多元文化
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 间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 展。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独特的 文化传统、艺术形式和风 俗习惯,共同构成了我国 多元文化的瑰宝。
民族地区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 区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 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三级行政区
第一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第二级:县 (自治县、市) 第三级:乡(镇)
2、34个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h
7
全称以名山大川得名
山东、山西----- 太行山 黑龙江省---- 黑龙江
湖南、湖北----- 洞庭湖 河南、河北----黄- 河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陕西 浙江省的邻省是 江苏、上海、安徽、
江苏、福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h
9
两湖两广两河山, 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 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 台归之日盼团圆。
h
10
新疆 西藏
黑龙江
吉林
h
返回17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喜欢穿被称为“袷袢” 的长袍。妇女多穿连衣裙,外套 对襟背心,未出嫁的女子梳数十 根发辫,出门时以花彩帕或白布 蒙头,再用网巾遮面,加戴帽子。 维吾尔族人喜欢戴一种叫“多帕”的小花帽,花 帽的种类依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职业而 有所不同,花帽的图案姿态各异,色彩绚丽。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
边疆地区
h
14
你能介绍一下一些主要民族的特色吗?
*
* *
*
*h *
* *
15
蒙古族
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蒙古袍身长 宽大,右衽,高领长袖,在骑马放牧 时能护膝防寒,晚上能当被盖;长长 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 叮咬;宽宽的腰带在骑马时可保持腰 板的挺直和稳定。
第三单元 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
*பைடு நூலகம்学目标
*教学内容
一、辽阔的疆域(课前提问) 二、行政区划 三、众多的人口
四、各民族的大团结
*课后余韵 h *练习与作业
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知道我国的陆地面积、地理位置、疆 域、临国位置分布、濒临的海域、主要岛屿,体会我国 的地域、位置自然环境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惟一的以捕鱼为 生、用狗拉雪撬的民族。在长期的 渔业生产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捕 鱼经验,练就了高超的捕鱼技术, 赫哲人还创造了当冰封江面时的干 钩钓鱼法,这是一种独特的在江面 凿冰钓鱼的方法,赫哲族男女老幼 都十分喜爱并精于此道。
赫哲族不仅以鱼肉、兽肉为食,穿 的衣服也多半是用鱼皮、狍皮和鹿 皮制成的。用鱼皮做衣服是赫哲族 妇女的一大特长。
黑河----腾冲 人口占全 土地占全
一线
国总人口 国总面积
以东
94%
43%
以西
6%
57%
为什么中国人口分布会出现东密西疏的
状况?这种人口分布状况会带来哪些
方面的影响?
h
13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资料
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91%的人口 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阅读图3-7)
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东、中部
蒙古族能歌善舞。舞蹈节奏欢快,动 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 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 情、粗犷的气质。传统的舞蹈有“马刀 舞”、“筷子舞”、“安代舞”等。
每年7、8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
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
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
h
返回16
辽宁
甘 青海
内蒙 宁
肃夏
古 山
陕西
京 河

北 山东
西河 江
南 安苏 湖北 徽

四川 渝 贵州 湖南
江 西
云南
广西 广东
浙 江 福 建台

澳港
h
11
海南
三、众多的人口
*人多:13亿--------世界第一
*密度大:134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 水平的3倍
h
12
*分布不均
阅读书本45页图3-4
简称以重要山河定名
湖南省有湘江而简称湘 江西省有赣江而简称赣
简称与历史有关 晋、鲁、渝、豫、粤、琼等
简称以全称中的字头字尾命名
京、津、浙、内蒙古、黑、吉、辽、川等
h
8
阅读书P44页 图3-3
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是 海南省 最北的省区是 黑龙江省
最西的省区是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最东的省区是 黑龙江省
维吾尔族素有歌舞民族之称。“赛乃姆”是人们 喜爱的舞蹈,通常是一人独舞或两人对舞,其 他人围坐在四周后天手喝彩,场面热烈欢快。 维吾尔族舞蹈轻盈优美,通常以旋转、快速、 多变著称。
h
返回18
藏族
藏族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灿烂文 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也占有显著 位置。
藏族的主食和饮料主要是糌粑、 酥油茶及肉食、奶制品。藏袍是
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宽体长身、
大襟广袖。
藏族农区城镇人多垒石建房,房屋 平顶多窗,造型及色泽质朴,具有 浓厚的民族特色。帐篷是牧民的住 所,一般分为布料和牛毛帐篷两 种,有方形和椭圆形,迁移方便, 结实耐用。
藏北农牧民的赛马节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歌舞“谐”是一种以歌为主,歌舞结 合的群体舞蹈,一般是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边唱边舞返。回
2、通过阅读地图,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形成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 空间概念。
3、通过利用地图、报刊、网络等,知道我国人口总数、 人口分布特点、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等特点。
h
3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 C ) 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回族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的聚居 区都建有清真寺。清真寺一般主要 举行宗教活动,也是进行宗教教育、 传播宗教知识的学校。根据《古兰 经》规定:回族人只吃牛、羊、驼 等反刍类偶蹄动物,不吃马、驴、骡、狗肉 ,不吃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
B、经度跨度大
C、大部分在北温带 D、位于亚洲东部
4、我国陆地总面积约是( C ) A、960平方千米 B、300多万平方千米
C、960万平方千米 D、37万平方千米
5、听过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
春常在”吗?这里的“天涯海角”位于(D )
A、钓鱼岛
B、台湾岛
C、舟山群岛 D、海南岛
h
5
6
二、行政区划
2、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
( B) A、亚洲南部、印度洋北岸的国家 B、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C、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的国家 D、亚洲北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嘿,让我想想!
h
4
3、“当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 乌苏里江已经撒满了阳光。”说明了我国
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B )
A、纬度跨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