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美白剂.
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安全性

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安全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关注。
人们开始担忧这些化学成分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然而,化学成分是化妆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们有各种不同的功能,例如保湿、抗氧化、防晒等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化学成分及其安全性。
1. 防晒剂防晒剂是化妆品中最常见的化学成分之一。
它们的作用是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一些常见的防晒剂包括氧化锌、二氧化钛、苯甲酸和苯佐卡因。
氧化锌和二氧化钛是无机防晒剂,它们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物理屏障,阻挡紫外线。
相比之下,有机防晒剂如苯甲酸和苯佐卡因则是通过吸收紫外线来保护皮肤。
然而,这些有机防晒剂在某些情况下会分解成有害的化学物质,可能造成皮肤敏感或过敏。
2. 乳化剂乳化剂是化妆品中帮助水和油混合的化学成分。
他们在化妆品中的作用是帮助各种成分均匀地分布在产品中,以确保最佳效果。
一些常见的乳化剂包括癸酸甘油酯、聚山梨酯和波齐酯。
然而,一些乳化剂可能会导致敏感反应,如过敏或皮炎。
因此,如果您的皮肤容易敏感,请选择低敏感的乳化剂,如椰子甘油酯或山羊奶。
3.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类化学成分,能够减轻或预防肌肤受到自由基侵害的伤害。
自由基是一种有害的分子,会在体内引起氧化反应,导致细胞受损。
一些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酚类化合物。
不幸的是,有些抗氧化剂可能会被添加到化妆品中作为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
该物质已被证明对人体有害,并导致了一些健康问题。
4. 美白剂美白剂是化妆品中常见的一类化学成分,可以减少皮肤黑色素的积累,使皮肤更加光滑和均匀。
一些常见的美白剂包括维生素C、氢醌和水杨酸。
然而,一些美白剂已被证明会增加对皮肤的损害,特别是在高浓度的情况下。
例如,水杨酸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5. 保湿剂保湿剂是一种化学成分,能够帮助皮肤保持水分,从而使皮肤更加润滑、柔软和有弹性。
一些常见的保湿剂包括甘油、透明质酸和尿囊素。
祛斑美白化妆品主要成分及作用

祛斑美白化妆品主要成分及作用1. 熊果苷(Arbutin):熊果苷是一种从蔷薇科植物熊果树中提取的有效美白成分,被广泛用于祛斑美白产品中。
它可以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从而减轻和预防色斑的产生。
2. 维生素C(Vitamin C):维生素C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肌肤受到的损伤。
此外,维生素C还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可以减少黑色素的形成,提亮肤色。
3. 硒(Selenium):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抗氧化和修复损伤的肌肤非常重要。
它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皮肤的伤害,并促进肌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达到美白的效果。
4.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玻尿酸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物质,具有很强的保湿能力。
它可以吸水达到200到300倍其自身重量,将水分锁住在皮肤表面,增加肌肤的保湿度,改善肤色暗沉,使肌肤白皙水润。
5. 胶原蛋白(Collagen):胶原蛋白是肌肤中重要的结构蛋白,可以增加皮肤的紧实度和弹性,减少皱纹和细纹。
同时,胶原蛋白也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亮肤色,达到美白的效果。
6. 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葡萄籽提取物富含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如原花青素和维生素C,能够中和自由基,预防和减轻色斑的产生。
此外,葡萄籽提取物还可以增强血液循环,促进肌肤新陈代谢,使肤色更加均匀。
7. 甘草提取物(Licorice Extract):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皮肤的色素沉着,淡化黑斑和雀斑。
