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之《亲尝汤药》阅读
《二十四孝》全文译文

《二十四孝》全文译文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
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亲观念,溯源于远古氏族公社时期。
春秋末年,孔子、曾子对孝作了系统论述,遂成为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
一、孝感动天【原文:】虞舜,瞽胱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徘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彩娱亲【原文:】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风。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像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耍。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原文:】周朴子,性至孝。
二十四孝之二亲尝汤药

十七、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性孝,奉养二亲。备极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彩
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 有诗为颂,诗曰:
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
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 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诗曰:
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 十有余。有诗为颂,诗曰:
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六、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
医曰:“欲知愈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 辰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诗曰:
十四、搤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 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 颂,诗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诗曰:
经典历史典故:亲尝汤药

经典历史典故:亲尝汤药
经典历史典故:亲尝汤药
【出处】《二十四孝》。
【释义】亲自品尝汤药的热度,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历史典故】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初封代王,后来继承皇位,即汉文帝。
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对他的母后很孝顺,从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后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的母后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后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后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后睡了,才趴在母后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后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后喝。
刘恒孝顺母后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君。
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
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后人为了纪念文帝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成长心语】
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三年如一日。
感恩以孝为先,因为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
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
打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
学会感恩,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古籍《二十四孝》及译文

古籍《二十四孝》及译文作者:郭居敬(元代)涤亲溺器一、孝感动天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
父顽,母嚚,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
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诗赞: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译文】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
天生就懂得大孝。
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
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二、戏采娱亲周老莱子,至孝。
奉二亲,极其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著五色斑烂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诗赞: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
【译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
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
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
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
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
三、鹿乳奉亲周剡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乃免。
诗赞: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译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
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
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
二十四孝刘恒亲尝汤药的读后感

二十四孝刘恒亲尝汤药的读后感
读完刘恒亲尝汤药这个二十四孝里的故事啊,我真是感慨颇多。
首先呢,刘恒这人可真是孝顺得没话说。
你想啊,他可是皇帝呢,每天日理万机的,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要操心。
但是呢,他老妈病了,他就把孝顺老妈这事当成了头等大事。
每天亲自守在老妈床边,这就很不容易了。
一般人家里要是有个生病的长辈,很多时候还会因为工作忙啊或者自己生活的事儿给耽搁了照顾的时间。
可刘恒人家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再说说他亲尝汤药这事儿。
我就想啊,那汤药得多苦啊,估计跟喝中药似的,很多人闻着都受不了。
可刘恒呢,每次在老妈喝药之前,他都得自己先尝尝温度合不合适,苦不苦,有没有毒啥的。
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对老妈的爱啊。
这要是换做我,我估计还真没这勇气,光是想象那苦味儿,我都得打个寒颤。
从这个故事里,我也明白了孝顺可不是嘴上说说的事儿。
现在很多人啊,觉得给父母点钱,买个东西就是孝顺了。
但其实啊,像刘恒这样,在父母生病的时候真正地陪伴在身边,用心去照顾,才是更深层次的孝顺。
咱得像刘恒学习,把对父母的爱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里。
比如说,父母累了的时候给捶捶背,他们想吃啥的时候,哪怕自己不会做,也努力去学一学。
别总是以忙为借口,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毕竟,父母把我们养大不容易,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像刘恒对待他老妈那样,全心全意地去回报他们的爱。
这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啊,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给我提了个醒,以后可得好好孝顺爸妈啦。
二十四孝故事亲尝汤药读后感

二十四孝故事亲尝汤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感人,我来讲一讲吧!
比如黄香,他夏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热,就用凉水倒在父亲的凉席上,再用扇子扇干,床就变得很凉快。
他冬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冷,所以他在
父亲耕地回来前钻进父亲的被窝把床暖热,床就会变的很暖和。
总,之我
要向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大孝子学习!
这边书就算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一定要看哦!
你读过《二十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二十
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
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
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
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
的思想和价值取向。
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
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
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
亲尝汤药
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弟子规经典之《亲尝汤药》

亲尝汤药所属类别 :成语《亲尝汤药》是一个讲述的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故事。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亲尝汤药出自《二十四孝》时间西汉亲尝汤药(亲有疾……)故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亲尝汤药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
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评说天之大,孝为先。
总为自己学习忙、工作忙、生意忙,事情多、应酬多找借口,事情再多总多不过皇帝刘恒吧?皇帝随从何其多,批阅奏章千百万,还要亲侍母亲,不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汉文帝之孝道不愧为中华民族学习之楷模。
流芳百世!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其实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而不是文中所说的"三子"。
他最初被封为代王,代国辖区在今河北、内蒙交界以及山西东北部。
周勃、陈平等在诸吕之乱平定之后,经群臣之议,迎立其为帝。
即位后重本抑末,兴修水利,农业亲尝汤药生产有较大发展。
又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驻兵北方,移民屯田筑城,增加粮食储备,加强北方防御力量,为全面反击匈奴作了准备。
文帝的生母是薄姬,即后来的薄太后。
二十四孝读后感(三)

二十四孝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记
忆最深刻的是《亲尝汤药》这个故事。
《亲尝汤药》讲述的是:汉文帝刘恒(汉宣帝的第三个孩子),
当了皇帝之后,天下百姓都太敬重他,因为他综合治理国家很有方法,也极为孝敬他的父母。
他的母亲生病了,躺在床上三年,他每夜不脱
衣服,伺候母亲,端汤熬药,整夜不眠。
更让人感动的是,每次给母
亲熬药,都要亲口尝一尝,直到没有问题时,才让母亲喝。
汉文帝当
了二十九年皇帝,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得到后人赞扬。
读完这个故事,我要向刘恒学习。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过去一些孝敬父母的典范,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
父母生养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劳。
特别是我们这一代,父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圈宝宝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欠佳养成了孩子一
些不好的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知索取,不知奉献。
二十四孝故事,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习他
们钟爱父母,孝敬长辈;学习他们有一颗慈爱的心;学习他们知恩图
报的高尚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多为父母着想,为父母洗脚,做好自
己的事情,让父母开心。
努力吧!让我们做一个有孝心的孩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故事之《亲尝汤药》阅读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
无怠。
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译文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
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
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
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故事翻译
《亲尝汤药》是一个讲述的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故事。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
生
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
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
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
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
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
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
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
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
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
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己亥日,刘恒病死于长安未央宫。
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帝。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