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噪声及振动环境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噪声和振动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对环境噪声和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二、环境噪声的研究与应用环境噪声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噪声来源之一,其对人体健康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不可忽视。
研究人们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噪声水平和性质,对环境噪声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寻找有效的控制措施,是环境噪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城市环境中,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是主要的环境噪声来源。
为了降低城市交通噪声,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如设置隔声墙、改善路面材质、限制交通流量等。
对于工业噪声,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噪声源的振动和噪声发射,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噪声的污染。
此外,社区噪声和建筑噪声也是环境噪声研究的重要方向。
社区噪声主要包括社会活动、建筑施工、商业活动等带来的噪声。
通过控制社区环境中不同噪声源的产生和传播路径,可以减轻社区噪声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建筑噪声则是指建筑施工和室内活动等带来的噪声。
通过控制建筑材料的噪声传导性能,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和隔音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噪声。
三、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振动是许多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常见问题,对振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分为主动控制、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三种类型。
主动控制技术是指通过主动调节系统的控制参数来抑制振动。
这种技术需要利用传感器获取振动信号,并通过控制器和执行器对系统进行调整。
主动控制技术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其成本较高。
被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能量吸收材料和隔振装置来减小振动对结构体的影响。
这种技术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但对结构的改造较大。
半主动控制技术是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的结合。
通过在振动系统中添加可调节的阻尼器和弹性元件,可以在不需要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实现对振动的控制。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声压级 42
40
47
54
60
58
60
72
( dB )
解:根据A计权响应与频率的关系查出A计权修正值
中心频率 63 ( Hz )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声压级 42 ( dB )
A计权修 -26.2 正值
修正后频 15.8 带声级
40 -16.1 23.9
47 -8.3 38.7
噪度:在中心频率为1kHz的倍频带上,声压级为 40dB的噪声的噪度为1noy
噪度与感觉噪声级(LPN)的关系:
LPN=40+10log2Nn
(dB)
Nn=20.1(LPN-40)
(noy)
复合噪声总 噪 度 Nn
(1) 由图查出各频带级所对应的Nni (2) 求出频带级中最大的噪度值Nnmax (3) 求总噪度 Nn
NRi求解公式: Lpi=a+bNRi Lpi:第i个频带声压级,dB a、b:不同倍频带中心频率的系数 (查表4-3)
例5:根据PNC曲线求环境中噪声评价值, 并利用公式法求NR
中心频率 63 ( Hz )
声压级
42
( dB )
解:
中心频率 63 ( Hz )
声压级
42
( dB )
PNCi
15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40
47
54
60
58
60
20.7 37.6 50.5 60 60.6 64.5
环境NR=64.5+1=65.5 dB 取整 NR=66dB
6. 噪度(Na)和感觉噪声级(LPN) (等噪度曲线)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

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这不仅与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有关,也关系到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有必要在生产环境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并确保生产工作的安全。
首先,噪声和振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和强振动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噪声超过80分贝时,人耳对声音的听觉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超过85分贝时甚至会引起耳聋。
强烈的振动不仅对工人的神经和肌肉产生损害,还会影响其身体的平衡和迟滞能力。
因此,对于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噪声控制1. 设立隔音墙或隔音屏可以在噪声污染源周围设置隔音墙或隔音屏,通过反射、吸声和隔离的方式来阻断噪声的传播和扩散。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2. 优化设备和工艺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优化,选择噪声较低的设备和工艺,可以减少噪声的产生。
例如,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使用阻尼材料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例如提供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帮助工人降低噪声对听觉的损害。
同时,要对工人进行噪声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体防护装备。
二、振动控制1. 振动隔离对振动源进行隔离措施,例如在机器底部采用缓冲材料,减少振动的传输和震动的扩散。
此外,还可以对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科学选择,避免振动传导到其他部分。
2. 调整工艺参数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减少设备运转时的振动。
例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减少切削力、提高刀具刚度等方法,降低振动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同噪声控制一样,对工人进行个体防护,例如提供护腰带、护膝等防护装备,帮助工人减少振动对身体的损害。
同时,也要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体防护装备。
