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电池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铅酸电池原理

铅酸电池原理

铅酸电池原理铅酸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储能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首先,铅酸电池是由正极板、负极板和电解液组成的。

正极板通常是由二氧化铅构成,而负极板则是由纯铅构成。

电解液则是一种稀硫酸溶液,它起着导电和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当铅酸电池充电时,外部电源会提供电能,使得正极板上的二氧化铅被还原成铅,同时负极板上的纯铅被氧化成二氧化铅。

这个过程是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来表示: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

在这个过程中,硫酸溶液起着导电和催化反应的作用,促进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同时,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也会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电池内部产生电压。

当铅酸电池放电时,化学反应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此时,电池内部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从而为外部电路提供电力。

在放电过程中,二氧化铅被氧化成了铅酸,而纯铅被还原成了铅。

这个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来表示:2PbSO4 + 2H2O → PbO2 + Pb + 2H2SO4。

通过这样的化学反应,铅酸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为外部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力。

总的来说,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化学反应的。

通过充放电过程,铅酸电池可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为各种电力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持。

铅酸电池虽然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在如今的汽车、UPS电源和太阳能储能系统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系统等领域。

它是一种化学电源,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两个过程。

1. 化学反应过程: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

正极是由氧化铅(PbO2)构成,负极是由纯铅(Pb)构成。

电解液是硫酸溶液(H2SO4)。

在充电状态下,化学反应如下:正极反应:PbO2 + H2SO4 + 2H+ + 2e- → PbSO4 + 2H2O负极反应:Pb + H2SO4 → PbSO4 + 2H+ + 2e-整体反应: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这个过程中,正极生成为了PbSO4,负极也生成为了PbSO4,电解液中的H2SO4减少。

2. 电化学反应过程:铅酸蓄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是在化学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

当外部电路连接到蓄电池时,电子会从负极流向正极,同时离子会在电解液中挪移,维持电荷平衡。

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正极反应:PbO2 + 4H+ + SO4^2- + 2e- → PbSO4 + 2H2O负极反应:Pb + SO4^2- → PbSO4 + 2e-整体反应: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这个过程中,正极的PbO2被还原为PbSO4,负极的Pb被氧化为PbSO4。

在放电状态下,铅酸蓄电池会释放储存的电能,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过程反转。

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离子在电解液中挪移,产生电流。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交替进行。

通过充电和放电过程,铅酸蓄电池可以循环使用,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然而,长期的使用和充放电循环会导致铅酸蓄电池的容量下降,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为了保证铅酸蓄电池的正常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充电电压和电流:应根据铅酸蓄电池的规格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充电电压和电流。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电力系统和备用电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从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充放电特性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化学反应过程铅酸蓄电池的核心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基本反应方程式如下:负极反应:Pb + HSO4- → PbSO4 + H+ + 2e-正极反应:PbO2 + HSO4- + 3H+ + 2e- → PbSO4 + 2H2O综合反应:Pb + PbO2 + 2HSO4- + 2 H+ → 2PbSO4 + 2H2O其中,负极是由纯铅(Pb)构成,正极则是由氧化铅(PbO2)构成,而电解液则是由硫酸(HSO4-)溶解在水中形成。

二、电化学过程铅酸蓄电池中的电化学过程主要是指充电和放电过程。

1. 充电过程:当外部电源连接到电池时,电流从外部电源进入电池,推动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的PbO2会释放出电子,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从而进一步推动负极上的P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同时,此时负极上的PbSO4会回溶到电解液中,正极的PbSO4则会形成。

2. 放电过程:放电过程是充电过程的逆反应,也是电池提供电能的过程。

当外部电路连接到电池并消耗电流时,正极上的PbSO4会溶解回到电解液中,负极上的PbSO4则会形成。

这个过程伴随着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推动外部电路中的电流流动,从而提供能量。

三、充放电特性铅酸蓄电池具有几个典型的充放电特性:1. 自放电:铅酸蓄电池自放电是指在无负载情况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仍然会导致电容的减小。

