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英语精读教材翻译4-6课(中科院)

博士研究生英语精读教材翻译4-6课(中科院)
博士研究生英语精读教材翻译4-6课(中科院)

第四课科学的事实:如何与基督徒的信仰协调?

Scientific Facts: Compatible with Christian Faith?

有人会认为,科学与基督教之间不必要的争斗已在很久之前完满结束。然而,科学家及神学家近年的言论显示他们并不认同这看法。例如, Richard Dawkins ——一位敢言的无神论者——认为「达尔文使成为知性上完满的无神论者变得可能」。在神学界方面,一个基要派的基督徒组织 Institute of Creation Research (ICR) 不断出版反进化论的刊物,其中提及「……爬虫类动物进化成哺乳类动物,是科学上不能接纳的主张」。有趣的是,正如 ICR 过去的出版物都有瑕疵一样,这些言论在科学界比起反基督教的科学家在神学界更广为人知。

科学与基督教争斗的原因可追溯至三个错误。首先,双方的支持者都无法介定「进化」一词。此外,双方都不能接受科学是基督徒世界观的一种产物。最后,双方对科学与神学的限制都产生混淆。

甚么是进化?

The American Scientific Affiliation 出版了一本超卓的著作,名为Teaching Science in a Climate of Controversy ,对象是任教高中科学的老师。书中对「进化」有五个解释。微观进化 ( 即在繁殖项目中产生杂交品种,或因适应环境而产生轻微变化的品种 ) 经常发生。宏观进化 ( 即假设人类从单细胞或无机混合物进化而来 ) 的学说并不明显,争议性亦较高。最后,「进化」有时被视为自然主义者的富宗教色彩的信念,认为「人类是无目的及自然过程中的产物」。只有少数人 ( 如果有的话 ) 会否认,随着时间的过去,植物界及动物界会有轻微的变化。相反地,只有少数人会认为人类 ( 以及宇宙中其余的生物 ) 只是随机而来的产物。

当一些生物学家把宏观进化论的假设指为「事实」时,他们会歪曲证据或掩饰事情的真相。生物学家与古生物学家之间,正掀起有关宏观进化论的机制及可能性的辩论。结果是,过份强调宏观进化论反倒成为基要派基督徒群起反对的目标。基于这群基督徒对生物进化学的攻击,生物学家不能专注其理性的研究,反而联盟起来以应付共同敌人。

正如接着下来会讨论的一样,在科学化的伪装下,把科学的假设延伸至神学 ( 形而上学 ) 的世界观是亳无理由的。不论生物进化学家主张甚么假设,只要是在生物学范围以内的,都不会说是谁开始或延续生物过程。同样地,视圣经为科学化文章的神学家正处于错误的诠释之内。现时已有论据指出在创世记创造宇宙的描述中,丝毫没有提及上帝以甚么机制创造宇宙。

现代科学的起源

很多人或会惊讶现代科学其实基本上是基督徒世界观的产物。 Herbert Betterfield 是剑桥著名的的历史学家,他在其著作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 中有力地指出, 16 世纪及之后产生的科学,大都不是新发现,而是思维的转变。正当其它文化对人类历史作出贡献,如印度教引入「零」,以及伊斯兰教教引入「代数」的概念,西方的基督教为科学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假设。

现代科学的三个假设为:

宇宙 ( 世界 ) 是有秩序的;

有秩序的宇宙可以为人所知;

[ 科学 ] 有发掘这个秩序的动机。

希腊及罗马文化没有这些假设。它们的神都是无常的,而且无法预测。谁会知道他们的意图?数学及哲学本身就是终结,并不是发掘充满理性的宇宙的方法。传统的印度文化视宇宙为周期性的,它们的神也是反复无常的。谁会知道 Kali 及 Shiva 的脑海中想着甚么?因此,人们没有意欲证明这些神正掌管着整个有秩序的宇宙。

伊斯兰教采纳犹太基督教有关创造主的概念,因此,它相信世界是井然有序的。然而,亚拉超越得基督徒无法明白,甚至世界上无人能知。在这情况下,人们亦难有意欲证明宇宙的秩序。

经典的无神论主义必须坚持严格的形而上的自由主义。在这个主义中,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随机的。对很多人来说,这世界观要求人对创造主有「信心」多于信念。不管怎样,这观念在 16 世纪都难以表明一个井然有序的宇宙。如果世界不合逻辑,我们怎能明白它?如果所有事情都是随机发生的话,人们还有甚么动机发掘秩序?当然,我们知道科学及技术的理解大大改善我们生活的质素,但这是发现事实之后的启发,亦实在是从基督徒文化的前设而来的。

只有基督徒的世界观乎合三个要求。被造宇宙的逻辑性可从无数的经文中引证,例如「……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发光……」 ( 杰里迈亚书 31 章 35 节中 ) 。宇宙可被知道,因为创造主亦向我们启示祂自己,正如保罗在罗马书 1 章 19 至 20 中宣称:「神的事……原显明在人心里……神的永能和神性……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最后的一个动机在创世纪中神的一个命令可见,祂说「……要创造世界」。因此,人类不单管理,更是掌管神的创造。

使人感到惊奇的是,很多现代科学的创始人都不单是基督徒,更是致力证明我们生存在井然有序的宇宙的科学家。他们相信,这个证明将提供有力的证据,表明宇宙是由有秩序,而且可被认识的神创造。

举例说, Copernicus (1463—1543 年 ) 是其中一位最先质疑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以及地心论的科学家。他是虔诚的基督徒,对改革持宽容的态度。 Bacon (1561—1626 年 ) ,另一位敢言的基督徒,创立了「科学的方法」,为科学带来更量化的方法。

罗马天主教教会与 Galileo (1564—1642 年 ) 的冲突,曾被用作支持基督徒反科学的偏见。然而,任何一个懂历史的人都知道 ( 见Hummel 的著作:The Galileo Connection ) , Galileo 的支持者中也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天主教徒,其中包括 Cardinal Baronius ,其名句为「 [ 圣经教导 ] 人如何上天堂,不是天堂如何运作」。 Galileo 不算得上是机智的典范,他宁愿与其身旁的教授保持疏远的距离,因为他们都是亚里士多德派学者,相信太阳系以地球为中心。就是他们使教宗谴责 Galileo 的教导,但 Galileo 其它的天主教支持者都有协助抗辩。不幸地,教授们至今都有不理性行为的记录。

基于 Kepler (1571—1630 年 ) 的发现,我们才有今天的太空计划。他希望成为传道人,却被别人说服发展其数学及天文的才能。在他的写作中,经常引用诗篇,将其发现的次序与神合理的创造拉上关系。

Pascal (1625—1662 年 ) 无疑是与他同期的 ( 科学 ) 奠基者中最出色的一位。他有概率论、 hydrostatics 、 mass transit 、现代法国散文、计算机以及基督教护教学之父的美誉。Pensees ( 说明如何捍卫基督徒信心的笔记 ) 是其经典之作。

Newton (1642—1662 年 ) 视其神学著作比科学著作更重要。 Harvey (1578—1657 年 ) 、 Boyle (1627—1691 年 ) 、 Faraday (1791—1867 年 ) 以及 Maxwell (1831—1879 年 ) ,虽是冰山一角,但全都是虔诚的教徒。 Boyle ,首位分辨混合物与元素的科学家,同时是一位布道家。 Faraday 发明电磁感应,有一次他阅毕圣经的其中一篇讲章,感叹自己的说话不能像神的话一般完满。 Maxwell ,发现 magnetic flux 者,写道:

