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运动的评价
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右室功能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右室功能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tei指数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经三尖瓣血流和肺动脉瓣血流,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对5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hocm组)和52例对照组人群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及主动脉短轴切面分析,计算tei指数。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tei 指数显著增大(p 0.05)。
1.2 仪器与方法philip ssono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受检者左侧卧位,经胸进行超声探查,多普勒血流、流速曲线和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同步记录。
tei指数测量:连续记录5个心动周期存储脱机后分析。
测量方法如图1。
a:三尖瓣前向血流间期,即测量三尖瓣血流频谱a峰终止处至下一心动周期e峰起始处的时间间隔;b:右室射血时间,即测量肺动脉血流频谱开始至终止的时间;c:心电图r波至三尖瓣开放之间的时间;d:心电图r波至肺动脉瓣关闭之间的时间。
tei指数=(a-b)/b=(irt+ict)/et。
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ms)=c-d;右室等容收缩时间(ict,ms)=(a-b)-(c-d)图1 tei 指数的计算示意图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tei指数显著增大(p < 0.001),ict延长(p < 0.001),irt延长(p = 0.001),rvet明显缩短(p < 0.001)见表1。
hocm患者irt明显延长,即右心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hocm患者ict显著延长,et明显缩短,表明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hocm患者tei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反映右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整体异于对照组。
3 讨论veselka j及mikkelsen kv等[2-3]研究指出tei指数对包括hocm 在内的一系列心脏病均有判断临床及预后的价值。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罕见的心肌病,其特点是心室壁肥厚和非对称性心肌肥厚。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来确定病情,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心脏超声图像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时,医生首先需要通过心脏超声图像来观察心室壁的肥厚情况。
通过超声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心室壁的肥厚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的肥厚。
医生还需要观察心室壁的运动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2. 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可以用来观察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以及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医生需要通过多普勒超声来评估心室壁肥厚对心脏血液流动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心脏瓣膜功能异常的情况。
3. 心脏超声造影心脏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医生可以通过心脏超声造影来更清晰地观察心室壁的肥厚情况,以及评估心腔的大小和形态。
4. 心肌活检心肌活检是通过取心肌组织样本来检查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在进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时,心肌活检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诊断,尤其是在其他检测手段无法确定诊断的情况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需要结合心脏超声图像、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心脏超声造影和心肌活检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评估了这些指标,才能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做出精准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完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的亚型,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现,并且与心脏运动功能和心律失常相关。
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心脏超声图像、心脏流量多普勒超声、心脏超声造影以及心肌活检的参数。
而建立准确可靠的诊断标准对于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超声图像是影像诊断中的关键工具,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长轴舒张功能