三、安全措施1. 安全设施建设在生产环境中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例如防护栏、紧急停机装置等,为工人提供安全保护和紧急应对措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环境治理技术实施指南

环境治理技术实施指南第1章环境治理现状与目标 (4)1.1 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4)1.2 环境治理目标设定 (4)1.3 环境治理技术概述 (4)第2章水污染治理技术 (5)2.1 污水处理技术 (5)2.1.1 物理处理技术 (5)2.1.2 化学处理技术 (5)2.1.3 生物处理技术 (5)2.2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5)2.2.1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5)2.2.2 微生物修复技术 (5)2.2.3 人工湿地技术 (6)2.3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6)2.3.1 浓缩技术 (6)2.3.2 消化技术 (6)2.3.3 资源化利用技术 (6)2.3.4 填埋技术 (6)第3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6)3.1 燃煤污染控制技术 (6)3.1.1 煤炭洗选技术 (6)3.1.2 燃煤烟气脱硫技术 (6)3.1.3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 (6)3.1.4 燃煤烟气除尘技术 (6)3.2 工业废气净化技术 (7)3.2.1 吸附法 (7)3.2.2 吸收法 (7)3.2.3 冷凝法 (7)3.2.4 生物法 (7)3.2.5 膜分离法 (7)3.3 移动源污染治理技术 (7)3.3.1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7)3.3.2 非道路移动源污染治理技术 (7)3.3.3 船舶尾气治理技术 (7)3.3.4 铁路机车尾气治理技术 (7)第4章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7)4.1 土壤污染监测技术 (7)4.1.1 采样技术 (8)4.1.2 检测技术 (8)4.2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8)4.2.1 物理修复技术 (8)4.2.2 化学修复技术 (8)4.2.3 生物修复技术 (8)4.3 农用地土壤保护技术 (9)4.3.1 农业管理措施 (9)4.3.2 生物障碍技术 (9)4.3.3 土壤改良技术 (9)第5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9)5.1 固体废物分类与预处理 (9)5.1.1 固体废物分类 (9)5.1.2 预处理技术 (10)5.2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 (10)5.2.1 焚烧过程 (10)5.2.2 烟气处理 (10)5.2.3 废渣处理 (10)5.2.4 蒸汽发电 (10)5.3 废旧物资回收与利用技术 (10)5.3.1 废纸回收与利用 (10)5.3.2 废塑料回收与利用 (10)5.3.3 废旧金属回收与利用 (11)5.3.4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与利用 (11)第6章噪声与振动治理技术 (11)6.1 噪声污染防治技术 (11)6.1.1 源头控制技术 (11)6.1.2 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1)6.1.3 受体保护技术 (11)6.2 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11)6.2.1 振动源控制技术 (11)6.2.2 振动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2)6.2.3 振动受体保护技术 (12)6.3 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 (12)6.3.1 噪声监测技术 (12)6.3.2 振动监测技术 (12)第7章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 (12)7.1 生态系统评估与监测 (12)7.1.1 生态系统评估方法 (12)7.1.2 生态系统监测技术 (13)7.2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 (13)7.2.1 土壤修复技术 (13)7.2.2 水环境治理技术 (13)7.2.3 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13)7.3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3)7.3.1 物种保护技术 (13)7.3.2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13)7.3.3 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技术 (13)第8章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 (13)8.1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13)8.1.1 监测方法与手段 (14)8.1.2 监测网络布局 (14)8.1.3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4)8.2 自动监测与遥感技术 (14)8.2.1 自动监测技术 (14)8.2.2 遥感技术 (14)8.2.3 遥感与自动监测结合 (14)8.3 环境预警与应急技术 (14)8.3.1 环境预警技术 (14)8.3.2 应急技术 (15)8.3.3 预警与应急联动 (15)第9章环境治理项目管理与评估 (15)9.1 项目策划与实施 (15)9.1.1 项目目标与定位 (15)9.1.2 项目策划 (15)9.1.3 项目实施 (15)9.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15)9.2.1 评价方法与程序 (15)9.2.2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估 (15)9.2.3 环境保护措施 (16)9.3 项目后评估与优化 (16)9.3.1 评估内容与方法 (16)9.3.2 评估指标体系 (16)9.3.3 优化措施与建议 (16)9.3.4 持续监测与评估 (16)第10章环境治理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环境治理技术发展动态 (16)10.1.1 环境治理技术研发与创新 (16)10.1.2 环境治理技术政策导向 (16)10.1.3 环境治理技术市场应用 (16)10.2 环境治理技术国际合作 (17)10.2.1 国际环境治理技术交流 (17)10.2.2 国际环境治理技术合作项目 (17)10.2.3 国际环境治理技术标准与规范 (17)10.3 环境治理技术未来发展展望 (17)10.3.1 绿色低碳技术将成为主流 (17)10.3.2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助力环境治理 (17)10.3.3 资源化利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17)10.3.4 环境治理技术向精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17)10.3.5 环境治理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18)第1章环境治理现状与目标1.1 环境治理现状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噪声和振动污染控制工程讲义

噪声和振动污染控制工程讲义噪声与振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许多噪声是由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以弹性波的形式在空气、液体与固体介质中进行传播,分别称之气体声、液体声与固体声,通常将固体声称之振动。
