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的麻醉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麻醉处理

肥厚型心肌病(HCM)的麻醉处理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改变,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循环管理要求不同于其他心脏疾病。
因此全面认识此病,提高麻醉管理能力,对于围术期降低麻醉风险至关重要!定义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以心肌肥厚、心脏重量增加为特征。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病理生理 1.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非对称增厚,厚度大约15mm,并且大于左室后壁厚度的1.3倍,室间隔中上部肥厚的心肌突向左室流出道导致流出道狭窄。
左室流出道越窄,血液流速也越快,射血时间延长,左室流出道压力差大于30mmhg. 流出道与主动脉间无压力差,有些患者在静息时流出道梗阻不明显,运动后变为明显。
2.由于心肌病理性增厚,心室舒张顺应性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上升,妨碍左心室充盈。
健康人左心室舒张末压在等容舒张期降至最低点,随之心室快速充盈,而此类病人舒张压力下降延长到舒张中期,使心室充盈时间缩短。
凡增强心肌收缩力、减少心室容量、降低血压的因素均可加重流出道梗阻,而抑制心肌收缩增加前后负荷的因素则可减轻流出道梗阻。
3.心肌缺血由于心肌需氧超过冠状动脉血供,室壁内冠状动脉狭窄,舒张期过长,心室壁内张力增高等引起。
症状本病男女间有显著差异,大多在30-40岁出现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更加明显,主要症状有: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2.心绞痛:常有典型心绞痛,劳力后发作。
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含化不但无效且可加重。
3.晕厥与头晕:多在劳累时发生。
血压下降所致,发生过速或过缓型心律失常时,也可引起晕厥与头晕。
4.心悸: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强烈,尤其左侧卧位更明显,可能由于心律失常或心功能改变所致。
5.猝死:年轻患者发生较多,有症状为高危因素。
检查(一).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心脏大小与心脏及左心室流出道之间的压力阶差呈正比,压力阶差越大,心脏也越大。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与麻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出 现晕厥、猝死等。
诊断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等 检查手段,必要时可进行心导管检查。
02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与麻 醉的关系
麻醉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律失常等。麻醉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和心功能状 态,以便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特点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通常在青少 年或成年早期发病,病程较长, 可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病因主要是遗 传因素,约5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
病理生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细胞 异常肥大,排列紊乱,导致心室腔狭 窄,心脏射血受阻,心输出量减少。
临床表现与诊断
手术效果与预后
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式。一般来说,大多数患者的心功能 可以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症状减轻或消失。
预后
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护理等多种因素。一般来说, 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也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或复发的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避免使用增加心脏后负荷的药物。
03
预防心律失常
针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应采取措施预
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如保持电解质平衡、避免使用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
等。
麻醉药物选择
01
02
03
镇静药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麻醉

镇静药物:如咪达 唑仑、地西泮等, 可减轻患者焦虑、 紧张情绪,降低心 率,减轻心肌耗氧 量
谢谢
静脉麻醉
01
药物选择:常用药物
有丙泊酚、咪达唑仑
等
02
给药方式:通过静脉
注射或静脉滴注
03
麻醉效果:起效快,
镇痛效果好,对呼吸
和循环影响较小
04
注意事项:需要密切
监测生命体征,防止
呼吸抑制和循环衰竭
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或方法联合使用, 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复合麻醉的优点:可以减少单一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副作用, 提高麻醉效果。
3
心肌缺血可能引 起心力衰竭,导
致患者死亡
4
心肌缺血可能引 起心绞痛,导致
患者痛苦不堪
心律失常
01
心动过速: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心动过速,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02
心动过缓: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导致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
03
心律不齐: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04
心脏骤停: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脏骤停,导致生命危险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麻醉
演讲人
目录
01. 麻醉方法 02. 麻醉风险 03. 麻醉管理 04. 麻醉药物选择
1
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普
01
鲁卡因等 麻醉方式:如表面麻醉、局部浸
