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一、简答题

1.关于Linux的版本有两种不同的称呼:

一种是内核版本,一种是发行版本。

2.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3.系统调用、库函数的区别和练习

从用户角度观察,系统调用和库函数都以C函数形式出现,提供给用户一种功能实现的接口,需要用户输入指定的参数,调用结束得到指定的返回值。

从实现者角度观察,库函数是在系统调用上层的函数,库函数一般指程序员可以使用的通用函数。

系统调用由两部分组成:

(1)核心函数:是实现系统调用功能的代码,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驻留在内存中,是一种共享代码。运行在核心态。

(2)接口函数:是提供给应用程序的API,以库函数的形式存在于Linux的lib.a中,该库中存放了所有系统调用的接口函数的目标代码,用汇编语言书写。其主要功能是把系统调用号,入口参数地址传给相应的核心函数,并使用户态下运行的应用程序陷入核心态。

4.完成如下命令

(1)新建用户tom 和用户组student

#useradd tom

#passwd tom

#groupadd student

(2)新建文件file

#touch file

(3)将文件file 改名为test,然后将test拷贝到/home

#mv file test

#cp test /home

(4)将/home/test文件的拥有着修改为tom,将文件所属组该为student

#chown tom:student /home/test

第2章

一、填空题

1.Vi的三中工作模式:插入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2.Gcc生成可执行文件的四个步骤: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3.Makefile 用来描述程序或工程中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4.make。命令用来及时makefile文件中的命令

5.库分为静态库和共享库。

二、简答题

1.静态库和共享库的区别

(1)静态库的代码在编译时就已连接到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程序中。

(2)共享库只是在程序开始运行时才载入,在编译时,只是简单地指定需要使用的库函数。

(3)静态库文件以.a结尾,共享库文件以.so结尾。

2.Makefile 文件的显式规则是什么?

目标文件:依赖文件列表

更新目标文件使用的命令

三、编程题

1.编写makefile:当前目录下有文件a1.c a2.c a3.c ,其中a1.c中带有main函数,其他文件为用户自定义函数供main函数调用,编写完成对这几个文件的编译工作生成可执行文件a CC=gcc

BIN=a

$(BIN):a1.o a2.o a3.o

$(CC) -o $(BIN) $^

a1.o:a1.c

$(CC) -c a1.c

a2.o:a2.c

$(CC) -c a2.c

a3.o:a3.c

$(CC) -c a3.c

clean:

rm -f *.o $(BIN)

2.编写makefile:当前目录下有很多独立的程序文件:aa.c bb. C cc .c(即每个文件中都有main函数),分别要生成对应的我可执行文件aabbcc,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写一个makefile 使得调用make命令会重新编译最新修改的程序文件

CC=gcc

ALL:aa bb cc

aa:aa.c

$(CC) -o aa aa.c

bb:bb.c

$(CC) -o bb bb.c

cc:cc.c

$(CC) -o cc cc.c

clean:

rm -f aa bb cc

第3章

一、选择题

1.下列那个命令不是现实多个环境变量的C

Aset Bexport Cpwd Denv

2.获取某个环境变量值使用函数A

A.getenv B.putenv C.setenv D.unsetenv

二、填空题

1.命令行参数是main。函数的参数

2.Main函数的参数若有两个参数则第一个参数代表命令行参数个数、第二个参数代表指向各命令行参数字符串的指针数组。

3.Linux 中日期时间的表示方法有:算术类型、结构体类型、字符串类型。

4.使用time函数获得的时间是算术类型、代表自1970年1月1日零时到当前时间的秒数。5.把算数类型时间表示转换成结构体类型使用()函数localtime。

6.把算数类型时间表示转换成字符串类型使用()函数ctime。

7.Maketime函数把()类型时间表示转换成()类型时间表示结构体、算术。

8.如果一个C程序的入口表示为main(int argc,char *argv[]),编译该程序后的可执行程序为a.out,那么在命令“./a.out –f foo”后,main中的参数argv[1]指向的字符串是(“-f”)。

三、编程题

1.如果一个用户输入一个参数,则打印“no args”,如果输入两个参数并且第二个命令行参数是-a,则打印“I will deal with -a”,如果是-l则打印“I will deal with -l”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f(argc==1)

printf("no args\n");

else if(argc==2)

{

if(strcmp(argv[1],"-a")==0)

printf("I will deal with -a\n");

if(strcmp(argv[1],"-l")==0)

printf("I will deal with -l\n");

}

return 0;

}

第4章

一、选择题

1.文件系统保存在磁盘的B

A.引导块

B.超级块

C.i节点块

D.数据块

2.Linux文件系统的根目录的i节点号为C

A. 0

B. 1

C.2

D.3

3.文件描述符的数据类型是B

A. char

B.int

C.double

D.float

4.设置文件偏移量的系统调用是C

A. truncate

B. sync C . lseek D.create

5.下面那个不是lseek第三个参数的取值C

A.SEEK_SET

B.SEEK_CUR

C.SEEK_NOW

D.SEEK_END

6.Sync系统调用的功能是A

A.刷新所有缓存到磁盘

B.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所有信息到磁盘

C.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数据到磁盘

D.刷新磁盘中某个文件的属性信息到磁盘7.Fsync系统调用的功能是B

A.刷新所有缓存到磁盘

B.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所有信息到磁盘

C.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数据到磁盘

D.刷新磁盘中某个文件的属性信息到磁盘

8.Fdata系统调用的功能是C

A.刷新所有缓存到磁盘

B.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所有信息到磁盘

C.刷新缓存中某个文件的数据到磁盘

D.刷新磁盘中某个文件的属性信息到磁盘

二、填空题

1.Linux系统下表示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输出的文件描述符(符号表示)分别为(STDIN_FILENO、STDOUT_FILENO 、STDERR_FILENO),它们的值分别为0、1、2。2.数字635表示的权限使用字母的方式表示为(rw—wxr-x)、使用符号方式表示为(S_IRUSR | S_IWUSR | S_IWGRP | S_IXGRP | S_IROTH | S_IXOTH)。

