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食用菌生产技术培养基制备教程

食用菌生产技术培养基制备教程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的食品,高蛋白、低脂肪,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食用菌的生产技术是培养菌丝体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而培养基作为提供菌丝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基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食用菌生产技术中常用的培养基制备方法。
1. 培养基的选择在制备食用菌的培养基之前,首先需要根据食用菌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不同的食用菌对培养基的成分和pH值都有一定的要求。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水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食用菌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由玉米粉、麸皮和石膏等成分组成,适用于白灵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糠秕培养基:由糠秕、蛋白粉和石膏等成分组成,适用于草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蔗渣培养基:由蔗渣、蛋白粉和石膏等成分组成,适用于平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2. 培养基制备步骤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制备方法。
2.1 准备材料制备培养基所需的材料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材料。
主要成分是指构成培养基主体的物质,如玉米粉、糠秕、蔗渣等。
辅助材料是指用于调节pH值和促进生长的物质,如石膏、蛋白粉等。
2.2 材料预处理将主要成分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质对培养基的影响。
消毒处理可以通过高温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剂进行。
2.3 成分混合按照预定的配方比例将不同的主要成分和辅助材料混合均匀。
可以使用搅拌器或手动搅拌的方式进行。
2.4 调节pH值根据食用菌的要求,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来调节培养基的pH值。
常用的调节剂有硫酸和氢氧化钠。
2.5 加水将适量的水加入混合好的培养基中,搅拌均匀,直至达到适宜的湿度。
培养基应该具有一定的湿润度,但不能太湿,以免影响菌丝的生长。
2.6 瓶装和灭菌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封闭好,并进行高温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剂处理,以杀死其中的细菌和霉菌。
3. 培养基的保存和使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可以保存在冷藏室或冷冻室中,以延长其保质期。
食用菌试管培养基配方

食用菌试管培养基配方
答案:
食用菌试管培养基的配方
PDA培养基
配方:土豆200克、葡萄糖18~20克、琼脂18~22克,水1000毫升。
制作方法:土豆去皮切块煮沸20~30分钟,过滤取滤液,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再加入葡萄糖,冷却后分装。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氢二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 10毫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制作方法:马铃薯煮沸15~20分钟,过滤取滤液,加入其他成分加热溶解。
合成培养基
配方:马铃薯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蛋白胨5克、酵母膏5克、硫酸镁1克,水1000毫升。
制作方法:煮沸过滤后加入其他成分加热溶解。
大米培养基
配方:大米适量、磷酸二氢钾10克、硫酸镁5克,水1000毫升。
制作方法:大米加入营养液中,加热灭菌后接种。
制作方法
PDA培养基制作方法
将土豆切块煮沸20~30分钟,过滤取滤液。
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再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
冷却后分装,灭菌后制成斜面培养基。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制作方法
马铃薯煮沸15~20分钟,过滤取滤液。
加入其他成分加热溶解,分装灭菌。
合成培养基制作方法
煮沸过滤后加入其他成分加热溶解,分装灭菌。
大米培养基制作方法