「主啊!生与死不是我所关心的。

我只知道爱你、事奉你是我的福份,

你的保护亦常与我同在。」

有趣的历史问题是:为何科学融合于基督教文化中,却渐渐成为基督教的敌人,而基督徒又容许它发生?我需要对以 Thomas (1825—1895) 为首的 Huxleys 表示欣赏。他们与很多人一样,视科学,特别是生物学,为直接解答与神有关的问题。基督徒非但不以为科学的发明正与他们对峙,更进一步视科学本身,而不是科学的误用为问题所在。

主因及次因之间曾经 ( 及一直 ) 存在混淆。自然科学关乎次因,而神学则研究主因。举例说,要解释雨的形成,我们可以说是空气中的水份因冷却,导致其分子与尘的粒子一同凝固,于是从天上降下来。这是次因,主因很简单:「神创造雨水」。换言之,创造整个物质系统的神,是可观察的原因背后的原因。

有些人尝试将自然界中未知的原因解释为神的直接干预,将神称为「鸿沟的神」。虽然神绝对有能力干预自然的过程 ( 称为神迹 ) ,但将所有自然现象都与神扯上关系,只代表在科学发明能解释自然现象的情况下,神的干预已不再成立。当知识之间的鸿沟愈来愈少,鸿沟的神亦愈来愈少。抱持这种观念的人视科学为他们信心的威胁。显然地,若现代科学的创始人都持这种观念,人们便再没有动力为自然现象寻找答案。把这些自然现象理解为次因,并将神放在它们之上,以更大的力量解释它们如何发生,非但不会「亏缺」神的荣耀,反使其创造更显奇妙。

科学与神学的领域是甚么?

讨论过现代科学及一些冲突的历史起源后,现今的战场可从对科学及神学范围的理解而得到解决。下表显示神学领域与科学领域的不同:两者不但没有冲突,反而互相补足。

要留意的是,大自然是两个差不多完全无关的栏目的唯一交汇点。因此,视科学及神学完全没有关系的人会遗忘了这点。历史上,本质的交汇导致「目的论」的产生。换言之,宇宙的秩序指向一位井然有序的神。这与很多现代科学的创始人的论点相同。科学家或可研究这个机械性的宇宙,陶醉其中,但要明白这位创造者,就必须走出时间与空间的四维,否则只会阻碍他们的研究。神学家或会研究创造秩序的创造主,但他们受衪的启示 ( 圣经 ) 所限制,不能由此推断出科学性的公告。

当我们知道秩序包含信息,而根据热力学的第二定律,大自然摧毁秩序 ( 信息 ) ,我们便不难发现宇宙的奇妙。换言之,当水从山上流下来的时候,宇宙的能量亦下降。加上某些干预,太阳与星宿的能量会耗尽,剩下来的只是低水平的幅射。

Robert Gange 在其书Origins and Destiny 指出,一个最简单的细菌细胞的信息量是七兆位 ( 不是计算机的位,是信息的位 ) 。试把这数字想象为一个指数,问题便成为,假若宇宙中的信息都被破坏,最初的信息来自哪里?而且,宇宙好像是为支持生命而设计的,其定律与这目的很配合,有科学家更称这定律为「人择原理」。例如,若宇宙扩张率的分别大于 10-14 ,它将会崩溃,或再无星宿。这秩序似乎影响理论物理学家多于生物学家。理论物理学家 Paul Davies 的著作The Mind of God 便为宇宙的创造者提供有力的证据。

结论

以下两则带启发性的引文关乎科学的限制。 Board of MIT 的前主席 Vannevar Bush 写道:

「科学不能绝对证明甚么。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它甚至不能提供任何证据。」

「在我们身处的年代,科学的本质愈来愈不明朗……其实科学家反而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能为任何有价值的问题找到完满的解决方法。」 ( 哈佛大学脊椎动物化石学教授 George Gaylord Simpson )

以下两则关乎神学限制的引文来自不大可能写出如此文字之手。 St. Augustine 在公元五世纪写道:

「解释圣经时,若过份以科学左证,或与科学对抗,我们都要提高警觉。面对非信徒的嘲讽,我们更应如是。」

他亦写道:

「圣灵透过他们 ( 圣经的作者 ) 说话的时候,并不是向人类解释有关天堂的事,因为这与拯救毫无关系。」

必须注意的是,科学家明白科学的限制,而神学家则明白神学的局限。最后,科学家及神学家应采用「两书」模式,返回 Galileo 时代的 Cardinal Baronius ,它指出圣经显明神的话,而大自然显明神的工作。换言之,圣经告诉我们如何到天堂,而不是天堂是甚么一回事。科学及神学互相补足,而不是互相对抗。科学给神学发展的层面,而神学使科学有涵义。双方是时候停战了。

第5课科学、谎言和终极真理

Science, Lies and the Ultimate Truth

如果有比一位通奸的传教士品质还低的人,那一定是一位可疑科学家。放荡传教士只是背叛了上帝,但是科学家把不成熟的成果发表,伪造数据把整个真理推翻了。在茶杯里面能进行核聚变?然而作为生物学家的DA VID Baltimore和Thereza Imanishi-Kari1986年在一个有争议的文章声称,老鼠的基因能神奇的“模仿”其他老鼠的基因。这个发现已经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定是造假。如果那样的结论成立,那平行线就有可能在某处相交,或者说掉地上的苹果可以跳回树上。

Baltimore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并且从1990开始担任洛克菲勒大学的校长。他已经勉强为他涉嫌参与造假道歉,很多人认为此事就到此为止吧。Baltimore 自己毕竟没有伪造数据,只是在Imanishi-Kari不光彩的“发现”上署一个高级科学家的名字。但是当年轻的博士后Margot试图进行反驳时,Baltimore对Margot的证据嗤之以鼻,直到让她丢掉工作。随后,当官方介入时,他又进行了关于的大胆,误导科学神圣的辩护。

一个谎言又有什么呢?政治家会失言,然后被他的支持者原谅。流行歌手为获得更好的音效进行假唱已经是公开秘密了。文学解构学家认为世上没有任何真理,只有一时形态和观念。你可能说谎言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谎言可以让增加产品销售,可以阿谀权贵,安抚选民和逃避税收。Imanishi-Kari的谎言并没有没有伤害到任何人。没有一座桥因此倒塌,没有一个病人因此死亡。

然而科学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就是科学的神圣。尽管科学被认为是人类最普遍精神。但是科学在精神方面却很少为人了解,科学是有其严格的道德含义。我们通过研究去认识对象。为了听起来不是那么乏味和沮丧称这种对象为自然吧,或者让人感觉没有承载过多的期望和迷信称之为上帝。更中立的观点把科学看作是如此多难以形容的运动着的东西,就如“它(天气)在下雨”中的“它”一样。某种外在的东西,和我们自身存在非常大差别,但差别又不是大到让我们无法知道到“它”的行为方式

当我还是洛克菲勒大学的生物学研究生的时候,我曾因为那些形而上学的观点有过退缩的想法。研究者的精神非常谦逊和有耐心。假如实验没有成功,你就必须重复做,摸摸自己的脑袋,想办法尝试新的方法。错误是存在的,但是错误可以不断的得到更正。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如实报道你一步一步如何做的,那样其他人就可以证明你的是对的还是错误的。有时候只是因为取整,一个异常的发现就会被忽略。