3.系统调用open的功能是打开或创建文件。

4.使用open打开文件时有三个标志必须要选择其一,这三个标志是O_RDONL Y、O_WRONL Y、O_RDWR。

5.文件偏移量代表下一次读或写的位置。

6.将文件偏移量市值为当前偏移处之前的4个字节的维护使用lseek(fd,(-4),(SEEK_CUR))。

7.设置打开文件标志(O_TRUNC),可以截断文件为0,使用系统调用(truncate)可以截断文件或者加长文件。

8.如果umask设置为022,则创建一个新文件夹(数字表示)的权限为(644)、创建一个新目录的权限为(755)。

9.如果umask设置为024,则创建一个新文件夹(数字表示)的权限为(642)、创建一个新目录的权限为(753)。

三、简答题

1.Linux文件类型主要有哪七类?

常规文件、目录文件、字符设备文件、块设备文件、管道文件、链接文件、套接字文件2.简述文件、i节点、文件名、目录之间的关系

每个存在磁盘上的文件都由i节点和数据块两部分组成,i节点和文件一一对应,一个i节点可以对应多个文件名,文件名和i节点的对应关系叫做文件的硬链接,文件名和i节点的对应关系保存在目录文件中。

3.什么是文件描述符?

(1)一个非负整数,内核以此来标识一个特定进程正在操作的文件。

(2)012代表三个标准的文件描述符,分别为标准输入、标准输出、标准错误输出

4.使用符号方式表示rwxrwxrwx权限

S_IRUSR|S_IWUSR|S_IXUSR|S_IRGRP|S_IWGRP|S_IXGRP|S_IROTH|

S_IWOTH|S_IXOTH

5.写出open一下6种打开标志:只读、只写、读写、追加、文件不存在创建、截断为0 O_RDONL Y O_WRONLY O_RDWR O_APPEND O_CREAT O_TRUNC 6.读程序,写出执行结果并解释得到该结果的原因

main()

{

int fd1,fd2;

fd1=open(“/etc/passwd”,O_RDONL Y);

fd2=open(“/etc/passwd”,O_RDWR);

printf(“fd1=%d,fd2=%d\n”,fd1,fd2);

close(fd1);

close(fd2);

}

结果:fd1=3 fd2=4

原因:open返回的文件描述符为最小可用的非负整数,012是三个标准的文件描述符默认已经被占用,所以第一个open的返回值为3,第二个open返回的是4。

五、编程题

1.向文件f1中写入“hello world!”,然后再将f1中的内容读出并显示在屏幕上。(注意必要的错误判断)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

char buf1[13]={"hello world!"};

char buf2[12];

int num;

fd = open( "f1",O_RDWR| O_CREAT | O_TRUNC, 0644);

if(fd==-1)

{

perror("f1 not open");

exit(1);

}

num=write(fd,buf1,sizeof(buf1)-1);

if(num!=(sizeof(buf1)-1))

printf("write less than want\n");

lseek(fd,0,SEEK_SET);

num=read(fd,buf2,12);

if(num!=12)

printf("read less than 12\n");

write(1,buf2,12);

close(fd);

}

2.向文件f2中写入“aabbccddee”,然后将偏移量移到绝对值偏移为4的位置处,读6个字符,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

char buf1[11]={"aabbccddee"};

char buf2[10];

int num;

fd = open( "f2",O_RDWR| O_CREAT | O_TRUNC, 0644);

if(fd==-1)

{

perror("f2 not open");

exit(1);

}

num=write(fd,buf1,sizeof(buf1)-1);

if(num!=(sizeof(buf1)-1))

printf("write less than want\n");

lseek(fd,4,SEEK_SET);

num=read(fd,buf2,6);

if(num!=6)

printf("read less than 6\n");

write(1,buf2,6);

close(fd);

}

3.向文件f3中写入“aabbccddeeffgghh”,然后将文件截短后的文件内容读出并显示在屏幕上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

char buf1[17]={"aabbccddeeffgghh"};

char buf2[8];

int num;

fd = open( "f3",O_RDWR| O_CREAT | O_TRUNC, 0644);

if(fd==-1)

{

perror("f3 not open");

exit(1);

}

num=write(fd,buf1,sizeof(buf1)-1);

if(num!=(sizeof(buf1)-1))

printf("write less than want\n");

lseek(fd,0,SEEK_SET);

ftruncate(fd,8);

num=read(fd,buf2,8);

if(num!=8)

printf("read less than 8\n");

write(1,buf2,8);

close(fd);

}

4.在程序中将umask改至044,创建文件f4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fd;

umask(044);

creat("f4",S_IRUSR|S_IWUSR);

}

5.实现“cat文件名”显示文件内容

#include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d;

int num;

char buf[10];

if(argc!=2)

{

printf("miss filename\n");

exit(1);

}

fd=open(argv[1],O_RDONL Y);

if(fd==-1)

