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校:三十八中

所属学科:历史

适用年级:七年级

姓名:姜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古代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是使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同时这些领先的科技成就也是对秦汉大一统局面的折射。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应了解秦汉进一步巩固、发展的统一局面,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对应的课程标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学习教材、搜集资料等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其学习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测试、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评价。

五、教学或准备活动

(一)教学准备阶段

老师: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2、协助老师制作课件。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只要一提起“丝绸之路”,人们就会想到中国。早在公元前后,中国的丝织品就已享誉世界,中国被西方称为“丝国”。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不仅以丝绸驰名于世,而且在文化上也有许许多多为人称道的成就。承接着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秦汉文化又迈出了一大步。在这节课里,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意图是承上启下,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学习新课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坐好,每组推荐两名同学组成评委,老师公布评价标准与规则。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第一组)

小组主持人:只要提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四大发明。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随时与我们相伴。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有纸张出现的,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带来了什么?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纸出现之前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学生A:多媒体演示——甲骨文、金文、竹简、丝帛的图片、文字,并配有解说。

提问:根据刚才的演示,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

演示:东方朔进谏汉武帝所用的竹简需两个大力士抬着进宫(图片),说明其笨重。

主持人:随着两汉经济的恢复,文化的发展,学校的兴建,读书的人多了起来,竹木的和丝帛越来越不能适应书写的需要。因此,时代需要一种既简便又能普及使用的书写材料,造纸术便应运而生。

学生B:我国最早的纸的发明过程。

我国人民自古种桑养蚕,西汉养蚕业尤为发达。劳动人民在长期制作处理茧丝的过程中发明了絮纸。工匠们在漂絮时发现有一些残絮遗留在席子上形成一层薄膜,晾干后就成为一张薄薄的丝棉片,可以用于书写。后来人们改用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同样的操作过程,制造出最早的纸。

演示:西汉早期麻纸(放马滩出土的纸)。

它反映出西汉的造纸技术己有相当水平,但西汉的纸使用起来还不太理想,质脆,书与不流畅。当时人们还谈不上重视它,只把它作为一种废物利用的副产品看待。到东汉,造纸技术有了突破和创新,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学生C:造纸术的改进和普遍使用。

演示:“蔡伦像”、造纸原料(树皮、麻头、胶布、旧鱼网)。

演示(文字):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l00人》其中蔡伦被排在第一位。

学生D:汉代造纸的工艺流程。

演示:图片,配合讲解。

主持人:当中国发明和广泛使用纸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用什么作为书写材料呢?请我组E同学为大家介绍。

学生E:造纸技术的传播。

演示:造纸术外传示意图(动态、按时间顺序)。

主持人:关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已给大家讲解完毕,请大家思考,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老师适当点拨、评价,给予鼓励)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第二组)

主持人: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另一个奇葩,秦汉时期名医辈出,其中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是东汉两大名医。下面请我组A同学为大家介绍“医圣”张仲景。

学生A: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学生演示:张仲景像、《伤寒杂病论》书影。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当时连年战乱,疾病流行,为使人民解除病痛,挽救病人的生命,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专著,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以其卓越的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

学生B:讲述一个有关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掌声鼓励)

主持人:有人说“医学之有张仲景,犹如儒学之有孔仲尼”,可见其在医学界的重要地位。

学生C:“神医”华佗。

学生演示:“华佗像”和《五禽戏》。

华佗是东汉末年的民间“神医”,他勤奋好学,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他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醉剂做手术的外科医生,欧洲则是在华佗死后1700年才学会使用麻醉药的。他还创制了一套模仿虎、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来锻炼人身体各部位的医疗体操,即“五禽戏”,至今还有许多人学习它,受益良多。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有关华佗行医的故事?(学生介绍完毕,老师评价、鼓励)培养团队合作、组织能力。

数学(第三组)

主持人:请问你们从小到大都学过哪些数学运算方法?(学生回答略)

我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的长期劳动与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发明和发现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运算方法和技巧,秦汉时期成就最大的是《九章算术》。

学生演示:《九章算术》图片及简介。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其中有关负数的运算方法、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在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算术。《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的形成。隋唐时传入朝鲜、日本,现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培养学会的动手、动脑能力)

3、课堂小结

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有很多成就是世界之最,处于领先地位。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九章算术》的许多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用它来施行外科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早的。可以说,秦汉时期,中国又有一批伟大的文化名人诞生了,这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教学意图是对知识的总结,感情的升华,引起学生的共鸣。

