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与健康教案与讲稿
《环境与健康》教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污染种类讨论,将答案体现在大卡上,之后,以组为单位,浏览各组的作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讲解。教师点评。
(看+想+做+说+听)
将所学内容贯穿于日常的生活当中。
环境与健康
目标
增强学生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内容提要
时间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流程性检测的主要内容
前测
导入:
读案例,思考:环境与健康有哪些关系?
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又哪些危害?
5分
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并思考老师的问题,举手回答。教师启发、点评学生的答案。
(看+想+说)
大多数的学生对环保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中测
(一)讲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与健康
三、水污染的危害
四、水污染与健康
五、空气污染的危害
六、空气污染与健康
25分
学生自读文章,思考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将答案记录与微卡上,组内传阅。
(看+想+做)
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后测
(二)讨论与分享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去杜绝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与健康

6.卫生服务系统
卫生服务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向个 人和社区提供范围广泛的促进健 康、预防疾病、医疗护理和康复 服务,保护和改善人群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在发展中国家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南丁格尔在护理工作中就已注意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她曾说过: “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 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 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护士需要了解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才能完成
一、环境概述
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总和。
二、环境的分类
内环境 外环境
内环境
生理环境 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 系统,维持生理平衡状态。
心理环境:心理因素对病人所患 疾病的进程、配合治疗的程度和疗 效、疾病的预后以及病人和亲属的 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辐射。 ➢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取决于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
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1.社会经济:人群健康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双 向作用。
2.社会阶层:不同的阶层在经济收入、教育制度、 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等方 面差异很大,健康状况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3.社会关系:家庭、邻里、朋友、工作团体等。
4.与卫生部门协作,找出住宅区对环境与健康的威胁因素。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与研究和提供措施,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研究如何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谢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4.文化因素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与健康有关的文化因素包括: 对症状的感知、偏爱的治疗方式以及实施营养、安
环境与健康的教案

环境与健康的教案教案标题:环境与健康的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意识,并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环境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案目标:1. 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2. 掌握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3. 培养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意识;4. 促使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环境和保护健康。
教案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介绍a.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b.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a. 分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b. 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以改善健康。
3. 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a. 介绍健康生活的要素,如饮食、运动、休息等;b. 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c.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4. 环境与健康的案例分析a. 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善环境以保护健康;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5. 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与健康a.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活动;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c.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思考和交流关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激发他们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对环境与健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火山爆发
2018年1月23日,日本群马县日草津火山
菲律宾阿尔拜省卡马利 格的马荣火山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
• 高温(35摄氏度)
– 2003年8月从初的热浪中,有10000多人死亡; – 上海调查,炎热天气,午后气温每升高1oC,死亡人数
感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
人 群
更加敏感或强烈的人 群。
非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代偿性变化
生理负荷增加
第四节 自然环境与健康
自然环境因素与健康
I. 物理因素对健康影响
