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辞格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辞格

现代汉语辞格

现代汉语辞格
1. 主格:表示主语的格,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等。

2. 宾格:表示宾语的格,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等。

在动词后面作宾语,表示受到动作的对象。

3. 属格:表示某个名词所有关系的格,如“我的、你的、他的、她的、它的、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等。

4. 经验格:表示体验或经验关系的格,一般表现为“对……有
经验、对……有感觉”,如“我对这个问题有经验”。

5. 与格: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与”属于一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与之相似、……与之相反”,如“我很
喜欢与动物玩耍”。

6. 施事格:表示动作的施事者,一般表现为“……做/干/吃……”,如“我去喝了杯咖啡”。

7. 状语格:表示状语的格,一般表现为“……在……情况下、……之前/后、……中”,如“我在学校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8. 谓语补语格:表示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状态或性质,一般表现为“……成为……、……变得……、……被认为是……”等,如“他成为了这个公司的CEO”。

义素分析在现代汉语几种辞格中的运用

义素分析在现代汉语几种辞格中的运用
白雪 : ( 理性义素) [ 空气 中降落的 白色结晶] ( 附加 义素) [+白色] [+细小 ]
妻子 : ( 近亲属 ) ( 配偶 关 系) 一 男性
义素分析法分析语 义 清晰 、 简 明, 把语 义看成 是 一个 开 放的系统 , 是现代 语义学 、 现代语言学 的一种新 的研究方法 ,
征, 符合 比喻辞格中对本体和喻体的要求 。
在义素分析的过程 中, 首 先要确 定分析 的语 义场 , 然后 再进
行 比较 , 最后对词语 的义位运用 义素分析法描写 。 例如 , 对“ 丈夫” 和“ 妻子 ” 两个词进 行义 素分析 , 首先 要 确定两个词的语义场 , 它们都 属于 亲属关 系语 义场 , 再对 两 个词 的义素进行对 比, 得 知两个词 的相 同义素为 “ 近 亲属 ” 、
话文学刊
2 0 1 3年第中的运用
O任 红 梅
(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2 2 )
[ 摘 要] 从语义学角度出 发, 对义素的概念、 义素分析法的提出 和运用 做简单概括。 同时 运用义素分 析
法对 现代 汉语 中几种常见的与词 义有关的辞格进行分析 , 试 图从 新的角度 寻找 义素分析在现代语言学 中的价值。
有的 比喻句 中, 运 用义素分析法能 区分 出二者的理性 义
[ 作者简 介] 任红梅 , 女,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硕士研究 生, 研究方 向: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2 4 …
锈 支钾 字
素 的本质之不 同 , 但 不好辨 别 附加义 素 的相 同, 往 往要 借助
联想和想象来分析 和创作 比喻辞格 。如下面这句话 :
言学的对 比原则在语义研究 中的运用 。 l J 美国语言学家奈

辞格(二)

辞格(二)

三 、 反 语
反语的基本类型 (一)以正当反 例如:
但衣角会被踹住,可见穿的是长衫,即使不是“高 等华人”,总该是属于上等的。(鲁迅《推》)
(二)以反当正 例如:
小陶气愤地说:“这些死人!只管看着干什么,还 不把你们的雨衣扔过来。”(徐怀中《西线轶事》)
四、婉曲
婉曲的基本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婉言
1.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 啦。”(张洁《拣麦穗》)
(二)省略式
甲:你看起来真像魔鬼!
乙:我长的有这么恐怖吗?
甲:我说的是真的,魔鬼身材!
五、设疑
设疑的基本类型
(一)问答式 由词典到“无字字典”设疑: 师:你看,《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什么? 生:词典里写满了字。 师:是啊,可第二课的课题写着《学会查“无字词典”》。读了这个 课题,你的小脑袋里有什么小问号呀? 生:什么是“无字的词典”? 生:怎样查“无字的词典”? 生:“无字的词典”的词典里都有什么?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里,请同学们认真 读书找答案。
辞格(辞二格()二)
一、双关 二、仿词 三、反语 四、婉曲 五、设疑
二、双关
1.谐音双关: 例如:(1)春蚕到死丝方尽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 园情
(3)杯具(悲剧) 2.语义双关 例如:(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马路新闻——道听途说
二、仿词
仿词的基本类型 (一)音仿 1.妹妹你大胆的往钱走。(光明日报) 2.现在的家庭教师,越来越因财施教了。 (二)义仿 1.那几年,我不就改造成家庭妇男了吗?不信, 你们问文婷,我什么不干?什么不会?(谌容 《人到中年》) 2.经验使我知道,我在受着武力征伐的时候, 是同时要得到文力征伐的。(鲁迅《准风月 谈·后记》)

