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为您全面解析肥厚性心肌病,怎样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效果最好?

为您全面解析肥厚性心肌病,怎样治疗肥厚性心肌病效果最好?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病程发展缓慢,可以稳定多年不变,常常被患者忽略系统治疗,或者自主中断治疗,导致再出现症状时,病情则可能逐步恶化,或心力衰竭或猝死。

肥厚心肌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心力衰竭、猝死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主要的死亡原因。

猝死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其出现和体力活动有关,与有无症状或有否梗阻有关,心室壁肌厚程度高,有猝死家族史,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为猝死的危险因子。

肥厚心肌病患者能否做运动
肥厚化瘀汤特效验方专家提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病情平稳的情况下,做一些适当的活动是完全可以的,
如:散步、太极拳、有氧健身操等。

但一定要控制运动量,不得超过心脏负荷。

特别是一些患有肥厚性心肌病的爱好体育活动的患者,或是运动员的患者,或者是有肥厚性心肌病家族病史的人,通常是不应该参与大多数竞技性运动,无论有无症状、有无梗阻,都要禁止运动量大的活动。

肥厚性心肌病该如何治疗?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在生活中应多加注意。

因为肥厚性心肌病病情复杂,治疗时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而以往的药物和方法,无论西药、侵入式治疗(手术、消融术、起搏器等)均只能解决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或者仅能控制或缓解表面症状,而难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的治疗,更谈不上根治,所以反复发作、甚至死亡都是可以预见的结局!因此,医学界已把肥厚性心肌病治愈的希望放在中医治疗上。

纯中药验方肥厚化瘀汤采用纯中药验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辨证施治,不开刀,不支架,通过中医调理五脏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一般2—5天,胸闷,气短,心律不齐的症状明显减轻,1—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不复发,是先天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福音。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科普讲座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科普讲座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 素。
如何预防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也与心脏健康密切相关,适当的压力管 理可以帮助维持心脏健康。
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改善情绪状态。
谢谢观看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症状 并发症
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心衰、 心律失常或猝死。
因此,定期检查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如何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如何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临床评估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评估症状和家族史。
心脏杂音的存在可以提示心肌病的可能性。
如何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该疾病通常影响心室的结构,尤其是左心室,可 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导致心肌细胞的结 构和功能异常。
常见的相关基因有MYH7、MYBPC3等,影响心肌 收缩蛋白的功能。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流行病学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为每 千人中大约1至3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2.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症状 3. 如何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 5. 如何预防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定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主要 表现为心肌异常增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限。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β-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减轻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抗凝药物也可能被使用以防 止血栓形成。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简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0.2%-0.5%,估计患者总数为1500-2000万。

其中,约70%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

oHCM患者因心肌过度收缩,心室壁肥厚引起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心输出量不足,从而引起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的两篇最新综述对HCM的诊断和管理进行了全面总结,为临床决策提供了简明的原则。

主要内容概括1.横断面研究显示,临床医生对HCM疾病谱的认识不足,导致大量的HCM漏诊。

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HCM患者的死亡率。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初步评估,有助于明确诊断、进行风险分层以及鉴别梗阻性与非梗阻性HCM。

3.采用无创影像学检查进行家庭筛查,可识别具有HCM表型的亲属;通过遗传分析,可识别携带致病基因的无左心室肥厚的个体。

4.目前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室间隔减容治疗,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和丙吡胺为主;手术治疗包括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酒精室间隔消融术,可逆转由流出道梗阻引起的心衰进展。

5.虽然目前已有的治疗方案可使HCM相关的死亡率由6%/年降至0.5%/年,但并不能改变疾病的临床病程。

新型药物Mavacamten和Aficamten为改善HCM患者的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1.HCM的诊断流程在不伴其他致心肌肥厚的代谢性或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或瓣膜病)的情况下,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显示左心室肥厚且无扩张,则提示肥厚型心肌病。

对于成人患者,HCM的诊断依据为左心室任何节段的室壁厚度≥15mm。

对于有HCM家族史的患者,或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左心室壁厚度为13-14 mm即可诊断HCM。

对HCM患者的初步评估,问诊内容主要包括晕厥、胸痛、心悸、心衰相关症状以及HCM和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问诊;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和基因检测(如图1所示)。

心内科肥厚型心肌病疾病诊疗精要

心内科肥厚型心肌病疾病诊疗精要

心内科肥厚型心肌病疾病诊疗精要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的特点是以左心室肥厚为主(也有发生在右心室者),但往往是不对称性肥厚,且常累及室间隔。

典型病例的左心室容量正常或减少。

常有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压力阶差。

有家族史者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肌节收缩蛋白基因突变所致。

典型的形态学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和疏松结缔组织增多。

心律失常和早年猝死常见。

临床上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两类。

亦有根据病变部位分为室间隔肥厚型、心室中部肥厚型、心尖肥厚型和对称性肥厚型。

一、遗传学H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共涉及11个肌节收缩蛋白基因,>400个位点突变,大多数HCM是由心脏B肌球蛋白重链(MHC)、肌球蛋白一结合蛋白C和肌钙蛋白T突变基因所致。