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长轴舒张功能牟晓雯;王志斌【摘要】目的采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长轴局部舒张功能.方法选取HCM患者37例(HCM组)与健康志愿者42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模式测定受检者左心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舒张早期(SRe)、舒张晚期(SRa)的峰值应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M组各节段SRe、 SRa、SRe/SR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HCM组室间隔及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SRe、SRe/ SRa较左心室后壁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可快速、客观地定量分析HCM患者左心室长轴舒张功能的变化.【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5(012)011【总页数】4页(P677-680)【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心室功能,左;超声心动描记术;应变率成像【作者】牟晓雯;王志斌【作者单位】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特检科,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超声科,山东青岛 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R540.45心肌应变率成像是新近的一种评价心肌局部长轴功能的方法,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可同时获取左心室12个节段心肌的长轴局部运动信息,使结果更加准确。
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定量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心室局部舒张功能,旨在早期评价HCM患者局部心肌功能异常。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3年5月间经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患者37例(HCM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25~68岁,平均(42.3±6.5)岁。
纳入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及左心室前壁中上段肥厚为主,厚度>15mm,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之比>1.3∶1.0,其他室壁无增厚或轻度增厚,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0mmHg;排除标准: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左心室心肌肥厚。
肥心 诊断标准

肥心诊断标准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T波巨大,倒置,但缺乏特异性。
2. 心脏彩超:显示左心房或左心室心肌增厚,室壁厚度增加。
心脏彩超可观察到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大于等于,间隔运动不佳,左室舒张功能下降,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等特征性改变。
3. 病理活检:心肌活检提示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纤维化等,免疫荧光可发现心肌细胞内儿茶酚胺含量较高。
4. 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与遗传基因有关,如有家族史,更有助于诊断。
此外,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心肌肥厚的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肥厚与心肌运动特性关系的研究

【 摘要】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T I探讨肥厚型心肌病( C 患者肥厚室壁与心肌运动特性的关系。 QV ) H M)
材料和方法 : 应用 Q V 测量 3 TI 0例 H M患者和 2 C 0例正常对照 者心肌 的收缩 期 ( s 、 V ) 舒张 早期 ( e 、 V ) 舒张 晚期峰 值速 度( a 以及 峰值 收缩 时间( s 和峰值舒张时间 ( e , V) T) T ) 并常规测量室 间隔厚度 , 比较各测量 指标与室壁厚度之间 的关 系。 结果 : 与对照组相 比 , C H M组肥厚节段 的 V 、 e降低 ,sT 延长 , a 差异。H M组肥厚 室壁 与 V 及 V sV T、e V无 C s e呈负 相关 ( :一0 59 一 .0 ) 与 T 及 T 呈正相关( = .4 ,.0 ) r .2 , 0 79 , s e r 0 5 10 6 2 。结论 :肥厚 型心肌病 室壁 厚度与心肌的运动速度 及运
组 , 两 组 的 E 、/ 无 差 异 ( 1 。 但 F EA 表 )
者均为窦性心律 , 无高血压、 主动脉瓣病 变 , 声检查前 1天停 超
用 1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 。 3
2 2 与正常组相应节段 比较 , C . H M组肥厚节段 的 V 、 e明显 sV 降低 ,sT 延 长 , T 、e 两组 间 V a的变 化无 差异 ( 0 0 ; 2 。 P< .5 表 ) 23 室 间隔厚度 与各 测值 之间的 P asn相关 分析显示 , 间 . e r o 室
系。
1 材 料 和 方 法
速度 ( a 以及峰值 收缩 时间( s 和峰值 舒张时 间 ( e , V) T) T ) 读取 3个心动周期 的数值 , 求其平均值 。 HC 患 者 3 M 0例 , 为本 院 20 2 0 0 4— 0 5年 门诊
组织多普勒评价室壁运动及心功能的研究概况

组织多普勒评价室壁运动及心功能的研究概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心功能不全/ 诊断心功能不全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1]。
常见的相关疾病有: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脏传导系统疾病、肥厚性或限制性心肌病、移植心脏的排斥反应等。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可存在于收缩功能障碍的早期表现或伴随收缩功能障碍同时存在,也可不伴收缩功能异常而单独存在。
单纯舒张性功能不全所致的舒张性心功能衰竭约占全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3[2],其相应的治疗措施也有别于收缩性心功能不全,故而正确识别舒张功能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3]。
以往普通超声心动图对左心收缩功能评价的常用指标有:射血分数(LVEF)。
20世纪70年代起运用M型超声心动图作为观察左心收缩功能指标,由于单一的左心室平面来估测左室容量,如果存在节段运动异常或矛盾运动时,因其所探查的部位不能代表整个心室,使测量结果变得不可靠[4]。
普通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舒张功能的评价指标常用的有:二尖瓣血流频谱,但频谱多普勒检测二尖瓣血流频谱反映的左室功能常受呼吸、年龄、心率、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功能和松弛性、僵硬度等因素的影响。
