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3]](https://img.taocdn.com/s3/m/ba3a8ff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b.png)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和成分化学品名称:(填写化学品的通用名称或商业名称)化学品成分:(填写化学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杂质和添加剂)分子式:(填写化学品的分子式)分子量:(填写化学品的分子量)CAS号:(填写化学品的CAS注册号)二、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和气味:(填写化学品的颜色、形状、状态和气味)沸点和熔点:(填写化学品的沸点和熔点,以及相应的压力)相对密度和蒸汽密度:(填写化学品的相对密度和蒸汽密度,以及相应的温度)溶解性:(填写化学品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相应的温度)闪点和燃点:(填写化学品的闪点和燃点,以及相应的压力)爆炸性和自燃性:(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爆炸性或自燃性,以及相应的条件)其他性质:(填写化学品的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氧化性、电导率等)三、危险特性主要危险性:(填写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类别:(填写化学品的危险类别,如易燃液体、易爆固体、剧毒物质等)危险标志:(填写化学品的危险标志,如红色火焰、黑色骷髅等)危险编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编号,如3350、1017等)UN编号:(填写化学品的UN编号,如1203、1090等)四、防护措施储存条件:(填写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包装要求:(填写化学品的包装要求,如材质、形式、标识等)运输注意事项:(填写化学品的运输注意事项,如禁止混装、避免撞击、防止泄漏等)操作注意事项:(填写化学品的操作注意事项,如佩戴防护用具、避免接触皮肤或眼睛、远离火源或热源等)废弃处理方法:(填写化学品的废弃处理方法,如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专业处置等)五、急救措施吸入中毒:(填写化学品吸入中毒后的急救措施,如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给予氧气或人工呼吸等)皮肤接触:(填写化学品皮肤接触后的急救措施,如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涂抹适当的药膏等)眼睛接触:(填写化学品眼睛接触后的急救措施,如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避免揉擦眼睛、戴上防护眼罩等)食入中毒:(填写化学品食入中毒后的急救措施,如立即漱口、喝牛奶或蛋清、催吐或灌肠等)医疗建议:(填写化学品中毒后的医疗建议,如应尽快就医、携带本说明书或化学品标签、告知医生化学品名称和成分等)六、消防措施灭火剂:(填写化学品适用的灭火剂,如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方法:(填写化学品灭火的方法,如切断火源、远离烟雾、保持上风方向等)灭火注意事项:(填写化学品灭火的注意事项,如佩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服、避免水流冲散化学品、防止二次爆炸等)七、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处理方法:(填写化学品泄漏后的处理方法,如隔离泄漏区域、通知相关人员、穿戴防护用具等)泄漏处理注意事项:(填写化学品泄漏后的处理注意事项,如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水源等)泄漏处理设备:(填写化学品泄漏后的处理设备,如吸附剂、中和剂、密封容器等)八、参考文献(填写编制本说明书时参考的文献,如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科学论文等)九、附件化学品安全数据表(MSDS)化学品标签化学品运输证明化学品检验报告化学品质量证明十、专属名词及注释CAS号: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RegistryNumber,是由美国化学文摘社为全球已知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分配的唯一编号。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4]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4]](https://img.taocdn.com/s3/m/7bfb0f3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b.png)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化学品名称和成分化学品名称:(请填写化学品的通用名称或商业名称)化学品成分:(请填写化学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以及可能存在的杂质或添加剂)分子式:(请填写化学品的分子式)分子量:(请填写化学品的分子量)CAS号:(请填写化学品的CAS注册号)二、物理和化学性质外观和气味:(请填写化学品的颜色、形状、状态和气味)沸点和熔点:(请填写化学品的沸点和熔点,以及相应的压力)相对密度和蒸汽密度:(请填写化学品的相对密度和蒸汽密度,以及相应的温度)溶解性:(请填写化学品在水或其他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相应的温度)燃烧性和爆炸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燃烧性