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指标
5岁儿童发育标准对照表

5岁儿童发育标准对照表
摘要:
一、5岁儿童发育标准概述
二、5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
三、5岁儿童认知发育标准
四、5岁儿童情感发育标准
五、5岁儿童运动发育标准
正文:
5岁儿童发育标准对照表
一、5岁儿童发育标准概述
5岁儿童处于学龄前阶段,身体、智力、情感和运动等方面都处于快速发育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儿童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发育中的问题。
二、5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
5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是衡量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根据我国儿童生长发育标准,5岁男童身高平均值为98.7厘米,女童身高平均值为97.8厘米;男童体重平均值为13.5公斤,女童体重平均值为12.93公斤。
三、5岁儿童认知发育标准
5岁儿童的认知发育主要体现在语言、数学、逻辑和社交等方面。
在语言方面,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并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在数学方面,儿童能够认识数字,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在逻辑方面,儿童能够理解一
些简单的逻辑关系,如大小、长短等;在社交方面,儿童能够与同龄伙伴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合作。
四、5岁儿童情感发育标准
5岁儿童的情感发育主要体现在自我意识、情绪表达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在情绪表达方面,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在人际关系方面,儿童能够建立初步的友谊,并能够遵循一些简单的社交规则。
五、5岁儿童运动发育标准
5岁儿童的运动发育主要体现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方面。
在大运动方面,儿童能够跑、跳、走、爬等,并能做一些简单的体育动作;在精细运动方面,儿童能够握笔画画,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
儿童身高生长表

儿童身高生长表随着孩子的成长,身高的变化是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儿童身高生长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下面将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身高生长情况进行介绍。
幼儿期(0-3岁)是儿童身高迅速增长的阶段。
一般来说,从出生到1岁,婴儿的身高会增长约25厘米,从1岁到3岁,幼儿的身高每年增长约10厘米。
这个阶段的儿童身高生长较为迅速,需要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学龄前期(3-6岁)是儿童身高生长的稳定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身高每年增长约5-6厘米。
家长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和饮食结构,提供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小学阶段(6-12岁)是儿童身高生长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男女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有所不同。
男孩的身高增长速度较快,每年约增长6-8厘米;女孩的身高增长速度较慢,每年约增长4-6厘米。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和钙的摄入,促进骨骼的发育。
青春期(12-18岁)是儿童身高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女孩的身高增长一般在13-14岁左右停止,男孩的身高增长一般在16-17岁左右停止。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儿童身高生长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在不同年龄段,儿童身高的增长速度有所不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和生活,关注孩子的身高生长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身高生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儿童各期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

儿童各期生长发育特点及指标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程。
在此期间,身体各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身高体重逐渐增加,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也不断提升。
以下是儿童各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及指标:1.乳幼儿期(0-2岁):-生长速度最快的阶段,出生后头两年体重增长约为4倍,身高增长约为1.5倍。
-身体比例逐渐接近成人,头部相对于身体逐渐变小。
-头围也在迅速增长,脑部发育迅速。
-骨骼、肌肉逐渐强健,并能进行基本的动作和姿势。
-具备抓握、翻身、坐立、爬行、未稳定性步态等运动能力。
2.幼儿期(3-6岁):-生长速度逐渐减慢,2岁后每年平均增高5-7厘米,体重每年增加2-3公斤。
-身体比例和体型逐渐接近成人,头部相对身体比例进一步缩小。
-肌肉、骨骼继续发育,肌肉协调性不断提升。
-脑部发育进一步完善,语言和认知能力大幅提升。
-可以进行跑、跳、爬、抛接等复杂的运动。
-社交能力逐渐增强,能与其他儿童进行游戏互动。
3.学龄前儿童期(6-12岁):-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大约每年增高5-6厘米,体重增加2-3公斤。
-身体比例和体型持续发展,整体身材更接近成人。