大米加入营养液中,加热灭菌后接种。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培养基配制,灭菌、菌种分离、培养及管理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方法:培养基配制,灭菌、菌种分离、培养及管理一、食用菌菌种瓶的选择用100毫升医用盐水瓶代替试管作盛装培养基的容器。
二、培养基的配制1.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2.制作:马铃薯挖去芽眼,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后加水,在铝锅中煮沸25~3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滤液放入铝锅中,加入琼脂,小火加热并不断搅拌,待琼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加开水补足1000毫升,搅匀,趁热装入盐水瓶中,每瓶装8~10毫升,塞上棉塞棉塞要求干燥、松紧、长度合适,再用牛皮纸包住棉塞及瓶口部分,用胶圈扎紧瓶口。
三、灭菌采用高压灭菌,若没有专用高压锅,可用家用高压锅进行灭菌。
方法是:将装好培养基的菌种瓶放置在高压锅中,瓶间留有空隙,不可堆放过紧,以利蒸汽循环,灭菌彻底。
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05时,打开放气阀,集中排出冷空气,使压力降到零时,关闭排气阀进行升压灭菌,自动放气后保持30分钟家用普通高压锅灭菌1.5小时,让其自然冷却,取出放置在接种箱中备用。
四、菌种分离主要采用组织分离法。
通常是从食用菌子实体内部分离纯菌种,操作时,从子实体内切取一小块组织,放在培养基中培养可长出纯菌种,且菌丝萌发快,遗传性状稳定,后代不易发生变异。
1.种菇消毒:种菇采下后,切去菌柄,放入洗净的盘内,在装有紫外灯的接种箱内照射20~30分钟。
2.接种块切取:在已消毒的接种箱内,撕开子实体,用经酒精灯火焰杀菌冷却的小刀,在菌柄与菌盖交接处内部切取黄豆大小组织块,放入菌种瓶内培养基上培养。
3.接种块选择部位:接种块选择部位因食用菌种类不同而异,菇体肥厚的种菇,在菌盖外缘菌盖皮和菌褶交接处切取组织块进行分离。
菌体小、盖薄、柄空的菌类如金针菇,应快速击掉菌盖,用接种针钩取菌柄顶端生长点组织进行分离。
菌肉极薄菌柄中空孢子不易萌发的伞菌类,可采用子实层分离法,选取半破膜的子实体,移入培养基上,菌丝萌发后即转入新的培养基上。
食用菌菌种制作

超净工作台
接种箱
臭氧灭菌器
接种工具
• 二、无菌操作
•
• 无菌操作是食用菌制种工作成败的关键,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制种过程中使用的全部材料是无菌的.二是必须采用无菌
操作方法(也包括培养条件)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制种的全
部过程是无菌的,才能培养出纯菌种。
• 1.高温灭菌 • (1)常压蒸汽灭菌(用于菌种灭菌)
3.制作步骤
马铃薯200 克去皮切块 (1厘米见 方) 放入汤锅中加入适 量清水煮沸15分钟, 用纱布过滤,留滤 汁备用 滤汁倒入汤锅,先加入17 克琼脂,加热搅拌,融化 后,再加入20克葡萄糖, 融化,用量杯定容至1000 毫升
试管分装:将溶液 加入试管中,每管 加入到1/5处,加 盖棉塞
摆斜面:将灭好菌的试管 取出,按一定倾斜度摆好, 带培养基凝固后备用
食用菌菌种制作
菌 种 制 作 的 一 般 流 程
• 第一部分:培养基制备
• 一、试管PDA(母种)培养基制备 1.所需原料: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7克、水1000克
马铃薯
葡萄糖
琼脂
2.所需设备工具 手提高压灭菌锅、煤炉或电磁炉、汤锅、试管、棉塞、分装装置
手提高压灭菌锅
试管
橡胶塞
简易分装装置
接 种 箱
• 6.接种操作 • 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移接到灭好菌的培 养基中。 • 优良菌种的标准:优良的菌种应该是菌丝浓密洁白,生 长均匀,分布一致,有芳香味,无污染。
接种操作
• 第三部分 菌种培养
• 一、培养菌种所需的环境条件 • 1.合适的温度(一般都在25℃左右,个别高温品种如草菇在 31℃)。 • 2.黑暗环境(不需要光照)。 • 3.环境空气湿度60%-70%。 • 二、注意事项: • 要经常性的检验,每格4-5天检验一次,把污染杂菌的菌种袋 (瓶)挑出来作安全性处理。 • 试管种大概7天左右就能长满,菌种袋(瓶)大概30-40天就能长 满。
食用菌母种生产技术

食用菌母种生产技术食用菌母种生产技术母种生产主要包括培养基制备、纯种分离或转管扩大、培养等环节。
一、母种培养基制备1.母种培养基常用配方(1)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下同)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l000毫升。
(2)加富PDA培养基①综合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②蛋白胨-综合PDA培养基:在加富PDA培养基①中添加5克蛋白胨。
③麦麸-PDA培养基:在培养基(1)中添加100克麦麸。
④麦芽汁-PDA培养基:在培养基(1)中添加50克大麦芽。
(3)鲜蘑菇浸出液培养基:鲜蘑菇200-25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将蘑菇切碎,煮30分钟,取其液汁。
(4)粪汁培养基:干马粪或牛粪15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将马粪或牛粪打碎,煮沸30分钟,取其溶液。