这是由于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导致极板的腐蚀和电解液的损失。

为了防止自放电,可以采用定期充电来保持电池的容量。

2. 循环寿命: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有限,一般在300-500次左右。

在每次循环中,电池容量会逐渐减小,电动力也会下降。

这是由于铅酸蓄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不可逆反应的存在。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简述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供电领域的充电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经过充电给电解液中的正负极材料进行充电,使之产生电势差引起铅酸电解质进行电解,使正极材料充满氧气,形成金属铅,而负极材料则充满氢气,经过去电过程即可以达到充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的放电原理与充电原理相反,也即在放电过程中,铅酸电解质发生反电解,正极材料释出氧气,负极材料释出氢气(也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负极材料对正极材料释出的氧气进行氧化,产生正极电势,正极向外侧释放能量,从而达到放电的效果。

铅酸蓄电池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和环境友好性,可靠性高等特点,是将电能效率转换为热能效率最理想的能源转换器。

无论是车用蓄电池、照明蓄电池,还是发电机发电设备和各种运动器件,都必不可少地使用铅酸蓄电池。

铅酸电池能源释放多样化,电压比较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广受电子设备、自动控制和运动领域的青睐。

总之,铅酸蓄电池是一种经济、安全、高效率、节能环保的蓄电池,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

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操作铅酸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蓄电池,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常见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发电系统等。

那么,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需要注意哪些操作呢?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1.化学反应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电极之间采用化学反应来产生电力,具体而言就是在电池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通过化学反应把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

在铅酸电池中,正极为一块铅二氧化物(PbO2)电极,负极为一块铅电极(Pb),中间是硫酸电解质溶液。

当负极上接电子时,硫酸电解质就会析氢,而在正极,铅二氧化物接受电子,与负极中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同时自己被还原为PbSO4,这就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负极:Pb + HSO4^- + e^- → PbSO4 + H2正极:PbO2 + 3H+ + HSO4^- + 2e^- → PbSO4 + 2H2O2.电位差铅酸电池发出的电能是由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来驱动的。

正极的电位高,负极电位低,它们之间的电位差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在负电极上有积聚的氢离子(H+),它们去除了电子,成为了氢原子,最后融合成了氢气分子(H2),释放出来的电子在正极上汇合,进入了PbO2电极,将它们还原成了PbSO4晶体,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水分子(H2O)并释放出一些电子。

因此,从化学反应中得到两种反应品后,可以看出铅酸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储存了大量的化学能,使得电池的电动势足够来驱动负载电路。

二、铅酸电池的操作注意点1.避免过度放电铅酸电池的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电极反应产生过多的针状铅晶,因此当电池电量低于20%时应及时充电。

过度放电也会导致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大幅下降。

2.防止过充电过充电会使电解液中的水分电解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是可燃的,极易产生火灾和爆炸。

因此,需要时刻注意电池的充电状态,在电池充电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电池电压,不要让电池电量过高。

3.注意保养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电池运行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常被用于汽车、UPS
电源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电化学反应。

铅酸蓄电池由正极板(铅二氧化物PbO2)、负极板(纯铅Pb)以及在电解液中浸泡的隔板构成。

电解液通常是稀硫酸溶液。

当蓄电池放电时,化学反应开始进行。

在正极板上,PbO2会
释放出氧气并转化为PbSO4(硫酸铅)。

在负极板上,纯铅(Pb)将被氧化为PbSO4。

在这个过程中,硫酸溶液中的氢
离子(H+)被释放。

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以下反应方程式:
正极反应:PbO2 + H2SO4 + 2H+ + 2e- → PbSO4 + 2H2O
负极反应:Pb + H2SO4 → PbSO4 + 2H+ + 2e-
总反应:PbO2 + Pb + 2H2SO4 → 2PbSO4 + 2H2O
在放电过程中,蓄电池会输出电能。