面向Web服务的现代汉语辞格语料库

面向Web服务的现代汉语辞格语料库
LOGO
面向Web服务的现代汉语辞格语料库建设
指 导 教 师:陈展荣
团 队 成 员:傅玉林 张玉君 庄宝焰 成文杰
目录
1
2 3
选题背景
方案论证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选题背景
现代汉语辞格语料库建设
本语料库建设的 目的和意义
辞格系统构建
辞格与语言 要素关联及 语体分化研 究
语言信息处 理
语言教学
难点之二 难点之一
语料库工作 用辞格系统的建 立,拟对现有各 家的辞格体系作 比较研究,确定 一个基本合理的 辞格划分目录表 单,供存放语料 之用。
对无显性标记的已 立辞格的采集,需 要通过人工辨识的 方法采集,或者研 究其识别方法,实 现机器辨识。
对具有辞格性质, 在WEB上尚未立格 的语言材料的识别 与采集,需要根据 立格条件,对其做 出定性处理,这是 本项目拟要解决的 三个关键问题中的 最难的技术问题
主要成果
在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团队已经完成了对此项目所要建设 的汉语言词格语料库进行了前期的需求分析,并完成了整个系 统的需求分析文档。同时我们也从语言研究方面和网络编程 方面补充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现在本项目已经配置好了 服务器环境并完成了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期间多次对数据 表进行了优化重构。在网站开发部分我们选用了用国内流行 的ThinkPHP框架作为网页后台,并用国外的Bootstrap 框架作为前端框架。初步已经搭建好了整个网页的框架和基 本功能。达到了预期中的目标。 目前基本已经完成了系统开发的大部分,只剩下分析词格 的核心算法有待进步一研究。现在已经完成了预期中诸如搜 索语料,录入语料的大部分功能。
研究结果
目前已经完成以下功能:
语料的标注 通过程序算法进行分析并分类标注 语料的采集、加工(预处理)

现代汉语考试要点

现代汉语考试要点

《现代汉语》1.什么是词汇?词汇的类型?答: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2.什么叫单纯词、合成词?合成词的构词方法有哪些?答: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一)单纯词:连绵词(双声、叠韵、其他)、叠音词、音译的外来词(二)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重叠式附加式:(前加式、后加式)3.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构成的词叫做叠音词。

例如:猩猩、姥姥、皑皑、瑟瑟、饽饽4.合成词类型:5.词义的性质:a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b.词义的概括性:(准确反映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概括出对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c.词义的模糊性:(界限不确定、反映客观事物的连续性、相对于精确而言)d.词义的民族性:(理性意义、附加色彩)6.运用义素分析法来区别同音词和多义词:7.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固的)能产性(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全民常用性(经常使用,促进词汇的稳固)下册: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A.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西式服装、大型轿车”B.不能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作主语、宾语。

“西式的比较贵”C.前面不能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非正式的”*区别词与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谓语、状语、补语,能前加副词“不”,而区别词只能作定语,不能作谓语、补语等,不能前加“不”。

*注意区别词和短语:“女医生、男运动员”能插入“的”,这是有区别词的短语;“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这是一个词;“女、男”是语素,不是词。

3.助词的种类:A.结构助词:“的”“地”“得”B.动态助词:“着”“了”“过”C.比况助词:“似的”“一样”“般”D.其他助词:“给”“连”“们”“所”4.语气词的种类和语法特征:*种类:表示陈述语气的:的、了、吧、呢、啊、嘛、呗、罢了(而已)、也罢、也好、啦、嘞、喽、着呢表示疑问语气的:吗(么)、呢、吧、啊表示祈使语气:吧、了、啊表示感叹语气:啊*语法特征:A.附着性强,只能附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B.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5.词类的划分:划分有分歧,原因在于:各家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其次,汉语的词本身缺少形态依据。

