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位摆放

合集下载

体位摆放的护理PPT课件

体位摆放的护理PPT课件

二 康复护理时间
1 有的提倡在发病24 h内介入,如重症脑 出 血病人。
2 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 d、脑出血后 3~5 d 介入。
3 多数意见是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 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 后 ,再行康复介 入。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5
三 康复体位护理
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可防止、对抗患肢痉挛的 出现,防止关节受损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常用的体位:
(1) 仰卧位
非理想卧位,可因紧张性迷 路反射使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也易使偏瘫下肢外旋、足趾 受压而致足下垂。但卒中急 性期需接受多种处置,仰卧 位较为方便。要求患侧肩胛 下垫一小枕头,膝关节屈曲, 足部避免被褥压迫,上肢伸 展、外旋。
( 2 )患侧卧位
最重要的体位,可抑制上肢屈肌痉 挛和下肢伸肌痉挛;并因压力刺 激传入,利于患肢感觉功能恢复。 摆放时头部要有良好支撑(枕 头);患侧上肢前伸,与躯干夹 角大于90°;肘关节伸展;手指 张开, 掌心向上;健侧上肢 放于身上或身后枕上;健腿屈曲 向前,置于体前另一枕上, 髋关 节屈曲;患侧下肢在后,髋关节 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和疼痛。
颈椎手术: 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维持颈部
中立位,颈肩部两侧用沙袋固定,制动头颈 部。
人工膝关节手术:
平卧位,抬高患肢稍高于心脏水平,膝 关节屈曲,
体位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病人,以及痰液 较多的病人。头外伤、胸部创伤、咯血、严 重心、脑、肺疾患病人,病情不稳定者,不 宜使用头低位引流。
位,必要时还可使两腿下垂,这样可减少从腹腔和下肢来的回心血量,减轻左心室负担和肺淤血,从而 改善缺氧症状。
骨科常见疾病术后体位

【精品】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pptppt课件

【精品】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pptppt课件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 (1)四肢瘫患者从侧卧位坐起:适用于 C6以下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 (2) 四肢瘫患者从仰卧位坐起:适用于 C7以下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
► (3)截瘫患者的坐起:见图2-6-11。
2、偏瘫患者的坐起训练
► (1)辅助下坐起: ► 患者的健侧脚插到患侧腿下,将患侧手放
► 使用助行器的训练
(二)使用方法
手拐:三点步行 两点步行 腋拐:蹭步、摆至步、摆过步 ► 四点步行: ► 两点步行: ► 上下阶梯: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55
→←轮椅的转移,轮椅→←浴 盆,轮椅 →←厕所的训练
4、轮椅与地面间的移乘动作:
见图2-6-28。 ► (1)患者的臀部移到轮椅坐垫的前部,伸
直双下肢。 ► (2)双上肢支撑体重将臀部抬离坐面,重
心前移。 ► (3)慢慢地弯曲肘关节,坐到地面上。 ► (4)相反动作从地面坐回轮椅上。
(二)偏瘫患者的移乘训练
到辅助者肩上,辅助者扶住患者的双肩。 ► 辅助者扶起患侧肩,同时患者用健侧肘撑
起上身。
(2) 偏瘫
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
的独
自坐
起动

(3)靠物辅助坐起
坐位移动训练
1、脊髓损伤患者的坐位移动

2、偏瘫患者的坐位移动
1. 健侧手放在身体前方(或后方),支撑身 体。
2. 健侧下肢屈曲向健手处移动。 3. 以膝为支点,移动臀部。
► 2、乘坐轮椅开关门动作 ► (1)将轮椅停在门把手的斜前方。 ► (2)一只手开门,另一只手驱动轮椅进门。 ► (3)轮椅出门后反手将门关上。 ► 3、上斜坡动作
6、轮椅训练