-肌肉、骨骼进一步发育,运动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增加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踢球,有助于发展健康的心肺功能。
-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进一步增强,对学习新知识兴趣浓厚。
4.青春期(12-18岁):-生长速度再次加快,女孩每年增高6-8厘米,男孩每年增高8-10厘米。
-性具特征发育明显,女孩乳房发育、月经正常来潮;男孩睾丸和阴茎增大。
-骨骼和肌肉进一步发育完善,力量和耐力逐渐增强。
-可以参与更具挑战性的体育锻炼,如举重、篮球、长跑等。
-心理和情绪变化较大,需要稳定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认知能力达到成年水平,自主思考、独立决策能力提高。
以上是儿童生长发育各期的特点及指标。
家长和教育者应关注儿童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为其提供适应性的健康饮食、运动和教育环境,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的关键指标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的关键指标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
从呱呱坠地到逐渐长大成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而复杂的过程。
为了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及时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发育状况,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身高和体重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测量的指标。
身高的增长反映了孩子骨骼的发育情况。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非常快,通常可以增长约 25 厘米。
到了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每年的身高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但仍然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共同作用,孩子会迎来身高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
体重则是衡量孩子身体营养状况和整体发育的重要指标。
新生儿出生后的体重会有生理性的下降,随后逐渐回升。
在婴儿期,体重增长迅速,通常每个月都会增加一定的重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增长的速度会逐渐变慢,但仍应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家长们需要定期为孩子测量身高和体重,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绘制生长曲线。
通过与标准生长曲线的对比,可以直观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如果孩子的身高或体重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存在营养不良、疾病或内分泌失调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其次,头围也是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头围反映了孩子颅脑的发育情况。
新生儿的头围一般在 33 35 厘米左右。
在出生后的前半年,头围增长速度较快,约为每月 1 厘米;后半年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到 1 岁时,头围约为 46 厘米;2 岁时约为 48 厘米;5 岁时约为 50 厘米。
如果孩子的头围过大或过小,都可能提示存在脑部发育异常的情况。
例如,头围过大可能与脑积水等疾病有关,头围过小则可能是小头畸形或脑发育不良的表现。
再者,胸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指标。
胸围反映了孩子胸部骨骼、肌肉和肺脏的发育情况。
新生儿的胸围通常比头围小 1 2 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围会逐渐超过头围。
学前教育儿童各年龄阶段身高体重

学前教育儿童各芳龄阶段身高体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而学前教育不仅仅包括教育内容和方法,还需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
儿童的身高体重是反映其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了解儿童各芳龄阶段的身高体重发育规律,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芳龄阶段的儿童身高体重发育规律进行详细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0-1岁在0-1岁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非常迅速。
通常新生儿的身长在出生后一个月左右会增长约3-4厘米,而体重也会增加1-1.5千克。
1岁以前,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这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
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婴幼儿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其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健康发育。
二、1-3岁在1-3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依然比较快。
一般来说,1岁时的男孩身高约在75-85厘米之间,女孩则在70-80厘米之间。
体重方面,男孩一般在9-13千克之间,女孩则在8-12千克之间。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学步,需要更多的运动和锻炼,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育。
三、3-6岁在3-6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