大一《现代汉语》考试重点内容

大一《现代汉语》考试重点内容

填空题:1、从结构上看,语言是音义结‎合体2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3、声调: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5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6什么是词: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单位。

7基本词汇特‎点:1、稳固性2、能产性3、全民性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9、声母的分类:按其发音是声‎带是否震动,可分为清音(声带不震动)和浊音(声带震动)。

P54页—55页。

10句型:按照句子的结‎构和格局给句‎子分出的类。

11汉语从性‎质上说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12、词是具有一定‎语音形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代表一定意义‎的、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的语言‎单位。

)13.语法可分为词‎法和句法。

14、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

15、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语法功‎能。

16、主语的语义类‎型指主语与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之间的‎语义关系。

17、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的综合‎运用,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形式‎。

名词解释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语义关‎系组合构成的‎词。

3句类(按照句子的语‎气分出的类。

按照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去、祈使句、感叹句。

)4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

5顶真,是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前后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又叫联珠。

6引申义:是引申发展开‎出来的意义。

(根据词义的相‎关性划分)7、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根据词义的相‎似性划分)8、错综: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是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就叫错综9、仿词: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10、飞白:飞白就是为了‎表达上的特殊‎需要,故意将读错或‎写错的字(也叫白字或别‎字)如实记录下来‎,是一种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的修辞手法简答1、试分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特点:1))“把”字句: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用‎于动词前面的‎句子。

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构拟

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系统构拟

认知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辞格分类系统构拟第一章、绪论1.1理论依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语言研究在观察充分、描写充分的基础上要力求解释充分,才能使人知其所以然,因此语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释,探究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规律性及理据性,解释语言的合理性及不合理性等等。

认知科学是探究人脑或心智工作机制的新兴科学,认知语言学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的认知、心理在语言世界形成的映射,语言形式能反映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内在的认知机制,语言形式相对于人们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客观世界来说是有理可据的,试图在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对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的解释,探究语言形式和意义背后的规律性和理据性。

我国的辞格研究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背景下产生的,辞格分类系统大多采用结构主义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仅经验式地描写总结归纳很难有所突破。

正如郑文贞所言:在积极修辞的领域内,如果停留在“语言的习性”和“体裁形式的遗产”上面,是不可能充分了解修辞方式的,只有说明构成这种方式、产生这种功能、形成这种特征的根本的客观原因,才能真正了解修辞方式。

辞格研究需升至解释高度才能大有所为,“究其所以然是修辞学深入发展的必然,是修辞学向高层次攀登的标志”[1],辞格是表达者为积极追求特定表达效果在言语交际中动态形成的,它的使用与表达者和接受者的认知心理、客观世界、经验结构等密切相关,在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去探究辞格产生的心理机制,探究辞格结构的规律性,并建立解释性的辞格分类系统具有可行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我国的辞格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比喻等古老辞格的研究在先秦就有,古代文论中有所记录的辞格已有几十种,现代辞格辞典收录的辞条一般有上百条,多的则有几百条。

辞格虽是零星拈出但并非一盘散沙,而是有系统性的。

一般认为其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辞格有其内在规定性。

现代汉语 辞格(三)

现代汉语 辞格(三)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 只限于两个句子; 2.排比的形式不如对偶严格。排比的各个句子字数 可以不完全相等,对偶的两个句子字数必须相等 3.排比往往反复运用相同的词语,而对偶忌用相 同的词语。
层递
定义: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内容 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这种辞格叫层递。 作用:使事物按步步推进的逻辑关系依 次排列,语言一环扣一环,内容一步紧一 步,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入,对表达的事 理产生深刻的印象。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 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作用: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表达如行云流水,气势贯通; 抒情写意,格调清新。
顶真
例1:什么树开什么花 什么花结什么果。 例2:茵茵牧草绿山坡, 山坡畜群似云朵, 云朵游动笛声起, 笛声悠扬卷浪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回环
定义: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 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 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回环。 作用: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 的辩证关系;使语言精辟警策、有情趣; 在视觉上语感上都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 感。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端起饭碗想起了妈,拿起筷子想起了家; 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这些都是宽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声韵大体协调。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陶渊明《闲情赋并序》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辞格(四)一、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也叫对照。

