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论文Word版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_数学建模全国赛论文1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_数学建模全国赛论文SARS 传播的数学模型摘要本文分析了题目所提供的早期 SARS 传播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认为该模型可以预测疫情发展的大致趋势,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混淆了累计患病人数与累计确诊人数的概念;第二,借助其他地区数据进行预测,后期预测结果不够准确;第三,模型的参数 L、K 的设定缺乏依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针对早期模型的不足,在系统分析了 SARS 的传播机理后,把 SARS 的传播过程划分为:征兆期,爆发期,高峰期和衰退期 4 个阶段.将每个阶段影响SARS传播的因素参数化,在传染病 SIR 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得到SARS 传播模型.采用离散化的方法对本模型求数值解得到:北京 SARS 疫情的预测持续时间为 106 天,预测 SARS 患者累计2514 人,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应用 SARS 传播模型,对隔离时间及隔离措施强度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早发现,早隔离能有效减少累计患病人数;严格隔离能有效缩短疫情持续时间.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发现,需要认清 SARS 传播机理,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而题目所提供的累计确诊人数并不等于同期累计患病人数,这给模型的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 本文分析了海外来京旅游人数受 SARS 的影响,建立时间序列半参数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估算出 SARS 会对北京入境旅游业造成 23.22 亿元人民币损失,并预计北京海外旅游人数在 10 月以前能恢复正常. 最后给当地1/ 2报刊写了一篇短文,介绍了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1.问题的重述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俗称: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和蔓延使我们认识到,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蔓延创造条件,具有很高的重要性.现需要做以下工作:(1)对题目提供的一个早期模型,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建立自己的模型,说明优于早期模型的原因;说明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信息的模型,并指出这样做的困难;评价卫生部门采取的措施,如:提前和延后 5 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估计对疫情传播的影响. (3)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预测 SARS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给当地报刊写一篇通俗短文,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2.早期模型的分析与评价题目要求建立 SARS 的传播模型,整个工作的关键是建立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如何结合可靠、足够这两个要求评价一个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首先需要明确:合理性定义要求模型的建立有根据,预测结果切合实际. 实用性定义要求模型能全面模拟真实情况,以量化指标指导实际. 所以合理的模型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信息;实用的模型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足...。
(完整word版)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

传染病模型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建立传染病的传播模型,可以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
本文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对传统传染病动力学建模方式进行综述,且针对甲流,SARS等新生传染病模型进行建模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不是从医学的角度一一分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而是从一般的传播机理分析建立各种模型,如简单模型,SI模型,SIS模型,SIR模型等。