一般来说,3岁时的男孩身高在90-100厘米之间,女孩则在85-95厘米之间。
体重方面,男孩一般在12-16千克之间,女孩则在10-14千克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学前教育,需要更多的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刺激,而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
家长和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儿童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保证其获得全面的发展。
四、小结学前教育儿童各芳龄阶段身高体重的发育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在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方面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和关怀。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续写:在学前教育领域,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一直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而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规律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

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特点是指在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和发育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迅速,各项器官和系统逐渐成熟,体型逐渐接近成人,身高、体重等指标也在逐渐增长。
以下将详细解释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的特点。
1.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前三年内,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明显。
一般来说,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较均匀,每年约增长5-7厘米,体重则每年增加2-3公斤。
这是因为学龄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相对较快的发育。
2.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发育:学龄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的发育。
骨骼逐渐变得更加坚实,骨密度增加,骨骼的形状和结构也在逐渐完善。
肌肉也在这个阶段不断增长,力量和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
这使得学龄前儿童具有更好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3. 牙齿的生长和换牙:学龄前儿童的牙齿生长和换牙是一个重要的体格发育特点。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乳牙逐渐长齐,一般在3-4岁时全部长齐。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乳牙逐渐松动并脱落,被恒牙替代。
一般来说,儿童的恒牙开始长出是在6-7岁左右。
4. 肌肉和骨骼的协调性:学龄前儿童的肌肉和骨骼的协调性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逐渐能够掌握更加复杂的运动技能,如跑、跳、爬、走楼梯等。
这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能够更好地控制肌肉运动。
5. 视力和听力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和听力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的眼睛和耳朵逐渐成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信息。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社交交往非常重要。
6. 躯体意识和空间定向的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躯体意识和空间定向在这个阶段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逐渐能够感知和掌握自己的身体部位,能够在空间中进行定向和导航。
这对于他们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7. 免疫系统的逐渐成熟: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在这个阶段也逐渐得到了成熟。
新生儿宝宝、0-6岁儿童生长身高、体重及发育标准

新生儿宝宝、0-6岁儿童生长身高、体重及发育标准一、新生儿宝宝(0-1岁)新生儿宝宝的生长发育对于父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关注点。
在0-1岁的阶段,宝宝的身高、体重以及其他生长指标的正常发展被广泛接受并普遍应用于医疗和健康界。
宝宝的平均体重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达到2.4 kg(男婴)至2.6 kg (女婴)左右,之后每个月增加约600-800克。
而身长方面,新生儿的平均身长在出生时大约为50 cm(男女婴均差不多),到满一岁时可以增长至70 cm。
同时,宝宝在0-1岁期间的头围增长也非常重要,头围要正常增加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健康和发展状况。
正常头围的增长范围为每周约0.5 cm,到满一岁时可达到约45 cm。
二、幼儿期(1-3岁)从出生后到3岁是宝宝生长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身高和体重的正常发展对于宝宝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在1-3岁期间,男女婴的体重增长速度略有不同。
男婴平均每月增加约580克,女婴则为500克左右。
而身高方面,男女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每月约1.2 cm。
