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
生产环境中的振动与安(三篇)

生产环境中的振动与安(1)对视认知能力的影响。
振动的物体振幅较大时,由于视野抖动不稳定,可影响视觉准确度和仪表认读的正确率。
振动频率为3~4Hz时,人眼肌的调节能力失调,物体在人眼底视网膜成像开始模糊,使视觉的准确性下降,并随着振动频率增加继续下降。
人体接触振动时,人的视认知能力也有类似的现象,尤其是振动频率与人的头部、眼睛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共振所致的视认知能力下降会更加明显。
振动频率为8~10Hz时,由于头部、颈部共振引起眼球被动运动,从而使视力下降;振动频率高于20~25Hz,可引起眼的共振(眼球固有频率为18~50Hz)。
(2)对人的运动操作能力的影响。
振动可使人的运动操作能力降低。
在实际作业中,常见于飞机驾驶员、雷达站工作人员等的操作。
低于20Hz的振动,运动操作工作效率的降低与传递到机体的振动强度有关,振动越强烈,工效越低下。
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率(5~25Hz)、低加速度(0.2g—0.3g)的振动,能降低人从事某些精密控制作业的效能。
振动的方向对不同方向的操纵活动也有影响。
振动的振幅越大,对追踪操作能力的影响也越大。
实验结果表明,受垂直振动的人,其手眼协调动作时间随着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3Hz时此种手眼协调能力下降较明显。
此外,有人认为,在振动环境条件下,人的追踪操纵能力下降与人的视敏度下降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3)振动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对人的信息加工能力影响不大。
但有些学者认为,振动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主要是干扰了视觉,从而影响知觉。
虽然如此,有的研究者指出,5Hz、低加速度的垂直振动有助于长时间从事监视工作的人员保持警觉。
(4)振动对人的舒适性的影响。
当全身振动频率低于1Hz、加速度小于0.3g时,对人有一定的松弛作用,但随着振动频率和加速度增高,可引起人体不适感。
在2~20Hz、1g加速度时,最常见的症状有弦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
实验结果也予以证明,受垂直振动时,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而且与振动频率有一定的关系。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这不仅与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有关,也关系到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有必要在生产环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并确保生产工作的安全。
首先,噪声和振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和强振动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噪声超过80分贝时,人耳对声音的听觉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超过85分贝时甚至会引起耳聋。
强烈的振动不仅对工人的神经和肌肉产生损害,还会影响其身体的平衡和迟滞能力。
因此,对于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噪声控制1. 设立隔音墙或隔音屏可以在噪声污染源周围设置隔音墙或隔音屏,通过反射、吸声和隔离的方式来阻断噪声的传播和扩散。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2. 优化设备和工艺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和工艺,可以减少噪声的产生。
例如,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使用阻尼材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例如提供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帮助工人降低噪声对听觉的损害。
同时,要对工人进行噪声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体防护装备。
二、振动控制1. 振动隔离对振动源进行隔离措施,例如在机器底部采用缓冲材料,减少振动的传输和震动的扩散。
此外,还可以对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科学选择,避免振动传导到其他部分。
2. 调整工艺参数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减少设备运转时的振动。
例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减少切削力、提高刀具刚度等方法,降低振动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同噪声控制一样,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例如提供护腰带、护膝等防护装备,帮助工人减少振动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也要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体防护装备。
三、安全措施1. 安全设施建设在生产环境中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例如防护栏、紧急停机装置等,为工人提供安全保护和紧急应对措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防噪声、振动安全技术措施

防噪声、振动安全技术措施
防噪声、振动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几项实施该技术措施的原则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落实噪声源负责人制度。
严格遵守《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要求各单位和部门必须建立和健全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确定噪声源负责人,负责噪声污染的日常管理和检查。
二、完善防振措施。
根据机械设备的振动特性,制定适宜的
支座和吸振装置,减少和调节振动及其惯性效应,并将固定布置加固,使其不致发生振动跳动,防止振动扩散。
三、优化设备结构设计。
针对不同类型噪声源,应遵循工程
技术原理,优化设备结构设计,使噪声源结构紧凑,同时采用抑制噪声的有效设计,使噪声源的噪声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减少噪声源对外界环境造成的影响。