本文中,我们应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和传播规律,运用联立微分方程组体现疫情发展过程中各类人的内在因果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方程求解算法。
然后,通过借助Matlab程序拟合出与实际较为符合的曲线并进行了疫情预测,评估各种控制措施的效果,从而不断完善文中的模型。
本文由简到难、全面地评价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而后对模型和数据也做了较为扼要的分析,进一步改进了模型的不妥之处。
同时,在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又引入更为全面合理的假设,运用双线性函数模型对卫生部的措施进行了评价并给出建议,做好模型的完善与优化工作.关键词:传染病模型,简单模型,SI,SIS,SIR,微分方程,Matlab。
一、问题重述有一种传染病(如SARS、甲型H1N1)正在流行,现在希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已经掌握的一些数据资料对该传染病进行有效地研究,以期对其传播蔓延进行必要的控制,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考虑如下的几个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一定的比较分析和评价展望.1、不考虑环境的限制,设单位时间内感染人数的增长率是常数,建立模型求t时刻的感染人数。
2、假设单位时间内感染人数的增长率是感染人数的线性函数,最大感染时的增长率为零。
建立模型求t时刻的感染人数。
3、假设总人口可分为传染病患者和易感染者,易感染者因与患病者接触而得病,而患病者会因治愈而减少且对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免疫功能,建立模型分析t时刻患病者与易感染者的关系,并对传染情况(如流行趋势,是否最终消灭)进行预测.二、问题分析1、这是一个涉及传染病传播情况的实际问题,其中涉及传染病感染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一些初始资料,可通过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加以解决.2、问题表述中已给出了各子问题的一些相应的假设。
数学建模_传染病模型 (1)

数学建模_传染病模型 (1)传染病模型医学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传染病,但是仍然有一些传染病暴发或流行,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而最直接的因素是:传染者的数量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被传染者的数量、传播形式、传播能力、免疫能力等。
一般把传染病流行范围内的人群分成三类:S类,易感者(Susceptible),指未得病者,但缺乏免疫能力,与感染者接触后容易受到感染;I类,感病者(Infective),指染上传染病的人,它可以传播给S类成员;R类,移出者(Removal),指被隔离或因病愈而具有免疫力的人。
问题提出请建立传染病模型,并分析被传染的人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为什么同一地区一种传染病每次流行时,被传染的人数大致不变?关键字:传染病模型、建模、流行病摘要:随着卫生设施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诸如霍乱、天花等曾经肆虐全球的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是一些新的、不断变异着的传染病毒却悄悄向人类袭来。
20世纪80年代十分险恶的爱滋病毒开始肆虐全球,至今带来极大的危害。
还有最近的SARS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长期以来,建立制止传染病蔓延的手段等,一直是各国有关专家和官员关注的课题。
不同类型传染病的传播过程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弄清这些特点需要相当多的病理知识,这里不可能从医学的角度一一分析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而只是按照一般的传播模型机理建立几种模型。
模型1在这个最简单的模型中,设时刻t的病人人数x(t)是连续、可微函数,并且每天每个病人有效接触(足使人致病)的人数为常数考察t到t t病人人数的增加,就有x(t t) x(t) x(t) t再设t 0时有x0有个病人,即得微分方程dxx,x(0) x0dt方程(1)的解为(1)x(t) x0e t(2)结果表明,随着t的增加,病人人数x(t)无限增长,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
数学建模之传染病模型-参考模板