伪造数据却是超出了人类的基本道德。作为一个科学家至少要做到严格记录吓所观察到的东西(用钢笔记录再实验室的固定记录本上)。科学家最多能所做的就是安排好实验环境诱使那个难以琢磨的“它”并让“它”表现出来:这就是酶,和蛋白质折叠,基因表现其信息的作用原理。但是常常是不管对“它“做什么,“它”却很少表现,当“它”表现出的时候就是你的收获的时候了。正如我的一个教授经常说的:为“它”逻辑的巧妙和和设计的完美而“夜晚醒来尖叫”。

不管怎么样,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但是,重大的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金钱,并产生出更为世俗的,可计算的前途。运行一个配有电子显微镜、超高速离心机和氨基酸分析仪等高级设备,拥有许多博士和技师的现代生物实验室,每年都需要几十上百万美元的经费。而这样的大的经费只有象Baltimore这样能够大量产出科研成果的的大人物才能得到。过去20年来,国家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已经减少所造成的压力和拿到世界大奖就可以拿到大量的奖金并拥有巨大的权威和名声的诱惑都成为欺骗产生的潜在原因。

Imanishi-Kari为了名利在研究中造假,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更令人不思其解的是Baltimore也造假。Baltimore他已经拥有年轻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名声、资源和权力。他恰恰忘记了人们尊重名声、资源和权力,而真理却不是这样。在这个造假的胜利中,他没看到的是,真理是不会尊重等级和名声的,它只会出自于勇敢、坚毅的O’Toole勇士口中。

就算没人因此(Baltimore学术造假)受到物质上的伤害,但是它还是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全球的科学家简单地相信他们这个伪造的“发现”并为此改变他们的观点,跟随这个错误的引导去做研究,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此外,还有谎言暴露时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损失。当人们读到这样的丑闻时,都会感到深深的讽刺。如果一个Nobel科学奖得主在道德上堕落到象Milli Vanili和白宫的游医那样,那么也许结构分解主义者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理,有的只是被客观事实包围的自我利益这一观点是正确的。Baltimore必须为此事发表完整的道歉,并为他的所谓的首次欺骗负责。然后他必须好好地反思一到两个星期,并考虑辞去Rockefeller 大学校长职位和学术权威桂冠。给他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工作,也许可以安排他到Rocefeller大学旧大楼那个很多微生物研究者辛勤工作了几十年的实验室。我用河流的观点描绘事物,在那里人们不会忘记Manhattan是一个岛屿,地球是一颗行星,在此之外还有比我们更强大,甚至更聪明的人存在。

第六课如何判断自己能否搞科学研究?

How Can I Tell If I Am Cut out to Be a Research Worker?

有些人认定自已是搞科学研究的材料。不过,他们有时会因此而沮丧。其原因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大自然是如此扑朔迷离,真理是如此深藏不露,事实是如此模棱两可,实验是如此煞费苦心,原因是如此闪烁不明,精力是如此难以持久,皆可使因失望而不复振奋者返巡不前。”

梦寐以求地向往献身于对真理的追求,这是否就能使初出茅庐者受得住目睹自己实验失败时的烦恼,经得起发现自己痴迷的观点竟成无稽之谈时的懊丧呢?这很难预料。

在我的生涯中,曾有两次为了给自己一心宠爱的假说寻找支点而搞得身心交瘁,结果只是无端地耗费了两年时光,到头来却发现这些假说原来是不着边际的东西,于科学上一无所获。对科学家来说,这种日子真是不好过,就像终日生活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总是感到一种阴惨惨的沮丧和不适。正是因为难以忘怀这样的悲惨时光,我才真心诚意地向青年科学家进言,希望他们不要单打一,不要一条胡同走到黑,而要能在有否定证据出现时,接受一个“错”字。

还有一点对新手是尤其重要的,就是切不要为那些陈旧而失实的有关科学生涯的描述所蒙蔽。无论它可能被煞有介事地说成什么样子,事实上大家要记住的是:科学生涯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充满激情的体验;就其占去的时间而言,它还是十分拖累人的,有时简直是累死人的活动。对于科学家的家属来说,还可以说从事科学研究是个狠心的生涯。科学家的家属不得不和中了魔的人一起生活,但自己却不能享受到一起人迷的补偿。(参见第五章中“科学家的家庭会不会不美满?”一节。)

新手都要这样熬上一段时间,直至看出科学生涯给他带来的酬报和补偿是否抵得上它所造成的失望和辛苦为止。不过,一旦科学家体验到了做出某个发现的欣喜,领略到了巧妙地实现某个实验的满足;这就是说,一旦他感受到了弗洛伊德称之为“海洋般的情感”这一更为深切、更为辽阔的激情——这是一切为真知的真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所能得到的报偿。就会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其它的一切都会黯然失色。

动机

首先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当科学家的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应该由心理学家来回答。世俗之见多半认为,好奇心乃是科学家身上最有力的发条。我一向认为,这并不是正常的动机。““好奇”是针对娃娃们说的。有句老掉牙的俗话说:“因为好奇,死了猫咪”——其实,好奇这个东西,有时固然会要命,但有时也能救命哩。

在我所知道的有才能的科学家中,大多数都具备这样一种品质,把这种品质称之为“进行探究的冲动”也许并不过分。康德也提到过一种“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当然,他的论证却不那么令人信服。他认为,大自然既然已将这种雄心壮志放入人类的灵魂之中,人类当然就能实现自己的这一抱负。知道存在着知识上的欠缺,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与不满足。就连门外汉也都是如此。当他们听到别人提起,某个奇特而搅扰人心的现象已能得到解释时,心里也会生出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对这一现象,恐怕只有用上述理由才能说

得通。具体的解释未必会使他们释然——这一过程太容易使人陷入专业细节,因而难于达到为人普遍理解的水平。所以,使他们满意的倒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得知知识已被人们获得这一事实。在培根和夸美纽斯这两位现代科学哲学奠基人的大作中——下面我常要援引他们的大作——有关光的比喻比比皆是。我提到的人们对存在着未知事物的无休止的不安,正相当于孩子对黑暗的惧怕。而培根就说过,驱走黑暗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点燃起思想上的火炬。

时常有人问我:“是什么原因使你决定要当个科学家呢?”可惜我不能旁观者清地给出真正能令人满意的回答。我似乎始终认为,当科学家是最最令人激动的职业。少年时代里,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作品使我怦然心动,我有幸一睹的百科全书这一堂皇巨著使我心驰神往。(诚然,对于酷爱读书、锲而不舍的少年来说,能有百科全书可看,自然是很幸运的。但并不是非得拜读不可。)科普作品也对我起过很大作用。那种化上几枚硬币就能买来的小册子,对我谈星星,讲原子,说地球,道海洋,真是海阔天空。再有一点就是——如果我在前面一段话中提到的内容称得上正确的话——我这个人也“怕黑”。

要当科学家,我的脑子够用吗?

