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折纸》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的折纸基本步骤和方法;2.能够运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将自己设计的折纸作品进行展示;3.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创作,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意能力;4.能够锻炼学生的耐心、细心、注意力、想象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自主创作折纸作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创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2.白纸、色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教学材料3.教学录像视频四、教学流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漂亮的折纸作品,让学生猜想这些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如何折出同样的作品。
2.询问学生有多少人听说过折纸,并询问学生是否会折纸,然后出示一些常见的折纸作品,让学生猜猜这些折纸是如何完成的。
2.讲解1.常见的折纸方法:飞机折叠法、舟折叠法、蝴蝶折叠法、千纸鹤折叠法等;2.折纸的基本步骤:折叠、压平、翻折、修整等;3.折纸的基本材料:白纸、色纸等。
3.实践1.教师上台讲解各种折纸方法和基本步骤。
2.学生根据老师所讲解的方法,自主完成作品,并交换作品。
3.学生互相评论和点评,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4.创作1.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自由创作;2.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探讨、合作;3.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
5.总结1.请几位同学将自己的折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点评和评价;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折纸基本知识和技巧的认识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完成折纸作品的过程和结果,检查是否掌握开展此项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2.考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在组内合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成果;3.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同学或家长,展示他们所学的折纸技巧。
六、教学后记折纸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充满趣味的手工技巧,逐渐受到了小学教育的欢迎,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手工体验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手工技能的传承,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等多重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折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趣味折纸》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趣味折纸》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折纸方法,并了解折纸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共同研究、感受折纸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基本的折纸技法,折出其他折纸作品。
教学准备:1、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课下搜集有关折纸方面的知识。
2、教师准备折纸范品、多媒体课件以及折纸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看到我们教室布置了这么多折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2、生交流,导入课题。
二、调查汇报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折纸方面资料,了解了关于折纸的知识,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2、学生汇报3、教师利用课件相机补充:折纸知识:折纸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83年。
当时中国的纸张昂贵,人们就用纸折一些小物品互相赠送来表达感情。
折纸就这样产生了,并且成为礼仪的一部分。
当僧人从中国经过朝鲜东渡日本时,带去了许多纸,折纸很快在日本风行并发展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折纸不但在用料、工艺、样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折纸的机构和专家。
今天,专家们用纸折出的复杂的样式确实另人叹服。
4、欣赏折纸专家的作品。
(师出示折纸作品课件)三、学习折纸的基本折法折三角形和折四边形是折纸的基本方法。
1、折三角形的方法。
(1)学生演示自己折三角形的方法。
(2)方法运用:尝试利用折三角形的方法折出纸杯。
(3)展示、评价。
2、折四边形的方法。
在学生掌握折三角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用折四边形的方折出的不同作品,然后展示、评价、总结。
3、学习其他折纸的方法。
教师演示:内翻、外翻等技法,学生练习。
4、方法的综合运用: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折纸的方法,现在想不想我们共同作一件?(1)打开资源包,请出我们的神秘朋友——长耳朵小狗(2)小组内把作品自行拆开,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讨论做法。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一、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区分其性质和用途;•掌握基本折纸方法,可以完成简单折纸作品;•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发扬耐心与细心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集体合作、沟通合作、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了解其性质和用途;2.学生掌握基本折纸方法,学习简单的折纸作品;3.学生实践提高,创作多个折纸作品;4.组织进行折纸比赛,加强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采取如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的折叠技巧和方法。
2.实践法:教师先示范,让学生模仿折好,再由学生自行练习和创作,实践中体验折纸的乐趣。
3.团体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体验团队实践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1. 教师授课1.介绍折纸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引导学生对折纸活动的认识。
2.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纸张,根据纸张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和描述。
3.教师示范基本折纸方法,包括如何折叠直线、弯曲、折叠、剪刀等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练习和模仿,掌握基本折纸方法。
4.教师展示多种折纸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欣赏。
2. 实践环节1.让学生自行选择纸张,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折纸作品的设计。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折纸模型参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和创新性实践。
3.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同步复习和探讨折纸技巧。
4.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
3. 折纸比赛环节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组织进行折纸比赛。
2.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作品,紧张有序地进行折纸活动。
3.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公正、公开、公正的评选,同时对比赛获奖名次进行公告表彰。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实际折纸作品,考核学生对折纸的认识与掌握程度。
2.通过组织折纸比赛,评价学生团体协作和沟通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折纸》优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折纸》优质课教案
折纸是每个孩子都不陌生的游戏,从小到大,我们都玩过纸飞机、纸船等简单的折纸游戏。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将掌握基本符号和基本折法,逐步学会看图示进行折纸和进行自我创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小白兔乖乖》,并讲述了一个小兔子被大灰狼盯上的故事。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看谁能成为本节课的折纸小能手。
在探究折纸方法的环节,老师展示了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箱,并教授了折纸符号的知识。
为了方便记忆,老师编了两句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凹折线和凸折线的区别。
随后,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兔的制作方法,并组织全班交流制作方法。