{

perror("error open");

exit(1);

}

while((num=read(fd,buf,10))!=0)

write(1,buf,num);

close(fd);

}

6.实现“cp 原文件目标文件”

#include

#include

main(int argc,char *argv[])

{

int from,to;

int num;

char buf[10];

if(argc!=3)

{

printf("argument error\n");

exit(1);

}

from=open(argv[1],O_RDONL Y);

to=open(argv[2],O_WRONL Y|O_CREAT|O_TRUNC,0644); num=read(from,buf,10);

while(num!=0)

{

write(to,buf,num);

num=read(from,buf,10);

}

close(from);

close(to);

}

畜禽解剖生理第1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4章综合测试 一、名词解释 1.等热区: 2.临界温度: 3.辐射散热: 4.对流散热: 5.传导散热: 6.蒸发散热: 二、填空题 1.在临床上多以()代表畜禽的体温。 2.畜禽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在生理状况下,体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称为()。其变化幅度一般在()左右。 3.畜禽体温能够相对恒定,是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调控下,畜禽机体的()和()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结果。 4.动物安静时以内脏器官产生热量较多,其中以()代谢最为旺盛,产热最多。运动或使役时,()成为产热的主要器官。 5.动物的等热区随()、()、()、()、()及()而有差异。 6.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动物机体产生的热量,除供维持体温外,其余热量主要通过()运送到体表由皮肤散发,少部分经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粪尿散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可通过皮肤以()、()、()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则只能以()方式散热。 7.辐射散热量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及机体()等因素。 8.不管环境温度高低,体表总是要蒸发水分的。这种水分蒸发过程称为()或()。 9.温热环境引起的汗腺分泌汗液称为(),由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引起的汗腺分泌汗液称为()。 10.体温调节中枢在()。在高温条件下,()是体温调节障碍、机体内积热的标志。通常可根据在炎热环境中机体()的幅度作为评定家畜的耐热性指标。家畜中以()的耐热能力最强。 三、简答题

1.体温波动受哪些因素影响? 2.畜禽体温为什么需要维持相对恒定? 3.畜禽在寒冷时是如何调节体温的? 4.畜禽热平衡破坏有哪些表现? 第14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恒定,这种环境温度的范围称为动物的等热区,又称等热范围。 2.因气温下降而开始提高代谢率、进入化学调节的外界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通常称为临界温度。 3.机体把热量直接放射到周围环境中去的散热方式,称为辐射散热。 4.动物机体通过与体表接触的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和散发热量的方式,称为对流散热。 5.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称传导散热。 6.动物机体皮肤表面蒸发的水分和呼吸时呼出的水蒸气能将热量散发出去,这种散热的方式称为蒸发散热。 二、填空 1.直肠温度 2.生理性波动1℃ 3.产热散热 4.肝脏骨骼肌 5.种属品种年龄被毛状态营养水平管理条件 战栗、非战栗 6.皮肤血液循环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7.温度差有效散热面积 8.不感蒸发隐汗蒸发 9.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 10.下丘脑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绵羊

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第14章-中文

《管理信息系统》第13版(Laudon/Laudon) 第14章管理项目 单项选择题 1) 项目的成本是建立在完成这个项目所花费的时间基础上的。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2 2) 信息系统项目的范围与其企业需求直接有关。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2 3) 信息系统指导委员会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终端用户管理者组成,负责监管几个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 参考答案: FALSE 难度系数: 3 4) 信息系统规划包含公司目标的阐述分析,明确信息技术将如何支持这些目标的实现。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2 5) 如果IT项目的某个预期收益是改善决策,那么管理人员就应该开发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决策改善的价值。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2 6) 评分模型是用于支持决策的最常用的模型,而不是作为系统选择的评判模型。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2 7) 事务系统和办公系统部分代替劳动力,节省工作空间,这是典型的由系统产生的可测量的、有形的收益。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3 8) 无形的收益不能马上被量化,但是长期来看可能会产生可量化的收益。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1 9) 利用TCO分析方法来评估某项信息技术投资,其好处在于能够体现诸如收益、复杂成本等无形的“软”因素。

参考答案: FALSE 难度系数: 2 10) 具有时间性的信息是信息系统产生的一种有形收益。 参考答案: FALSE 难度系数: 2 11)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借用了金融行业中期权价值的概念。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1 12) 根据项目需求,项目越大,项目按时完成、并在预算内完成的风险就越高。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1 13) 系统分析员是整个变革过程的促进者,负责确保每个参与项目的人要接受新系统所带来的变化。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1 14) 信息系统使用者和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一直来是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问题。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1 15) 使用者的顾虑和设计者的顾虑通常在项目初期时是一样的,但是随着系统不断开发,他们的顾虑就会出现不同。 参考答案: FALSE 难度系数: 2 16) 甘特图是用图形的方式展现项目中的任务及其任务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FALSE 难度系数: 2 17) 强制系统使用是克服用户抗拒信息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答案: FALSE 难度系数: 2 18) 抗拒实施是指员工经过深思熟虑而采取的阻碍信息系统实施或者组织中某种创新的策略。 参考答案: TRUE 难度系数: 2

