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诵技巧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则是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诗意表达、情感抒发、节奏把握等等。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古诗词诵读的方法1.注重诗词的意境古诗词往往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悟。
在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背后意境,帮助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等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以便更好地诵读出诗词的内涵。
2.重视音韵节奏古诗词的音韵节奏是其独特之处,也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地方。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韵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感知、模仿和吸收古诗词的音韵特点,学会正确地吟诵出古诗词的音律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3.培养情感表达古诗词的诵读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机械复述,更需要学生能够从内心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加以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情感疏导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领悟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之能够融入到诵读中去,从而诵读出更有情感的诗词。
4.结合表演古诗词诵读也可以结合表演形式,让学生在诵读的同时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情感。
可以进行小组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诗词的表达中去。
1. 运用故事讲解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背后故事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诵读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开展朗诵比赛开展古诗词的朗诵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表现。
在比赛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词的诵读中去。
4.结合音乐表演可以将部分古诗词结合音乐表演,通过音乐的力量来加强古诗词的表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从诗歌的音乐美探究古诗词朗诵的技巧

从诗歌的音乐美探究古诗词朗诵的技巧诗歌是一种富有音乐美的文学形式,而朗诵古诗词则是将诗歌的音乐之美发挥得更加充分的一种表演方式。
在朗诵古诗词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把握好节奏和韵律。
诗歌的音乐之美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上,而朗诵古诗词要想准确表达诗歌的音乐之美,就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要保持平稳有力,不要过于急促或拖沓,可以通过适当的延长或缩短某些音节来刻画诗歌的节奏。
韵律则要准确地把握好诗歌的押韵,注意处理好押韵时的声调和拍子,使之与整首诗的节奏和韵律相呼应。
注重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是表达诗歌的音乐之美的重要手段。
在朗诵古诗词时,要注意掌握好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等变化,使之与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相结合。
有时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声音效果,如颤音、滑音、吐音等,来增加诗歌的音乐感。
合理运用停顿和呼吸。
停顿和呼吸是朗诵古诗词中表达音乐美的重要要素。
停顿可以给听众留下思考和感受的时间,也可以通过停顿的长度和位置来表达诗歌的节奏感。
呼吸则是为了使声音更加贴切、自然,避免朗诵时出现断气或太急促的现象。
在停顿和呼吸时,要根据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来选择合适的位置和长度。
注重情感的表达。
诗歌的音乐美不仅仅在于其音韵结构上,更在于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
在朗诵古诗词时,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停顿和呼吸等手段来表达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使之与诗歌的音乐之美相融合。
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选择适当的语调和情感,以使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朗诵古诗词是一种表演艺术,需要通过合理运用节奏和韵律、声音变化、停顿和呼吸等手段,将诗歌中的音乐之美展现得更加完美。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在朗诵古诗词中探寻并发挥出诗歌的音乐美的最大魅力。
古诗词的朗诵技巧

古诗词朗诵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把握诗词的韵律:古诗词的韵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诵时要注意韵脚的押韵和
韵律的节奏感。
2.把握诗词的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朗诵时要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
和氛围。
3.注意语音语调:古诗词的语音语调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诵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和强
调。
4.加强表演元素:古诗词的表演元素,如韵律、语调、情感和氛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朗诵时要加强表演元素来增强诗词的魅力。
5.平时多读古诗词,并练习朗诵:古诗词的朗诵需要时间练习和积累,朗诵者应该多读古