– 地质灾害 – 气象灾害 – 高原特殊地理
II. 化学因素 III. 生物因素
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03时42分53.8秒
另一种分类
1.机械性迁移
空气中扩散与迁移 水的机械性迁移 重力的机械性迁移
2.物理化学性迁移 3.生物性迁移
生物蓄积 生物放大
(二)转化
转化:一种物质变成另外一种物质 转化方式
① 化学转化:光化学烟雾 ② 生物转化:“酶”甲基汞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1. 整体性
构成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 随之出现不同的性质、功和运动规律,尤其是新 质,意味着产生了一个崭新的整体。
系统一旦形成,各要素不能分解成独立的要素而 存在。
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在系统的整体性中发挥作用, 如果失去一些关键要素,则难以成为完整的形态 而发挥作用。
2. 开放性
生物碱
含氮化合物,具有碱性,能与酸形成盐类。 常见有毒植物:
《环境与健康》优秀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亲身感到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围成一圈,闭上眼睛,听两段音乐。
一段是优美的轻音乐,另一段是噪杂的声音。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出“环境与健康”这个主题。
三、发给每个同学一张调查问卷,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看书。
问卷内容:(1)你是否闻到过汽车的尾气?有何感受?(2)你的家人中,有没有患癌症的?(3)你的周围有没有弱智儿童?(4)你的家人中有骑助力车的吗?(5)你能说出一个由于环境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子?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
(6)你吃过没有清洗过的瓜果蔬菜吗?(7)你家的附近有哪些明显的污染情况?(8)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吗?你吃过绿色食品吗?(9)你希望未来自己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10)在本节课学习后,你将如何关注自己、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四、答完题后,学生会到座位,汇报答题情况。
五.拓展:1、夏天,得空调病的人增多,你知道为什么吗?空调病的引起是因为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通性差、风量小等,使房间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成为致病因子的温床,导致霉菌、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大量繁衍寄生在寝室、地毯、窗帘上。
因此,不要全天候关闭窗户,调节的温度和室外温度差不要超过7度,地毯、床单、沙发罩要经常清洗。
在房间里摆放一些盆栽柑桔、迷迭香、香桃木、吊兰等,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2、了解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环境与健康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掌握保护环境和健康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掌握保护环境和健康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加,水污染导致人体中毒等。
2.知识讲解
讲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等方面。
3.案例分析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环境对健康的具体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他可能会患上呼吸道疾病。
4.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探讨怎样保护环境和健康。
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想法,例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约用水、少使用塑料袋等。
5.示范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方法,例如如
何垃圾分类、如何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6.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个环境保护广告海报,强调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
并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海报。
7.总结与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和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并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保护意识。
但是,教学时间有限,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
建议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学生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并教授更多的环境和健康保护方法。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为创建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3. 环保法律法规4. 环保习惯的养成5. 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保法律法规,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2. 教学难点: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环保习惯的长期坚持,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的创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环保法律法规,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环境污染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环保法律法规,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环境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4. 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情况。
5. 学生对环境污染防治方法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环境污染短片。
2. 环保法律法规资料。
3. 环保实践活动素材。
4. 环保案例分析。
5. 环保知识问答。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环保与健康的演讲稿(3篇)

环保与健康的演讲稿(3篇)环保与健康的演讲稿(精选3篇)环保与健康的演讲稿篇1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健康和财富就像“1”和“0”的关系,而生活就像一串数字,没有这个“1”,有再多的“0”也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所有人拥有一个精彩人生的前提。
只有踏上这块牢固的基石,我们才能触及我们的梦想,有机会达成我们的理想。
相信很多同学都深有感触——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效率是密不可分的。
作息时间安排得体,则学习效率必然提高,而学习效率的提高,能让我们自由安排一个健康的作息时间。
部分同学,在课堂上越来越睁不开沉重的眼,忍不住趴在课桌上小睡一会,而为了补回课上漏掉的几分钟,他们往往看很久的书。