有些新人,特别是一部分女性,或许会怀有一种妄自菲薄的心理。这就是担心自己的头脑不能胜任科学研究工作。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纠正。请放心。莫忧虑。当一名好科学家,不一定非得有出类拔萃的头脑不可。诚然,对能使大脑有所活动的工作毫无兴趣,甚至十分憎恶,认为抽象概念简直不能容忍,这当然不能说是有利于科学工作的因素。不过,实验科学并不要求什么高深的三段论论证,也无须什么令人叹为观止的演绎过程。当然,基本的识见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最好还能具备若干种老派的品行——它们目前的名声似乎已经不那么响亮了。这几种品行是:用功、勤勉、有目的感、全神贯注、坚持不懈,以及逆境难挫。这里所说的逆境,是指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劳动后,到头来却发现自已心爱的假说原来竟是一错到底的。

一项智力测验

为了充分说明间题,我这里给出一个智力测验题目。由于这个题目可以区分出基本识见和有些人心目中的唯科学家才具有或应该具有的“高等脑力”:在很多人看来,格列科画笔下的许多人物(特别是宗教人物)都被画成又高又瘦的古怪相。据一位眼科医生——这里且不披露他的姓名——的解释,这些人物被画成这副样子,是因为格列科本人有视觉缺陷,因此。看到的就是这种模样的人。看到的既然是这样,画出来自然便也如此了。

这一解释说得通吗?我在向别人——有时是向做学问的人——提出这个测验时,又加上这样一句话:“谁能一下子看出这种解释纯属胡扯,而且是属于科学上的而非美学上的胡扯,他就是个聪明人;另一方面,如果有谁听了说这种解释纯属胡扯的理由之后,仍然闹不清子午卯酉,就该算是不开窍的了。”这里给出的解释与认识论有关。

设想某个画家,有一种常见的视觉缺陷——复视,即看到的东西都是双影的。如果那位眼科医生的理由是真的,这个画家就应该把画画成双影的。但是,一旦这样画出来以后,他在审视自己的作品时,岂不该看出四重影来,从而意识到一定是在什么地方有些不对头吗?即使视觉缺陷确实存在,在画家看来是正常的(即没有走样的)形象,我们——即使我们自己也有视觉缺陷——看来也一定

是正常的。格列科的人物看起来高瘦得出奇,完全是因为格列科本人正有意要画成这个样子。

我无意低估智力在科学中的作用。不过,与其将它抬得太高而吓跑新人,倒不如低估些为好。而且,科学中有不同的分支,它们要求的能力各不相同。我在前面反对了称某个人代表科学家的提法,这里,我再反对一下将科学作为单纯一类活动的观点。采集昆虫并加以分类,这需要本领、才能和动机,但它们又和搞理论物理学或流行病统计学所需要的本领、才能和动机不同——只是表现不同,而不是水平不同。当然,用科学界内部的一种十分复杂的青白眼标准来衡量,理论物理学要排在昆虫分类学的前面。这大概是有人认为,凡有一种昆虫,就该有个分类学空档属于它,因此不需要太高的智力水平罢!

然而,诸如此类的看法纯系想当然。有经验的分类学家或古生物学家.会斩钉截铁地告诉初学者说,要干好他们这一行,需要有远大的目标、出色的判断力和明察秋毫的眼力。这只有靠经验和意志力才能获得。

无论如何,科学家未必常常认为自己是什么大脑出色的人物,倒是有些人愿意把自己说成笨伯。当然,这纯属故作谦虚之态,要不然就是在发现自己工作中出了错误时这样说说,好让别人给自己打气。

许多实验科学都需要有动手能力的人参加,因此,一般都认为,喜好并擅长摆弄仪器设备的人,是特别适合投身实验科学的。是否看重培根型的实验(参见第九章)——比如,是否愿意不懈地探知诸如点燃硫、硝、木炭粉会有什么结果——也常被当作一个重要标准。其实,能进行实验,并不等于能做出发现。因此,我们无法断言,只要能成功地进行这样的试验,就是好的研究人员。至于订出几条标准来,好据以判断这类众见是否站得住脚,这是科学社会学家的任务。不过,我个人并不认为,一个人要是不会修自行车,或是不能装收音机,就跟科学没有缘分。其实这些技术并不是天赋的本领,而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可以熟能生巧的。当然,那种觉得自己动手干活不够体面、低人一等的想法,那种认为科学家可以将试管、培养皿、本生灯等设备束之高间,只消自己正襟危坐在书桌后面,就可以作出发现的观点,也是与科学事业不相容的。还有人以为,科学实验可以由第二流角色按照“名角”的吩咐一板一眼地搞出来。这对于科学事业也是有损无益的。因为持这一看法的人未能认识到,实验也是思维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思想活动的具体反映。抽身退步

新手如果在试过一两项研究工作而未能萌生出对它的感情,甚至还生出厌倦之心来,那便应该就此止步,而无须自责和惘然。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对于科学家的种种资格上的要求是如此消耗时力,以至使改弦易辙往往成为不现实的幻想。英国当前的教育制度尤其反映出了这个缺陷。美国的教育制度便不那么糟糕——它的大学通才教育要比英国出色得多。抽身退步者也许会终身怅悔,也许会如释重负。如果属于后者,便说明他的抉择或许是明智的;如果属于前者,也是很有道理的——一有的科学家便对我惊喜有加地说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那样有趣,那样能带来深切的欢愉,竟然还能为此而得到报酬,而且通常还是不低的报酬,这个职业是太令人满意了!

大学英语精读1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1课文翻译 Unit1 Some Strategies or Learning English 学习英语绝非易事。它需要刻苦和长期努力。 虽然不经过持续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精通英语,然而还是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来使这一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以下便是其中的几种。 1. 不要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你可曾因为简直无法记住所学的所有生词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其实,责任并不在你的记忆力。如果你一下子把太多的生词塞进头脑,必定有一些生词会被挤出来。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生词日常使用的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积极词汇需要经常练习,有用的词汇必须牢记,而在日常情况下不常出现的词只需见到时认识即可。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有用的词上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 2.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你可曾纳闷过,为什么我们说 "我对英语感兴趣"是"I'm interested in English",而说"我精于法语"则是"I'm good at French"?你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获悉消息或秘密"是"learn the news or secret",而"获悉某人的成功或到来"却是"learn of someone's success or arrival"?这些都是惯用法的例子。在学习英语时,你不仅必须注意词义,还必须注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 3.每天听英语。经常听英语不仅会提高你的听力,而且有助你培养说的技能。除了专为课程准备的语言磁带外,你还可以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和英语电影。第一次听录好音的英语对话或语段,你也许不能听懂很多。先试着听懂大意,然后再反复地听。你会发现每次重复都会听懂更多的东西。 4.抓住机会说。的确,在学校里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场合并不多,但你还是可以找到练习讲英语的机会。例如,跟你的同班同学进行交谈可能就是得到一些练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还可以找校园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跟他们随意交谈。或许练习讲英语最容易的方式是高声朗读,因为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需要搭档就可以做到。例如,你可以看着图片或身边的物件,试着对它们详加描述。你还可以复述日常情景。在商店里购物或在餐馆里吃完饭付过账后,假装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试着用英语把它表演出来。