诗词,了解诗词的风格和特点,并练习朗诵来提高朗诵技巧。
6.寻求老师或专家的指导:朗诵古诗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巧,朗诵者可以寻求老师或专家
的指导和建议来提高朗诵水平。
7.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古诗词是反映一个时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要载体,
朗诵者应该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朗诵诗词。
8.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形式,朗诵者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来
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意境。
9.注意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词的韵味和意境,朗诵
者应该注意这些修辞手法并运用到朗诵中。
10.适当使用配乐和音效:古诗词朗诵可以配以配乐和音效来增强诗词的感染力,但要注意
不能过多或过强,影响诗词本身的魅力。
古诗词朗诵方法

古诗词朗诵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意境。
朗诵古诗词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其魅力,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古诗词朗诵的方法。
首先,要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在朗诵之前,必须对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
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是他在怀才不遇、愤懑不平之时所作,全诗充满了豪迈奔放、洒脱不羁的情感。
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在朗诵中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认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也是关键。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含蓄,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要注意诗词中的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诗词的音乐美,也影响着朗诵的节奏和韵律。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工整,在朗诵时要体现出这种整齐和谐的美感。
把握好朗诵的节奏。
节奏是朗诵的灵魂,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朗诵的效果。
一般来说,根据诗词的情感起伏和句式长短来确定节奏。
情感激昂时,节奏可以加快;情感深沉时,节奏则要放缓。
比如,岳飞的《满江红》,节奏应明快有力,以展现其壮志豪情;而李煜的《虞美人》,节奏则应较为舒缓,体现出他的哀怨忧愁。
注重语调的变化。
语调的高低、轻重、升降能更好地表现诗词的情感。
高音通常用于强调重点、表达激昂的情感;低音则用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情绪。
比如,在朗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凌绝顶”和“众山小”可以用高音,突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合理运用停顿。
适当的停顿可以给听众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增强朗诵的感染力。
停顿的位置和时间要根据诗词的意思和节奏来确定。
比如,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床前”“明月光”之间,“疑是”“地上霜”之间都可以有短暂的停顿。
注意声音的控制。
要根据诗词的风格和情感,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色和音质。
可以用柔和的声音表现温馨、宁静的氛围,用洪亮的声音展现豪迈、壮阔的场景。
此外,朗诵时要投入真情实感。
吟诵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吟诵古诗词是一项充满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的活动。
在吟诵古诗词时,应首先读准每个字的音节,特别是那些平仄和韵律有特殊要求的字词。
只有发音准确,才能保证吟诵的音韵美感。
除了发音,节奏也是吟诵古诗词的重要因素。
掌握好节奏,可以让吟诵听起来更加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在吟诵时,应根据诗句的意义和声调进行适当的停顿和重音处理,使吟诵更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吟诵,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诗句的内涵和情感。
因此,在吟诵前应对诗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以便更好地传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吟诵古诗词时,情感表达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声音的起伏、语气的变化等手段,将情感融入吟诵之中,能够让诗句更加生动、感人。
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每一个字词之中,使吟诵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适当的手势和身体语言也能增强吟诵的表现力。
手势可以辅助声音传达诗句的情感和意境,使吟诵更加形象生动。
配合身体语言的动作,如摇头晃脑、手势比划等,可以让吟诵更具风采和动感。
为了达到流畅、自然、有感情的吟诵效果,反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逐渐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现方式,让吟诵更加符合诗作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诵技巧和艺术修养。
总之,吟诵古诗词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情感的综合性艺术活动。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其精髓和韵味。
