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与健康教案与讲稿

合集下载

《环境与健康》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案
10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污染种类讨论,将答案体现在大卡上,之后,以组为单位,浏览各组的作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讲解。教师点评。
(看+想+做+说+听)
将所学内容贯穿于日常的生活当中。
环境与健康
目标
增强学生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内容提要
时间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流程性检测的主要内容
前测
导入:
读案例,思考:环境与健康有哪些关系?
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又哪些危害?
5分
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并思考老师的问题,举手回答。教师启发、点评学生的答案。
(看+想+说)
大多数的学生对环保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中测
(一)讲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与健康
三、水污染的危害
四、水污染与健康
五、空气污染的危害
六、空气污染与健康
25分
学生自读文章,思考书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将答案记录与微卡上,组内传阅。
(看+想+做)
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后测
(二)讨论与分享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去杜绝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健康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提高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概念2.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5. 环保行动的实际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保护的方法。

2. 难点: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环境与健康》2. 教学课件3. 环保实例资料4. 课堂活动用品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进而引入新课《环境与健康》。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环境与健康的概念,分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Step 3: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环保实例,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Step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环保行动的实际案例,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Step 5: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Step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Step 7:课后作业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

七、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2. 环境污染的防范与治理3.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4. 环保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5. 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法规。

优质公开课-《环境与健康》教案

优质公开课-《环境与健康》教案

第二课环境与健康法库东湖三中李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懂得保护环境对生命和健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和探究,掌握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难点:环境污染的产生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课前准备:课件、纸板、彩纸教学过程一、对比导入,激发兴趣1. 展示图片。

2. 生谈感受。

3. 播放视频:《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4. 生说感想。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1. 自我展示:你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 合作学习: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找出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其他组可补充。

第一组:播放音频《沁园春·霾》。

学生举例说原因和危害。

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依次汇报,学生列举具体事例。

4.自我感悟:你想怎样保护环境?如何做健康的使者?(比如:在家;在学校;在宿舍;在食堂;在超市;在电影院;在公交车上等)。

三、明理导行,拓展延伸1. 知识抢答:第一部分是出示九张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辨别是何种污染?第二部分是五个填空题。

2. 环保宣传:请以组为单位,设计环保宣传标语,之后分组展示。

四、布置作业,总结升华布置作业:小组合作出一份手抄报,宣传环保。

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第二课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环境污染室内环境健康噪声污染光污染。

环境与健康的教案

环境与健康的教案

环境与健康的教案教案标题:环境与健康的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意识,并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环境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案目标:1. 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2. 掌握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3. 培养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意识;4. 促使学生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善环境和保护健康。

教案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介绍a.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b.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因素对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a. 分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b. 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原则;c.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以改善健康。

3. 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a. 介绍健康生活的要素,如饮食、运动、休息等;b. 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c.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4. 环境与健康的案例分析a. 提供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改善环境以保护健康;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5. 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与健康a.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活动;b.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行动,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c.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思考和交流关于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激发他们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和健康促进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学生对环境与健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环境与健康》优秀教案

《环境与健康》优秀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亲身感到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围成一圈,闭上眼睛,听两段音乐。

一段是优美的轻音乐,另一段是噪杂的声音。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出“环境与健康”这个主题。

三、发给每个同学一张调查问卷,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看书。

问卷内容:(1)你是否闻到过汽车的尾气?有何感受?(2)你的家人中,有没有患癌症的?(3)你的周围有没有弱智儿童?(4)你的家人中有骑助力车的吗?(5)你能说出一个由于环境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子?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

(6)你吃过没有清洗过的瓜果蔬菜吗?(7)你家的附近有哪些明显的污染情况?(8)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吗?你吃过绿色食品吗?(9)你希望未来自己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10)在本节课学习后,你将如何关注自己、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四、答完题后,学生会到座位,汇报答题情况。

五.拓展:1、夏天,得空调病的人增多,你知道为什么吗?空调病的引起是因为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通性差、风量小等,使房间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成为致病因子的温床,导致霉菌、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大量繁衍寄生在寝室、地毯、窗帘上。

因此,不要全天候关闭窗户,调节的温度和室外温度差不要超过7度,地毯、床单、沙发罩要经常清洗。

在房间里摆放一些盆栽柑桔、迷迭香、香桃木、吊兰等,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2、了解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环境与健康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掌握保护环境和健康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掌握保护环境和健康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加,水污染导致人体中毒等。

2.知识讲解
讲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电磁辐射等方面。

3.案例分析
提供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环境对健康的具体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他可能会患上呼吸道疾病。

4.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探讨怎样保护环境和健康。

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想法,例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节约用水、少使用塑料袋等。

5.示范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和健康保护方法,例如如
何垃圾分类、如何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