02
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麻醉效果:减轻手术疼痛,提高
03
手术安全性 麻醉注意事项:如避免药物过量、 04 防止过敏反应等
04
影像学检查:如心脏超声、CT等,了解病人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麻醉护理课件

2023
REPORTING
年时期发病,病程较长,病情逐 渐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心悸、晕厥等症状。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病理生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肥厚导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影响心脏泵血功 能。此外,心肌肥厚还可能导致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等病理生 理改变。
量减少等。
03
预防与处理
在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补液速度,
保持血压稳定。对于出现低血压和休克症状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升压、
补液等治疗措施。
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由于心肌肥厚导致心肌电生理异常,容 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 性心动过速等。
VS
预防与处理
在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对于出现心律 失常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治疗,必要时进行电复律。
评估病人情况
了解病人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评估病人是否适合 接受麻醉。
术前准备
告知病人麻醉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禁食禁水,确保胃排空;准备好急救药品 和设备。
术中监测与护理
01
02
03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血 压、呼吸、心电图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维持循环稳定
2023
REPORTING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人麻醉护理课件
2023
目录
• 疾病概述 • 麻醉护理的重要性 • 麻醉护理策略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病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202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的麻醉

内环境稳定监测
体温监测
维持正常体温,避免低体温对机体的不良影 响。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监测
定期检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 紊乱。
血糖监测
定期检测血糖,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糖或低 血糖。
凝血功能监测
评估凝血功能,预防和处理出血倾向。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心血管并发症
心肌缺血
由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室壁增厚、心室腔变小,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易引发 心肌缺血。在麻醉过程中,应维持合适的心率和血压,避免加重心肌缺血。
抗胆碱药
使用抗胆碱药可减少呼吸 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
其他药物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能 需要使用降压药、扩血管 药等,以改善心功能。
设备和人员准备
麻醉机
确保麻醉机功能正常, 准备好相应的麻醉药品
和急救药品。
监测设备
准备好心电图机、血压 计、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等,以实时监测病人生
命体征。
气道管理设备
提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文将从肥厚型梗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参 考。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概述
01
定义和流行病学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壁肥厚、心室腔变小、左心室流出道
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其发病率较低,但具有家族聚集性。
06
术后镇痛与康复
术后镇痛
镇痛药物选择
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术后镇痛应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等口服药物。若疼痛较重 ,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但需密切监测呼吸功能。
镇痛方式
术后镇痛可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A)或硬膜外镇痛等方式。PCA允许患者自行控制镇痛药物剂量,但需设置合适的 药物浓度和锁定时间,防止药物过量。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的麻醉

精选.
1
梗阻性心肌病 麻醉医生的陷阱
麻醉医生常用的药物中,有很多会导致流出道 动态梗阻:
1,强心药: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都可以使左室 收缩期容积缩小,加重梗阻。 2,利尿剂:降低前负荷,使流出道口径缩小; 3,扩血管药物:降低后负荷,使流出道口径缩小; 4,提升心率药物:舒张期缩短,充盈不足,加重梗阻 。
瓣发生关闭不全。
精选.
6
病理生理
心肌收缩性:
–心肌收缩性愈强,压力阶差愈大。洋地黄、 异丙肾上腺素可使心肌收缩性增强,压力 阶差也增大;
–β受体阻滞剂则可能减弱心肌收缩力,使 压阶差减小。
精选.
7
病理生理
前负荷的影响:
–回心血量增大---前负荷增加,排血时间 延长,保持梗阻部位扩张,压力阶差减 小。
精选.
23
全身麻醉(四)
麻醉维持:
关键在于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减小压力阶差。 – 应选择对心肌抑制较轻的药物,尽量维持正常的全身血管阻 力。 – 宜选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循环系统有轻度抑制作 用,且与剂量相关,但七氟醚可 以 使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保 持在稳定水平且易于调节。 – 非去极化肌松剂对循环无影响,但潘库溴铵可增加心率和心 肌收缩力,不宜使用。
精选.