噪声与振动污染的操纵原理十分相似:隔振的同时也起到降噪作用。
第一节噪声与噪声污染一、噪声定义正如水、空气与土壤等是我们生存必要的条件那样,我们务必生活在一个有声的环境之中,声音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信息、认识事物等,成为人们一切生产与生活活动的前提基础。
但有些声音对人体有害或者者是多余的,便称之噪声,由噪声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之噪声污染。
广义上说来,一切可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
我们所听到的各类声音是否成为噪声与许多条件与因素有关:除与声音本身的基本特性(波长、频率与声级)有关外,还与人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有关,因此噪声与非噪声的区别不仅在于其本身特性(频率与强弱),更在于同意对象的感受性与条件性。
二、噪声污染的特性1,噪声属于物理性污染:这种污染是局部性的,不可能造成区域、全球性污染。
2,噪声污染通常没有残余污染物:噪声一旦消除污染问题就得到完全解决。
3,噪声污染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尽管有影响,但我们需要生活在适度的声响环境中。
三、噪声的危害1,听力损害(1)暂时性听域迁移:当人耳短时间暴露于噪声时,会引起人们的听觉疲劳,但如今的听觉器官尚未发生器质性病变。
一旦噪声消除,听觉疲劳也就逐步消失,直至听觉恢复到正常状态。
(2)永久性听域迁移:又称之噪声性耳聋,是指人耳长期暴露于强噪声环境之中,听觉反复受到噪声的不断刺激,听域迁移由暂时性逐步成为永久性,听觉恢复越来越难,死亡的听觉细胞无法再生,造成永久性耳聋。
耳聋有轻重之分,通常以听力缺失进行衡量,如表1所示。
表1 听力缺失与耳聋程度2,诱发疾病诱发疾病是噪声污染的一个重要表达。
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得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条件反射特殊,导致头昏脑胀、疲劳与经历力衰退与肠胃功能紊乱等症状,严重时诱发胃溃疡、冠心病与动脉硬化等疾病。
环保法全文

环保法全文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本文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文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法律的了解和实践。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环境保护法律。
在30年的实践中,环境保护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原则等内容。
其中,第一条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第二条规定了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章主要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
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浓度、总量和辐射水平的规定。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工程和其他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三章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其中包括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和监督等内容。
同时,该章还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特殊规定,例如,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等。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第四章主要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水污染的防治行动、河流、湖泊、地下水、浅海和海洋功能区划、水污染的控制和减少、水功能区域划定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第五章主要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土壤污染的防治、农用地质量保护、建设项目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第六章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第六章主要规定了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本章内容包括环境噪声污染的控制、噪声和振动对职业卫生的危害的控制以及相关的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七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第七章主要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

声压级 42 ( dB )
A计权修 -26.2 正值
修正后频 15.8 带声级
40 -16.1 23.9
47 -8.3 38.7
54
60
-3.2
0
50.8 60
58 1.2 59.2
60 1.0 61
72 -1.1 70.9
修正后频带声级=频带声压级+A计权修正值
LAT=
10lg(∑n i=1
10
修正后频带声级=频带声压级+A计权修正值
LAT=
10lg(∑n i=1
10
0.1
Lpi
)
≈92.2dB
LAi=a+bNRi
中心频率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 Hz )
a
35.5 22
12
4.8
0
-3.5 -6.1 -8.0
b
0.79 0.87 0.93 0.974 1 1.015 1.025 1.03
(1) 由图查出各频带级所对应的Nni (2) 求出频带级中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噪度值Nnmax (3) 求总噪度 Nn
Nn=Nmax+F(∑Nni-Nnmax)
F:频带计权因子 对倍频带F=1; 对1/3倍频带 F=1/2。
例6:根据所测得的倍频带声压级求噪度及噪度级
中心频率 63 ( Hz )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噪声评价数(NR)曲线 6.感觉噪声级(LPNdB)和噪度(Na呐) 7.交通噪声指数 8.噪声污染级 9.噪声掩蔽 10.语言清晰度指数和语言干扰级
➢噪声的主观度量
1. 声音的响度级与响度
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修正)

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8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月13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二十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月23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十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应当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和产品,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机动船舶和其他水上设施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由海事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科学划分和调整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区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声环境质量的要求,合理规划交通干线走向和各类功能区域。