此外,甘草提取物还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以上所述仅仅是一些常见的祛斑美白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市场上仍然有许多其他成分也具有美白作用,比如果酸、熊果素、熊果酸等。
在购买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祛斑美白化妆品,并根据自身情况注意使用方法和频率,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化妆品原料用途范文

总之,化妆品原料具有各种功能和作用,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化妆品原料,可以ຫໍສະໝຸດ 造出更加安全、有效和舒适的化妆品产品。
化妆品原料用途范文
1.活性物质:活性物质是化妆品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常见的活性物质包括维生素、胶原蛋白、氨基酸等。维生素可以滋养皮肤、改善肤色;胶原蛋白可以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氨基酸可以调节皮肤的酸碱平衡,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
2.保湿剂:保湿剂是化妆品中的重要成分,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保湿膜,保持皮肤的湿润度。常见的保湿剂有甘油、透明质酸、尿囊素等。甘油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可以增加皮肤的柔软度;透明质酸可以吸附大量的水分,使皮肤保持湿润;尿囊素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的保湿能力。
7.香料:香料是用于赋予化妆品香味的化妆品原料,常见的香料有薰衣草精油、玫瑰精油等。香料可以改善化妆品的口感,使其更加愉悦和迷人。
8.硅油:硅油是一种常用的化妆品原料,它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光滑性,能够使化妆品更易于涂抹和推开。硅油还能够形成一层薄膜在皮肤表面,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9.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改变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妆品原料,常见的界面活性剂有月桂醇聚醚硫酸钠、棕榈酸乙酯硫酸钠等。界面活性剂能够使水和油相互混合,使化妆品更易于使用和清洗。
10.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类用于增加化妆品柔软度和延展性的化妆品原料,常见的塑化剂有丁二酸二辛酯、丙二酸二辛酯等。塑化剂能够增加化妆品的可塑性,使其更容易被皮肤吸收。
11.着色剂:着色剂是用于赋予化妆品颜色的化妆品原料,常见的着色剂有铁氧化物、二氧化钛等。着色剂能够使化妆品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化妆品美白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9年12月第6期香料香精化妆品Dec. 2019,No.6 f l a v o u r f r a g r a n c e c o s m e t ic s^〇化妆品美白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植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82. 北京东方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48...........................冯法晴1刘有停2董银卯1#作者简介冯法晴(丨990—),女,硕士研究生,主 要从事化妆品功效原料研究与应用工作。
#通信作者:董银卵(1963—),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源化妆品功效成分研究与应用工作。
联系电话:1333118863E- m ail:ymdong200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美白、淡斑化妆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各大化妆品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和开发新型化妆品美白 剂。
随着对美白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人和全面,美白剂的作用靶点、作用途径也随之增多。
综述了以黑色素的生 成、代谢及中间关键代谢通路为核心的化妆品美白成分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可为新型化妆品美白剂的研究与开发 提供一定的参考。
