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光缆自动监测系统

合集下载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监测和管理光缆网络的高效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标准格式,包括系统概述、功能特点、技术架构、数据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一、系统概述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网络监测系统,旨在提供对光缆网络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光缆网络的状态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准确的网络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

系统具备高度可靠性和实时性,能够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二、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光缆网络的各项指标,包括光功率、信号质量、链路状态等,以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2. 故障定位:系统能够精确定位光缆网络故障的位置,提供详细的故障报告和分析,帮助运维人员快速解决问题。

3. 性能分析:系统能够对光缆网络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带宽利用率、数据包丢失率等,以优化网络的性能和资源利用。

4. 历史记录:系统能够记录和存储光缆网络的历史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帮助运维人员了解网络的变化和趋势。

5. 报警通知: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阈值和规则,实时发送报警通知给运维人员,以便及时处理网络故障和异常情况。

三、技术架构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多个模块组成,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

1.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光缆网络的状态数据,包括光功率、信号质量、链路状态等,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预设的算法和规则,提取关键指标和故障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分析结果。

3. 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和处理结果,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接口,以便后续查询和分析。

4.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供运维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包括数据展示、故障定位、报警通知等功能。

四、数据管理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数据管理功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包括数据存储、备份、查询和分析等。

基于GIS技术的通信光缆故障定位与保障系统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通信光缆故障定位与保障系统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通信光缆故障定位与保障系统分析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光缆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光缆的质量和稳定性对于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由于地理环境复杂、通信光缆长度巨大、故障原因复杂等原因,通信光缆的故障定位和保障一直是一个难题。

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GIS技术的通信光缆故障定位与保障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基于GIS 技术的通信光缆故障定位与保障系统进行分析。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输出的技术。

GIS技术将地理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能够对地理环境进行精确的空间分析和模拟。

在通信光缆故障定位与保障系统中,GIS技术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信息数据管理:通信光缆故障定位与保障系统需要对通信光缆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管理,包括通信光缆的线路走向、管线敷设深度、周边环境等信息。

GIS技术能够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为通信光缆的故障定位提供必要的支持。

2. 空间分析与模拟:通信光缆的故障原因可能涉及地质、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可以对通信光缆的可能故障点进行预测和评估,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故障定位与应急响应:当通信光缆出现故障时,GIS技术可以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快速定位故障点,指导维修人员进行应急处理,缩短故障恢复的时间,保障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1. 空间信息集成性强:GIS技术能够将通信光缆的地理信息数据、环境信息数据和通信设备信息数据进行集成,为故障定位和保障系统提供全面的空间信息支持。

2. 数据可视化:GIS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用户对通信光缆的故障情况进行直观查看和分析,提高故障定位的效率。

3. 空间分析功能丰富:GIS技术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对通信光缆的地理环境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分析,为故障定位和保障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Word版可编辑-基于GIS的光缆线路巡检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精心整理.doc

Word版可编辑-基于GIS的光缆线路巡检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精心整理.doc

基于GIS的光缆线路巡检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摘要:开发通信光缆线路巡检系统对提高光缆线路巡检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GIS、GPRS、SMS、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GIS光缆线路巡检系统”,实现光缆线路巡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电子化,保证光缆线路长期高效稳定的运行。

通过对巡检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分析了现有光缆线路巡检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述了研究的光缆线路巡检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并进行基于GIS的光缆线路巡检系统应用的论述。

关键词:GPS;GPRS;GIS;线路巡检系统传输线路巡检管理系统应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SM网络的短信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各种巡检工作进行智能化和规范化管理。

1 系统原理本系统是采用世界领先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SM全球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在现有GSM(GPRS)通讯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套符合移动公司巡检业务要求的巡检管理系统。