第五章 微 分 方 程 模 型如果实际对象的某特性是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那么分析它的变化规律,预测它的未来性态时,通常要建立此实际对象的动态模型,这就是微分方程模型.§1 传 染 病 模 型建立传染病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分析受感染人数的变化规律,预报传染病高潮的到来等,一直是各国有关专家和官员关注的课题.考虑某地区的传染病的传染情况,设该地区人口总数为N ,既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时间以天为计量单位.一. SI 模 型假设条件:1. 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usceptible )和已感染者(Infective )两类人,简称为健康人和病人,在时刻t 这两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记作()t s 和()t i .2. 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是λ(常数),λ称为日接触率,当病人与健康人有效接触时,使健康者受感染变为病人. 试建立描述()t i 变化的数学模型.解: ()()1=+t i t s ()()N N t i N t s =+∴由假设2知,每个病人每天可使()t s λ个健康者变为病人,又由于病人数为()t i N ,∴每天共有()()t i N t s λ个健康人被感染.于是i s N λ就是病人数i N 的增加率,即有i s N dtdiNλ= (1)i s dtdiλ=∴而1=+i s . 又记初始时刻(0=t )病人的比例为0i ,则()()⎪⎩⎪⎨⎧=-=001i i i i dt diλ 这就是Logistic 模型,其解为 ()te i t i λ-⎪⎪⎭⎫ ⎝⎛-+=11110[结果分析]作出()t t i ~和i dtdi~的图形如下:1. 当21=i 时,dtdi 取到最大值mdt di ⎪⎭⎫⎝⎛,此时刻为⎪⎪⎭⎫⎝⎛-=-11ln 01i t m λ2. 当∞→t 时,1→i 即所有人终将被传染,全变为病人(这是不实际的).二. SIS 模 型在前面假设1、2之下,再考虑病人可以医治,并且有些传染病如伤风、痢疾等愈后免疫力很低,可以假定无免疫性,于是病人被治愈后变成健康者,健康者还可以被感染再变成病人,此模型称SIS 模型.假设1、2同SI 模型,增加假设:3. 病人每天被治愈的人数占病人总数的比例为μ,称为日治愈率.病人治愈后成为易感染者(健康人).显然μ1是这种传染病的平均传染期.解:在假设1、2、3之下,模型(1)修正为i N i Ns dtdiNμλ-= 于是 ()()⎪⎩⎪⎨⎧=--=001i i i i i dt diμλ解得()()⎪⎪⎩⎪⎪⎨⎧⎪⎪⎭⎫ ⎝⎛+≠⎥⎦⎤⎢⎣⎡⎪⎪⎭⎫ ⎝⎛--+-=--- = -μλλμλμλλμλλμλ,1,11010i t e i t i t [结果分析] 1. 令μλσ=.注意到λ和μ1的含义,可知σ是一个传染期内每个病人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称为接触数.()⎪⎩⎪⎨⎧-=∞ 011σi 11≤>σσ1-2. 接触数1=σ是一个阈值.当1≤σ时,病人比例()t i 越来越小,最终趋于零.当1>σ时,()t i 的增减性取决于0i 的大小,其极限值()σ11-=∞i .3. SI 模型是SIS 模型中0=μ的情形.三. SIR 模 型大多数传染病如天花、流感、肝炎、麻疹等治愈后均有很强的免疫力,所以病愈的人既非健康者,也非病人,他们已经退出传染系统,此时模型的假设为 1.人群分为健康者、病人和病愈免疫的移出者三类,称为SIR 模型.三类人在总人数N 中占的比例分别记作()i s 、()t i 和()t r .1. 病人的日接解率为λ,日治愈率为μ(与SIS 模型相同),传染期接触数为μλσ=.解:由假设1,有()()()1=++t r t i t s 0=++∴dtdrdt di dt ds 由假设2,得i N dt dr N μ= N i N i s dtdiN μλ-=⎪⎪⎩⎪⎪⎨⎧-==∴i i s dt di i dtdrμλμ 又设()()()00,0,000===r i i s s于是()()⎪⎪⎪⎩⎪⎪⎪⎨⎧==-=-=00s 0s ,0i i i s dtdsi i s dt diλμλ……………………………………………(2) 我们在相平面上来讨论解的性质. 相轨线的定义域为(){}1s ,0,0s ,s ≤+≥≥=i i i D 由(2)式消去dt ,得⎪⎩⎪⎨⎧=-==0s s 01s 1s i i d di σ 这里 μλσ= 解得()000s sln1s -i s σ++=i ………………………………………(3) 在定义域D 内,(3)式表示的曲线即为相轨线.---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染病感染数学模型论文---精品管理资料

传染病感染问题研究一、 摘要:面对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甚至生存的传染病感染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研究其传染的严峻性和重要性。
许多学者和专家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花费了许多时间来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预防手段,目的就是争取将其对人类的损害降到最低.利用数学模型,建立适当的假设然后对传染病感染问题进行适模拟然后进行研究,找出适当的预防手段是目前研究传染病传播比较流行的做法。
诚然对于现实的复杂和不可预测性我们在建立模型时是无法进行完整的模拟,只能对现实进行适当合理的假设。
因此本文就是就是在对传染病感染进行简单假设(孤岛疾病问题)的基础上对传染病感染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根据给出数据验证建模的准确性,分析模型的优缺点并给出改进方案。
二、 关键词:传染病 数学模型 微积分三、 引言:在人类生活中,一直受到各种传染病的困扰,造成各种影响范围巨大人数众多的死亡事件,如十四世纪四十年代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共造成了全世界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约占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期间让整个欧洲出现了许多“空城"“死城”影响巨大。
