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农村(社区)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村(社区)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农村(社区)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丹寨县农村(社区)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开展调研基本情况(一)确定调研课题情况。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文艺队伍相继成立,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以及环境的影响,简陋落后的农村文化体育条件与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仍然很不匹配、很不适应、很不协调。

因此,加快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公益性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尤为重要。

(二)下去蹲点调研情况。

根据局调研方案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10月10日—12日,组织体育运动中心相关同志先后到扬武镇排莫村(跟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小组一起)、红星村和龙泉镇合心桥村、原长青乡、金钟移民社区、东湖社区等开展以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

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找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具体问题(一)当前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文化设施。

目前,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9家农家书屋,并配备有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主要是配送图书、书柜、DVD及电视机等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有167名村(社区)级文化管理员、7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图书进农家7户。

全县35%的行政村建有业余文艺队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2017年以来实施的扶贫广播“寨寨响”工程覆盖率达100%;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站1个,队员5人;实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5乡镇、92个行政村【2016年、2017年两年,累计为5乡镇、92个行政村配送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乡镇级配送金额是5万元:摄像机1台、平板电脑2台、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42寸、移动数字网络1个),村级配送金额是2.5万元(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32寸、平板电脑2台),为159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共361884 册】;建有县电视发射台1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石桥古法造纸遗址、万寿宫和丹寨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排莫村、麻鸟村、扬颂村、送陇村、石桥村、王家村和排佐村)、州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9个(排莫村、羊排村、送陇村、石桥村、大簸箕自然寨、卡拉村、排牙村、麻鸟村、雅灰村)、县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34个;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12个。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分校站点:河冿电大专业:行政管理(本科)学生:黎英学号: 1114001204504目录论文提纲 (3)内容摘要(中文) (4)内容摘要(英文) (5)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6)(一)经济转型要求发展农村文化 (7)(二)我国先进文化建设要求农村文化的跟进 (7)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7)小的方面: (8)(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8)(二)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8)(三)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人力投入太少。

(8)(四)文化人才匮乏。

(9)(五)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未转变。

(9)大的方面: (11)(一)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

(11)(二)文化娱乐设施滞后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11)(三)文化观念跟不上现代化建设要求。

(11)(四)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

(11)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1)(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基层文化建设。

(12)(二)坚持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3)(三)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14)(四)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 (15)参考文献 (16)论文提纲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一)经济转型要求发展农村文化。

(二)我国先进文化建设要求农村文化的跟进。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小的方面:(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二)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三)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人力投入太少。

(四)文化人才匮乏。

(五)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未转变。

大的方面:(一)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

(二)文化娱乐设施滞后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文化观念跟不上现代化建设要求。

(四)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

三、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基层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应拓宽思路,建设农村特色文化,并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标签: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发展对策一、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农村的一些管理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抓经济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一切都办好了。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最后,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留下了障碍。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我国早在“六五”时期就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目标至今尚未实现。

据查,目前全国还有一部分县、乡没有建立自己的图书馆、文化馆(站),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图书馆、文化馆(站)有名无实,只挂牌子而无馆舍。

现有的文化馆、图书馆中,有很多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几乎形同虚设。

乡镇文化站的情形更差,现有乡镇文化站中,许多只有一个位子(一个工作人员)、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间房子,有的连单独的房子都没有,文化活动的器材更是少得可怜。

村办的图书室、文化活动室之类场所无图书、无活动器械的情况更是普遍,有的甚至连场所也没有,只有一块牌子。

以前,许多乡镇都建有电影院或电影放映队,现在,这些电影院由于受电视等媒体的影响,许多难以为继,大多已停用或改为他用,一些电影放映队也已解散。

当然,还有一些更落后的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或因经济原因,或因居住的环境问题,至今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662019.11MEC 行业文化MODERNENTERPRISECULTURE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自信作为其他三个自信的完善内容进行提出。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

只有民众在文化层面了一定的认知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则进一步的文化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开展,也只有通过宣传教育等形成形成了民众稳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为进一步的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帮助。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对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自信与民族繁荣、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对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既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要求,也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对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在精神生活层面的追求强烈,对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文化整体呈现出昂扬发展之势。

我市农村文化发展当前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广场舞为引领的群众文化活动自发兴起这几年,广场舞以其简便易学、门槛低易组织、娱乐性和健身性兼而有之等特点,为广大妇女所接受,迅速从城市传向农村,成为我市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大亮点。