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是一项检测心肌运动的新技术,已逐步应用于临床,近年来TDI评价室壁运动及心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1 TDI的技术原理TDI是在传统的探查心腔内血流的彩色多普勒仪器基础上,通过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除去心腔内血流产生的高速、低振幅的频移信号,保留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速、高振幅的频移信号,并经相关系统处理以彩色编码显示出来,能定量测量室壁运动速度[5]。
其显示模式有:组织速度图、组织加速度图、组织M型、组织频谱图、组织能量图。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运动的协调性

wi p rr p i r imy p t y b p lrTis eI gn t Hy e to h cCa d o o a h y Do p e su ma i g h
M I Sh ng h i YE e c n, AN G e- h n N e - u , Xu - u W W iz e
( p rme t f ta o n Ji n iPe pl ’ opia , n h n 3 0 6 Ch n De a t n Ulr s u d, a gx o e S s t l Na c a g 3 0 0 , ia) o H ABS RACT:Ob e t e To a s s e tiua lcr me h nc ls n h o y i a in s wi y T jc i v s e sv n rc lr ee to c a ia y c r n n p te t t h — h
和 心 室 间 收 缩 延 迟 时 间 ( tr D 1 。 结 果 i e- e) n V— HC 组 的 I T、VS P M VS I T/ wT、 T、 I VR I VMD、 VD 、 E E A 与 对 L d A、 、 / 照 组 比 较 差 异 均 有 统计 学 意义 ( <O 0 , < 0 0 ) H M 组 室 间 隔 、 壁 、 壁 、 室 侧 壁 节 段 S Q s i r V D l P .5P .1 。 C 侧 下 右 m、 - n a - e m、 t - 、
维普资讯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0 第 9卷 第 7期 0 8年
P at a C ii l eiie 2 0 , o 9 N 7 r c cl l c dc , 08 V l , o i n aM n
组织多普勒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室间收缩同步性的价值

HC 患者 2 例 , 中男 1 M 5 其 8例 , 7例 , 均 年 龄 (6+1. ) 女 平 4 - 4 2 - 岁 , 为 窦 性 心 律 。所 有 患者 符合 19 年 W HO IF 均 95 /S C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 口 , 为 非 对 称 性 HC , 除 外 高 血 压 病 、 尿 病 、 ]均 M 并 糖 冠心病、 心病和主动脉瓣狭 窄等疾患 ; 康 对照组 2 肺 健 1例 , 男
1 6例 , 5例 , 均 年 龄 ( 1 1 . ) , 经 询 问病 史 、 格 检 女 平 4 ± 05岁 均 体
与对 照组 比较 , : P<O 0 , P< O 0 1 . 5 #: .0。
TDI
步 性 的 价值 。方 法
较, HCM 组 收 缩 达峰 时 间 ( ) Ts 明显 延 迟 ( P<0 0 1 , W 测 定 的 主 、 动 脉 射 血 前 期 时 间 差 明 显 延 长 ( .0)P 肺 P< 0 0 1 。结 论 .0 )
能 观 察 到 心 室 电 一机 械 耦 联 情 况 , P 结合 可 综合 评 价 左右 心 室 间收 缩 运 动 的 失 同步 改 变 。 与 W
[] 乐杰. 2 妇产 科 学 [ . M] 6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0 5 北 人 20 :
15 9.
叶 酸和 维 生 素 也 可 促 进 Hc 代 谢 , y 降低 Hc y的水 平 , 且 二 者 而 应 联 合 补 充 效 果 更 好 , 天 口服 2 0 g叶 酸 可 使 高 Hc 水 平 每 0 y
fo Adp ctsi vv n ioJ. i es2 0 ,7 rm io ye i adi v [] Da t,0 8 5 n o n v-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运动的评价【关键词】心肌病多普勒心肌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 DTI)又称心肌组织速度成像( Tissue velocity imaging TVI ),是一种以分析室壁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
由Mcdicken等[1]于1992年首先提出,随后逐渐应用于临床,为定量评价正常心肌状态及病理性变化提供了一项新的无创检查方法。
1 DTI技术基本原理DTI基本原理是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用于心肌运动显像。
它在传统的探查心腔内血流基础上,通过改变多普勒滤波系统,即设置高通滤波器,除去心腔内血流产生的高速(10~100cm/s)、低振幅的频移信号,而保留心肌运动产生的低速(<10cm/s)、高振幅信号,并经相关系统处理,以彩色编码实时显示心脏运动信息[2]。
DTI技术能定量测量室壁运动速度,从而直观地反映心肌的运动特点,为评价心脏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2 临床应用应用DTI—PW对正常人室壁短轴和长轴方向的心肌运动速度特点研究发现:短轴方向运动速度基底段左室后壁大于前间隔,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左室游离壁大于室间隔,同一室壁由基底段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减低。
对正常人二尖瓣环6个部位的运动速度的检测,(它们分别是心尖两腔观上的前壁和下壁、心尖四腔观上的侧壁和下间隔部、心尖长轴观上的后壁和前间隔),发现这6个部位的平均峰值瓣环下行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呈线性相关(r=0.86)。
并且当平均峰值瓣环下行速度>5.4cm/s时,其诊断LVEF>50%的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97%[3~5]。
心肌运动速度梯度(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 MVG)为心内膜下与心外膜下心肌运动速度差值与心肌厚度之比[6]。
通过对室壁各层心肌MVG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心肌层内运动速度是不均匀的,心内膜下心肌运动速度高于心外膜[7~9]。
由于心肌运动、瓣环速度及MVG均代表了心脏心肌纤维在纵轴及短轴方面的运动趋势,因此,DTI 记录的不同部位的室壁运动速度能用于衡量整体和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且对于整体或局部心功能评价均提供重要信息。