(5)完全培养基(CM)培养基:蛋白胨2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0.46克,硫酸镁0.5克,磷酸氢二钾1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2.母种培养基制作方法不同配方培养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现以综合PDA培养基为例介绍其制作方法。
(1)培养基制作。
将土豆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及变青绿部分,称取200克,切成约长宽各2厘米厚3毫米左右的薄片,在1200毫升水煮沸10-15分钟,然后用4-6层纱布过滤,倒掉残渣并洗净铝锅。
将滤液倒入锅内,加清水补足 1000毫升,同时放入琼脂并重新开始加热,最好小火加热,不断搅拌至琼脂完全溶化,再用纱布过滤一次,补水至1000毫升。
最后依次将称好的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和维生素加入,继续加热并搅拌至全部溶化,停止加热。
如果要加入蛋白胨需将蛋白胨用冷水溶化后加入,可以避免蛋白胨因结块而分散不均。
图3-11 试管分装(2)分装试管。
左手持3-4支试管,管口朝上,令下端整齐,上移试管至漏斗软管,插入试管内约3厘米。
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食用菌菌种生产是通过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顺序来完成的,所谓食用菌原种是指上述的二级菌种。
今天我们谈谈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供种植食用菌的同行们参考。
一、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配方选择食用菌原种培养基要根据当地原料情况选择配方,并按配方要求分别称取各种营养物质。
食用菌原种培养基配方很多,我们这里列举几个较为经典的:1、木麸皮培养基阔叶树木屑78%、麸皮(或米糠) 20%、蔗糖1%、石膏粉1%、含水量55%〜60%。
适宜于木腐菌菌丝的生长,为木腐菌通用培养基。
2、木肩蔗渣综合培养基木屑45%、蔗渣40%、米糠 10%、过磷酸钙2%、蔗糖1%、石膏粉2%、含水量65%。
适宜于木腐菌菌丝的生长。
3、木屑棉籽壳综合培养基木屑40%,棉籽壳38%,麸皮15%、玉米粉3%、丑饼粉2%、石膏粉1%、鹿糖1%。
含水量60%左右。
适宜金针菇菌丝生长。
4、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 ~ 83%、麸皮15% ~ 20%、庶糖1 %、石膏粉1 %、含水量60% ~ 65%。
适宜于大多数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二、培养基原料处理及拌料方法首先选择新鲜、无霉变、无病虫的谷粒(小麦、玉米粒等),用清水冲洗干净,浸泡6-8小时左右,然后加水煮沸,开锅后小火煮20-30分钟,使谷粒充分煮透,胀而不破,无白心即可。
冷却后摊开,晾干表面水分,最后在处理好的谷粒中均匀拌人石膏粉及其他营养物质。
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可以直接拌料,先将棉籽壳、木屑、玉米芯、麸皮、玉米粉、石膏粉、豆饼粉等原料混合干拌,然后将蔗糖、石灰等可溶性辅料溶于水中,以水溶液形式加入其他原料中,充分翻拌均匀。
堆闷2小时左右,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含水量约60%-65%)。
三、食用菌原种培养基的装瓶方法原种制备多使用500毫升的罐头瓶、盐水瓶或750毫升的专用塑料菌种瓶。
装瓶前必须把空瓶刷洗干净,并倒尽瓶内积水。
装瓶时料一定要装匀,松紧适度,装至瓶肩处,料面压平,擦净瓶口内外侧。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配制(4 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固化培养基的配制,学会棉塞的制作方法。
分析有天然原料与无天然原料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的不同。
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制备马铃薯滤液;融化琼脂;培养基的分装;棉塞的制作。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 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漏斗架、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棉花、线绳、牛皮纸、皮筋、纱布、电炉、菜刀、菜板、小铝锅等;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麸皮、琼脂、水。
四、实验方法1、配方(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自来水1000ml, pH自然。
2、制作方法1)制滤液:马铃薯去皮和芽眼,切成0.5mm粗的长条,称取200g放入锅中,加水1000ml, 将其煮沸后再文火煮20min。
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用水定容至1000ml。
2)化琼脂:将滤液加热至即将沸腾时加入琼脂,不断搅拌(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使其溶解(用热水不足水量)。