四、选用合理的设备。
在选择噪声源设备时,必须采用低噪
声设备,以保持噪声发出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或行业标准值。
对于不能使用低噪声设备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用隔振装置等措施降低噪声。
五、强化培训和检查视察。
加强培训,让员工熟悉噪声、振动控制的技术控制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噪声污染的潜在隐患,并要求增加噪声振动控制的监测检查,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要求的单位,及时依法严肃处理。
通过以上几点技术措施,从根本上保障噪声、振动安全,减轻噪声污染对员工健康的危害,为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防噪音、振动安全技术措施

防噪音、振动安全技术措施煤矿企业所产生的噪音及振动将影响四周居民的正常休息,并且可能使作业的工人产生呕吐、耳鸣、头晕等现象,为了尽可能的削减噪音对四周居民及作业的工人的影响,特编制防噪音、振动平安技术措施如下:煤矿企业产生噪音及振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瓦斯抽放泵、空压机、风机、乳化泵及井下局扇等。
防噪音可实行的措施可分为:1在噪声源井下处理,2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处理,而我矿实行的防噪音措施主要是在噪音源井下处理,即在各机械设备处安装消声器。
防振动的危害应从工艺改入手,削减手及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工具把手设置缓冲器;改进压缩空气的出口方位,防止工人受冷风吹袭。
振动作业工人应发双层护垫无指手套或护垫泡沫塑料的无指手套,以减震保暖。
在工人不直接接触的振动设备处安设减震器。
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按接触振动的强度和频率,订立工休及定期轮换制度,并对日接触振动时间给预肯定限制。
就业前和工作后定期进行体检,准时发觉和处理受噪音、振动的作业人员。
未尽事宜按煤矿平安规程和作业规程执行。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入手。
掌握和消退噪声源,是防止噪音危害的根本措施。
可采纳无声或低音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或将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移至车间外或实行隔离措施;掌握噪声的传播一般有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几种措施。
预防振动的危害应从工艺改入手。
在可能的条件下,以液压、焊接、粘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改进风动工具,采纳减震装置,设计自动或半自动或操纵装置,削减手及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
卫生保健措施应加强个人防护。
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临时不能掌握,或需要在特别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爱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
耳塞、耳罩、帽盔等都是隔声的娇好防护用品。
振动作业工人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的无指手套,以减振保暖。
对接触噪声和振动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准时发觉和处理受噪声和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1、施工噪声防治对施工工地噪声,要严格建设审批,要求其申报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占地面积、施工总期限、各噪声期环境噪声的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以及实行的防治措施,并要求其交纳保证金。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模版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模版一、噪声控制:1.背景介绍:生产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噪声控制成为了生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问题定义:生产环境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器设备运转、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物料的运输等方面。
这些噪声超过了安全标准值,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解决方法:a.采用隔音材料:在机器设备和工作区域周围安装隔音材料,有效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b.调整设备运转方式:优化机器设备的运转方式,减少摩擦和碰撞产生的噪音,同时优化设备的使用时长,减少长时间运转产生的噪音。
c.优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培训工作人员使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减少误操作带来的噪音,同时提供工作人员适当的防护装备,减少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d.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出现问题的部件,避免设备故障带来的噪音。
4.相关法规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生产环境中的噪声需要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之内。
相关法规和标准将为企业提供合理的噪声控制指导和限制要求。
二、振动控制:1.背景介绍: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振动对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振动控制成为了生产环境中的重要任务。
2.问题定义:生产环境中产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机器设备的运转、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物料的运输等方面。