对比的基本类型①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毛泽东《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②有的人似乎活着,其实他已经死了;你虽然死了,却永远活着,越活越好!《天安门诗抄·颂总理斥林彪》两种根本对立或某些对立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属现象。

当然,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形式是否“对称”。

注意①蜜蜂是渺小的饿,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②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把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写在一起,使它们显得更鲜明,更彻底。

1.着眼点不同。

对比以意义为特征,着眼在内容方面,要求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意义上相反相对;对偶以结构为特征,着眼点在形式方面,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

也就是说,对比的特点是对立,对偶的特点是对称。

2.作用不同。

对偶是利用均衡对称的语言形式、和谐优美的语言节奏,以加强艺术感染力;对比是以内容上的对立,来加强语言的鲜明性。

对偶中的“反对”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这是辞格兼用的现象。

对比和对偶的区别二、映衬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用类似的或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做陪衬的辞格叫映衬,也叫“衬托”。

正衬正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隐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鲁迅《故乡》反衬就是从反面衬托,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反衬异的事物作陪衬。

1937年4月中旬,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

日本横滨码头噪声沸腾,无数彩色的纸大,在远行人与送行者手中飘动。

只有一个少妇,孤单地站在一艘英国轮船的甲板上,两手空空,没有彩带,默默地向祖国挥手告别。

这就是绿川英子——当时在日本叫谷川照子。

《中日两国人民忠实女儿》空间无限辽阔,时间飞快流逝,然而苏冠兰精神上的痛楚并不能排遣和消除。

张扬《第二次握手》映衬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重在表明对立关系,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没有主次之分,使平行并列的;而映衬以宾衬主,有主宾之分,陪衬的事物是说明主体事物的,是用来突出主体事物的。

2.对比可以使两个事物,也可以使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而映衬描写的是两个事物。

3.从效果上看,对比主要使用比较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映衬主要是以宾衬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主题。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三、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连续反复连续反复是连接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出现。

我们肃立在您老人家遗体之前,透过泪水看到您老人家还是那样慈祥而庄严,久久不愿离去啊,时间再长也总感到太短,太短!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朱自清《生命的价值七毛钱》间隔反复间隔反复是相同词语或句子的间隔出现,即有别的词语或句子隔开。

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一天往上长。

袁鹰《井冈山翠竹》连续反复和间接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我的全身似乎是被复仇之火烧焦了,我的脑子里也只有一个念头:复仇!复仇!复仇!为老娘复仇!为小佳复仇!为昌潍平原上所有被蒋匪杀害了的群众复仇!峻青《黎明的河边》注意反复和重复不同。

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运用反复,是为了突出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强调感情,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而一味地采用反复的形式,那只能造成重复累赘。

四、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五、反问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

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经济之后,中国要想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共产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是不清楚的。

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否定式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内容。

不堪实际情形,厮守着呆板的旧形式、旧习惯,这种现象,不是也应该加以改革吗?肯定式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内容。

不钻研原著,你怎么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所阐明的革命原理呢?设问和反问的区别六、通感叙事状物时运用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女子们朗朗的笑声,像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

钢焰《绿叶赞》由听觉感知的“笑声”移到视觉感知的“水上的波纹”1.从形式上看,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在问中,它实际是把问和答集中一身。

2.从内容上看,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反问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它是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内容。

3.从效果上看,设问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是加强语气,坚定自己的看法.4.从位置上看,设问多用于句群、段落或篇章的开头,以引起下文的论述,反问多用于论述之后,表示强调和突出。

通感和比喻的区别比喻是借助想象,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点,通感是感觉的内容同客观刺激的关系的错综复杂性造成的,它是基于人们感情强烈时感觉的特殊性和真实性,它是感觉自然的转移,由甲转移到乙,甲和乙之间没有相似点。

比喻和通感的修辞作用不同。

一般来讲,比喻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收到更生动、更形象的表达效果。

通感与比喻却相反,它是由一种感觉移到另一种感觉,有一种越说越深似乎给人玄妙的感觉。

由听觉感知的“笑”移到味觉感知的“甜甜”。

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杨朔《荔枝蜜》西湖的夏夜总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