4、课堂练习

(1)、请填写出我国古代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

A、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纸

E、陶器

()→()→()→()→()

(2)、下列科技成就中,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A、张衡制造地动仪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祖冲之推算圆周率(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2017秋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练习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汉时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蔡伦 2、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3、东汉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②地动仪③麻沸散④水排⑤指南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5、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是:() A、《千金方》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6、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B、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7、《九章算术》成书于:( )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8、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孙思邈 9、从何时开始,病人才有条件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手术,以减轻痛苦( ) A、商朝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0、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简化制作过程 C、扩大造纸原料,使之易得到而又便宜 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11、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认为当时的最高成就有:() ①蔡侯纸②“麻沸散”③《九章算术》④四疹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 ①针灸②外科手术③创制“麻沸散”④创制“五禽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 老师把五禽戏传授了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该经常活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做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老师指的是谁? ②材料中提到的五禽戏指的什么? ③此人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什么? 14、阅读材料: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是谁的名言?他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人物?后世尊称他为什么? ②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什么书?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概述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 16、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C 6、C 7、D 8、B 9、D 10、C 11、 A 12、A 13、①华佗.②是一套医疗体操,模仿虎、鹿、熊、猿、马五种动物的姿态,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适当的活动,称为“五禽戏”.③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14、①张仲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医圣"。 ②《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法病原则。 15、①西汉早期出现用于用麻造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②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③东汉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而初步树立学生尊重历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积极进取勇于改革的的历史使命感和健康向上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少数民族内迁。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的鼎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那么,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结局如何呢?它又是如何灭亡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板书)。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一、西晋的建立 (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 1. 背景: 学生回答:263年,司马昭出兵,魏灭蜀。 教师讲解: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国家的统一是由西晋王朝完成的,西晋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呢? 2.建立: 学生回答: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 教师讲解:司马炎是谁呢?我先讲一个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经过激烈的权力争斗,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司马懿死后,其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专权。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帝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知识结构 2.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然非常尖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中,教师需要指出在民族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3.本课突破点 【西晋的建立】 西晋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但其统治时间非常短暂。本课课题中“西晋的短暂统一”,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既要理解其统一的重要作用,也要寻找到西晋灭亡的社会背景。

司马家族与西晋的建立部分,需要明确的是司马家族在三国鼎立到西晋建立过程中地位逐步提升的过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把握三国鼎立、西晋建立并统一全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西晋的社会状况部分的讲述,教材的处理看似简单,实则层次清晰、生动有趣。从西晋王室和大臣的出身、西晋王朝的统治政策中,分析了西晋统治阶层的问题。从西晋大臣之间“斗富”的案例展现出“唯钱是图”的社会现状。同时,教材的材料研读部分精心选取的《钱神论》,生动地描写了西晋社会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其中对于“孔方兄”一词由来的介绍,都为学生了解西晋社会状况打开了一扇窗。当然,虽然此段材料内容简单,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水平,仍有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精心引导。 以上两个部分虽然不可能完全展示出西晋的社会状况,但教师可以将以上内容从统治阶层出身、统治政策、社会氛围等方面进行精心梳理,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社会状况之下隐藏的统治危机,为之后两个子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八王之乱是指此后司马家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 年,最终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这场战乱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其中,对于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的关系的理解,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其他朝代也有过类似的叛乱,而西晋却在叛乱中亡国了呢?”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西晋统治内、外状况两个角度分析原因。一方面,西晋建国不久即出现了此次叛乱,教材中对于其对政治、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有细致地描述。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是匈奴人灭掉了西晋。我们可以联系之前学习过的汉朝的历史,思考匈奴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从而过渡至下一子目“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从教材结构看,本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幅地图,即《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两个阶段,即北方游牧民族原本的生活状况和内迁后的生活状况;三个问题,即内迁的过程、迁移后的生活状况和内迁的影响。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围绕着以上三个角度展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分小组确立研究主题,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图片,并将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加工。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多途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各组分配角色,陈述、讲解本纪的研究成果,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知识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重点应该放在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如何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老师: 1、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提供查阅资料的方式及书刊。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另设定教学主页与副页,主页与副页采用交互的形式、教学主页是板书的设计,可设计出边学习部分内容边出示板书的内容,副页的内容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或老师讲课的顺序加在相应的主页后面。 学生: 1、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收集有关造纸术、医学、数学方面的信息,并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出题王彦青审核赵林使用时间 2012-11-1 【教师寄语】优秀的成就离不开聪明才智和艰苦的努力 【课标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识梳理】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 1、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1)背景:①中世纪末期,说在欧洲仍占统治地位。 ②由于的进步,一些哲学家和天文学家越来越不满足这种解释。(2)意义:①哥白尼是近代的奠基人。②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的理论基础。 2、伽例略的贡献 (1)成就:①发现了的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开创了以为根据并具有的近代科学。 (2)意义:①伽例略被称为“”。 ②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 1、条件:①系统总结了。②以大量的为基础。 2、内容:①发现了著名的和三定律。 ②1687年,出版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3、意义:①实现了史上第一次大飞跃,标志着人类的开始。②牛顿力学是和的基础,也是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④牛顿用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法则,还为 和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达尔文与进化论 1、背景:世纪以前,占统治地位。基督教的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 2、内容:①创立:1859年发表了划时代巨著《》,建立起以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