5篇英语精读文章+翻译

1.Can We Know the Universe? - Reflections on a Grain of Salt Carl Sagan Science is a way of thinking much more than it is a body of knowledge. Its goal is to find out how the world works, to seek what regularities there may be, to penetrate to the connections of things - from sub-nuclear particles, which may be the constituents of all matter, to living organisms, the human social community, and thence to the cosmos as a whole. Our intuition is by no means an infallible guide. Our perceptions may be distorted by training and prejudice or merely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our sense organs, which, of course, perceive directly bu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phenomena of the world. Even so straightforward a question as whether in the absence of friction a pound of lead falls faster than a grain of fluff was answered incorrectly by Aristotle and almost everyone else before the time of Galileo. Science is based on experiment, on a willingness to challenge old dogma, on an openness to see the universe as it really is. Accordingly, science sometimes requires courage-at the very least, the courage to question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But to what extent can we really know the universe around us? Sometimes this question is posed by people who hope the answer will be in the negative, who are fearful of a universe in which everything might one day be known. And sometimes we hear pronouncements from scientists who confidently state that everything worth knowing will soon be known - or even is already known. Let us approach a much more modest question: not whether we can know the universe or the Milky Way Galaxy or a star or a world. Can we know ultimately and in detail, a grain of salt? Consider one microgram of table salt, a speck just barely large enough for someone with keen eyesight to make out without a microscope. In that grain of salt there are about 1016 sodium and chlorine atoms. This is a 1 followed by 16 zeros, 10 million billion atoms. If we wish to know a grain of salt, we must know at least the three-dimensional positions of each of these atoms. (In fact, there is much more to be known - for example, the nature of the forces between the atoms - but we are making only a modest calculation.) Now, is this number more or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things which the brain can know? How much can the brain know? There are perhaps 1011 neurons in the brain, the circuit elements and switches that are responsible in their electrical and chemical activity for the functioning of our minds. A typical brain neuron has perhaps a thousand little wires, called dendrites, which connect it with its fellows. If, as seems likely, every bit of information in the brain corresponds to one of these connections, the total number of things knowable by the brain is no more than 1014, one hundred trillion. But this number is only one percent of the number of atoms in our speck of salt.

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课文翻译

Unit 1 一个大学男孩,不清楚赚钱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被一份许诺轻松赚大钱的广告吸引了。男孩们很快就明白,如果事情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那多半确实不是真的。 轻轻松松赚大钱 “你们该看看这个,”我向我们的两个读大学的儿子建议道。“你们若想避免因为老是向人讨钱而有失尊严的话,这兴许是一种办法。”我将挂在我们门把手上的、装在一个塑料袋里的几本杂志拿给他们。塑料袋上印着一条信息说,需要招聘人投递这样的袋子,这活儿既轻松又赚钱。(“轻轻松松赚大钱!”)“我不在乎失不失尊严,”大儿子回答说。 “我可以忍受,”他的弟弟附和道。 “看到你们俩伸手讨钱讨惯了一点也不感到尴尬的样子,真使我痛心,”我说。 孩子们说他们可以考虑考虑投递杂志的事。我听了很高兴,便离城出差去了。午夜时分,我已远离家门,在一家旅馆的房间里舒舒服服住了下来。电话铃响了,是妻子打来的。她想知道我这一天过得可好。 “好极了!”我兴高采烈地说。“你过得怎么样?”我问道。 “棒极了!”她大声挖苦道。“真棒!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又一辆卡车刚在门前停下。” “又一辆卡车?” “今晚第三辆了。第一辆运来了四千份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的广告;第二辆运来四千份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的广告。我不知道这一辆装的啥,但我肯定又是四千份什么的。既然这事是你促成的,我想你或许想了解事情的进展。” 我之所以受到指责,事情原来是这样:由于发生了一起报业工人罢工,通常夹在星期日报纸里的广告插页,必须派人直接投送出去。公司答应给我们的孩子六百美金,任务是将这些广告插页在星期天早晨之前投递到四千户人家去。 “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上大学的大儿子嚷道。 “六百块!”他的弟弟应声道,“我们两个钟点就能干完!” “西尔斯和沃德的广告通常都是报纸那么大的四页,”妻子告诉我说,“现在我们门廊上堆着三万二千页广告。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两个大个子正各抱着一大捆广告走过来。这么多广告,我们可怎么办?” “你让孩子们快干,”我指示说。“他们都是大学生了。他们自己的事得由他们自己去做。” 第二天中午,我回到旅馆,看到一份紧急留言,要我马上给妻子回电话。她的声音高得很不自然,而且有些颤抖。家里又运到了好几卡车的广告插页。“有百货公司的,廉价商店的,杂货店的,食品店的,汽车行的,等等。有些像整本杂志那么厚。我们这里有数十万页,说不定是几百万页的广告!我们家整个房子从东墙到西墙,从南墙到北墙统统堆满了广告,一堆又一堆,比你大儿子还要高。现在只剩下一点点空间,刚够一个人走进去,从十一种插页中各取一份,卷在一起,套上橡皮筋,再塞进一只塑料袋内。我们的塑料袋足够供应全美所有的外卖餐厅!”她越讲声音越响,几乎震耳欲聋。“这么多的广告必须在星期日早晨七点以前统统送出去。”

[实用参考]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四册课文及课文翻译.doc

Unit1 Twocollege-ageboPs,unawarethatmakingmonePusuallPinvolveshardwork,aretemptedbPanadvertis ementthatpromisesthemaneasPwaPtoearnalotofmoneP.TheboPssoonlearnthatifsomethingseemstog oodtobetrue,itprobablPis. 一个大学男孩,不清楚赚钱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被一份许诺轻松赚大钱的广告吸引了。男孩们很快就明白,如果事情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那多半确实不是真的。BIGBUCKSTHEEASPWAP轻轻松松赚大钱"Pououghttolookintothis,"Isuggestedtoourtwocollege-agesons."ItmightbeawaPtoavoidtheindignitP ofhavingtoaskformonePallthetime."Ihandedthemsomemagazinesinaplasticbagsomeonebadhungon ourdoorknob.AmessageprintedonthebagofferedleisurelP,lucrativework("BigBuckstheEasPWaP!")o fdeliveringmoresuchbags. “你们该看看这个,”我向我们的两个读大学的儿子建议道。“你们若想避免因为老是向人讨钱而有失尊严的话,这兴许是一种办法。”我将挂在我们门把手上的、装在一个塑料袋里的几本杂志拿给他们。塑料袋上印着一条信息说,需要招聘人投递这样的袋子,这活儿既轻松又赚钱。(“轻轻松松赚大钱!”) "Idon'tmindtheindignitP,"theolderoneanswered.“我不在乎失不失尊严,”大儿子回答说。"Icanlivewithit,"hisbrotheragreed.“我可以忍受,”他的弟弟附和道。"Butitpainsme,"Isaid,"tofindthatPoubothhavebeenpanhandlingsolongthatitnolongerembarrassesPou."“看到你们俩伸手讨钱讨惯了一点也不感到尴尬的样子,真使我痛心,”我说。TheboPssaidthePwouldlookintothemagazine-deliverPthing.Pleased,Ilefttownonabusinesstrip.BPmi dnightIwascomfortablPsettledinahotelroomfarfromhome.Thephonerang.ItwasmPwife.Shewantedt oknowhowmPdaPhadgone.孩子们说他们可以考虑考虑投递杂志的事。我听了很高兴,便离城出差去了。午夜时分,我已远离家门,在一家旅馆的房间里舒舒服服住了下来。电话铃响了,是妻子打来的。她想知道我这一天过得可好。 "Great!"Ienthused."HowwasPourdaP?"Iinquired.“好极了!”我兴高采烈地说。“你过得怎么样?”我问道。 "Super!"Shesnapped."Justsuper!Andit'sonlPgettingstarted.Anothertruckjustpulledupoutfront."“棒极了!”她大声挖苦道。“真棒!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又一辆卡车刚在门前停下。”"Anothertruck?"“又一辆卡车?” "Thethirdonethisevening.ThefirstdeliveredfourthousandMontgomerPWards.Thesecondbroughtfour thousandSears,Roebucks.Idon'tknowwhatthisonehas,butI'msureitwillbefourthousandofsomething.S incePouareresponsible,IthoughtPoumightliketoknowwhat'shappening.“今晚第三辆了。第一辆运来了四千份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的广告;第二辆运来四千份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的广告。我不知道这一辆装的啥,但我肯定又是四千份什么的。既然这事是你促成的,我想你或许想了解事情的进展。” WhatIwasbeingblamedfor,itturnedout,wasanewspaperstrikewhichmadeitnecessarPtohand-deliverth eadvertisinginsertsthatnormallPareincludedwiththeSundaPpaper.ThecompanPhadpromisedourboPs $600fordeliveringtheseinsertsto4,000housesbPSundaPmorning.我之所以受到指责,事情原来是这样:由于发生了一起报业工人罢工,通常夹在星期日报纸里的广告插页,必须派人直接投送出去。公司答应给我们的孩子六百美金,任务是将这些广告插页在星期天早晨之前投递到四千户人家去。 "Pieceofcake!"ouroldercollegesonhadshouted.“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上大学的大儿子嚷道。"SiGhundredbucks!"Hisbrotherhadechoed,"Andwecandothejobintwohours!"“六百块!”他的弟弟应声道,“我们两个钟点就能干完!” "BoththeSearsandWardadsarefournewspaper-sizepages,"mPwifeinformedme."TherearethirtP-twot housandpagesofadvertisingonourporch.Evenaswespeak,twobigguPsarecarrPingarmloadsofpaperup thewalk.Whatdowedoaboutallthis?"“西尔斯和沃德的广告通常都是报纸那么大的四页,”妻子告诉我说,“现在我们门廊上堆着三万二千页广告。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两个大个子正各抱着一大捆广告走过来。这么多广告,我们可怎么办?”"JusttelltheboPstogetbusP,"Iinstructed."TheP'recollegemen.TheP'lldowhatthePhavetodo."“你让孩子们快干,”我指示说。“他们都是大学生了。他们自己的事得由他们自己去做。”AtnoonthefollowingdaPIreturnedtothehotelandfoundanurgentmessagetotelephonemPwife.Hervoic

