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知识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知识点总结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1. 水文循环及水文循环与河流地貌的关系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在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和分布的一个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河流是地表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河流地貌是由地表径流形成的地表地貌,它受水文循环的影响,同时也对水文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受地质活动、气候变化和生物作用的影响。
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地表地形发生变化,形成河流的起源。
气候变化影响了河流水量和侵蚀作用的强弱,从而影响了河流地貌的形成。
生物作用通过根系固土、植被覆盖等途径也对河流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 河流地貌的发展阶段河流地貌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的阶段,包括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
在青年期,河流地貌为幼年地貌,它主要以河床侵蚀为主,河谷深切。
壮年期的河流地貌以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相平衡,河道开始稳定,发育出分叉河道、悬谷等特征。
老年期的河流地貌以河床沉积为主,形成宽谷、冲积平原等特征。
二、河流地貌的特点1.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河流侵蚀和侵蚀沉积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中,河谷地貌有不同的特点,如幼年期的V型谷地貌、壮年期的U型谷地貌和老年期的宽谷地貌等。
河谷地貌还包括峡谷、悬谷、河谷平原等地貌类型。
2. 河床地貌河床地貌是河流侵蚀和沉积的结果。
在青年期,河床地貌以陡崖、瀑布、凹陷等地貌为主;在壮年期,河床地貌发育出冲击石、巨砾、河床阶地等地貌;在老年期,河床地貌以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为主。
3. 河流与地貌相互作用河流与地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河流在地表地貌上产生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地貌的变化又影响着河流的形态和走向。
同时,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和土壤等地貌因素也影响着河流的发育。
三、河流地貌的作用1. 地表侵蚀和沉积河流地貌对地表起着侵蚀和沉积作用。
在青年期,河流地貌主要起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地貌;在壮年期,侵蚀和沉积作用平衡发展;在老年期,沉积作用占主导地位,形成冲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
地理河流地貌

地理河流地貌地理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运动与地貌相互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河流网络等多种形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地理河流地貌。
1. 河流的形成河流的形成与地球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在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之后,会形成降水,其中一部分降至地面形成河流。
河流由水源、沟谷、河道和河口等组成。
2. 河流的分类根据河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冲击河、冰川河、季节性河、年流量河等不同类型。
冲击河是由强烈的冲击力造就的,其流域地质较为坚硬;冰川河则是由冰川运动形成;季节性河通常在洪水季节水位较高;年流量河则是指全年都能保持持续水流的河流。
3. 河流的地貌特征河流地貌特征独具一格。
河谷是河流中最典型的地貌,可分为V型河谷和峡谷。
V型河谷常见于水流较缓慢的地区,其地貌特征为两侧山峦陡峭;峡谷则是由于水流冲刷而形成的深而窄的河谷。
在平地上,河流会形成河网,这是由于水流在平地上蚕食而形成的多条分支河道。
4. 河口地貌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河口地貌丰富多样,既有三角洲,也有海湾、海角等地貌。
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积累而形成的,常呈三角形状,其形成过程包括侵蚀、输运和沉积等环节。
5. 河流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为农业、工业等提供了发展基础。
同时,河流地貌也具有一定的风景价值,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6. 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河流地貌的保护与管理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一些河流地貌正面临着破坏和退化。
因此,应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保护河流地貌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地理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最为重要和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河流地貌丰富多样,包括河谷、河流、河口等多种形态。
正确认识和保护河流地貌,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摘要: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演变是地质、气候、水文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从河流地貌的定义、形成条件、主要类型、演变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揭示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规律,为地理学研究和地貌景观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下,通过侵蚀、堆积、改造等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是地球表面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体现,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二、河流地貌的形成条件1. 地质条件: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质构造决定了河流的流向和流域范围,岩性决定了河流侵蚀、堆积物质的性质和数量,地形坡度则影响着河流的流速和侵蚀强度。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具有显著影响。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蒸发量等气候因素决定了河流的水量、流速和侵蚀、堆积物质的搬运能力。
3. 水文条件:河流的水文条件,如河流流量、流速、水温、泥沙含量等,直接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演变。
三、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1. 河谷:河谷是河流侵蚀、堆积、改造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河谷的横断面形态,可分为V型谷、U型谷、峡谷等。
2. 河漫滩:河漫滩是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的宽阔平坦地带,主要由河流横向迁移和漫堤沉积作用形成。
3.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主要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山口处沉积形成。
4. 三角洲: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
