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全民健身现状
关于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综述

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分析法,对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发现我国城市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较高,活动频繁,活动时间较长,活动动机呈多样化,活动项目与形式带有明显年龄性、季节性、地域性特征,活动场所与方法相对固定,体育消费水平偏低。
对体育认知程度较差,缺乏方法、知识、组织指导与健身环境是影响城市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因素。
论文关键词:老年体育;体育健身活动;体育人口;体育消费l我国老年人口与老年体育人口状况人口学家指出:21世纪将会成为全世界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世纪。
1990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4.88亿,占总人口的9.2%,199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已超过1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7亿,占总人口的10%左右。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1950年不足40岁上升到2000年的71.8岁。
人口学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
预测2000—204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年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由1.37亿增加到2.29亿,占总人口的l5.25%;到2040年,中国人口老年化进入高峰阶段,老年人口将达3.74亿,占总人口的24.28%i2];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到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6%,即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国现有体育人口4亿左右,占总人数的31.4%。
目前我国老年体育人口已突破5000多万,约占全国1.37亿老年人口的36.50%,有29.8%的老人居住在城市。
城镇老年体育人口约1700万,占城镇老年人口的44.55%,我国城市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达50.2%Eli。
上海市1999年底60岁以上老人2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l8.55%左右;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中51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50.39%;浙江省部分城市5O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48.72%;北京城市社区50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68.17%;山东省部分城市老年体育人口为24.13%;甘肃省部分城市55~60岁的人群中55.5%的人有体育参与行为,西藏自治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25.2%引,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1.06%,偶尔参加的占28.32%;中国老年妇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生活起居有规律的人数占53.5%一引。
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的探讨

2012年第0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5,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5期)Total No .305收稿日期:2012—01—16作者简介:张林(1980—),女,辽宁沈阳人。
辽宁中医药大学军事体育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的探讨张林(辽宁中医药大学军事体育教研部,辽宁沈阳110034)摘要: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使群众体育迅速发展,但我国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人民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带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将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体育健身消费;消费结构;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137—02一、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体育消费的结构是指个人和家庭生活过程中,不同类型体育消费的比例。
80年代以前(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我国一直实行低收入、低消费,社会消费方式单一、消费结构雷同。
这一时期体育产品交换甚少,体育消费结构单一,也谈不上有真正意义的体育消费。
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增强。
但是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不平衡,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很低,体育消费的支出也局限在体育物质产品,如体育服装、鞋帽袜和小件体育器材上,而对体育劳务,如体育场地服务、体育健身技术指导方面的投入却十分低。
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体育实物消费开始转向体育劳务消费,体育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加强。
由此可见,在以“发展需求”为主体的时间,人们或通过体育竞赛表演达到精神娱乐,或用货币购买各种体育劳务和体育产品,自身直接参与,达到自娱自乐,增进健康的目的。
