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各种诊断的描述 - 副本

合集下载

胃镜病理报告举例

胃镜病理报告举例

胃镜病理报告举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镜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胃镜检查可以通过观察胃黏膜的显示情况,检测出胃部的病变,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而胃镜病理报告则是对胃镜检查结果的详细描述和诊断。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一份胃镜病理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病例简介:患者为55岁男性,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胃镜检查显示胃部溃疡。

胃部活检病理报告:1. 标本来源:胃部活检组织。

2. 标本数量:1块。

3. 标本质地:软,直径2.0cm。

4. 病理学所见:镜下观察见溃疡区域边缘不规整,溃疡深达黏膜下层。

溃疡边缘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

5. 病理学诊断:胃黏膜溃疡。

结论:根据病理学所见,本次胃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部存在溃疡。

溃疡深度较深,且伴有炎细胞浸润,提示炎症反应明显。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胃部通畅。

胃镜病理报告是临床医生对患者胃部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通过对病理学所见的详细描述,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在进行胃镜检查时,患者应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积极配合治疗,做好相关的饮食和生活调节,以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理解胃镜病理报告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胃镜病理报告是医生根据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后所发现的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和分析的报告。

胃镜病理报告主要包括病变的名称、程度、分布、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和建议治疗方案等内容。

下面我将针对一份胃镜病理报告举例进行详细描述。

标题:胃镜病理报告姓名:王XX 性别:男年龄:50岁住院号:12345检查医师:李XX 病理号:67890检查日期:2022年1月1日临床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检查所见:1.胃镜检查示:胃体、胃角、幽门以上部分黏膜上覆有不规则糜烂面积,边缘不整,大小约0.5cm×0.5cm,周边见片状出血迹,上皮呈浅红色,与周围正常胃黏膜分界清楚。

胃镜检查模板

胃镜检查模板

胃镜检查模板萎缩性胃炎镜检所见:食道:入镜顺利,食管粘膜色泽正常,血管纹理清楚,齿状线无上移。

贲门:不松。

胃底:粘膜呈脑回壮排列,色泽正常。

胃体:粘膜皱襞排列整齐。

色泽桔红色,分泌物,清亮少许液体。

胃角:光滑呈拱状。

胃窦,粘膜皱襞排列整齐,蠕动好,色泽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分泌物少许。

幽门:可见,形状呈半圆形,开闭情况正常,粘膜皱襞无粗大皱襞,色泽正常,其他粘膜物及微生物。

十二指肠:球部正常,球后可见环状皱襞。

明显的粘膜萎缩和菲薄,可透见粘膜下血管网,粘膜灰色,血管网呈树枝状,皱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可见到粘膜凹凸不平和过结节以及腺瘤性息肉。

印象: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降部溃疡,呈细长型,底部后白苔,边缘可见红润环绕。

幽门溃疡,椭圆形深溃疡,低平,有厚的苔覆盖,边缘光滑。

早期食管癌镜检所见:食道:入镜顺利,食管粘膜色泽正常,血管纹理清楚,齿状线无上移。

贲门:不松。

胃底:粘膜呈脑回壮排列,色泽正常。

胃体:粘膜皱襞排列整齐。

色泽桔红色,分泌物,清亮少许液体。

胃角:光滑呈拱状。

胃窦,粘膜皱襞排列整齐,蠕动好,色泽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分泌物少许。

幽门:可见,形状呈半圆形,开闭情况正常,粘膜皱襞无粗大皱襞,色泽正常,其他粘膜物及微生物。

十二指肠:球部正常,球后可见环状皱襞。

糜烂面发红,脆性增加,呈地图型,周围环绕正常的黏膜。

溃疡较浅,边缘略隆起,光滑或有小结节变,底部有污苔。

印象:早期食管癌胃溃疡镜检所见:食道:入镜顺利,食管粘膜色泽正常,血管纹理清楚,齿状线无上移。

贲门:不松。

胃底:粘膜呈脑回壮排列,色泽正常。

胃体:粘膜皱襞排列整齐。

色泽桔红色,分泌物,清亮少许液体。

胃角:光滑呈拱状。

胃窦,粘膜皱襞排列整齐,蠕动好,色泽红白相间,以红为主。

分泌物少许。

幽门:可见,形状呈半圆形,开闭情况正常,粘膜皱襞无粗大皱襞,色泽正常,其他粘膜物及微生物。

十二指肠:球部正常,球后可见环状皱襞。

活动期:溃疡大而深、厚苔、无皱壁集中。

胃镜镜下诊断

胃镜镜下诊断

1.慢性浅表性胃炎
食管、贲门:粘膜淡红色,表面光滑,齿状线清,贲门开闭正常。

胃底、胃体:粘膜桔红色,充血水肿,表面光滑,皱襞形态及分布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角:弧形,软。