5. 洪积平原:洪积平原是河流在山前地带形成的宽阔平原,主要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山前地带沉积形成。
四、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1. 侵蚀阶段:河流在形成初期,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使河床不断加深、拓宽,形成V型谷、峡谷等。
2. 堆积阶段:随着河流的演变,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漫滩、冲积扇、三角洲、洪积平原等。
河流地貌及其形成

一、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
二、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沉积作用逐渐增强。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 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Fra bibliotek分布山前
河流中 下游
河流入 海口的 口外海 滨地区
形成过程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 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 扇,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 -冲积平原。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 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 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 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 形成河漫滩平原。
河流入海口,河流流速缓慢,河流携 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加上海潮顶 托形成三角洲。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 形,冲积扇顶端到 边缘地势逐渐降 低,堆积物颗粒由 粗变细
地势平坦、开阔
多成三角形,地势 平坦,河网稠密, 河道由分汊顶点向 海洋呈放射状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土壤深厚肥沃,既 不旱也不涝,是高 产田所在地
土壤肥沃,易旱易 涝、粮食产量不稳 定
土壤肥沃,易盐碱 化,影响农业生产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 知识点 高三

河流地貌知识点高三高三河流地貌知识点【引言】河流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景观,是由水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高三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河流地貌知识点。
【一、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侵蚀和沉积两个阶段。
1. 侵蚀阶段:河流在山地或高原上发源,水流受重力作用向低处流动,通过对地表岩石的侵蚀,逐渐形成河谷。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冲刷、切割和溶蚀。
冲刷是指河水冲击地表岩石,使其破碎和移动;切割是指河水通过冲刷作用,将河床不断切割深化;溶蚀是指河水溶解地表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使其消失。
2. 沉积阶段:河流在下游平原地区速度减慢,携带的物质开始沉积。
河流的沉积作用主要包括物质沉积和地貌沉积。
物质沉积是指河水携带的沉积物在河床中沉积,形成河床沉积物;地貌沉积是指河流在平原地区形成河漫滩和三角洲等地貌。
【二、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河谷: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呈V字形,两岸陡峭。
河谷的特征包括谷底、谷壁和谷缘。
谷底是指河床,通常为岩石或沉积物覆盖;谷壁是指河谷两侧的陡峭岩壁;谷缘是指河谷两侧平坦的地形。
2. 河流曲折: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的影响,会出现弯曲、回流等现象,形成曲折的河道。
河流曲折的程度与地质构造、河流流量等因素相关。
3. 河口: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开口处称为河口。
河口的特征包括宽阔平缓、水势平稳、沉积物丰富等。
4. 河漫滩:河流在平原地区沉积物沉积形成的广阔平原称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特征包括平坦、肥沃、水源丰富等。
【三、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农业利用:河漫滩的平坦和肥沃特征使其成为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
许多农田都分布在河流附近,利用河流的水源进行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2. 水资源利用:河流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河流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1. 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拥有携带和沉积泥沙的能力,加上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征。
其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侵蚀阶段:河流源头的侵蚀和陡坎地带的侵蚀冲刷作用,形成狭长的侵蚀谷、V形谷底、河床出现降阶段。
(2)运移阶段:河流在流经地势较缓和的低地时,泥沙携运量高,产生侧弯、河道淤积物迅速增多等现象。
(3)泥沙沉积阶段:河道横剖面向上凸状发展,产生河漫滩、河滩、洪积原等平原沉积地貌。
2. 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根据地质构造、泥沙来源、水流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河流堆积地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包括:(1)冰碛地貌:由于冰川的融化,冰川的泥石料被冰水冲刷、搬运和沉积形成的地貌。
(2)海相沉积地貌:主要是指在海水环境作用下沉积的地貌,包括海岸沉积地貌、海底沉积地貌等。
(3)湖泊沉积地貌:主要是指湖泊周围由于泥砂物质的沉积形成的地貌,包括湖岸沉积地貌、湖底沉积地貌等。
(4)河流沉积地貌:主要是指河流在流经地势较缓和、水流湍急、泥砂搬运能力强的地区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漫滩、河滩、洪积原等。
3. 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河流堆积地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方面,具体包括:(1)地形特征: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呈现平坦开阔的地貌特征,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沉积物质较厚。
(2)地貌特征:沉积物质主要为泥砂颗粒、碎石等,形成滩地、漫滩、滨坡等地貌特征。
(3)土壤特征:泥沙沉积形成的土壤比较肥沃,适合农业生产,有利于植被的繁茂。
(4)植被特征:因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植被繁茂,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
4. 河流堆积地貌的作用河流堆积地貌在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地形地貌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农业生产:由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种植,大片土地适合种植农作物和果树。
(2)生态环境:河流堆积地貌植被繁茂,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并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河流与湖泊的地貌形成过程

河流与湖泊的地貌形成过程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结构和风貌的综合体现,而河流与湖泊则是地貌形成的两个重要要素。