3)分装:通过漏斗装置,趁热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分装三角瓶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管口或瓶口不要沾染培养基。
4)制棉塞:棉花以白色长绒的不脱脂棉花为宜。
根据试管口大小取棉花,将其卷成棉塞,最好外包一层纱布。
将棉塞塞入试管口。
棉塞长度约6~7cm,塞入试管2/3。
要求外表光滑,外包的纱布无皱折,松紧适宜等。
5)包扎:管口堵入棉塞后7 或9 支试管扎一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
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培养基配制过程,并回答分装的技术要求有哪些?实验二母种的转管与组织分离(2 学时)一、实验目的清楚无菌操作要点,熟练操作母种转管、组织分离技术。
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接种环境的处理;母种的转管;组织分离。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酒精棉球、大镊子、75%酒精、标签纸等;空白斜面培养基、平菇母种、平菇子实体等。
怎样用大米配制食用菌母种培养基

怎样用大米配制食用菌母种培养基
食用菌母种培养基,通常用PDA琼脂培养基,而配制PDA培养基需要琼脂、硫酸镁、磷酸二氢甲、葡萄糖和马铃薯等原料以及玻璃试管等,其成本高,配制方法繁琐,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不适于普通菌农制作。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种用大米配制的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兹作如下介绍。
材料:大米、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小输液瓶等。
配制方法:营养液配制。
取磷酸二氢钾10克,硫酸镁5克,溶于1000毫升凉开水中;取适量大米盛于小输液瓶中,注意加至瓶高1/3出即可,倒入营养液,使营养液没过大米上方1厘米,塞好棉塞,棉塞外包裹一层牛皮纸,置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灭菌,灭菌结束,待瓶温降至25℃左右即可接种。
使用大米培养基,菌种接种后菌萌发快,生长健壮,具有复壮作用,每瓶大米母种培养基,可以扩种原种40~50瓶,适宜于大量繁育原种之用,也可以用作保存菌种,且制作工序简单,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极适于普通食用菌种植户。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置成两端连通的空心圆柱体,且罐体水平设置;罐体左端开口处设置有左端盖,罐体右端开口处设置有右端盖;罐体顶面等间距焊接固定有三套进料管;罐体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装置;罐体内部设置有混料装置;本技术通过混料装置对罐体中的各种培养基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且对原料进行破碎处理,便于各种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利于提高培养基的均匀度,便于食用菌进行均匀生长,解决了人工搅拌带来的混合不均匀的问题;通过排料装置将罐体中配制好的培养基匀速的集中导出,方便工人集中收集。
权利要求书1.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包括罐体(5);其特征是,所述罐体(5)设置成两端连通的空心圆柱体,且罐体(5)水平设置;罐体(5)左端开口处设置有左端盖(8),罐体(5)右端开口处设置有右端盖(2);所述左端盖(8)和右端盖(2)均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与罐体(5)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罐体(5)顶面等间距焊接固定有三套进料管(1);所述进料管(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螺纹盖;罐体(5)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装置(4);所述排料装置(4)由导料筒(21)、连通管(22)、排料管(26)、第二电机(24)和排料绞龙(25)组成;所述导料筒(21)设置成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由不锈钢制成,且水平设置;导料筒(21)顶面等间距焊接固定有五套连通管(22),五套连通管(22)顶部与罐体(5)底面焊接且连通;导料筒(21)左端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管(26);所述第二电机(24)通过联轴器与排料绞龙(25)的一端连接,且第二电机(24)通过螺栓固定在导料筒(21)封闭端面上;所述排料绞龙(25)两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导料筒(21)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罐体(5)侧壁两侧通过四套支撑板(6)与底板(3)上表面焊接固定;罐体(5)内部设置有混料装置(9);所述混料装置(9)由第一电机(18)、混料转轴(16)、第一翻料板(10)、第二翻料板(12)、第三翻料板(13)和破碎刀片(11)