或爆炸性,以及相应的条件和参数)其他性质:(请填写化学品的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如闪点、自燃点、酸碱度、电导率等)三、危险特性主要危险性:(请填写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如有毒、腐蚀、刺激、致敏、致癌、致突变、致畸等)危险类别:(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类别,如易燃液体、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等)危险标志:(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标志,如T+、F+、O等)危险信号词:(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信号词,如危险、警告等)危险声明:(请填写化学品的危险声明,如H225:易燃液体和蒸气;H301:食入有毒等)防范声明:(请填写化学品的防范声明,如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P301+P310:食入后立即呼救中毒急救中心或医生等)四、防护措施工程控制:(请填写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通风、隔离、消防等)个人防护:(请填写化学品在接触时应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眼镜、手套、口罩、防护服等)环境保护:(请填写化学品在排放时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收集、处理、回收或处置等)五、急救措施吸入:(请填写化学品在吸入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迅速脱离现场、保持呼吸畅通、给予人工呼吸或氧气等)皮肤接触:(请填写化学品在皮肤接触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涂抹抗过敏药膏等)眼睛接触:(请填写化学品在眼睛接触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保持眼睑张开、避免揉搓、就医检查等)食入:(请填写化学品在食入后应采取的急救措施,如立即漱口、饮用大量温水或牛奶、催吐、就医治疗等)六、消防措施灭火剂:(请填写化学品适用的灭火剂,如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方法:(请填写化学品灭火时应采取的方法,如切断火源、远离风向、穿戴防护装备等)特殊危险:(请填写化学品灭火时可能产生的特殊危险,如有毒烟雾、爆炸危险等)七、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处理方法:(请填写化学品泄漏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如戴上防护用具、封闭泄漏源、防止扩散或渗入下水道等)废弃物处理方法:(请填写化学品泄漏后产生的废弃物应采取的处理方法,如收集在专用容器中、按照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置等)八、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条件:(请填写化学品运输时应遵守的条件,如使用专用车辆或容器;避免日晒雨淋和碰撞;按照规定贴上危险标签和运输标志等)九、不相容物质不相容物质:(请填写化学品与之发生危险反应或影响其稳定性的物质,如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氧化剂等)反应产物:(请填写化学品与不相容物质发生反应后可能产生的物质,如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爆炸性混合物等)十、毒理信息急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人体造成急性中毒的途径和程度,如口服LD50、皮肤LD50、吸入LC50等)慢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的慢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的途径和程度,如皮肤过敏、肝肾损伤、神经系统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动物造成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如NOAEL、LOAEL等)致癌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致癌性,以及相关的证据和评价,如IARC、NTP、EPA等)致突变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致突变性,以及相关的证据和评价,如AMES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等)致畸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致畸性,以及相关的证据和评价,如胚胎毒性试验、畸形试验等)十一、生态信息生物降解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生物降解性,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BOD、COD、DOC等)生物积累性:(请填写化学品是否具有生物积累性,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BCF、BAF等)水生生物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水生生物造成的毒性效应,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LC50、EC50、NOEC等)土壤生物毒性:(请填写化学品对土壤生物造成的毒性效应,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如LC50