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一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黄河
古代文明的发育
尼罗河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地区
聚落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 滩平原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 沿河聚落带,有沿海聚 落带
聚落形状
多呈狭长 的带状 呈明显的 条带状 呈带状、 团状
山区
平原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聚落呈狭长的带状
作用形成的。
( )
溯 源 侵 蚀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流的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 侵蚀 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 后退,河流向横向 侵蚀 发展
枯水期
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常限于河流凸岸
C、三角洲平原
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 缓,河水流速减慢,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多个连接再一起就成了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C
山口: 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附近: 三角洲平原
河 谷 的 形 成
初 期
沟 沟 下蚀 谷 加 谷 流 溯源侵 深 水 蚀 和 延 长
成熟期
出 现 侧蚀 河 湾 槽 形 河 谷
沟 谷
V 字 侧 形 蚀 峡 谷
一、河流侵蚀地貌
作用力
侵蚀 搬 运 堆积
Hale Waihona Puke 上游(下蚀、 溯源侵蚀) V形谷 冲积扇 洪积扇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7: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崇明岛
初初期期
PP 后期
溯源
使
侵蚀
河
谷
R
延
Hale Waihona Puke 长QP位置
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中下游 入海口
1、山前:
洪(冲)积扇
洪(冲)积平原
山前
2、中下游: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A B C
中下游
3、入海口: 三角洲 入海口
黄河 三角 洲
思考:
促使黄河三角洲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渤
海
我国的华北平原,在地 貌形态上也包括了山前 的洪积-冲积平原。
长江三角洲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的演变
初期
V型
直
为什么?
后期
U型
弯
落差较大
初期
对比:
PQ段的落差变化。
后期
R
落差较小
落差较大
初期
水流速度快
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
侵蚀为主。
后期
R
河谷加深变窄,横剖面呈 “V”型
河谷拓宽,横剖面呈“U”型
水流速度慢,向下的侵蚀减弱,向河谷两
岸的侵蚀增强。
后期
R
落差较小
弯道 的变 化
中期
凹岸 A 侵蚀
B 凸岸 堆积
思考:弯道会如何变化? 弯道增大
张家界的河谷
1、张家界的河谷有什么特点? 深、窄
2、外力在河谷形成中的作用? 落差大,水流湍急,溪流向下侵蚀强烈。
3、内力在河谷形成中的作用? 地壳抬升,落差增大。
4、张家界的河谷处在发育的那个阶段? 初期阶段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2: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5.读“泉州市水系示意图”(图甲)和“河谷形态示意图”(图乙), 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M处河流外力作用方式是以________为主,河谷形态 应类似于图乙的________(A或B)图。 (2)从晋江上游到下游,沿岸城市(聚落)的疏密程度是越来越 ________(密集或稀疏),试从河流地貌对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 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泥沙在河口前方 堆积形成三角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对聚落具有以下作用: 1.水源充足,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 活用水。 2.交通便利,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为聚落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平原低地
聚落一般分布 在冲积平原向 山坡过渡的地 带
分布
聚落一般沿河 成线状分布
河流发育初期 的“V”型谷
A
B
发育中期
A凹岸侵蚀 B凸岸堆积
连续的河湾
A
B
凸岸
凹岸
A
B
A
B
河谷发育中期凹凸岸差异明显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宽而浅)
荆江河段是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 段的别称,全长420公里,而直线距离只有185公里长, 河流弯曲程度世界罕见,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4.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
①紧邻矿产资源 ②沿河流建设 ③紧邻农业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④沿交通线分布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从题干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且图中农业区的位置位于山麓地带,再根据其形状 很容易选择A。第4题,读图即可看出图中城区的分 布特点是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河流侵蚀的三种类型;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开展过程;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图文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学习上升为理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事物是变化开展的,开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河流侵蚀地貌。
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 特征
山区——洪积—冲积平原。
• 洪水或河流流出陡峭的山区,突然趋于平缓 、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 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 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堆积物由大变小分布。
二、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山口: 冲积扇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附近: 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 洪积扇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
河漫滩:凸岸的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河漫滩平原: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 中下游
河漫滩
河湾与河漫滩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读右图,找出:1、 图中冲积扇的分布。 2、三角洲的分布。 分析: 从地貌构成 上看,黄淮海平原在 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 哪些利与弊。
[合作探究]
1、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 于河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 源丰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 聚落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2、B地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 聚和中转;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而且 B地周围地形开阔 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图4· 19黄河三角洲卫星影像
黄河三角洲形成的重要条件
河流的含沙量大 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平缓 入海口的潮差小 潮流搬运的能力弱
二 河流堆积地貌
山区的谷口处(上游) A
B 中下游地区 C 入海口
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冲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 流中下游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共4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共4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40bb0eddaef5ef7bb0d3c72.png)
不同时期河流的侵蚀地貌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向下、 源头侵蚀 加深和延长
V形