__________________化妆品美白剂黑色素代谢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Cosmetic Whitening AgentFENGFa-qing1LIU You-ting1DONG Yin-mao l#(1. Beijing Key Lab o f Plant Resour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 China;2.Nutri-Woods Bio-Tech(Beijing)Co.,Ltd.,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mmercial demands for whitening and anti - blemish skincare products are growing, and the leading cosmetic compan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constantly 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new cosmetic whitening agents. With the deepening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whitening action, more and more target and action pathway of whitening agents had also been found. The formation, metabolism and intermediate key metabolic pathways of melanin were focu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mechanism of whitening action of cosmetic whitening agents and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were summarized,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smetic whitening agents.Key words:cosmetics whitening agent melanin metabolism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科技进步,美白、淡 斑化妆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美妆】化妆品原料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

化妆品原料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化妆品原料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一、去屑剂ZPT(吡硫鎓锌):与EDTA不配伍同时建议添加0.05-0.3的氯化锌防止变色,可以使许多表面活性剂体系的粘度增加。
OCT(吡罗克酮乙醇胺盐):与EDTA不配伍同时建议添加0.05-0.3的氯化锌防止变色二、美白剂VCE维C乙基醚:缓解变色,在产品中需调节体系PH为 3.0-5.0之间,同时建议加入抗氧化剂如:焦亚硫酸钠0.05%。
苯乙基间苯二酚:容易变色需要加入抗氧化剂如焦亚硫酸钠0.2%,同时适当调整料体颜色可遮盖体系变色。
二葡糖基棓酸:体系pH值≤6.0。
α-熊果苷:需要在酸性环境下,体系pH控制在5-6,加入适量抗氧化剂防止变色,防腐剂不建议用卡松。
果酸:甘醇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杏仁酸等pH≥3.5淋洗类发用产品除外。
阿魏酸:产品建议将PH调至7.0,阿魏酸光稳定性差,见光易分解,应避光保存。
4-甲氧基水杨酸钾:建议使用pH值大于5.0,建议添加0.05%-0.1%二苯甲酮-4,建议添加0.05%-0.1% 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建议使用耐离子增稠剂,乳化体系建议使用非离子乳化剂。
白藜芦醇:pH>10不稳定,会变为红色,可与果酸复配使用,以减少果酸对皮肤的刺激。
曲酸二棕榈酸酯:使用PH范围5.0~8.0,建议加入油溶性抗氧化剂三、抗衰成分三肽-1 铜:避免强氧化成分,避免和酸性物质(果酸、A 酸、高浓度水溶性左旋VC)一起使用,辛酰羟肟酸(CHA)不能在铜肽配方中用作防腐成分。
卵磷脂:不能和季铵盐等阳离子防腐剂复配使用。
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
虾青素:遇光红色会褪色,需要避光保存。
多糖类:不能和阳离子一起使用,比如苯扎氯铵类防腐剂。
四、祛痘剂ο-伞花烃-5-醇:强碱条件失活,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季铵盐不配伍。
假性成膜剂:此类配方都不宜添加过多甘油丙二醇,油脂等保湿成分,影响紧致感。
化妆品中美白剂综述