②发展: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进化而来的观点。 3、意义: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 19 世纪绝大多数人对和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四、瓦特与蒸汽机 1、背景: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向纵深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成就:历经20多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 3、意义: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解决了的动力问题。②动力机的采用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时代。 五、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背景:19世纪后期,催生了发电机。 2、成就:①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推动人类进入。 ②“发明大王”发明和改进了、、、等。 4、意义:①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掀起了。②科学技术转化为,有力的推动了和。③资本主义从此确立了,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④科技革命还改变了人们的,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方便舒适、丰富多彩。 【思维拓展】 1、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区别 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并为统治国家所用;第二,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第三,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西方近代科学的两大特点:实验性和数学表达方式。实验性就是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反复再现科技发现成果,数学表达就是可以用代数式来说明成果的内容。这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截然不同。 2、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前提。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3)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文化和希腊自然哲学传入西欧,启迪了人们的思想;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显微镜、望远镜、水银气压计等的发明为科学研究准备了手段和工具。 (4)欧洲先进国家保护、鼓励科学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创建博物馆、植物馆、观象台,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 【内容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师: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师:阅读课本第85页第一、二段的内容,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生: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师: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吗。 生: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西晋统一全国。时间:220—280年。 师: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第85页“相关史事”中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师:西晋初年,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长期分裂动荡后重归统一。根据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理念,这次的统一和安定应该是长期的。因此晋国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平姓,都天真地认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到来,谁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谁也不去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臣民对

七年历史上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案

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东山中学历史导学案2013版 七年历史上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案 课型:新授主备人:邹平审核:初一历史组时间:2013年11月 【学习目标】了解四大发明,能够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 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 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流程】 1.视频《古代造纸全过程》导入。 2.学习目标,自学交流:阅读课文完成独学问题,然后组内交流。教师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记忆。 3.展示探究:小组研讨,聚焦式展示讨论成果,质疑。生解疑。师提供材料,帮助分析。 4.点拨归纳:师生互动最后形成导图式归纳。 5.巩固检测,强化记忆,全体爬板。然后,交互式多样化检测。 【学习流程】 一、自学交流: 1、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用______或_____做书写材料。 2、造纸术发明于______(朝),“蔡侯纸”出现于______(朝),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医圣”__________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一书,书中阐述了中医理论 与治病原则,奠定了_____________的基础。 4、“神医”_________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_”。 5、《__________》成书于_____时期,他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________为中心的中 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6、河南南阳医圣祠是纪念______的。 二、展示探究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三、点拨归纳 4世纪 四、巩固检测 (一)巩固训练 四、巩固检测 1、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2、被后世尊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王羲之 3、一位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下列哪一人物为他 医治() A、张仲景 B、华佗 C、黄帝 D、李时珍 4、你会进行负数运算吗?你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你知道这些运算方法最早记载在哪部著作中吗? () A、《甘石星经》 B、《周髀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中医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是() A、《论语》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6、为响应国家关于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在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中,某校把汉朝著名 的民间医生华佗介绍给了同学们,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他最早编制了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B、他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C、他的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他四处游历,撰写了《水 经注》一书 7、用一句概括下列人物的 主要贡献(5分) 蔡 伦 华 佗 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 医学 数学 蔡伦改进 造纸 西汉前期 4世纪—朝鲜 7世纪—日本 8世纪—阿拉伯国家 12世纪—欧洲、非洲 16世纪—美洲 19世纪—大洋洲 意义: 张仲景《》 华佗《》 《》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八篇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八 篇 第1题【单选题】 关于道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D、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秦汉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C、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D、司马迁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现在人们通常把医术高明的人称为“华佗再世”,华佗的主要医学贡献有( )