《西方经济学》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会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第十四章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习题十四 14-1 试说明时序逻辑电路有什么特点?它和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答: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电路在某一时刻稳定输出不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而且还依赖于该电路过去的状态,换句话说,该电路具有记忆功能。它与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于时序电路的记忆功能。时序电路通常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记忆电路两部分组成。 14-2 有一个专用通讯系统(同步时序电路),若在输入线x 上连续出现三个“1”信号,则在输出线Y 上出现一个“1”信号予以标记,对于其它输入序列,输出均为“0”,作状态图和状态转移真值表。 解:该电路要求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所以状态的改变是在同步时钟脉冲的作用下进行状态转换。 功能要求:在输入端连续输入三个“1”信号时,输出端输出“1”,否则输出端输出“0”。对功能进行描述为:假设初始状态为00,当接到输入信号为“1”时,用状态01表示已经输入一个“1”的状态01,否则,回到初始状态00;若在01状态又接到一个“1”信号,将该状态记为11,状态11说明已经连续收到两个“1”;在11状态,无论下一个输入是“1”还是“0”,都回到00状态,只是在接收到“1”时(说明连续收到三个“1”,然后将状态置于初始状态,准备对下一次检测作好准备)输出“1”,否则输出“0”。因此,至少需要三个状态来描述功能要求(由此可知,需要两个触发器来描述三个不同状态)。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作出电路的状态图如下: 14-3 分析题图14-1所示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并给出时序图。 解:该题是将J K 触发器转换为D 触发器,根据D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得: D Q D Q D Q K Q J Q n n n n n =+=+=+1 其次注意到JK 触发器是下降沿触发,所以时序图如图所示。 状态转移真值表 次态/输出( Q 2n +1Q 1n +1/Y ) 现态Q 2n Q 1n x =0 x =1 0 0 0 1 1 1 00/0 00/0 00/0 01/0 10/0 00/1 1 0 偏离状态 CP D D 题图14-1习题14-3电路图 CP D Q n 习题14-3的时序图

第十四章自动血沉分析仪习题参考答案(精)

第十四章自动血沉分析仪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 2.魏氏血沉测定法:是传统的手工检测方法。在血液中加入一定的抗凝剂,置于特定的血沉管中,将管垂直固定于血沉架上,经1小时观察红细胞下降的毫米数。 3.血沉自动分析仪的检测系统:一般采用光电阵列二极管。其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4.血沉自动分析仪的数据处理系统:由放大电路、数据采集系统和打印机组成。 其作用就是将检测系统的检测信号,经计算机的处理,驱动智能化打印机打印结果。 5.红细胞沉降曲线:即H-T曲线,是表示血沉管内血浆高度H(mm)与时间T(min)关系的曲线。 二、选择题 【A型题】 1.B 2.A 3.C 4.D 5.B 6.D 7.D 8.A 9.D 10.C 【x型题】 1.ABCE 2.ACDE 3.ABDE 4.BCDE 5.ADE 三、简答题 1.何谓红细胞沉降率? 答: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 2.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传统方法有:标准的(Westergren)魏氏法;1972年Bull发明了Zetafuge 离心机来测定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有负电荷形成的zeta电位,即zeta红细胞沉降率(ZSR),但该法尚未得到公认;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血沉自动分析仪,把光电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运用在传统测试上,实现血沉的动态结果自动分析;20世纪 90年代初出现

了18度倾斜管方式的快速自动血沉仪测定法。 3.影响红细胞沉降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红细胞压积,血浆介质和上升流动,沉降管的倾斜度等。 4.简述血沉自动分析仪的原理。 答:所有血沉自动分析仪的原理和方法都是建立在魏氏法的基础上,利用光学阻挡原理进行测量。也有采用红外线障碍法或激光光源扫描微量全血进行检测。 红细胞沉降过程是一个包含力学、流变学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复杂的过程。影响红细胞沉降的因素很多,对于红细胞沉降这一非线性过程而言,自动血沉分析仪可完整记录红细胞沉降的全过程。 5.简述血沉自动分析仪的读数原理。 答:一类是血沉管垂直固定在自动血沉仪的孔板上,光电二极管对血沉管进行扫描。一旦红外线穿过血沉管到达接收器,接收器的信号就引导计算机开始计算到达移动终端时所需的距离。首先记录血沉管中的血液在零计时时的高度,此后每隔一定时间扫描一次,记录每次扫描时红细胞和血浆接触的位置,血沉以计算机自动计算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报告结果。 另一类是固定光电二极管,血沉管随转盘转动。垂直置管方式与魏氏法相同。18度倾斜置管方式是将放入血沉管中的血样被仪器充分混匀后,试管相对于Y轴倾斜18度,促使红细胞沉降加速,静置一段时间,光电传感器自动读出红细胞沉降值,先纪录结果后转换成魏氏法测定值。 6.简述血沉自动分析仪的性能指标。 答:仪器的性能指标: 测量时间:18~60分钟;测量精度:≤1毫米; 定时精度:≤1分钟;样品用量:1毫升左右; 同时测量样品数:10~40个;电源:AC220V±20V,50Hz; 标本采集:真空管或普通管。 7.简述血沉自动分析仪的安装注意事项。 答:仪器的安装:一般血沉分析仪的安装都比较简单,严格按照说明书安装即可。仪器安装的条件如下:避免安装在有水分、潮湿的地方,应安装在清洁、通风处,(室