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探讨

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探讨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探讨随着全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已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标配之一。
在城市中,健身路径是不可或缺的健身设施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健身路径。
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当然也不例外,那么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如何呢?本文将对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现状进行探讨。
一、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概况为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南京市自2014年开始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
全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总面积达到了1200公里以上,涉及全市区域范围内每个县(市)区、街道、社区。
这些健身路径不仅有助于市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起到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作用。
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局发布的数据,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道路两旁的绿地廊道,一种是室外专业健身场馆。
其中,绿地廊道的建设成为了主流,这类健身路径以市民日常步行、跑步、骑行为主要锻炼方式。
这些绿化带既是城市绿化工程,又是全民健身设施,还为市民提供了交通便利和美丽的环境。
二、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设施及运营情况1. 健身路径的设施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主要以绿色景观带与健身专区相结合的方式,绿化带内中央为跑步道,两侧分别设有文化广场、儿童游乐区、健身仪器区等设施。
在运动区内,还设置有各种健身器材,如仰卧起坐器、单杠、双杠、平衡器等一系列开展运动的器材和方便健身锻炼的配套设施。
2. 健身路径的运营在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运营方面,大多数运营者为社会化组织。
根据官方数据,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运营主要由三个部门进行分工,并成立了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管理中心:一是南京市城市绿化局负责绿化生态环境、民众关心的绿地游园环境、游客服务与监管;二是南京市住建委负责与住房建设和物业管理等职能挂钩,建设和维护健身路径上的室外健身器材;三是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全民健身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政策、宣传和指导等工作。
我国中等城市群众体育健身状况评析——以安徽B市为例

出: “ 改 善 人 民 健康 状 况 , 增强 人 民体 质 , 是 党 的 一 项 重 要 政治 任 务 。” 【 】 2 0世 纪 9 0年 代 。 世界卫 生组织 ( W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 i f o n ) 提 出“ 合理膳食 , 适 量运动 , 戒烟限酒 , 心理平 衡” 是 健康 四大 基 石 。1 9 9 5年我 国全 面 启 动 实 施 关 于 群 众 体 育 事 业 发展
一
、
群众 体 育 健 身 的 提 目, 学 生 体 育健 身 状 况 较好 。
( 二) 体 育 场 馆
体 育不 仅 仅 是 破 纪 录 、 拿 金牌 , 更 是 民生 大计 , 直 接 关 系 到 人 民群 众 的 身 心 健康 和幸 福 生 活 。 新 中 国 成立 以来 , 中 国共 产 党始 终 将 提 高 国 民健 康 素 质 作 为 发 展 体 育 运 动 的 出发 点 和
2 0 1 3年 4月 第1 O卷 第 4期
湖北经济学院 学报 . 文 社会科学版)
O H ma l o f Hu b e i Un i v e r s i t v o f E c o n o mi c s r H_ u na i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全 国总 人 口的 2 8 . 2 %。
个 小 时 里几 乎 都 有 人 来 这 里 游泳 锻炼 。这 里 的称 呼 也 从 “ 害 人塘” 变为“ 健身塘 ” 了。 2 1 1 冬 泳 协会 建 设 “ 健 身塘 ” 。 不但 为会 员 增 加 了游 泳 场 所 , 而且 因 为该 水 塘 整 修 后 仍 是 开放 的 。 有 明 显 的“ 外部 性” , 也 为 非 会 员 的 市 民增 加 了游 泳 场 所 。2 0 1 2年 3
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预” 介入 ” “ 城市社 区体育 , 实现社 区管理 与社 区居 民互动 的管理运 行机 制。在社 区全 民健 身服 务体 系 建设上 , 坚持 “ 要 以人为本” 的原 则 , 逐步形成 国家、 社会 、 个人 三者的 有机 结合 , 同建设全 民健 身服务 共
体 系的 新 格 局 。
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全民 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俊 明,常乃军 , 旗 郑
(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 院 , 山西 临汾 0 10 ) 4 0 0
摘 要 : 采 用文献资料 、 问卷调查 等研 究方 法, 中西部地 区城 市社 区健 身服务 体 系现状进 行调 查 。 对 结果显示 , 中西部 地区城 市社 区附近现有 的体 育场地设 施远 不能满足 社 区居 民 日益增 长的体 育健 身需
34份 , 2 回收 问卷 2 0份 , 0 回收率为 6 . % , 1 7 有效 问卷 17份 , 9
有效率 为 9.% 。 85
12 研 究方 法 .
12 1 文献资料 法 ..