在吟诵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发音、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还要注重手势和身体语言的运用,以及反复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表现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和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一、朗诵的技巧与方法要领
(一)语调
1、朗诵时,要学会把握语调,其目的在于配合文字内容的意思,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以通过言语表达文章内容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2、朗诵要注意语调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句子的首尾用文律音,中间用自然音。
古诗词的朗诵,要把握语调突出其中的句子或词的重音,以体现作者的意境。
3、朗诵要用正确的语调,表达准确的意思。
语调有四:降调、升调、升调末尾、平调。
(二)发音
1、读准字音,读正确。
发音准确,审音重,连贯性强。
准确的发音不仅有助于造成读者朗读时良好的语气,表达准确的意思,而且能使读者发出正确的发音。
2、了解文章背景,需要熟练掌握。
现代文用词更多,发音更为复杂,因此要求更加认真地把握这些句子及词的发音,这是朗诵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语速
1、根据文体不同,一般讲话容许采用的语速也有所差异。
古诗词等文体应比较慢,现代文则比较快。
2、一般而言,语速过快常常导致发音不清,歌唱不流畅,文字内容无法表达。
一般地来说,中文朗诵语速最好控制在一秒一词以内,
英文则应控制在一秒两个单词左右。
(四)朗诵时的动作
1、朗诵时,还要注意动作的表现。
即尽量利用表演动作,表达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使文章更加有力。
2、表演动作不仅提升朗诵板文的感染力,也有助于改善观众的视觉效果,从而使文章更加有力,渗透力更强。
(五)朗诵的礼仪
1、朗诵应按礼仪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有选择性地用动作带动作文的情感。
2、朗诵时,尤其要注意按照礼仪规定,守口如瓶,以免说错。
古诗词的诵读 古诗词的诵读要求

古诗词的诵读古诗词的诵读要求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诗词的诵读,以及古诗词的诵读要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诗朗诵技巧古诗朗诵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古诗词的诵读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激升码境美的重要手段。
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引导学生读好诗韵,读准诗意,读出诗境。
下面以《泊船瓜洲》为例谈谈古诗朗读教学。
一、抓准韵脚,读好诗韵诗韵是古诗朗读中潜在的情感语气,它主要依赖于读准平仄音,表现好韵脚韵音等得以实现的。
因此要让学生明白,朗读古诗要想表现出诗韵,首先要将平仄音读正确,如《泊船瓜洲》中的“间”字是仄音jiàn ,如果读成平音jian,就会损伤音节的谐和效果。
其次要注意将各韵脚的音节读得正确中肯。
古诗中的明哪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
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古诗词的诵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
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
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 吟诵,为古诗词的诵读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有关于古诗朗读的方法二、正确理解,读准诗意理解是朗读的基础。
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
因此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
1、节奏: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形式,七言句分成“△△△△/△△△”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或“△△△”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形式。
古诗朗读技巧

古诗词朗诵技巧古诗词是最适合朗诵的作品,因为它们押韵,又讲究平仄,节奏规整,句调抑扬顿挫,在古时候它们都是可以唱的。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说的就是柳永的词,到处都有人唱。
然而,古诗词虽然有优越的先天朗诵条件,却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朗诵好的。
弄不好就会朗诵得矫揉造作、平淡乏味、千篇一律。
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古诗词朗诵的技巧问题。
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是一种语言表达艺术。
我们在朗诵一首古诗时,首先只是看到白纸黑字,我们需要通过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然后对这些文字符号产生相应的感受,再通过外部技巧处理,努力使这些文字活起来,弓l起听者的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沟通作者、朗诵者、听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朗诵的目的。
所以,善于最精细地、最灵动地感受语词,是朗读者至关重要的能力。
古诗词因为押韵,音节整齐匀称,句调抑扬顿挫,所以朗诵时用得最多的技巧是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
重音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
突出重音的方法很多,重读只是其中一种,拖长、快中显慢、前后顿歇都是突出重音的方法。
停连指的是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
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大致可分为平调、升调、降调和曲调四类。
节奏并不完全等于速度,速度只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
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语势沉闷、语速缓慢;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