①发“麻沸散” ②擅长针灸③创制“五禽戏” ④创作《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纸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 A、屈原 B、张衡 C、毕昇 D、蔡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发掘于陕西黄土高原,轰动世界的雕塑群像是( ) A、三星堆青铜文明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秦始皇陵兵马俑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 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班级准备举行“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图片展。可入选“秦汉”篇的是( ) A、①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案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 【学习目标】 1、识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史实,识记《史记》的作者、体例、叙史范 围及史学价 值和文学价值,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能够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程导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好心有好报”……你知道这些说法都与佛教有关吗?佛教在哪个国家产生?它又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它为什么很快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它对中国文化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八仙”是源于道教的故事吗?道教与佛教的主张是否一样?带着好奇,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二、 宗教 佛教起源于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艺术: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史学:司马迁的《史记》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基础知识 三、 基本教义:转世投胎,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幸福 道教兴起 兴起:______时期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佛教东来 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史范围:从______ 到_______时期的历史 价值: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三、合作探究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南安东方学校刘秋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 本节课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本节课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所以学好本节课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子目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主要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二子目是“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主要介绍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第三子目是《九章算术》。本子目则是介绍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他们对本课内容已有初步了解,但熟悉的只是零碎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应全面系统的讲述。初一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但有较强的求知欲。据此特点,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和产生的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层层展开,学生合作参与课堂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讲述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有关事迹和主要医学成就。 利用表格,整理、归纳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到秦汉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优良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四、教学重点、难点:

2020秋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教案 课题:先进的科学技术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作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课前收集各种书写载体,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图片,就造纸术发明的必然性、时代性和对世界的贡献展开讨论并发言,能整理、归纳秦汉时期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并能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时期科学技术成果的学习,认识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并能从学习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 利用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产生使命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讨论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会制作表格的制表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途径收集史料的学习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各学科知识的迁移。 教学用具: 实物教具: 竹木简、帛、树皮、树叶。 投影片: 龟甲、兽骨、青铜器、玉器,蔡伦、张仲景、华佗。 多媒体课件:

“造纸术传播的时间及方向”。 备课思路: 由于本节课不属于历史课程标准的重点,对于本课的知识,只要求掌握在了解、知道这一层面。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教学目的应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上。 具体如下:(1)利用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2)培养学生收集史料的能力。课前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收集有关的书写材料;一组负责收集张仲景、华佗的故事,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多途径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归纳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的特点,指出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繁荣,促进了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秦汉先进的科学技术。 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说说本节课讲几个问题? 学生:三个。 老师:对,讲三个问题: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的发展;数学成就。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板书) 1.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板书) (由事先已做好准备的同学代表发言并将相应的图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 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玉器——竹木简、帛 原始社会——商朝——西周——春秋 (向学生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多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老师:在造纸术发明前,世界其他国家用什么做为书写材料呢?印度人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欧洲人用羊皮、罗马人用铜板、苏美尔人用泥板做为书写材料。请同学们讨论,这些书写材料有何缺点?(用两分钟时间自由讨论后,请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老师:总而言之,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从事造纸术的研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案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 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 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 主学习的环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邓小平关于科技发展的讲话资料,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科学家们的事迹。 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不平坦的道路, 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生产等科学技术领域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满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 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航天员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成为我们广大青少年学 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二)讲授新课: “两弹一星” 1、播放关于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的录像片,以生动的镜头、感人的故事展现了 “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 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两弹一星”指什么?(1964年10月16日,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 时间: 国名时间 美国 7年零4个月 前苏联4年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学案_北师大版_初一_七年级

17 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四大发明,能够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 了解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展开自由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前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 整理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学科技术领域的杰出成就,并制作成简单的表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激发民族自豪感,特别是能够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 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了解学情,布置预习任务,导学设计。 学生:根据造纸术、医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4方面内容,学生自愿组成4组﹙每组10—15人﹚,针对本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有侧重点地预习文本。