它们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塑造了地球的多样性与美丽。
本文将探讨河流与湖泊的地貌形成过程,以及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景观。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
河流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长时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地貌特征。
河流的形成源于地球表面的凹陷地形,当降雨水流聚集并流向低洼地区时,就形成了河道。
随着水流的运动,河床逐渐侵蚀周围的岩石与土壤,形成了峡谷、峡湾等陡峭的地貌特征。
同时,河流还会将沉积物沉积在河口或弯曲处,形成了河漫滩、滨湖平原等平缓的地貌形态。
此外,当河流穿过地质层时,还会形成瀑布、急流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综上所述,河流的地貌形成是由水体流动与侵蚀、沉积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湖泊的地貌形成过程。
湖泊是地表水聚集的场所,其形成与地质构造与水文条件息息相关。
首先,当地壳运动引起地层凹陷或堵塞河流时,形成了湖泊的基础条件。
其次,降雨、河流水流入湖泊,并在湖泊内沉积淤积物,慢慢填满湖盆,形成了湖底地貌。
在湖泊形成的过程中,也受到气候、植被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如,由于气候干旱导致蒸发速度大于入湖水量,湖泊水位下降,湖滨地形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了盐碱地与沙质地貌。
而湖泊周边的植被也会改变湖泊的地貌特征,形成湿地、沼泽等特殊的地貌类型。
不仅如此,人类的活动也对湖泊地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筑堤、开垦沼泽等人类干预的痕迹。
总之,湖泊的地貌形成是由地壳运动、水文条件、气候植被与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河流与湖泊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首先,河流的水体流入湖泊,为湖泊提供了水资源,增加了湖泊的面积和深度。
而湖泊的蓄水量又能缓解河流的洪峰流量,保护下游河道的稳定性。
其次,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在湖泊中沉积,形成湖泊的沉积层,进一步改变湖泊的地貌特征。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征1.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貌演化三个阶段。
在侵蚀作用阶段,河流主要依靠流水的冲刷力和研磨力剥蚀地表,形成峡谷、崖瀑、河谷等地貌特征;在沉积作用阶段,河流则将冲刷下来的物质通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特征;在地貌演化阶段,河流地貌将不断变化,如溶蚀平原、冲积扇收敛、流域坡消失等。
2. 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流谷地形、沉积地形、峡谷地貌等。
河流谷地形是河道冲刷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如峡谷、V字谷、U字谷等,具有典型的V形、U形河谷。
沉积地形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包括洪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等,特点是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峡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如瀑布、深潭、崖壁等,地形陡峭、景色壮观。
二、河流地貌的分类和作用1. 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地貌按照地形特征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下切谷地貌、平原河流地貌、冲击河流地貌等。
下切谷地貌是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峡谷、V字谷、U字谷等地形;平原河流地貌是河流长期冲积形成的洪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形;冲击河流地貌主要是冲刷作用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区域形成的特殊地貌,如瀑布、深潭等。
2. 河流地貌的作用河流地貌在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方面,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构造和地表运动的重要指示;在水文方面,河流地貌是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运动的重要标志;在气候方面,河流地貌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河流地貌也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1. 河流地貌的保护河流地貌的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文化景观保护等。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水域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应加强对特殊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保护,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沿岸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保护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 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 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 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下图左侧图中 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下 图右照片)。
(3)地壳运动:
亚马逊河口地区,由于下沉作 用的影响,河水带入海洋的 泥沙被沿岸海流带走,没有 出现三角洲,而成为喇叭状 三角港,这就为海潮入侵提 供了方便。
②
③
④
⑤
河流的侵蚀作用:(阅读课本77页,完成下表)
侵蚀 类型
侵蚀方向
对河流的影响
下 垂直地面向 蚀 下的侵蚀
河谷加深
溯源 向河流源头 侵蚀 方向的侵蚀
河谷伸长
侧 向河谷两蚀
发育初期的河谷: V型谷
河流的落差大、流速快,河流向底部和 源头侵蚀为主,横剖面呈“V”型。
发育中期:河谷拓宽
v型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下蚀减弱,侧蚀作 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 现连续的河湾,河谷拓宽。
A
B
凸岸 A
B 凹岸
B处河流以侵蚀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
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练习1.右图为某河流河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 (1)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
因为B地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 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 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 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思考1:为什么亚马孙河流量极大,
却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1)泥沙来源少: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 小,河口可沉积的泥沙不多。
二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分布:山前(山麓) 洪积扇
洪积扇平原
思考:
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顶端到边缘怎样变化?