化妆品中美白剂综述摘要:简述了化妆品中美白剂中的美白原理及几种美白剂的特征.关键词:美白剂;氢醌;化妆品;熊果苷;化妆品是名符其实的化工制品.它是由基质加上其它如抗氧化剂、肪腐剂、香料、表面活性剂、保湿剂、色素及皮肤渗透剂等组成.美白化妆品的研制一直是国内外化妆品科研机构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市场上美白化妆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多.但是,美白化妆品的配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美白效果不佳、产品稳定性差(外观和质的变化)、出现副效果(用后皮肤变得更黑、生斑甚至加重)等等.1.1美白剂美白原理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外用美白剂被迅速研发出来,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而达到美白效果.针对酪氨酸酶的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酪氨酸酶的产生和合成、抑制酪氨酸酶的糖化、加速酪氨酸酶的分解[1].此外,还有些美白剂可作用于黑色素形成的其它环节以及黑色素的转运代谢。
关于黑色素的生成抑制机理,归纳起来可分为细胞内抑制、细胞外抑制以及外援因素控制等几方面.黑色素细胞的胞内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现已研究比较清楚了,认为它是由酪氨酸在含高价铜离子(Cu2+)的酪氨酸酶作用下,氧化生成3,4---羟基苯丙氨酸(多巴),再由酪氨酸酶氧化为多巴醌,进一步氧化为5,6一二羟基吲哚,聚合后生成黑色素.[2]1.1. l.直接控制、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酶,由于黑色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黑色素细胞内,对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表明,黑色素的形成主要是由黑色素细胞内的四中酶: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过氧化物酶和DI-IICA氧化酶(TRP—1)稳定了酪氨酸酶的活性,这一点是人体的酪氨酸酶与老鼠、蘑菇等的酪氨酸酶的不同之处)单独或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实现皮肤的真正美白,对多种黑色素形成酶的抑制就显得至关重要.[3]1.1.2.酪氨酸酶的抑制酪氨酸酶是一多酚氧化酶,属氧化还原酶类,该酶主要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一元酚羟基化生成邻二羟基化合物,以及邻二分氧化,生成邻二苯醌.这两类反映中均有氧自由基参与反应,在黑色素形成过程中酪氨酸酶是一主要限速酶,该酶活性大小决定着黑色素形成的数量.当前化妆品市场上的美白产品几乎绝大多数以酪氨酸酶抑制剂为主,并且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发现新的该类化合物.依据抑制机理的不同.酪氨酸酶的破坏性抑制,即破坏酪氨酸酶的活性部位.1.1.3.所谓酪氨酸酶的破坏性抑制,也就是某种可以直接对酪氨酸酶进行修饰、改性的物质,使酪氨酸酶失去对黑色素前体——一酪氨酸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黑色素形成的目的.目前该抑制剂的研究、开发主要限于对Cd+等酪氨酸酶活性部位的破坏.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络合剂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2.几种美白剂的有效成分美白剂是否有效,应以其是否抑制细胞中黑素合成为评判依据[4].2.1.对苯二酚(氢醌)分子式为[C 6H 4(OH)2 ],分子量110. 10,二元酚,为白色晶体,沸点286.2℃,能溶于水,并能以任何比例与醇相溶.由于氢醌具有抗氧化剂和络合剂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日用化工领域.[5]氢醌直接作用于酪氨酸酶,阻断酪氨酸转化为多巴、多巴醌的过程,从而干扰黑色素的合成,并能阻断色斑内黑色素细胞产生新的黑色素.它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是目前惟一已知的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黑色素代谢中的一种酶)活性,控制黑色素细胞代谢过程,使表皮内多巴反应阳性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从而产生可逆性的皮肤褪色,并促使已生产的黑色素释放到色斑外,起到治愈色斑、增白皮肤的作用.但氢醌有高度诱发突变和细胞毒作用,过度应用会引起黄褐病等,长期积累下来会留下可怕的疤痕,还可能对肝肾有影响.氢醌对眼结膜和角膜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氢醌蒸汽或粉尘可导致视力减退.[5]2.2胎盘素在市场上不少标有美白、祛斑作用的产品中, 我们时常会看到胎盘素这一成分.实际上胎盘素是一种混合物, 包含成分复杂, 有氨基酸、酵素及激素等等.以往对胎盘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改善机体及抗皮肤老化方面.胎盘素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的同时对黑色素的代谢也会有一些促进作用.