广场舞的兴起让农村干部群众看到了农村文化活动的魅力,也激发了农村群众进一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玩龙灯、舞狮子、踩高跷等不少传统节目也在群众的期盼中走上了舞台,健身器材开始遍布农村大小广场,健身步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镇推出,农村(社区)公园建设也提上一些镇村的工作日程。

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兴起,地方顺势而为,形成了一个亟待蓬勃发展的局面。

(二)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不断跟进大部分镇有了自己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中心内部有阅览室,教育培训空间、多功能活动厅,镇所在地都建有文化活动广场。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郑金侠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9期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就整体而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的文化生活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文化生活内容也更加充实,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还非常严峻。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一个首要问题,那就是一些政府部门的文化观念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有些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领导层面看,缺少大文化观念,没有意识到文化是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大范畴,是一项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工作摆不上位置,是农村文化发展缓慢、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从文化系统自身看,对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尚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

随着农村温饱线的跨越,以及科技对农业劳作的减轻,农民越来越不满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2、经费匮乏,设施老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农村文化活动靠集资化缘形式来开展的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重明显偏低,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这块难以顾及;乡(镇)经费本来就困难,没有精力来办群众文化;农村集体经济所剩无几,无法投入文化活动;社会捐助缺乏必要的投入机制,有钱不愿投入。

这种全部依赖外援活动经费的方式,犹如杯水车薪,难以为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乡镇把原本是文化事业的项目和活动全部变为文化产业,让其挣钱自我发展、自生自灭,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

同时,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场地,难以满足群众之需,普遍为小、差、散的状态。

农村文化设施

农村文化设施

农村文化工作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还普遍存在。

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乡镇,抓好乡镇文化建设的关键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县乡党政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没有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

一是对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研究落实不够,当地没有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和办法。

二是一些县政府协调不够,还没有形成多个涉农部门齐抓共建农村大文化的格局。

三是一些地方虽然将文化建设纳入规划,但不积极落实,文化面貌变化不大。

(二)农村文化投入不足,乡镇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乡镇文化设施改造主要靠当地财政,由于乡镇财力困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太低,使农村文化乡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吉林全省700多个乡镇约50%的文化机构没有独立的活动场所,25%的乡镇文化站被称为“背包站”。

全省60%的村没有文化室。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乾安县,15个乡镇中只有2个乡镇有独立的站舍,全县没有一个村建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

(三)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一是全省队伍数量不足,全省共有786个乡镇文化机构,省编委核定编制为1294个,实有810人,基本上是一乡一人,难以承担大文化工作的职能。

二是在岗人员素质不高,人员年龄偏高,难以胜任工作。

三是由于待遇偏低,现有人员流失严重,也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充实到农村文化工作中。

二十年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农业发展举世瞩目。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迅速的发展,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但目前的农村文化工作,仍是整个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有些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对文化事业投入少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基层文化场所较少,一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文化设施仍非常简陋,迄今全国还有226个县无图书馆,78个县无文化馆,6974个乡镇无文化站。

不少地方农民的文化生活还相当贫乏,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农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党务工作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记下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替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我们有所帮助。

农村文化建设现实状况调研报告篇1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竞争实力经济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

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接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文化生活的需求更为多,要求更高。

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人文农民的任务也越极为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消退逐步消失,这与中华文化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

虽然社区活动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文句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业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另外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四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很多农牧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苦于缺少健身用具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现在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不了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雷锋精神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互动进行思想上的农民、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快。

县城乡镇村级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

县城乡镇村级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2)

湘潭县公共文化体育阵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现状县级:国家一级馆县文化馆集办公、培训、教学等功能于一体,建设于2001年,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拥有音乐、舞蹈、书画等培训教室八间,设有非遗展览室、“青山唢呐”艺术工作室、阅览室、广场舞活动场所等为群众免费开放设施,设置了近十项免费为群众开放的项目,搜集整理了民间民歌、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歌舞音乐、宗教音乐、器乐曲等800余首。

馆舍总占地面积5亩(其中建筑面积和配套设施占地2亩),可充分利用实现群文广场文艺活动、培训辅导以及展览讲座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业务职能的全面开放。

县图书馆创建于1910年,是湖南省最早的县级图书馆之一。

原址在湘潭市熙春路,新馆位于易俗河雪松中路68号,建筑面积3075平方米,是一个集办公、综合培训、综合阅览、古籍保护、地方文献收集保存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但由于政府安排了县文体广新局、县科技局、县文联、县文化体育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文物局在楼内办公,该馆实际使用面积仅约1500平方米,远未达到国家一级图书馆3000平方米使用面积及免费开放的功能要求),2010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

