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后评估及发电量提升

合集下载

风电场后评估及发电量提升

风电场后评估及发电量提升

.关键技术成果容风电场后评估及发电量提升2015-03-15一、前言。

经过几年的风电项目的开发与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十分巨大,风电的迅猛发展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已建成风电场实际运行和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问题。

风电场项目后评估是指对已经投产运行的风力发电项目的预期目标、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的系统、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和分析评价,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从而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后续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对于风力发电行业来说,全面而适时的风电场项目的后评估将会为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警示作用。

风电机组实际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温度、地形、海拔存在差异;风电机组实际运行工况也存在差异,包括风速、空气密度、湍流强度、风向等;而同一风电场的机组每台机组间由于设计、制造、安装等误差也存在个体性能差异。

目前,在运风场中同一机型基本采用相同的控制策略。

如果能够根据环境差异、运行工况差异和机组个体性能差异来调整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就可以充分挖掘每台机组的发电潜力,一定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通过后评估对风电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将风力发电项目后评估信息反馈到未来项目开发中去,而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电量优化等有效手段对运行中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改进,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效率。

二、成果的主要用途和技术原理。

一般来说,在项目期中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需要评估。

项目的评估体系包括前评估、跟踪评估(中期评估)和后评估。

由于后评估的时点、目的、功能不同于前评估和跟踪评估,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已运行风电场进行必要的后评估,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用于指导风电场的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行管理。

本成果通过对运行期间的测风数据、风电场的地形地貌等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风资源评估软件wasp,windpro对风电场进行建模计算,得出风电场理论发电量,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和经验数据,考虑环境因素后对风电场发电量进行科学的折减。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一、引言风电场后评估项目是对已建成的风力发电场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评估其运营状况、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指标。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以匡助评估人员全面了解风电场的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评估指标建议1. 发电能力评估指标- 年度发电量:通过对风电场年度发电量的统计分析,评估其发电能力的强弱。

- 发机电利用小时数:统计风电场发机电的运行时间,评估其发机电组的利用率。

- 发机电组可利用率:评估发机电组的可利用时间与总时间的比例,反映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 发电成本:计算风电场的发电成本,包括设备维护费用、运输费用、人力成本等,以评估其经济效益。

- 收益回收期:根据风电场的投资成本和年度发电量,计算收益回收期,评估投资的回报情况。

- 利润率:通过计算风电场的利润和总收入之比,评估其盈利能力。

3. 环境影响评估指标- CO2减排量:通过对风电场发电量和传统发电方式的对照,计算CO2减排量,评估其环境友好性。

- 噪音影响:评估风电场对周边居民的噪音影响程度,以保证其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 鸟类生态影响:评估风电场对迁徙鸟类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对鸟类生态的影响。

4. 安全评估指标- 设备故障率:通过对风电场设备故障次数的统计分析,评估其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事故率:统计风电场发生的事故次数,评估其安全风险水平。

- 人员伤亡率:评估风电场运营中的人员伤亡情况,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5. 社会效益评估指标- 就业机会:评估风电场为当地社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数量和质量。

- 社会贡献:评估风电场对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贡献程度,包括税收贡献、环境保护等。

三、总结以上所提出的评估指标是对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发电能力、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安全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可以全面了解风电场的运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进一步优化风电场的运营效果和社会效益。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风电发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份。

为了评估风电场建设后的运营状况和效益,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针对风电场后评估项目,提出评估指标的建议。

二、评估指标建议1. 发电效率指标- 发电量:评估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可以通过统计实际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的比值来衡量。

- 发电利用小时数:评估风机电组的运行时间,可以通过统计实际发电小时数与一年中的小时数的比值来衡量。

2. 经济效益指标- 投资回收期:评估风电场的投资回收速度,可以通过计算投资金额与年均净收入的比值来衡量。

- 内部收益率:评估风电场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计算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来衡量。

3. 运维管理指标- 可利用率:评估风机电组的可利用程度,可以通过统计实际运行时间与总运行时间的比值来衡量。

-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评估风机电组的可靠性,可以通过统计故障发生时间间隔的平均值来衡量。