10
症状(二)
乏力、头晕与昏厥:由于心率加快,进一步缩短左 心室舒张期,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活动 或情绪激动时由于交感神经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骤减而引起症状。
心悸:由于心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
心力衰竭:多见于晚期患者,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
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
–反之,硝酸甘油等静脉扩张剂或屏气用 力时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腔内血容量小, 排血时间短,压力阶差增大。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麻醉处理及注意事项

合并心律失常
需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保持心脏电生理稳定。
合并心脏瓣膜疾病
需评估瓣膜功能,预防因麻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
再次手术或复杂手术
评估心脏功能
01
对于再次手术或复杂手术患者,需全面评估心脏功能,制定合
适的麻醉方案。
谨慎用药
02
根据患者情况谨慎选择麻醉药物,避免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麻醉药物选择
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要 求和麻醉师的经验,选择 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麻 醉药物。
常用药物
如芬太尼、丙泊酚、咪达 唑仑等,应避免使用对心 脏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
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 手术要求,精确计算麻醉 药物的剂量。
麻醉深度与呼吸循环管理
监测设备
使用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 度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麻 醉处理及注意事项
目录
• 疾病概述 • 麻醉处理原则 • 术中注意事项 • 术后管理 • 特殊情况处理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 心肌病,以心室壁肥厚、心室腔 狭窄为主要特征,可导致左心室 流出道梗阻。
特点
该病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发 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02
麻醉处理原则
术前评估与准备
01
02
03
评估心脏功能
对患者的肥厚梗阻型心肌 病程度、心功能状况进行 评估,了解是否存在心律 失常、心脏杂音等。
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术前充分休息, 控制血压和心率,改善心 功能,预防感染和其他并 发症。
肥厚型心肌病的麻醉处理——非心脏手术

2012年11月26日
病理生理
前负荷
前负荷下降可缩小左心室腔容积
后负荷
后负荷下降可反射性增强心肌收缩力
心率
心率增快
使舒张期明显缩短,从而降低冠状动脉 血流量,减少肥厚心肌的氧供
心室充盈减少,流出道梗阻恶化
加增 重大 左左 心心 室室 流流 出出 道道 梗压 阻力
硬膜外麻醉易导致 流 前
广泛交感神经阻滞
出后 道负
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梗荷 阻降
静脉容量增加
加低 重
总体上不适于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麻醉处理
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应用
病情较轻,无明显症状 手术不太复杂
应用硬膜外麻醉的注意事项
药物
低浓度 少量 多次
严格控制阻滞平面 体位
左侧倾斜
补液
麻醉前补充适量平衡液以提高前负荷
及防 左止 心血 室压 流过 出度 道下 压降 差 适当应用纯α受体激动剂
去氧肾上腺素
高血压
增加吸入麻醉药浓度
建议全身麻醉的情况
症状较重 手术复杂
其他麻醉方式
腰-硬联合麻醉
参考文献
[1] 付伟东,舒晓燕. 肥厚型心肌病的麻醉处 理[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1,31(2):110-111.
[2] 沈通桃,张国楼.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心 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二例报道[J]. 临床麻醉学 杂志,2004,20(8):508.
谢 谢!