胃窦:粘膜不均匀桔红色,充血水肿明显,散在数处疣状增生灶,蠕动正常。

幽门:圆形,未见反流。

十二指肠球及降部:球部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所见降段粘膜未见异常2.食管裂孔疝
食管、贲门:距门齿30cm-齿状线见片状糜烂,齿状线上移,距门齿35cm,向下见较大胃腔,贲门开闭差。

胃底、胃体:粘膜淡红色,充血水肿,表面光滑,皱襞形态及分布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角:弧形,软。

胃窦:粘膜不均匀淡红色,充血水肿,表面光滑,蠕动正常。

幽门:圆形,未见反流。

十二指肠球及降部:粘膜未见异常。

3.胆汁反流性
食管、贲门:粘膜淡红色,表面光滑,齿状线清,贲门开闭正常。

胃底、胃体:粘膜桔红色,明显充血水肿,表面光滑,皱襞形态及分布正常,散在陈旧出血点,粘液湖黄绿色,量中等。

食管、贲门:距门齿
30cm-齿状线见片状糜烂,齿状线上移,距门齿35cm,向下见较大胃腔,贲门开闭差。

胃底、胃体:粘膜淡红色,充血水肿,表面光滑,皱襞形态及分布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角:弧形,软。

胃窦:粘膜不均匀淡红色,充血水肿,表面光滑,蠕动正常。

幽门:圆形,未见反流。

十二指肠球及降部:粘膜未见异常。

三步看懂胃镜报告,出现哪些字眼才是“癌症信号”?

三步看懂胃镜报告,出现哪些字眼才是“癌症信号”?

三步看懂胃镜报告,出现哪些字眼才是“癌症信号”?根据全球癌症发病率统计,我国是个胃癌大国,发病率约占全球的40%。

[1]所以不想被胃癌找上的中国人,经常做胃镜。

不过胃镜检查报告太过复杂,溃疡、萎缩、肠化生......很多人拿到了都看不懂。

那么怎么看胃镜报告呢?那些诊断名词又分别代表什么呢?胃镜检查报告,请看3处地方胃镜检查报告大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姓名等。

Tips:这里提醒大家,拿到报告先核对个人信息呦~可别拿错了闹乌龙第二部分是胃各处的一个影像,包括贲门、胃窦、胃底、胃角、胃体等。

第三部分是胃各处的描述;第四部分则是诊断结果。

1先看「第四部分」:医生根据胃镜下所见给出的诊断•问题不大的结论:未见明显异常、慢性浅表性(或非萎缩性)胃炎,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基本等同于正常。

•有些问题的结论:胆汁反流、糜烂、溃疡、充血、水肿、胃息肉,这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管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问题比较严重的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2],这些为“癌症字眼”,需要高度警惕,及早进行干预。

2再看「第三部分」:胃各处情况会依次列出。

•粘膜光滑代表没什么问题•充血、水肿可能是炎症•若存在新生物,则可能是肿块3最后看「第二部分」:此处较为深奥,也可不看。

重点看有问题的部位,可以看到自己胃里的具体影像。

病理活检报告又该怎么看?胃镜检查报告在检查当日就能拿到,但有些患者在3-5日还会拿到一张“病理报告”,这是因为有些异常情况,医生仅凭胃镜无法确定,所以取一点“肉”做病理活检。

具体可看有无以下“危险字眼”:活动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当、喝酒、抽等都可引起活动性炎症,常用“+”“++”“+++”表示轻、中及重度。

幽门螺杆菌感染英文缩写为“HP”,是胃炎、溃疡乃至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应规范化根除治疗。

胃镜切片报告

胃镜切片报告

胃镜切片报告
姓名:
年龄:
性别:
住址:
临床诊断:
检查结果:
一、镜下病理学结果:
经胃镜检查,取胃两个部位的黏膜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胃部组织细胞排列有序,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异型细胞、癌细胞、淋巴瘤细胞、不典型增生细胞、组织结构紊乱或糜烂溃疡。