、EC50、NOEC等)其他生态影响:(请填写化学品对其他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等)十二、废弃处置方法废弃物分类:(请填写化学品废弃物的分类,如危险废物、一般废物等)废弃物标识:(请填写化学品废弃物的标识,如危险废物标志、危险特性代码等)废弃物处置方法:(请填写化学品废弃物应采取的处置方法,如回收利用、焚烧处理、填埋处理等)十三、法规信息国际法规:(请填写化学品受到的国际法规的规定,如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国际海事组织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国家法规:(请填写化学品受到的国家法规的规定,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目录》《危险废物名录》等)地方法规:(请填写化学品受到的地方法规的规定,如《北京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等)十四、其他信息十五、附件附件一:(请填写附件一的名称和内容)附件二:(请填写附件二的名称和内容)附件三:(请填写附件三的名称和内容)十六、专属名词及注释专属名词一:(请填写专属名词一的名称和解释)专属名词二:(请填写专属名词二的名称和解释)专属名词三:(请填写专属名词三的名称和解释)十七、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困难一:(请填写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困难二:(请填写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二,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困难三:(请填写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三,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MSDS手册01.丙酮 (3)02.异丙醇 (5)03.硫酸 (7)04.乙酸 (9)05.盐酸 (11)06.乙醇 (13)07.甲醇 (15)08.氨水 (17)09.氢氧化钠 (19)10.浓硫酸 (21)11.甲醛 (24)12.高锰酸钾 (26)13.二甲苯 (28)14.正丁醇 (32)15.苦味酸 (34)16.TEMED (36)17.叠氮化钠 (37)18二甲基亚砜 (38)19.磷酸二氢钠 (40)20.氯化钠 (42)21.氯化钾 (43)22.氯化铵 (44)23.无水硫酸钠 (45)24.过氧化氢 (46)25酸氢二钠 (47)26.苯酚红 (49)27.蔗糖 (52)表1丙酮表2异丙醇表3硫酸表4乙酸表5盐酸表6乙醇表7甲醇表8氨水表9氢氧化钠表10浓硫酸表11甲醛表12高锰酸钾表13 二甲苯表14 正丁醇表15苦味酸表16 TEMEDTEMED,中文名为四甲基乙二胺,是一种无色透明旳液体,有微腥臭味,在分子生物学中,能够用于配制SDS-PAGE胶。
TEMED能够催化APS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聚丙烯酰胺凝胶旳聚合,可作为一种促凝剂使用。
TEMED即N,N,N',N'-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中文名:N,N,N',N'-四甲基乙二胺。
分子式:(CH3)2NCH2CH2N(CH3)2,分子量为116.20。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微腥臭味。
熔点:-55℃沸点:120-122℃密度:0.775g/ml(20℃)用途:多用于生物分子试验室当中,用于配制SDS-PAGE胶。
TEMED能够催化APS产生自由基,从而加速丙烯酰胺凝胶旳聚合,可作为一种促凝剂使用。
保存条件4℃保存。
遮光保存。
一般用棕色瓶子储存。
注意事项易燃,有腐蚀性,具强神经毒性,请勿大量吸入。
易挥发,使用后请盖紧瓶盖。
为了您旳安全和健康,请穿试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戴口罩操作。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危险品目录
1、丙酮
2、异丙醇
3、三甲基氯硅烷
4、磷酸
5、甲酸
6、四氢呋喃
7、乙酸乙酯
8、硫酸
9、乙酸
10、盐酸
11、亚硫酸
12、乙醇
13、甲酸
14、乙腈
15、二氯甲烷
16、氨水
17、三乙胺
18、五氯化磷
19、氢氧化钠
20、石油醚
21、三氯乙烷
22、吡啶
23、六甲基二硅烷
24、正已烷
25、液氨
26、三氧甲烷
27、醋酸酐
主要原辅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表丙酮
表异丙醇
表三甲基氯硅烷
表磷酸
表甲酸
表四氢呋喃
表乙酸乙酯
表硫酸
表乙酸
表盐酸
表亚硫酸
表乙醇
表甲醇
表乙腈
表二氯甲烷
表氨水
表三乙胺
表五氯化磷
表氢氧化钠
表石油醚
表三氯乙烷
表吡啶
表六甲基二硅烷
表正己烷。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事故原因分析及教训提炼
管理漏洞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不落实。
培训教育不到位,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预防措施建议和改进方向
加强设备设施管理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 处于良好状态。
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装备,提高设备设施的本 质安全水平。
预防措施建议和改进方向
严格工艺操作
1
2
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确保操作人员 严格遵守。
3
加强工艺参数监控和调整,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预防措施建议和改进方向