手持GPS巡检终端接收卫星(共24颗,分布在6个不同的地球轨道上)每秒钟发来的定位数据,并根据从三颗以上不同卫星发来的数据计算出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坐标;手持GPS 巡检终端采用短信的形式将巡检员的坐标位置、巡检工作状态等信息发送至移动短信网关,监控中心服务器获取短信网关收到的位置信息,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后与计算机系统上的电子地图匹配,并在地图上显示坐标的正确位置,则控制中心就可清楚和直观的掌握巡检员的动态位置信息以及巡检工作信息。

2 组网方案如图所示,在区公司搭建巡检系统局域网,局域网上配置数据库、Web、应用、短信网关等服务下器,区、盟两级系统利用目前省际MDCN网络实现互通,代维单位终端通过Internet 网络实现对巡检系统的访问。

2.1 总部系统的后台核心服务器为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其中数据库服务器为IBM X366,提供总部系统的数据库软件服务和兼做后台应用服务;Web服务器为IBM X366,提供系统Web服务;地图服务器为IBM X366,提供地图数据(注:根据实际情况Web服务器、地图服务器可集成一个应用服务器)。

基于GIS技术的智能配网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GIS技术的智能配网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GIS技术的智能配网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系统设计发布时间:2023-02-07T03:23:31.605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1期作者:吴锦谦[导读] 在当前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配网通信光缆的规模大幅度增加。

配网通信光缆(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Cable)由若干根光纤共同组成,主要包括内部缆芯与外部保护层两个部分。

广东辰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299摘要:常规智能配网通信光缆监测系统采用数字定位技术原理,对通信光缆故障进行定位监测,监测范围局限性较强,且监测结果精确度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引入GIS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系统。

系统采用S2805S-24TF-P型号的高性能网络交换机与Intel?E810-XXV AM2芯片的光纤网卡作为硬件。

通过设计通信光缆故障识别模块,获取光缆故障类型与特征,利用GIS应用软件,对识别到的信息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处理,计算故障点坐标位置,将故障定位结果显示在GIS电子地图上,构建自动监测数据库,存储光缆属性信息、故障识别信息与定位信息,为系统监测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根据测试结果可知,提出的自动监测系统在海量测试数据集中,监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召回率与F1值,应用效果优势显著。

关键词:GIS技术;系统;智能;配网;光缆;通信;自动监测;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当前智能电网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配网通信光缆的规模大幅度增加。

配网通信光缆(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Cable)由若干根光纤共同组成,主要包括内部缆芯与外部保护层两个部分。

配网通信光缆与传统的对称回路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来说,传输容量更大,能够实现较长距离的传输,整体质量较轻,体积较小,运行过程中不易受到电磁的干扰,属于当前智能配网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通信传输媒体。

在光纤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通信数据量大幅度增长,对配网通信光缆稳定性能的要求逐渐升高,一旦通信光缆运行中发生故障,可能给运营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降低供电质量与供电安全。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对光缆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网络运营商和企业有效地监测光缆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问题,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光缆状态监测、故障定位和预警、性能统计和分析、资源管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功能的具体要求和实现方式。

1. 光缆状态监测:光缆状态监测是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通过对光缆的物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光缆的断裂、弯曲、温度异常等问题。

监测的物理参数包括光功率、温度、振动等。

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的传感器和采集设备,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这些参数,并将监测结果以图形化界面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2. 故障定位和预警: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应具备故障定位和预警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光缆故障的位置,并及时向用户发出预警信息。

系统需要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确定故障点的具体位置,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送故障报警信息。

同时,系统还应提供故障处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用户快速解决故障。

3. 性能统计和分析: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对光缆网络的性能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光功率衰减、误码率、信噪比等指标。

系统需要能够实时采集和记录这些指标,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和图表,帮助用户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和性能变化趋势。

同时,系统还应提供异常告警功能,当网络性能超出设定的阈值时,及时向用户发出警报。

4. 资源管理: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需要能够对光缆资源进行管理,包括光缆的拓扑结构、光缆段的属性信息、光缆设备的配置信息等。