当然, 这只是推测.但临床试验证明其确有美白功效.为增加其效果, 市场上许多含胎盘素的美白产品大都辅以其他活性成分, 如维生素E、维生素C 及其衍生物等[6].2.3甲氧苯酚随着有关氢醌法规的颁布,开发出一种新型美白剂甲氧苯酚.对于甲氧苯酚的皮肤美白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但它在黑色素前体的形成过程中是作为竞争性抑制剂发挥作用的,此外,甲氧苯酚与氢醌不同,它并不损害黑素细胞[7].2.4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也称为维生素C,在非处方药中使用.抗坏血酸通过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来降低多吧醌,进而达到干扰黑色素合成的作用.多吧醌是色素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体.抗坏血酸也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有时将抗坏血酸与氢醌组合来防止氢醌氧化.如果光是抗坏血酸本身,低浓度时它其实是一种比较差的皮肤美白剂,而在高浓度时,由于低pH 值,维生素C 具有强烈的皮肤刺激作用[8].然而,它对那些皮肤较白的人群通过皮肤剥落的方式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相反,使用高浓度的维生素C 可使皮肤变黑.因此,在有色人群中应避免使用高浓度的维生素C.2.5甘草萃取物甘草萃取物常被用于许多非处方药品中来达到美白效果.甘草萃取物中的活性成分是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甘草苷可通过分散聚焦的黑色素来使黑素分布均匀,以达到皮肤美白的作用.同时甘草苷还是抗炎剂,因此不存在皮肤刺激这一不良反应.氢醌、类维生素A 和抗坏血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剂量相关的刺激性问题.甘草( Glycyrrhiza) 以往被用作解毒抗炎物质,常作内服.最早被提取的是甘草甜素(即甘草酸) ,被人体吸收后分解出甘草次酸, 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9].近年来, 人们从甘草中不断提出新的有效成分,如甘草黄酮, 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很好的美白成分, 其美白作用主要来自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TRP - 2) 活性的抑制和对5 , 6 - 二羟基吲哚(DHI) 的聚合的阻碍.2.6曲酸及其衍生物曲酸是全球范围内非处方药品中皮肤美白产品中最常用的皮肤美白剂之一.曲酸是由曲霉和青酶中所得到的一种亲水性真菌衍生物.在亚洲通常将曲酸用来治疗黄褐斑.研究显示,曲酸在美白功效方面相当于氢醌.曲酸的活性在于它可与铜离子结合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但曲酸最大的使用缺陷还在于其活性成分对皮肤屏障的损伤以及含曲酸产品的刺激性等问题.陆晔等通过土豆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发现熊果苷、曲酸和对苯二酚对土豆酪氨酸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2.7熊果苷熊果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美白成分, 其对黑色素的抑制作用已经得到证实.据称, 其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色素沉着作用尤为明显.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 一些熊果苷衍生物也陆续开发成功.例如, 熊果苷的酚羟基酯化物, 以及维生素C - 熊果苷磷酸酯等等[11].其目的就是在熊果苷研究的基础上, 得到稳定性更高、美白效果更好、更安全的美白成分.熊果苷还有抑制黑素体成熟的作用.熊果苷对黑素细胞没有毒性.Mitshnafi Nakajima等研究发现,熊果苷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对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提出熊果苷可能是通过非酪氨酸酶途径抑制黑素合成.[12]表1几种美白剂的性质比较3.美白剂发展方向3.1.天然美白剂的新型透皮技术将促进美白类产品的发展3.2美白成分只有透过表皮才会更好地发挥其功效.[13]美白成分的透皮研究也将成为美白产品开发、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 经脂质体包覆的美白剂更容易进入真皮发挥作用[14].另外, 微乳化在美白产品中的应用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新的透皮技术的应用无疑将会提高美白剂效果的发挥, 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用会有所增加.3.3.