这些振动超过了安全标准范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3.解决方法:a.安装减振器:在设备的安装位置上安装减振器,减少振动对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b.调整设备的运转方式:优化设备的运转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振动产生。
c.培训工作人员的正确操作方法:提供培训,教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减少误操作带来的振动。
d.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状况,及时修理和更换出现问题的部件,避免设备故障带来的振动。
4.相关法规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生产环境中的振动需要控制在安全标准范围之内。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还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的水平,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首先,噪声是一种常见的工作环境问题。
在许多生产过程中,机器的运行和设备的使用会产生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如听力损失、心血管疾病和工作压力增加等。
因此,减少噪声水平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降低噪声水平:1. 合理布局:在工厂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噪声防治措施。
例如,将噪声产生的机器设备与工作区隔离开来,利用隔音墙或屏障减少噪音的传播。
2. 技术改进: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降低噪音的产生。
例如,使用低噪声电机、消声器和振动绝缘材料等。
3. 个体防护:对于噪声环境无法完全消除的情况,应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
其次,振动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生产环境问题。
在许多生产过程中,机器和设备的运行会产生振动。
长期接触高强度的振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如颤抖、关节疼痛和骨质疏松等。
因此,减少振动水平是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减少振动水平的方法:1. 设备维护:保持机器和设备的良好状态,并按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减少振动水平。
2. 隔离振动源:通过使用隔振垫、隔振支架等措施,将振动源与工作区隔离开来,减少振动的传播。
3. 人机工程学设计:在机器和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人体的生理特点和舒适性,以减少振动的影响。
最后,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如高温、高压、有毒气体等。
为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建立安全规范: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安全要求。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生产环境中的噪声、振动和安全问题是很重要的。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会对生产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任何生产环境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管理这些问题。
1. 噪声问题噪声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问题。
过高的噪声水平不仅会影响工人的听力,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生产环境中,噪声通常来自于机器、设备和压缩机等,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噪声问题:(1)设立围栏隔离噪声区域:将噪声区域隔离出来,减少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2)安装隔音设备:例如安装隔音罩、隔音门等,阻隔噪声传播。
(3)安装降噪设备:如安装噪声吸收板、吸音棉等,降低噪声。
(4)规定工作时间及使用耳塞等防护措施:规定工作者工作时间和鼓励佩戴耳塞或耳罩等。
2. 振动问题振动也是生产环境中的一个问题。
机器和设备的振动不仅会影响工作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机器和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振动问题:(1)减少机器和设备的振动:例如定期维护设备,确保设备运转良好、对机器、设备进行静平衡校正等。
(2)采用防振设备:如安装减振器、吸振垫等,减少振动。
3. 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生产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生产环境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意外碰撞、火灾、爆炸等。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管理安全问题:(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工作者的安全知识和意识,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考核制度等,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以落实。
(3)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如定期检查工器具的磨损状态、机器设备的安全性能等。
在生产环境中,噪声、振动和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管理。