英语精读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2-1 一场关于男人是否比女人勇敢的激烈的讨论以一个意外的方式。晚宴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它来仍好像实有其事似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就出现在一本杂志上。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 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官员和他的夫人举行盛行的晚宴。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人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室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椽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阳台。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年轻的女士认为,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少校则不以为然。“女人一遇到危急情况,”少校说,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虽然也可能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其他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部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论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阳台上。那个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椽子——那是最可能有蛇藏身的地方——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个角落里,仆人们正在等着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餐桌下面。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一跳,并向其他人发警告。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致使眼镜索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所有的人安静了下来。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克制能力,我数三百下——也就五分钟——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2 0 个人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儿。当他数到“……280……”时,突然从眼然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在他跳起来把通往阳台的门全都砰砰地牢牢关上时,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你刚才说得很对,少校!”男主人大声说。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显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范例。”“且慢”,那位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那条眼镜蛇是在屋子里呢?”女主人的脸上闪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因为它当时正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UNIT2 杰斐逊很久以前就死了,但是我们仍然对他的一些思想很感兴趣,杰斐逊的箴言, 布鲁斯.布利文、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也许不像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那样著名,但大多数人至少记得有关他的一件事实:《独立宣言》是他起草的。虽然杰斐逊生活在二百多年以前,但我们今天仍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的许多思想对当代青年特别有意义。下面就是他讲过和写到过的一些观点:自己去看。杰斐逊认为,一个自由的人除了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许多别的来源获得知识;亲自做调查是很重要的。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一个委员会的成员,去调查詹姆斯河南部支流的水深是否可以通行大型船只。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都坐在州议会大厦内,研究有关这一问题的文件,而杰斐逊却跳进一只独木舟去做现场观测。你可以向任何人学习。按出身及其所受的教育,杰斐逊均属于最高的社会阶层。然而很少跟出身卑贱的人说话的年代,在那个贵人们除了发号施令以外。杰斐逊却想尽办法跟园丁、仆人和侍者交谈。有一次杰斐逊曾这样对法国贵族拉斐特说:你必须像我那样到平民百性的家里去,看看他们的烧饭锅,吃吃他们的面包。只要你肯这样做,你就会发现老百姓为什么会不满意,你就会理解正在威胁着法国的革命。”自已作判断。未经过认真的思考,杰斐逊绝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要相信它或拒绝它。

大学英语精读 第三版 第四册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四册课文翻译 第一单元 两个大学男孩,不清楚赚钱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被一份许诺轻松赚大钱的广告吸引了。男孩们很快就明白,如果事情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那多半确实不是真的。 轻轻松松赚大钱 约翰·G·哈贝尔 “你们该看看这个,”我向我们的两个读大学的儿子建议道。“你们若想避免因为老是向人讨钱而有失尊严的话,这兴许是一种办法。”我将挂在我们门把手上的、装在一个塑料袋里的几本杂志拿给他们。塑料袋上印着一条信息说,需要招聘人投递这样的袋子,这活儿既轻松又赚钱。(“轻轻松松赚大钱!”)“我不在乎失不失尊严,”大儿子回答说。 “我可以忍受,”他的弟弟附和道。 “看到你们俩伸手讨钱讨惯了一点也不感到尴尬的样子,真使我痛心,”我说。 孩子们说他们可以考虑考虑投递杂志的事。我听了很高兴,便离城出差去了。午夜时分,我已远离家门,在一家旅馆的房间里舒舒服服住了下来。电话铃响了,是妻子打来的。她想知道我这一天过得可好。 “好极了!”我兴高采烈地说。”你过得怎么样”我问道。 “棒极了!”她大声挖苦道。“真棒!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又一辆卡车刚在门前停下。”

“又一辆卡车” “今晚第三辆了。第一辆运来了四千份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的广告;第二辆运来四千份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的广告。我不知道这一辆装的啥,但我肯定又是四千份什么的。既然这事是你促成的,我想你或许想了解事情的进展。” 我之所以受到指责,事情原来是这样:由于发生了一起报业工人罢工,通常夹在星期日报纸里的广告插页,必须派人直接投送出去。公司答应给我们的孩子六百美金,任务是将这些广告插页在星期天早晨之前投递到四千户人家去。 “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上大学的大儿子嚷道。 “六百块!”他的弟弟应声道,“我们两个钟点就能干完!” “西尔斯和沃德的广告通常都是报纸那么大的四页,”妻子告诉我说,“现在我们门廊上堆着三万二千页广告。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两个大个子正各抱着一大捆广告走过来。这么多广告,我们可怎么办” “你让孩子们快干,”我指示说。”他们都是大学生了。他们自己的事得由他们自己去做。” 第二天中午,我回到旅馆,看到一份紧急留言,要我马上给妻子回电话。她的声音高而颤抖,很不自然。家里又运到了好几卡车的广告插页。“有百货公司的,廉价商店的,杂货店的,食品店的,汽车行的,等等。有些像整本杂志那么厚。我们这里有数十万页,说不定是几百万页的广告!我们家整个房子从东墙到西墙,从南墙到北墙统统堆满了广告,一堆又一堆,比你大儿子还要高。现在只剩下一点点空间,刚够一个人走进去,从十一种插页中各取一份,卷在一起,套上橡皮筋,再塞进一只塑料袋内。我们的塑料袋足够供应全美所有的外卖餐厅!”她越讲声音越响,几乎震耳欲聋。”这么多的广告必须在星期日早晨七点以前统统送出