体位摆放PPT精选课件

体位摆放PPT精选课件
侧软垫下,两侧中单拉平紧塞于床垫下。 • ④两臂包好放于托手架上,用束臂带固定。 • ⑤软枕放于头下。 • ⑥下腿弯曲90˚,上腿伸直,两膝间垫一软枕,膝关节
及骨盆分别固定。 • ⑦抬高腰桥,暴露肾区手术野,并将手术床前端和后端
适当摇低。
手术常用体位-髋部侧卧位
• 3、髋部侧卧位适用于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 后脱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方肌骨瓣 转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股骨肿瘤、股骨颈骨折 或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和股骨上端接骨 术等。
体位摆放的评价标准
1
患者安全舒适
2
患者无呼吸困难、循环障碍
3
体位暴露良好,便于医生操作
4 全身皮肤完好,无压疮、灼 伤等皮肤损害
5
肢体无肿胀、麻木等症状
6
全身关节活动自如,无功能性损害
手术体位对生理影响
对呼吸 的影响
地心引力 机械干涉
胸廓和膈肌的活动受到限制,膈肌上升使胸廓容 积减少,辅助呼吸机的有效性减退,肺泡受压萎缩, 呼吸道无效腔、阻力和顺应性改变,肺内血容量 改变或肺血管系淤血以及肺通气和灌流比例变化
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及要求。
正确判断手术所需体位。侧卧位适 用于肺、食管、侧胸壁、侧腰部 (肾及输尿管中、上段)、髋部、 股骨、椎管、后颅窝等部位手术。
侧卧位操作流程
评 1.评估病人病情、体重、体型、麻
醉后的状况
3.评估全麻管道、导尿管、输液管、 心电图导线等各种导管、导线的正 确摆放位置
4.评估手术体位摆置的时机
手术体位摆放(侧卧位)
内容
体位摆放的原则
体位摆放的注意 事项
1 3
体位的评价标准
2
侧卧位手术体位

体位摆放、松弛训练、呼吸训练、体位排痰ppt

体位摆放、松弛训练、呼吸训练、体位排痰ppt

7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健侧卧位
康复护理学
8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
康复护理学
9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床上坐位
康复护理学
10
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能位摆放
上肢功能位: 肩关节屈曲45°,外展60°(无内、外旋)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间位(无旋前或旋后) 腕关节背伸30°~45°并稍内收(即稍尺侧屈) 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稍屈曲,由示指至小指屈
烧伤患者的抗痉挛体位
烧伤部位 可能出现的畸形
头面部 眼睑外翻,小口畸形
颈前部 屈曲挛缩

上提、后撤、内收、内旋

屈曲并前臂旋前
手背部
MP过伸,PIP和DIP屈曲,拇 指IP屈曲并内收,掌弓变平 (鹰爪)
手掌部
PIP和DIP屈曲,拇指IP屈曲 并内收
脊柱
脊柱侧凸,脊柱后凸

屈曲、内收

屈曲

足跖曲并内翻
• 呼吸体操,是缓解老年人呼吸系统退化的一种 体操。人到老年,呼吸功能差,吸入的新鲜空 气少,获得的氧气不足,所以稍一活动或上一 层楼就喘气。能提高呼吸功能我们都可以做的 就是做呼吸体操。
四、注意事项
1、环境准备 2、提高呼吸效率 3、多采用缩唇呼吸 4、思想集中 5、把握原则
第四节:体位排痰
康复技术
•体位摆放 •松弛训练 •呼吸训练 •体位排痰
第一节:体位摆放
体位摆放的定义
体位是指人的身体所保持的姿势或某种位 置。在临床上通常是指患者根据治疗、护理 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 和位置。
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体位摆放技术有良肢位、
功能位、烧伤患者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等。

《康复护理》第五章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康复护理》第五章常用康复护理技术
30
排痰技术的分类
◆叩击(percussion)
31
排痰技术的分类
◆振动(vibration)
3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结
◆掌握体位引流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方法
33
目录
第三节 吞咽训练
34
●吞咽训练的目的 ●吞咽训练的原则 ●吞咽训练的方法 ●小结
35
吞咽训练的目的
➢改善摄食吞咽的功能; ➢改变或恢复经口进食的方式,早日拔除鼻饲管、咽造瘘、 食管造瘘、胃或空肠造瘘等;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食物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有利于其 他功能障碍的恢复。
27
排痰技术的分类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引流原则:痰液的潴留部位位于高处,使次肺段向主支气
管垂直引流
28
体位引流部位与体位
29
排痰技术的分类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注意事项: 不允许安排在饭后立即进行体位引流,应在饭后1~ 2h或饭前1h进行头低位引流,防止胃食管反流、恶心 和呕吐; 引流过程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36
吞咽训练的原则
➢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和吞咽障碍类型; ➢个体化: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吞咽训练方法; ➢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治疗和训练, 并逐步增加进食量; ➢治疗和训练相结合:在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刺 激,促进吞咽障碍的功能恢复。
9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 典型痉挛模式
10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患侧卧位
11
脑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健侧卧位