系统需要提供可视化的界面,方便用户对光缆资源进行查看和管理。

同时,系统还应支持光缆资源的自动发现和更新,确保资源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结: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对光缆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的系统。

通过光缆状态监测、故障定位和预警、性能统计和分析、资源管理等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和解决光缆故障和问题,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

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一、引言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监测系统,旨在实现对光缆的实时监测、故障定位和维护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标准格式,包括系统概述、系统组成、功能特点、技术要求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概述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集光缆监测、故障定位和维护管理于一体的系统。

通过采集光缆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实现对光缆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定位,提高光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和故障处理时间。

三、系统组成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传感器:用于采集光缆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包括光功率、温度、湿度等。

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特点。

2.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3. 监测控制中心:用于对光缆的监测和故障定位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监测数据的显示、故障定位的处理和维护管理的功能。

4. 远程监测终端:用于远程监测和管理光缆的状态和故障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访问和控制。

四、功能特点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监测光缆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包括光功率、温度、湿度等,实现对光缆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

2. 故障定位:系统能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故障定位,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点位置,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维护管理:系统能够对光缆的维护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包括光缆的巡检、维护和修复等工作,提高光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远程访问:系统支持远程访问和控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光缆的远程监测和管理,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监测和维护。

五、技术要求光缆自动化监测系统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 数据采集精度要求高: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具备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传输稳定可靠:系统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处理。

基于GIS系统的电力光缆网多通路在线监测与故障定位系统

基于GIS系统的电力光缆网多通路在线监测与故障定位系统

基于GIS系统的电力光缆网多通路在线监测与故障定位系统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上饶供电分公司 徐略红 郑钧议 伍顺有 刘志辉 黄 刚光缆在线监测系统是用于光纤线路管理和维护的智能系统。

它集成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OTDR 测试技术。

可以与GIS (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紧密结合,实现图形显示。

该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光纤网络的状态,还可以速准确地提供光纤故障点的各种信息,从而大大缩短故障持续时间。

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硬件采用插件结构,提供稳定可靠的光缆监控服务。

1 系统概述电力光缆监测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应用于规模日渐庞大的电力光缆网,可以解决电力光缆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故障预警和定位问题。

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监测站、服务器、客户端。

其中监测站集成了前端监测设备,如OTDR 光测试模块、OCS 光路切换模块、OPM 光功率监测模块、FCM 光耦合模块。

服务器主要用于数据存储和业务分析。

客户端是整套系统的窗口,负责与用户交互。

系统中的软硬件设计均采用国际先进的概念,如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思想,支持热插拔的板卡式硬件模块化结构,当系统某一部分故障时可以大大缩短故障解决时间。

2 监测站的“大脑”MCU模块mote Terminal Unit 远程终端单元)中文全称为远程终端控制系统,主要负责对现场信号、工业设备的监测和控制。

这里用到的RTU 采用机架式设计,双电源热备份模式的电源模块设计可以确保系统连续运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另一个电源自动加载全部负荷。

强大的扩展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选择,如ALS 告警服务模块支持内接式和外接式;支持内接OLS 模块和外接OLS 光源模组;FCM 光耦合模块同样支持内接和外接。

4 多通路光缆实时监测方案常规的光缆监测方案中通常采用定时切换方式,通过光开关切换需要测试的线路(陈梅,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OAMS )的设计方案: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

基于配网GIS的电力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的探讨

基于配网GIS的电力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的探讨

基于配网GIS的电力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的探讨摘要:探讨在现有配网GIS图的基础上增加通信光缆路由图,结合智能光分配网络解决方案,通过二次开发实现图档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光缆纤芯的在线监测和统计分析、自动定位光缆故障点、光缆维护和故障处理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等功能。

关键词:电力通信光缆;GIS;自动监测管理系统引言近年来,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始大规模运用,配电网的通信光缆规模在急剧增加。

光纤特性较脆,容易断裂,传输特性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变化。

光缆中断将直接导致一个片区的配网自动化终端与主站之间的通道中断,为提高配网光缆的的运行可靠性,降低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日常维护管理水平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而要提高维护管理的效率和快速定位光缆故障点,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