符合正常范围。

二、临床诊断:
根据镜下病理学结果和临床表现,确诊为正常胃黏膜。

三、医生建议:
建议患者遵循医嘱,继续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

如发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接受医生的诊疗和治疗。

同时,饮食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尽量戒烟戒酒,保持心态愉快,避免情绪波动,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以上是本次胃镜切片报告的内容。

希望患者能够理解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早日康复。

同时,也提醒广大的人们,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胃镜分析报告

胃镜分析报告

胃镜分析报告简介胃镜是一种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观察胃部内腔结构和粘膜病变情况。

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胃部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

本文档将对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检查结果1. 胃黏膜颜色和光泽正常胃黏膜呈淡红色,并具有光滑的光泽。

若胃黏膜颜色明显变淡、粗糙或失去光泽,可能说明存在胃黏膜病变。

2. 胃黏膜纹理正常胃黏膜纹理应清晰且均匀。

若胃黏膜呈现细小皱褶或胃炎表现,可能存在胃炎症状。

3. 胃黏膜病变根据观察到的胃黏膜病变形态和分布,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以下疾病:•胃溃疡: 观察到溃疡病变,常常为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凹陷处常有深红色或黑色坏死物质。

•胃息肉: 观察到突出的肉芽组织,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

•胃炎: 观察到胃黏膜充血、水肿、粘膜破损、黏液分泌增多等炎症表现。

•胃糜烂: 观察到面积较大的浅表性溃疡,表面有细小出血点或渗出物。

•胃出血: 观察到胃黏膜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可能为溃疡、糜烂等引起。

4. 活检结果对可疑的胃部病变区域进行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病因。

常见的活检结果包括:•胃黏膜炎症: 活检结果显示炎症细胞浸润,可以进一步分析炎症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癌前病变: 活检结果显示细胞异常增生、异型增生等,可能预示着胃癌的发展。

•癌细胞: 活检结果显示恶性细胞的存在,进一步确定是否有胃癌。

5. 结论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和活检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可能的结论:•正常胃镜检查: 未发现明显的胃部疾病或异常。

•胃炎: 胃黏膜有炎症病变,可能导致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胃溃疡: 胃黏膜出现溃疡病变,常伴有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胃息肉: 胃黏膜出现息肉病变,通常为良性增生,但需注意有无恶变的风险。

•胃癌: 活检结果显示存在癌细胞,将转诊至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结束语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诊断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胃黏膜病变和进行组织活检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

胃镜描述(全面、详细、精确)

胃镜描述(全面、详细、精确)

内镜描述描述内容及顺序: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质地,依次描述一、部位:1、食管:距门齿cm食管或贲门(左右侧壁、前后壁、四壁)2、胃:胃底(前、后壁,大弯侧)胃体(上、中、下段前壁、后壁、小弯侧、大弯侧)胃角:(小弯切迹、大弯侧、前后壁)胃窦(小弯侧、大弯侧、前后壁)幽门及幽门管(几点钟位置)3、十二指肠:球部(大小弯、前后壁)、球后及降段(前后壁、内、外侧壁)二、大小以内镜肉眼目测病变的大小、大约估计。

静脉曲张估计其静脉的直径粗细。

溃疡、癌肿、息肉、憩室、孤立性静脉瘤等直接描述大小。

三、形态1、反流性食管炎:粘膜散在斑片状或纵行条状充血、红斑糜烂、条状溃疡或溃疡融合成片或胃及食管四壁附白苔,有无渗出,有无假息肉、狭窄等。

2、食管静脉曲张:(1)直径或大小(2)形态:直形或者直线型、蛇形、迂曲形、串珠形、结节状;(3)基本色调:静脉为灰白色、青蓝色或蓝灰色;(4)红色征;静脉表面粘膜有:红色蚯蚓样、樱桃红斑、血疱状及弥漫性发红、表面有糜烂等及有出血;3、急性胃炎:全胃及胃体或者窦广泛弥漫充血水肿,皱壁粗大、糜烂、溃疡。