此外,与心脏代谢有关的两种非肌节蛋白基因的突变,例如磷酸腺昔一活化蛋白激酶的丫2调节亚单位PRKAG2和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可引起青少年心脏糖原贮积症,亦有心肌肥厚。

临床表现酷似肌节性HCM,常伴有预激综合征。

二、病理左心室肥厚,左心室心腔缩小,心房常扩张和肥厚,左心室不同区域的肥厚程度不均匀,大多数HCM患者室间隔和前侧壁肥厚较游离壁后段明显。

组织学改变为心肌肥厚;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平行排列,围绕结缔组织成旋涡样;细胞内肌原纤维结构破坏,相互交叉;常有明显纤维化,有时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瘢痕;病变在肥厚的区域之间散在分布,基质结缔组织成分增多。

HCM中普遍存在壁内冠状动脉异常,如管腔缩小、管壁增厚;在广泛心肌纤维化的部位,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二尖瓣叶增大、增长,与二尖瓣前叶相对处的左心室内膜壁上常有一纤维斑块,后者是二尖瓣与室间隔碰击所致。

三、病理生理(一)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流出道梗阻是由二尖瓣的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和收缩中期与室间隔接触所造成的。

引起SAM的机制是左心室射血产生高速射流通过狭窄的流出道流出,将二尖瓣瓣叶吸向室间隔(即漏斗效应,venturiphenomenon)o二尖瓣反流是SAM的后果,往往为轻到中度,严重二尖瓣反流很可能有二尖瓣本身异常,例如黏液样变性所致的二尖瓣脱垂。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引言:心脏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心肌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成人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之一,它主要特征是心肌肥厚和心室结构的改变,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

为了规范和统一对成人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心脏病学会特制定了《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

一、诊断标准:1. 心电图(ECG):在ECG上显示左心室肥厚特征波,如增高的QRS波群、ST段改变、T波倒置等。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显示心肌厚度增加,肥厚部位主要集中在室间隔;还可测量心室流出道梗阻度,观察心脏功能状态。

3. 心磁共振成像(MRI):能提供更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尤其适用于无法通过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患者。

4. 基因检测:对有家族史或高度怀疑遗传性背景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疾病。

二、治疗原则:1.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的有氧运动。

-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面对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2. 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肥厚及流出道梗阻。

- 利尿剂:适用于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液体潴留的患者。

- 钙拮抗剂:减少心肌肥厚和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3. 心脏手术:- 流出道梗阻消除术:主要用于有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 心脏移植:对晚期病情进展、合并心力衰竭且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控制症状者考虑心脏移植治疗。

4. 其他治疗措施:-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曾经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植入,以预防猝死。

- 爱奇立泵(LVAD):适用于晚期病情进展严重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以提供血液循环支持。

三、随访与预后:1. 随访:- 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注意家族成员的筛查;-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治疗;-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患者及家属。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解读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解读

HCM的诊断
• 超声心动图或者磁共振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任意部 位室壁厚度>15 mm可确诊。
• 若致病基因检测阳性者或者遗传受累的家系成员检查发 现左心室壁厚度>13 mm也可确诊。
HCM的治疗
• 治疗原则 • (1)有症状的梗阻性HCM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或侵 入式治疗方式改善症状。 • (2)有症状的非梗阻性HCM患者,主要针对合并症 进行治疗。
HCM的治疗
• 治疗原则 • (3)HCM患者均应常规开展突发性心脏猝死的风险 评估和危险分层,进行相应预防和治疗。 • (4)无症状HCM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临床评估。
• 治疗目标 • 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减少 疾病死亡。
HCM的治疗
• 药物治疗 • 在无禁忌证情况下,根据心率、血压情况,从小剂量 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逐步滴定至最大耐受剂量。 • β受体阻滞剂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选用非二氢吡 啶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 对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后仍有 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联用丙吡胺。
HCM的分型
• 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分型可分为: • (3)非梗阻性HCM(静息时或激发后LVOTG峰值 均<30 mmHg) • (4)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峰值压差≥16 mmHg) 。
HCM的诊断
• 家族史 • 家族成员确诊HCM,一级亲属年龄≤50岁发生突发 性心脏猝死、心力衰竭,或有心脏移植及植入型心律 转复除颤治疗史。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 指南2023》解读
HCM的定义
•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原发性心肌病。主要由于编码肌小节相关蛋白的基因致 病性变异引起,临床表现以心肌肥厚为突出特征。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科普讲座课件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科普讲座课件
这种病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影响心脏的 收缩功能。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流行病学
HOCM的发病率大约为每千人中有1-2例,男性患 者多于女性。
该病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但通常在青少年或年 轻成年人中被诊断。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病因
HOCM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常见的有多种基因 突变,如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的突变。
结论与展望
患者支持
建立患者支持团体,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经验 分享。
互相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应对能力。
谢谢观看
超声心动图是主要的诊断工具,可以评估心 肌肥厚的程度与流出道的梗阻情况。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症状与诊断 风险评估
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家族史、临床表现和心脏 功能,以确定心脏骤停的风险。
有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去颤器。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与 管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β-adrenergic blockers、钙通道阻 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科普 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2.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症状与诊断 3.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与管理 4.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预防与教育 5. 结论与展望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什么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定义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一种遗传性心 脏病,主要表现为心肌过度肥厚,导致左心室的 流出道梗阻。
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家族中有心脏病 患者的人群需要定期检查。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症状与 诊断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定义】: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以心室壁非对称性肥厚为解剖特征。