这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状,我希望同学们好好利用午休时间休息,保证下午听课、自修课、晚自习的'效率,以保证晚上有一个充足的睡眠。
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学习的惰性,相信惰性人人都有,好比作业做了一半突然觉得思绪困顿,于是出去喝杯水吃个苹果什么的,劳逸结合自然无可厚非,但若去个个把小时,就实在不应该。
所以说,挑灯夜战到十一二点却未出成绩,并不是因为不够刻苦,而是因为,学习在于质而非量。
这里提出的无非是一些琐碎的建议,关键是希望同学们养成一个科学而合理的生活习惯,健康自然地融于生活之中。
从这周开始,就要进行晨跑了。
这是一个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好机会。
有些同学跑两圈就累地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有的同学甚至一直逃避晨跑。
这是中国学生的通病。
即便是在活动课,也有很多同学懒得动。
这使我们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
还有些同学休息日除了完成作业,其余更多的时间坐在电脑前面一动不动,使得眼睛得不到一点休息。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当非典来袭时,钟南山院士已经接近70岁,却仍然奋战在非典第一线,这都是他因为年轻时注重锻炼,锻炼出了一个强健的体魄。
有些同学会以学习为理由,没时间锻炼,实则不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部(系)基础部教研室公卫教研室教师姓名李炜娟职称助教授课对象2014年级临床医学专科1-8班授课时间2015年9月17日至2016年1月3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说明一、教案基本内容1、首页:包括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学时、授课题目、授课时间、教学主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尾页:包括课堂设问、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教案书写要求1、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填写。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图表规范、简洁。
5、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6、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请写出)四、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首页)(续页)(续页)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教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讲稿第二章环境与健康学习目标: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理解: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第一节概论思考题(1)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2)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吗,伦敦烟雾事件与光化学烟雾事件有什么区别?(3)你能举出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例子吗?同过思考题引出环境的概念以及本章的重点知识一、环境的概念一)环境环境(environment):(1)环境通常指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2)在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就环境所作的定义中:环境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二)环境系统的组成1、按照环境划要素属性划分自然环境:指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条件,由空气、水、食物及其他生物等因素构成。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关系与条件,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卫生服务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构成。
2.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特定的空间环境、乡村环境、城市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自学)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重点)一)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二)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包括有利和有害)三)人与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包括被动适应环境和认识环境与能动改造环境)四、环境污染与健康一)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公众造成的危害称公害。
公害突出表现为公害事件与公害病。
二)环境污染物及污染源1、污染物的概念2、污染物的分类(1)按照性质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2)根据物理性状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理化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如汞、二氧化硫等。
二次污染物:指进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各种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下形成理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二)环境污染源1、生产性污染:主要是各种工业化学品,例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农业生产中农药长期使用造成的农作物、畜禽产品、水产品及野生生物中的农药残留,也会造成土壤、水、空气不同程度的污染。
2、生活性污染:垃圾、粪便、污水等生活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也可污染环境。
3、交通性污染:目前,汽车尾气在发达国家与地区已取代工业排放物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船舶往来和海上事故,也可造成水体的油污染。
4、其他污染:电视塔和其他电磁波通讯设备产生微波和其他电磁辐射,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机构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等。
现代战争使用弹药,生物与化学战剂以及核爆炸试验所产生的多种污染物,以不同形态释放到环境中所造成的危害等。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1、环境自净作用2、环境转化作用: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后,一方面可通过自净作用,毒性降低或达到无害化;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环境转化作用,化学结构产生改变,形成二次污染物,毒性增加,危害性加大。
例如,汽车尾气或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经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以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等成分组成的光化学烟雾,刺激性与毒性大大加强。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生化代谢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biotransformation)。
例如污染水体的汞可沉积在水底淤泥中,经产甲烷菌体内的酶催化被甲基化,形成毒性更强的有机汞。