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8)通过螺栓固定在左端盖(8)外壁上,且第一电机(18)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混料转轴(16)的一端连接;所述混料转轴(16)两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左端盖(8)和右端盖(2)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混料转轴(16)中部对称焊接固定有两层连接板(17),每层连接板(17)设置有四片,且四片相互垂直焊接固定在混料转轴(16)外壁上,相对的两层连接板(17)之间等间距焊接固定有四片第二翻料板(12);第二翻料板(12)两侧的混料转轴(16)外壁上均对称设置有多层第一翻料板(10),每层第一翻料板(10)设置有两片,两片对称焊接固定在混料转轴(16)外壁上,且第二翻料板(12)两侧的第一翻料板(10)相互垂直设置;与第一翻料板(10)相互垂直的混料转轴(16)侧壁上对称焊接固定两片第三翻料板(13);每片第三翻料板(13)的侧面上均对称焊接固定有两套固定架(15);所述固定架(15)由安装板(19)和固定板(20)组成;所述安装板(19)设置有五层,五层安装板(19)由上至下依次增长,且层与层之间通过固定板(20)焊接固定,且安装板(19)通过固定板(20)与第三翻料板(13)侧壁焊接固定;相对的两片安装板(19)之间焊接固定有破碎刀片(11),破碎刀片(11)设置有多片,均布在五层安装板(19)上,且破碎刀片(11)设置成截面为菱形的不锈钢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左端盖(8)、罐体(5)和右端盖(2)均由不锈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连通管(22)上插有挡料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底板(3)设置成矩形不锈钢板,且底板(3)底面四个拐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在有四套带锁万向轮(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翻料板(12)设置成截面为V型的不锈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翻料板(10)与混料转轴(16)所在的直线成45度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翻料板(13)设置成矩形不锈钢板,且第三翻料板(13)表面均布有若干导料孔(14)。
技术说明书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设备,具体是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
背景技术食用菌培养基料是根据各种食用菌生长时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食用菌的培养基料用于供菌丝的生长发育,如同农作物需要土壤一样。
现有的食用菌培养基料的成分通常包括稻草、锯末、花生壳、麸皮、棉籽壳、玉米芯、石灰、糖等,在对食用菌进行培养时,需要将食用菌培养基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装入食用菌培养袋中。
现有的食用菌培养基料搅拌方式为人工搅拌,人工搅拌存在混合效率低,混合不充分的问题,影响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技术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设置成两端连通的空心圆柱体,且罐体水平设置;罐体左端开口处设置有左端盖,罐体右端开口处设置有右端盖;所述左端盖和右端盖均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与罐体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罐体顶面等间距焊接固定有三套进料管;所述进料管顶部开口处设置有螺纹盖;罐体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装置;所述排料装置由导料筒、连通管、排料管、第二电机和排料绞龙组成;所述导料筒设置成两端封闭的空心圆柱体,由不锈钢制成,且水平设置;导料筒顶面等间距焊接固定有五套连通管,五套连通管顶部与罐体底面焊接且连通;导料筒左端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管;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排料绞龙的一端连接,且第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导料筒封闭端面上;所述排料绞龙两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导料筒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罐体侧壁两侧通过四套支撑板与底板上表面焊接固定;罐体内部设置有混料装置;所述混料装置由第一电机、混料转轴、第一翻料板、第二翻料板、第三翻料板和破碎刀片组成;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左端盖外壁上,且第一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与混料