01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0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标识标签应粘贴在危化品的包装上或 运输车辆的显眼位置,确保相关人员 能够方便地获取危化品的信息。
03
实例展示
例如,对于易燃液体,其标识标签应 包括易燃液体的标志、名称、危险性 类别、联合国编号等信息,并粘贴在 包装的显眼位置。
05
事故案例分析与经验 教训总结
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化工厂爆炸事故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对新员工进行危化品安全知识培 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危化品安全知 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
应急处置能力。
鼓励员工参加相关行业协会和专 家组织的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提高专业素养。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企业安全运营
01
02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 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事故经过
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及物质、 事故过程及后果。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常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危险化学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它们往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健康,了解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至关重要。
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与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根据其危险特性,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爆炸品:如炸药、雷管等,在受到撞击、摩擦、火源等作用下,能迅速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导致爆炸。
2、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等,闪点较低,容易挥发形成可燃性蒸气,遇火源易燃烧。
3、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如红磷、硫磺等;自燃物品如白磷等,在空气中能自行发热燃烧;遇湿易燃物品如钠、钾等,遇水或潮湿空气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易燃气体。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具有强氧化性,能促进燃烧;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等,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并引发燃烧或爆炸。
5、毒害品:如农药、氰化物等,能对人体或其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6、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等,能对金属、人体等造成腐蚀伤害。
二、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一份完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提供化学品的名称、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等信息,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联系到相关企业。
2、成分/组成信息标明化学品的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以及它们的浓度或含量。
3、危险性概述简要描述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包括燃烧爆炸危险、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等。
4、急救措施针对不同的接触方式(如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误食等),提供相应的急救方法。
5、消防措施说明适用的灭火剂、灭火方法以及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6、泄漏应急处理提供在发生泄漏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人员防护、泄漏源控制、环境清理等。
7、操作处置与储存描述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要求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使用说明书(3篇)

第1篇一、产品概述1. 产品名称:[危险化学品名称]2. 产品编号:[产品编号]3. 生产单位:[生产单位名称]4. 生产企业地址:[生产企业地址]5. 生产日期:[生产日期]6. 有效期:[有效期]二、产品分类1. 危险化学品分类:[危险化学品分类]2. 危险特性:[危险特性描述]3. 毒性:[毒性描述]4. 爆炸性:[爆炸性描述]5. 环境危害:[环境危害描述]三、安全防护措施1. 防护装备:[防护装备要求]- 眼睛: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眼镜;- 皮肤:穿戴耐化学品侵蚀的防护服;- 呼吸: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口罩或防毒面具; - 手部:穿戴耐化学品侵蚀的防护手套;- 足部:穿戴耐化学品侵蚀的防护鞋。