这一阶段宝宝的骨骼和肌肉发育迅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可能会有一些波动,但是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关键是确保宝宝的饮食均衡,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他们的正常生长。
三、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宝宝生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逐渐从幼儿向儿童转变的时期。
在3-6岁期间,宝宝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相对减缓。
男女婴的体重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为2 kg左右,身高增长速度平均为每年约5-7 cm。
这个阶段的生长速度略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宝宝在这个阶段开始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逐渐建立起日常生活中健康饮食习惯。
这有助于他们维持正常的身高、体重和体格发展。
四、发育评估与标准针对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评估,通常使用的参考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标准曲线图。
这些图表以儿童的年龄和性别为坐标,反映了各个年龄段儿童身高、体重等指标的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分析

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分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正确的营养摄入对儿童的发育至关重要,而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也是决定成年后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从体重、身高和营养方面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分析。
首先,体重是衡量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幼儿期的体重增长速度较快,每年约增加4-5公斤。
在一般情况下,按照年龄增长曲线,儿童的体重应该保持在曲线的正常范围内。
而从实际观察来看,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体重增长情况总体上较好,但也存在个别孩子体重增长不稳定的情况。
体重的正常增长与儿童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需要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摄入。
对于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来说,每天的饮食应该包括适量的乳制品、蛋类、肉类、鱼类等。
同时,还需要增加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摄入,以保证多样化的营养素供应。
此外,适当增加儿童的运动量也是维持体重正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身高也是评估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较快,每年约增加6-7厘米。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身高应该保持在年龄增长曲线的正常范围内。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增长情况总体符合正常发育趋势。
儿童的身高增长主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饮食和营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儿童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支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每天的饮食应包括牛奶、奶制品、豆制品、肉类、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也需要重视。
幼儿期是关键的营养摄取期,不良的营养状况会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实际观察,大部分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孩子的营养不均衡问题。
为了保证幼儿的营养摄入,幼儿园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包括早餐、午餐、加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岁-4岁半
一般掌握部分
四岁半宝宝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3.7—22.1公斤;
身高:97.7—115.5厘米;
女孩:体重:13.2—21.9公斤;
身高:96.7—113.5厘米。
动作发育:
能按照节奏做操,动作精细;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平衡。
会使用运动器具,愿意尝试新的玩法。
能独立进餐,会使筷子,能分发餐具;能自己正确的盥洗。
心理发育:
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和求救。
能主动的提出问题,爱观察。
懂得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懂得分享和谦让。
对自己应做的事所需的督促比以前减少;想象较以前差,对真实细节的事情感兴趣;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真相;开始理解“昨天”的含义;能先思考然后把图画在纸上;提问比以前减少,但提出的问题较有意义。
语言发育:
有2000个以上的词汇;能重复10个或10个以上音节的句子;至少能说出4种颜色;要求对一些事作出定义;能说出一星期有几天;能判断两件物品中哪件重;会数1—10做5之内的加法。
这个阶段的宝宝会说谎,对家庭成员的关系感米趣,如舅舅是老师的兄弟;喜欢与别人交往和上幼儿园的机会;不喜欢完不成任务,喜欢完成他开始做的事情;继续玩前一天的游戏;在游戏中扮演熟悉的真实人物;可靠、顺从、过于自信,在家中可帮助做事,甚至照顾他人;如果迷路而不能回家,能保持平静,说出姓名、地址;开始懂礼貌、大方、友好;与想象中的伙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具有自信、相信别人。