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混料转轴两端通过滚动轴承与左端盖和右端盖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混料转轴中部对称焊接固定有两层连接板,每层连接板设置有四片,且四片相互垂直焊接固定在混料转轴外壁上,相对的两层连接板之间等间距焊接固定有四片第二翻料板;第二翻料板两侧的混料转轴外壁上均对称设置有多层第一翻料板,每层第一翻料板设置有两片,两片对称焊接固定在混料转轴外壁上,且第二翻料板两侧的第一翻料板相互垂直设置;与第一翻料板相互垂直的混料转轴侧壁上对称焊接固定两片第三翻料板;每片第三翻料板的侧面上均对称焊接固定有两套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由安装板和固定板组成;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五层,五层安装板由上至下依次增长,且层与层之间通过固定板焊接固定,且安装板通过固定板与第三翻料板侧壁焊接固定;相对的两片安装板之间焊接固定有破碎刀片,破碎刀片设置有多片,均布在五层安装板上,且破碎刀片设置成截面为菱形的不锈钢条。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左端盖、罐体和右端盖均由不锈钢制成。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连通管上插有挡料板。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板设置成矩形不锈钢板,且底板底面四个拐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在有四套带锁万向轮。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翻料板设置成截面为V型的不锈钢板。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翻料板与混料转轴所在的直线成45度夹角。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三翻料板设置成矩形不锈钢板,且第三翻料板表面均布有若干导料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混料装置的设置,对罐体中的各种培养基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且对原料进行破碎处理,便于各种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利于提高培养基的均匀度,便于食用菌进行均匀生长,解决了人工搅拌带来的混合不均匀的问题;通过排料装置的设置,将罐体中配制好的培养基匀速的集中导出,方便工人集中收集;通过带锁万向轮的设置,便于整个设备的移动和固定,利于扩大设备的适宜范围。
附图说明图1为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中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中第二翻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中第三翻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中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管,2-右端盖,3-底板,4-排料装置,5-罐体,6-支撑板,7-带锁万向轮,8-左端盖,9-混料装置,10-第一翻料板,11-破碎刀片,12-第二翻料板,13-第三翻料板,14-导料孔,15-固定架,16-混料转轴,17-连接板,18-第一电机,19-安装板,20-固定板,21-导料筒,22-连通管,23-挡料板,24-第二电机,25-排料绞龙,26-排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配制设备,包括罐体5;所述罐体5设置成两端连通的空心圆柱体,且罐体5水平设置;罐体5左端开口处设置有左端盖8,罐体5右端开口处设置有右端盖2;所述左端盖8和右端盖2均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与罐体5固定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左端盖8、罐体5和右端盖2均由不锈钢制成;罐体5顶面等间距焊接固定有三套进料管1;所述进料管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螺纹盖;罐体5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装置4;通过排料装置4的设置,将罐体5中配制好的培养基匀速的集中导出,方便工人集中收集;罐体5侧壁两侧通过四套支撑板6与底板3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底板3设置成矩形不锈钢板,且底板3底面四个拐角处通过螺栓固定在有四套带锁万向轮7;通过带锁万向轮7的设置,便于整个设备的移动和固定,利于扩大设备的适宜范围;罐体5内部设置有混料装置9;通过混料装置9的设置,对罐体5中的各种培养基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且对原料进行破碎处理,便于各种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利于提高培养基的均匀度,便于食用菌进行均匀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