6.小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个环境保护广告海报,强调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

并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海报。

7.总结与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和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并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保护意识。

但是,教学时间有限,存在时间不够充分的问题。

建议下节课可以继续深入学生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并教授更多的环境和健康保护方法。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

试讲教案·环境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为创建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 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3. 环保法律法规4. 环保习惯的养成5. 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保法律法规,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2. 教学难点: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环保习惯的长期坚持,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的创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环保法律法规,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环境污染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环保法律法规,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环境污染的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环保习惯的养成,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

4. 学生环保习惯的养成情况。

5. 学生对环境污染防治方法的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环境污染短片。

2. 环保法律法规资料。

3. 环保实践活动素材。

4. 环保案例分析。

5. 环保知识问答。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教案与讲稿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教案与讲稿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教案与讲稿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讲稿第二章环境与健康学习目标: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理解: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第一节概论思考题(1)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2)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吗,伦敦烟雾事件与光化学烟雾事件有什么区别?(3)你能举出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例子吗?同过思考题引出环境的概念以及本章的重点知识一、环境的概念一)环境环境(environment):(1)环境通常指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2)在WHO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就环境所作的定义中:环境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二)环境系统的组成1、按照环境划要素属性划分自然环境:指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条件,由空气、水、食物及其他生物等因素构成。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关系与条件,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卫生服务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构成。

2.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特定的空间环境、乡村环境、城市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自学)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重点)一)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二)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包括有利和有害)三)人与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包括被动适应环境和认识环境与能动改造环境)四、环境污染与健康一)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公众造成的危害称公害。

公害突出表现为公害事件与公害病。

二)环境污染物及污染源1、污染物的概念2、污染物的分类(1)按照性质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教案课程名称______ 预防医学部(系)___________ 基础部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公卫教研室教师姓名李炜娟职称助教授课对象2014年级临床医学专科1-8班授课时间2015年9月17日至2016年1月3日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主要参考书:1•孙要武•预防医学 2 •叶婷婷•预防医学 3 .黄吉武.预防医学[M].第4版.北京: :M].第3版.北京: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宴志勇,吴苇.预防医学[M].第1版.南昌:江西出版集团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说 明一、 教案基本内容1、 首页:包括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学时、授课题目、授课时间、教学主 要内容、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媒体与教具。

2、 续页:包括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时间安排,即教学详细内容、讲述方法 和策略、教学过程、图表、媒体和教具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各 讲述部分的具体时间安排等。

3、 尾页:包括课堂设问、复习思考题与作业题、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

二、 教案书写要求1、 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填写。

2、 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 突出重点,明确难点。

4、 图表规范、简洁。

5、 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项目齐全,详略得当。

6、 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 整页设计”为原则。

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请写出)教材:乌建平.预防医学[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 34.马骥,刘建喜.预防医学[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四、教研室(科室)主任意见复习第一章学习内容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二)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1. 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2.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 人对环境改造的主观能动作用(包括被动适应环境和认识环境与能动改造环境)三)环境污染与健康1. 环境污染的概念2. 环境污染的来源3. 环境污染的分类四)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五)环境污染的特点广泛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多样性二、大气与健康三、生活饮用水与健康二)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全: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3、感官性状良好:三)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5分钟5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5分钟10分钟5分钟授课中加强以下内容的举措1、如何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根据案例、举例讲解预防医学内容与临床联系,提醒学生今后在临床工作中需应用预防医学理论、方法,树立预防观念。

2、启示学生思维方面以影片、案例、举例引导学生学好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运用影片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痛痛病以及水俣病增强学生对公害病的理解与记忆。

3、指导学生自学方面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社会环境与健康4、介绍学科进展内容请同学课后学习网络教学平台预防医学课程中教学材料栏内上相关知识点,有关内容介绍了预防医学研究新进展。

(续页)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教案课堂设问:课后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1、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2、环境污染的概念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3、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区别4、环境污染的特点5、光化学烟雾与伦敦烟雾事件的区别6、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7、影响氯化消毒的主要因素8、水俣病、痛痛病的病因?选择题1. 引起水俣病的化学元素是()A. 铅B.汞C.铬D.镉E.砷2. 风疹病毒有()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致癌作用D.致畸作用E.致突变作用3. 属于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的是()A.COB.S02C.C0 2D.S0 3E.NO4. 在海滨、森林公园和瀑布等处人们感觉空气清新和舒适,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A.空气离子增多B.阳离子增多C.阴离子增多D.轻离子增多E.氧气增多5. 伦敦烟雾事件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污染物是()A.烟尘和二氧化硫B. 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二氧化硫和碳氢化物D.光化学烟雾E.以上都是6. 温室效应是因为大气中下列哪项含量增高()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E.氧气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讲稿第二章环境与健康学习目标: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理解: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生活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第一节概论思考题(1)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2)什么是光化学烟雾吗,伦敦烟雾事件与光化学烟雾事件有什么区别?(3)你能举出生活中环境污染的例子吗?同过思考题引出环境的概念以及本章的重点知识一、环境的概念一)环境环境(environment):(1)环境通常指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2)在WHO 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就环境所作的定义中:环境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二)环境系统的组成1、按照环境划要素属性划分自然环境:指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条件,由空气、水、食物及其他生物等因素构成。