虽然随着医学的进步,诸如霍乱、天花等曾肆虐全球的疾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一些全新的,不断变异升级的传染病却不间断的向人类袭来,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迅速传播艾滋病;以及2003年席卷全球肆虐整个中国的“非典型肺炎(SARS )"和此后陆续出现的疯牛病、禽流感和猪流感都给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困扰.长期以来,建立传统的传染病模型,模拟和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过程,解释传播规律,分析受感染人群以及人数的变化规律,探索抑制和制止传染病传播和蔓延手段等,都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之一。
研究传染病模型不可能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而且从医疗部门和卫生组织得到资料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且这些资料绝大多数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同时由于不同的传染病传播的过程方式传染源各有不同,所以,我们只能按照一般的机理建立简单的模型。
传染病数学建模论文

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研究摘要本文采用了SIR模型对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文章收集了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如何降低流感在人群中发病率的俩种可靠方法。
一、问题重述近年来由墨西哥发端的甲型h1n1型流感(又称猪流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相关网站获得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走势进行预测。
二、问题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是一道传染病问题。
在数学建模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SIR模型是比较完整的模型。
SIR模型通过建立微分方程组,按照一般的传播机理建立集中模型。
本文选取美国地区的甲流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建立SIR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
美国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三、建立模型(一)、不考虑潜伏期的数学模型1、模型假设(1)、在甲型H1N1流感传播期内,美国境内的总人数为N 亿不变,既不考虑生死,也不考虑迁移,人群分为易感染者S ,发病人群I 和退出人群R(括死亡者和治愈者)四类,时刻t 内这三类人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s(t)、i(t)、r(t)。
(2)、i(t)关于时间的增长率与s(t)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λ。
病人的数量减少速度与当时的病人总人数成正比,比例常数为ν。
治愈的病人具有了免疫力,即治愈后不再会成为二次患者。
(3)、s(t)、r(t)、i(t)之和是一个常数1。
2、模型构成易感者和发病者有效接触后成为发病者者。
设每个发病者平均每天有效接触的易感者数为()S t λ,()NI t 个发病者平均每天能使()()S t NI t λ个易感者成为病毒潜伏者。
所以有:()()()dS t S t I t dtλ=- (1) 单位时间内退出者的变化等于发病人群的减少,即()()dR t I t dtν= (2) 发病人群的变化等于易感人群转入的数量,即()()()()dI t S t I t I t dtλν=- (3) 记初始时刻的健康者和病人的比例分别为0S 、0R (不妨设0R =0)。
数学建模-6.3传染病模型

~ 日接触率 1/ ~感染期
/ ~ 一个感染期内每个病人的
有效接触人数,称为接触数。
2021/3/18
6
模型3
di/dt
dii(1i)i
dt
>1
ii0
1-1/
0
1-1/ 1 i
i0
/ ddtii[i(11)]
i
>1
i0
1
di/dt < 0
i()
1
1
,
0
1
t0
t
接触数 =1 ~ 阈值
0,
P3
s 满s足 0i0s1lnss 0 0 0 s S0 1/ s0
1s
P1: s0>1/ i(t)先升后降至0 2P0221:/3/s108<1/ i(t)单调降至0
传染病蔓延 传染病不蔓延
1/ ~ 阈值
11
模型4 预防传染病蔓延的手段
传染病不蔓延的条件——s0<1/ • 提高阈值 1/ 降低 (=/)
区分易感者(健康人)和感染者(病人)
1)总人数N不变,健康 人和病人 的比例分别为 s(t ), i(t )
2)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人数为, ~ 日
且使接触的健康人致病
接触率
N [ i( t t) i( t) ] [s ( t)N ] ( t) ti
di si
dt
s(t)i(t)1
di
2)病人的日接触率 , 日治愈率, 接触数 = /