这几种技巧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依据这些理论,笔者试举几例中学课文中的古诗词加以分析,下面是分析时要用到的一些符号:停顿但不换气I较长时间停顿,可换气A连v语速快语速慢升调’5 平调一降调/曲调v重音△次重音·渐低、渐慢、延长一一、泊秦淮(杜牧)烟笼I寒水f月l笼沙,一(轻柔、平静、略带伤感,舒缓型)夜泊秦淮l近l酒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朗诵1、朗诵的概况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
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
它源于口头传诵,认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
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
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
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
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
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要求柔美一些。
3、朗诵的要求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
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举例说明: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
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
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选用各种技巧。
比如:有的朋友喜欢在韵脚“飘”“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韵,前面用现代的朗诵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韵的拖音处理,显得更有意韵。
自“江山”句以后可以节奏快点。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
最后一句对“往”字梢加强调。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朗诵方法不同。
再举例:《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篇作品属于著名的抒情诗,和刚才的主席诗词风格不同,那么朗诵时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
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重音强调)处理可以虚拟一点,太实了反而不好。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处理较轻)。
所以说,各种诗的朗诵方法也有不同。
需要分别对待,分别做细致地分析。
首先要看体裁和内容,这些抓住了,然后才决定声调和方式怎样来表达。
再比方说:《猴子吃西瓜的故事》听故事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朗诵的方式又有不同了。
(示范)“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怎么吃呢?我想,你们是全知道的。
”比方:《艳阳天》的处理就不能跟巴金的《日出》一样。
而要用评书的方式,用舞台演出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
“话说:这天,只见太阳啊——小王庄的人都来听村长说事”这还带有北方说相声的方式。
另外还要看每个人不同的体会来定朗诵基本的调子。
所以说:抓住题材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脑子要清晰,不要拿来就读。
第三部分:朗诵中的常见问题1、先讲重音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重音又分词的重音、语法的重音、感情的重音。
要强调的词或者词组,我们称为重音。
重音又有双音节重音。
比如:嘟囔、萝卜,这是重轻格式。
还有一些联合词:如受用、困难、名字,还有:老鼠,都是重轻格式。
再比如打听、打算、益处、妙处,都是重轻格式还有一种中重格式:黄花、绿叶、大学、皮鞋还有三音节词:华尔兹、麦克风、冰激淋,是中轻重格式。
人名和地名也是这种格式,比如:邓小平江泽民黑龙江四川省营口市而不要念成重轻中。
而应是中轻重。
2、停顿:这又有逻辑的停顿、感情的停顿、语法的停顿和结构的停顿。
停顿就是说话的间隙是说话和朗诵生理的需要是根据人的心脏和呼吸来决定的,有时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举例:“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的例子。
不停顿就不行,不同的标点符号,不同的停顿,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朗诵的时候可以经常做一下记号,遇到标点符号的时候要停顿。
另外,显示词组间关系(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也要停顿。
举例:“我代表中国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来上海旅行” 。
3、接下来说说语调的问题语调,指全句抑扬变换,特别是语句末尾。
举例:“这样做,行吗?”“行!” “他聪明?”“聪明!”再举例:《赵丹朗诵菜单》的故事。
赵丹用急缓顿挫、高低抑扬的语调读了个菜单,好多人都以为是发表过的作品。
4、再给大家说说速度:就是朗诵的节奏是快还是慢。
吐字的速度,是由作品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所决定的。
比如韩乔生和宋世雄的播音速度比较快,这是体育竞争的要求所决定的。
总之,速度、重音、停顿的掌握都是朗诵所必须的。
今天主要说了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朗诵者,首先要把普通话说的非常好,要苦练。
标准音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还讲了普通话的基本常识比如韵母声母、声调等等。
以及朗诵方面的基本要求、怎样把握主题、激情是必要条件、注意呼吸等等。
还有一个要特别说说的是:一个人的声音是天生的,好的嗓音是朗诵好的前提条件,朋友们都要注意嗓音保护。
要少吸烟、少喝酒、不要大声吵。
而如果声音条件不是太好的话,通过刻苦的训练,能够找好声音的共鸣点。
也是可以很好的朗诵的。
另外:要注意朗诵的仪表和仪态。
如果要登台的话,还要注意上台的步伐。
这里有个训练的问题。
脑袋斜对着观众,不要低着头,而要侧头,微笑着面对观众,鼓掌示意。
先自我介绍后,再开口来念“北国风光。
”这样感觉就对了。
因为你还要要给观众一个认识的时间。
还有,两条腿不要呈八字,而要微微收紧,面对观众。
朋友们平常可以在家里面对镜子或者家人来练习。
最后退场的时候别忘了向观众鞠躬。
退的时候,先将右脚向后退半步,侧着身子退场,而不要转身就走,这样对观众不够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