急性胃粘膜病变:粘膜弥漫出血以及粘稠炎性渗出或附着血迹、血痂。

4、CSG:粘膜水肿,局限性或散在点状、片状、条状充血红斑、陈旧性出血点,出血点多为粘膜内出血,粘膜外出血常附血痂(无论是否肉眼见糜烂,糜烂必然已经形成)。

局限性散在疣状隆起、顶端有糜烂、粘液湖有无黄绿色胆汁,胆汁反流(+,++,+++),粘膜有无苍白呈贫血呈贫血貌。

5、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粘膜颜色改变呈苍白、灰白、灰黄色、呈斑状或弥漫性分布、粘膜粗糙或呈颗粒状、散在米粒样改变或鱼鳞状、花斑样改变。

2)粘膜变薄或血管网显露(排除注气过多);3)同时伴有浅表性胃炎的表现如红斑、出血点。

6、残胃炎描述:胃大部切除,残胃十二指肠(毕I式)吻合术后或残胃空肠(毕II式)吻合术后或残胃空肠Y型吻合术后。

残胃粘膜光滑、充血、红斑…吻合口光滑、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或输入、输出袢有无出血、糜烂、溃疡,鞍部有无溃疡。

胃镜检查诊断模板

胃镜检查诊断模板

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

胃底未见异常。

弥漫性胃粘膜水肿、充血及多发性粘膜糜烂、出血或溃疡形成。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底未见异常。

胃窦部粘膜花斑状,充血,水肿,渗出,粘膜脆性增加,颗粒状增生。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慢性糜烂性胃炎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底未见异常。

胃窦部粘膜多发隆起性糜烂,直径0.5-1.0cm,隆起顶端呈脐样凹陷。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底未见异常。

粘膜呈灰白色,粘膜变薄,血管网显露。

部分称颗粒状/结节状增生。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肥厚性胃炎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粘膜皱襞巨大扭曲如脑回状,胃小凹延长扭曲,胃窦正常。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胆汁返流性胃炎食管粘膜正常。

胃粘液湖呈黄绿色,量中等。

胃底未见异常。

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幽门较松弛,可见胆汁返流。

十二指肠粘膜充血水肿,可见胆汁附着。

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下端可见静脉曲张,呈蚯蚓状。

胃粘膜充血明显,多发性点状糜烂和出血点,呈“蛇皮样”外观。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球部散在点状糜烂和溃疡。

胃窦血管扩张症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底未见异常。

胃窦部粘膜毛细血管扩张,粘膜下静脉扭曲扩张。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胃溃疡胃溃疡(A1期)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底未见异常。

胃体/窦部小弯/大弯侧/胃角可见一直径**cm溃疡,边缘水肿,底覆厚白苔,污秽。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胃溃疡(A2期)食管粘膜正常。

胃体蠕动正常,粘液湖清,量中等。

胃底未见异常。

胃体/窦部小弯/大弯侧/胃角可见一直径**cm溃疡,边缘水肿,底覆白苔,清洁。

幽门开合良好。

十二指肠未见异常。

胃溃疡(H1期)食管粘膜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帖最后由leio 于2009-12-15 16:22 编辑1.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浅表性胃窦胃炎(充血/渗出型)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光滑,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浅表性胃窦胃炎(充血/渗出型伴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光滑,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2期)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粘膜充血水肿,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为0.4x0.6cm的深溃疡,内覆厚白苔,未见活动性出血,周边粘膜充血肿胀,未见肿块;球降交界处可见一大小约为0.7x0.9cm的深溃疡,内覆厚白苔,未见活动性出血,周边粘膜充血肿胀,未见肿块。

所见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H1-S1期)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粘膜充血水肿,前壁靠小弯侧可见一皱壁牵扯,基底部粘膜红,周边可见多个大小约为0.1-0.3cm的浅溃疡,稍覆白苔,部分呈霜斑样,前壁靠小弯侧可见假憩室形成。

所见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溃疡(A2期)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粘膜充血水肿,球降交界大弯侧靠前壁可见一大小约为0.8x1.5cm的深溃疡,内覆顾黄白苔,未见活动性出血,周边粘膜充血肿胀,未见肿块。

所见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胃角多发溃疡(A2期)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变形粘膜充血水肿,靠前壁可见两个大小约为0.4x0.5cm、0.5x0.6cm的深溃疡,内覆厚白苔,未见活动性出血,周边粘膜肿胀,稍粗糙,于溃疡边缘活检2块;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胃窦胃角Ca累及胃体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可见部分食物潴留,所见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变形、僵硬,胃窦蠕动基体消失,胃角、胃窦可见一环胃壁腔肿块,占据胃壁腔2/3,胃腔缩小,狭窄,电镜通过有阻力,肿块表面糜烂、中央可见深溃疡,大量坏死苔覆盖,结节样增生,2004年03月29日胃镜病检示胃角Ca,累及胃体。