新型美白、祛斑成分不断涌现与应用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理想, 研究人员将在改善现有美白成分不足的基础上, 不断开发新型美白、祛斑成分, 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如高效、稳定的维生素C 衍生物的开发等. 基于对影响皮肤美白的各种因素的全面考虑,我们提出美白护肤品开发的方向应是全效美自一从外部紫外线防护,到内部抑制黑色素生成,从提高色素细胞更生更新能力,降低色素沉积和促进色素细胞脱落,直至增强皮肤细胞自身免疫力,提高皮肤弹性及新陈代谢机能,全方位多功效地发挥美白活性成份的配合作用,从而达到显著的美白效果,真正获得自然美白健康肌肤的护肤目的.全效美白才是二十一世纪美白化妆品发展的最新趋势[15].结语:综上所述,将不同功能的美白活性成分,如熊果苷、曲酸衍生物、甘草提取物等黑色素抑制剂,维生素C等黑色素还原剂,UVA紫外线防护剂,以及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赋予皮肤保湿滋润等功能的美白护理成分,全面配合应用于美白护肤品中,即全效美白,将成为未来美白护肤品发展的趋势.研究表明,这些活性组145份在化妆品配方中不仅配伍性良好,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协同增效作用.由于美自护肤品与抗衰老及防晒护肤品已是当今护肤品市场的三大主流产品,而且近期以来,美白护肤品在亚洲的地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的关注.在国内,美白更是中国女性护肤美容的重点内容.因此,可以预见,利用全效美白的概念,开发高效美白的护肤产品将使美白产品生产商们在未来的护肤品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参考文献:[1]姚彬,张莉莉,任清. 皮肤黑色素的形成及美白剂美白机理. 北京工商大学化工学院报[J]2009(10)[2] 汪昌国,金抒,李华山. 皮肤美白剂进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02,32(4)[3] 伍嘉亮.谈谈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添加氢醌的问题[J] 化工之友2007( 11)[4] 严阵.空气中氢醌浓度安全性探讨[J]职业卫生2006( 02)[5] 赵新河,李秋枚,钟秋平.曲酸及其衍生物的进展[J]中国酿造2007(10)175[6]Park SB;Sun DH;Youn JI A long-term time course of colorimetric evaluation ofultraviolet lightinducedskin reactions2009(04)[7] 李玲,宋伟民,周华4种皮肤美白剂对小鼠黑素瘤细胞的功效评价[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5)[8]陆哗,周名权,翁康生,等.几种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1,(5):15一17.[9]雷铁池,朱文元.皮肤脱色剂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2001,31(2):45-45.[ 10] J Nakajima M,Shinoda I,Fukuwatari Y,et a1.Arbutin increases the pigmentation of cultured human melanocytes through mechanisms otherthan theinduction of tyrosinase activity[J].Pigment Cell Res,2008 11(1):12.17.[11]张改平, 杨建雄. 甘草提取物对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生物加工过程2011(1) 9:1[12]王卫良, 李普选, 周宇雄.抗坏血酸硬脂酸酯新型营养抗氧化剂的合成研究[J] 中国油脂2005(30) 2[13]徐良,步平.美白2祛斑化妆品及其未来发展[J] 日用化学工业2001(4) 2[14] 吴晓慧,周洁,王峥. 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效评价与展望[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7(3)[15] 步平,张贵民,马超. 全效美白一护肤品开发的新概念[J]汽巴精化(中国)有限公司化学品部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Whiting agent in cosmetics Abstract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principle of Whiting agents in cosmetics and introduce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Whiting agents.Key words: Whiting agents; Hydroquinone; Cosmetics; Arbutin .。
美白化妆品包括哪些