由粗到细 原因:颗粒大 , 比重大的物质先沉
积 ;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图中河漫滩主要分布在什么河段?
分布: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扩大,多个河漫滩连成一片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分布:入海口(河口)
答题范围 作答方式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
大,流速快。 原因1
分析
②入海泥沙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经盆地,流速较小,易于
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
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原因2
本课小结
三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分类: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分别形成于河流的什么位置?
它们都是怎样形成的?
名称
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分布 山前(出山口) 河流中下游 河口(入海口)
形成原 因
山前,地势平缓 凸岸堆积,形
开阔,水流速 成河漫滩,
低,山麓地带 河流改道,
形成扇状堆积 河漫滩连成
地貌
平原
入海口处,水下 坡度平缓,海 水顶托,水流 速低,泥沙沉 积在河口
P79 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①河流输沙量大 ②入海口潮差小 、潮 流弱,搬运能力差
讨论: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河流输沙量、入海口潮差、 入海处流速、水下地势状况
三 角 洲
2008全国一:36.(36分)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图文材料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思考: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1.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更新、净化 陆地水资源。
2.2. 促进地球上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 移。
3.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请给它们
⑦
⑧ 分分类!
①
分类的依 据是什么 呢?
⑥
河流的侵 蚀作用
河流的堆 积作用
⑦
⑧
河流的侵蚀 地貌
河流的堆积 地貌
初期
河流上游
中期
思考:不同时期的 河谷主要出现在
哪些河段?
成熟期
河流中下游
V型 下蚀、溯源侵蚀
下蚀减弱, 侧蚀增强
槽型 侧蚀为主
(2011.潮州二模)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
D 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高考真题】典型河流地貌的分析
思考:河流的上游城市密集,还是河流的 中下游城市密集?为什么?
1 河流中下游,城市越密集
2 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网密布,乡村规模较小
2 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平原耕地连片,乡村规模大
P81 活动:
聚落选址的原则: 趋利避害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 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断面的是 D
E
FE
FE
FE
E
F
F
A
B
C
D
(2)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B
A、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 E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C、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 F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成熟期的河谷: 槽型谷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形成曲流,横剖 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小结: 一 河流侵蚀地貌:河谷
右岸
左岸
右岸
左岸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 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 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 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 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
二 河流堆积地貌
(阅读课本78页到79页,并完成表格)
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
(2)海洋动力较强:亚马孙河河口是强潮 海岸,泥沙难以在此堆积。亚马孙河从河口 向北,直到圭亚那边界的160公里,都是沙 滩和暗礁,这儿的潮汐叫做激浪潮,水深不 足7米,但激浪潮大声咆哮,以每小时15到 25公里的速度冲击海岸,浪高达1.5到4米, 大海迅速地将亚马逊河携带的泥沙卷走,三 角洲难以形成。
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 布,取水比较方便;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 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的威胁。
3 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4 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山区:聚落沿河谷分布,形成明显条带状
P81 活动: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 什么? 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