在动手实践折小兔的环节,老师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实践,共同研究,感受折纸的快乐。
学生们通过三个部分的折叠过程,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兔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折小兔子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运用学过的折纸方法,小组合作创新实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折纸技巧,还培养了良好的劳动惯,严谨、细心、耐心、团结协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趣味折纸》及教学反思5篇范文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趣味折纸》及教学反思5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趣味折纸》及教学反思《中班美术教案《趣味折纸》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理论依据:根据中班幼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抽象化,对几何形状也能有抽象的认识和归类,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辅助幼儿加深思维的抽象化,发展幼儿类比的思维,给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同时,他们的精细动作还未发育成熟,所以需要老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的、巧妙的设计相关课程,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加强幼儿对手部小肌肉的控制。
所以,通过折纸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它不仅给孩子带来了直接的情感体验和视觉享受,增强了孩子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思维能力,同时也带给了孩子极大的乐趣。
设计思路:1、通过观察形状,启发幼儿的思路,充分发展幼儿的类比想象力。
2、运用多种方式固化幼儿的想象,让他们的作品更真实可视。
3、通过让幼儿大胆的操作折纸作品并展示作品,满足幼儿表现美和展示美的愿望,更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养成仔细、耐心的习惯。
2、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折纸的形状,能大胆的想象并修饰自己的折纸作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正方形的折纸(多种颜色、不同大小)若干张、油画棒、勾线笔、胶棒、画纸人手一张、范例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折纸经验和绘画经验。
活动进程:一、开始部分听郊游的音乐入场二、基本部分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变个小魔术,(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张喜欢的方形纸,跟我一起变吧。
2、(请小朋友先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看,我把它变出两个角)折好的小朋友举起来我看看。
3、问:你折的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自由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幼儿通过添画,把它变的更形象)4、幼儿折纸。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1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1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折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利用折纸制作各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
三、教学重点1.了解折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极简折纸书籍、折纸纸张、折纸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用折纸制作的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如何制作的,折纸有哪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折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折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折纸需要一张平整的纸张,折纸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折叠动作进行等。
3.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10分钟)老师向学生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如一个小飞机。
在示范的过程中,老师会详细解释每个折叠动作的步骤和原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4.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折纸作品(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折纸作品进行制作,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折纸图谱供学生选择,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发设计制作。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折纸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6.评价和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制作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出色的作品,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折纸的技巧和想象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将折纸作品与课堂学习内容结合,如利用折纸制作动物、植物模型等,增加学科知识的学习。
2.组织折纸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制作的精美折纸作品。
七、教学反思1.本课采用了示范和自主制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设计了展示和分享环节,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在教学延伸中增加了与学科知识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趣味折纸一、活动背景和意义综合实践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理论知识、发展综合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
在三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折纸是一项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也是一项颇具实用和观赏价值的手工艺术。
折纸活动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曾经尝试过。
孩子们能够通过手部协调能力进行折叠,锻炼了他们的手部肌肉,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而通过折纸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并且展现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
折纸活动还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美丽和纯真的童年乐趣,增加孩子们的快乐指数。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手部协调能力。
2.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培养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增加孩子们的快乐指数。
三、教学过程3.1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1.教师准备相关折纸材料和工具。
如:颜色不同的A4纸、剪刀、胶水、笔等。
2.教师提前设计好折纸的步骤,并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调整难度高低。
3.教师安排好教室的活动场所,确保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2 活动的具体步骤3.2.1 引入1.教师将准备好的不同颜色的A4纸分发给每一个学生,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有了选择色彩的权利。
2.介绍折纸的一些基本技巧,例如:千纸鹤、纸飞机等。
3.2.2 活动的主要部分1.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演示基本的折纸步骤。
例如:千纸鹤的折法,将孩子们带进这个美好的艺术世界。
2.第二步:学生们分别完成老师讲解的折纸步骤。
3.第三步:分组竞赛折纸(将班中学生划分为8组左右),每组选出代表,比赛现场,时间为两分钟,折完能展示的完成品,附加题目是:到底有几张纸。
这一活动相当有趣,孩子们不仅要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而且要使用清晰的思维来解题。
4.第四步:展示与分享,学生们可以用折纸的成品向同学们宣传自己的作品。
同时,可以让其他学生拍照并形成班级的折纸墙。
2024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折纸》完整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趣味折纸》完整教学设计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折纸基础知识•趣味折纸实践活动•创意折纸挑战•折纸与跨学科融合•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目标趣味折纸是一种将纸张通过折叠、剪裁、粘贴等手法,创造出具有趣味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手工艺品的活动。