这是传统超声所无法比拟的。
2.2.1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HCM是一种复杂而又较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其重要特征为左室心肌非对称性肥厚,通常以室间隔最为突出,心室腔变小,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已成为各年龄段重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10]。
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型与非梗阻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认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至少与9种肌小节编码基因140种突变有关。
由于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以及肌小节蛋白变异,致使左室舒缩功能降低。
因此,对于HCM患者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2.2 DTI 技术对HCM心肌收缩功能的评价LVEF是常用的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与容量负荷密切相关。
Cardim等[11]比较梗阻型和非梗阻型HCM左室长轴上的心肌收缩功能显示:多数二尖瓣环运动参数的DTI测值不受梗阻程度和负荷影响,比常规超声测值稳定。
李靖等[12]应用DTI速度模式评价非梗阻型HCM的功能,结果表明HCM的EF为73.8%±5.9%,表现为高动力性整体收缩功能状态,但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都较正常组低。
这可能由于LVEF是一负荷依赖性指标,HCM患者由于左室壁肥厚,左室容量减少,后负荷减低致使EF升高,此时LVEF不能准确反映心肌收缩性能的改变,而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直接反映心肌收缩性能的改变,相对不依赖于负荷的改变,可准确评价左室长轴心肌收缩功能[13~15]。
可见通过DTI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峰值速度可早期而准确发现HCM心肌运动的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超声方法的不足,为临床评价HCM患者心肌运动提供了新途径。
二尖瓣环是位于左心房、左心室间的纤维环状结构,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
由于心尖在整个心动周期相对探头固定,故心腔四腔观上,瓣环的运动代表了心肌纤维在这个平面上由基底部向心尖部的运动,而二尖瓣环—侧壁交界处的运动代表了整个侧壁的运动。
因此,二尖瓣环的收缩期下行速度是反映左室心肌纵轴力学方面的重要参数。
DTI 技术则可通过记录二尖瓣环的取样频谱,反映整个室壁的运动,定量衡量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而心肌内取样的DTI频谱反映局部室壁运动,用于衡量心肌运动的状态。
二尖瓣环运动在DTI上主要有3个峰:收缩期朝向心尖正向波Sa 舒张期有2个背向探头的波,第一个发生在舒张早期Ea,第二个发生在心房收缩期。
一直以来,以Sa作为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以Ea/Aa作为评价心肌舒张功能的指标。
HCM是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心肌纤维异常肥大、紊乱,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僵硬度增加为特征的心肌疾患。
传统超声对HCM患者心肌收缩功能的研究表明:室间隔运动减低,左室后壁运动增强。
李靖等[16]利用DTI技术对HCM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局部心功能的研究表明,左室长轴方向室间隔及后壁Sa及Ea/Aa均减低,左室短轴方向室间隔及后壁Ea/Aa减低,而S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此外还发现,HCM患者左室后壁尽管无肥厚,但局部心肌功能已有减低,提示HCM患者左室后壁虽无形态学上的改变,但收缩功能亦有减退,这与以往认为的HCM左室后壁运动增强有所不同。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认为MVG比峰值速度更好反映局部心肌运动状态[17]。
吴棘等[18]采用DTI技术观测HCM患者室间隔运动情况,也发现虽然HCM患者肥大变形的单个肌细胞收缩功能可能减弱,但心肌总体收缩功能不低甚至升高,而MVG明显低于正常,甚至出现负值或零值。
这或许可以用肥厚室间隔心壁内层心肌弥漫的纤维化及心内膜下缺血化外层严重来解释。
理论上,MVG不受心脏空间位置移动及多普勒入射角的影响,故也证明MVG能更好的反映局部室壁运动。
在对梗阻型HCM的研究中发现MVG低于正常人,而在左室后壁的MVG 仅轻度低于正常。
正常人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MVG分布曲线几乎成直线,提示收缩期全层心肌速度的均一性较好。
但HCM患者室间隔心肌MVG的标准差大、不成直线,表明间隔部全层心肌收缩速度空间分布呈非均一性[19~21]。
可见,MVG比峰值速度更能反应局部的运动状态,是一个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影响的、能够独立、精确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2.2.3 DTI对HCM心肌舒张运动功能的评价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是左室舒张压增高最常见的原因,但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亦可发生于收缩功能正常时。
传统超声心动图通过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但是前后负荷、心率、瓣膜返流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并且各种技术模式只能对整体的心肌功能进行评价。
DTI技术与以往的传统成像技术相比,则具有可对局部和整体心肌舒张功能均可进行评价的优势。
对于HCM患者,DTI可以显示室间隔肥厚伴随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失常。
由于左室各壁心肌肥厚程度明显不同,心肌僵硬度增加,肯定会出现时间空间上心肌运动明显不一致,有时甚至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增加的情况下,也会有较明显的舒张功能受损。
以往对心脏舒张功能改变的检测常限于二尖瓣口血流参数的测定。
舒张功能正常时,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舒张晚期流速峰速(A)>1。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及晚期的限制型左室充盈异常。