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14章其他功能模块 练习题 【基础题】 1.什么是锁相技术与频率合成技术? 解答: 锁相技术就是实现相位自动控制的一门科学,利用它可以得到频带范围宽、波道多、稳定度高、精度高的频率源。 所谓频率合成技术,就是利用一个或几个具有高稳定度和高精度的频率源(一般由晶体振荡器产生),通过对它们进行加减(混频),乘(倍频),除(分频)运算,产生大量的具有相同频率稳定度和频率精度的频率信号。 2.把锁相环原理用于MCU中,对MCU有哪些有利之处? 解答: 把锁相原理用于MCU中,可以产生大量的具有高稳定度和高精度的频率源。锁相环技术当中所用到得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主要部件都易于集成,一般只加一个分频器和一个一阶低通滤波器,故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安装和调试简单等优点。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在性能上逐渐接近直接频率合成器,所以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简要描述MC908GP32的CGM结构及外部连接。 解答: MC908GP32的CGM结构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晶体振荡电路,通过外接石英或陶瓷振荡器产生稳定不变的时钟信号CGMXCLK,CGMXCLK直接输出给系统集成模块SIM和AD 转换器,同时也输出到时钟选择模块,同时也经过缓冲后输出到锁相环频率合成器,作为PLL信号源。(2)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电路通过压控振荡器(VCO)产生CGMVCLK信号,输出到时钟选择电路。(3) 时钟选择电路,将晶振电路产生的CGMXCLK信号二分频,也可以采用压控振荡器(VCO)产生CGMVCLK信号二分频进行输出。 在典型应用情况下,CGM模块需要9个外接器件,其中晶振电路中需要5个,PLL电路需要2到4个。 4.MC908GP32的CGM有哪些输入、输出,说明各个输出的用途。 解答: 输入:(1)V DDA V SSA;(2)OSC1;(3)CGMXFC;(4)SIMOSCEN;(5)OSCSTOPENB 输出:(1)OSC2:输出经过反向的输入信号; (2) CGMXCLK:向SIM、TIM、ADC输出频率;(3)CGMOUT:信号送入SIM模块后,SIM模块产生MCU的时钟信号 5.叙述MC908GP32的CGM模块有哪些编程寄存器,简要说明各自的作用。 解答: (1) PLL控制寄存器(PLL Control Register,PCTL),控制PLL,包括PLL中断使能、PLL中断标志、PLL开关检测、CGM基时钟选择、预分频。 (2) PLL带宽控制寄存器(PLL Bandwidth Control Register,PBWC),包括自动带宽控制、Lock

第14章习题及解答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14.1单键连接时如果强度不够应采取什么措施?若采用双键,对平键和楔键而言,分别应该如何布置? 答:采用单键强度不够时,采用双键;两个平键最好布置在沿周向相隔180°,两个楔键布置在沿周向相隔90°~120°。 14.2 平键和楔键的工作原理有何不同? 答:平键的两侧面是工作面,工作时,靠键同键槽侧面的挤压来传递转矩,即靠正压力工作;楔键的上下面是工作面,工作时,靠键的楔紧作用来传递转矩,即靠摩擦力工作。 14.3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焊接方式有几种?都有哪些焊缝形式?焊接接头有哪些形式? 答:常用的焊接方式有电弧焊、气焊和电渣焊; 主要的焊缝形式有对接焊缝、填角焊缝、塞焊缝、端接焊缝、槽焊缝等; 主要的焊接接头有对接接头、T 型接头、角接接头和搭接接头。 14.4 胶接接头主要有哪几种型式?常用的胶粘剂有哪些? 答:主要的胶接接头有对接、搭接和正交; 常用的胶粘剂有酚醛乙烯、聚氨脂、环氧树脂等。 14.5 什么是过盈连接? 答:利用零件间的过盈配合实现连接。 14.6 铆接、焊接和胶接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铆接的工艺简单、耐冲击、连接牢固可靠,但结构较笨重,被连接件上有钉孔使其强度削弱,铆接时噪声很大。焊接强度高、工艺简单、重量轻,工人劳动条件较好。但焊接后存在残余应力和变形,不能承受严重的冲击和振动。胶接工艺简单、便于不同材料及极薄金属间的连接,胶接的重量轻、耐腐蚀、密封性能好;但是,胶接接头一般不宜在高温及冲击、振动条件下工作,胶接剂对胶接表面的清洁度有较高要求,结合速度慢,胶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易受环境影响。 铆接主要用于桥梁、造船、重型机械及飞机制造等部门。焊接一般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钢和中碳钢。胶接适用于机床、汽车、拖拉机、造船、化工、仪表、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 14.7 设计套筒联轴器与轴连接用的平键。已知轴径mm d 36=,联轴器为铸铁材料,承受静载荷,套筒外径mm D 100=。要求画出连接的结构图,并计算连接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 解:根据轴径36d mm =,查表14.1,选键108(22~110)b h L mm mm mm ??=??。要求连接