社会环境:指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关系与条件,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卫生服务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构成。

2.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特定的空间环境、乡村环境、城市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二、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自学)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重点)一)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二)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包括有利和有害)三)人与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包括被动适应环境和认识环境与能动改造环境)四、环境污染与健康一)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公害(public nuisanee):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公众造成的危害称公害公害突出表现为公害事件与公害病。

二)环境污染物及污染源1、污染物的概念2、污染物的分类(1)按照性质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2)根据物理性状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理化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如汞、二氧化硫等。

二次污染物:指进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各种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作用下形成理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二)环境污染源1、生产性污染:主要是各种工业化学品,例如,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农业生产中农药长期使用造成的农作物、畜禽产品、水产品及野生生物中的农药残留,也会造成土壤、水、空气不同程度的污染。

2、生活性污染:垃圾、粪便、污水等生活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也可污染环境。

3、交通性污染:目前,汽车尾气在发达国家与地区已取代工业排放物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船舶往来和海上事故,也可造成水体的油污染。

4、其他污染:电视塔和其他电磁波通讯设备产生微波和其他电磁辐射,原子能和放射性同位素机构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等。

现代战争使用弹药,生物与化学战剂以及核爆炸试验所产生的多种污染物,以不同形态释放到环境中所造成的危害等。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1、环境自净作用2、环境转化作用: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后,一方面可通过自净作用,毒性降低或达到无害化;另一方面也可通过环境转化作用,化学结构产生改变,形成二次污染物,毒性增加,危害性加大。

例如,汽车尾气或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 )、碳氢化合物经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以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醛类等成分组成的光化学烟雾,刺激性与毒性大大加强。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生化代谢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biotransformation)。

例如污染水体的汞可沉积在水底淤泥中,经产甲烷菌体内的酶催化被甲基化,形成毒性更强的有机汞。

四)环境污染的特点1、广泛性:可以是整个城镇或一个区域,甚至全球性的污染。

受影响人口,不仅仅是青壮年,还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在内的整个人群。

2、长期性:剂量和浓度一般较低,需长期作用,甚至终生暴露才会显示危害作用。

所产生的危害又以慢性和潜在性为主,短期内不易察觉。

3、复杂性:多种环境因素、多种污染物可同时存在,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产生综合作用。

4、多样性:可表现为局部的或全身的,近期的或远期的,危及当代的或(和)下一代的损害作用。

五)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通常按损害性质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及间接效应。

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的急性危害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进入体内)所引起的,通常其损害表现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暴发,甚至死亡。

1)煤烟型烟雾事件1952 年伦敦烟雾事件,由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燃煤排放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急剧增加、扩散不开,结果造成数千居民中毒死亡。

2)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矾、纽约、东京及我国兰州市曾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过氧酰基硝酸酯和醛类等)事件。

这种淡蓝色的烟雾多在气温高、阳光强的夏季中午发生,对眼有强烈的刺激与催泪作用,污染严重时还可引起肺水肿,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

3)生产事故1984 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该市80 万人口中有52 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5 万人失明,2500 人死亡。

1986 年曾发生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当地放射性污染水平达正常允许量的1500倍。

数十人因急性放射病死亡,共有25 万人不得不从周围污染区紧急撤离。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是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负荷量蓄积,其产生的损害不断累积,而造成的特定的病理反应。

慢性危害最为常见,且影响广泛,是较为潜匿的健康损害方式。

1)水俣病:由慢性甲基汞中毒引起的,以神经系统病变为特征。

工业废水中无机汞污染水体,经水底淤泥中微生物的转化而成甲基汞,甲基汞经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在鱼体中浓集,造成食用人群的中毒。

2)痛痛病:由于长期食用被工业废水中镉污染的稻米和饮水引起的,以肾脏受损,骨质疏松及全身疼痛为临床特点的慢性中毒。

实际上,环境污染物在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亚临床的非特异性的健康效应,特别当剂量水平较低或暴露时间短时。

揭示这种早期效应状态的存在和发展,包括某些意义尚不明了的潜在性危害,是预防医学应给予充分重视的问题。

3、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据估计,人类癌症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而其中化学因素又占90%。

环境因素引起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异常增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称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