美白化妆品包括哪些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美白、祛痘、祛斑、祛痘印、去疤痕等产品不断涌现,那么美白化妆品包括哪些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美白化妆品,希望对你有用!美白化妆品美白精华素和乳霜美白滋养精华素和美白乳霜是肌肤最好的美白营养品。
用美白类清洁用品把脸部肌肤“打扫”干净后,就是补充美白养分的最佳时机。
完整的滋养过程包含了美白精华液、美白眼霜、美白乳液以及美白晚霜的使用。
美白面膜面膜是肌肤的超级保养品,美白面膜效果甚佳,可以在短时间内为肌肤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通过超强渗透能力使肌肤达到理想状态。
而且面膜的密封覆盖形式,使肌肤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令毛孔张开,美白成分迅速被吸收。
使用保湿功效的化妆水要那种相对稠稠的、粘粘的(因为内部含有大量的透明质酸等高效补水成分),还要再加点油,用那种含一点点油的乳液,因为适当的油可以锁住水分。
美白净化调理这一步其实是在护理调节角质层,通过美白洁面产品去除肌肤表层的老废、暗沉角质;通过美白化妆水再次清洁皮肤,补充美白养分。
因为经过整个夏季的炙烤与疏于保养,老废角质层层地堆积着,皮肤就会显得粗糙、不平滑,再名贵、再有效的美白产品都被“隔”着,不利吸收。
所以这一步是美白滋养的前提。
美白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及副作用传统美白祛斑成分1.汞汞化合物是最早使用的皮肤漂白剂,其中最有效的是汞的某种化合物。
它与皮肤反应产生盐酸,导致皮肤脱皮,并有毒性,有积聚性,现已禁止使用于化妆品类。
2.对苯二酚(氢醌)是较长时间以来,护肤品中较常用的皮肤美白祛斑剂。
它可以完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但长期使用或与光会引起外源性色素斑,现已禁止在护肤品中使用。
3.维甲酸Retinoicacid是与维他命A结构类似化合物,主要是使表皮组织保持正常状态,它能激活细胞的新旧代谢,影响细胞增生、分裂、角化,皮脂分泌,炎症,免疫反应。
它的美白祛斑作用是一种换肤方法,涂抹后会有皮炎,脱皮和红肿的不适现象。
4.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 为氧化分解漂白剂,不稳定,难保存,使用浓度过高时损坏皮肤。
雅莎尔优白素说明书

☆英文名WHITENING ESSENCE
☆拼音名YOUBAISU
☆产品类别皮肤科用药
☆性状本品为液态喷剂。
☆主要成分左旋☆C磷酸脂、熊果苷、对香豆酸等。
☆作用:左旋☆C磷酸脂有效快速还原黑色素,中和氧自由基;熊果苷抑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形成;对香豆酸表皮,促进美白成份吸收。
☆使用范围:美白、痘印、肤色黯淡、无光泽的肌肤。
☆用法:洁肤后,每天早晚将本品抹于面部,有斑或色素沉着较重的部位,另取本品12滴。
稍加按摩至皮肤吸收。
使用本品宜同时配合使用本公司生产的修复因子,效果更佳。
☆效果说明:本公司生产的优白素,采用多种美白成份复合,在还原黑色素的同时抑制酪氨酶活性,具祛痘,抗皱,美白及淡化色素之功能,不含重金属,不含氢醌,有效,品质稳定,可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使用本品应避免阳光照射,若使用本品过敏宜停用并同时使用修复因子修复表皮。
☆贮藏室温密闭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美白活性物质
• 美白活性物质是降低皮肤色度或减轻色素沉 着,可以达到皮肤美白为目的的天然或人工 合成化合物。由于黑素合成过程中的酪氨酸 酶活性和黑素输送等环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 响,从而为美白化妆品的研究开发提代了可 能。随着新的美白产品的不断发现,对多巴 色素异构酶(TRP—2)、DHICA氧化酶(TRP—1) 和过氧化物酶等三种酶的抑制也开始了深入 和全面的研究。从而也拓展了美白活性成分 的范围。 • 目前常用美白活性物质的主要作用靶点是酪 氨酸酶,黑色素细胞和黑素的转 运输。根据 黑素生成的抑制机理,可以将皮扶美白途径 归纳如下:
广阔的应用前景,使这类化妆品的需求量持续上升趋 势,由于美白祛斑化妆品中美白活性物质的特殊性, 即活性物质必须能透地表皮,穿透黑素细胞中黑素体 膜,并能保持其生物学活性,抑制酪氨酸酶,直接或 间接减少黑素合成,才能起到降低皮肤黑素沉着的作 用。除了上述美白活性物质之外,以防护紫外线为目 的防晒剂,通过软化角质量和加速角质屋脱落达到加 速黑素代谢目的化学剥脱剂等也是美白化的妆品中常 用的活性物质。 目前已经商业化使用的化妆品美白剂按来源分合 成、生物发酵和动植物提取,其中由合成品及生物发 酵美白剂,由于纯度高、颜色浅和性能稳定而占据美 白剂主要市场.而植物来源的美白剂用于迎合人们的
半 胱 氨 酸 酰 多 巴 醌
聚
5.6二 羟 基 吲 哚 合 曲 酸 TRP--1 5.6吲 哚 醌
5.6二 羟 基 吲 哚 羧 酸 DHICA氧 化 酶 抑 制 TRP--1 5.6--吲 哚 醌 羧 酸
赤 褐 素 ( 黄 红 色 )
真 黑 素