搜集 整理 了有关全 民健 身服务体 系方
收 稿 日期 : 09 l— 6 2 0 - lO
基金项 目:国家体 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3 S0 0 0 。 6 0 S 4 3 ) 作者简介 : 李俊 明(9 1 ) 男 , 隰县人 , 师, 士 , 1 7 一 , 山西 讲 硕 研究方 向: 体育人 文社会 学。 常乃军( 9 1 ) 男 , 16 一 , 山西芮城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 体育人文社 会学。
化经济体制改革 的需要 。社区体育是社 区建 设 的重要 内容 , 度 检 验 。 .. 是 社 区文 化 和 社 区服 务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本 文 通 过 调 查 中 12 4 数 理 统 计 法 运用 SS P S对 调 查 中得 到 的 数 据 进 行
南阳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的现状与对策

223 .. 社会体育指 导员状况调盘 在调台和与社区居民以及管理者的访谈中得知,人多数的居民 训 金中发现 ,社区体育指导机构 和人员远远不足 ,提供的服务 对 待体育的态度 是积极 渴望的。而且 男性居 民比女性居民有着更积 L 极的体育 参与态度。随着生活水甲的提 高,体育健身 已绎成为人们 不能满足仆区居 民健身的需求。社会体育指 导员从数量和质量一都 同需求丰差甚远,主要表现为:体育指导员以兼职为土,专职为辅。 丌 门常生活的重要 构成部 分,体育 的多种功能 已被广大居民认识和接 由于大部分体育指导员身兼数职 ,工作 内容杂,很难在大 众健身中 受 ,并有意识地进行体育 实践活动的开展 ,这为社区全民健身服务 投入较多精力。体育指导员的知识结构低下,很难适应全民健身运 的建立奠定 了群众 础 。 动的开展。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偏少,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低,且 2 12 ,. 南阳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难适应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 表 2 南阳市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查表 表 8 南阳市城市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调查表
体国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目的,各种社团、机构、志愿者提 供 ,最终 形成 的由多层 次、多种类的 ,为全体国民参与体育 健身提 供良 好的健身环境和条件的社会体育服务的整休组织絮构。 。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I . 研究对象 以南阳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选取宛城区的 新华办事处、东关办事处、环城乡,卧龙区的梅溪办事处、七 乡、卧龙 乡、靳 岗乡进行 的调研 ,调查样本覆盖南m市两区的4个 6 城镇 居委会 ,占南 阳市城 区全部6个城镇居委会 的6.% 8 76 。 12 . 研究方法 根据研 究内容和 目的查『 剜了大量有关社 区建设 ,礼区体育建设 从表6 町看出体育经费不足和 {育组 织管理不完善是影 响社 区 奉 等相关文献,收集了河南省的相关文件 和南 阳市全 民健身的相关资 全民健 身"务的主要冈素 。 料。 就研 究中的主要 问题 向相关专家求教,进行访谈 。 222 .. 南阳市城 市社 区居 民健身场所 调查 本文共 设计了两份 调查问卷 ,第一份是对城市居 民发放调查问 表 7 南阳市城市社区体育健身场所调查表 卷 60份 ,回收有效 问卷 52份,回收率 8.% 0 1 53。第二份是对相关 专 家和管理者发放 问卷调查表 8 份 ,回收有效问卷 6 收半 0 8份, 8 .% ,利 用 SS 30 5O 。 PS 1.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处理 。
湖北省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湖北 省城市社区实施全 民健 身计 划 的现状调查 与对策研究
陈绍艳 杨风华 刘 晓阳 , , , 李 宪 刘 征 洪旭艳2文剑华3 , , ,
(. 1 江汉大学 体 宵学院 , 北 武汉 湖
40 6 ) 3 0 1
4 0 5 ; . 汉市体 育局 ,湖 北 武汉 3062 武
3 研 究 结果 与分 析
2 世纪 9 O O年 代 以 来 , 国城 市 社 区体 育 逐 渐 兴 我 起与 蓬勃发展 , 目前 已经 发 展 成 为 我 国城 市 群众 体 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_2。我国《 民健身计划纲要》 1】 . 全 已经
实施 6年 了 , 更 好 地 了解 湖 北 省 《 民健 身 计 划 纲 为 全 要》 一期工 程 中全 民健 身 实施 的状 况 , 第 课题 组对 该 省 城市社 区全 民健身 计 划 实施 的 现 状 进 行 了 全 面调 查 。 通 过调 查研究 , 为该 省 体 育 主 管 部 门 进 一 步 贯 彻 实施
Ke r s c mmu iys o t ; r a o y wo d :o nt p rs u b n c mmu i ; t n d in s o r m ;in s ; b i rvn e nt Nai wieF tesPrg a f es Hu e p o ic y o t
CHEN a — a YANG n — u , U a — a g , ta Sh o y n , Fe g h a LI Xio y n e l
( . . C lg f i g a i.Wu a 3 0 6 C ia2 Wu a p r ueu W u a 30 9 C ia 1 P E. oeeo a hnUnv 。 hn4 0 5 , h ;. hnS ot B ra , h n4 0 1 ,hn ) l Jn n s Ab t a t Cu rn i ain o m pe n ig n t n d in s rg a i ra o mu ie n Hu e sr c : re ts u t fi lme tn a i wie f es p o rm n u b n c m t o o t n t si b i i p o ic siv siae y u ig c mp e e sv ee rh rvn ewa et td b sn o rh n iers ac .Th euts o d t a p rsiv sme twa n g ers l h we h ts o t n e t n s ice s g f n s q ime t r mp o ig, d a c d s o t o n ra i ;i es e up n s wee i rvn a v n e p rs c mm u iy c n tu t n s rifre . n t nt o sr ci s wa eno c d o Ho v r p o l’ s o t o s iu n h o tnso p rsa t i e e a r a iu .I hsp p r we e , e peS p