2. 防止泄漏措施:-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容器和包装;- 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确保容器密封完好;- 操作人员应熟悉泄漏处理程序,并配备泄漏处理设备。
3. 防止火灾和爆炸措施:- 操作人员应熟悉火灾和爆炸处理程序;- 操作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禁止在操作区域吸烟、使用明火;- 禁止将化学品与氧化剂、还原剂等混合存放。
四、使用注意事项1.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产品特性和安全防护措施;2. 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3.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4. 操作区域应保持整洁,避免交叉污染;5.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防止化学品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6. 操作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疗帮助。
五、泄漏处理1. 泄漏处理程序:- 立即切断泄漏源;- 将泄漏区域人员撤离;-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器材进行泄漏处理;- 将泄漏物收集、转移至安全地点;- 对泄漏区域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2. 泄漏处理注意事项:- 禁止直接用手接触泄漏物;- 禁止使用明火处理泄漏物;- 禁止将泄漏物排放至下水道、河流等;- 禁止将泄漏物与其他化学品混合。
162种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612CAS No.:71-55-6分子式:C2H3Cl3分子量: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1,1,1-三氯乙烷≥95.0% 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
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
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甲基苯 (1)
2-丙醇 (2)
2-丁酮 (3)
乙酸乙酯 (4)
乙酸正丁酯 (5)
环氧树酯 (6)
醇酸树酯 (7)
二甲苯异体混合物 (8)
环己酮 (9)
不干性醇酸树脂 (10)
聚氨酯树脂 (11)
硝化纤维素 (12)
2-丁氧基乙醇 (13)
丙烯酸清漆 (14)
丙烯酸漆稀释剂 (15)
环氧漆固化剂 (16)
环氧漆稀释剂 (17)
硝基底漆 (18)
硝基清漆 (19)
硝基磁漆 (20)
硝基漆防潮剂 (21)
硝基漆稀释剂 (22)
聚酯树脂清漆 (23)
聚酯漆稀释剂 (24)
醇酸漆稀释剂 (25)
环氧磁漆 (26)
汽油 (27)
柴油 (28)
1,2,4,5-四甲苯 (29)
1,2,3-三甲苯 (30)
1,2,4-三甲基苯 (31)
1,3,5-三甲苯 (32)
1-丙醇 (33)
2-氨基乙醇 (34)
2-甲基-1-丙醇 (35)
4-甲基-2-戊酮 (36)
7110甲聚氨酯固化剂 (37)
氨溶液 (38)
苯酚 (39)
苯乙烯 (40)
环己烷 (41)
丙酮 (42)
石脑油 (43)
1,1-二氯乙烷 (44)
1,2-二氯乙烷 (45)
甲醇 (46)
乙醇[无水] (47)
4-羟基-4-甲基-2-戊酮 (48)
乙酸正丙酯 (49)
乙酸异丙酯 (50)
乙酸异丁酯 (51)
乙酸仲丁酯 (52)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53)
碳酸(二)甲酯 (54)
1,2-二甲苯 (55)
1,3-二甲苯 (56)
1,4-二甲苯 (57)
1,3,5-三甲基苯 (58)
正丁醇 (59)
乙二醇甲醚 (60)
乙二醇乙醚 (61)
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 (62)
N,N-二甲基甲酰胺 (63)
3-氯-1,2-环氧丙烷 (64)
三氯甲烷 (65)
三氯乙烯 (66)
乙酸[含量>80%] (67)
丙烯酸[抑制了的] (68)
氢氧化钠溶液 (69)
丙烯酸清漆 (70)
丙烯酸烘漆 (71)
丙烯酸乙酯[抑制了的] (72)
醇酸烘漆 (73)
醇酸绝缘漆 (74)
醇酸清漆 (75)
次磷酸 (76)
粗苯 (77)
电解除油剂 (78)
1,3-丁二烯[抑制了的] (79)
二氯甲烷 (80)
氟硅酸铵 (81)
氟化铵 (82)
高锰酸钾 (84)
光亮剂(无危规号) (85)
过氧化氢[20≤含量≤60%] (86)
1,2-环氧丙烷[抑制了的] (87)
甲(基)磺酸 (88)
聚氨酯漆稀释剂 (89)
聚酯树脂绝缘漆 (90)
硫脲 (91)
甲酸 (92)
甲醛溶液 (93)
硫酸 (94)
氢氟酸 (95)
氢氧化钾 (96)
四甲基氢氧化铵 (98)
四氯乙烯 (99)
四氢呋喃 (100)
松香水 (101)
塑料油墨 (102)
酸性活化剂 (103)
硝基绝缘漆 (104)
硝酸 (105)
盐酸 (106)
乙酸乙二醇乙醚 (107)
乙腈 (108)
乙酸乙烯酯[抑制了的] (109)
异丁烯酸甲酯[抑制了的] (110)
印刷油墨 (112)
正庚烷 (113)
正己烷 (114)
正磷酸 (115)
助焊剂 (116)
环氧富锌底漆 (117)
沥青底漆 (118)
松香防污漆 (119)
铝粉氯化橡胶漆 (120)
高锰酸钾 (121)
过硫酸铵 (122)
石油醚 (123)
过硫酸钠 (124)
硫酸铜 (126)
氟化氢铵 (127)
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