当需要充电时,外部电源施加反向电压,即反转以上的化学反应,使得PbSO4重新转
化为Pb和PbO2。

需要注意的是,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可逆反应,即可以充放电多次。

然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蓄电池性能会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反复的充放电会导致正负极板表面的铅材料逐渐变形、腐蚀,电解液中的水也会逐渐损失,使得蓄电池容量下降。

因此,在使用铅酸蓄电池时需要注意合理充电和放电,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1、铅酸蓄电池电动势的产生铅酸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在硫酸溶液中水份子的作用下,少量二氧化铅与水生成可离解的不稳定物质--氢氧化铅 (Pb(OH)4),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铅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故正极板上缺少电子。

铅酸蓄电池充电后,负极板是铅(Pb),与电解液中的硫酸(H2SO4) 发生反应,变成铅离子(Pb2),铅离子转移到电解液中,负极板上留下多余的两个电子(2e)。

可见,在未接通外电路时(电池开路),由于化学作用,正极板上缺少电子,负极板上多余电子,如右图所示,两极板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电池的电动势。

2、铅酸蓄电池放电过程的电化反应铅酸蓄电池放电时,在蓄电池的电位差作用下,负极板上的电子经负载进入正极板形成电流I 。

同时在电池内部进行化学反应。

负极板上每一个铅原子放出两个电子后,生成的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的铅离子(Pb4)得到来自负极的两个电子(2e)后,变成二价铅离子(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反应,在极板上生成难溶的硫酸铅(PbSO4)。

正极板水解出的氧离子(O-2)与电解液中的氢离子(H)反应,生成稳定物质水。

铅酸电池电解液中存在的硫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在电力场的作用下分别移向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内部形成电流,整个回路形成,蓄电池向外持续放电。

放电时H2SO4 浓度不断下降,正负极上的硫酸铅(PbSO4)增加,电池内阻增大(硫酸铅不导电),电解液浓度下降,电池电动势降低。

3、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电化反应充电时,应在外接向来流电源(充电极或者整流器),使正、负极板在放电后生成的物质恢复成原来的活性物质,并把外界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在正极板上,在外界电流的作用下,硫酸铅被离解为二价铅离子(Pb2) 和硫酸根负离子 (SO4-2),由于外电源不断从正极吸取电子,则正极板附近游离的二价铅离子(Pb2)不断放出两个电子来补充,变成四价铅离子 (Pb4),并与水继续反应,最终在正极极板上生成二氧化铅 (PbO2)。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系统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电能。

1. 构造和组成铅酸蓄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由铅二氧化物(PbO2)构成,负极由纯铅(Pb)构成,电解液则是硫酸溶液。

正极和负极之间通过隔膜隔开,以防止直接接触。

2. 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将正极连接到正极,负极连接到负极,形成一个电路。

通过这个电路,外部电源会施加一个较高的电压,使得正极上的PbO2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PbSO4,同时负极上的PbSO4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纯铅。

这个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硫酸会发生电解,释放出氧气和水。

3. 放电过程在放电过程中,铅酸蓄电池会释放储存的电能。

当外部负载连接到正极和负极时,电流开始流动。

正极上的PbSO4会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PbO2,同时负极上的纯铅会发生还原反应,转化为PbSO4。

这个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水会发生电解,产生硫酸。

4. 化学反应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可以总结为:正极:PbO2 + 4H+ + 2SO4^2- + 2e- → PbSO4 + 2H2O负极:Pb + SO4^2- → PbSO4 + 2e-电解液:2H2O → O2 + 4H+ + 4e-5. 工作原理解释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使得正极上的PbO2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的PbSO4发生氧化反应。

这个过程中,电解液中的硫酸发生电解,释放出氧气和水。

这些反应导致正负极之间的电荷分离,形成电势差。

在放电过程中,电荷分离的状态被打破,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推动电子流动,从而释放储存的电能。

正极上的PbSO4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的纯铅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液中的水发生电解。