更多资讯:
差
原则与关键
应该
保持适度前负荷和后负荷 保持适当的心率
避免
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兴奋心脏的药物 血管扩张药 使心脏前、后负荷降低的药物
减减 轻小 左压 心力 室阶 流差 出 道 梗 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时回心血量减少,心室腔内血容量小, 排血时间短,压力阶差增大。
病理生理
后负荷的影响:
–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降低后
负荷,使流出道狭窄部位的远端压力降 低,使压力阶差增大。
–反之,升压药物使周围血管阻力增高,
迫使梗阻部位张开,压力阶差则减小。
症状(一)
病人多为青、中年,以20~30岁为多见。 呼吸困难:劳累后出现,由于左心室顺应性减 低,舒张末期压升高、继而肺静脉压升高,肺 淤血之故。与室间隔肥厚伴存的二尖瓣关闭不 全可加重肺淤血。 心前区痛:多在劳累后出现,似心绞痛,但可 不典型,是由于肥厚的心肌需氧增加而冠状动 脉供血相对不足所致。
和外源性儿茶酚胺所引起的梗阻程度,改善心功能。
– 术前应给予足量的镇静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 惧情绪。 – 阿托品可加快心率导致心搏量减少,应避免应用。 可给予东莨菪碱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全身麻醉(三)
麻醉诱导:
全身麻醉宜选择对循环影响轻微的药物,力求做到 诱导期循环平稳,避免应激反应,同时要保持适当 的前后负荷和控制心率。
全身麻醉(一)
麻醉前准备:
术前应对心功能进行详细评估,HOCM病人麻 醉手术十分危险,有晕厥发作史的患者要注意 是否为隐匿型梗阻,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外, 必要时可行运动负荷及药物诱导实验。 术前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估心功能状况。
全身麻醉(二)
麻醉前准备:
– 围术期给予适量的 β -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或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等),以缓解内源性
结论
对于HOCM患者围手术期处理,麻醉医 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细致的做好术前 准备,合理选用麻醉方式及药物,避免加重 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因素,加强术中监测,以 保证术中病人的安全。
心律失常与左室流出道梗阻是该病猝 死的主要原因。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大于1.3:1。
室间隔非对称性增厚,厚度>15mm
病理生理
肥厚室间隔,呈非对称 性、向左心室突出,使 左室的流出道产生不同 程度的狭窄。 累及右室间隔及右心室 的极为少见。 左侧室间隔肥厚,乳头 肌常被推移位,使二尖 瓣发生关闭不全。
病理生理
心肌收缩性:
–心肌收缩性愈强,压力阶差愈大。洋地黄、
异丙肾上腺素可使心肌收缩性增强,压力 阶差也增大;
–β 受体阻滞剂则可能减弱心肌收缩力,使
压阶差减小。
病理生理
前负荷的影响:
–回心血量增大---前负荷增加,排血时间
延长,保持梗阻部位扩张,压力阶差减
小。
–反之,硝酸甘油等静脉扩张剂或屏气用
全身麻醉:
– 推荐全麻。宜选择对循环影响轻微的药物。
硬膜外阻滞麻醉
近年国外有将硬膜外麻醉安全地应用于肥厚性 心肌病患者的报道。但强调手术中必须监测中 心静脉压(CVP) 及有创动脉血压 , 以便能迅速
而准确地调整心脏前、后负荷, 保证适当的血容
量以及血压平稳; 且应控制麻醉平面不超过T6 , 以免阻滞心交感神经。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人的麻醉
梗阻性心肌病 麻醉医生的陷阱
麻醉医生常用的药物中,有很多会导致流出道 动态梗阻:
1,强心药:凡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都可以使左室 收缩期容积缩小,加重梗阻。
2,利尿剂:降低前负荷,使流出道口径缩小;
3,扩血管药物:降低后负荷,使流出道口径缩小;
4,提升心率药物:舒张期缩短,充盈不足,加重梗阻。
术中监测
监测指标:
– ECG、SpO2、尿量等常规监护。
– 有创动脉压:了解即时血压及指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中心静脉压:指导术中输血输液。 – 食道超声心动图可评价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瓣膜 的形态和功能,左室流出道的疏通效果,对麻醉处理 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低血压处理:
麻醉处理
一般原则:
–
– –
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减小其压力阶差。
尽量避免低血容量、心动过速、外周血管扩 张及心肌收缩力增强等加重梗阻因素。 麻醉期间应维持窦性心律、适当的循环容量。
加重梗阻的因素
增加心肌收缩力:
–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 洋地黄; – 心动过速;
减低前负荷:
– 减少心输出量; – 血管扩张剂;