第十四章 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思考习题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国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一个由宪法规定的总体的政治判断。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2. 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即使成为私营企业主的那部分人,虽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但也不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资产阶级。-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我国从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 一、简答题 1.关于Linux的版本有两种不同的称呼: 一种是内核版本,一种是发行版本。 2.简述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3.系统调用、库函数的区别和练习 从用户角度观察,系统调用和库函数都以C函数形式出现,提供给用户一种功能实现的接口,需要用户输入指定的参数,调用结束得到指定的返回值。 从实现者角度观察,库函数是在系统调用上层的函数,库函数一般指程序员可以使用的通用函数。 系统调用由两部分组成: (1)核心函数:是实现系统调用功能的代码,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驻留在内存中,是一种共享代码。运行在核心态。 (2)接口函数:是提供给应用程序的API,以库函数的形式存在于Linux的lib.a中,该库中存放了所有系统调用的接口函数的目标代码,用汇编语言书写。其主要功能是把系统调用号,入口参数地址传给相应的核心函数,并使用户态下运行的应用程序陷入核心态。 4.完成如下命令 (1)新建用户tom 和用户组student #useradd tom #passwd tom #groupadd student (2)新建文件file #touch file (3)将文件file 改名为test,然后将test拷贝到/home #mv file test #cp test /home (4)将/home/test文件的拥有着修改为tom,将文件所属组该为student #chown tom:student /home/test 第2章 一、填空题 1.Vi的三中工作模式:插入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2.Gcc生成可执行文件的四个步骤: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3.Makefile 用来描述程序或工程中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4.make。命令用来及时makefile文件中的命令 5.库分为静态库和共享库。 二、简答题 1.静态库和共享库的区别 (1)静态库的代码在编译时就已连接到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程序中。 (2)共享库只是在程序开始运行时才载入,在编译时,只是简单地指定需要使用的库函数。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习题 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C 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解答:B 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解答:A 4.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解答:C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解答:A 6.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解答: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

第14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习题及答案

第14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填空题 1.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 _______ 贬值、 ______ 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 产生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是 ____________ 流通,通货膨胀是其所特有的现象,但不能因此推断存 在 _____________ 流通就必然产生通货膨胀。 3. _______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 4. 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膨胀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按物价上涨的幅度可分为______ 、______ 和_______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_____ 、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5. 在实际操作中,西方大多数国家都同时编制和公布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在对通货膨胀进行测定和分析时,一般都是以_____________ 为主,参考其他物价指数综合考虑。 6._______________ 来度量通货膨胀,能在最终产品价格变动之前获得工业投入品及非零售消费品的价格变动信号。 7 .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主要影响是改变了原有 _______________ 的比例。 8 .通货膨胀时期对于债务关系中的 ________ 有利而对 __________ 不利。 9 .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是_______ 。他们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_______ ,而不是货币量。 10. 后凯恩斯学派则用________ 解释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归咎于_______ 提高。 11. 货币主义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完全一种________ 现象,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_______ 和________ 。 13. 通过宏观紧缩政策控制社会总需求,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有:_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 14. 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有以下三大对策______ 、_______ 和 ________。 15. 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 三者同时持续下降。 16. 对温和型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三种观点: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17. 1997 年以来中国的通货紧缩趋势是以________ 和______ 为主要特征的。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 .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 B. 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C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的上涨 D.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 2 .通货膨胀时期债权人将( B )。 A .增加收益 B. 损失严重 C .不受影响 D. 短期损失长期收益更大 3 .我国目前主要是以( A )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B. GDP 平减指数

第13、14章课后习题答案_0

---------------------------------------------------------------最新资料推荐------------------------------------------------------ 第13、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 13、 14 章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思考题 1. 何谓发盘?构成发盘需具备哪些条件?《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发盘的撤销问题是怎样规定的?答: 发盘又称发价或者报价,在法律上成为要约。 构成发盘的三个基本要素: (1)标明货物的名称;(2)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数量或规定数量的方法;(3)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规定确定价格的方法。 《公约》第 16 条规定,在发盘已送达受盘人,即发盘已经生效,但受盘人尚未表示接受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只要发盘人及时将撤销通知送达受盘人,仍可将其发盘撤销。 如一旦受盘人发出接受通知,则发盘人无权撤销该发盘。 此外,《公约》还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发盘都可以撤销,下列两种情况下的发盘,一旦生效,则不得撤销: (1)在发盘中规定了有效期,或以其他方式表示该发盘是不可能撤销的;(2)受盘人有理由信赖该发盘是不可撤销的,并本着对该发盘的信赖采取了行动。 2. 何谓接受?构成接受需具备哪些条件?《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逾期接受以及接受的撤回与修改问题是怎样规定的?答: 1 / 20

接受在法律上成为承诺,它是指受盘人在发盘规定的时限内,以声明或行为表示同意发盘提出的各项条件。 构成接受的条件有: (1)接受必须由受盘人做出(2)接受必须是同意发盘所提出的交易条件(3)接受必须在发盘规定的实效内作出。 (4)接受通知的传递方式应符合发盘的要求。 在接受的撤回或修改问题上,《公约》采取了大陆法送达生效的原则。 《公约》第 22 条规定: 如果撤回通知于接受原发盘应生效之前或同时送达发盘人,接受得予撤回。 由于接受在送达发盘人时才产生法律效力,故撤回或修改接受的通知,只要先于原接受通知或与原发盘接受通知同事送达发盘人,则接受可以撤回或修改。 如接受已送达发盘人,即接受一旦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就不得撤回接受或修改其内容,以为这样做无异于撤销或修改合同。 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合同成立的时间是如何规定的?在实际业务中,有关合同成立的时间是怎样确定的? 答: 根据《公约》规定,合同成立的时间为接受生效的时间,而接受生效的时间,又以接受通知到达发盘人或按交易习惯及发盘要求作出接受的行为为准。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14.1若在题14.1图电路中的CP、S、R输入端,加入如题14.1图所示波形的信号,试画出其Q和Q端波形,设初态Q=0。 题14.1图 14.2设题14.2图中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皆为Q=0,画出在CP脉冲连续作用下个各触发器输出端的波形图。 CP 题14.2图 14.3试写出题14.3图(a)中各触发器的次态函数(即Q1 n+1 、Q2 n+1与现态和输入变量之间的函数式),并画出在题14.3图(b)给定信号的作用下Q1、Q2的波形。假定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Q=0。