(完整word版)第一节体位摆放

(完整word版)第一节体位摆放

第一节体位摆放一、概述1、定义体位是指人的身体所保持的姿势或某种位置。

在临床上通常是指病人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在康复护理中,护士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协助并指导病人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

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体位摆放技术有良肢位、功能位、烧伤病人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等。

(1)良肢位: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减轻症状,是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

在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2)功能位: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

(3)烧伤患者的抗挛缩体位:指烧伤病人应保持的正确体位,即应与烧伤部位软组织收缩方向相反的体位,这种体位有助于预防挛缩。

2、目的正确的体位摆放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挛缩或畸形的出现、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定时的更换体位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体位的摆放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护士应根据疾病的种类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协助并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体位。

二、常用体位1、脑损伤病人的良肢位摆放在急性期时,大部分脑损伤病人的患侧肢体成迟缓状态。

急性期过后,病人逐渐进入痉挛阶段。

大部分患者的患侧上肢以屈肌痉挛占优势,患侧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

长时间的痉挛会造成关节挛缩、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早期实施良肢位的摆放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损伤病人的良肢位摆放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等。

(1)患侧卧位:即患侧肢体在下方,健侧肢体在上方的侧卧位。

患侧卧位对偏瘫病人的康复来说是最重要的体位,又称第一体位或首选体位。

该体位可以伸展患侧肢体、减轻或缓解痉挛,使瘫痪关节韧带受到一定压力,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同时利于自由活动健侧肢体。

取患侧卧位时,病人的头下给与合适高度(一般为10~12cm)的软枕,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

最新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课件ppt

最新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课件ppt
较少。需要仰卧时可用软枕垫在肩下面,使患儿肩部前 倾和内旋,此法可缓解患儿四肢的肌紧张;也可用一个 大围巾或宽布条,将患儿双肩往前拉,扣在胸前;还可 以用一个特制的布套将患儿双手固定在胸前。
对角弓反张表现异常强烈的患儿,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 时,可让患儿躺在吊床上,吊床中间凹陷可使患儿过度 伸展的躯干变成屈曲;同时吊床也能控制患儿头部背屈 或向侧面旋转的倾向,促使患儿将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 如果在床的上方悬挂吸引患儿注意力的玩具,将更有利 于患儿的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并刺激患儿将手放到胸 前中线位置。
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
❖ 良姿位的保持和体位变换必须结合进行,卧 床患者应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在任 何时间都应保持良姿位,这对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和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有着重要意义。
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 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 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 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 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 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 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
动。比如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高度通常相当、位置应该稳 定,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 ❖ 患者应具有满意的静态及动态坐位、立位平衡能力。患者没 有视野、空间结构等感觉缺损。 ❖ 患者应熟悉转移活动的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功能水平有清楚 的认识。
❖ (2)辅助转移
❖ 此类转移技术要求辅助者与患者之间互相信任。
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 卧位 ❖ 坐位 ❖ 立位 ❖ 日常活动中良好姿势的保持
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 卧位 首先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枕头,理想的枕头应该能适应颈椎
的弧度,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枕芯最好用谷皮、荞麦 皮等充填,而不宜用海绵、棉絮等物,软硬适中。枕头的形 状以中间低两端高为佳,可利用中间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 理曲度,同时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枕头的 高度因人而异,一般仰卧位枕高12cm左右,约与患者拳头 高度相当,侧卧与肩等高。应避免枕头过高,使颈椎长时间 处于前屈位置,颈部肌肉处于被动牵拉状态,不利于颈部的 休息。应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以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 另外避免长时间采取俯卧位或半俯卧位,防止颈椎长时间旋 向一侧,造成椎间盘压力改变,并导致张力较大一侧的肌肉 疲劳。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完整版全文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ppt完整版全文
管垂直引流
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Ti)位引流部位与体(Ti)位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排痰技术的分(Fen)类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注意事项: 不允许安排在饭后立即进行体位引流,应在饭后1~2h 或饭前1h进行头低位引流,防止胃食管反流、恶心和呕吐; 引流过程(Cheng)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
常用康复护(Hu)理技术
第一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第一节 体位摆放 第二节 排痰技术(Shu)
第三节 吞咽训练 第四节 膀胱护理
第五节 肠道护理 第六节 压疮护理
第七节 心理护理
第二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第一 节 (Yi) 体 位 摆 放
第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位摆放的定义(Yi) ●体位摆放的目的
脑损(Sun)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仰卧(Wo)位
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脑(Nao)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床(Chuang)上坐位
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骨关节疾病患者的功(Gong)能位摆放
➢上肢功能位:
肩关节屈曲45°,外展60°(无内、外旋) 肘关节屈曲90°
前臂中间位(无旋前或旋后)
第五页,共一Biblioteka 一十六页。体位摆放的(De)定义
➢ 良肢位多应用于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是为了防 止或对抗痉挛姿势(Shi)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 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第六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体(Ti)位摆放的定义
➢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Wei)恢复时, 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
➢禁忌证:
①疼痛明显、认知障碍或不合作者; ②内外科急、重症患者,如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体位摆放
一、概述
1、定义体位是指人的身体所保持的姿势或某种位置。