这些反应产生的电子流经外部负载,完成电能的转换。

6. 特点和应用铅酸蓄电池具有以下特点:- 成本低廉:铅酸蓄电池的创造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电池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酸电池工作原理(1)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下:放电PbO 2 + 2H 2SO 4 +PbSO 4 + 2H 2O + PbSO 4 充电 (二氧化铅) (硫酸) (海绵状铅) (硫酸铅) (水) (硫酸铅) 解决方案 防止因过充电导致水分解而引起电解液的减少 实现电池的密封 (3)活性物质设计正、负极板活物质在充电过程中的异步复原反应,即当正极板活物质完全充电恢复后,负极板活物质还未完全转变为海绵状铅,这样,充电末期当正极开始产生氧气时,负极板还未变成完全充电状态,可以最大限度抑制氢气的产生。

(4)隔板:设计隔板达到以下4个主要目的 ① 保持正、负极板绝缘;② 吸附电解液,保持电解液不流动及负极板处于湿润状态; ③ 高孔隙度,使正极产生的氧气容易通过到达负极板; ④ 隔板中加入适量粗纤维,保持隔板长时间具备良好的弹性。

(5)充电末期电极反应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活物质和稀硫酸进行反应,使负极板的一部分处于去极化状态,从吸收正极产生的氧气而消耗的海绵状铅的量 负极板充电生成海绵状铅的量二者达到平衡状态时,便实现了电池的密封当与⇳☞而抑制了氢气的产生。

充电末期的电极反应如下:A、正极板的反应(产生氧气)①2H2O →O2+ 4H++ 4e-(通过隔板移向负极板表面)B、负极板的反应②2Pb + O2→2PbO (海绵状铅与氧气发生反应)③2PbO + 2H2SO4→2PbSO4+ 2H2O (PbO与电解液发生反应)④2PbSO4 + 4H+ + 4e-→2Pb + 2H2SO4(PbSO4的还原)(参与②的反应)(参与③的反应)C、负极板的总反应:O2+ 4H++ 4e-→2H2O总之,充电过程产生的氧气能够迅速与负极板上充电状态下的活物质发生反应变成水,结果基本没有水份的损失,密封成为可能。

2、电池生产流程3、电池材料组成电动车电池材料由以下主要材料组成(如图):4、充放电◆电池的充放电(1)电池的补充电:因为蓄电池是带液荷电状态出厂,如果电池出厂在两个月以内,可以直接装车使用;如果电池出厂超过两个月,电池在新车使用前请进行补充充电,补充充电的方法为:将充电器插上电池盒,接上220V的交流电源,充电4-8小时即可。

(2)电池的正常充电:电动助力车的运行过程也是电池的放电过程,电动助力车运行停止后,应及时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方式如下:2.1、恒流限压充电法(三阶段充电由充电器自动控制):以3个6-DZM-10型电池为例,第一阶段:恒流(0.12—0.15)×C2安培(A)充电4-8小时,使电池组电压逐渐上升到44.0±0.2V(三个12V10Ah串联电压,每个电池电压是14.7V);第二阶段:恒压充电:电压44.0±0.2V(三个12V10Ah串联电压,每个电池电压是14.7V)保持恒定充电3-6小时,电流逐渐下降到350mA±50mA(毫安);第三阶段:小电流浮充充电,恒压41.0-41.5V(每个电池电压是13.8V),可浮充3-4小时。

2.2、恒压限流充电法:以3个6-DZM-10型电池组为例,限定最大电流0.12-0.15×C2安培(A),设定恒定电压每只14.7V/只,三只44.0±0.2V,当电池100%放电时,充电16小时即可,或则按照充电器指示灯提示进行操作(充电器指示灯变绿后,电池基本充满(90%--99%),可以使用;若要完全充满,充电器指示灯变绿后还需充电6-8小时)。

2.3、充电器最佳有冬季和夏季两档。

5、常见终端用户的电池问题及建议的解决方案(1)电池漏液的检查与处理漏液有以下几种情况:A、上盖与槽之间密封不好或因碰撞,封口胶开裂造成;B、安全阀渗酸漏液;C、接线端处渗酸漏液;D、注液孔处裂纹漏酸;E、其他部分出现渗酸漏液。