侯海军等[22]利用DTI频谱速度图测量HCM 二尖瓣环频谱发现,二尖瓣环DTI频谱Ea/Aa<1对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超声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1(P<0.001)。
这可能由于二尖瓣血流速度反映的是血流动力学变化,受充盈速率及左房压的影响较大,而DTI检测的二尖瓣环运动变化提取的是心肌频移信号,反映的是心肌结构运动的变化,相对不受心脏负荷影响的缘故。
有研究发现,部分HCM患者临床心功能良好,E/A也无异常改变,但Ve、Va已明显降低(Ve左室快速充盈期节段心肌峰速;Va心房收缩期节段心肌峰速度),提示HCM患者的局部舒张功能损害在先。
有推测认为可能心肌局部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整体协调运动的改变,Ve 、Va、和Ve/Va可以比较敏感、精确的反映左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
E/Ea可用来估测左室充盈压,是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又一可靠指标[23]。
2.2.4 DTI对HCM的鉴别诊断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心肌肥厚疾病为高血压病,即左室肥厚或扩大,又称高血压性心脏病。
对高血压性心脏病与HCM肥厚心肌功能状态的准确评价、区分,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实用的指标。
有学者[24]对非梗阻性HCM和向心性肥厚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测量二尖瓣环多个位点的DTI运动速度参数和时间参数来评价左室长轴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HCM患者收缩期峰值速度及其时间速度积分低,收缩速度的非均一性高。
等容舒张期长,射血前期与射血期的比值高,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了HCM患者左室长轴的收缩功能损害较高血压性心脏病严重。
HCM患者Ve、Va减低,在邻近没有室壁肥厚的二尖瓣环处也如此,两组之间显著差异,表明HCM患者左室长轴的舒张功能损害较高血压性心脏病严重。
这种情况有利于HCM 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鉴别。
研究还认为二尖瓣环长轴上平均收缩速度<9cm/s来鉴别HCM与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97%[25]。
DTI技术对HCM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明显肥厚者心肌状况的对比研究,将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3 DTI技术的局限性及前景3.1 局限性DIT技术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多普勒检查方法,因此,超声束与室壁运动方向的夹角、心脏的复杂运动方式、呼吸运动、仪器的调节等仍是DIT检查的影响因素。
3.2 前景与展望从目前DIT研究提出的结果表明,此项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DIT各种定量分析系统建立,不仅可以提供实时的心室动态、各部位各系统的信息,而且有助于揭示心肌局部运动与心室壁心肌结构之间的动态变化和立体关系。
并随着与心肌声学造影、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技术等新技术结合检测心肌运动,DIT 将有望成为实时评价心肌组织动力学的主要手段,必将为临床提供更具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1 Mcdicken WN, Sutherland GR, Moran CM, et al. Color Doppler velocity imaging of the myocardium\[J\]. Ultrasound Med Biol, 1992,18(67):6516542 Tsujita Y,Kato T,Sussman MA.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cardiomyopathic mice by tissue Doppler and color M mod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J\].Echocardiography,2005,22(3):2452533 Fok WY,Xhan LY,Wong JT,et al.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during normal pregnancy: assessment by spectral tissue Doppler imaging\[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6,28(6):789 7934 Mansencal N, Bouvier E, Joseph T, et al. Value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to predict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Echocardiography,2004,21(2):1331385 Yuda S,Inaba Y,Fujii S,et al.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using long axis systolic function is independent of image quality: a study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and m mode echocardiography\[J\]. Echocardiography,2006,23(10):8468526 Kato T, Noda A, Izawa H, et al. 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 as a noninvasively determined index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 J Am Coll Cardiol,2003,42(6):2782857 Park HS,Naik SD,Aronow WS, et al. Differences of lateral and septal mitral annulus velocity by tissue Doppler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J\].Am J Cardiol,2006,98(7):9709728 Yalcin F,Kaftan A,Muderrisoglu H,et al.Is Doppler tissue velocity during early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load independent?