4. 环境影响指标- CO2减排量:评估风电场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可以通过统计年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衡量。

- 水土保持效果:评估风电场对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程度,可以通过评估风电场周边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消耗情况来衡量。

5. 社会效益指标- 就业机会:评估风电场对当地就业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统计风电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就业人数来衡量。

- 社会贡献度:评估风电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通过统计风电场纳税金额和捐赠金额来衡量。

三、数据分析与建议根据以上评估指标,可以对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发电效率指标分析通过对发电量和发电利用小时数进行分析,可以评估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运行时间。

如果发电量较低,可以考虑优化风机电组的布局和维护管理,以提高发电效率。

2.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通过对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风电场的投资回报和盈利能力。

如果投资回收期较长或者内部收益率较低,可以考虑降低成本、提高发电效率或者寻觅其他收益来源,以提高经济效益。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一、引言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的建议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体系,以评估风电场的运营情况、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表现。

本文将对风电场后评估项目的评估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和建议。

二、评估指标的分类为了全面评估风电场的各个方面,我们将评估指标分为三个主要分类:运营评估指标、环境评估指标和经济评估指标。

1. 运营评估指标运营评估指标主要用于评估风电场的运营情况和性能表现。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运营评估指标:- 发电量评估:评估风电场的年度发电量、月度发电量和日均发电量,以及与设计容量的比较。

- 可利用率评估:评估风电场的可利用率,包括机组可利用率和风电场整体可利用率。

- 运行维护评估:评估风电场的运行维护情况,包括平均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等。

- 安全评估:评估风电场的安全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率、事故类型和事故原因等。

2. 环境评估指标环境评估指标主要用于评估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环境评估指标:- 噪音评估:评估风电场的噪音水平,包括日间和夜间的噪音水平。

- 鸟类和蝙蝠评估:评估风电场对鸟类和蝙蝠的生态影响,包括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的变化等。

- 可视性评估:评估风电场对景观和视觉环境的影响,包括风机电组的外观和布局等。

- 空气和水质评估:评估风电场对空气和水质的影响,包括排放物和废水的排放情况等。

3. 经济评估指标经济评估指标主要用于评估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经济评估指标:- 投资回报率评估:评估风电场的投资回报率,包括年均收益、投资回收期等。

- 发电成本评估:评估风电场的发电成本,包括单位发电成本和总发电成本等。

- 就业效益评估:评估风电场对当地就业的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就业的数量和质量等。

- 经济贡献评估:评估风电场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包括税收和经济增长等。

三、评估指标的权重和计算方法为了综合评估风电场的综合表现,我们需要为每一个评估指标分配相应的权重,并确定计算方法。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一、引言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的建议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评估框架,用于评估风电场项目的运营和效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提出一系列评估指标,以帮助评估人员全面了解风电场项目的运营情况,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运营效益评估指标1. 发电量指标- 年发电量:评估风电场项目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电力产出情况,可用于比较不同风电场项目之间的发电效率。

- 发电量利用率:计算实际发电量与额定容量之间的比率,用于评估风电机组的利用率和效率。

2. 维护与可靠性指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评估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计算故障修复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 平均维修时间(MTTR):评估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计算修复故障所需的平均时间。

3. 成本效益指标- 发电成本:评估风电场项目的发电成本,包括设备采购、运营维护、人力成本等。

- 投资回报率(ROI):评估风电场项目的经济效益,计算投资回报所需的时间。

4. 环境影响指标- 碳排放量:评估风电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计算单位发电量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 节省标准煤量:评估风电场项目的能源节约效果,计算单位发电量所节省的标准煤量。

三、改进建议1. 提升发电效率- 优化风电机组布局:根据地形和气象条件,合理布局风电机组,提高整体发电效率。

- 使用先进的风电技术:引入最新的风电技术,提高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2. 加强维护与管理- 定期维护计划: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定期检查和维护风电机组,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 建立故障统计与分析系统:建立故障统计与分析系统,对风电机组的故障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