检查与处理方法:先作外观检查,找出渗酸漏液部位。

取开面板看安全阀周围有无渗酸漏液痕迹,再打开安全阀观察电池内部有无流动的电解液。

作了上述工作之后,若仍未发现异常,应做气体密封性测试(放入水中加压充气,观察电池有无气泡产生并冒出,有气泡说明有渗酸、漏液),最后在充电过程中,观察有无流动的电解液产生,如果有也说明是生产的原因之一。

在充电过程中有流动的电解液应将其抽出。

(2)电池充不进电的检查与处理:A、首先检查充电回路的连续是否可靠,检查连线与插头接触是否完好,认真检查插座和插头是否“打火”烧弧现象,有无线路损伤断线等。

B、检查充电器有无损坏,充电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C、最后查看电池内部是否有干涸现象,即电池严重缺水,以及极柱是否熔断。

D、还应检查极板是否存在不可逆硫酸盐化。

极板的不可逆硫酸盐化,可通过充放电测其端电压的变化来判定。

在充电时,电池的电压上升特别快,某些单格电压特别高,超出正常很多;放电时电压下降特别快,电池不存电或存电很少。

出现上述情况可判断出现不可逆硫酸盐化。

◆处理方法:先将充电的回路连续牢固,充电器不正常应更换。

干涸的电池应补加纯水或1.050的硫酸进行维护充电放电。

如果发现不可逆硫酸盐化,应进行均衡充电。

干涸的电池加液后的维护充电应控制最大电流 1.8A充电10-15小时,三只电池均在13.4V/只以上为好。

如果电池之间电压差别较大,先将其放电到终止电压,再作维护充电、放电。

不可逆硫酸盐化的电池补加液以后(刚好出现流动电解液)用0.05-0.15C2A的电流充电20h左右,然后5A电流放电,放电终止电压10.5V/只,反复1—3次直到消除不可逆硫酸盐化,电池容量恢复正常为止。

然后抽尽流动的电解液,盖上帽阀等即可重新投入使用。

(3)电池变形(鼓肚)的检查与处理:一组电池(三只)同时变形先作电压检查,如果电压基本正常,说明没有短路存在,变形是过充电产生“热失控”所致。

应检查充电器的充电参数,电压偏高(高于44.7V以上)无过充电保护或涓流转换点电流偏低者(低于0.30A以下)要更换充电器。

一组三只电池中只有1只或2只变形有以下可能性:第一种是荷电不一致,充电时造成某些电池过充电引起变形,荷电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单格短路存在,也可能自放电不均等;第二种是某些电池连线时反极造成充电发热变形。

未变形的电池应检查放电容量以及自放电特性。

若无异常则不属电池问题。

变形电池作报废处理。

(4)电动自行车存放一段时间电池不存电的检查和处理:A、首先查看车锁是否关断。

未关断时,控制器仪表等仍处于工作状态,有小电流放电(约30mA-150mA)。

时间一长,在1-4周的时间内就会将电池完全放电甚至过放电。

B、检查电动车电源部位绝缘是否良好检查时,可用毫安/毫伏表(万用表的毫安档)串联在电池的回路中,关断车锁,看是否有微小电流通过。

C、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是否一致,测试蓄电池的自放电性能是否存在自放电过大的故障。

D、电池在存放过程中,二个月以内应该补充充电一次。

防止自放电影响电池使用性能。

(5)充电器一充就烧的检查与处理:此种故障的检查,首先检查蓄电池与充电器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反极;如充电器极性接反,造成过放电后转极。

再检查电池充电座或连线有无短路现象,反极短路必须排除。

电池已充电反极,对此先将其放完电(放电温度控制在50℃以内),再用维护充电器连续充电15-18h使电压恢复正常后作放电检查反复2-3次,容量恢复正常后即可投入使用,容量不足84min作报废处理。