1、创设情景导入﹙激励性点拨2分钟﹚ 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途中,钱老为了活跃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 钱老出的上联是:韩赵魏三强。 陈老想了一会,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九章”指的是什么吗? 出示书、本、钱、画等纸制用品,提问: 同学们,这些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用品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能说说纸的其他用途吗? 中医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你了解秦汉时中医学的杰出成就吗?当时谁都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为了弄清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学习“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映示﹚。 2、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明确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影响。 知道秦汉时期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明朝的灭亡 课题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安排共( 1 )课时课程标准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足入主中原(p229)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和阅读教材识记:明朝末年黑暗的政治统治;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李闯王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的基本史实。 2、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讨论总结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总结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和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作业 学生预习课本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课堂合作交流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节一目标导学一:明朝后期的腐败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教师讲述:明朝后期腐败的基本情况。 (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

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多媒体出示问题: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学生根据教材说说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答案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课中作业(目标1)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有什么特点? 环节二目标导学二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原因) 1.根据图片简要说说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 2.(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学生分组讨论除了材料中所说的原因外还哪些原因? 材料:17世纪开始的中国气候,此时的明朝处于明朝小冰河时期,万历后期至天启年间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壅积日甚,旱灾逐年增多,农业收成锐降”。[13] 与此同期,中原气温与北方农牧带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汉以来的最低点。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提示: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步测试4(北师大版)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思路解读: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答案:C 2.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将他改进的纸张称为“_________________ ”。 思路解读:蔡伦曾受封为龙亭侯,人们为了纪念蔡伦,将他改进的纸张称为“蔡侯纸”。 答案:蔡侯纸 3.东汉末年最著名的两位医学家是() A.扁鸽与张仲景 B.扁鹊与华佗 C.张仲景与华佗 D.李时珍与华佗 思路解读:“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是东汉时期杰岀医学家。 答案:C 4.《九章算术》成书于 ________________时期,总结了我国从__________ 到_________ 的数学成就。它的岀现标志着以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思路解读:该题考査了《九章算术》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东汉周秦汉代计算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①羊皮②竹木简③树皮④帛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思路解读:在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 答案:B 2.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主要突破点是() A.由笨重改进为携带方便 B.简化制作过程 C.使造纸原料容易得到而又便宜 D.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思路解读: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布作造纸的原料, 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成本,提髙了质量。 答案:C 3.《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 A.药王 B.医祖 C.医圣 D.炼丹家 思路解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左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 “医圣”。 答案:C 4.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是() A.张仲景 B.扁鸽 C.葛洪 D.华佗 思路解读:东汉末年,“神医”华佗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答案:D 5.奠龙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对在中国和东方数学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数学需箸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1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西晋短期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人口大迁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加强了联系。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有多种矛盾冲突的因素,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却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教训提示我们,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 教学要点 一、西晋的统一 1.司马氏势力的发展 2.魏灭蜀 3.司马炎废魏帝建立西晋和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 1.大封皇族与封王掌握实权 2.社会上层的腐败 3.八王之乱的过程与后果 三、各族内迁与西晋灭亡 1.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2.西晋统治者压迫内迁各族 3.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和西晋的灭亡 四、人口大迁徙 1.人口迁徙的原因 2.人口迁徙的方向 3.人口迁徙的影响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八王之乱。 本课难点:各族内迁,人口大迁徙。 二、在讲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内容,特别要强调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然后逐渐导入新课。 三、“西晋的统一”一目,先要讲述魏自曹丕之后,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的情况。司马氏掌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司马懿时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司马炎时期。文中小字和插图生动说明了司马氏父子奸诈,可指导学生阅读,但不作要求。然后再讲西晋短期统一。讲前应准备好地图《西晋的疆域》,在这里主要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二是西晋统一的过程。在第一个问题里,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因为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却日趋衰落。另外,从客观上讲,统一也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学练提纲15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学习目标 1.把握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替、时期特征。 2.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3.把握民族大融合的特点、意义。 二、学练提纲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能独立完成的先独立完成,遇到疑难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一)想一想 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 2.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 3.课本P93页欣赏与思考 (二)试一试 1.你能依照课本北魏统一后北方政局演变示意图,简要说说这一时期南北方政局的更迭情况吗?并概括一下这一时期北方政局的特征。

2.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试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背景内容作用3.阅读“民族大融合”的内容,试概括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与作用? (三)练一练(1-13为必作,14、15为选作)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①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②加强对中原的控制③从事农业生产④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5、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C、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D、符合封建者根本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