3. 降低成本- 采购优化:与供应商合作,争取更优惠的设备采购价格,降低项目的总体成本。

- 节约能源消耗:优化风电场项目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营成本。

4. 提升环境友好性- 引入可再生能源配套项目:考虑在风电场项目周边引入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太阳能发电等,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一、引言风电场后评估项目是对已建成的风力发电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评估项目的运行情况、性能表现和经济效益。

评估指标的选择对于准确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情况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出一些评估指标的建议,以帮助评估团队准确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情况。

二、评估指标建议1. 发电量指标- 年度发电量:评估风电场每年的发电量情况,可作为评估其发电能力的指标。

- 发电量利用小时数:评估风电场的发电效率,计算方法为年度发电量除以装机容量,单位为小时。

- 发电量增长率:评估风电场的发展趋势和潜力,计算方法为当前年度发电量减去前一年度发电量,再除以前一年度发电量,单位为百分比。

2. 故障率指标- 年度故障次数:评估风电场每年的故障情况,可作为评估其可靠性和维护状况的指标。

-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评估风电场的维护效率,计算方法为故障修复所需时间总和除以故障次数,单位为小时。

3. 经济效益指标- 年度发电收入:评估风电场每年的发电收入情况,可作为评估其经济效益的指标。

- 发电成本:评估风电场的发电成本,包括设备维护费用、人工维护费用等,计算方法为总成本除以年度发电量,单位为元/千瓦时。

- 投资回收期:评估风电场的投资回报情况,计算方法为总投资除以年度净收入,单位为年。

4. 环境效益指标- 减排量:评估风电场的环境效益,计算方法为年度发电量乘以每千瓦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

- 节约标准煤量:评估风电场的节能效果,计算方法为年度发电量乘以每千瓦时的标准煤耗量,单位为吨。

5. 运维管理指标-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评估风电场的维护效率,计算方法为故障修复所需时间总和除以故障次数,单位为小时。

- 平均维护费用:评估风电场的维护成本,计算方法为维护费用总和除以年度发电量,单位为元/千瓦时。

三、结论本文提出了风电场后评估项目的评估指标建议,包括发电量指标、故障率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和运维管理指标。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一、引言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的建议旨在提供一个科学、全面、可操作的评估体系,用于对风电场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本文将从风电场的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提出评估指标的建议,以便风电场运营方能更好地了解和改进其运营情况。

二、评估指标建议1. 技术性能评估指标1.1 风电场装机容量:评估风电场的规模大小,用于衡量其发电能力。

1.2 发电量:评估风电场的实际发电量,与装机容量进行对照,以了解其发电效率。

1.3 发电效率:计算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即实际发电量与装机容量的比值,用于评估风电场的运营水平。

1.4 故障率:评估风电场的设备运行状况,通过统计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以了解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情况。

1.5 停机时间:评估风电场的可利用率,统计停机时间和停机原因,以评估风电场的运行稳定性。

2. 经济效益评估指标2.1 总投资:评估风电场的投资规模,包括设备采购、建设和运维等费用,用于了解项目的资金投入。

2.2 年发电收入:评估风电场的经济效益,统计年度发电收入,包括电力销售收入和可再生能源补贴等。

2.3 年度运维成本:评估风电场的运营成本,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等费用,用于了解项目的运营成本。

2.4 投资回收期:评估风电场的投资回报情况,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以判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2.5 利润率:评估风电场的盈利能力,计算年度净利润与年度发电收入的比值,以了解项目的盈利水平。

3. 环境影响评估指标3.1 碳排放量:评估风电场的环境友好性,计算年度碳排放量,以比较风电与传统能源发电方式的环境效益。

3.2 节约标准煤:评估风电场的节能效果,计算年度节约标准煤量,以比较风电与传统能源发电方式的节能效果。

3.3 环境保护投入:评估风电场的环境保护措施,统计环境保护投入金额,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费用。

3.4 生态保护指标:评估风电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鸟类迁徙、水域生态等,以了解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

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指标建议引言概述: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为了确保风电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其进行后评估项目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些风电场后评估项目评估的指标建议,以匡助评估者更好地了解风电场的运营状况和潜在问题。

一、风电场性能指标建议:1.1 发电效率评估:- 考虑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和实际发电量之间的差异,以评估其发电效率。