\[J\] Heart,2002,87(7):3363399 Palmieri V,Arezzi E,Sabatella M,et al.Interstudy reproducibility of parameters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A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study\[J\]. J Am Soc Echocardiogr,2003,16(8):1128113510Marian AJ.Pathogenesis of divers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phenotypes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 lancet,2000,355:586011Cardim N,Turres D,Morans H,et al.Tissue Doppler imaging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impact of intraventricular obstruction on longitudin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J\].Rev Port Cardiol, 2002, 21(3):27129712李靖,刘延玲.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功能\[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6):41842013李秀兰,邓又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HCM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131113314Ha Jw,Lee JD,Chung N,et al.Assement of myocardial metaodobenzylguanidine uptake and its relation to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and diastolic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caidiomyopathy\[J\].Yonsei Med J,1999,40(3): 19920615Bountioukos M,Schinkel AF,Bax JJ.The impact of hypertension o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left ventricularfunction. A 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study\[J\].Am Heart J,2006,151(6):132316李靖,刘延玲,王浩,等.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的功能\[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11):81281417Ito T,Suwa M,Sakai Y,et efulness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for demonstrating altered septal contraction sequence during dual-chamber pacing in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Am J Cardiol,2005,96(11):1558156218吴棘,李治安,王心房,等.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的舒缩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1(15):9119Matsumoto Ay,Arteaga E,Ianni BM, et al.Relationships among exercise capacity, hypertrophy,and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in non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Am Heart J,2005,50(1):14414920Hayashi SY,Lind BI,Seeberger A,et al.Analysis of mitral annulus motion measurements derived from M mode,anatomic M mode,tissue Doppler displacement,and 2dimensional strain imaging\[J\]. J Am Soc Echocardiogr,2006,19(9):1092110121Uenoy Y,Nakamura Y,Ohbayashi Y,et al.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xcular systolic and diasrtolic global function: peak positive and negative 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s in M-mode Doppler tissue imaging\[J\].Echocardiography,2002,19(1): 15 2522候海军,智光,徐勇,等.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频谱速度图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功能的评价作用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6):53653823Mansencal N,Bouvier E,Joseph T,et al.Value of tissue Doppler imaging to predict left ventricular filling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Echocardiography,2004,21(2):13313824Niedeggen A,Breithardt OA,Franke A.Detection of early systolic dysfunction with strain rate imaging in a patient withlight chain cardiomyopathy\[J\].Z Kardiol,2005,94(2):13313625Carlos Sampedrano C,Chetboul V,Gouni V,et al.Systolic and diastolic myocardial dysfunction in ca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or systemic hypertension\[J\].J Vet Intern Med,2006,20(5):1106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