rsc n co sa d t ec n e t fs o t ci t sb c memo ev ro s nt i a e , vi rlt es g et n r u o wad. e i u g si sweep tfr r av o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作者:左海燕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08期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全面阐述,以便为今后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稳定、良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社区体育;背景;现状;趋势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323-020引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全国上下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人们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对其身心健康的欲望不断增强。
在当今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社会中,全面参与群体体育健身活动已经成为国民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改善人际关等方面的一种时尚的活动潮流。
但由于我国社区体育兴起相对较晚,人们对其内涵及功能的认识比较淡漠,直接影响到社区体育的全面实施及推广。
因此,本文就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对今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产生的背景1.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产生的内部动因在90年代初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的影响下,进一部刺激各个企业的经济效能和事业单位的体育公共设施服务机构,从而减少了企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的职能。
当人们的体育健身需求在单位不能满足时,他们的体育价值趋向就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参加一些社区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从而实现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心理需求。
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社会老龄化趋势是社区体育产生的催化剂随着我国离退休制度的建立,大批的离退休人员涌向社区,人均寿命的增加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速度。
自2000年以后,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的行列,老年人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又有渴望健身长寿和增强人际交往关系圈的心理需求。
然而,体育各项健身活动本身具有增强体质、改善人际关系、陶冶情操等多方面的健身娱乐功能,从而满足了老年人参与活动的最终目的,以便推动并加快城市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全民健身现状
1.全民健身意识相对薄弱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各省、市、地都非常重视,不断的加强全民健身意识,使更多的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状况有所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毕竟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不高,他们还是抱有“没病就是健康”的错误观念,没有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
根据相关专家统计结果得知,目前国内居民体育消费观念还是比较单薄,行为力不足,体育消费人群占总人口比例比较低,大约为10%左右,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年轻群体,多数年轻人表示年轻就是资本,还没到需要锻炼身体的时候,不肯把钱花在健身上,对健身存在较大误区。
再加上“没病就是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病来了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但是已经为时已晚。
2.全民健身运动场地设施紧缺
目前,我国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少,就是有也是利用率低,体育服务严重不足,根本满足不了人们在运动锻炼上的需要。
并且受经济的制约,经济条件好的学校的体育设备相对齐全,但是偏远较穷的地方的设施就缺少,根本没有满足学生日常体育课需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1997-2003年间我国新增了79450个(条)体育健身设施,保障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即使这样,人均使用体育场馆数量及面积还是比较小。
3.体育服务专业人才缺乏,后备力量不足
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离不开专业人员的从旁指导,所谓的专业人员即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国家承认的能够为体育运动参与人群体统科学合理健身知识及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工作是:为体育锻炼参与者提供科学指导,引导群众从体育锻炼中得到快乐和兴趣,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城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指导水平不足,指导率不高等。
张斌表明,现阶段我国大型的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虽然有比较齐全的健身器材设施,但是相应的配套服务比较缺乏,比如健身指导人员、安保人员、医护人员等,全民健身公共医疗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服务模式还未建立,这就需要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