建模 s(t) i(t) r(t) 1
需建立 i(t),s(t),r(t)的两个方程
2021/3/18
8
模型4 SIR模型 N [ i ( t t ) i ( t ) ] N ( t ) i ( t ) s t N ( t ) ti N [ s ( t t) s ( t) ] N ( t) i ( t s ) t
数学建模传染病模型

传染病的传播摘要:本文先根据材料提供的数据建立了指数模型,并且全面地评价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而后对模型与数据做了较为扼要地分析了指数模型的不妥之处。
并在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引入更为全面合理的假设和建立系统分析模型.运用联立微分方程组体现疫情发展过程中各类人的内在因果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方程求解算法结合1 / 14MATLAB 编程(程序在附件二)拟合出与实际较为符合的曲线并进行了疫情预测.同时运用双线性函数模型对卫生部的措施进行了评价并给出建议以及指出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这样做的困难本文的最后,通过本次建模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说明建立如SA RS预测模型之类的传染病预测模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分方程 SARS 数学模型 感染率1问题的重述SARS(Sever e A cut e Res pir atory S yndrom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 俗称: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传染病。
S ARS 的爆发和蔓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定量地研究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为预测和控制传染病蔓延创造条件的重要性。
请你们对SARS的传播建立数学模型,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指数模型,评价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2)建立你们自己的模型,说明为什么优于指数模型;特别要说明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能够预测以及能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的模型,这样做的困难在哪里?对于卫生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做出评论,如:提前或延后5天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疫情传播所造成的影响做出估计.附件1提供的数据供参考。
3)说明建立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2 定义与符号说明N …………………………………表示为SA RS 病人的总数;K (感染率)……………………表示为平均每天每人的传染他人的人数;L …………………………………表示为每个病人可能传染他人的天数;dt dN(t)………………………… 表示为每天(单位时间)发病人数;N(t )-N(t-L)………………………表示可传染他人的病人的总数减去失去传染能力的病人数;t …………………………………表示时间;R 2………………………………表示拟合的均方差; 3 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指数模型3.1模型假设1) 该疫情有很强的传播性,病人(带菌者)通过接触(空气,食物,……)将病菌传播给健康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建模论文班级:商英1002班学号:14号姓名:谭嘉坤指导老师:周爱群由于人体的疾病难以控制和变化莫测,医学中的数学模型也是较为复杂的。
在研究传染病传播问题时,人们发现传染病传播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例如,传染病人的多少,易受感染者的多少,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多少等。
在将某一地区,某种传染病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后,人们发现了以下的规律性:设S k表示在开始观察传染病之后第k天易受感染者的人数,H k表示在开始观察后第k天传染病人的人数,I k表示在开始观察后第k天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人数,那么S k+1=S k-0.01S k (1)H k+1=H k-0.2H k+0.01S k (2)I k+1=I k+0.2H k (3)其中(1)式表示从第k天到第k+1天有1%的易受感染者得病而离开了易受感染者的人群;(2)式表示在第k+1天的传染病人的人数是第k天的传染病人的人数减去痊愈的人数0.2H k(假设该病的患病期为5(3)式表示在第k+1天免疫者的人数是第k天免疫者的人数加上第k 天后病人痊愈的人数。
将(1),(2)和(3)式化简得如果已知S0,H0,I0的值,利用上式可以求得S1,H1,I1的值,将这组值再代入上式,又可求得S2,H2,I2的值,这样做下去,我们可以逐个地,递推地求出各组S k,H k,I k的值。