现有藏书16万余册,其中古籍10336册,地方文献2000余册,音像光盘资料5000余张,每年征订各类报纸、期刊200余种,数字资源2.5TB,设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湘潭县支中心、综合阅览室(包括开架书库和报刊阅览室)、青少年校外学习中心、湘潭县地方文献库、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报告厅等多个服务窗口,全部免费对外开放,2010年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示范点,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电子网上读书、网上资料查询、文献下载、播放电影戏曲及知识讲座培训的理想场所。

常年举办读书活动,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和培训,承担对全县中小学图书馆和乡镇农家书屋建设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县文物局库房监控器、报警设备等安全保卫设施日益完善,但2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太拥挤,库存文物保护手段还较落后,许多贵重文物只能寄存县外博物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章标题: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几年来,我县农村群众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对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xx县文化局下属6个局直单位,23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县城文化设施面积5000平方米,现有干部职工近400人。

县文物所、稽查队与局机关一起挤在建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三层楼里办公;县电影院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能容纳2119人;县图书馆建筑面积为1200平米;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内有排练厅3间,教室8间,业务活动大厅1处;祁剧团建筑面积为8600平方米,无演出剧院,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落后。

县电影公司始建于1976年,历经近30年风雨剥蚀,院内原有的2000多张硬座已有三分之一的座椅陈旧破烂,顶棚已经腐烂,舞台灯光和音响配置不全,效果甚差。

县文化馆、图书馆的办公楼亦建于70年代,1994年就已被建筑质检部门分别鉴定为危房,至今没有得到翻修。

全县23个乡镇文化站中,步云桥镇文化站在去年市文化局的关心下争取上级拨款3万元,购买了一栋建筑面积达160平方米的楼房用作扩建文化中心;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其他乡镇文化站大部分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大楼的一两间房里办公,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上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地;各乡镇共有6个影剧院,仅有2个影剧院的产权属县电影公司所有,其它都是借用影院。

随着人们艺术欣赏程度的转化和有线电视的冲击,乡镇电影放映均处于瘫痪状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等方面原因,致使文化设施建设存在很多的落后现状,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形成这些落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原有文化设施基础薄弱。

县直各单位和乡镇文化站设施,大多数建于七、八十年代,由于各级财政“供奶”不足,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无论是质量、结构、布局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不能适应现阶段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剧院拆后,现无款修建,
仍然是空坪一块,使演出只能下乡演出,不能在县城演出。

2、财政扶持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我县财政对文化干部仅拨人头经费,均没有安排维修、改建及活动经费。

目前,全县各乡镇67名文化干部中还有18名文化专干财政只拨50的基本工资,另有6名文化专干分配岗位近5年时间还未落实财政拨款,工资待遇无着落,只能流落他乡打工糊口,另谋生路。

特别是1998年取消文化市场管理费后,文化部门更无任何经济来源。

想办事却办不成事,开展活动也只是四处求援,哀声叹气,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

上层和基层个别领导及建设规划部门对文化设施缺乏高度认识。

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总认为文化工作上去了挣不了票子,吹吹打打保不住位子,唱唱跳跳饱不了肚子,看不到文化工作对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忽略了文化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小文化”观点的束缚,致使一些人对文化建设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经济上不投入,建设上无规划,严重导致全县文化设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三、几点建议
我县文化设施陈旧落后,文化工作队伍不稳定,文化事业发展机制不健全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

只有有效地解决好这一难题,才能解决当前全县人们存在的精神文化“饥渴”问题,让广大人们群众真正享受到先进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

为此,特作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小城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

要因地制宜,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进行。

就目前而言,县里“四大家”及相关的县直机关单位都云集在开发区,建设规模基本形成县城亮点,但美中不足的还未建有配套的公共文化设施,这样,目前会给县城景观稍逊一色,缺乏精神“粮库”,缺乏生机和活力。

建议上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谋远虑,及时果断决策,将在县城人口密集、地处繁华的中心地段——祁丰小区规划30-50亩地作为兴建公共设施用地,我们将在新区规划兴建县城第二影剧院、第二图书馆,建设一个集办公、影视、歌舞、展览、博物、阅读、休闲娱乐、教学培训、商住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文化娱乐中心。

构筑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的凌云壮志。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
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