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就首先提出了社会间接资本的概念,强调“在一般的产业投资之前,一个社会应具备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积累” 。当时,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劳动生产率低下和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罗森斯坦•罗丹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部门)投入资本,通过这种投资的“大推进”来冲破经济停滞和贫困落后的困境与束缚,“推进”整个工业部门全面迅猛地发展。后来,罗森斯坦•罗丹又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思想。他

(1966)认为,社会

间接资本包括电力、运输和通信等在内的所有基础产业,它的服务具有间接的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在其他产业中被创造出来的投资机会,“它们构成国民经济基础结构以及作为国民经济整体的分摊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为了分析和论证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了“部门分析方法” 。罗斯托为了强调他对基础设施的理解,使用了“社会先行资本” 的概念。他指出: “各国在起飞前和起飞年代中,社会先行资本(主要是交通)所需的投资水平不同。”他还认为,“社会基础资本的先行建设……是起飞的一个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条件。”“在起飞可能出现之前,从最广泛的意义上

说……必须要有最低限度的先行社会基础资本建设。这种先行的、最低限度的建设规模因各国经济状况不同而不同,取决于以前的历史、地理和自然资源等情况。历史(1914 年以前的俄国)和当代的情况(1958 年后的中国)都表明:在没有相应的前提性资本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起飞的国家,它们在结构上的缺陷会导致起飞年代中的严重问题。”“社会先行资本的建立,在时间上具有确定无疑的优先性。”不过,罗斯托的“社会先行资本”概念有时又包括农业、教育等部门,显得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随意性。

Mschauer D. 于1989 年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他的研究结果表明: 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和能源供应,对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20世纪70 年代早期至80年代末美国经济生活中生产率的下降,能从同时期公共资本量的恶化状况中得到解释。而Munnell A. 在1990 年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些结论。Hiehl D. 于1986 年在给欧共体的一份报告中表明: 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还有学者对墨西哥、日本、西班牙等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作过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总之,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一条共同的结论,那便是: 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经济学家南亮进也研究了基础设施问题,他认为基础设施可以称为社会间接资本,一般以运输和通信为代表,它们是经济增长所不可缺少的初期条件。

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在《1994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以“为

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题,考察了基础设施与发展的联系,探讨了发展

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及其质量的方式。该报告集中讨论的是经济基础设施,它包括以下方面的服务: 公共设施—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及管道煤气。公共工程—公路、大坝和灌溉及排水用的渠道工程。其他交通部门—城市和城市间铁路、城市交通、港口和水路,以及机场。

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基础设施完备与否决定一国的成功和失败,无论是在使生产多样化、扩大贸易、解决人口增长问题方面,还是在减轻贫困及改善环境条件方面,都是如此。

综上所述,在国外对基础设施的研究,大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经济性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通讯、电力、供排水等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等。广义的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包括教育、卫生、法律以及行政管理等部门。

(二)国内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国内学者对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是零星、分散、浅显的。从20 世纪80 年代后,基础设施问题的研究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基础设施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但至今国内学者对基础设施的具体含义和范围的理解仍然存在差异。

1983 年,刘景林发表《论基础结构》一文,就基础设施概念作了较全面的研究。'“他认为,“基础设施是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活供应创造共同条件而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和机构的总体”。他还从基础设施的职能角度,把基础设施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三类,并指出各自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1985 年,中国人民大学杨治教授在其著作《产业经济学导论》也分析了基础设施概念。”他认为基础设施是社会性资本投资形成的资产。社会性资本投资一般由政府拨款,或由国家机关及国有企业通过种种办法筹措资金来实现。这种投资又称为公共投资。他还认为生产的发展同基础设施的发展必须保持均衡。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王建国研究员进行了“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与发展研究” ,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更加强烈的针对性。他首先对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进行横向客观分析,提出了河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提出了加快河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六点政策建议。

2002 年8 月,上海城市发展信息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部主任肯和生同志在《上海城市发展》第四期发表了题为“国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特点” 一文。把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与世界知名城市进行比较,析出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三个缺陷。并对巴黎城市快速交通布局、伦敦太晤士的水务管理、莫斯科城市的现代化环保手段以及新加坡闹市区的道路通行时间收费系统等进行了全面介绍,给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文章还着重对国外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政府职能进行了有益分析,认为政府应该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主体作用。

城市基础设施通常是指为发展生产、保证生活供应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创造共同条件、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总称。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越发达,其经济运行越顺畅、越有效,人们生活越便利,生活质量越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涵义,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城市基础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