因此,我们把S k+1,H k+1,I k+1和S k,H k,I k之间的关系式叫做递推关系式。
现在假设开始观察时易受感染者,传染病人和免疫者的人数分别为将上述数据(5)代入(4)式右边得利用递推关系式(4)反复计算得表30-1。
在建立上述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如果还要考虑该地区人员的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总人数的变化等因素,那么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变得非常复杂。
所以必须舍去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把问题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如果将由该数学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际比较后,与传染病传播的情况大致吻合,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该模型对得病人数进行预测和估计。
例如,可以预测若干天后传染病人的人数等等,便于有关的医疗卫生部门作出相应的决策。
在上述模型中,易受感染者每天的发病率是1%,它只与易受感染者的人数S k有关。
对于有些传染病,情形更为复杂,它不仅与易受感染者的人数有关,也与传染病人的人数H k有关,因为传染病人的人数越多,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就越高。
这样,就必须将由(1),(2)和(3)式所给出的模型加以修改。
这里,我们假设该地区人口总数为N,是一个常数。
于是,S k=N-(H k+I k) (7)其中I k为在开始观察后第k天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人数。
设传染病人每天的痊愈率为α,则I k+1=I k+αH k (8)最后,假设每天发病人数与易受感染者的人数S k和传染病人的人数H k均成正比,且其比例因子为β,那么H k+1=H k+βS k H k-αH k (9)将(7),(8)和(9)组合起来,就得到关于S k,H k,I k的递推关系式:如果已知N,α和β,并给定S0,H0和I0,那么利用上式就可以计算H1和I1,利用H1和I1,由(7)式,可以计算S1,然后计算H2和I2,再计算S2,……这样,(10)式就给出了关于传染病传播的第2个数学模式。
利用数学模型(4)或(10)式可以对该传染病传播的情形作一些定性的分析。
设ΔS k=S k+1-S k表示从第k天到第k+1天易受感染者人数的变化,ΔI k=I k+1-I k表示从第k天到第k+1天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人数的变化。
从数学模型(4)式可以看到ΔS k=-0.01S k≤0ΔI k=0.2H k≥0所以易受感染者人数只可能减少不会增加,而免疫者人数只可能增加不会减少。
现问对数学模型(10)式来说,易受感染者的人数,免疫者的人数以及传染病人的人数各有什么变化规律?分析:类似于数学模式(4)式的情形,分别计算ΔS k,ΔI k与ΔH k(=H k+1-H k),然后加以分析。
解由(10)式得:ΔS k=N-(H k+1+I k+1)-[N-(H k+I k)]=(I k-I k+1)+(H k-H k+1)=-αH k-βS k H k+αH k=-βS k H k所以ΔS k≤0,k=1, 2,…,即易受感染者人数只可能减少不会增加。
因为ΔI k=I k+αH k-I k=αH k所以ΔI k≥0,k=1,2,…,即免疫者人数只可能增加不会减少。
现在设ΔH k=H k+1-H k表示从第k天到第k+1天传染病人的人数的变化,则由(10)式得H k=βS k H k-αH k=(βS k-α)H k,所以当(βS k-α)>0时,传染病人的人数第k+1天比第k天增加;当(βS k-α)<0时,传染病人的人数相应地减少,也就是说,当易受感染者人数S k“大”时,可使(βS k-α)>0,从而传染病人的人数增加;当易受感染者的人数S k“小”时,可使(βS k-α)<0,从而传染病人的人数减少。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βS k-α>0(或βSk-α<0)得如,打预防针等),那么可以降低发病率从而降低β值。
如果发明了一种好的药品可以缩短患病期,那么就可以提高传染病人每天的痊愈率α。
现在有这样的一个实际问题,有一个药物研究小组提出需要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在一年内试制某种预防针剂,可使发病率降低从而使β值降低25%,而另一个药物研究小组提出需要100万元的科研经费在一年内试制某种药品,可使痊愈率α提高30%。
如果仅有一笔100万元的科研基金可供申请,那么这笔基金应提供给哪一个小组?对于用药物的方法,α2=(1+30%)α,β2=β,所以由于C1>C2,所以这笔基金应提供给试制预防针剂的小组。
注:从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过程。
总结一般说来,建立数学模型有如下6个步骤:第一步:模型准备根据提出的问题,要深入了解该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立模型的目的,掌握所研究对象的各种信息,如统计数据等,弄清实际对象的特征。
总之,要做好建立模型的一切准备工作。
在本题中,研究者通过对某地区某种传染病传播情况的观察,积累一定的数据,例如,记录一段时期内每天传染病人,易受感染者以及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人数等等,也就是说,按要求统计必要的数据,目的是建立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以了解传染病人的人数变化的趋势,使有关医疗卫生部门能及时采取措施,将传播病加以有效的防治。