(6)“落后”电池的检查与处理:A、对“落后”的检查:首先将电池进行一般性的维护充电,然后用5A电流放电,放电过程中不断地测量电池的电压,将放电容量不足的“落后”电池选出来给予处理。

先补加1.050密度的稀硫酸至刚好看到有流动电解液出现,再继续充电12-15h,充电时注意电池的温度不要超过50℃,充电结束后静置0.5h-4h,重作5A放电。

放电时间与正常电池相差较大者,则还应重复上述充放电程序操作,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B、对“落后”电池的处理:若是重复充放循环后,电池容量无明显上升或仍为零伏左右或很低,这种电池一般有短路存在或活性物质严重脱落软化,严重不可逆硫酸盐化等,很可能无法修复。

对符合要求还可以继续使用的电池,应抽尽流动的电解液,擦干净表面安上帽阀,盖上盖板或用氯仿粘合剂将面板粘合好,即可投入使用。

6、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1)电池内部断路特征:电池有电压,但不能放电,也不能充电。

故障原因:①电池制造质量问题,极柱设计过小,使用合金机械强度差,极柱铸造有缺陷,极柱在焊接时存在隐患等因素而引起的极柱本身或极柱相连接的部位以及极柱与汇流排连接处机械强度不足。

②错误地使用合金,使用含锑合金制造极柱和焊接铅钙合金极板,使得极柱与汇流排快速腐烂,而形成断路,故最好焊条的合金与板栅合金相同。

③使用的原因:电池充电电压过高,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高温促成快速电化腐蚀而使极柱或焊接薄弱处机械强度日益减少以至行车时震断。

(2)单格内短路特征:开路电压低,比平常电压低2V或4V,对电池充电即见某格帽泡,解剖后可以看见1格或2格短路。

故障原因:①隔板孔径过大或隔板耐腐性差形成穿孔或隔板破裂、缺损。

②组装时夹入铅粒、金属渣顶穿隔板。

③极板活性物质脱落堆积引起极群底部短路。

④极板边框附着活性物质膨胀而引起的正、负极板边缘短路。

⑤电池组装过紧。

⑥外因:使用时充电电压过高,在短时期内造成极板活性物质严重脱落在极群底部形成堆积短路。

⑦长期过放电,极板严重硫酸盐化,硫酸盐渗透隔板形成短路(因长期过放电、电解液密度低、硫酸盐极易溶解在电解液中渗透隔板。

)⑧电池干涸,引起枝晶渗透隔板形成短路。

(3)电池正极板或负极板活性物质严重脱落,正板栅严重腐蚀断筋。

特征:电池容量显著下降,大电流发电性能极差。

故障原因:①极板制造的工艺配方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如膨胀剂添加过量混合不均匀。

②充电电压过高是造成这种弊病的主要原因。

③电池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或存放,致使正板栅上部严重腐蚀。

(4)极板严重硫酸盐化,电池容量下降。

特征:电池开路电压偏低,大电流放电迅速达到终止电压,解剖时发现:正极板颜色淡黄或浅褐色,极板颜色发白,用手指触摸时感觉有粗大颗粒,正负极板都很脆硬,严重时表面有白色结晶,在光线照耀下闪闪发光。

产生原因:主要是使用不当①充电时电压不足(充电电压偏低)。

②长期充电不足或处于半放电状态。

③过量放电或放电后不及时充电。

④电池内部短路。

⑤电解液密度过高。

⑥电池使用温度过高。

⑦极板外露。

⑧电池自放电会加速极板硫酸盐化,极板硫酸盐化又会加速自放电。

⑨负极板活性物质比正极板多,引起正板硫酸盐化,并能引起电池自放电和失水。

(5)电池中的一格或二格电压偏低,不能启动。

特征:开路电压比正常电压低。

故障原因:①某单格中极板、隔板被铁、氯等一类杂质污染或正、负极板之间形成轻微短路,自放电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