四)环境污染的特点1、广泛性:可以是整个城镇或一个区域,甚至全球性的污染。
受影响人口,不仅仅是青壮年,还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在内的整个人群。
2、长期性:剂量和浓度一般较低,需长期作用,甚至终生暴露才会显示危害作用。
所产生的危害又以慢性和潜在性为主,短期内不易察觉。
3、复杂性:多种环境因素、多种污染物可同时存在,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产生综合作用。
4、多样性:可表现为局部的或全身的,近期的或远期的,危及当代的或(和)下一代的损害作用。
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通常按损害性质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及间接效应。
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的急性危害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进入体内)所引起的,通常其损害表现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暴发,甚至死亡。
1)煤烟型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由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燃煤排放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急剧增加、扩散不开,结果造成数千居民中毒死亡。
2)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矾、纽约、东京及我国兰州市曾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和醛类等)事件。
这种淡蓝色的烟雾多在气温高、阳光强的夏季中午发生,对眼有强烈的刺激与催泪作用,污染严重时还可引起肺水肿,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
3)生产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该市80万人口中有52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5万人失明,2500人死亡。
1986年曾发生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当地放射性污染水平达正常允许量的1500倍。
数十人因急性放射病死亡,共有25万人不得不从周围污染区紧急撤离。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是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负荷量蓄积,其产生的损害不断累积,而造成的特定的病理反应。
慢性危害最为常见,且影响广泛,是较为潜匿的健康损害方式。
1)水俣病:由慢性甲基汞中毒引起的,以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
工业废水中无机汞污染水体,经水底淤泥中微生物的转化而成甲基汞,甲基汞经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在鱼体中浓集,造成食用人群的中毒。
2)痛痛病:由于长期食用被工业废水中镉污染的稻米和饮水引起的,以肾脏受损,骨质疏松及全身疼痛为临床特点的慢性中毒。
实际上,环境污染物在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亚临床的非特异性的健康效应,特别当剂量水平较低或暴露时间短时。
揭示这种早期效应状态的存在和发展,包括某些意义尚不明了的潜在性危害,是预防医学应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
3、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据估计,人类癌症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而其中化学因素又占90%。
环境因素引起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异常增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称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2)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是指环境因素诱发细胞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机体可遗传的变异。
环境中常见的诱变因素有电离辐射(γ射线、X射线)、紫外线,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苯、甲醛、铬酸盐等工业毒物,食品中的亚硝胺类,某些有机磷杀虫剂,烷化剂,某些真菌毒素及病毒等。
3)致畸作用: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是指环境因素作用于子宫内胚胎,使其发育缺陷形成畸形的过程。
胎儿可能发生四肢、颜面外形异常或内脏器官结构缺损畸形等。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人类致畸物中,化学因素有铅、甲基汞、一氧化碳、多氯联苯、酒精、碘缺乏、维生素A缺乏与过多、农药(3,4,5-涕),药物沙利度胺(反应停)、四环素、乙烯雌酚,生物因素如风疹病毒,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超声波等。
4、间接效应1)全球变暖空气中的CO2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阻止热量自地面向大气逸散,致使地球表面保持一定气温,这种现象称温室效应。
2)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大量生产用作固体制冷剂、气溶胶推进剂的含氯氟烃(又称氟里昂),后者进入大气光解产生游离氧,破坏臭氧分子,也致使臭氧层形成空洞。
结果削弱臭氧层遮挡吸收短波紫外线的功能,造成人群接触者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
3)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态污染物溶于水气,经氧化凝结形成酸雨。
酸雨可使湖泊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甚至使鱼类绝迹,破坏植被,腐蚀建筑物;促使土壤中重金属水溶性增加,加速向农作物、水产品中转移和污染。
第二节生活环境与健康1、空气离子化轻离子:空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或原子在宇宙射线、紫外线、放射线或在雷电、瀑布等的作用下,失去外层电子而成正离子,游离的电子与另一中性原子结合成为负离子,这些正离子和负离子统称为空气离子化.空气离子化:空气中产生轻离子的过程。
清洁空气中重离子与轻离子的比值不超过50。
意义:在一定浓度下负离子对机体呈现良好作用,能调节大脑皮层,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高血压,改善呼吸功能,使人镇静,改善睡眠,消除疲劳。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1、大气污染的来源1)工农业生产①燃料燃烧②生产过程中排放2)交通运输3)生活炉灶和采暖4)其他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急性危害①烟雾事件②生产事故2)慢性危害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②降低免疫力③引起变态反应④致癌作用⑤其他:3)间接危害: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自学)一、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1、诱发癌症:室内空气中常见的致癌物苯并(a)芘、氡、苯、甲醛等。
2、引起中毒性疾病:室内出现高浓度CO而引起急性中毒。
CO的低浓度污染则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病有密切关系。
3、引起不良建筑物综合征: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一般症状包括有眼、鼻、喉刺激、头痛、疲劳、胸闷、憋气、注意力不集中等。
目前认为与空调系统通风不良形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甲醛、环境烟草烟雾污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