CP A B 题14.3图 14.4题14.4图(a)、(b)分别示出了触发器和逻辑门构成的脉冲分频电路,CP脉冲如题14.4图(c)所示,设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0。 (1)试画出图(a)中的Q1、Q2和F的波形。 (2)试画出图(b)中的Q3、Q4和Y的波形。 CP 题14.4图 14.5电路如题14.5图所示,设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0。已知CP和A的波形,试分别画出Q1、Q2的波形。

A CP 题14.5图 14.6 电路如题14.6图所示,设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均为0。已知CP 1、CP 2的波形如图示,试分别画出Q 1、Q 2的波形。 Q 2 Q 1 CP 1 CP 2 题14.6图 14.7 略 14.8 略 14.9 利用74LS160芯片分别构成60进制计数器和24进制计数器。

14.10 略。 14.11 略。 14.12 已知计数器的输出端Q 2Q 1Q 0的输出波形如题14.12图所示,试画出其对应的状态转换图,并判断该计数为几进制计数器? 上升沿触发,下中上依次为:Q 2Q 1Q 0 7进制计数器 题14.12图 14.13 分析题14.13图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电路的驱动方程、状态方程,设各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画出电路的状态转换图,说明电路能否自启动。 00110 22101n n n J K J K Q J K Q Q ====== ____10 0________11010 1___________12 1 2 10 2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 8进制加法计数器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十四 14-1 输入信号u i 如题图14-1所示。试画出在该输入信号u i 作用下,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Q 端的波形: u 题图14-1 习题14-1输入波形图 (1)u i 加于S 端,且R =1,初始状态Q =0; (2)u i 加于R 端,且S =1,初始状态Q =1。 解:先将由“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的电路画出来。 (1)根据该电路的逻辑功能,分析当u i 加于S 端,且R =1,初始状态Q =0时,Q 端的波形图。 (2)根据该电路的逻辑功能,分析当u i 加于R 端,且S =1,初始状态Q =1时,Q 端的波形图。 u i 14-2 题图14-2所示为两个“与或非”门构成的基本触发器,试写出其状态方程、真值表及状态转移图。 解:该电路是由“与或非” 组成的基本RS 同步触发器。下面我们写出该电路的状态方程、真值表及状态转移图。(注意:该题不能直接从逻辑电路来写输出表达式,原因是R=1,S=1是禁止状态,应不包含在表达式中) 先根据电路写出状态转移真值表。由逻辑电路可知, 当CP 到来时,触发器的输出为(如右图所示): 根据状态转移真值表作卡诺图,以R 、S 、Q n 为输入量,Q n +1为输出量,则可得到状态方程为: Q (1) u i Q (2) Q Q 题图14-2 习题14-2电路状态转移真值表 输入信号R S 现态 Q n 次态 Q n +1 0 0 0 0 0 1 Q n 0 1 0 1 0 1 1 1 1 0 1 0 0 1 0 0 1 1 1 1 0 1 不确定 R =0 S =x

?? ?=+=+0 1RS Q R S Q n n 14-3 主从JK 触发器的输入端波形如题图14-3所示,试画出输出端的波形。 解:JK 触发器是在CP 的下降沿将主触发器的状态送入从触发器,所以JK 触发器是下降沿触发的触发器;此外,JK 触发器的功 能是:J =K =0时,触发器状态不变;J =K =1时,触发器翻转;J =0,K =1时,触发器置0;J =1,K =0时,触发器置1。根据JK 触发器以上两方面的特点,并注意清零端D R 和置1端D S 对触发器波形的影响,就可以画出输出 端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CP D R D S J K 14-4 电路如题图14-4所示。是否是由 JK 触发器组成的二分频电路?请通过画出输出脉冲Y 与输入脉冲CP 的波形图说明什么是二分频。 习题14-3波形图 Q 题图14-3 解:将n Q J =,K =1代入JK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n n n Q K Q J Q +=+1得,n n Q Q =+1,由此可知,在CP 脉冲下降沿到来时,触发器翻转一次,输出波形Y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Y 的频率是CP 二分之一,故,输出波形Y 是输入脉冲CP 的二分频。该图是假设初始状态为Y =0作出的,Y =1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CP Y 习题14-4波形图 14-5 维持阻塞D 触发器接成图题14-5(a)、(b)、(c)、(d)所示形式,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试根据图(e)所示的CP 波形画出的波形。 d c b a Q Q Q Q ,,解:维持阻塞D 触发器是上升沿触发。 (a) (b) (c) (d) CP (e) 题图14-5 习题14-5电路与CP 波形 Q Q Q Q 图(a)D 悬空,相当于D =1 图(b)D =0 图(c)D =Q c 图(d)d Q D = 波形图如右图所示。