概述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thy, HOCM) 是一种遗传异常所致,以室间隔和左 室游离壁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流出道 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通常将安静时 流出道压力阶差大于(或等于)30毫 米汞柱者称有意义梗阻。
特点为室间隔肥厚引起流出道狭窄。
维持满意的窦性心律、心率
HO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心室充盈75%与 心房收缩有关,窦性心律消失可使心室充盈减少, 可促发充血性心衰的发生与发展, 防止心律失常、维持窦性心律非常重要。 若血流动力学平稳,心率控制在平日心率变异范围 内即可。 一旦出现心率增快必须立刻处理, 可先加深麻醉,另 外可选用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或维拉帕 米。
– 可选用苯二氮卓类或乙托咪酯。
– – 挥发性麻醉药可减轻气管插管刺激引起的交感神 经兴奋,可在气管插管前吸入。 氯胺酮增加心肌收缩力,加重梗阻,不宜使用。
全身麻醉(四)
麻醉维持:
关键在于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减小压力阶差。 – 应选择对心肌抑制较轻的药物,尽量维持正常的全身血管阻 力。 – 宜选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对循环系统有轻度抑制作 用,且与剂量相关,但七氟醚可以使各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保 持在稳定水平且易于调节。 – 非去极化肌松剂对循环无影响,但潘库溴铵可增加心率和心 肌收缩力,不宜使用。
心电图变现
ST—T改变:见于80%以上患者,少数 异常、巨大倒置的T波。 左心室肥大:见于60%患者。 异常Q波:V3、V5、aVL、I导联上有深 而不宽的Q波。有时在Ⅱ、Ⅲ、aVF、 V1、V2导联上也可有Q波。 左心房波形异常,可能见于1/4患者。 部分患者合并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变现
降低后负荷:
– 减少全身血管阻力; – 血管扩张剂;
减轻梗阻的因素
减少心肌收缩力:
– β 受体阻滞剂; – 挥发性麻醉剂;
增加前负荷:
– 增加血管内液体容量;
增加后负荷:
– α 受体激动剂; – 增加血管内液体容量;
麻醉方式的选择
硬膜外麻醉:
– 不推荐使用,硬膜外麻醉可使血管床扩张, 使心脏前、后负荷均降低,加重左室流出 道梗阻。
维持满意的窦性心律、心率
对于略慢于60 次/分的窦性心率, 和偶发室早,若血 压稳定, 无需处理。本病患者的心房收缩对左心室充 盈至关重要,如出现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异位心律, 需积极治疗以恢复窦性心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 保证心室舒张期充分充盈。 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可用异搏定及胺碘酮。对新 发生的房颤亦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若不能转窦 性心律,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律。
– 使用α 受体激动药(如苯肾上腺素),升高
血压并减低左室流出道压力。
–一般不使用β 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麻黄碱等)。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高血压处理:
–增加吸入麻醉药浓度加深麻醉。
–不宜使用血管扩张药如硝普钠和硝酸甘油
因能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左室流出道对称性。部分病人合 并高血压,或由于代偿性肥厚,左室游离 壁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厚。
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前向移动致使二尖瓣关 闭不全。 左心室腔缩小,流出道狭窄。 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诊断
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检查可以确诊。
超声心动图:
–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均肥厚,但室间隔更厚, 其比值大于1.3,其诊断特异性90%以上。 – 室间隔厚度达15mm或以上也可诊断。
症状(二)
乏力、头晕与昏厥:由于心率加快,进一步缩短左 心室舒张期,加重充盈不足,心排血量减低。活动 或情绪激动时由于交感神经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加重流出道梗阻,心排血量骤减而引起症状。 心悸:由于心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 心力衰竭:多见于晚期患者,由于心肌顺应性减低, 心室舒张末期压显著增高,继而心房压升高,且常 合并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