周边粘膜充血水肿。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胃体Ca?2.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A2期)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多,呈咖啡色。

胃体粘膜充血水肿,后壁靠大弯侧可见大小约为5.0x6.0cm的肿块,中央可见一巨大溃疡面,表面覆大量坏死苔,未见活动性出血,周边呈围堤样隆起,可见部分结节样增生,于结节样增生处活检7块;周边粘膜充血肿胀,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粘膜充血水肿,前壁及大弯侧可分别见一大小约为0.4x0.5cm、0.3x0.4cm的深溃疡,内覆厚白苔,未见活动性出血,周边粘膜充血肿胀,未见肿块。

所见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食道Ca?(上段)食管上段距门齿28~32cm前壁及左右侧可见一肿物,占据管腔4/5,表面糜烂,呈结节状或不规则样隆起,质地硬脆,部分覆污秽苔,有自发性及接触性出血,取活检6块,其余食管粘膜未见异常。

贲门形态及粘膜未见异常。

胃底及胃体粘膜未见异常。

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自如。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上部粘膜未见异常。

贲门Ca?累及胃底食管下段粘膜充血水肿,距门齿35-40cm可见多个结节样增生,表面粗糙,有自发及碰触性出血,食管上段及中段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模糊,可见一环管腔肿块,占据管腔1/3,表面糜烂、溃疡,部分坏死苔覆盖,结节样增生,有自发及碰触性出血,内镜通过稍有阻力;反转胃底、贲门内口可见一环贲门内口肿块,占据贲门内口4/5,表面糜烂,部分溃疡面形成,大量坏死苔覆盖,结节样增生,累及胃底;于贲门口结节样增生处活检7块。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幽门前区粘膜粗糙面性质待定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幽门前区前壁靠小弯侧可见一大小约为0.4x0.5cm的粘膜粗糙面,表面未见糜烂、溃疡,未见肿物。

</P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十二指肠炎症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充血水肿,可见散在糜烂点,大小约为0.1-0.2cm不等,未见溃疡及肿块。

所见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食道浅溃疡性质待定:以感染可能性大(霉菌性食道炎?)2.浅表性胃窦胃炎(充血/渗出型)食管距门齿19-35cm前壁,下壁均可见多个浅溃疡形成,大小约为0.6-4.0cm不等,部分融合,表面覆白苔,较粗糙,活检3块,周边粘膜稍肿胀,末见肿块及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未见异常;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及降段粘膜未见异常。

1.胆道蛔虫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块;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胃角弧形、光滑,胃窦蠕动良好,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未见糜烂、溃疡及肿物。

幽门圆形,开闭好。

十二指肠球部未见异常。

降段可见多条蛔虫成虫,可见一条一端嵌入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乳头肿胀,可见糜烂,异物钳取出三条蛔虫成虫,余充气逼入空肠。

会厌部未见异常进镜到会厌部。

镜下见:咽粘膜光滑,未见充血及新生物;会厌抬举好,无充血、水肿及新生物;双侧披裂活动好,未见新生物;双侧室带无充血水肿,未见新生物;双侧声带活动好,声门闭合佳,表面光滑。

慢性声带炎、声带息肉进镜到会厌部。

镜下见:咽粘膜光滑,未见充血及新生物;会厌抬举好,无充血、水肿及新生物;双侧披裂活动好,未见新生物;双侧室带无充血水肿,未见新生物;双侧声带活动好,声门闭合欠佳,双侧声带前中1/3处可见一对称性白色结节状隆起,大小约为0.2x0.3cm,表面光滑,未见糜烂、溃疡。

1.胃底息肉电凝电切术2.浅表性全胃炎(充血/渗出型伴胃窦糜烂)食管形态及粘膜色泽正常,未见溃疡、糜烂,未见静脉曲张。

贲门齿状线清晰,内镜能通过。

胃底粘膜充血水肿,花斑样改变,红白相间,靠前壁可见一大小约为0.5x0.6cm的亚蒂息肉,表面光滑,未见糜烂、溃疡,取圈套器圈套息肉基底部,依次电凝电切,摘取息肉,见基底部粘膜苍白,未见出血,摘取息肉送病检;粘液湖液量中等,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