第八条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其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与声压级有关,也与声音 的频率有关。响度级是人们对声音进行主观评价的一个 基本量,它反映了声压级和频率两者对人耳听觉的综合 作用效果。用LN 表示,单位为方(phon) 。
响度级(方值)就等于与该声音同样响的1000赫兹纯音的 声压级。等响曲线上的数字表示声音的响度级,每条曲 线的响度级方值,也就是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的声 压级分贝值。
第六章 噪声及振动环境
基本要求
掌握声音的物理度量; 了解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了解噪声对人的影响; 了解噪声评价标准; 重点掌握噪声的测量及控制途径。
第一节 声音及其度量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发声的物体被称为声源。 声音的形成是由振动的发生与传播这两个环节组成。 声音的三个重要的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
声压级是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
20,用符号Lp 表示,单位是分贝(dB)。
p L p 20 lg p0
式中, Lp为声压级(dB);P 为声压(Pa);
P0为基准声压( P0=2×10-5 Pa )
表6-1 各种环境的声压和声压级
声压 N/m2
630 200 63 20 6.3 2.0 0.63 0.20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频率计权电网络 在声学测量仪器中,通常根据等响度曲线,设置一定 的频率计权电网络,使接收的声音按不同程度进行频 率滤波,以模拟人耳的响度感觉特性。
一般设置A、B 和C 三种计权网络,其中: 1. A 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当信号通
过时,其低、中频段(10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 的衰减; 2. B 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它使接收、 通过的低频声音有一定的衰减; 3. C 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在整个 可听频率范围内有近乎平直的特性。使所有频率的声 音近乎平直通过。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
(二)波长
声波在一个波动的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长,记作λ, 单位为m。
(三)声速
声波在媒介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用c表示,单位为 m/s。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
频率、波长和声速之间的关系:
c/ f
式中 ,λ为波长(m); c 为声速(m/s); f 为频率(Hz)。
二、声音的物理度量
值,简称等效声级或平均声级,用符号Leq 表示,单位是
dB(A) 。可用积分声级计直接测量。
Leq 10 lgT1
T 0
10
0.1LPA
(
t
)
dt
式中,LPA(t)为瞬间A声级[dB (A) ] ; T为总测量时间(s)。
0.000063 10
0.000020 0
繁华大街上 普通说话 微型电机工作时 安静房间内 轻声谈话 树叶落下的沙沙声 乡村安静夜晚 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物理度量
(二)声压级合成法则
若在某点分别测得几个声源的声压为P1,P2,…,Pn, 该点总声压Pt 满足:
n
Pt 2
Pi 2
i 1
LPt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压、声压级
声波在空气传播过程中,引起空气质点振动导致空气压 强变化叫声压。声压是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用P表 示,单位是帕(Pa)。
正常人耳刚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称为听阈声压,约为 2×10-5 Pa;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的声压称为痛阈声压, 约为20 Pa 。
二、声音的物理度量
通常用对数值来度量声压,称为声压级。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
(一)频率 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以f表示,单位为
赫兹(Hz)。
人耳能感受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低于20,次声波;高于20000,超声波。
在声频范围内,声波的频率愈高,声音显得愈尖锐; 反之,显得低沉。 低频声波:20~300; 中频声波: 300~1000; 高频声波:1000~20000
图6-2 等响曲线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声音的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度所产生的主观感觉量, 它与人对声音响亮程度的主观感觉成正比。响度用
N表示,单位为宋(sone),并规定1宋=40方。
响度与响度级的关系式为:
N 20.1LN 40
LN 40 33.22 lg N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表6-4 几种常见声源的A声级
A声级/dB
声源
20~30 40~60 60~70
80 90
100~110
轻声耳语 普通办公室内 普通交谈声,小型空调机 大声交谈,收音机,较吵的街道 空压机站,泵房,嘈杂的街道 织布机,电锯,砂轮机,大鼓风机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三)等效连续声级
等效连续声级是指某一段时间内的A声级能量平均
(二)计权声级
为使噪声测量结果与人耳对噪声的主观感觉量一致, 通常在声学测量仪器中,引入一种模拟人耳听觉在不 同频率上的不同感受特性的计权网络,对不同频率的 客观声压给与适当增减,这种修正的方法叫频率计权。
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简称声级。 它是在人耳可听范围内按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 级。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A、B、C声级
不同计权网络测量的结果,分别标以dB(A)、dB(B) 和dB(C),称为A声级、B声级、C声级。
研究表明,无论声强多大,A声级都能较好地反映人耳 的响应特征,所以,如无特殊说明,基本都用A声级表 示噪声评价指标。表6-4为几种常见声源的A声级。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声压级 /dB
环境举例
150 火箭发射
140 喷气式飞机附近
130 开坯锻锤,铆钉枪
120 大型球磨机
110 大型鼓风机附近
100 纺织车间
90
汽车喇叭声
80
公共汽车上
声压 N/m2
声压级 /dB
环境举例
0.063
70
0.020
60
0.0063
50
0.0020
40
0.00063 30
0.00020 20
10 lg
n
100.1LPi
i 1
二、声音的物理度量
背景声压级
根据声压合成法则有:
Pt2 Pi2 Pb2
LPi 10 lg(100.1Lpt 100.1LPb )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声音的响度级与响度; 计权声级; 等效连续声级; 统计声级。
三、人耳对声音的主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