4岁半-5岁
一般掌握部分
满五岁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4.4—23.5公斤;
身高:100.7—119.1厘米;
女孩:体重:13.8—23.2公斤;
身高:99.5—117.2厘米。
动作发育:
能动作协调的做出走、跑、跳、投、平衡、钻、爬、攀登的动作。
能手眼协调的进行建构、拼插游戏。
会整理自己的床和物品。
心理发育:
知道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懂得爱护自己。
能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有尝试做科学小实验的愿望。
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逻辑性,喜欢朗诵和讲述。
能对自己的情绪有初步控制力。
语言发育:
能运用礼貌用语,友好与人相处。
宝宝有推理和想象能力会补充句子。
宝宝能讲故事带表情,能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人讲话,演节目时带表情,有感染力。
有的孩子太内向或者害羞,常常不敢同客人讲话,可以加强锻炼。
这个阶段宝宝有的不会用剪刀,这是家庭过度保护的结果,用剪刀是一种技巧,要求5岁宝宝不但会剪,还要会贴,并且贴得平整。
只要家长坚持让宝宝练习就一定能学会。
解系鞋带是5岁宝宝必须学习的内容,因为上学后要穿系鞋带的运动鞋上体育课,一定要自己会解和系上。
有些女孩在54个月时已能系结,多数要在68个月时才学会。
宝宝不但能会系活结,还要会解系死了的结,否则一旦系死了就无法穿脱运动鞋。
5岁-5岁半
一般掌握部分
五岁半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5.2—25.0公斤;
身高:103.6—122.6厘米;
女孩:体重:14.4—24.6公斤;
身高:102.2—120.9厘米。
动作发育:
宝宝能整齐有力地做操,能听指令变换队形。
能手眼协调的进行各种精细动作。
爱思考、爱提问,愿意动手操作。
身体平衡及控制有所改善,但仍有轻度的手脚不灵活,粗心及不安静;喜欢做大量体力活动的游戏;能熟练的用蜡笔、铅笔、剪刀。
语言发育:
能区分早晨和下午;知道一年四季的名称;死亡的概念已经形成;喜欢参加具有幻想的游戏活动或其他非常动人的事情;理解左和右;有2500字的词汇;能写字母和数字;以1、5、10来计数。
心理发育:
宝宝知道保持服装的整洁,能随气温增减衣物。
能观察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能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喜欢听别人读或讲故事;常见有紧张性行为,咬指甲;略加帮助就能洗澡;游戏时不能输;会聊天、指挥、打架;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这个阶段的宝宝认识了常见的安全标志。
学会数的分解和组成,会加减运算。
能进行续编、创编故事,并能完整的讲述。
能有合作意识,愿意主动与人交往。
5岁的宝宝能按时作息,能管理自己的东西。
家长要锻
炼宝宝的时间观念,先从一天开始。
培养宝宝对立体事物有认识,让宝宝学习如何用三角形拼成长方形。
平时在家中帮助大人穿针,锻炼宝宝的专注力。
5岁半-6岁
一般掌握部分
六岁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6.0—26.6公斤;
身高:106.4—125.8厘米;
女孩:体重:15.0—26.2公斤;
身高:104.8—124.5厘米。
动作发育:
宝宝能灵活、协调、快速的进行体育活动。
能做简单的家务,爱清洁,讲卫生。
还会用折纸玩具,5岁半以后会折狗和双船等简单玩具,5岁半和6岁会用纸折衣服和裤子。
心理发育: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创造性活动。
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名称及功能。
会运用多种材料工具来进行表现。
初步理解数量“守恒”的概念。
语言发育:
宝宝善于解词,语言能力很好,尤其是听力理解良好。
经常注意听故事或听大人讲话会发现许多词组,有的宝宝当时会问这些词的意思,经过积累就有一定的解词能力。
宝宝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会用自己的话将词解释清楚。
6岁宝宝已经懂得一些抽象的词汇如领导、尊重等。
这个阶段的宝宝集中注意时间比5岁时间长,可以注意15分钟,能抑制自己不被外面声音打扰。
可以进入系统的学校进行教育。
有很多宝宝在六岁时长出“六龄牙”既第一颗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的后方左右上下共四颗,负担主要咀嚼功能。
它萌出最早,被龋蚀机会最多。
如果不注意被龋坏到要拔掉时就会影响咀嚼功能,而且使其他牙齿移位,
咬合紊乱。
6岁时父母最好在“六龄牙”萌出后到医院检查,及早防止龋蚀。
6岁-6岁半
一般掌握部分
六岁半宝宝的生理指标正常均值:
男孩:体重:16.8—28.3公斤;
身高:109.0—128.9厘米;
女孩:体重:15.7—28.0公斤;
身高:107.2—128.0厘米。
动作发育:
宝宝能较好的完成各种动作,有创造性的进行各种活动。
自己能剪手指甲、脚趾甲,手的精细动作比
较好,用指甲刀也会恰到好处,不会损伤。
心理发育:
知道通过卫生和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能比较出事物的细小差别。
能主动的与人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能区分左右,认识表、货币。
了解小学的作息常规,萌发入学的愿望。
到5岁以上性格已经稳定就能同
有共同爱好和共同性格的小朋友更加要好。
好朋友的关系如果经常能见面的话就能延长到青少年甚至终生,都将成为好朋友。
语言发育:
宝宝能根据大人讲的故事情节自己编故事,让宝宝自己去想象,渐渐有自己编故事能力。
而且能有条理地描述事情经过。
能够讲述曾遇到什么人,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可以很明白的讲给家长听。
这个阶段的宝宝有的已经上小学了,只有9月以后出生的宝宝仍留在幼儿园大班。
但这时期宝宝已具备读写的能力,不少宝宝在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已学习汉语拼音和常用汉字,也在学习用算式做加减计算。
宝宝集中注意力为20分钟,懂得守纪律不迟到早退,上课不随便发言。
提问前先举手,老师许可后才发言。
守纪律是这一时期能做到的事,家长要和宝宝玩守规则的游戏,比如下棋。
和宝宝一起看图表,理解其意义。
看日历图,知道今天是星期几,是几月几日。
记住一些重要的日期,教宝宝看街道图,能指出自己的家庭所在的位置,幼儿园所在的位置。
如果家中有中国地图可以让宝宝认几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