第14章习题解答

第14章思考题及习题14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环境对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干扰一般都是以形式进入系统的,干扰窜入单片机系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分别是,和。 答:脉冲,空间干扰,供电系统干扰,过程通道干扰 2.在每块印刷版的电源与地之间并接。即的电解电容和一个的电容,以消除与中的所造成的干扰。 答:退耦电容,5~10μF,0.01~1.0μF,直流电源,地线,脉冲电流 3.采用可以将单片机与前向、后向以及其他部分切断电路的联系,能有效地防止干扰从进入单片机。 答:光电耦合器,过程通道 4.光电耦合的主要优点是能有效抑制以及各种,从而使过程通道上的大大提高。 答:尖峰脉冲,噪声干扰,信噪比 5.常见的软件滤波中的算术平均滤波法:一般适用于具有的信号的滤波;滑动平均滤波法:对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偶然出现的的抑制作用差;中位值滤波法:能有效地克服因的波动干扰。对、等变化缓慢的被测参数能收到良好的滤波效果。但对、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一般不宜采用此法;去极值平均值滤波法对消除由于而引起的误差较为有效。 答:随机干扰,周期性干扰,脉冲性干扰,偶然因素引起,温度,液位,流量,速度,脉冲干扰 6.绘制印刷线路板时,所有线路尽量沿铺设,尽量避免沿铺设。 答:直流地,交流地 二、判断对错 1.不要在印制板中留下无用的空白铜箔层,因为它们可以充当发射天线或接收天线,可把就近它们接地。对 2.双面布线的印制板,应使双面的线条尽量平行,以减少磁场耦合,有利于抑制干扰。错3.电源线布线除了尽量加粗导体宽度外,采取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与数据传递的方向一致,将有助于增强抗噪声能力。对

4.指令冗余措施可以减少程序乱飞的次数,使其很快纳入程序轨道,可保证程序在失控期间不干坏事,保证程序纳入正常轨道。错 三、简答 1.为什么要在每块的电源与地之间并接退耦电容?加几个退耦电容? 电容量选多大为适宜? 答:在每块印刷电路板的电源输入端跨接的电容应为一个10~100μF的大容量电解电容(如体积允许,电容量大一些更好)和一个0.01~0.1μF的非电解电容。用于去除干扰中的高频干扰和低频干扰,并接大电容为了去掉低频干扰成分,并接小电容为了去掉高频干扰部分。2.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在什么位置进行光电隔离? 答:消除或减弱过程通道的干扰主要采用光电隔离技术。所谓光电隔离是采用光电耦合器可以将单片机与前向、后向以及其他部分切断电路的联系,能有效地防止干扰从过程通道进入单片机(见图14-3)。 3.具有较大电感量的元件或设备,诸如继电器、电动机、电磁阀等, 在其断电时,应采用什么措施来抑制其反电势? 答: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具有较大电感量的元件或设备,诸如继电器、电动机、电磁阀等。当电感回路的电流被切断时,会产生很大的反电势而形成噪声干扰。这种反电势甚至可能击穿电路中晶体管之类的器件,反电势形成的噪声干扰能产生电磁场,对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其它电路产生干扰。如果通过电感线圈的是直流电流,可采用如下措施加以抑制:(1)可在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和稳压管,如图14-10 (a) 所示。在稳定工作时,并联支路被二极管D阻断而不起作用;当三极管T由通道变为截止时,在电感线圈两端产生反电势e。 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内,并被很此电势可在并联支路中流通,因此e的幅值被限制在稳压管D Z 的工作电压应选择得比外加电源高些。 快消耗掉,从而抑制了反电势的干扰。使用时D Z 如果把稳压管换为电阻,同样可以达到抑制反电势的目的,如图14-10(b)所示,因此也适用于直流驱动线圈的电路。在这个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范围可以从几欧姆到几十欧姆。阻值太小,反电势衰减得慢;而阻值太大又会增大反电势的幅值。 (2)反电势抑制电路也可由电阻和电容组成,如图14-11所示。适当选择R、C参数,也能获得较好的耗能效果。这种电路不仅适用于交流驱动的线圈,也适用于直流驱动的线圈。(3)反电势抑制电路不但可以接在线圈的两端,也可以接在开关的两端,例如继电器,接触器等部件在操作时,开关会产生较大的火花,必须利用RC电路加以吸收,如图图14-12所示,一般R取1~2KΩ,C取2.2~4.7μF。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说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要点: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总之,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体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2.西方经济学家如何认识经济增长的源泉? 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分为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一方面,直接原因与经济中的投入要素,如与资本和劳动的积累有关,还与能够影响这些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变量,如规模经济与技术变化有关;另一方面,基本原因是那些对一国积累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及投资于知识生产的能力产生影响的变量,如人口增长、金融部门的影响力、一般宏观经济环境、贸易制度、政府规模、收入分配、地理的影响以及政治、社会的环境等。 3.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要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 sf k n k δ?=?+,其中k 表示人均资本,dk k dt ?=,f (k )为人均生产函数,n 为人口增长率,s 为储蓄率,δ为折旧率。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变化等于人均

储蓄减去()n k δ+项,表达式()n k δ+可理解为“必要的”或是“临界的”投资,它是保持人均资本k 不变的必需的投资。为了阻止人均资本k 下降,需要一部分投资来抵消折旧,这部分投资就是k δ项。同时还需要一些投资,因为劳动数量以n 的速率在增长,这部分投资就是nk 项。因此,资本存量必需以()n δ+的速度增长,以维持k 不变。总计为()n k δ+的储蓄(或投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当人均储蓄(投资)大于临界投资所必须的数量时,k 将上升,这时,经济社会经历着资本深化。根据以上解释,新古典增长模型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 ?资本广化 4.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假定人口增长率从n 增加到n ’,则图14?7中的(n+k )线移动到(n ’+k )线,这时新的稳态为A ’点,该点与A 点相比,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随着人口增长率上升产生的人均产量下降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其中一个国家比另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率高,就可以有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对于人口增长率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5.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有哪些? 答案要点:政府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