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由视觉感到的“绿”移到触觉感知的“冷冷”七、移就1.一般限定为偏正关系,即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修饰部分一般为描写性的形容词。

2.修饰项和被修饰项,从语义上来讲是反常组合,充当修饰项的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同被修饰项搭配的。

例如,一般情况“浓黑”是不能修饰“悲凉”的。

3.修饰项和被修饰项之间在语言上有相映性。

例如“浓黑的悲凉”,“浓黑”和“悲凉”有相映性,“浓黑”在心理上给人感觉是“悲凉”的。

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移来修饰和描写乙事物。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痛苦,并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移就的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以及辞格的结构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小伙子们咬着酸葡萄,心眼里头笑眯眯:“多情的葡萄!她比什么糖果都甜蜜。

”闻捷《吐鲁番情歌·葡萄成熟了》移来修饰和描写抽象事物的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

茅盾《子夜》移来修饰和描写具体事物的移就和比拟的区别1.从用法上看,移就是寓情于物,物应然是物,只是把属于人的性状移属于其他事物上,并不要求这个事物人格化;而拟人则是将物拟人,物已当作人,两个事物浑然一体,彼此交融。

2.从形式上看,移就多数表现为用表示人的思想行为的词语来修饰描写其他事物,移就中的两项多数形成偏正结构,其间的关系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而拟人往往把人的思想行为渗透在其他事物上,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

所以拟人中的两项大多形成主谓结构,其间的关系是陈诉与被陈述的关系。

⑴由一种感官感知的事物移到另一感官所感知的事物是通感;由一种不能用感官感知的非常抽象的移到某种感官能感知的是移就。

⑵通感被描写的对象必须是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具体事物,而移就被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抽象事物,如“金色的年华”、“甜蜜的歌声”,虽然“金色”和“甜蜜”都是可以凭感官所能感知的,但“年华”是抽象名词,“歌声”是具体名词,是可感知的;所以,“金色的年华”是移就,“甜蜜的歌声”是通感。

⑶移就是词语的移用,它往往是在同一篇文章中甲乙两种事物都出现过,而通感就不需要这样。

移就和通感的区别移就和拈连的区别1.在用法上,移就是根据感情上的内在联系,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植来修饰乙事物,而不出现其修饰的甲事物,所以,移就的词语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次。

拈连则是借助上限文的联系,将上文描写具体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连用于下文描写抽象的事物。

因此,它是甲乙两事物同时出现,拈连的词语也不止一次出现。

2.在形式上,移就所移用的词语主要是形容词,其词义不变,拈连所移用的词语多半是动词,其词义往往以转义的形式出现,例如“锁得住自由的身,锁不住革命精神”便是。

八、警策主宾重复判断使某些语句语简言奇,含意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的辞格叫警策,也叫“精警”或“警句”。

看似无关,实则紧密相连修辞学就是修辞学。

表意相反相成他的世界又小又宽广,他的路径又短又漫长,方敬《图书管理员》有的说:“可是朱桂棠,杀人做大户,咱们滴的血,他做聚宝盆,咱们的骨头,他做摇钱树。

田间《赶车转》其他辞格拟声利用拟声词摹拟客观事物声音。

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

鲁迅《阿Q正传》生动形象,具体真实。

可以收到声情并茂,寓动于声,以声显动,生形兼胜的表达效果。

摹状利用叠音手段摹拟客观事物情状。

沏茶喝,甜又甜,不像先前沏出来稠嘟嘟的像面汤。

老舍《龙须沟》真实的表现事物特征,使人感到有形有状。

飞白“这是华达呢。

”另一个人说。

“这叫华啦呢。

”老孙头说,“穿着上山赶套子,碰到树杈,哗啦一声撕破了,不叫哗啦呢叫啥。

”周立波《暴风骤雨》故意将由于音同或音近缘故读错的词语记录下来。

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析词由于表达的需要,把一些合成词或固定短语等拆开来使用。

谦而不须,采取老实的办法;狂而不妄,采取认真的态度。

徐迟《向着二十一世纪》使语义更充实丰富,是表达更具体细致。

使原词能增添新意。

引用为了有力地说明问题而借用现成的话。

毛主席说:“将革命进行到底。

”错综故意使用参差交错的词语和句子,避免语言单调呆板。

错综的分类词语错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句式错综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