只有采取措施来减少噪声和振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才能保证工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噪声与振动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与振动的危害与控制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噪声和振动作为两大环境污染因素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长期暴露于噪声和振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噪声和振动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噪声的危害噪声是一种不规则波动的声音,其强度的大小决定了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下,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首先,噪声会增加人体患上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其次,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体产生压力反应,影响睡眠质量,引发失眠和焦虑等问题;此外,噪声还会干扰人们的专注和思考,降低工作和学习效果,对整个社会造成经济损失。
二、振动的危害振动是物体颤动时产生的机械运动,同样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人体暴露于强烈振动下,容易引发肌肉疲劳、骨骼变形等疾病。
特别是在一些冶金、采矿等工作场所,工人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下,容易导致手臂震颤综合征、颈椎病等职业病。
此外,振动还会损坏建筑物和设备,对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三、噪声与振动的控制方法为了减轻噪声和振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减少噪声和振动源要从源头上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静音技术和减振器等装置,降低机器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水平;在建筑过程中,可以使用隔音材料和减震装置,控制噪声和振动的传播。
2. 隔离噪声和振动传播路径通过隔离噪声和振动传播路径,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扩散。
隔离措施可以包括在建筑物中增加隔音墙、隔音窗等设施,降低噪声的传播;对于机械设备,可以采用减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导。
3. 个人防护在噪声和振动环境中,个人可以通过佩戴防噪耳塞、防振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对噪声和振动的暴露,保障自身的健康。
4. 加强监测和管理各个领域需要建立严格的噪声和振动监测体系,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持续监测,及时发现噪声和振动超标情况,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减少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资料:________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6 页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
一、生产环境中的噪声与安全
噪声通常是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或者说凡是使人烦恼的、讨厌的、不愉快的、不需要的声音都叫噪声。
噪声与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不单独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
同样的声音有时是需要的,而有时便成为噪声。
噪声对人生理、心理的影响在第二章中已经讲述。
本节主要从噪声与安全的关系角度,对噪声加以讨论。
1.噪声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噪声有不同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有:
(1)按噪声源特性分类
①工业噪声。
工业生产产生的噪声。
其中工业噪声按其产生方式不同又可分为:
a.空气动力性噪声。
是由于气体压力发生突变产生振动发出的声音,如鼓风机、汽笛、压气排放声等发出的声音。
b.机械性噪声。
是由于机械的转动、撞击、摩擦等而产生的声音,如风铲、车床、织布机、球磨机等发出的声音。
c.电磁性噪声。
是由于电磁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声音。
②交通噪声。
交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③社会噪声。
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引起的噪声。
(2)按照人们对噪声的主观评价分类
①过响声。
很响的使人烦燥不安的声音,如织布机的声音。
②妨碍声。
声音不大,但妨碍人们的交谈、学习。
第 2 页共 16 页
③刺激声。
刺耳的声音,如汽车刹车音。
④无形声。
日常人们习惯了的低强度噪声。
(3)按噪声随时间变化特性分类
①稳定噪声。
声音强弱随时间变化不显著,其波动小于5dB。
②周期性噪声。
声音强弱呈周期变化。
无规律噪声。
声音强弱随时间无规律变化。
脉冲噪声。
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其持续时间小于1s,间隔时间大于1s,声级变化大于40dB的噪声。
2.噪声的评价指标及允许标准
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噪声特性,因此引出了许多评阶方法、指标和控制标准。
噪声控制标准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对劳动者的听力保护而提出来的,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属于此类,它以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暴露量为指标;第二类是基于降低人们对环境噪声的烦恼程度提出来的,我国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机动车辆噪声标准》属于此类,此类标准以等效连续声级、统计声级为指标;第三类是基于改善工件条件,提高作业效率而提出的,如《室内噪声标准》,该类标准以优选语言干扰级、噪声评价数等为指标。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噪声评价指标。
(1)等效连续声级。
A声级较好地反映了人耳对噪声频率特性和强度的主观感觉,它是一种较好的连续稳定的噪声评价指标,但经常遇到的是起伏的不连续的噪声,这就很难测定A声级的大小,为此需要用接触噪声的能量平均值来表示噪声级的大小。