大学英语精读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课文翻译 Unit 1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 你也许是个智力一般的普通学生。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优等生。然而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你要是想取得更好的分数,也还是能做到的。是的,即使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优等生。其诀窍如下:1.仔细安排你的时间。把你每周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列出来,然后制定一张时间表或时间分配图。先把用于吃饭、睡觉、开会、听课等这样一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填上,然后再选定合适的固定时间用于学习。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外作业。当然,学习不应把作息表上的空余时间全都占去,还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一点很重要。这张周作息表也许解决不了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会使你比较清楚地了解你是怎样使用你的时间的。此外,它还能让你安排好各种活动,既有足够的时间工作,也有足够的时间娱乐。 2.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学习。选定某个地方作为你的“学习区”。这可以是家里或者学校图书馆里的一张书桌或者一把椅子,但它应该是舒适的,而且不该有干扰。在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能够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 3.阅读之前先略读。这就是说,在你仔细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把它从头至尾迅速浏览一遍。在预习材料时,你就对它的内容及其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在你正式开始阅读时,你就能辨认出不太重要的材料,并且可以略去某些章节不读。略读不仅使你的阅读速度提高一倍,还有助于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4.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上课时注意听讲意味着课后少花力气。要坐在能看得见、听得清的地方。要作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课的内容。 5.学习要有规律。课后要及早复习笔记。重温课堂上提到的要点,复习你仍然混淆不清的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课文翻译全

Unit1 课程开始之际,就如何使学习英语的任务更容易提出一些建议似乎正当其时。 Some Strategies or Learning English 学习英语绝非易事。它需要刻苦和长期努力。 虽然不经过持续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精通英语,然而还是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来使这一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以下便是其中的几种。 1. 不要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你可曾因为简直无法记住所学的所有生词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其实,责任并不在你的记忆力。如果你一下子把太多的生词塞进头脑,必定有一些生词会被挤出来。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生词日常使用的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积极词汇需要经常练习,有用的词汇必须牢记,而在日常情况下不常出现的词只需见到时认识即可。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有用的词上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 2.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你可曾纳闷过,为什么我们说我对英语感兴趣是I'm 湩整敲瑳摥椠?湅汧獩屨,而说我精于法语则是???潧摯愠?牆湥档?你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获悉消息或秘密是汜慥湲琠敨渠睥?牯猠捥敲屴,而获悉某人的成功或到来却是汜慥湲漠?潳敭湯?环猠捵散獳漠?牡楲慶屬?这些都是惯用法的例子。在学习英语时,你不仅必须注意词义,还必须注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 3.每天听英语。经常听英语不仅会提高你的听力,而且有助你培养说的技能。除了专为课程准备的语言磁带外,你还可以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和英语电影。第一次听录好音的英语对话或语段,你也许不能听懂很多。先试着听懂大意,然后再反复地听。你会发现每次重复都会听懂更多的东西。 4.抓住机会说。的确,在学校里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场合并不多,但你还是可以找到练习讲英语的机会。例如,跟你的同班同学进行交谈可能就是得到一些练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还可以找校园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跟他们随意交谈。或许练习讲英语最容易的方式是高声朗读,因为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需要搭档就可以做到。例如,你可以看着图片18 / 1 或身边的物件,试着对它们详加描述。你还可以复述日常情景。在商店里购物或在餐馆里吃完饭付过账后,假装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试着用英语把它表演出来。 5.广泛阅读。广泛阅读很重要,因为在我们的学习环境中,阅读是最重要、最可靠的语言输入来源。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找你认为有趣的、不需要过多依赖词典就能看懂的东西。开始时每天读一页是个好办法。接下去,你就会发现你每天可以读更多页,而且能对付难度更高的材料。6.经常写。写作是练习你已经学会的东西的好方法。除了老师布置的作文,你还可以找到自己要写的理由。有个笔友可以提供很好的动力;与某个跟你趣味相投但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经常写作的其他方式还有记日记,写小故事或概述每天的新闻。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读和听中吸收尽量多的东西,然后再试着把学到的东西通过说和写加以运用,定会大有收益。 Unit2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在六十五岁时开始了只身环球航行。本文记述的就是这一冒险故事。 Sailing Round the Word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在独自驾船作环球航行之前,已有好几次让他的朋友们感到吃惊了。他曾试图作环球飞行,但没有成功。那是1931年。 好多年过去了。他放弃了飞行,开始航海。他领略到航海的巨大乐趣。奇切斯特在首届横渡大西洋单人航海比赛中夺魁时,已经五十八岁。他周游世界的宿愿重又被唤起,不过这一次他是要驾船环游。由于他患有肺癌,朋友们和医生们都认为他不该去,但奇切斯特决意实施自己的计划。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课 文翻译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一单元 课程开始之际,就如何使学习英语的任务更容易提出一些建议似乎正当其实。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学习英语决非易事。它需要刻苦和长期努力。 虽然不经过持续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精通英语,然而还是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来使这一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以下便是其中的几种: 1.不要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你可曾因为简直无法记住所学的所有生词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其实,责任并不在你的记忆力。如果你一下子把太多的生词塞进头脑,必定有一些生词会被挤出来。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生词日常使用的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积极词汇需要经常练习,有用的词汇必须牢记,而在日常情况下不常出现的词只需见到时认识即可。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有用的词上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 2.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你可曾纳闷过,为什么我们说“我对英语感兴趣”是“I’m interested in English”,而说“我精于法语”则是“I’m good at French”你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获悉消息或密秘”是“learn the news or secret”,而“获悉某人的成功或到来”却是“learn of someone’s success or arrival”这些都是惯用法的例子。在学习英语时,你不仅必须注意词义,还必须注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 3.每天听英语。经常听英语不仅会提高你的听力,而且有助你培养说的技能。除了专为课程准备的语言磁带外,你还可以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和英语电影。第一次听录好音的英语对话或语段,你也许不能听懂很多。先试着听懂大意,然后在反复地听。你会发现每次重复都会听懂更多的东西。

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_翻译答案

大学英语精读book4第四册第三版课后翻译答案 Unit2翻译 1) 比尔已是个成熟的小伙子,不再依赖父母替他做主。 Bill is a mature young man who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his parents for decisions. 2) 这个地区有大量肉类供应,但新鲜果蔬奇缺。 There are abundant supplies of meat in this region, but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are scarce. 3) 工程师们依靠工人们的智慧发明了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使生产率得以提高。 Drawing on the wisdom of the workers, the engineers invented a new production method that led to increased productivity. 4) 他花了许多时间准备数学考试,因此当他获知自己只得了个B时感到有点失望。 He spent a lot of time preparing for his math exam. Hence he was somewhat disappointed to learn that he got only a B. 5) 我们有充裕的时间从从容容吃顿午饭。 We have ample time for a leisurely lunch. 6) 地方政府不得不动用储备粮并采取其他紧急措施,以渡过粮食危机。 The local government had to draw on its grain reserves and take other emergency measures so as to pull through the food crisis. Unit3翻译 1) 萧伯纳在他一个剧本的前言中提出这样的看法:今天人们比在中世纪时更加迷信。