在临床上通常是指病人根据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在康复护理中,护士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协助并指导病人摆放正确、舒适的体位。

康复护理中常用的体位摆放技术有良肢位、功能位、烧伤病人抗挛缩体位的摆放等。

(1)良肢位: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减轻症状,是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

在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2)功能位:指当肌肉、关节功能不能或尚未恢复时,必须使肢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

(3)烧伤患者的抗挛缩体位:指烧伤病人应保持的正确体位,即应与烧伤部位软组织收缩方向相反的体位,这种体位有助于预防挛缩。

2、目的正确的体位摆放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挛缩或畸形的出现、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定时的更换体位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体位的摆放是康复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护士应根据疾病的种类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协助并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体位。

二、常用体位
1、脑损伤病人的良肢位摆放在急性期时,大部分脑损伤病人的患侧肢体成迟缓状态。

急性期过后,病人逐渐进入痉挛阶段。

大部分患
者的患侧上肢以屈肌痉挛占优势,患侧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

长时间的痉挛会造成关节挛缩、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早期实施良肢位的摆放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脑损伤病人的良肢位摆放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等。

(1)患侧卧位:即患侧肢体在下方,健侧肢体在上方的侧卧位。

患侧卧位对偏瘫病人的康复来说是最重要的体位,又称第一体位或首选体位。

该体位可以伸展患侧肢体、减轻或缓解痉挛,使瘫痪关节韧带受到一定压力,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同时利于自由活动健侧肢体。

取患侧卧位时,病人的头下给与合适高度(一般为10~12cm)的软枕,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

患臂前伸,前臂外旋,将患肩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手指伸展,掌心向上,手中不应放置任何东西,以免诱发抓握反射而强化患侧手的屈曲痉挛。

患侧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放置舒适位,患侧踝关节应置于屈曲90度位,防止足下垂的发生。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边的软枕上,避免放在身前,以免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

健侧下肢充分屈髋屈膝,腿下放一软枕支撑。

(2)健侧卧位:即健侧肢体在下方,患侧肢体在上方的侧卧位。

此体位避免了患侧肩关节的直接受压,减少了患侧肩关节的损伤,但是限制了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

取健侧卧位时,病人的头下给予合适的软枕,胸前放一软枕。

患肩充分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掌心向下。


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尽量前屈90度,置于体前另一软枕上,注意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悬在软枕边缘,以防造成足内翻下垂。

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3)仰卧位:即面朝上的卧位。

这种体位容易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极易激发异常反射活动,从而强化了病人上肢的屈肌痉挛和下肢的伸肌痉挛。

因此,因尽量缩短仰卧位的时间或与其他体位交替使用。

仰卧位时,病人使用的软枕不宜太高,以防因曲颈而强化了病人的痉挛模式。

患侧肩下垫一厚软垫,使肩部上抬前挺,以防肩胛骨向后挛缩,患侧上臂外旋稍外展,肘、腕关节伸直,掌心朝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患侧上肢放置于枕头上。

患侧髋下放一枕头,使髋向内旋,患侧臀部、大腿外侧下放一枕头,其长度要足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旋,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

足底不放任何东西,以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4)床上坐位:当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尽早在床上坐起。

但是床上坐位难以使病人的躯干保持端正,容易出现半卧位姿势,助长躯干的屈曲,激化下肢的伸肌痉挛。

因此在无支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这种体位。

取床上坐位时,病人背后给予多个软枕垫实,使脊柱伸展,达到直立坐位的姿势,头部无需支持固定,以利于病人主动控制头的活动。

患侧上肢抬高,放置于软枕上,有条件的可给与一个横过床的可调节桌子,桌上放一软枕,让病人的上肢放在上面。

髋关节屈曲近90度;患侧肘及前臂下垫软枕,将患侧上肢放在软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