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基于配网GIS的电力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的设想。

1 项目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开始大规模运用。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传输通道主要以光纤通信通道为主,沿着10kV线路或电缆沟,新建了大量的普通光缆线路。

由于光缆通常是架空或管道,经过的环网柜或柱上开关较多,每个信息点都要成端。

同一段光缆经过的10kV线路较多,与线路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目前,配网光缆运行中存在以下困难:图实相符工作开展困难,资源管理依靠传统的纸质标签加资料方式进行管理,容易出错。

光纤资源收集及上报由人员现场完成,在维护的过程中光纤查找、端口定位全依赖纸质标签,操作全手工,效率低下。

链路调度及故障定位依赖人员现场完成,效率较低且光缆故障定位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

目前缺少一个光缆线路管理的系统,光缆规模急剧增加后,管理困难。

光缆备用纤芯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测试,而配网光缆段数较多且需要登杆测试,逐段测试的工作量大,风险较高。

目前,配网GIS在电力行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基础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绝大部分通信普通光缆与配电线路同杆塔架设,通过实施“基于配网GIS的电力通信光缆自动监测管理系统”可以在现有配电GIS图的基础上增加通信普通光缆路由图,结合光分配网络解决方案,通过二次开发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改变传统的纸质标签加资料方式的图纸管理模式,实现图档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光缆纤芯的在线监测和统计分析;自动定位光缆故障点,在GIS图形上直观显示且误差较小;实现光纤端口资源的电子标签管理和光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光缆开通、维护和故障处理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光缆路由图随配网图同步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GIS的光缆自动监测系统
[摘要]就基于GIS(全球因特网系统)的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做一详细介绍,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并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图。

[关键词]全球因特网系统;远程光缆自动监测系统
1引言
国家南、北沿海光缆干线通信系统建成以后,大大缓解了这些地区快速增长的通信供需矛盾,为社会和邮电系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是光缆工程竣工以来,沿途省市的维护部门发现了光缆接头盒渗水,光纤熔接时去除被覆层不规范造成纤芯受损,衰耗随时间推移而增大等现象。

每年干线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公路施工、建筑挖方、开采岩石、山体滑坡和其它意外事故造成的光缆中断或损伤。

信息传输干道的安全运行问题日益引起运营主管部门的重视。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多家公司对基于GIS的光缆自动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其中国外公司有Agilent Tech- nology和意大利的尼克特拉等,尤其以Agilent公司的AccessFIBER最为出名,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快速故障定位;告警工作流管理;GIS/GPS集成;网络体系的可伸缩性;基于NT网络;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TMN和SNMP集成。

国内公司有北京长线、山东光科、上海霍普、台湾隆磐等,以北京长线为例,其主要技术特点是:规范的数据、命令格式和传送文件;多种测试种类:点名测试、定期测试等;基于Wind- ows NT,在其上运行MSSQLServ-er;采用TCP/IP连接;采用路由器作为联网设备;引入GIS/GPS(采用Mapinfo)。

我们在分析国内外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既保留了一些优秀的功能,又增加了一些对用户实用并且用户也比较感兴趣的功能:1)增加移动终端功能,移动用户可以通过拨号连接到拨号服务器调用测试曲线,完成一些测试功能(如点名测试等),以方便野外工作人员和非工作时间在家的工作人员或者管理人员进行曲线的实时察看,不必到现场就能知道光缆的测试情况,同时也避免了误告警引起的不必要的奔波。

2)增加语音拨号功能,如果发生告警,则程序自动拨号,当对方摘机时,特定的语音信息开始播放,使用户方便地知道发生告警的一些信息,以便组织合适的人员、检修设备、车辆等。

3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
系统一般由MS(Monitoring Statioin,监测站)、LMC(Local Monitoring Center,地区监测中心)、OPM(Optical Power Moni -tor,光功率检测)模块等组成。