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翻译

Unit1 The Dinner Party 晚宴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其他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部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那个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 Unit2 Lessons from Jefferson 杰斐逊的遗训 杰斐逊的勇气和理想主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他懂得的东西也许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要多。在农业、考古学和医学方面他都是专家。在人们普遍采用农作物轮作和土壤保持的做法之前一个世纪,他就这样做了。他还发明了一种比当时任何一种都好的耕犁。他影响了整个美国的建筑业,他还不断地制造出各种机械装置,使日常生活中需要做的许多工作变得更加容易。 在杰斐逊的众多才能中,有一种是最主要的:他首先是一位优秀的、不知疲倦的作家。目前正在第一次出版的他的全集将超过五十卷。他作为一个作家的才能很快便被发现了,所以,当1776年在费城要撰写《独立宣言》的时刻来到时,这一任务便落在了他肩上。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读到他写的下列词句都激动不已:“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Unit3 My First Job 我的第一份工作 在我等着进大学期间,我在一份地方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说是在离我住处大约十英里的伦敦某郊区,有所学校要招聘一名教师。我因为手头很拮据,同时也想做点有用的事,于是便提出了申请,但在提出申请的同时我也担心,自己一无学位,二无教学经验,得到这份工作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然而,三天之后,却来了一封信,叫我到克罗伊登去面试。这一路去那儿原来还真麻烦:先乘火车到克罗伊顿车站,再乘十分钟的公共汽车,然后还要至少步行四分之一英里。结果,我在六月一个炎热的上午到了那儿,因为心情非常沮丧,竟不感到紧张了。 Unit4 The Professor and the Y o-Y o 教授与溜溜球 作为一个孩子,以后又作为一个成人,我一直对爱因斯坦的个性惊叹不已。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唯一能跟自己及周围世界达成妥协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他想要的只是:在他作为一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理解宇宙的性质以及宇宙运行的逻辑和单纯。他知道有许多问题的答案超出了他智力所及的范围。但这并不使他感到灰心丧气。只要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取得最大的成功他就心满意足了。 在我们二十三年的友谊中,我从未见他表现出妒忌、虚荣、痛苦、愤怒、怨恨或个人野心。他好像对这些感情具有免疫能力似的。他毫无矫饰之心,虚荣之意。虽然他与世界上的许多要人通信,他用的却是有W水印字母的信笺,水印字母W——五分钱商店伍尔沃思的缩写。Unit5 The V illain in the Atmosphere 大气层中的恶棍 年复一年,海平面正在慢慢上升。它很可能继续上升,而在今后数百年间,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在那些低洼的沿海地区(在这些地区居住着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海水会稳步向前推进,迫使人们向内陆退居。 最后,海水将会高出目前海平面两百英尺,一阵阵海浪将会拍打曼哈顿摩天大楼二十层楼的窗户。佛罗里达将会沉没在海浪之下,英伦三岛的大部分,人口稠密的尼罗河流域,还有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低洼地区也都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不仅许多城市将被淹没,而且世界上大部分盛产粮食的地区也将会失去。由于食品供应下降,到处都会出现饥荒,在这种压力下,社会结构有可能崩溃。 Unit6 The Making of a Surgeon 外科医师的成功之道 然而,在我做住院医生的最后一个月,睡眠已不再是个问题了。在有些情况下我仍然不能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但我已学会把这看做一个外科医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一个永远也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课文翻译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unit6课文翻译 第六单元 青香蕉 1.尽管这种事情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但我与青香蕉的邂逅却源自于巴西腹地一条险峻的山路上。我那老式吉普车正吃力地穿过景色优美的乡村,这时,水箱突然漏水了,而离我最近的汽车修理站也 还要十英里。发动机过热迫使我在临近的村庄停了下来。村里有一个小商店和分布在四处的几座房子。有村民围过来看,三股细细的热水柱从水箱外壳上的小孔喷出来。“这容易解决,”一个人说到。他让一个小男孩跑去拿些青香蕉来。这个人还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问题会解决的。“青香蕉。”他笑了,其余的人都这么说着。 2.我和他们闲聊起来,心里却一直在想他们用这青香蕉怎么能修补好水箱。毫无疑问,提问会暴露我的无知,因此我开始赞叹眼前美 丽的乡村景色。耸立在我们周围巨大的岩石群,很像里约热内卢著名的糖面包山。“看见那边那块高高的岩石了吗?”那人指着一块特别 高而且细长的黑色石柱问我,“那块岩石标志着世界的中心。” 3.我看着他,想知道他是否在和我开玩笑,但他却表情严肃,反过来认真地审视着我,似乎想确定我是否领会了他那句话的深刻含义。这种情况要求我必须表现出认同。他点头说:“绝对是中心。这儿的人都知道。” 4.这时,小男孩抱着青香蕉回来了。那个男子把其中一根掰成两

半,将其断口处按在水箱的外壳上。香蕉遇到炙热的金属融成了胶, 立刻就堵住了漏洞。面对如此情景,我惊呆了,我当时的表情一定是 傻傻的,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他们把我的水箱装满水,又让我带上 一些香蕉,以防沿途中水箱再出问题。路上,我又用了一次青香蕉, 一个小时后,我开着车到达了目的地。当地的一修理工笑着问我:“谁教你用青香蕉的?”我告诉了他那个村子的名字。“他们有没有指给你看标志世界中心的那块岩石?”他问道。我告诉他,他们指给我看了。“我祖父就是那儿的人,”他说,“那的确是中心。一直以来这儿的人都知道。” 5.作为美国教育的产物,除了把青香蕉当作还没长熟的水果,我从来就没注意过它。但突然在那条山路上,当我需要它时,它正巧出 现了。可是仔细想一想,其实青香蕉一直在那儿存在着。时间可以追 溯到香蕉的最初的起源。那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它已经很多年了,我现在也因此认识它了。我开始珍视村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香蕉的特殊 潜能。曾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困惑于教育家们提出的“领悟的瞬间”,而现在我知道自己刚刚同时经历了两个这样的瞬间。 6.我又用了一些时间来领会村民们认为那块标志着世界中心的 岩石的重要性。开始时我怀疑他们的说法,因为我知道实际上世界的中心是位于新英格兰的某个地方,毕竟,我的祖父就是那儿的人。但 我逐渐意识到他们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我赞同了他们的看法。我们都倾向于把一个特殊的地方理解为“中心”:在那儿为人所知,我们也认识其他人;那儿的事物对我们来说都别有意义;那儿有我们的根,

大学英语精读4课后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4课后答案 Unit1翻译 1) 我们接到通知,财政部长将于次日接见我们。 We were informed that the Minister of Finance was to give us an audience /receive us the next day. 2) 我觉得很奇怪,他似乎不记得自己的生日。 I thought it odd that he didn't seem to remember his own birthday. 3) 学期论文最迟应在下星期二交来,可是至今大部分学生却几无进展。 Next Tuesday is the deadline for handing in the term papers, but most students have hardly made a dent in the work so far. 4) 看到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校长心里很难受。(pain) It pained the headmaster to fi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shrinking. 5) 在那个国家一般用现金付账,但支票变得普遍起来了,不久会代替现金作为人们结账的一种方式。 Cash is commonly used in paying bills in that country, but checks are becoming more popular and will, in a short while, replace cash as a way for people to settle their accounts. 6) 该公司声称,这条河流的污染不是它造成的。 The company claims that i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pollution in the river. Unit2翻译 1) 比尔已是个成熟的小伙子,不再依赖父母替他做主。 Bill is a mature young man who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his parents for decisions. 2) 这个地区有大量肉类供应,但新鲜果蔬奇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