等效连续声级定义为,在声场某一定位置上,用某一段时间能量平均的方法,将间歇出现变化的A声级,用一个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噪声级的大小。
(2)统计声级。
如街道、住宅区的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往往是
第 3 页共 16 页
不规则的、大幅度变动的,为此常用统计声级来表示,统计声级是指某一段时间内A声级的累计频率的百分比。
如L10=70dB(A)表示整个统计测量时间内,噪声级超过70dB(A)的频率占10%;L50=60dB(A)表示噪声级超过60dB(A)的频率占50%;L90=50dB(A)表示噪声级超过50dB(A)的频率占90%。
实际上L10相当于峰值平均噪声级,L60相当于平均噪声级,L90相当于背景噪声级。
一般测量方法是选定一段时间,每隔5秒钟读取一个值,然后统计L10、L60、L90等指标。
如果噪声级的统计特征符合正态分布,那么等效连续声级与统计声级之间存在固定的相关关系。
(3)优选语言干扰级。
由于0.5Hz~2kHz的频率范围的噪声对语言干扰最大,因此选取500Hz、1kHz、2kHz中心频率的声压级的算术平均值评价噪声对语言的干扰程度,称为优选语言干扰级。
根据优选语言干扰级可以确定语言交流的最大距离见表5-7。
表5-7 语言干拢级与语言交流最大距离
语言干拢级
(dB)
最
大
距
离
(m)
正常
大
声
第 4 页共 16 页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4.2
2.3
1.3
0.75
0.42
0.25
0.13
15
8.4
4.6
2.4
1.5
0.84
0.5
0.26
第 5 页共 16 页
(4)噪声暴露量(噪声剂量)。
人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不仅与噪声强度有关,而且与噪声暴露时间有关。
噪声暴露量综合考虑噪声强度与暴露时间的累积效应。
(5)噪声评价数。
对于室内活动场所的稳态环境噪声,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用NR曲线来评价噪声对工作的影响。
NR的具体求法是,对噪声进行倍频程分析,一般取8个频带(63~8000Hz)测量声压级,根据测量结果在NR曲线上画频谱图,在该噪声的8个倍频带声压级中找接触到的最高一条NR曲线之值,即为该噪声的评价数NR。
噪声评价数NR 曲线对于控制噪声也很有意义。
如标准规定办公室的噪声评价数为
NR30,那么室内环境噪声的倍频带声压级均不能超过NR30曲线。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在技术条件允许和符合经济原则的条件下,应该将工业企业的噪声控制得越低越好。
我国医学界、劳动保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单位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制订了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它规定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噪声标准为85dB(A),现有工业企业经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以适当放宽至90dB(A)。
标准还规定每天工作8h允许连续噪声的噪声级不得超过85dB(A),如果时间减半,允许噪声声级提高3dB(A),但是不论暴露时间多长,最高限度为115dB(A)。
具体标准可以参照《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3.噪声的控制
(1)控制噪声源。
控制噪声源是消除与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首先应研制和选择低噪声的设备,改进生产加工工艺,提高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安装技术,使发声体变为不发声体,或发出的声音减小,实践证明用这种改革生产工艺来控制声源的办法是有效的,如用油压打桩机
第 6 页共 16 页
取代气压打桩机,噪声强度可下降50dB。
另外,封闭噪声源也是消除噪声的一个有效途径。
常用隔音材料将噪声源限制于局部范围,将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
(2)控制噪声传播。
①合理布局厂区。
在新建或扩建、改造老厂房时,应充分考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噪声车间应远离行政办公场所与居民区,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周围建隔声墙、防护林、草坪,建筑物内墙、天花板、地面等处可装上性能良好的吸声材料。
②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的措施。
a.吸声。
用多孔吸声材料做成一定结构,安装在室内墙壁上或吊在天花板上,吸收室内的反射声,或安装在消声器或管道内壁上,增加噪声的衰减量。
多孔吸声材料多以玻璃棉,矿渣棉、聚胺酯泡沫塑料等加工成木屑板、甘蔗纤维板、吸声砖等,一般可以降低室内噪声朗6~10dB (A)。
b.隔声。
采用隔声性能良好的墙、门、窗、罩等,把声源或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在吵闹的车间内为了保证工人不受干扰,可以开辟一个安静的环境,如建立隔音操作间、休息室等,也可以用隔音间、隔音罩将产生噪声的机器密封起来,降低声源辐射。
c.消声。
在产生噪声的设备上安装消声器,可以消除机械气流噪声,使机械设备进出气口噪声降低25dB~50dB。
e.隔振与阻尼。
隔振就是在机械设备下面安装减振器或减振材料,以减少或阻止振动传到地面,常用的减振器有弹簧类、橡胶类、软木、毡板、空气弹簧和油压减振器等。
减振阻尼就是用阻尼材料涂刷在薄板的表面,以减弱薄板的振动,降低噪声辐射。
常用沥青、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做阻尼材料。
第 7 页共 16 页
(3)个体防护。
要加强对接触噪声工人的教育,认识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并传授有关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护耳器是个体防护噪声的常用工具,主要种类有耳塞、防声棉、耳罩、帽盔等,一般用软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制成。
不同材料不同种类的护耳器对不同频率噪声的衰减作用不同,见表5-8。
应该根据噪声的频率特性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表5-8 护耳器对噪声的衰减作用(dB)
种类
125Hz
250Hz
500Hz
1000Hz
xxHz
4000Hz
8000Hz
干棉毛耳塞
湿棉毛耳塞
玻璃纤维耳塞
橡胶耳塞
橡胶耳套
液封耳套
2
6
7
15
第 8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