真 黑 素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防止由太阳光线或 其它原因引起的色斑色素沉着的美白类化妆品以及 皮肤美自剂的研究与开发正日益受到各国生产商和 研究者的重视.美白化妆品目前不仅在欧洲及北美 受到关注,而且在亚太地区、非洲、南美的许多国 家也受到青睐。新型非遮盖型美白类产品具有遮盖 型美白化妆品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已迅速成为消费 者的新宠,是化妆品消费市场的三大主要品种之 一.以日本为例,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日本各化妆品 公司尤其日本的5大化妆品公司(资生堂、花王、钟 纺、高丝、波拉)仍在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研究、 开发新的美白产品。
(1)抑制黑素细胞内黑素生成。 (2)影响黑素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3)通过还原淡化已合成的黑素或抑制多巴的自 身氧化 (4)干扰、控制黑素的代谢途径,包括:抑制黑 素颗粒转移至角质形成细胞或加速角质形成细胞 中黑素向角质层转移,软化角质层和加速角质屋 脱落。 (5)减少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氧自由基等对黑 素形成生理过程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 越重皮肤的自然美白,这为抑制皮肤黑素合成, 进而达到皮肤美白效果的各种美白活性物质提供
一.皮肤美白机理
• 1.黑素及黑素形成机理
• 由于黑素化的程度不同, 黑素可呈黄、红、褐、黑 等颜色, 人类皮肤及头发的颜色与黑素细胞的数量 关系不大, 而主要是由黑素细胞中储存黑素的黑素 小体的数量、大小、分布及黑素化程度决定 , • 如黑、白人种皮肤中的黑素细胞数量基本相同, 但 黑种人角朊细胞内的黑素小体数量多、形态大、黑 素化程度高、单个散在分布、降解缓慢, 而白种人 角朊细胞内的黑素小体数量少、形态小、黑素化程 度低、多聚集分布于吞噬溶酶小体内易降解。
缺点是具有高度的光敏感性,因而产品中要添加 大量防晒剂,容易对皮肤造成负担,加速皮肤老化。
2.曲酸及衍生物
曲酸(Kojic Acid)又名曲菌酸,是杂环类化 合物,化学名称为5.羟基.2.羟甲基.4.吡喃 酮,通常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 苯和石油醚,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近十年来国内 外许多研究及试验结果证实,曲酸具有酪氨酸酶抑 制活性,不会产生白斑后遗症,并在一定浓度下还 有抑菌作用。因此,二十世纪90年代初就由日本率 先应用于化妆品中作为美白添加剂。
化妆品美白剂
引言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肤如雪,凝如脂” 是中国古典女性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几乎是 所有东方女性孜孜以求的目标,而欧美消费 者也有老年斑,黄褐斑等色素沉着等皮肤问 题。所以美白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广大消 费者的需求,刺激了美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 现今,美白化妆品市场日趋活跃,美白剂的 开发研究也不断推出,市场上新的功效高, 易于配伍的原料也不断推出,相继应用于化 妆品,推动着美容护肤化妆品的发展。
• 酪氨酸的摄取及分布、酪氨酸酶的合 成及活性、黑素体储存黑素及通过黑 素细胞树突将黑素颗粒转运到角朊细 胞、角朊细胞中的黑素颗粒随表皮细 胞移行, 伴随角质层的脱落而排出。 黑素的合成途径如图1
酪 氨 酸 酪 氨 酸 酶 多 巴 VC及 衍 生 物 还 原 谷 胱 氨 酸 ( 还 原 型 ) 半 胱 氨 酸 多 巴 醌 TRP--1
2.美白作用机理
• 由于黑素合成过程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 输送等环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从而为皮 肤美白剂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可能。
• 目前常用皮肤美白剂的主要作用靶点是酪氨 酸酶、黑素细胞和黑素的转运代谢。按不同 的作用原理, 将皮肤美白剂分为:
1. 抑制黑素细胞 (melanocyte) 增殖。 2. 抑制黑素形成 : ①抑制酪氨酸酶、多巴 互变酶 (Depachrometautomerase) 、二 羟 基 吲 哚 (DHICA) 氧化酶活性 ; ②还原黑素形成 过程各中 间体 , 或与之结合以阻断黑色素形 成。阻断二羟基吲哚 (DHI) 聚合为黑色素。 3. 抑制黑素颗粒转移至角朊细胞。 4. 加速角朊细胞中黑素向角质层转移 ; 软 化角质层和加速角质层脱落。 5. 减少外源性因素如紫外线、氧自由基等 对黑色素形成生理过程的负面影响
回归自然的心态以及安全需求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 应用上的热点.化妆品美白剂的种类主要有氢醌及 衍生物、曲酸及衍生物、熊果苷、维生素c及衍生物、 甘草提取物、绿茶提取物、内皮素拮抗剂、果酸类 和胎盘抽提物等。
1.氢醌衍生物
氢醌是传统的美白祛斑成份,但因为安全问 题,是不适合作为化妆品的美白剂。而熊果苷是 氢醌的重要衍生物,化学名称是对苯二酚葡萄糖 苷,熊果苷[6]在不影响细胞增殖的浓度下可以有 效减少黑素,安全性较高,美白效果明显。