根据有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分为梗阻性与非梗阻性HCM。

HCM的成人患病率为0.02%~023%,我国有调查显示HCM的患病率为180/10万,好发于男性。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

目前已发现至少18个疾病基因和500种以上变异,约占HCM病例的一半,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β-肌球蛋白重链与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编码基因。

HCM表型呈多样性,与致病的突变基因、基因修饰及不同的环境因子有关。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病人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半数病人可无症状或体征,尤其是非梗阻型病人。

临床上以梗阻型病人的表现较为突出。

1.症状HCM最常见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和乏力,1/3的病人有劳力性胸痛,部分病人有晕厥,常于运动时出现,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该病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

2.体征主要体征有心脏轻度增大。

梗阻性HCM病人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也常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增加心肌收缩力或减轻心脏后负荷的措施,如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含服硝酸甘油、Valsalva动作或取站立位均可使杂音增强;相反,使用β受体阳断药、取蹲位等可使杂音减弱。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X线检查心影正常或左心室增大。

2.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左心室高电压、ST段压低、倒置T 波和异常Q波。

室内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亦常见。

3.超声心动图是临床最主要的诊断手段。

心室非对称性肥厚而无心室腔增大为其特征。

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mm 或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3。

伴有流出道梗阻的病例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突出,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致舒张功能障碍。

部分病人心肌肥厚限于心尖部。

4.其他心脏磁共振、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有助确诊。

心内膜心肌活检可见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局限性或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有助于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ong-term use of verapamil improved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LV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OCM
Adelman A, et al. Br Heart J 1970;32:804–11. Maron BJ, et al. N Engl J Med 1987;316:780–9.
Calcium Antagonists
• Verapamil we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OCM
运动相关/心律失常相关,需要鉴别 • 慢性病容
临床体征
• 血压低 • 心脏听诊主动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区
收缩期杂音
Diagnosis of HCM
•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等 • ①室间隔异常增厚,舒张期末的室间隔厚度>
15mm。②室间隔运动幅度明显降低,一般≤5mm。 ③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比值可达1.5:1有诊断 意义。④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比正常人小。⑤收缩起 始时间室隔与二尖瓣前叶的距离常明显缩小 • 左室流出道梗阻,压力结差>30mmHg
• 心肌细胞普遍显著肥大,肥大的心肌细胞直径 可达60μm(正常为15μm)。心肌细胞排列紊 乱,尤以室间隔深部及左室游离壁明显
• 心肌间质见多少不等的纤维化或大小不等的瘢 痕
Pathophysiology of HCM
•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LVOT)Pressure
• Beta-blockers we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 in both HOCM and HNOCM
• Beta-blockers do not improve LV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CM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现代治疗 Current Therapy of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Etiology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 HCM is inherited as a Mendelian autosomal (常 染色体) dominant trait.
(SAM) and mid-systolic contact with ventricular septum Mitral regurgitation due to incomplete leaflet coaptation
Obstructive Mechanism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 is present at rest in approximately 25% of HCM patients
Beta-blockers
• Beta-blockers were mainly used for the reduction of LVPG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subaortic stenosis
• The effect of beta-blockers in attenuating resting LVPG was very weak
Gradient(PG) • Diastolic dysfunction • Arrhythmia • Myocardial ischemia
/LVOT obstruction
临床表现
• 劳力性心绞痛:活动时胸闷、胸痛、饱餐后明 显,休息后可以缓解;
• 活动耐量显著降低; • 脑供血不足症状:发作性头晕、黑蒙、晕厥;
In addition, 50% of patients without obstruction at rest can generate significant intraventricular gradients with exercise
激发试验—隐匿性梗阻
• 证实了激发试验全性和 有效性。
LVOTPG
RV
Septum
LV
AO
LVOT
SAM
Posterior wall
LA
SAM现象
LVOTPG
MRI诊断
• 室壁厚度及部位 • 流出道宽度
Obstructive Mechanism
Mechanical impedance at the subaortic level Owing to mitral valve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 Estimated prevalence of 0.2% (0.16% in China).
• It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29 genes coding for sarcomeric proteins(肌小节蛋白) .
Pathophysiology of HCM
33%
• 区分梗阻类型(静息型 和潜在型)。
• 明确介入和外科治疗适
应证。
30%
37% 静息梗阻
潜在梗阻 非梗阻
中 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2008;36:412-414.
HCM管理流程
Therapy
• Conservative medications: -- β-blockers, calcium-channel blockers, and anti-arrhythmic agents: Disopyramide(丙吡胺), Cibenzoline(新型IA) • Invasive therapy: -- Surgical myectomy, -- septal eng -- radio frequency (RF), -- microwave (WMA), -- laser, and cryo-ablation • I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