向两岸侵蚀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拓宽
向两岸侵蚀 拓宽
U形
3、河谷的发育
河谷
初期
成熟期
沟
沟 谷
沟 谷 流 水
下蚀 溯源侵蚀
谷 加 深 和 延
地下水 补给
V 字 形 侧蚀 峡 谷
河床:平水期河水占据的谷底 河漫滩:经常被洪水淹没的谷底部分
河谷横剖面示意图
河流地貌
分类:按照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并
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的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源头 地面
7.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 作用明显,__下__切____深, ___落_差____大,多_峡_谷___, 水能资源__丰__富____;C处河 段特征:__流__速__慢__,泥沙 __沉_积_____,江面宽广,利 于__航__行____(交通)。 (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 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 最有可能是 ( C )
2.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D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发育初期,河谷深 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向下的侵 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 的“U”型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作用力
上游
侵蚀
搬 运 堆积
(下蚀、 溯源侵蚀)
V型谷
冲(洪) 积平原
中游 (侧蚀)
河床 展宽
河漫滩 平原
下游 (侧蚀)
U型谷
三角洲 平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得出结论: 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
华北平原
河网密布地区, 耕地破碎,聚落 规模较小
河流与聚落规模 河流稀少地区,耕地连 片,聚落规模较大
游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谷底展宽 中 下 游
3、河谷的形成
❖ 发育初期
横剖面成 V 型
(河谷深而窄)
向下侵蚀(下蚀)
河谷加深
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注意:(1)沟谷成为河谷,必须深及地下含水层,地下水开
始汇入沟谷;
(2)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AB
❖ 发育中期
A凹岸侵蚀 B凸岸堆积
中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下 游
成熟期:向河谷两岸的 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
呈U型。
河 谷 的 发育
初期
中 期 成熟期
下
沟
沟
沟蚀
谷
谷
谷 流 水
溯源侵 蚀
加 深 和
延
长
V 字 形 峡
下蚀减 弱侧蚀 加强
出 现 河 湾
谷
侧蚀 为主
槽 形 河 谷
二、河流堆积地貌
由于侵蚀作用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 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形成堆积地貌即冲积平原
连续的河湾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展宽
注意:(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 洲
河流地 貌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 河谷地势低、气候温 暖,两岸泥沙淤积而 成的河漫滩平原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 或地表水资源比 较丰富,并淤积有 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而且河网密布,有 便捷的内河航运和 海上运输
一
聚落 分布
高原地区
山区Βιβλιοθήκη 平原大多呈条带状分布 在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4)判断河流不同部位的外力作用类型。 河流上游以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以搬 运作用和向两岸的侧蚀作用为主;河流下游以 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5)判读河流横剖面的形态。河流上游河谷 呈“V”形;河流中下游河谷呈槽形。
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三角 洲
河流 入海 口的 海滨 地区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 多呈三角形,地势
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 平坦,河网稠密,河
前方,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三 道由分汊顶点向海
角洲
洋呈放射状
【例1】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典型地貌的类型、位置和形成。
类型
位置
洪积—冲 一般位于河流上
积平原 游,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 一般位于河流
平原
中下游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的海 滨地区
形成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 相互连接而成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为聚 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搬运水平降低,促使沉积发生,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河
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冲积扇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
减小,水流又分成很多交汉,成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
大量物质堆积下来,又有利于河流改道。
随着各支汊的持续堆积和变迁,就形成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
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水平向边缘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
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粘土,分选性较好,所以冲积扇是较好的含
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
若山地河谷随山地间歇
抬升,也可形成叠置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
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
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见
下图)。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的产物。
河流到达海洋人海口处,因为流速极缓、水
流扩散,将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积下来,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
角洲。
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且纵横交错,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若干
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同步练习题】
1.以下地貌主要形成于山前的是()
A.河漫滩平原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角峰
答案:B
解析:洪积扇平原位于山前。
2.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黄河三角洲
B.崇明岛
C.黄土高原
D.河谷
答案:D
解析: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3.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很大,通常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A.两条河流交汇处
B.河流发源地
C.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D.河口位置
答案:B
解析:河流的发源地大多处于山区,不利于城市的建设。
4.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河流示意图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A
解析:在河流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在平直的河道,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
5.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准确的是()
A.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
B.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C.三角洲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
D.河流堆积地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搬运作用为堆积输送了大量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