同时,系统具有一定的可扩充性,根据用户的需求,系统的网络层次可以增加一级或者多级。

图1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结构图。

图中A局是一个典型的测试站,由WDM(波分复用器)、OT DR、OSW(OpticalSwitch)光开关模块、TAP模块、OPM、工控机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在接受测试指令后完成光缆故障的定位,并且负责向上传送测试文件;其中的WDM的主要作用就是复用工作波长和测试波长(两者波长必须不同)。

中继站(B局)是考虑本地网
监测的情况,如果是干线监测,一般直接跳接即可,但是在本地网中
由于网络路由的复杂,例如在图1中的进站光纤比出站光纤少,直接跳接无法达到一一对应的情况下,就必须要用到OTAU(OpticalTes t Access Unit)远端光路切换单元来达到一对多的效果,下面将对OTAU做一详细介绍;C局是一段光缆测试路由的终点,当在线测试时,只要用FILTER(滤波器)滤掉测试波长并使工作波长通过即可。

考虑到在本地网的监测中,网络路由比较复杂,在中继端通过简单的跳接不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开发了OTAU,通过切换远地的光开关来解决此类矛盾。

OTAU一般由工控机和光开关模块(光开关采用JDS的产品)组成,通过TCP/IP协议同MS(或者LMC)相连,接收和处理来自MS(或者LMC)的控制指令,同时根据设定时间定期返回自身的状态,尽量减少监测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

光开关模块通过标准并口线与工控机的I/O卡相连接,当通信模块接收到MS(或者LMC)切换光开关的指令后,立即通知I/O卡产生特定的波形来控制光开关指定端口的切换,同时返回切换的结果。

总而言之,其实质就是一个放在远端的可以控制的光开关。

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保证系统的实时性,也就是一旦有故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相关人员,把工程维护由被动方式转移到主动方式。

我们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应用OPM(光功率检测模块),此模块的工作原理见图2。

此模块通过TAP光耦合器从工作光纤中取出少量光,一般为3%或5%,提供给OPM模块,来检测当前工作光纤的功率值,通过比较告警光功率阈值(用户可以远程设定)来确定是否需要发送告警信号,如果需要,OPM模块通过RS232接口向MS发送告警信号,M S收到告警信号后,立即启动OTDR进行测试,测试完毕后测试文件送测试中心。

OPM模块每天24h工作,为了提高可靠性,同时把它做成能够集成在一个标准机箱里,我们采用了电子盘和无显示器模式,抛弃了传统的硬盘加显示器模式,这样缩小了硬件的体积,也节约了成本。

采用此种方式,一般来说,光缆监测的周期可由现行的每天一次变为30天一次,30天的周期测试仅为取得光纤特性的缓慢变化,以发现缆、纤、接头的衰耗劣化趋势,其它模块只是在OPM告警或有特殊需要时才启动。

关键技术之二是采用GIS/GPS集成,使得故障点的显示直观化,同时可以显示人孔、标石等具体位置,对精确查找故障点的位置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采用了Mapinfo公司的Mapinfo profes- sional 5.5版本来开发,其它开发工具,如VC或者VB可以通过OLE的
方式来调用它,而WebGIS的提出,使得系统结构从C/S(客户/服务器模式)转移到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成为可能。

4结论
远程光缆自动监测系统(RFTS)就是一种实现光缆监测从被动方式转移到主动方式的一种系统解决方案。

其主要的关键技术是使用OPM(光功率检测)模块,其全天24h工作的性质保证了告警信号的及时传送和GIS/GPS集成,使得故障点的显示直观化、图形化,节约了找到故障点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RFTS的工作中,由于光纤网络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本地网中可能存在一些光无源器件,此时在线监测可能除了用跳线跳过外,难有其它办法。

光纤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光纤网络结构日益复杂,管理工作也显得比较重要,可以预见,今后采用RFTS系统会越来越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