- 分析风机电组的平均发电功率和发电曲线,以确定其在不同风速下的发电能力。

1.2 资源利用率评估:- 评估风电场的资源利用率,包括风能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 分析风电场的运行时间和停机时间,以评估其资源利用效率。

1.3 运行可靠性评估:- 考虑风电场的可利用率和可靠度,以评估其运行的可靠性。

- 分析风机电组的故障率和维护时间,以确定其运行的可靠性水平。

二、风电场环境影响评估指标建议:2.1 声音影响评估:- 评估风电场的噪音水平,以确保其不会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过大的影响。

- 分析风机电组的噪音特性和传播规律,以确定其声音影响范围。

2.2 鸟类和蝙蝠保护评估:- 评估风电场对鸟类和蝙蝠的影响,包括迁徙路线和栖息地的破坏。

- 分析风机电组的鸟类和蝙蝠避风策略和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 可视影响评估:- 评估风电场对景观的可视影响,包括视觉污染和景观破坏。

- 分析风机电组的布局和外观设计,以减少对景观的不良影响。

三、风电场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建议:3.1 投资回报率评估:- 评估风电场的投资回报率,以确定其经济可行性。

- 分析风电场的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以计算投资回报率。

3.2 发电成本评估:- 评估风电场的发电成本,包括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

- 分析风机电组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以确定发电成本的水平。

3.3 就业机会评估:- 评估风电场对当地经济的就业机会影响。

- 分析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数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技术成果内容风电场后评估及发电量提升
2015-03-15
一、前言。

经过几年的风电项目的开发与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十分巨大,风电的迅猛发展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已建成风电场实际运行和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问题。

风电场项目后评估是指对已经投产运行的风力发电项目的预期目标、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等进行的系统、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和分析评价,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从而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后续项目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对于风力发电行业来说,全面而适时的风电场项目的后评估将会为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警示作用。

风电机组实际运行环境千差万别,温度、地形、海拔存在差异;风电机组实际运行工况也存在差异,包括风速、空气密度、湍流强度、风向等;而同一风电场的机组每台机组间由于设计、制造、安装等误差也存在个体性能差异。

目前,在运风场中同一机型基本采用相同的控制策略。

如果能够根据环境差异、运行工况差异和机组个体性能差异来调整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就可以充分挖掘每台机组的发电潜力,一定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本成果提出了一种通过后评估对风电场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不仅将风力发电项目后评估信息反馈到未来项目开发中去,而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电量优化等有效手段对运行中的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改进,提高风电机组发电效率。

二、成果的主要用途和技术原理。

一般来说,在项目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需要评估。

项目的评估体系包括前评估、跟踪评估(中期评估)和后评估。

由于后评估的时点、目的、功能不同于前评估和跟踪评估,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已运行风电场进行必要的后评估,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可以用于指导风电场的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行管理。

本成果通过对运行期间的测风数据、风电场的地形地貌等一系列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风资源评估软件wasp,windpro对风电场进行建模计算,得出风电场理论发电量,并结合实际运行数据和经验数据,考虑环境因素后对风电场发电量进行科学的折减。

通过对已投产风力发电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预期目标进行对照,考察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问题并查明原因。

本成果能够根据环境差异、运行工况差异和机组个体性能差异来调整风电机组的控制策略,例如:减小风机的偏航误差,提高风机对风精度;调整追踪最优功率模态参数,使机组在不同运行环境下的Cp值最大;校准叶片的参考零位和工作角度随工况实时调整,使叶片处于最优的工作角度等等。

优化风机控制参数可以在不增加大量硬件投入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每台机组的发电潜力,提高发电效率。

三、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本成果在风电场后评估、通过差异化控制提升发电量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创新,具体如下:
1、已运行风电场后评估。

运用风资源评估软件对已运行风电场进行建模,
并计算各个风机点位的发电量,计算发电量与实际运行期间的发电量进
行对比,分析风电场发电运行期间的发电情况,并找出发电较差的风电
机组进行分析,技术改进。

2、通过现场运行数据挖掘分析与仿真计算,研究温度、海拔、空气密度等
环境参数差异对风机发电效率的影响;研究风机制造误差、安装误差、
设计误差、部件变形磨损、叶片污垢结冰等个体差异因素对风机发电效
率的影响;研究风湍流、风向、风机尾流等风资源特性差异对风机发电
效率的影响。