第二步:模型假设实际问题中往往因素很多,十分复杂。
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建立模型的目的,较确切地去辨别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主要因素,暂不考虑次要因素,将问题理想化、简单化。
不同的简化和假设,会得到不同的模型。
假设做得不合理或过分简单,会导致模型的失败或部分失败,于是应该加以修正;假设做得过于详细,试图把复杂的实际现象的各个因素都考虑进去,将难于发现规律和建立模型。
在本题中,我们只考虑上述三种人数:S k,H k和I k的变化情况,对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等因素暂不考虑。
第三步:模型建立建立数学模型,通常要根据所做的假设,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建立各量之间的等式或不等式关系,列出表格,画出图象等表达式,用以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
建模时,首先要考虑合理性,并尽量使用简单的数学工具,简单工具不能解决问题时,要选用较复杂的数学工具。
在本题中是设法建立一个与实际数据比较吻合的关于S k,H k和I k的递推关系式。
例如,在建立数学模型(4)式时,研究者通过对观察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天有1%的易受感染者得病,而病人的患病期为5天,和(3)以描述易受感染者,传染病人和免疫者(或感染后痊愈者)的人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步:模型求解建立数学模型后,实际问题已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
接着,需要求解数学问题,解出结果。
在本题中,利用数学模式(4)式,通过直接计算,就能得到表30-1所列的结果。
如果借助于计算机,我们还能得到更多的数据。
本题的模型求解过程特别简单。
对于有些问题,有时需要用到许多数学方法,甚至现代数学的一些方法;有时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利用算法语言,编出计算机程序,做出计算机软件等帮助求解。
第五步:模型检验把模型求解的结果,经“翻译”再回到实际对象中,用实际现象,数据等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或部分不符合实际情况,并且肯定在模型建立和求解过程中没有失误的话,那么应该修改假设,重新建模。
在本题中,我们可以检验由(4)式计算出来的理论数值与实际统计的数据是否吻合。
如果比较吻合,则模型是成功的;如果差别太大,则模型是失败的;如果部分吻合,则可找原因,发现问题,修改模型。
例如,当某种传染病每天的发病人数既与易受感染者人数有关又与传染病人的人数有关时,那么必须把原数学模型中的(2)式加以修改,假设传染病人的人数符合(10)式,建立新的数学模型(10)式,然后对新的数学模型加以检验,直到检验结果令人满意为止。
第六步:模型应用应用的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不同。
例如,利用计算结果做出某些决策进行管理与控制或预测未来的情况等,实际上,所建模型的意义大小就是由它的应用前景来决定的。
在本题中,利用数学模型,可以预测传染病人传播的趋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将病情加以控制。
利用数学模型(10)式,还可以值或者降低β值的重要性,便于有关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决策和管理。
应该指出,并非所有建模过程都要经过这些步骤,有时各个步骤之间的界限也并不那么分明。
但是,通过建模一般过程的介绍,可以对建模的意义和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
一般说来,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
它或者能解释特定现象和现实性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
对于利用数学模型经过演绎、推理、计算,给出数学上的分析、预报、决策或控制,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对检验结果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就可以肯定下来,用来指导实际;对检验结果悬殊较大;或基本错误的,必须修改模型。
目前数学模型已经形成一门创造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的应用已扩展到各个领域,有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生态模型、生理模型、经济模型、社会模型等等,气象工作者根据关于气压、雨量、风速、……的数学模型,来预报天气;发电厂运用发电过程的数学模型,来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在经济领域的两个数学模型,纯交换经济的平衡价格和投入产出模型,均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科学家们对数学模型的研究,已获得了很多成果,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