定义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折纸作品。
创意性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实践性折纸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审美素养。
艺术性趣味折纸的定义与特点知识目标了解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掌握几种常见的折纸造型和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折纸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品质。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折纸基础知识讲解、基本折纸技巧演示、创意折纸作品欣赏和学生动手实践。
基本折纸技巧演示15分钟时间分配每部分时间安排如下创意折纸作品欣赏10分钟折纸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45分钟课程安排与时间02折纸基础知识学习如何进行基础的山折和谷折,这是折纸的基本技巧。
基础折法角折与边折翻折与内折掌握如何通过角折和边折来改变纸张的形状。
学习翻折和内折的技巧,使折纸作品更加立体和生动。
030201折纸的基本技巧常用折纸符号识别表示需要向上折的线条,通常是一条短横线。
表示需要向下折的线条,通常是一条虚线。
表示需要剪开的线条,通常是一条带箭头的实线。
表示之前已经折过的线条,通常是一条点划线。
山折线谷折线剪切线折痕线教授学生如何妥善保存折纸作品,避免损坏和变形,如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等。
保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美观的展示,如选择合适的背景、调整光线等,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效果。
展示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对折纸作品进行简单的维护,如除尘、防潮等,以保持作品的完好和美观。
作品维护折纸作品的保存与展示03趣味折纸实践活动兔子折纸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正方形纸张折叠出可爱的兔子形状,并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不同表情和动作的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4 趣味折纸
教学设计
设计者:单位:
授课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山东科技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趣味折纸》是山东科技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与探究”的第四个主题。
折纸起源于中国,它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作品的艺术活动,是充满乐趣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通过制作各种生动有趣的纸制品,让学生走进折纸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养成细致、认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折纸世界的无穷乐趣,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本主题安排了“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拓展与创新”五个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与思考”部分提出了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学习与探究”环节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各种折纸符号,目的是培养学生今后自己能看图折纸,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
“实践与体验”环节安排了“学学基本折纸法”“我的飞机飞得高”“巧手折出纸天鹅”这三个活动,使学生学会识图和使用简单的工具,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逐步养成认真观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造美,享受劳动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接触过折纸,对简单的折纸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折纸符号和基本方法了解还不够;他们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但在设计创新能力上也有所进步;他们的动手操作欲望强烈,但在与他人合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课时建议
建议:三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一,学学基本折纸法;第二课时完成活动二,我的飞机飞得高的内容;第三课时完成活动三,巧手折出纸天鹅的内容。
第一课时学学基本折纸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次折纸活动,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折纸方法,初步学习看图折纸,并能掌握折纸的基本要领,提高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折纸方法同时,学会选纸和使用剪刀等工具。
培养学生讲究卫生、节约用纸的习惯,初步具有变废为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折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做事细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
本课重难点:
重点:学习基本的折纸方法,学会识图。
难点: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与要领。
二、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
1.课的导入。
本课可采取实物导入法。
(教师用各式各样的纸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
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也可以采取教师现场折纸作品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出课题。
2.学习方法。
本课可采用小组讨论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等方法。
在学习基本折法时,可让学生通过看图尝试折纸,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动手实践。
在学生充分练习折纸的几种基本折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已达到熟练地程度,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折法进行创新,折出各种纸工作品。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可以播放轻松、欢快的乐曲,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学习气氛中。
4.作品展示。
在学生完成作品的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评价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可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进行欣赏、评价;还可以组织“纸的世界”义卖会,让学生互相拍卖作品,从而进行作品的点评。
总之作品评价应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5.课堂小结。
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要求,鼓励学生进一步去尝试创新,利用所学的技能折出新的纸作品。
学法建议:
本课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利用学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折纸的基本折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折纸创新造型。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已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为今后的折纸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折纸过程中,一定要强调要求学生做到折纸的基本要求:边边对齐、角角对齐、折痕压平。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利用ppt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投影仪,有利于展示折纸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图片,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2.学具准备:(1)每人准备适于折叠的正方形纸和长方形纸(可选择旧报纸、旧挂历),大小不限,彩笔和剪刀等。
(2)课前收集折纸的符号和技巧等相关知识,试着折一个物体。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折纸作品是否折得整齐、美观;制作作品的认真态度、创新、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交流
检查学具准备情况,分组做好。
播放视频《纸相扑》。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你听说过《纸相扑》游戏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这种小游戏的片段,我想会给大家带来乐趣的。
请欣赏!
学生欣赏游戏片段。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5分钟)
学习指导语: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心形魔法球,它教给我一个小魔术,我想给大家表演,想不想看?仔细观察老师把一张双色纸变出什么?大家看!我前后折叠一下,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变,变,变,变成什么了?(折出一只漂亮的小青蛙)漂亮么?你想不想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