针对影响风电机组发电量的诸多环境因素,优化机组控制
参数,如变桨角度、偏航角度、切入切出策略等。

3、优化风电机组功率控制策略。

针对不同风速,控制系统给出合适的转速
和转矩设定值,使叶片运行在叶尖速比条件下,使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效
率达到最优值。

同时经过精确计算扩大并设定最合理的发电运行转速范
围,使风电机组在更宽的转速范围内以最优叶尖速比状态运行工作。


宽机组最佳风能利用区间,提高风能利用系数和发电量。

四、通过数据查新检索,阐述本成果与同类先进成果技术指标比对分析情况。

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和上网电量的逐渐增多,土地资源匮乏和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严重,风电的发电效率被推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但是,很多风电场实际发电水平无法达到设计预期是我国风电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风电场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外做的较多,国内这方面的工作也在陆续开展。

努力降低风力发电成本,是推动风力发电的重要一环,在降低成本的诸多因素中从技术上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年发电量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例如增大叶轮直径,从而增大受风面积、增加塔筒高度来提高年平均风速等,但是提高风电机组的硬件水平无疑增加了设计难度与制造成本,而且对于陆上风电场,日益大型的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输,安装存在相当的困难。

在不改变现有硬件的基础上提高风电场的发电能力成为企业共同追逐的目标。

以华能烟墩第四风电场为例,根据所搭建的风电场模型,可以计算出每台风电机组的理论发电量,通过估算发电量折减系数,得到计算的上网电量,并与实际发电结果比较,见表格如下:
在类似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发电量综合折减系数取值通常较大,通过本成果对于发电量折减系数的评估,可为将来风电项目前期设计提供参考。

经过对风电机组的评估分析,机组存在问题如下:偏航误差精度不高、叶片工作位置不是最优、追踪最优功率模态参数在该运行环境下不是最优等,通过对风机控制参数进行优化,风电机组功率曲线明显提升,详见下图:
发电量:发电量是体现风电机组综合性能的关键指标,将优化前后的功率曲线在该风电场运行期间风况下的发电量进行比对。

分析如下:
首先给出发电量计算公式:
⎰=
cutout
cutin
dV V
f
V
P
Y
E)
(
)
(
P(V) ---功率曲线,即发电能力是风速的函数
f(v) ---风速weibull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E----年发电量
Y--- 一年的小时数,取8760.
其次定义风电场参数如下:
空气密度:ρ=1.1kg/m3;
70m轮毂高度处平均风速:6.1m/s;
由此计算得出优化前后风电机组的单台发电量如下:
SL3000/113 优化前优化后发电量增加百分比单台年发电量(GWh) 6.88 7.01. 1.89%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修改风机的控制参数来提高风电机组的发电量没有增加硬件成本,发电量明显提高。

五、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
能源和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风电是目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市场竞争力、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发电技术。

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并网容量达7716万千瓦,对已运行风电场进行必要的后评估,可以用于指导风电场的前期建设及后期运行管理,通过优化风机的控制参数来提高发电能力,进而最大化的提高发电企业的盈利水平。

以华能烟墩风电场为例,本成果通过优化风机控制参数可以提高单机发电量1.89%。

折合运行期间年发电量11286万元,考虑到全国现有大量已装机的风电机组,本成果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荐,将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六、专利情况
发明专利: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振动与载荷综合评估系统及评估方法》
专利号:201110033463.4 《风电机组振动检测装置及方法》专利号:201010565456.4 实用新型专利:
《抑制大型风电机组振动的控制系统》专利号:201020288446.6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虚拟现实仿真系统》专利号:201120544972.9
七、必要的图表及照片
表1 发电量折减系数
序号项目折减系数(%)
1 气候影响停机 1.0
2 控制及湍流折减 4.0
3 风机利用率折减 2.9
4 场用电及线损折减 4.0
5 电网限电折减 5.5
6 其他折减 1.0
7 综合折减17.12
图1 计算与实际发电量按月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